《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阅读训练
五猖会阅读答案节选
1.同学们,在九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收获了知识与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青春因你而精彩!请将画线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内。(3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1),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a.《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典型——夏洛克。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诗人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其中的“铭”和《马说》的“说”,《核舟记》的“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3,选文主要表现怎样主题?(4分)
蕴含着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从文中看,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却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篇二:江苏省连云港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xt>温馨提示:
2.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阅读训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朝花夕拾》——《五猖会》阅读训练读下列名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有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及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省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朝花夕拾》导读之《五猖会》(语段阅读中考题、阅读要领)
《朝花夕拾》导读之《五猖会》(语段阅读中题导读要领)导读要领1.内容第一段(1-4)写儿时的迎神赛会的热闹、豪奢,表达了“我”的向往之情。
第二段(5-19)写去看五猖会的经过。
第三段(20-21)写“背书”这件事给“我”的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小标题概括:门外的赛会(初次的庙会等)书中的赛会(明朝的庙会等)盛大的赛会(梦想的庙会、庙前的五猖等)关东看五猖会(关东的赛会、失落的赛会等)2.主题《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语段阅读中考题1.课文第一节末尾“完了”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看待第二段中关于“吹哨子”的描写?明确:一个“完了”,既写出了那没有看到的神像走了,也写出了孩子的失望的心情,也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
在那个缺乏文化生活的时代,吹哨子似乎也是孩子们的乐趣。
2.课文第一部分都在谈迎神赛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明确:五猖会,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渴望与欢乐,如同重大的节日。
作者用大半的篇幅来写迎神赛会,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的吸引力。
该段为下面的:“我”极其想看赛会,而父亲让我背书,造成童心与现实的冲突做铺垫。
3.第九段是关于什么的描写?“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明确:心理描写。
“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4.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明确: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所以说如“梦似的”。
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试题训练
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试题训练一、填空题。
1、1926年,鲁迅先后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为总题目发表于半月刊上。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
我们可借这组散文了解鲁迅从到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朝花夕拾》中的士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如《》,作者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再如《五猖会》,文章写了的心理。
3、《藤野先生》,写“事件”和“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4、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的兴趣的图书是《》,这本书是送给他的。
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的过程,作者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医生的,通过家庭变故表达了对的深切痛恨。
7、《琐记》中,鲁迅用“”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8、鲁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学堂,不久又考入,在这里看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
从此,接触到了等西方哲学家,了解了进化论中的的进步思想。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刻画了方正质朴博学的形象。
那时的“我”上课时喜欢。
10、《五猖会》中“我”急切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让背《》,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1、《范爱农》中,“我”和范爱农初识在日本,因为事件,我对他有了误会。
后来误会解开,其实范爱农是一个的人。
12、《无常》中,作者通过对的描述,指出“”,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3、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知识点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把一个纯真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琐记》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不近人情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C.《狗·猫·鼠》中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虐者的憎恨。
D.《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他原名为周树人。
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2.运用你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西游记》作者是______代(填朝代)的______(填人名)。
书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______(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______受阻,孙悟空便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____借芭蕉扇,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
(3)《_____》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
其中表达了在自己得到渴慕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后,对家中保姆_____(人名)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填空题。
《朝花夕拾》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记录,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例如①《阿长与<___ > 》中写长妈妈除夕夜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就写得活灵活现。
②而“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表现了___(人名)愤慨已极而不知所措的书生意气,“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表现了他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人物性格棱角分明。
③在追忆日本老师_____(人名)时,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饱含鲁迅对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朝花夕拾》阅读提纲及训练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作者简介】鲁迅(1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提要】《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主要人物】★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鲁迅对她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粗俗无知)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
他对待鲁迅以平等的态度,毫无民族偏见。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使鲁迅也使我们懂得了何为责任,何为平等,何为良知。
(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的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对这个社会妥协无法像N次方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正直倔强)★父亲: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对父亲强烈的爱。
(严厉、慈爱)★衍(yan)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朝花夕拾》导读之《五猖会》(语段阅读中考题、阅读要领)
10.从作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中,你觉得作者想在本文 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 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 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 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 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 心摧残的谴责。 11.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 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第九段是关于什么的描写?“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 际作者担心什么? 明确:心理描写。 “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 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4.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 背书如梦呢? 明确: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所以说如“梦似的”。 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盼望(失望)--羡慕(书上描绘的)--神往(参与)--欣喜 若狂--忐忑、索然无味
8.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 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 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 “我”那时候背书? 不是诧异,是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即孩子对父
亲的不理解、不满和厌烦,同时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 对儿童心理的伤害。画龙点睛。 父亲认为看迎神赛会是玩乐,那时候让我背书是让我知道:孩子 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能贪玩耽误学业;坚持规矩:没有完成功课, 就不能出去玩;想刺激我更快背来。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复习梳理详解试题资料(附答案)
6.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哪篇文章中提及。
《琐记》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风筝》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琐记》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日本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横滨12.下列民间故事不是《二十四孝图》范畴的是:A.卧冰求鲤 B.郭巨埋儿 C.闻鸡起舞D.老莱娱亲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B.《二十四孝图》C.《五猖会》D.《琐记》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15.下列篇章中,不是以记人为主的是:《父亲的病》三、简答题。
1.《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2.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哪来的?答:一位长辈的赠品。
3. 作者为什么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答: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 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朝花夕拾赏析(内含试题)
名著欣赏《朝花夕拾》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
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
1902年到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
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
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
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
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
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
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
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6年出版《仿惶》。
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
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任务单十一:《五猖会》
阅读任务单十一:《五猖会》
1.反思的人:父亲。
2.标段号。
3.圈画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句,并在词句旁边写上你的阅读感受。
4.找出文中写“我”对“五猖会”的态度的词句。
【答案】热切盼望,笑着跳着,高兴,迫不及待。
5.细品《五猖会》中“背书”部分的内容(第32~34页),说说这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在今天是否依然存在。
【答案】示例一:今天依然存在。
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做很多的作业。
示例二:今天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的父母更多地在关注孩子的感受,他们会在尊重孩子的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孩子。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五猖会》练习(附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五猖会》练习(附答案)《五猖会》《五猖会》五猖会是一种迎神赛会,是童年的我心中热切渴望的节日。
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看似不起眼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挠,却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的不合理。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通过对比,突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语段精读推荐: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chēng chuò,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2、《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无常》一文中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这让我感到痛苦。
4、《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让“我”对她充满敬意。
二、选择题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风筝》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 《藤野先生》D 《阿长与〈山海经〉》答案:A2、“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 形象好看B 活泼诙谐C 能勾摄恶人魂魄D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答案:D3、《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A 《琐记》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D 《狗·猫·鼠》答案:B4、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B 《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正直热诚的人。
D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答案:D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答:《朝花夕拾》以回忆往事为主,通过对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2、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形象。
答:阿长是一个粗俗、迷信、唠叨,但又善良、真诚、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
她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但她又为“我”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展现了她对“我”的关爱。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外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题型整理及答案
《五猖会》【1】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行文线索2.五猖会中写到鲁迅最后背诵了《鉴略》,可以去看会,可是为什么他还觉得没有意思呢?因为文中的“我”本来是兴致勃勃要去看五猖会的,却被父亲强迫背诵,从而失去了兴致.表现的是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顾少年儿童心理的弊端,从《五猖会》的最后一句可进行详细分析.3.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高兴地“笑着”“跳着”“催”——“忐忑”“担着心”地强记——梦幻“铁钳”的帮助——热闹却“没有什么大意思”。
4.“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恭敬严肃;奇怪;因为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说明了父亲的严厉,家人、工人都怕他5.“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6.“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7. 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对比;含蓄地反映了父亲的严厉对“我”心灵上的伤害。
8.文章题目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为什么?五猖会,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渴望与欢乐,对他来讲如同重大的节日。
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来谈迎神赛会,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对孩子的吸引力。
为下面插入父亲让“我”背书造成童心与现实的冲突作铺垫。
9.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作者真的“诧异”吗?其实作者平时与父亲的相处中应该了解父亲的性格,他虽然爱“我”,但完全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只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练习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达出了鲁迅希望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朝花夕拾》中还有多篇作品涉及到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请写出其中两篇作品的题目。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_____)(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_____)(3)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_____)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_____)(2)《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姑娘、老翁、老妇来哄骗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
(_____)5.填空题。
鲁迅的《朝花夕拾》,在《范爱农》中追述了在________(国名)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在《父亲的病》中回忆了少时父亲得了______(病名)却被江湖庸医耽误而去世;《琐记》中描写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看到_____(校名)和矿务铁路学的种种弊端。
6.(活动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读文回答问题。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7.下列各项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阅读01《朝花夕拾》考点及习题(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阅读01《朝花夕拾》考点及习题(含答案)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甲]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乙]“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上面两个文段出自《____》,讲述的是_______(人名)求学期间的心理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他做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__________,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2)请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联系具体情节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
[示例]范爱农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甚至靠教小学生糊口,但始终追求自由和进步。
A.唐僧《西游记》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的片段,按要求填空。
1.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和《范爱农》;也有反映“我”的家乡的赛会风俗的③______ 和④_____。
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写出书中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评判”的内容。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提升训练(原卷版)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提升训练1.一位同学读了《朝花夕拾》后,提供了A、B两段文字,请你就相关问题作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1)A、B 两段文字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A:B:(2)分别说说上述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
A:B:2.名著阅读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该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一文,文中的“她”指的是。
(2)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叙述了自己三次读书经历,请列举其中的一次读书经历及其对他人生的影响。
3.如今,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鲁迅的《五猖会》一文也反映了家庭教育问题,请你简要概括文中反映家庭教育问题的情节。
4.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乙】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心有这样的巧事。
(1)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出自《朝花夕拾》的篇目《》和《》。
(2)柳亚子说:“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附答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附答案一、填空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朝花夕拾》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实验中学历年中考真题训练《朝花夕拾》阅读测试题(含答案)一、名著阅读填空“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的散文集《》。
该散文集中的《》文,饱含了作者对一位潦倒同乡旧友的思念和同情;另一文《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答: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迎神赛会二、名著阅读,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1)文段选自《》(书名),作者是(2)文中的“他”指的是,他是一个的人。
答:(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2)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三、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1)~(2)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1)长妈妈(阿长),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2)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
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外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题型整理及答案
《五跋扈会》之阳早格格创做1.选文题脚段效率是什么?止文线索2.五跋扈会中写到鲁迅开端背诵了《鉴略》,不妨去瞅会,但是为什么他还感触不意义呢?果为文中的“尔”本本是兴致勃勃要去瞅五跋扈会的,却被女亲压制背诵,进而得去了兴致.表示的是启修社会的培养要领简朴细暴,掉臂少年女童情绪的毛病,从《五跋扈会》的开端一句可举止仔细分解.3.从齐文瞅,做家心情的变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下兴天“笑着”“跳着”“催”——“忐忑”“担着心”天强记——梦幻“铁钳”的助闲——热闹却“不什么大意义”.4.“忽然,工人的表情很谨肃了,尔相识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义?为什么工人的表情忽然变“谨肃”了?那证明白什么?敬重宽峻;偶怪;果为女亲便站正在“尔”里前;证明白女亲的宽酷,家人、工人皆怕他5.“背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浑朗”“太阳也死得更下了”二句使用了何如的形貌要领?其效率是什么?风景形貌;陪衬人物内心的焦慢6.“尔”一心气把书籍背了下去,且“梦似的便背完了”,那里的“梦”有哪些含意?正在无奈的逆境中,“尔”自然天出现幻念“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死于太荒’之流夹住”;它表示了女亲下令压制背书籍如梦魇普遍让尔讨厌7. 文终二段写大家下兴,而“尔”却感触“好像皆不什么大意义”,那里用了何如的脚法?反映了什么?对于比;含蓄天反映了女亲的宽酷对于“尔”心灵上的伤害.8.文章题目是“五跋扈会”,做家却用了一半的篇幅道迎神赛会,为什么?五跋扈会,对于一个孩子去道,表示着渴视与高兴,对于他去道如共沉要的节日.做家用近一半的篇幅去道迎神赛会,正在于渲染赛会的衰大、热闹,超过赛会对于孩子的吸引力.为底下拔出女亲让“尔”背书籍制成童心与现真的辩论做铺垫.9.课文开端道:“尔于今一念起,还惊讶尔女亲何以要正在那时间喊尔去背书籍.”做家果然“惊讶”吗?本去做家通常与女亲的相处中该当相识女亲的性格,他虽然爱“尔”,但是真足不相识女童的情绪,只瞅按自己的设念央供孩子,以至压制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所以,女亲正在临止时让尔背书籍尔不该感触惊讶,不过做家对于女亲那种干法背去易以交受而已.10.文章写法上的特性(1)文章前里尽力写自己慢切盼视瞅五跋扈会的情绪,厥后却索然有趣,对于衰会并出留住什么影像,通过前后心境的对于比表示人物情绪.(2)洪量铺垫,超过中心. (3)典型性的道话描画人物.11.文章主旨文章记述了“尔”女时盼视瞅迎神赛会的慢切、镇静的心情以及果被女亲压制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体验.进而批判了启修家少制对于女童的迫害,深刻的批判了启修的培养制度的腐朽战反动. 做家采与了先扬后抑的脚法使文章具备的热烈的熏染力.正在道话圆里,死动、揭切、细到的道话表白深邃的思维战歉富的内蕴.幽默讽刺而又局里. 12.做家道“并不他们那么下兴”,“好像出多大意义”,为什么?那里把大家的镇静与“尔”的不下兴战往日的背往与当前的出意义相对于比,证明背书籍一事让“尔”感触压抑,内心不痛快.13.思索并计划做家情感死少变更的脉络.盼视(得视)——羡慕(书籍上描画的)——神往(介进)——欣喜若狂——忐忑、索然有趣14.找找文中一共写了频频赛会,分别用小题目综合出去.童年瞅赛会、明代的赛会、亲睹的赛会、东闭五跋扈会. 15. 童年瞅的赛会给尔留住何如的影像?表示了尔何如的心情?那部分对于齐文有何效率?简朴.“于是,完了”表示了赛会的简朴使充谦憧憬的孩子得视的心情.为下文写自己念瞅赛会蓄势、做铺垫16.第二部分写明人的赛会(3段)(略),做家尽力形貌了明时赛会的豪俭铺弛,有什么效率?用明时赛会的豪俭、热闹,去对于比当前的简朴,写出了自己对于赛会的背往.17.第三部分写亲睹的赛会(4段)(略).怎么样明白“尔念,尔为什么不死一场沉病,使尔的母亲也佳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呢.渴视瞅赛会,憧憬介进到赛会中去.瞅出当时社会对于人的本性的压抑.18.前三次对于赛会的简朴道述对于第四次写“五跋扈会”有何效率?主假如为去闭东瞅“五跋扈会”蓄势.也为了衬托下文自己背书籍的那种受压抑的心情.19.文段(2)“忽然,工人的表情很谨肃了,尔相识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义?为什么工人的表情忽然变“谨肃”了?那证明白什么?敬重宽峻;偶怪;果为女亲便站正在“尔”里前;证明白女亲的宽酷,家人、工人皆怕他20.课文第一节开端“完了”一词汇表白了做家何如的心情?何如瞅待第二段中闭于“吹哨子”的形貌?该段为后文写瞅东闭五跋扈会干铺垫.“完了”,既写出了那不瞅到的神像走了,也写出了孩子的得视的心情,也为下文写自己念瞅赛会蓄势 . 报告人们正在那个缺累文化死计的时代,吹哨子好像也是孩子们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五猖会》阅读训练
读下列名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有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及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省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父亲要我背书的?为什么“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4分)
在我高兴地准备和家里人去参加“五猖会”(迎神赛会)时,父亲却突然叫住我背书给他听。
如果我背不出,戏就不能看了,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失落了。
2,我背完了书,大家都为我高兴,而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3,选文主要表现怎样主题?(4分)
蕴含着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从文中看,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却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