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时空定位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之感悟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之感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其中,掌握基本的“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此本文将对时空观念的内涵、重要性及其教学落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时空观念;内涵;重要性;培养策略一、深刻理解“时空观念”的内涵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观过程,任何过程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时空性历史学科区別于其他学料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历史的时空观含主要体现为:了解基本的时间术语、分期方式和空间技能(如读取历史地图);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时段和顺字;认识历史事实的阶段特征和地域特征;理解特定时空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产生和存在的意义。
首先,时空观念是感知历史的基础。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素养,它是感知历史的基础,依赖它才能够把时间与空间结合,オ能把古今历史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以比较,进而发现规律并形成正确的认知。
其次,时空观念是培养能力的途经。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再次,时空观念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历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
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最后,时空观念是理性认识的依据。
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进而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上-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指明前进方向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内容:清算了一个错误, 确定了一个方针, 决定了一次起义, 提出了一个思想。
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 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 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 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 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
8.7 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
行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 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了新的出路
秋收起义 1927.9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 攻长沙途中受挫,后改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 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
向山区进军
了序幕
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35遵义 长征转折点 1934瑞金 长征出发点
转折——遵义会议
内容:
博古
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军事上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组织上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 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 用马克思主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调动了贫苦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D. 标志着土地革命路线正式形成
4. 1928年2月,《中共中央复广东省委的信》中指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特殊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相持阶段、中共七大、收回治外法权、抗战的胜利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装西餐西式住宅传入
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石器时代-1840)
阶段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前期
时间
前2070-前771年(前21-前8世纪)
前770-前221年(前8-前3世纪)
前221-220年(前3世纪后期-3世纪前期)
581-907年(6世纪后期-10世纪初)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御史台、行省制、宣政院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密折制、改土归流、理藩院、清处理边疆原则
经济
耒耜、刀耕、火种、彩陶、养蚕
井田制、青铜(夏商周)、官府垄断手工业
重农抑商、铁犁牛耕、柔化处理技术、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车轨、丝国、水排、王景治黄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整风运动
选修
戊戌变法
孙中山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1949-现在)
阶段
建国初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
徘徊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时间
1949-1952
1953-1956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知识提纲
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内容提要】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一统国家初步形成和巩固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和东汉的“光武中兴”都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汉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时空定位】
西汉东汉
前202年前140年前87年9年25年89年190年220
西汉帝王世系:
汉汉吕文景汉昭宣元成哀平孺
高惠后帝帝武帝帝帝帝帝帝子
祖帝帝婴
东汉帝王世系:
光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灵少献
武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
帝
【思维导图】
西汉的分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0年)西汉强盛: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西汉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公元前87年——公元9年)。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高考导航(教师备用)
考查方向
角度
考情分析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1)通过某文学家的话语考查浪漫主义
文学的艺术特点。[2015·广东卷,21]
(2)引用材料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
特点。[2014·江苏卷,18]
考查重点:浪漫主
(1)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钦差大 义文学和现实主
臣》对腐朽的专制体制的揭露。[2018· 义文学的艺术特
——张德明《世界文学史》
3.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现代派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在此时期的出现与发展,是与欧洲当时的社会政治、哲 学思想及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的。社会方面,当时欧洲屡发战争,统治黑暗,百姓穷 困,人们的精神受到巨大创伤,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崇尚理性、追求自由、平等、 博爱等价值观念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非理性”“反 理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悲观失望情绪,这就为现代派文学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哲学思想方面,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奥地利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宣扬本能、意志、直觉、潜意识等观点,对现代派文学的反 理性主义起了推动作用。另外,此时欧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其文学的 发展与繁荣,特别是对现代派文学更起了一种催化剂作用。如科技的注重实验、事 实和精密准确的方法,被文学家利用来描述社会人生。首先是现实主义作家利用此 方法反映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描述其间人的心理畸形和变态,但这种畸形变态的 心理原因和细致感受,则为现代派文学作了描摹,从而促进了现代派文学的产生发 展。
尖锐。
2.特征: (1)关注 社会问题 。
(2)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3)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4)揭露和批判 社会的罪恶 。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教学论文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
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
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
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
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
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
5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你同意材料3中的哪一观点? 如果同意观点1,请结合材料4,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 如果同意观点2,请结合材料5与教材,举例说明非洲文明的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2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
越来越多,西学非者国们在家廷多巴为克内图陆的帝大学国里,政从治事最上高注深重的扩研张究征,自服由、出实入穆行斯中林央世界的其 他大学…此集外权,西;经非济帝国上的控行制政穿管越理撒较为哈先拉进沙,其漠中的,贸桑海易王;文国最化为上突受出伊,它斯划分为界 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兰督教。影响,文化繁荣。
流动的文明 农业、畜牧业、冶铁技术、 班图语、宗教、奴隶……
班图人
流动的贸易 环印度洋、跨撒哈拉
班图人扩张路线图
政权强大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8—13世纪初加纳 13—15世纪马里 15—16世纪桑海
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入鼎盛
思考: 观察教材中的《古代非洲国 家示意图》,辨别西非、东 非、南非等地区王国的空间 位置;绘制时间轴,梳理上述 地区国家的大致发展历程
环境、物种的天然限制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
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非洲人种分布图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陈丽霞(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甘肃白银)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时空观念上的认识与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基本素养以及人文内涵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本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时空观的概念在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前,首先教师应对历史时空观有准确的定位。
历史时空观属于一种重要的时空观念,主要涉及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
结合高中历史来看,在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以此为根据,并且结合历史课所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在讲解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提高个人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另外,培养历史空间观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突破难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思考、分析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的方向。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时空观的重要性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时空观的培养,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更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步。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动去分析历史事件,获得学习体验。
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成绩,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深刻的道理。
历史时空观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脚步,从而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够以史为鉴,汲取经验教训,为国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一)构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进度、掌握学习范围的一种有效方法。
时空观念在高考历史命题中的运用
时空观念在高考历史命题中的运用一、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概念解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考在“命题立意上着重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对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查尤为突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时空观念的概念表述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从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注重史实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人类社会总是按照一定的时序向前发展演变的,特定的史实的发生总有“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历史联系,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史实,而应建立起史实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2)注重培养观察和分析的意识。
时空观念本身其实讲的也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仅只是知道史实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在知道其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情况下,对史实进行观察和分析。
也就是说,学生在遇到史实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从哪些方面观察和分析。
(3)注重训练观察和分析的思维方式。
关键能力的形成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能有观察和分析的意识自然是好,如何观察和分析却是教师平时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有关时空观念的学业质量要求分析《标准》附录对每一个核心素养的水平进行了划分,不同水平代表了不同的学业质量要求,水平1、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也就是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水平3、4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也就是高考试题的要求。
本文试图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更好地理解时空观念对高考试题的要求。
(一)水平1、2的质量要求分析及其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实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
历史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中的,但其本身并无特定的时间或空间表达方式。
后世历史学家在叙述史实时,往往会用某种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来表达,以让世人更清楚地理解历史脉络与历史联系。
当然,这一水平的学业质量要求应该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水平,是高考试题中最基本的体现。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学习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2.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的研读,了解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表现4.历史解释: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客观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5.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但后期出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生产上诸多创新,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3.思想: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儒道佛三教合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唐诗繁荣,绘画进入繁盛阶段。
4.外交及民族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华文化圈的基本格局最终形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名词解释】▲朋党之争:唐后期的朋党之争是指以牛僧儒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所以又称为“牛李党争”。
形成牛李党争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仕途的门径不同。
实际上,还是唐初以来门阀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斗争的延续。
两党斗争,直到公元860年,懿宗即位后才平息下来,长达四十年之久。
▲唐蕃会盟: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
高考历史复习“数轴+核心概念”
高三历史一轮大通史复习的实践与思考——“数轴通史体系+历史核心概念”郭继凯今年是自己第三次带高三毕业班,经过与同行老师的学习,自己的不断学习、反思,关于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
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
然而,一些学生张冠李戴,使历史失去了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在一轮大通史复习中应把高中三本必修打破顺序,依照时间空间先后顺序,分成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五个部分。
每一部分又分若干节,如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
在每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我借鉴历史概念教学法逐渐形成了适合我班学生实际的一轮复习法——“数轴通史体系+历史核心概念”。
第一,何为“数轴通史体系”根据百度百科定义,规定了原点(origin),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在历史教学中,自然不能照搬数轴的概念,只能算是借鉴。
原点0就是某一段历史时期的起点(一般是标志性事件),某一单位长度就是一定历史时期,横坐标的正方向就是时间前行方向,不同单位长度代表的是历史时期,纵坐标上的单位怎是代表着不同类别事件,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显示的是同一时期内并列发生的历史事件。
构建数轴通史体系时有几个需要说明的,一是单位长度不会像数学中那么严格,要求每一个单位长度都代表同样数值,历史事件长短不一,复杂纷繁,所以,同一单位长度可能是一个世纪也可能是好几个世纪,追求的不是准确数值,而是大致的时间范围和先后顺序。
二是数轴中的历史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追求知识的全面,主要是抓住主干知识,抓住主要事件。
高中历史必修下 (教案)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欧美日本等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各国革命的具体原因、过程等基本史实,讲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的各自特色。
2.本课地位: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以此本课在本单元、本册教材和高中历史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3.编排特点:首先是本课内容容量极大,涵盖了英美法德意俄日的等多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相关内容,之前的新课标教材一个单元甚至更多的内容融合到一课中。
其次是本课教材叙述简明扼要。
比如对革命过程只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重点事件。
最后是本课教材史料等补充资料较为充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理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背景和具体原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2.时空观念:掌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具体时间脉络,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上立宪制的特点。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明确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主要线索】本单元概述了我国古代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其总体趋势是君主权力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2.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3.从汉代至元代,历代统治者不断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并发展到顶峰。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早期文明国家重要内容之一,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民族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结合教材,理解分封制的特点、实行的目的及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分析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挖掘教材知识,利用教材插图,系统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运用典型题目加深对两大制度的理解。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宗法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王位世袭制(1)确立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正式建立:禹死启继,并把王位传给后代。
家天下王位世袭制(3)政治影响:“ ”的局面逐渐形成, 取代了禅让制。
2.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制度: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制度: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夏商时期王权特点: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 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8-16T14:54:15.04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作者:朱倩[导读] 新高考形势之下,将历史核心素养融会贯通于高中日常教学成为教育共识。
其中,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之时,适当整合教学内容,抽出主线特征;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促使学生直观感知历史,以其自主搭建思维导图来达到深化的效果。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朱倩摘要:新高考形势之下,将历史核心素养融会贯通于高中日常教学成为教育共识。
其中,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之时,适当整合教学内容,抽出主线特征;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促使学生直观感知历史,以其自主搭建思维导图来达到深化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时空观念整合材料历史地图思维导图历史,记录过去发生的事。
它,以时间为线,记录事物发生的次序;以空间为点,记录事物留下的活动痕迹。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事物发生的时空,方能寻其发生的原由,从而感知人类发展的整个历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唯物史观”为前提。
但是,历史时空观念才是基础,也是学史之人应具备的素养。
但是,反观当下的高中生,对“时空观念”的学习与运用缺失较为严重。
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历史知识,难以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历史的整体性进行感知,从而使其得到的历史被割裂。
作为一线教师,面临新高考、新要求,应因时因势,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调整、完善,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真正“教学相长”的愿景。
由此,笔者以此为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若有不当,望各家指正。
一、普及历史基础知识,适当整合材料2019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分为上下两册,其内容分别囊括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
该教材,一改以往专题,以时间为轴,横向涵盖某一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Hale Waihona Puke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古代中国朝代更替 便于记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 •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 •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