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高中历史历史时空观念培养途径初探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教育在高中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时空观念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抽象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历史事件与时间、地点联系起来,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认识。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

一、通过地图分析历史事件地图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时空观念”。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二战期间的欧洲地图,让学生理解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的时空背景。

通过分析地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纳粹德国是如何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实施侵略行动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时空背景的敏感性。

二、通过实地考察加深了解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也是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认识。

当老师教授关于长城的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城的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们可以登上长城,亲身感受长城的雄伟与壮丽,了解长城的位置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理解长城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培养“时空观念”。

三、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兴趣历史故事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时空背景的记忆和理解。

老师可以通过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古代文明的时空背景。

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历史事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兴起和衰落,加深对古代文明的整体把握和认识。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和指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拥有正确的时空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领悟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一、培养学生的宽广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宽广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个涉及到广阔时空的学科,只有学生拥有宽广的时空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历史的脉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遗址、城市风貌等,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感知,感受历史的宏伟与沧桑。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背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时空观念相关的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地图绘制,让学生通过绘制地图的方式,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时空交叉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事件,形成更宽广的时空观念。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宽广时空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改进的历史认识、历史意识、历史观念、历史态度和历史方法。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时空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

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历史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观念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只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时空观念。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认识。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是一个基于时间和空间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一、时空观念的培养意义1. 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

通过将历史事件放置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2. 增强思辨能力:时空观念培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联系和规律。

3. 培养历史情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对历史的情感和认同,增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1. 时间线图:可以通过时间线图的绘制,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帮助学生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2. 地图分析:通过地图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可以通过绘制地图、标示重要地点和路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

3. 文献资料分析: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4. 历史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可以通过讨论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辨和分析。

5. 参观考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方,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真实性和实际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策略1. 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可以将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培养时空观念。

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让他们回答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以及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等问题。

2. 多媒体辅助: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事件和环境。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一、时空观念的概念及重要性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的抽象概念,是人们对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在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一个良好的时空观念,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地理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批判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具备历史思维和历史批判能力的高素质历史人才。

二、时空观念培养的路径及策略1. 以“时间”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时空观念的培养,首先要以“时间”为线索,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顺序的感知和认知。

可以通过编排历史事件时间轴、时间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发生轨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

3. 以比较研究为手段,促进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比较研究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让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地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对比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变迁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

三、时空观念培养的案例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例,探究时空观念培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通中国和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国、中亚、南亚、西亚、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往。

在历史学科中,教学“丝绸之路”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重点放在历史地理和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意味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社会等的时间和空间背景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进程和影响,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一、关于时空观念的定义和内容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和认识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关系的把握:理解历史事件、人物等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时间跨度,可以通过时间线、时间序列等方式来展示和理解。

2. 时代与历史差异的认识:理解不同时代社会的差异性,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风貌等方面的变化,可以通过对比研究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来展示和理解。

3. 空间背景的把握:理解历史事件、人物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地图、地理位置描述等方式来展示和理解。

4. 时空互动关系的认识:理解历史事件、人物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演变关系,可以通过时空交错、事件连锁等方式来展示和理解。

三、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对于他们的历史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1. 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通过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进程和影响,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2. 增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过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融入到时间和空间的具体背景中,增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通过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入的历史思维,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和综合能力:时空观念不仅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益,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一、背景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涉及到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与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深刻理解历史的内在规律。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成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时空观念的内涵时空观念,即历史意识的时空维度。

它包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地域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影响的把握。

时空观念注重学生全面、立体的历史意识,使他们具备对历史现象进行多维因果分析的能力,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和世界的发展。

具体来说,时空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时间的认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持续时间,认识到历史时间分段的重要性,了解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3.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4. 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价值:理解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影响,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价值,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仅能够记住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的名字,更要求他们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个历史时空的画面,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演变规律,形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们需要设计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从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目标:历史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他们的时空观念。

2. 内容: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贯穿着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域背景,强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变化发展的总和。

而时空观念则是认识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素养。

时空观念强调对时间和空间的敏感和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含义、培养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时空观念的含义时空观念是指历史学习者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识和把握。

具体来说,时空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敏感的把握,即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历史时期的划分进行理解和掌握;二是对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进行敏感的把握,即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理解和掌握。

时空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意味着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从而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这对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时空观念的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从而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把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和认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文献资料、地图等,来展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直观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快捷、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

3.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析,通过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4. 开展跨学科综合教学历史教学可以与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综合教学。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理解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时必须具备的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时空观念的培养探究展开,以期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一、强化时间维度的培养理解历史首先要具备时间维度的把握能力,即学生应该学会利用时间线来对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和归纳。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历史时间线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将重要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十分钟的时间,简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华民族为什么要进行近代化改革?”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从时间维度理解历史的能力。

理解历史还需要具备空间维度的把握能力,即学生应该学会利用地图来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图或图片,让他们进行解读和分析,了解历史事件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联系。

在学习二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战争期间的欧洲地图,并找出与二战相关的国家和战场,让学生通过地图来理解战争的空间布局。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相关纪念馆,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和地点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长城、故宫等历史遗迹,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事件的现实感。

三、整合时间与空间的培养在学习历史时,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和分析。

培养学生整合时间与空间的能力也是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或资料,让他们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在学习文化大革命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和地点的资料,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和地点的联系,理解文化大革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是文明的沉淀,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高中历史教育作为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背景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一、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首先要注重学习方法。

高中生由于对历史知识的接触时间较短,容易对历史知识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对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时间和空间的多个层面来理解历史事件。

例如通过时间表的制作,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顺序;通过地图的绘制,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及其对事件的影响。

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来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过程中,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甚至对历史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老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游戏、实地考察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度。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视角来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在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时,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迹所蕴含的时空信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三、学校课程设置学校课程设置也是培养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关键环节。

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应当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安排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时空观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更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重点培养的认知能力。

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更有助于他们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时空观念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一、理论指导时空观念的培养首先需要理论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科学解释时空观念的概念和内容,让学生明白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用专业学者的观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空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历史时间轴等教学工具,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和发生时间,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时空认知。

二、案例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时空观念。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时空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时空关系的敏锐感知。

在教学《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秦始皇时期的地图展示及时间顺序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的,以及统一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对整个中国历史时空格局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时空观念的兴趣和认识。

三、多媒体辅助多媒体辅助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地图软件、时间轴软件等工具,为学生呈现历史事件的时空信息。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事件时空关系的感性认知。

多媒体辅助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四、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历史场所,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了解历史事件与实际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理解,对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差异和联系的把握,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

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者来说,培养时空观念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学习,逐渐建构起对时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进行探究和分析,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时空观念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针对高中历史学习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教师们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培养时空观念的策略和方法:1. 利用地图和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和时间轴来展现历史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和变化。

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和时间轴,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和发生时间,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在时空上的联系和演变过程。

2. 利用案例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进行思考和理解。

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建构起对历史时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3. 开展实地考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时空的背景和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发生过的地点和历史文化留下的痕迹,从而更好地加深对历史时空的理解和认识。

4. 开展课外阅读为了拓展学生的时空视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时空观念。

5.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地区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时空的背景和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路径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路径探讨

急丈教学参考栏目主持人/韩晴H素养杂谈高中历史群B空H念培賴径探讨〇胡根石时空观念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必需观念之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一线教师愈发关注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时空观念。

基于此种情况,一线教师应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其中时空元素,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时空结构,以此实现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利用历史时间轴梳理史事历史时间轴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工具之一。

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或者评价某一件历史事件时,要将这一事件放置于当时的历史时空背景中,从而获得完整、全面、客观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教科书的实际教学内容,通过纵向或者横向的历史年代表向学生展示某一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发展情况,梳理这一时间段内的历史事件与关键人物。

在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纵向历史时间轴为学生展示“夏商西周一直到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化”。

教师:你们知道我国现行政治制度是什么吗?一直是这一制度吗?学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不是的,这个政治制度是现代社会的。

教师: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1:君主制。

学生2:封建制度。

教师:都对,也都不全对,请大家观察下面的时间轴,说一说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具体时间轴显示如下:将“隆庆开关”与清政府固守“闭关”政策做比较,二者所带来的结果直接说明了前者是立足于现实,而后者则是全然不顾历史发展的潮流。

如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三、涵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科发展“历史学科提出了五项核心素养,原则上讲,每 节课都应该全面培养这些素养,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差异,教师特质不同,因而教学过程中,每一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侧重应该有所不同”。

因此,基于“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笔者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它是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一、历史教学方法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历史事件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地向学生展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发生地点,让学生在形象的视听影响下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

历史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引导他们去寻找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时空观念。

历史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加以详细解释,并注重时间和地点的交叉分析,以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对历史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应该贯穿着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时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整体认知,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在历史事件中发现时间和地点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让其形成对历史事件时空背景的认知。

小组讨论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手段。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就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时空背景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时空背景,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历史学习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进行一些浅谈。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时间的把握。

在讲授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教师应当尽量把时间进行可视化呈现。

可以制作时间线,让学生通过观察时间线上的信息来理解历史的发展顺序和时间间隔。

教师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资源来感受历史的时间特征。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历时。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认知和理解。

在讲授历史时,教师应该注重将历史事件与具体的地理位置相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地理图等工具,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地域特点的描述,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空间观念。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时间和地点的综合把握。

在学习历史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发展的整体认识。

在学习某一历史时期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地理环境来回答。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发展的综合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

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外读书班,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和文献,通过阅读与实践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和地点的感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古指导,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文物的发掘和研究中,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时空的认知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课堂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课堂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探讨时空观念是指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关键。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需要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时间概念的引入和讲解。

教师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事件和现象串起来,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跨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特定的历史日期和年代,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有个时间上的大致印象。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还需要通过地理概念的引入和讲解。

历史教学中的地理概念如国家、地区、城市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所发生的地点和空间范围。

通过对地理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学生能够形成地理意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并且能够将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还需要通过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比较和对比来实现。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将其进行比较和对比。

通过比较和对比,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培养起对时间和空间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还需要通过历史资料的使用和解读来实现。

历史资料是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各种历史资料,让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并且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时间和空间概念,讲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背景和原因,比较和对比不同的历史事件,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与历史事件相关的人物、事物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历史,有助于学生提高历史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关键。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记忆和背诵,学生只是被动地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教师需要采用更加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拓宽教学资源,引入一些实地考察、历史博物馆参观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时空背景,提高他们对历史时空的感知和认知。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构建相关知识框架等方式,积极参与历史学习过程。

在探讨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彼此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来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撰写研究报告、参与历史项目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的思想,增强他们对历史时空的认知和理解。

跨学科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互相关联。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语文、地理、政治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将历史事件的时空因素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

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对事件的影响;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政治原因,分析事件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等。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形成更加准确、深入的历史时空观念。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时空观念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和理解,是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空间的感知和把握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掌握地理空间的布局和变化。

加强高中历史教育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时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时空。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的时间线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时空的地理背景和空间布局。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事件和地理空间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历史时空的理解和感知。

二、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时空思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时空思考。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空间的思考能力。

当教师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件是在哪个时间发生的?发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这个事件是如何影响后来的历史发展的?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时空之间的关系,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开展历史时空实践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历史时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时空的现实性;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考察活动,让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触摸历史、感受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地理竞赛、模拟演练等活动,让他们在游戏化的形式中提高对历史时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充实历史时空教材内容。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高中历史教育对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背景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下面我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学生启发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具有明确时间和空间背景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教学重点。

可以选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国革命和世界大战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也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和列宁等,通过介绍他们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和活动的时代和环境。

通过选择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历史时空的基本认知。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可以使用地图和时间轴等工具,让学生在地理和时间上进行具体的观察和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增强学生对于历史时空的感知能力。

还可以使用影视资料和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从而加深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启发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化活动,如讲座和展览等,让他们亲身接触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加深对历史时空的理解。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写作,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整理思路,深入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于历史时空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地点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建立起时空观念,形成对历史时空的感知和把握能力。

二、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在历史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从而培养他们对于历史时空的感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的现场,亲身感受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使历史事件在学生心中具象化,加深他们对于历史时空的感知和理解。

三、跨学科教学时空观念不仅仅是历史教学的内容,它还涉及到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教学中融入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从而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研讨与讨论五、培养综合素质除了要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时空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外,高中历史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要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要具备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样的综合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一环。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除了严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空背景,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时空意识的新一代历史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高中历史历史时空观念培养途径初探[摘要]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思维,其缺失是导致历史知识碎片化、记忆困难、成绩欠佳的根源。

它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试图从整合学习内容、时间、方式,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学科知识的补充等角度探寻培养途径。

[关键词]历史时空观念整合形式逻辑建构主义正文: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面临的最多的问题是:历史时间记不住,怎么办?历史知识背了很快忘,怎么办?记住的知识做题时用不出来,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反映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历史知识碎片化。

知识碎片化反映的实质是学习中历史时空观念的缺乏。

什么是历史时空观念?如何培养?本文试图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历史时空观念解读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

五大核心素养的关系和地位中,时空观念是核心思维,唯物史观是核心理论,史料实证是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家国情怀体现核心价值观。

具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基本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历史演进中的时空特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则是时空观念的正确应用和内化产物。

显然,五大素养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关系,教学养成中必须同时并举,但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内容上有所侧重。

其中,历史的时空观念要求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因此它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思维,是五大素养中学科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掌握“时空观念”既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具体来说,历史时空观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加以阐述:纵向规律:即“时间概念”,以时间为依据探索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性的比较。

横向规律:即“空间概念”,以地域为基础把处在同一时段的历史现象做水平比较,寻找每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共通性”和“特殊性”。

为了在教学和研究中便于表述和分析,笔者将在对纵向规律的探索中形成的时间概念称之为“过程感”(对时序特征的掌握)和“阶段感”(对阶段特征的掌握)。

将在对横向规律的探索中形成的“空间概念”称之为“空间感”(多元文明观念)和“整体感”(整体联系观念)。

纵向规律与横向规律相互交叉融合,最终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古今贯通、纵横比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这就是“历史时空观念”,即“过程感”、“阶段感”、“空间感”、“整体感”。

而在当前浙江高考的历史学考选考中,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核分量极重。

考核大致分五个角度:①特定的史事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

②知道并能运用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以叙述过去。

③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④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⑤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课题组将这五个角度依次分别简称为“时空定位”、“叙述过程”、“准确理解”、“合理解释”、“正确评价”。

按照这五个角度,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4月、2018年11月浙江省高考选考试卷,结果为:结论是:①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查覆盖90%以上的题目;②与其他核心素养混合考查③“按时空要素建构人物、事件、现象之间的关联”即“准确理解”考核最多。

显然,历史时空观念的缺失是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历史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主要任务。

二、初探历史时空观念培养途径在寻找应对知识碎片化的方法的过程中,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季苹所著《教什么知识:对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的认识》一书给我很大启发。

季教授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客观上都存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

对应历史学科,事实性知识是指历史事件和现象,概念性知识是对事件和现象的定义式归纳,两者是显性的。

方法性知识指历史学习所用的方法、过程、工具等等,价值性知识则指历史学习对学习者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两者都是隐性的。

如果历史学习停留于前两者,学习只是走马观花,强迫式记忆也只是碎片化学习。

相较于前两者,后两者才能真正影响学习者的思维、情绪和价值观,从而真正走入历史学科,建构历史学科体系和价值体系,前两者的记忆也因此得到巩固。

从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来说,四个层面知识的整合学习才能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沿着以上分析思路,应对知识碎片化、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途径有以下几条:①教学内容的整合:②学习方式的整合:③教学课时的整合:④用以整合内容的思维工具:⑤学生知识结构缺陷的弥补1.教学内容的整合: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专题式的,导致同一个历史知识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中以不同角度重复呈现,学习中难以整体掌握和理解。

另外,历史学科知识点繁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难以涉及知识的四个层次,因此确定那些最能整合不同章节知识或章节内知识的核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样的核心知识点,往往是历史变革的时间节点。

而这样的时间节点,是观察一段历史的绝佳角度。

比如,新中国外交史,可以以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三大时间节点展开:(一)建国初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为打破孤立封锁先后实行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迎来了前两次建交高潮,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知识点排序:“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朝鲜战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第一第二次建交高潮)(二)70年代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并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知识点排序: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1年10月重返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2年9月中日建交、第三次建交高潮)(三)1979年中美建交,外交环境的改善有助于促使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正确判断,从而确定了新时期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并组建新型区域组织,为改革开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知识点排序:1971年1月中美建交、1984年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论断、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世贸组织、举办亚太金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组建上海合作组织)整合之后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中的支配性地位显而易见,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深入方法性和价值性知识层面,对于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感也清晰起来。

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生对于众多时间、地点和事件记忆困难。

以希特勒在欧洲的侵略扩张为例,深入方法性知识层面后,可以结合时间和地图方位作如下整合:(一)整合之后可以发现希特勒的侵略扩张非常有仪式感:重大行动半年左右一次,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整个扩张过程犹如在欧洲卷起龙卷风。

其中两个时间节点对于二战史实的理解和记忆特别重要:1939年9月入侵波兰(之前半年一次的扩张),1940年6月法国沦亡(法国沦亡周年忌日入侵苏联,刺激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1943年7月库尔斯科战役(直到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一直是进攻一方,可见苏德战场的攻守易势之艰难,转折是一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库尔斯克战役经历长期作战的过程。

之后苏军掌握苏德战场主动权,同月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11月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召开,二战的反攻依次展开)。

从以上知识整合可以看出,将历史的事实性知识以时间节点为核心进行排序后呈现,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前因后果昭然欲揭,隐含于事件的因果联系中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也呼之欲出了。

2.学习方式的整合:按照季苹教授对知识层次的分解,我们可以确定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事实性知识——记忆;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性知识——运用;价值性知识——内化融合(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一个知识的学习中如果这几大方式是分裂的,分散在不同的时间、场合里进行,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课堂中一个知识的学习应尽可能同时涉及这四个维度、四种方式的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需要大量史料(文字、图片、视频等)加以说明,因此需要按照核心知识点编制解析材料。

另外,我国古代心学在学习论上有许多精妙论述,比如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

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

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这种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在当前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即使矮化为习题训练,把它和四个层次的教学相结合,也依然威力巨大。

因此,整合式教学还要求基于核心知识的精编配套练习。

3.教学课时的整合:由教学内容的整合需要,自然涉及了教学课时的整合。

因为历史知识记忆任务重,事件之间的联系需要在相关史实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建立,如果课时零碎分散,就会造成内容整合的困难。

因此需要与学校协商调整教学课时的安排,集中在某个学段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

在目前新高考改革的现状下,教学课时的整合也符合学考、选考的时间要求。

4.用以整合内容的思维工具:历史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最常用的思维工具是形式逻辑。

它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一种必要的逻辑工具。

形式逻辑的四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理由充足律在整合历史知识、形成正确认识中作用很大。

但直至高中阶段,学校课程设计中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因此学生严重缺乏相关知识和训练,导致在历史等科目学习时缺乏逻辑意识、思维混乱、史实理解困难。

特别在历史时空观念的“过程感”(对时序特征的掌握)和“阶段感”(对阶段特征的掌握)的形成中遭遇障碍。

高中阶段不可能安排学习系统学习形式逻辑知识,但对其四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理由充足律)的认识和训练相对会费时较少,而且因为能在历史学习中即时应用而易于掌握。

有关这四大规律的学习无法开辟专门的课程,因此如何在历史学习中渗透和训练是历史教学探索的又一个任务。

5.学生知识结构缺陷的弥补建构主义有一个著名的寓言:一条大鱼向一条小鱼描绘鸟的形状,说鸟头的两侧各有一只眼睛,背上长者翅膀用来飞翔,有尾巴用来控制方向。

小鱼从未见过鸟,于是它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关于鸟的画面:这是一条会飞的鱼!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构筑合适的知识接收平台,否则要么理解扭曲,要么不久就被大脑清空——遗忘。

在目前浙江省初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体系下,学生进入高中后历史知识结构本身不完整,地理空间概念极模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不熟悉),政治、哲学中的某些基本概念闻所未闻,因此,了解学生中缺乏哪些对构筑历史时空观念至关重要的知识,并设计合理的弥补方式和途径,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又一个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