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力市场的用户端需求侧响应研究
电力需求侧响应发展研究综述

p o w e r s y s t e m a n d s o c i e t y .B a s e d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s t a t u s a n d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e s o f d e m a n d s i d e r e s p o n s e i n
2 01 4 . 3
电力需求侧 响应发展研究综述
伍伟华, 庞建 军, 陈广开, 王薪 与
( 广州供 电局有 限公 司,5 1 0 6 2 0 )
摘要 : 实施 电力需求侧响应( D R ) 能为用 户侧 、 系 统侧 和社会带来诸 多效益。 本文基 于国 内外 的电力 需求侧响应( D R ) 发展现 状
W u W e i h u a ,P a n g J i a n j u n,C h e n G u a n g k a i ,W a n g X i n y u
’
( G u a n g z h o u P o w e r S u p p l y B u r e a u C o . L t d . ,5 1 0 6 2 0 )
及相 关的研究, 对 国际上现 有的需求侧响应项 目进行深入 的分类 讨论, 总结 了基 于价格和 基于激励的需求侧 响应项 目的实施
综合需求响应研究综述及展望

综合需求响应研究综述及展望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以及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综合需求响应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对综合需求响应进行全面综述,分析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综合需求响应(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简称IDR)是指通过价格信号、激励机制等手段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在满足基本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合需求响应的意义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综合需求响应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为了应对2000年左右的电力危机而提出的。
自那时以来,综合需求响应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综合需求响应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DR计划和欧洲的DSO计划。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也大力推动综合需求响应的发展。
多个城市开展了综合需求响应试点工作,通过给予用户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引导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对于综合需求响应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
尽管综合需求响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和政策支持不足。
当前,许多综合需求响应项目的运营主体仍然是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政策支持也不足,很多用户对于综合需求响应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性在于,进一步完善综合需求响应的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政策宣传和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综合需求响应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还可以探索综合需求响应与其他能源管理技术的融合,如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等。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发布时间:2022-08-23T07:15:10.53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7期作者:张旋[导读] 电网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和用户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通信非常复杂。
智能电网有效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国家电投集团湖北新能源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IES)应运而生。
IES是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协同发展、互补互济和能源梯级利用的重要形式,对提高社会能源利用率、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需求响应作为实现IES供需协同互动的关键手段,能够充分发挥用户侧资源调节潜力,促进系统低碳经济运行。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未来展望引言电网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和用户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通信非常复杂。
智能电网有效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新兴的智能电网是未来一代的“能源网络”。
通过改进传统电网网络,使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将无线通信集成到电网中,以实现自动化、主动运行和高效的需求响应,以及智能电网中的负荷和能量管理。
智能电网是信息技术、通信和电力系统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条件和能量。
这些功能使供电公司能够准确预测、监测和控制整个电网的电能分布。
智能电网支持双向通信,便于对客户进行实时计量。
它还允许实用程序控制用电设备负荷,以便将系统参数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1.需求侧响应资源与分类在物理形态、使用习惯方面,终端负荷具备显著差异,导致需求侧响应用户呈现出多种响应特征与响应能力。
按照不同角度,将需求侧响应资源分为多种类型:①根据用户类别,划分为工业负荷、居民负荷、商业负荷、其他负荷。
②根据响应特性,划分为可平移负荷、可转移负荷、可削减负荷。
在特定周期内,可转移负荷的总用电量不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时段用电量;平移负荷会受到生产生活流程限制,在不同时间段内,平移用电曲线,该类资源包括工业流水线设备;按照实际需求,削减用电量负荷,该类资源涉及到大型洗衣、居民空调、农村灌溉设备等。
基于电网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响应技术研究

基于电网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响应技术研究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能源的快速增长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质,电网承载能力有限,尤其是在高负载期间。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电需求响应技术,它可以通过管理电力系统和使用中的复杂数据来实现电网中对用电需求的管理和控制。
电网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响应技术是在电力系统中基于用户行为的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它通过监测用户用电情况来获取用电需求的实时信息,进而实现电力系统中用电需求的智能调节。
该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广泛的区域,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等领域。
通过实现用电需求的响应,在高峰时期电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潜在的电力故障和电力波动,实现对电网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电网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响应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要求:1. 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用电需求响应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传感器、网络和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确保各个环节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数据的准确性:用电需求响应系统需要准确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获取准确的用户用电需求数据,以便针对不同的用电需求制定不同的用电策略。
3. 技术的可扩展性:用电需求响应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在不断升级和改变电网结构时,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扩展和升级系统。
4. 操作的便捷性:用电需求响应系统需要在实现快速响应的同时,方便操作者对用电设备进行管理,调控和维护。
基于电网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响应技术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前景。
在住宅和商业市场,用电需求响应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硬件控制,管理多种用电设备和家用电器,控制用电成本。
在工业市场,用电需求响应技术则可以集中控制生产流程中的多个操作,通过调整总体用电负载来实现更高的电力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推广用电需求响应技术的应用,各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企业和用户采用用电需求响应技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和保障用电安全等目的。
电网管理中的需求侧响应策略分析

电网管理中的需求侧响应策略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电力系统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传统的电网管理中,供应侧一直是主导角色,而需求侧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需求侧响应策略正在成为电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侧响应,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调整用户的电力需求来参与电网的管理和运营。
这一策略的核心目标是在实现供需平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需求侧响应策略的意义更加凸显。
首先,需求侧响应策略能够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供电是通过不断增加发电能力来满足需求的。
然而,这种方式在面对高峰期需求激增或突发故障时,往往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应用可以通过降低用户的电力需求来缓解电网压力,保证供需平衡。
例如,通过智能电力调控系统,用户可以在高峰期减少用电负荷,为电网运行提供更大的弹性。
其次,需求侧响应策略对于电网的节能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断性给电网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需求侧响应策略,用户可以根据电网的实时状况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情况,调整自己的用电模式,从而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和减少碳排放。
第三,需求侧响应策略有助于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电力市场的开放竞争对于促进能源产业的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电力市场往往只注重供应侧的角色,缺乏对需求侧的关注。
而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引入,可以激发用户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并通过需求灵活性的提高,优化价格形成机制,使电力市场更加公平和有效。
在实施需求侧响应策略时,还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技术支持是实施需求侧响应的基础。
智能电力调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引入,为需求侧响应策略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量在逐年增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天气、调度计划等,电力供应不能总是如需求一样稳定。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出现有可能成为未来电力领域的新方向。
本文重点探讨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简介什么是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需要先了解“需求侧”和“供应侧“这两个概念。
供应侧指的是发电厂;而需求侧一般指的是用电者,比如大学、工厂、购物中心、居民区等消耗电力的单位。
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让用电者在不降低使用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在满足各自需求的情况下,根据能源的供需状况灵活调整自身耗电行为。
这些调整包括降低负荷、启用备用设备及设备的停机、恰当地使用储能设备、节能等等。
二、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例如,通过使用智能电网技术,用电者可以通过手机、网页等方式实时查看用电情况,并根据节能和供电情况灵活调整电器使用。
又比如,利用储能电池和风光互补技术的结合,将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池、传统电网灵活合理地适配起来,运用再生能源与传统发电方式既节约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
三、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应用前景在这个“节能减排”的时代,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可以使电力系统在电网峰值期保持供需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力短缺的问题。
其次,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电源支出成本,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
此外,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还有助于实现电源的可靠性和电网的稳定性。
在峰值负荷期间,电力系统通过支持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不仅能够减轻电力压力,还能确保电力系统在意外断电情况下有备用电源可以运行。
四、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挑战电力需求侧响应技术的应用虽然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应用当中仍然会面临很多难题。
例如,需求侧响应技术的实施需要涉及到用户的设备调整和生产作业的重组,这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并需要与各项技术和管理要求相匹配。
基于博弈论的电力用户需求侧响应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电力用户需求侧响应研究摘要: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改变和促进电力消费的重要机制,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电网可靠性。
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强调在供给侧与应用侧之间的双向呼应,包括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呼应,因此在电网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就需要考虑博弈行为。
关键词:智能电网;能源利用率;博弈;1引言在电网运行的终端用户处,用户关心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用电费用和用电舒适度等。
如何利用电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用户及电网的经济效益,是电网网研究的热点。
而电网的能量管理是提升用户用电质量和用户用电满意的前提。
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对电网网的能量进行调控和优化,再将调控后的信息反馈给用户,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用电环境,提高电网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这是电网用户端的核心环节[1]。
因此,研究电网的能量管理方法,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的综合效益,使电网系统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2智能用电系统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智能用电系统,该系统面向的对象是装有智能电表的居民用户,支持电动汽车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用于家庭能量管理及负荷调度。
动态电价机制作为智能需求侧管理(DSM)中一种重要的措施,对于实现居民用户的智能用电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在本文智能用电系统中,用户的家庭负荷主要包含两类:可转移负荷和不可转移负荷。
可转移负荷是指可以从某一时段转移到其他用电时段的负荷,即该类负荷的用电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不同时段电价的不同或用户的用电喜好与舒适度进行调整,但其使用是有时段约束的,如洗衣机、洗碗机、电动汽车等,其中电动汽车作为用户家庭中的可转移负荷时比较恃殊,因为电力交通工具电池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不仅可以作为电力消耗设备,同时也能当作电力存储设备,所以它既可使用用户从电网购买的电能,也可以在某些时段将储存在蓄电池中多余的电能回售给电网。
可调控性是可转移负荷所具备的重要特征,合理安排可转移负荷的用电时段也是智能DSM的关键[2]。
居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行为概述

居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行为概述
居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行为是指在电力市场,居民用户能够参与电
力需求侧响应活动,通过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使用户的电力需求与输电
网络的负荷和供电量保持平衡。
针对居民用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参
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活动:
一是采用时间和容量分担协议。
时间分担协议是指居民用户将自己的
用电行为分为多个时间段,并根据需要在每个时间段调整自己的用电行为。
容量分担协议是指居民用户安装节能器具,通过节能器具的运行来实现节能。
在时间和容量分担协议中,居民用户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容量来
参与用电,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二是建立可插拔电力系统。
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可插拔电力系统已
经成为居民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插拔电力系统可
以实现居民用户对自己的用电行为的动态调整,让用户的用电行为与输电
网络的负荷和供电量保持平衡,使用户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是利用智能电表技术。
浅析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机制

维持系统 可靠性 和提高市 场运行 效率 而提 出的。广义 上来 杀 了 高 峰 电价 的 机 会 成 本 ,导 致 了 调 峰 与 避 峰 难 题 。需 求
说 ,需 求 侧 响 应 可 以定 义 为 : 电 力 市 场 中 的用 户 针 对 市 场 侧 响 应 机 制 可 以 通 过 建 立 合 理 价 格 机 制 来 完 善 市 场 的 信 号 价 格 信 号 或 者 激 励 机 制 做 出 响 应 ,并 改变 正 常 电 力 消 费 模 功 能 。 式 的市 场 参 与行 为 。
需 求侧 响应 的概 念 是 美 国在 进 行 了 电力 市 场 化 改革 衡 。在 目标模 式下 ,一 方面 ,家庭和 较小规模 消费者 的终
以 后 ,针 对 需 求 侧 管 理 如 何 在 竞 争 市 场 中充 分 发 挥 作 用 以 端 销 售 电 价 采 取 统 一 定 价 , 限制 了 电价 的 作 用 , 同 时 也 抹
励机 制来增加需 求侧在市 场 中的作用 ,并将供 应侧 和需求 需求 。假设 电力市场 正常运行 时的供 给曲线为S ,若 市场
它改变了传统规划中单纯以供给满足需求的思路将图1需求响应的经济学原理示意图需求侧节约的容量和用电量也视为一种资源通过供给方现有研究指出不论是实时定价还是分时定价模式与需求方两种资源的综合规划来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需求侧响应定价的优点都非常明显
中 国 电 力教 育
2 1. 管 理 论 丛 与技 术 研 究 专 刊 O o, r r -
行 笔 者在这种 情况 下提 出,需求侧 响应就 是保证 单边市 场稳定性 的一 个有 效措施 。 2 电力市场引入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必要性 .
从 经 济 学 原 理 简 单 分 析 ,需 求 侧 响 应 机 制 充 分 发 挥
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方案

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供应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因此,电力需求侧响应成为了解决电力需求与供应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通过建立电力市场化机制,激励用户在电力需求高峰期主动减少用电,降低电力需求峰值,从而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价机制,对高峰期用电进行差别化定价,引导用户在高峰期减少用电,促进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实施。
其次,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方案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电力需求侧响应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电力需求侧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电力调度和供需平衡提供支持。
另外,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激励政策,鼓励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如给予用电峰谷差价补贴、提供节能减排奖励等。
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实施,保障市场秩序和用户权益。
最后,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方案需要加强技术支持。
通过推广智能电能表、智能家居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精准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同时,还可以加强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技术支持,提高电力供需平衡的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技术支持。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有效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摘要: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主要是受到节能减排以及化石能源短缺问题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调整转型。
随着不断应用的新能源发电模式,逐渐将我国传统电网转化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方向,明显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能够有效刻度系能源的间接性问题,不断加强电网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提升荷源互动以及协调等。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新能源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展望一、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双侧随机性。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规划或运行决策仅主要考虑来自负荷的不确定性。
然而,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间歇性发电所占比例较高,因此电力系统在供需双侧都呈现出显著的随机性特征。
2)不可控性。
电力系统是一个受控设备众多、分布广泛、控制精度要求高、未知扰动多的复杂系统。
新能源发电的进入使电力系统总发电单位数量大幅度增长,系统中可调度容量与可调度电力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随机扰动性进一步增强,从而导致系统的可控性降低,安全风险增大。
3)整体性。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上升,传统电力系统“发输配售用”的功能界限将逐渐趋于模糊。
利用可控发电机组和需求侧响应(DR)技术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波动性,可以形成多能源互补的协同机制,实现源网荷多元协调,从而使得整个电力系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智能性。
在智能电网的宏观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诸多环节,例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电动汽车与储能、DR等,都需要建立在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以及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
因此,整个新能源电力系统表现出很强的智能性特征。
由于上述特征的存在,单纯依赖供应侧资源的模式要满足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要求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挖掘新的可用资源,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下,促进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关于电力需求响应问题探析

关于电力需求响应问题探析◎彭志峰随着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需求量加大,保证能源的合理调整与分配,有利于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目前看,世界能源发展已经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趋势。
能源建设要满足整体的发展需求,才能体现其自身的最大价值。
电力需求响应主要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力能源为纽带,在生产、输配、消费各个主要的环节,实现多品种、多样化、全方位的能源深度互换、互联、互动,以此形成高效、智能、低碳的智慧能源建设体系,能源互联网就是当前各电力企业追求的方向,通过方案解决当前存在的运行问题,实现智慧能源体系目标。
传统的电力能源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体服务能力,则需要建设能源互联网,在原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上融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使各种能源能够成为重要的补充,合理分配与使用,通过先进的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网络通讯技术支撑,使各种能源能够在一个平台整体汇集,实现一种全新开放式能源生态系统。
系统特征明显,优势更好,保证各品种能源与动力间的切换与互联,用最先进的信息数据传导与感应,使他们之间形成强烈的正反互感、互联及互动,主要包括供应方互动、需求方互联、供需双方互通,有效打通了各个运行的环节节点,使供需更加平衡稳定。
当前的发展迫切需求电力响应技术,确保了电力供、需、储、运各环节密切互动,提升了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
不论是从国际对接、国家发展,还是行业进步、企业创新层面上看,积极快速的进行电力需求侧资源开发与建设,都是推进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实施的关键环节。
一、国内外电力需求响应实践与发展回顾从国内外的发展上看,很多的国家已经深刻意识到了电力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电力的稳步发展,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改良,保证了整体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
电力需求侧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最为主要的环节,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知名能源企业,已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开发是战略发展的前提目标。
对于需求侧资源的建设,能够根据当地的用户需求,在积极利用与保护上进行有效的分配与利用,比如各种电力弹性负荷、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的建设,在能源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电力系统价格信号信息做出的响应,后台直接进行削峰填谷、追踪可再生能源出力、为系统提供调频辅助服务等。
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响应与行为分析

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响应与行为分析在当今的电力市场中,用户需求响应与行为分析正逐渐成为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随着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平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响应模式和行为特点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用户需求响应指的是用户根据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激励机制或其他相关因素,主动调整自身的电力消费行为。
这种响应可以表现为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量,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量,或者选择使用更节能的设备和技术。
而用户行为分析则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习惯、消费模式、偏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用户的需求响应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价格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当电价在高峰时段较高时,一些用户可能会选择推迟一些非紧急的用电活动,如洗衣服、充电等,以降低用电成本。
相反,在低谷时段电价较低时,他们可能会提前安排一些可以灵活调整的用电任务。
其次,用户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发挥作用。
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了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主动参与需求响应计划,例如选择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的设备。
此外,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也会对需求响应产生影响。
比如,上班族在工作日的用电模式与周末或节假日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用户在夏季空调使用高峰和冬季采暖高峰的用电需求也会有显著的变化。
而对于工业用户来说,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的安排直接决定了其用电需求的时间和强度。
不同类型的用户在电力市场中的需求响应行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居民用户通常对电价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较为关注。
他们可能会因为简单易行的节能措施和少量的经济激励而改变用电习惯。
商业用户,如商场、写字楼等,其用电需求较为稳定,但在高峰时段也面临着较高的用电成本压力,因此可能会采取一些集中式的能源管理策略来参与需求响应。
工业用户由于生产规模大、用电量大,其需求响应行为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
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

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以往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依靠发电厂产生的电力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引入了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这一策略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1. 电力负荷特征分析电力负荷特征分析是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时间段的负荷变化规律。
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使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取到负荷曲线的特征信息,包括负荷峰值、谷值和波动性等。
这些特征信息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 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是指通过激励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峰谷电价差异化的制定、智能电能计量设备的安装以及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活动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引导用户在用电高峰期减少用电负荷,减轻电力系统的压力,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 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对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评估的内容包括运行效果、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实验数据的比对与分析,可以得出对该策略的评估结论,从而为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实例分析:某地区的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以某地区为例,我们对其电力负荷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
通过在该地区推广应用这一策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在峰值电力需求减少、用户用电行为逐渐趋于合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实践证明,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5. 总结与展望电力负荷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作为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分析以及引导用户进行用电调整,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电力负荷曲线特征分析与用户侧响应研究

电力负荷曲线特征分析与用户侧响应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消费量不断增加,电网的负荷管理和调度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优化电力资源利用和降低电网的峰谷差,涉及到电力负荷曲线特征分析与用户侧响应的研究成为供需匹配的关键。
一、电力负荷曲线特征分析电力负荷曲线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电力需求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对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电力消费的分布规律和需求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电力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1. 高峰期与低谷期电力负荷曲线通常会呈现出高峰期和低谷期的特点。
高峰期是指电力需求相对较高的时间段,一般出现在白天的工作时间,因为此时工商业用电需求较大。
低谷期则是指电力需求相对较低的时间段,通常出现在天亮和夜晚。
2. 峰谷差与平谷比峰谷差是指电力负荷曲线中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差距,是衡量电力负荷波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平谷比则是指峰值与谷值之间电力需求的比例关系,这是评估电力供需匹配程度的重要指标。
3. 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除了峰谷差和平谷比,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也是对电力负荷特征进行分析的重要内容。
例如,负荷曲线是否存在突变、是否存在周期性变化等,这些都会对电力供应和调度产生一定影响。
二、用户侧响应研究为了更好地应对电力负荷的波动以及提高电网的供需匹配能力,用户侧响应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用户侧响应是指用户根据电力市场信号或调度指令,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以达到电力平衡的一种方式。
1. 价格信号响应价格信号响应是指通过制定分时电价,鼓励用户在低电价时段使用电力,减少在高电价时段使用电力,从而平滑电力负荷曲线。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差别化电价的方式,降低峰谷差和提高平谷比。
2. 依据需求响应除了价格信号响应,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用电行为,比如在高峰期避免用电高峰,尽量将用电需求分散在低负荷时段,从而降低电力负荷曲线的峰值。
3. 可再生能源接入响应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用户侧响应也可以与可再生能源接入相结合。
电力负荷曲线特征分析与用户侧响应研究

电力负荷曲线特征分析与用户侧响应研究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分析以及用户侧响应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用户侧的响应来提高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分析电力负荷曲线是用来描述一段时间内特定地区的负荷需求情况的曲线图。
通过分析负荷曲线的特征,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规划电力供应,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以下为电力负荷曲线的主要特征:1. 周日变化特征:电力负荷曲线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周日变化规律,即工作日的负荷需求与周末的负荷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这是因为在工作日,商业和工业用电较多,而在周末,家庭用电量增加。
2. 日内变化特征:电力负荷曲线还呈现出明显的日内变化规律。
通常,在清晨和深夜,负荷需求相对较低,而在上午和下午,负荷需求达到峰值。
3. 季节性变化特征:电力负荷曲线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夏季,由于空调和制冷设备的使用增加,电力负荷呈现出高峰期;而冬季,取暖设备的使用增加导致电力负荷增加。
二、用户侧响应的研究用户侧响应是指通过引导和促使用户在电网需求高峰期降低用电,或在需求低谷期增加用电,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用户侧响应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电力系统和减少能源浪费。
1. 峰谷电价策略:通过制定不同的电价策略,可以引导用户在需求高峰期减少用电,而在需求低谷期增加用电。
这可以通过差别化电价来实现,即高峰期提高电价,低谷期降低电价。
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地平衡电力供需关系,降低负荷峰值,提高电网的效率。
2. 能源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安装能源管理系统来监控和控制用电。
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用电的实时信息和分析,帮助用户合理规划用电,避免用电过剩或浪费。
3. 储能技术:将储能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可以实现用户侧的灵活响应。
用户可以将电力存储在电池中,在需求高峰期释放,以减少对电网的压力。
4. 节能设备和技术:用户侧节能设备和技术的使用也对电力负荷曲线和用户侧响应起着重要作用。
电力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

电力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稳定性,对电力负荷大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电力负荷大数据的特征分析方法,并探讨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
一、电力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电力负荷大数据是指电力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所记录的负荷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负荷的特征,以便更好地预测和管理电力需求。
电力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负荷曲线分析:通过对电力负荷曲线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负荷的波动情况,进而预测未来的负荷需求。
负荷曲线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时间段、天气等因素进行分类,进一步细化负荷的特征。
2. 负荷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电力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负荷的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
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负荷峰谷分析:负荷峰谷分析可以对负荷的高峰和低谷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调峰策略,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二、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研究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是指电力用户通过调整用电行为,以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化,从而缓解电力需求的压力。
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峰谷电价差异化定价策略:通过对电力峰谷电价的差异化定价,引导用户在高峰期间减少用电,并在低谷期间增加用电,从而实现用户侧对电力负荷的响应。
2. 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利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结合用户侧的需求响应,实现对用电行为的监测和调整,最大限度地优化电力负荷。
3. 用户侧参与电力市场机制:通过开放电力市场,鼓励用户侧参与市场交易,进一步激发用户对电力负荷的响应,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
三、应用效果评估为了评估电力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的应用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估指标:1. 供电可靠性:评估电力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与用户侧需求响应策略的应用是否能够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减少停电风险。
面向电力市场的用户端需求侧响应研究

面向电力市场的用户端需求侧响应研究摘要:电力企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电力提供保障,因此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基于此,在电力企业当中,需要将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能够得到合理应用。
电力的科学合理利用,不能仅仅依靠电力企业的努力,还需要用户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电力;用户终端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分布式发电、能量存储、智能电表、电动汽车等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用户不仅可作为消费者消纳电能,还可利用自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或储能设备并网供电,充当电能生产者。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未来智能电网体系下的电力市场将是基于实时电价的自由市场。
需求侧响应旨在通过使用激励、惩罚机制或实时电价机制来改变传统用户的用电行为以达到平衡电力需求,保障系统安全的目的。
在此前提下,智能用户端可以通过优化自身发用储售行为响应实时电价,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
1电力用户终端用电存在的问题1.1电力系统网络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与使用过程中不难看出,网络线路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换。
如果没有对网络线路进行及时更换,那么将会产生不同的问题。
比如,电力系统网络较为老旧,这样线路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线损问题[1]。
这一问题的出现,对电力用户终端的用电效率将会造成影响,用电效率下降,那么用户缺乏用电体验。
除此之外,对电力企业效益的创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作用,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出现亏损问题。
1.2电力系统缺乏有效维护电力系统在使用期间,针对其中的设备设施以及线路,应该定期并及时做好维护和工作。
维护工作展开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力设备质量。
避免因为电力设备以及线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但是,从实际的工作当中不难看出,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电力系统维护的重要作用,维护工作不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电力市场的用户端需求侧响应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08T10:05:56.05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3期作者:陈硕
[导读] 电力企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电力提供保障,因此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摘要:电力企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电力提供保障,因此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基于此,在电力企业当中,需要将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能够得到合理应用。
电力的科学合理利用,不能仅仅依靠电力企业的努力,还需要用户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电力;用户终端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分布式发电、能量存储、智能电表、电动汽车等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用户不仅可作为消费者消纳电能,还可利用自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或储能设备并网供电,充当电能生产者。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未来智能电网体系下的电力市场将是基于实时电价的自由市场。
需求侧响应旨在通过使用激励、惩罚机制或实时电价机制来改变传统用户的用电行为以达到平衡电力需求,保障系统安全的目的。
在此前提下,智能用户端可以通过优化自身发用储售行为响应实时电价,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
1电力用户终端用电存在的问题
1.1电力系统网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与使用过程中不难看出,网络线路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换。
如果没有对网络线路进行及时更换,那么将会产生不同的问题。
比如,电力系统网络较为老旧,这样线路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线损问题[1]。
这一问题的出现,对电力用户终端的用电效率将会造成影响,用电效率下降,那么用户缺乏用电体验。
除此之外,对电力企业效益的创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作用,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出现亏损问题。
1.2电力系统缺乏有效维护
电力系统在使用期间,针对其中的设备设施以及线路,应该定期并及时做好维护和工作。
维护工作展开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力设备质量。
避免因为电力设备以及线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但是,从实际的工作当中不难看出,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电力系统维护的重要作用,维护工作不到位。
种种问题的出现,将会造成电力系统超负荷运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故障或者问题。
不仅对电力用户终端用电造成影响,同时对电能的稳定产生负面作用。
2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措施
2.1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应用需求分析
基于电力营销工作的特殊性,并非全部营销系统信息均需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实现。
从电力营销计量实务层面进行分析,移动终端技术仅可作为电力营销人员现场工作的辅助系统,提高电力营销计量效率。
如在现场抄表阶段在用户无法实现表计数据自动抄收时,电力营销计量人员就需要在现场勘察记录后返回企业录入营销管理系统。
为提高电力营销计量工作效率,电力营销计量人员就需要合理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在移动终端辅助系统中实时拍照取证。
同时基于移动终端即时信息共享功能,电力营销计量人员可以设置网络业扩报装申请模块及现场计量管理模块,便于电力用户直接在网上申请业扩报装业务,提高营销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为保证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优势的充分发挥,电力营销计量热源可以在移动终端设置任务单管理、作业安全教育、实时监控管理、地图导航及统计分析模块,保证电力营销计量信息的准确完整性。
2.2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营销计量平台安全运行管理
由于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应用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库信息交互,整个过程数据传输风险较大,因此,为保证移动终端信息传输安全性,电力营销部门可以借鉴网上银行等金融数据传输模式。
从传输通道、应用服务、接入终端、安全管理、外网接入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在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安全拓扑模型设计过程中,电力营销部门可以从智能卡等硬件方面及数字证书、安全密钥等软件设计模块,进行逐一设计。
[2]一方面,在以智能卡为核心的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安全硬件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移动智能手机为载体,在国家电网上网加密系统的支持下,对手持数据终端PDA、数据采集器、手持掌上平板电脑等装置进行逐一加密。
同时为保证电网营销计量数据安全性,电力营销部门可以在智能卡中,进行加密密钥、私有密钥的双重加密。
另一方面,在智能卡密钥设置完毕之后,相关技术人员可以营销管理系统服务器为载体,从密钥产生、分发管理及销毁等环节入手,设置密钥管理中心。
在密钥管理中心运行过程中,电力营销人员需要经移动终端向密钥管理中心发送密钥。
经密钥管理中心认证并通过后,移动平台才可以与系统服务器连接。
同时针对移动平台智能终端,相关技术人员可以依据端到端的加密方式,以HEADER为消息发送头文件,以CONTENT作为消息内容发送控制按钮。
在信息发送后,可以通过计算智能终端MAC数值进步部分数值加密处理,保证端到端间通信安全性。
3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的措施
3.1构建合理供电计划
针对我国目前用电紧张的现状,为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可以采取计划供电的方式,计划供电方式,可以将供电紧张现状进行缓解,同时对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当中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电计划,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针对工厂企业的用电,可以结合工厂企业具体用电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用电计划,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能浪费问题的出现,同时可以为工厂企业的发展,节省更多成本。
2)针对家庭用户用电,可以采取安装计量装置的方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提升居民用户的电能节约意识。
促使电能资源可以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同时不断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
3.2加强市场机制融入
电力用户终端在构建完毕后,需要定期展开相应的维护工作,但是,因为维护工作较为繁琐,需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
这样当电力用户终端出现问题时,将会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避免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基于此,在提升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中,需要将市场机制应用在其中。
电力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当中,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供电企业需要实现主副分离。
这样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供电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垄断[3]。
除此之外,我国的国家电网也做出明确规定,禁止某个供电企业私自接收用户的投资建设工作。
但是服务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无论是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中看,还是从股东资产增值保值中出发,可以将配电维护管理工作视为一项产业,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通过市场机制的导入,还具备以下优势:1)作为电力供应与电力设备安装的专业企业,供电企业无论是在技术方面、人才方面还是在经验与设备设施方面,都有着较强的优势。
2)供电企业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可以为提升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提供保障。
3)在施工方面以及实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基于此,为提升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的导入,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能够得到科学合理配置,避免电力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当中,电力用户终端在其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为提升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同时保证电力能够得到合理利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端正工作态度,意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
电力企业需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同时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更新与完善,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用电体验。
同时,电力企业还要不断提升用户的节约用电意识,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子琨.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3):82-83.
[2]尚建武,郗力强,于建伟,刘冰,安冰.电力电缆终端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J].河南科技,2014(23):62-63.
[3]周世海.浅析电力用户终端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4(2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