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上册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上册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上册鼠妇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了解鼠类生物的生态特点。

实验材料:
1. 实验室提供的饲养箱、鼠食、水瓶等
2. 多只健康的鼠妇
3.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饲养箱清洗干净,放入适量的鼠食和水瓶,确保鼠妇能够正常进食和饮水。

2. 分组观察:将鼠妇分成小组放置在饲养箱中,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性和活动轨迹。

3. 记录数据:用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每只鼠妇的活动时间、进食量、排泄次数等数据。

4. 观察结果: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建立巢穴等行为。

5. 总结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鼠妇的生态特点及适应能力,并讨论其对人类的影响和
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与安静,确保鼠妇的正常生活。

2. 饲养箱中的鼠食和水瓶应定期更换和补充,保持干净和新鲜。

3.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回原来的饲养箱中,避免鼠妇逃逸或受伤。

实验延伸:
1. 可以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鼠妇的行为差异,如光照、温度等因素对其活动的影响。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鼠类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了解其繁殖特点和种群动态。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鼠类生物的基本生态特点和适应能力,培养观察和记录
实验数据的科学素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也能够对生态学等相关知
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初一生物鼠妇实验

初一生物鼠妇实验

初一生物鼠妇实验鼠妇,鼠妇又称“潮虫”,是一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常见昆虫。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初一生物实验——观察鼠妇。

在实验中,我们准备了若干只鼠妇,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和一些湿土。

我们将湿土放入塑料盒中,然后将鼠妇放入盒子中。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鼠妇在盒子里爬来爬去,寻找适合的地方。

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们发现鼠妇在湿土中更容易生存和活动。

它们在湿土中爬行时,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这表明它们在寻找食物或逃避危险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得出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食物来源可能包括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其他小虫子。

它们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鼠妇的生活习性,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研究昆虫。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虽然构造简单,但是也有着和多细胞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单细胞生物缺乏组织器官,而多细胞生物具有各种组织器官。

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繁殖、运动、营养等。

而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协同作用来完成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在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多细胞生物则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单细胞生物在环境适应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而多细胞生物则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条件。

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结构,起着保护细胞、调节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质基质和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过程。

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的。

细胞分裂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探究光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探究光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为主题,结合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积极探索精神。
2.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增强学科实用性。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并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一影响。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步骤、收集和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过程。
2.学生需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对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原因及生物学意义。
3.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
-生物学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如何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具体实例及对我们的启示。
4.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了解光对其他生物(如植物、动物等)分布影响的研究成果,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节课进行课堂分享。
7.情感升华: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初中生物《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概括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亲自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能够不断关注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依据:环境因素为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做好铺垫,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因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突破:学生自学课本后分小组做探究实验,教师通过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结合实际强化重点知识。

2、教学难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依据:学生初次接触探究实验,要完整的完成一次探究活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所以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突破:通过分组实验,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程序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实验报告。

学生准备:每组鼠妇10 只以上,湿土、干土、不透光的盒子、透明塑料板、黑色纸卡、手电筒、笔、纸、表等。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活动整合→拓展迁移,引新知→开放课堂,再探究2、教学流程:主通过制定计划探究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且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学生通过小组间、大组间的活动。

初中生物七上实验课教案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初中生物七上实验课教案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
一、导入
提问:哪些同学找到了鼠妇?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为什么会死亡呢?捉鼠妇时遇到哪些困难?鼠妇为什么会跑呢?鼠妇怕什么今天以光为例探究环境对鼠妇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预期目的:学生通过亲手捉鼠妇的过程切身体会鼠妇的生活环境。认识到鼠妇的生活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②不能,要有对比。还要设置一个无光组
有光组和无光组除了光这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完全相同。
③鼠妇数量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但也不能太多,统计会比较困难。
用1只鼠妇存在偶然因素,所以不行。
④不够,应该多做几次,实验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
⑤时间太短,鼠妇尚未稳定下来,可以1分钟观察一次,观察10分钟左右。
通过制定计划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
①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
②单一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且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4、实施计划
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随时做好实验记录。按照制定的计划来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填写书16页的表格
5、得出结论
选取最后一分钟的结果,分别统计黑暗处和光亮处鼠妇的数量。
6、表达交流
同学的交流相当于重复实验。各组交流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讲解法、实验探究
授课时间
9.10-9.12
课时
1
实验器材
湿土、铁盘、玻璃板、纸板、鼠妇、
小结:
进一步探究
启发学生:鼠妇的生活还会受到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畅所欲言:温度、水分……
课后自己选取一个因素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过程。
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七年级上册生物影响鼠妇的非因素的实验方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影响鼠妇的非因素的实验方案

影响鼠妇的非生物因素的实验方案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二、探究过程:(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做出假设: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小组验证阴暗变量,6-10组验证潮湿变量。

1、假设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铺湿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半湿土上盖上黑纸板,一半湿土上方盖玻璃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和明亮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一半盖上黑纸板,一半上方盖上玻璃板,然后把鼠妇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6)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2、假设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上方盖上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潮湿和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和干土上都盖上黑纸板,然后把鼠妇在湿土和干土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6)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等。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影响,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好奇心。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观察指标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
2.学习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对鼠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详细讲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包括光周期、光照强度等方面,并介绍光对鼠妇行为、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在此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使用生动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鼠妇的生活习性影响。
2.学会制定简单的调查问卷,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如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
6.情感教育: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培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7.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讲解,讨论以下问题: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实验结果如何分析,如何得出结论?
(四)课堂练习
3.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知道如何设计实验。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升设计实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鼠妇的图片,提问:生活中大家在哪里看到过这种小虫子呢?(在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时,在翻开的瞬间看到过这种黑色的小虫子。

)教师讲解: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子叫做鼠妇,又名潮虫。

它们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

提出问题:那么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呢?(二)作出假设教师提问:依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认为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呢?为什么呢?(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因为在比较阴暗的地方容易看到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

)(三)制定计划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用具: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鼠妇等。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思路,并推测预期结果。

设计实验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对该动物有影响?(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

水分、温度等对该动物的分布也会有影响。

)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是由于想要探究的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呢?(严格控制其它因素一致,最好在同一实验装置中进行。

因此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在同一装置中一半进行遮光处理一半曝光处理,即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不可以,实验的随机性大,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要做多次,避免偶然性。

)学生展示实验计划: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教师完善实验计划:1.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1.2.1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1.2.1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
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影响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

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
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

初中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鼠妇实验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对鼠妇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观察鼠妇的实验方法及技巧教学难点:1. 鼠妇的捕捉和饲养2. 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鼠妇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观察鼠妇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鼠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鼠妇的外形特征。

2. 简要介绍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实验目的(5分钟)1. 让学生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三、实验步骤(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去捕捉鼠妇,捕捉过程中注意保护鼠妇。

2. 将捕捉到的鼠妇带回教室,放在一个适当的容器中。

3.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鼠妇的外形特征,如身体颜色、触角等。

4. 学生观察鼠妇的行为,如爬行、吃食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鼠妇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它们与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有何关系?四、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鼠妇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反应。

2.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教师给予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篇观察鼠妇的作文。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鼠妇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鼠妇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但在实验总结环节,部分学生对鼠妇的行为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生物教案鼠妇的实验

初中生物教案鼠妇的实验

初中生物教案鼠妇的实验
目标:通过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了解其食性、活动习性和社会行为。

实验材料:鼠妇、实验笼、饲料、水、观察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实验笼清洗干净,并放入适量的饲料和水。

将鼠妇放入实验笼中。

2. 观察食性:在笼内放入不同类型的食物,如谷类、水果和蔬菜等,观察鼠妇的食用情况,并记录下来。

3. 观察活动习性:观察鼠妇的活动时间、活动范围和喜欢的活动方式,如爬高、跑动等。

4. 观察社会行为: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可以将多只鼠妇放入同一笼中,观察它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如互相咬咬、互相追逐等。

5. 记录数据: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下鼠妇的食性、活动习性和社会行为,填写观察记
录表。

6. 结论:根据观察记录表的数据,归纳总结出鼠妇的生活习性特点,并得出结论。

拓展实验:可以通过增加观察时间的长短、改变食物种类等方式,对鼠妇的生活习性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

注意事项:实验宜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干预鼠妇的行为,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初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附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附教学反思)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附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②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围绕其他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分析各种非生物因素,设定变量,在探究中获得新知;②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③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②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活动,我遵循三个理念: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掌握技能,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对教师来说,是教师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地得以实现。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一节活动课中,让学生尝试体验,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写实验报告,应该写有为什么探究,过程怎样,探究的结果如何(包括数据的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

还要告诉学生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实事求是,不要惧怕失败。

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了探究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驱动。

(二)设计思路1.收集捕捉鼠妇的感受,引入新课。

2.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制定探究变量。

3.分析制定探究课题,小组选择探究课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一、鼠妇的介绍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

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

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二、鼠妇的生活环境及采集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

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

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

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

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相对潮湿就可以。

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

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

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

湿土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三、鼠妇的饲养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

在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

初中生物探究鼠妇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鼠妇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鼠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和习性2. 掌握鼠妇的生殖繁殖特性3. 了解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鼠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鼠妇的生活习性和习性3. 鼠妇的生殖繁殖特性4. 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放映鼠妇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讲解:(1)讲解鼠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鼠妇在动物界的地位。

(2)讲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和习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讲解鼠妇的生殖繁殖特性,通过案例或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讲解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其生态意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鼠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鼠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态适应能力。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鼠妇的生活习性、生殖繁殖特性以及生态作用。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探究鼠妇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四、教学亮点: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其观察和探究能力。

2.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 结合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和趣味。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描述鼠妇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特点和适应能力,并谈谈对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使学生在探究鼠妇的过程中,既能感受科学的魅力,又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类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类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类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光对生物生活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实验设计:如何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实验,观察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变化。

3. 实验分析: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2. 实验设计:讲解实验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变量和观察指标。

3. 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如何设置光照条件、如何观察鼠妇行为等。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变化。

5.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6. 总结: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强调光对生物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微课视频,直观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2. 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分析环节的思维过程和结论。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协作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实验结果分析等。

2. 实验材料:鼠妇、光照设备、观察记录表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提问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设计(5分钟):讲解实验设计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变量和观察指标。

3. 实验操作(15分钟):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4. 实验观察(10分钟):学生观察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一、教学目标1.掌握鼠妇的分类、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2.了解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鼠妇的分类、形态特征。

2.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鼠妇的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如何通过观察鼠妇来了解它的生命活动。

四、教学准备1.教师:生物教材、录像资料、PPT。

2.学生:生物学习笔记、实验器材、鼠妇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0分钟)1.通过录像资料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鼠妇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2.提问:鼠妇属于哪一类动物?鼠妇的特征有哪些?等等。

2. 操作实验(3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鼠妇的生命活动和习性,如觅食、繁殖等。

2.教师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 课堂讲授(40分钟)1.分类讲解鼠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食物链中的地位等。

2.引导学生思考鼠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鼠妇数量过多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等。

3.讲解鼠妇的生化特性和分子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4. 练习与归纳(30分钟)1.配置多个鼠妇标本,让学生自行观察并分类鉴定。

2.让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练习题,引导他们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实验操作,评估其操作技巧和实验报告是否准确。

2.针对练习题的答案进行评估,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3.评估学生完成的综合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七、课堂拓展1.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讲座或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鼠妇的知识。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现场观察和探究鼠妇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八、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主要围绕鼠妇的分类、形态特征、生命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来展开。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讲授、练习等,以促进其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探究问题,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积极性。

初中生物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鼠妇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鼠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加深对鼠妇的了解,培养学生对
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实验材料:实验室用的笼子、饲料、水、盆、鼠妇。

实验步骤:
1. 将饲料、水、盆放入实验室的笼子中,为鼠妇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将鼠妇放入笼子中,观察鼠妇的行为和活动习性。

3. 记录鼠妇的活动时间、进食量、水量和其它行为表现,如跑动、觅食等。

4. 观察鼠妇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如受到刺激时的行为变化等。

5.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鼠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动物行为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和干净,注意观察并记录鼠妇的行为表现。

2. 不要在鼠妇不同情况下存在受到刺激时做过多的动作,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将鼠妇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保证鼠妇的舒适度和安全。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鼠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加深对
鼠类动物的了解。

同时,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探讨鼠类动物的生态角色和重要性。

实验评价:
通过观察和记录鼠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学生可以培养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培养对动物保护和环境
保护的意识,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鼠妇
一、鼠妇的介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
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
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
中完全适合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
都有它们的分布。

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

但它们都需
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不像
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合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
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二、鼠妇的生活环境及采集
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

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

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能够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实行采集,也可在平房
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实行收集。

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
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

在花盆底下能够采集
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
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
相对潮湿就能够。

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
多的鼠妇。

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

在鼠妇
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
意通风。

湿土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
些植物的小根。

三、鼠妇的饲养
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


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
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

土壤的含水量不
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
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

能够用手
实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

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
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

鼠妇的密
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妇容易死亡。

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
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

也可在晚上开灯,也能起到
防止鼠妇逃跑的效果。

四、鼠妇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换土时,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而丢掉。

2、在实验室放置鼠妇时,要留心周围是否有其它动物如老鼠、蟑螂
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

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细沙实行调节。

4、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饲养鼠妇时尽可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

5、不要将饲养的鼠妇放在太亮的地方,尽可能给它提供较为黑暗的
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