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及策略。

2.练习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步骤及策略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解决策略。

2.如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画图、讲述数学问题或者播放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讲解(1)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1.明确问题;2.理解问题;3.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4.实施计划;5.检验与讨论;6.归纳总结。

这六个步骤紧密相连,缺少任何一步都无法顺利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模拟与实验法;2.反证法;3.归纳法;4.辅助线、辅助角法;5.估算法;6.等价变形法。

不同的问题需要选用不同的策略。

3. 实践(1)例题讲解教师可以讲解一个具体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2)课堂练习教师可安排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决问题,检验所掌握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与小组合作,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4. 总结教师可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分享他们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经验,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课笔记、学生作业、课后小结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对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从学习内容的组织、学生情况的反应、教学方法的尝试以及自我提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调整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及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经常性地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田忌赛马说课
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 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 后的和是2012,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 为了获胜,你第一次应该 报几?接下来应该怎样报?
数学书第116页的练习题
一、本节课我应该让孩子们体会什么?
最佳策略与优化思想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模型思想 创新意识

二、教数学我最注重什么?
课堂上的40分钟 数学思想,构建模型,引发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我心中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什么?
认真勤奋:上课认真听讲,作
业按时完成,书写工整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反思质疑
三、目前教数学我最想做什么?
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想讲一些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这些与考试无关,却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孩子们感觉到数学的魅力无穷!比如这样的课堂。

《解决问题的策略》公开课 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公开课 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门面向中学生开设的公开课,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教材内容涵盖了问题识别、策略选择、执行方案、评估反馈等环节,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指导和培养。

针对这一特点,本节课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方案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积极应对的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问题识别、策略选择、执行方案、评估反馈等环节的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以及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环节:介绍问题识别、策略选择、执行方案、评估反馈等环节。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解决的基本环节:问题识别、策略选择、执行方案、评估反馈。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是对整个学期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法、变量替换法、方程解法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各种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以采用流程图、列表、图示等方式进行设计。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练习成绩等方面进行。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所涉及的策略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掌握相关策略。

同时,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已学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在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策略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策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策略的应用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分析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分享。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

5.巩固练习: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策略。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共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共二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寻找规律等。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能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等。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语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最上面四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块二、复习梳理(一)画图。

1.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问题1(1)“星期五菜谱”)学生试做后交流汇报。

2.用画图法帮助我们直观理解。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问题1(2)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情景图)(1)观察这三幅图,想一想,你懂得了什么?(2)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交流汇报。

3.用画图法分析数量关系。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问题1(3)中动物车展关系图)(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2)说一说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结合学生回答,归纳小结:用画图法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直观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列表。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问题2(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在教材的表格中记录信息,并进行推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解决问题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陷入问题困境中,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列举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二、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析问题的策略:1. 五个问题法五个问题法是一种常用的问题分析方法,通过回答以下五个问题来深入了解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影响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如何评估和选择解决方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2. 5W1H法5W1H法是指通过回答以下六个问题来分析问题:•What(什么):问题是什么?•Why(为什么):问题为什么出现?•Who(谁):问题影响了哪些人或群体?•When(何时):问题发生的时间是什么?•Where(何地):问题发生的地点是哪里?•How(如何):问题可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聚焦在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上,避免偏离主题。

三、寻找解决方案当我们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后,下一步就是寻找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策略:1.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通过产生新颖、独特的思路和想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2. 分解问题有时候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逐个解决。

通过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可以使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可控和具体化。

3. 借鉴他人经验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自己重新发明轮子,有时候借鉴他人的经验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咨询专家或与他人交流,从中获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四、实施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之后,下一步就是实施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实施解决方案的策略:1. 制定行动计划制定行动计划是指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解决问题的策略锦西小学管菲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获得比较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对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以及列举、转化、假设等常用解题策略有较深领悟,已经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假设等多种策略的解题过程,能灵活地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的思考过程。

2、使学生在选择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教法与学法:谈话引导,课件演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谈话: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思考回答(画图、列举、列表、假设、替换、转化)引入:利用学过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数量关系更清楚,方便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或者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今天,我那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应用策略1.出示例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提问:联系学过的策略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用你先选择的策略可以怎样得出问题的结果自己先用选择的策略试一试,看用你选的策略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策略分析、尝试。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木镇镇中心小学李铜祥“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基本策略,其中“从条件想起"是顺向思维,“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等同于解决问题,策略也不等同于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接受某一种策略的概念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辨,认识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本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学生进入小学以来,第一次正式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想起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想起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始,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一个环节是口算接力赛,通过一组3加6再加6……这样连续的加法进行导入,使学生感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另一个环节是根据两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这是简单问题中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为学生新课学习需要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先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接着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回顾反思的过程,帮助他们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主要环节;另一方面则注意突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启发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是在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摘5个"时,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5=第三天摘的个数,第三天摘的个数+5=第四天摘的个数,……”再让学生说说要解决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分别根据哪两个条件算的,从而引导学生确定思路,给学生一个脚手架,让学生用“先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 ),再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有利于学生在形成解题思路的同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考方法,也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本课的策略,进而由教师引导他们梳理整个过程,明确“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封面)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基于上述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几次画图,以达成目标和突破难点第一次画图: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先让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学生已经认识绘制过长方形,所以可以学生自己画图。

展示学生作业,对比学生作业。

1、没有数据的。

2、画错的。

3、标了条件的。

4、长度的比例。

学生修改,结合画好的图,说说图表达的意思。

指生完整地说说图意,条件和问题。

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示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学生会说先求长、宽,这个地方是个难点,在学生回答时应借助图讲解,老师顺势应把中间的线描红。

再指名说说,原来长方形的宽=现在长方形的长。

看来,从图上可以看到隐藏的信息。

反思,提升:对比文字和图,用文字和图都可以表述信息,在这里你会选择谁,为什么选择图?突出两点:1、一目了然,简洁。

2、可以读出隐含的信息。

在这里第一次体会画图的价值。

第二次画图:长增加了面积就会变大,那还可能有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既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学生读题“试一试”,这道题和例题不同,刚才是增加学生知道在外面加一块,现在是减少,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给学生一个半成品,已经标注了20米和减少的5米,学生独立画图。

画好后结合图完整地描述图意。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_1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_1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旨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又能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内化成自觉、灵活地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也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为此,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实际情况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根据2分钟写12个字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学生熟知的信息来引导新课,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策略,然后出示如书上65页主题图,并组织学生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

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购物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1)我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可以解决的问题。

借助学生可能提到的“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生成如书本65页上的表格,并合作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个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转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这些当时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是趋于迷糊的。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师: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笔算算,体会哪里运用了转化策略。

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师: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计算分数除法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计算小数除法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计算83+83+83+83+83是把相同加数的和转化成乘法。

……师: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转化是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讨论策略的优缺点。

4.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思考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2.策略:列出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说教材:我上的这节课是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例1提供了两个稍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其面积是否相等。

教材引导学生将它们转化成长方形再作比较,从而初步体验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化繁为简的作用。

教材又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从而将以往运用的一些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以增强策略意识。

“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3题分别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深化策略的认识,提高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1)合作探究法。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2)练习巩固法。

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说学法: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观察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同伴互助法: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不同的发展。

说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说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说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说教学流程:一、交流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确定转化策略1.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再让学生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策略: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2.提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揭题)二、新课:1、出示例题。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假设:假设10只都是大船假设10只都是小船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

2、借助画图,初步感知调整策略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假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假设成同一种船的情况。

(1)讨论画图:如果10只都是大船,那我们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什么策略来推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呢?学生回答:画图你准备怎么来画呢?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船和人(出示10只大船图)每只船坐几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研究调整:发现矛盾引发思考:问题1: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从图上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呢?(板书:多出8人)追问:为什么会多出来呢?引导学生明确:当我们把10只船都假设成大船时,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当一只小船被看成大船时,每条船会多出2人,所以会多出8人借助画图,研究调整:问题2:那多出8人需要怎样调整?(板书:大船→小船)先想一想,然后再图上画一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
说教材:
我上的这节课是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例1提供了两个稍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其面积是否相等。

教材引导学生将它们转化成长方形再作比较,从而初步体验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化繁为简的作用。

教材又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从而将以往运用的一些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以增强策略意识。

“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3题分别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深化策略的认识,提高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1)合作探究法。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2)练习巩固法。

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同伴互助法: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不同的发展。

说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说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说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说教学流程:
一、交流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确定转化策略
1.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再让学生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由于两个图形不能直接计算出面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这里本来是要让学生去操作一下的,就是先把方格线补画完整,然后再去数格子,从而分别计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

但出于时间关系,就没有这样做,我觉得就算没有亲自去数,学生也会知道这种方法不简便)
当然,也会学生提出“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以后再计算”的方法。

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然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从而让学生清楚转化的依据。

说完以后借机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转化的具体方法,解决问题
1.接下来,就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怎么样把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思考好了以后再他们在小组里交流,并结合手里的题单说一说转化的方法,这样尽量避免学生不动脑筋的现象出现。

2.交流、汇报。

这里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上讲台来说,我用多媒体配合演示,说得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与补充,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楚转化的过程。

学生汇报完了以后追问:在2副图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明白转化后的两个长方形分别和原来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这样一来,学生不通过计算,就能直接看出原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3.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明白,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板书:化繁为简。

三、回顾旧知,进一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1.教师提问:其实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转化的策略,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呢?
2.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1.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3.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

4.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5.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6.推导圆柱的体积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在这里,学生有说不完整的,教师或者学生补充一下,然后有选择性利用课件演示。

学生说完以后教师提问: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

板书:化未知为已知。

3.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问:今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出:看看这个问题和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或者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了有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材料。

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识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新知识的个性化学习。

四、解决问题,运用“转化”
1.教学“试一试”,体验“数与代数领域”的转化。

出示题目,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充分观察这道算式。

然后提问:你会怎样计算这道题目?
学生通常情况下都会通分以后再计算。

在学生说这种方法以后马上让学生计算,目的是和后面转化以后的算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生算完以后,教师再出示“试一试”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更简单的方法,再一次体会转化策略的优越性。

然后再次基础上拓展一下。

最后教师说明: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有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2.课件出示练一练1(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单?
(2)同桌交流各自的思考方法。

(3)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检查作业情况。

(4)全班交流,指名口答时。

教师课件演示线段的移动。

强调把第二幅图转化成长方形后,周长不变。

3.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二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2)全班交流课件演示转化方法。

(允许有不同的思路)
4.课件出示课本74页第3题,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学生独立读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米指的是哪段距离?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差。

(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转化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有序地组织练习,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提问、交流,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练习实现,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多媒体的功能也在此环节中得以充分发挥,数字转化为图形或曲线转化为直线,都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头、脑、眼、口、手并用,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五、课堂总结,深化“转化”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转化可以化繁为简,化新为旧,在我们解决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一般可以想办法把它转化成熟悉的、已经学过的问题,(完成板书),把未知的转化问已知的。

“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生活中,也常常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贵阳市三桥小学
毛良书
2012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