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2021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2021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539dbdc6a216147916112872.png)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5d9d1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2.png)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新苏教版(2021)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1 冷热与温度 2 2.热胀冷缩12 3.水受热以后19 4.水遇冷以后29 5.地球38 6.月球(第一课时)46 6.月球(第二课时)52 7.太阳60 8.太阳钟67 9.庞大的家族77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86 10.养昆虫(第二课时)91 10.养昆虫(第三课时)97 11.探究昆虫的奥秘104 12 用种子繁殖110 13.用根、茎、叶繁殖116 14.动物的繁殖122 15.生物与非生物128 16.动物的庇护所133 17.环境变化以后139 专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146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154 1 冷热与温度【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忄生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5695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0.png)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实验操作题实验一:探究热水降温的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热水、温度计、秒表、石棉网、三脚架。
实验设计:1、摆好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度数填入到表格中,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连续记录6次.4、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实验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器材:红墨水、热水、冷水、带塞的玻璃瓶、细管。
实验设计:1、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烧瓶。
2、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3、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4、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位置。
5、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研究气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器材:气球、水槽、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设计:1、把气球套在烧瓶口。
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3、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实验设计:1、常温下,铁球能否刚好通过铁圈。
2、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三脚架、冰块、温度计、秒表。
实验设计:1、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
2、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记录录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达到10℃为止。
实验结论:冰融化前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5d9d1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2.png)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新苏教版(2021)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1 冷热与温度 2 2.热胀冷缩12 3.水受热以后19 4.水遇冷以后29 5.地球38 6.月球(第一课时)46 6.月球(第二课时)52 7.太阳60 8.太阳钟67 9.庞大的家族77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86 10.养昆虫(第二课时)91 10.养昆虫(第三课时)97 11.探究昆虫的奥秘104 12 用种子繁殖110 13.用根、茎、叶繁殖116 14.动物的繁殖122 15.生物与非生物128 16.动物的庇护所133 17.环境变化以后139 专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146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154 1 冷热与温度【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忄生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554951680203d8cf2f248f.png)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含重点实验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2.热胀冷缩3.水受热以后4.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6.月球7.太阳8.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0.养昆虫11.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3.用根、茎、叶繁殖14.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6.动物的庇护所17.环境变化以后第一单元冷和热弟1课冷热与温度1.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 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实验设计与记录: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测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温度(该温度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4.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①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②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③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④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第2课热胀冷缩1.两支温度计,一个在热水中,液柱上升,上升的原因是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一个在冷水中,液柱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液体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1: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202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计划+工作总结--期末推荐
![【202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计划+工作总结--期末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349f35bc77da26924c5b076.png)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1f143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4.png)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caa45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c.png)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6.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7.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假地下降。
8.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9.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答继续观察卜去,会发现水温卜降速度越来越慢,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0.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2.热胀冷缩1.下图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张,液柱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2.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c594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f.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科学学习是小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下面将对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一单元:昆虫的生存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昆虫的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知识点1:昆虫的生活环境- 昆虫的生活环境包括陆地、水中和空中三个方面。
- 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昆虫分为陆生昆虫、水生昆虫和空中昆虫。
知识点2:昆虫的适应能力- 昆虫对生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例如蟑螂的抗饥饿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等。
第二单元:昆虫的生长变化本单元主要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以及昆虫的生存特点。
知识点1:昆虫的生长变化- 昆虫的生长变化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 不同的昆虫在幼虫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知识点2:昆虫的生存特点- 昆虫的生存特点包括出生方式多样、数量庞大、寿命短等。
- 昆虫的繁殖方式也多样,有直接繁殖和间接繁殖两种。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植物的生存特点。
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实等阶段。
- 植物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如根的吸水和吸收养分、茎的支撑作用等。
知识点2:植物的生存特点- 植物的生存特点包括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物体的运动方式。
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
-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知识点2:物体的运动方式- 物体的运动方式包括滚动、滑动和旋转等。
- 不同材质的物体在不同的运动方式下有不同的特点。
第五单元:水的循环和人类与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水的循环过程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1:水的循环过程- 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循环等。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专用资料)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专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72d9a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0.png)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2021最新版】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期末期中总复习 问答 实验(背诵资料精品)
![【2021最新版】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期末期中总复习 问答 实验(背诵资料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e7740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4.水遇冷以后 .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凝结的条件是遇冷 .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摄氏度。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露水一般多出现在遢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水会沸腾,而当温度降低到0° C时,水会结冰。 实验与问答 .露水一般什么时候出现?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漫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恻壁。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丕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用手测量温度是丕准确的。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遢度让。 .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氐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国际上常用摄氐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1、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实验与问答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 ,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进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https://img.taocdn.com/s3/m/76e41eee79563c1ec4da7141.png)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一、填空题: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
2、骨骼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重要组织)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6、运动的速度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7、一个摆,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1)次。
8、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9、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10、刚孵出的小蚕叫(幼虫)。
11、蚕蛾的身体分为(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状)形状的。
12、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3、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1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5、(地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7、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古道尔)。
18、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
而是有(根据)推论。
19、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0、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21、骨头中空的,里面的软物质叫(骨髓)。
2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23、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24、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恢复)。
25、肌肉除了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能保护(骨骼)和(身体)。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https://img.taocdn.com/s3/m/5f3e12c5dd36a32d72758163.png)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一、填空题: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
2、骨骼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重要组织)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6、运动的速度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7、一个摆,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1)次。
8、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9、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10、刚孵出的小蚕叫(幼虫)。
11、蚕蛾的身体分为(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状)形状的。
12、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3、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1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5、(地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7、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古道尔)。
18、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
而是有(根据)推论。
19、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0、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21、骨头中空的,里面的软物质叫(骨髓)。
2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23、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24、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恢复)。
25、肌肉除了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能保护(骨骼)和(身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温度/°C 98 32 23 19 17 16 15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2.热胀冷缩1.下图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2.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4.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5.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
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
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
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
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
问题一: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问题二:空气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气球变瘪了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问题三: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加热铜球冷却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3.水受热以后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2.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3.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当温度达到0°C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C。
4.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
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5.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6.满壶的水烧开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什么?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
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
7.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③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4.水遇冷以后1.露水一般什么时候出现?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2.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3.凝结的条件是遇冷。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
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6.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7.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水会沸腾,而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8.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屋檐下挂满冰凌。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①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
②瓶子里的水结冰后,瓶子鼓胀。
③冬天水管易爆裂。
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会被撑破。
瓶里的水结冰后、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这样的道理。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凝结成水珠。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9.研究水蒸气遇冷实验:实验方法: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实验现象: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实验研讨: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10.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直维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结成冰之后才会继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
11.冰、水、水蒸气是如何相互变化的?在括号里填写变化条件。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3.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4.(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已知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5.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 ; 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 ;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 ;绿色部分可能是(耕地、森林和草原)。
.第六课《月球》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
(月球) 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4.世界_上第一一个登.上月球的字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 , 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6.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第七课《太阳》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2. (太阳)是银河系中- -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颗恒星。
3.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 干米。
4.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第八课《太阳钟》1.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到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到长) .2.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3.一天中最短的影子出现在(中午)。
4.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 "太阳钟”) , 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 。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群体,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约有100余万种,占动物总数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