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选择_严复翻译思想探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2009N o.4
[基金项目]本文系胡庚申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0(批准号O8BYY007)的一部分。[收稿日期]2009-07-12
[作者简介]黄忠廉(1965-),黑龙江大学翻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汉语语言。
适应与选择:严复翻译思想探源
黄忠廉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要]严复的翻译,既体现了适应与选择的思想,也历经了适应与选择的过程。研究表明,严复翻译中所体现的适应与选择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古代,取法于先人,受惠于时贤,有别于西方。[关键词]严复;适应与选择;翻译思想;探源[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58(2009)04-0007-05
前言
国内从/适应0与/选择0的视角对严复翻译思想进行的研究已见诸报刊(如焦飏,2006;焦卫红,2007等)。笔者也考证(2009),严复翻译始于1878年,终于1916年,前后历时38年,其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可谓是典型的/翻译即适应与选择0(Trans -lation as A daptation and Selection)(H u ,2003:283-291)。追根溯源,严复的/适应与选择0翻译思想产生的本源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内在因素,既来自中国本土经典之熏陶,更来自中西文化碰撞之会通。本文拟在/生态翻译学0((H u ,2006;胡庚申,2008)的观照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严复/适应与选择0翻译思想的来源作一考量。 一、来源于古代
严复译5天演论6达旨,实为师法或取法于先人,表现为方法论的继承。严复(1986:529)自称/仿照晋唐人译佛经办法0,在5天演论#译例言6中又明确说:/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0严复对鸠摩罗什有承继关系,鸠摩罗什译经方法有三:删去原文繁重;不拘原文体制;变易原文。三者均为达旨方略。而严复继承并发扬了这些方法,甚至胜过前人。鲁迅(1931)认为/他的翻译,实在是汉唐译经历史的缩图。中国之译佛经,汉末质直,他没有取法。六朝真是-达.而-雅.了,他的天演论的模范就在此。唐则以-信.为主,粗粗一看,简直是不能懂的,这就仿佛他后来的译书。0/严又陵为要译书,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0。严复如此翻译5天演论6,这是他的选择。
汉晋至隋唐的佛经翻译且不用说,明清时期传教士的/适应策略0更是流行(刘莉美,2006:229),这种策略既影响到了科技翻译
[1]
,对后来的严复翻
译也应该是有启迪作用的。明末清初一批西方传教士借科学技术传播以推进宗教在中国的传布,这是一群独特的翻译主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他们采用的并非传统的/适应0策略,诸如增(写、释、评)、减、编、述、缩、并、改等,无意中推动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这些策略多半是综合运用的,如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和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译5大学6时,取名5中国之智慧6(改),书中包括孔子的传记(写)、5大学6全译和5论语6前半部的译文(减)。又如:焦勖曾不断向汤若望求教炮铳技术,一个口译一个笔录,后来应友人请求,他/就名书之要旨,师友之传及,苦心之偶得,去繁就简,删浮采实,释奥注明0(5火攻挈要自序6),黎难秋(2002:194)说他/编译0成了5火攻挈要6,实际上该书是焦勖翻译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以释为例。当时的阐释,有的融入译文中不可察觉,有的与译文通过字符的大小等特征标示出来,如法国传教士贺清泰译5古新圣经6就加了不少注释,作者在序中说:/若问大字里头搀合的小字。答说:大字是5圣经6的本话,小字是没奈何添上的。若不添上小字,中国话说不完全,5圣经6的本意不能明白0。(转引自陈福康,1992:61)严译5天演论6沿用了这一方法。释可能与译同次完成,也可能分次完成。而译与释同次完成的典型,常见于严译。如:
导言七段1:(2)今设英伦有数十百民,以本国人满,谋生之艰,发愿前往新地开垦。(3)满载一
#
7#
舟,到澳洲南岛达斯马尼亚所。(4)澳士大利亚南有小岛。
严复在导言中已在/达斯马尼亚0加了/澳洲南岛0,可是他又用小号字体加了/澳士大利亚南有小岛0,实际上严复的阐释属于重复阐释,严复在/本文0中已作阐释,而用小字再作阐释已属多余,形同蛇足。
以写为例。有译有写是传教士的一种/适应0策略。如汤若望等把中国以往的某些科学著作作为新著的基础,或加以修正,重新翻译欧洲各种典籍。(马祖毅,1984:184)
以减为例。有时去掉的是原作的残枝败叶,挤掉的是水分,表现为对原作的取舍。减是最简单最易操作的变通手段。如5几何原本6的翻译,利玛窦只译出十三卷中的前六卷,其他各卷删去不译,所以传教士在口译时就进行了取舍。又如利类思1665年译5超性学要6,葡萄牙人安文思译5复活论6,都取自托马斯#阿奎那著5神学大全6,前者选译其第一部分,后者则是第三部分。再如艾儒略译有5天主降生言行纪略6八卷,多取自5新约6,为了以耶附儒,舍去了基督教中诸多与儒教相冲突的信息内容, (见夏元,2005)属于摘译本。
以并为例。合并的对象可能是句、句群、段、篇、章,甚至是书。如邓玉函口述、王徵笔录的5奇器图说6实为综述而成,已查明出处的有: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V itruv i u s的拉丁文本5建筑术6、Si m on de Bruges的拉丁文本5数学记录6、德国医师Geor-giusA grico la的5金属论6、Agostino Ra m elli的5论各种工艺机械6等。(马祖毅,1984:194)/并0的对象不仅是原作之间的,而且可能是原译与译语本土作品之间的。如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5同文指算6就是克拉维斯的5实用算术概论6(1585)和程大位的5算法统宗6合并而成的,互为补充,共铸一体。
由此可知,严复与先人不同,他适应当时当地的翻译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变通策略。可以说,严复能较好地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他熟谙双语双文化,深知中国国情,最知中国之需,因而成就最大,在他的八大名译中成功地做出了不同的适应性选择。
二、取法于先人
就当时而言,一个基于传统的现代学者,如果对历史茫然无知,其从译的理念能否会通,大可怀疑。1895年春前后的严复,仕途无望,社会剧变,身心疲惫,本来受熏于中学,此时又一头扎进西学,其翻译思想不能不受古代文论和古代翻译思想的影响,下表列出对严译产生影响的几位翻译家。
翻译家生卒时间翻译特点或翻译思想
支谦200)?
/因循本旨,不加文饰。0力图适应
汉人口味,不一定忠实于原文,追
求美巧,不免离开原著,译文加注,
讲究佛教汉化。
道安314)385
/五失本0:1)梵文倒置,译时须改
从汉文法;2)梵经术质,汉文华丽,
为了接受,不得不略加润饰;3)梵
经同一意义,反复多次,不得不删
削;4)梵经结束时,要重述一遍,译
时删去;5)梵文说完某事,重述后
再说其它,译时删掉重复。
鸠摩罗什344)413
/文虽左右,旨不违中。0倾向于译
意,不受限于原文体制,常变易原
文,对原文常加以删削,只存大意。
玄奘602)664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0精晓梵语,
深通佛理,汉语自如。他提出的
/五不翻0实为词语音译的原则。
整个翻译是烂熟于心而达于汉语。
注:表中内容参考马祖毅,1984:23)24;35;58)60。
影响是两方面的:被喻为中国古代伟大翻译家的玄奘的影响是正译之影响,即后来马建忠所说的/善译0。即是说,在严复之前,就有正译非正译之分,当正译被视为正宗时,非正译即上述各位古代译家的思想就遭到了反对,被视为非正轨。而严复再次启用非正轨之法,并大力发挥,运用至极,当然就不能算是正译。玄奘之译极其特殊,/玄奘之译5瑜伽师地论6等,先游身毒,学其语,受其义,归而记忆其所得从而笔之。言译者当以此义为最上。舌人相承,斯已下矣。凡译书者,将使人深知其意敬其意磨失,虽取其文而删增之,颠倒之,未为害也。然必译书者之所学与著书者之所学要不远,乃可以语于是。近严又陵新译5治功6、5天演论6,用此道也。0(梁启超,1897)这种译法只可能是译述,甚至是综述。正如严复不少地方所用的译法,如写国外见闻,所/译0出的内容,有的有本可依,有的无本可依,多数来自正规书本,也有少数属于道听途说。
钱鐘书最直接地点明了严复信达雅的来源。三国时期的支谦著5法句经序6,其中有论译之语:僕初嫌其为词不雅,维祇难[人名]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当令易晓,勿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