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社会学名词解释(共5篇)

社会学名词解释(共5篇)

社会学名词解释(共5篇)第一篇:社会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或者文明,指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所掌握和所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2、社会互动: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3、社会分层: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成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4、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以及其活动区域,社区要占有一定的地域、社区的存在也离不开一定的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5、社会控制: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性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对着会越轨者施加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6、社会建设: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

论述题:1.费孝通生平简介,学术贡献,书《江村经济》费孝通:汉族,江苏吴江人。

生于1910.11.2逝世时间2005.4.24享年95岁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工业化新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圈(带)模式。

他写的《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是欧洲一些学院的学生的必读参考书。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关系和结构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概念和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社会学中的十六个关键名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学领域的基本概念。

1.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接受社会和文化影响下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教育、培养和塑造。

2. 社群(Community)社群指的是一群共同居住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人,他们通过共享共同利益、资源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组织。

社群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形成。

3. 文化(Culture)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共享的知识、信仰、价值观、习俗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

文化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的模式化和稳定的关系和角色。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层级、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因素,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互动产生影响。

5. 社会规范(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预期和要求。

这些规范通常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期望,对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6.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指的是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资源、权力和机会的分配不均。

这种不平等可以基于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经济地位等因素产生。

7. 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s)社会运动是指一群人团结起来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社会运动通常是为了争取权利、改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变革而形成的。

8.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网络,这些网络可以带来资源、信息和支持。

社会资本对个体的福利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9. 歧视(Discrimination)歧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基于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特征进行不公正的待遇。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与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与状态就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与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与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与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与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与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就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就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与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与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与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与,就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完整版)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完整版)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完整版)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动态和变迁的学科,致力于探究从个体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如历史、心理学和经济学等,研究社会的变迁、改变和发展。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许多术语及其含义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就重要的社会学术语进行声明和解释,以帮助学者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学。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个成员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之间关联的结构。

它包括家庭、宗教、工作、娱乐、朋友之间的不同社会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彼此关系。

社会动态:指社会中许多变量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和交互作用。

它反映了社会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人们的行为是如何建构、复原和变迁的。

社会动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变迁。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中细微变化的凝结。

它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动态以及文化、社会组织、政治经济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变化。

它反映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为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

社会组织:指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形成、分化和重组。

它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的内部关系,社会组织可以为我们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变化提供参考。

社会机构:指社会中不同组织、机构或系统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它们可以是宗教组织、政治组织、商业组织和其他社会机构。

社会机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文化:文化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同接受和遵守的共同观念、行为、习俗和价值观等。

它反映了不同社会中的观念、行为和价值观,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社会关系:指社会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包括社会机构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工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动态的不断变化,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结构、动态和社会变迁等概念是人们构建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重建社会,其结果就是当前的社会。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机构、社会政治运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等概念,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会机构:社会机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指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实体,如宗教、商业、政府和教育结构。

2)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情景的重要特征,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文化价值观、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等。

3)会政治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指社会可以在有权威结构的支持下对社会规范进行改变。

它可以用于改变社会中某些社会机构或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中不公或不均等的现象。

4)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现象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家庭、宗教、学校、政治组织、工会、慈善机构、文化组织等。

社会组织构成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形态。

5)会变革: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种文化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规范变革等。

它的变化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

以上是对社会学名词的解释。

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它通过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旨在分析和探究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脉络,以期依据科学的观点和原则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采用实证研究和全球视角的方法对现象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变迁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群学:清朝末年,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谭嗣同于1896 年著《仁学》一书中就提出社会学。

章太炎于1902 年翻译出版日本岸本武太著《社会学》,中文书名也定为《社会学》。

但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却称为“群学”,而不称为“社会学”?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倡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严复在其《原强》一文中说,为什么称斯宾塞的书(指《群学肄言》)为“群学”,“就荀卿言人之贵于禽兽者,以能群也,故曰群学”。

3 、结构功能主义: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派别提出的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它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平衡状态,各部分之间互相协调。

社会有自我调节功能,当它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各部分会相互适应,使社会系统达到新的平衡。

本世纪40 至50 年代该理论在美国有重要影响。

4 、冲突理论:使20 世纪50 年代形成的以反对结构功能学派为特点的社会学流派。

该理论流派不同意结构功能学派用均衡来解释社会现象,而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变迁。

它认为现实社会中冲突不可避免,冲突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社会现实是冲突与和谐的循环过程。

5 、符号互动理论:是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过程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是借助于符号这种工具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其效果有赖于对所有工具——符号的理解,因此,互动实际上是角色互动、符号的互动。

交换理论:是研究人的外显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活动,这既包括物质交换也包括非物质的交换。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1.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学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的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索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5.定性分析: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6.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7.社会: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0.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12.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1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4.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5.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17.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8.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传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9.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个体如何在社会中相互作用、互动,以及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分类、社会变迁、社会不平等、族群关系、社会控制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指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的总体模式。

它包括了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角色等元素。

社会结构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中的社会层级和组织方式,以及其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3.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接触和参与社会化代理人(如家庭、学校、媒体等)来研究社会角色、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期望。

社会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成员,促使个体与社会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

4. 社会交往(Social Interaction)社会交往是人们在社会中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包括了人们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合作、互动以及信息传递。

社会交往能够塑造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角色和群体归属感,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维持的重要因素。

5.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于个体和群体行为的规范、调控和制约。

它通过社会规范、法律制度、道德价值观等手段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和惩罚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促使人们遵守社会共同约定的行为规则。

6.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资源、权力、机会和地位方面的差异或不公平现象。

社会不平等可以表现为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等。

社会学关注社会不平等的起因、影响和解决方法,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1. 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2. 社会结构 (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织、机构、角色和关系的总体组成。

它包括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层级等多个层面。

3. 社会关系 (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互动。

这些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友谊关系,也可以是在工作、学校、社区等场所中建立的关系。

4.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互动方式。

它包括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角色扮演、社会化过程等方面。

5.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社会组织是指按照特定目标和职责进行组织化的社会实体。

它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教育机构等。

6. 社会变迁 (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体系或社会文化发生的持久性变动。

这些变动可以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转型等引起的。

7. 血缘关系 (Kinship)血缘关系是指通过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亲属关系。

它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孙女等关系。

8. 婚姻关系 (Marriage)婚姻关系是指通过法律或俗承认的两个人之间的合法伴侣关系。

它涉及婚姻制度、婚姻俗和夫妻角色等方面。

9. 友谊关系 (Friendship)友谊关系是指基于亲密感情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包含情感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兴趣爱好等元素。

10. 社会规范 (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规定和期望。

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俗,用于规范个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11. 社会角色 (Social Roles)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职责和行为。

它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社交角色等方面。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第1-2章一、名词解释1.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交往的形式。

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以及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而联结在一起的软肋生活的共同体3. :社会学是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4.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二、填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2.孔德关于人类智慧(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

3.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4.《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5.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韦伯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6.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感情,社会结构,社会行动。

7.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相关的现象8.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基本),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9.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观点、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性、应用性、建设性和批判性。

10.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11.社会的构成三要素:人(社会行动者)、社会关系(社会行动者的联系方式)、社会行动。

12.人的两重属性是指: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13.文化的特性包括: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和学到的、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14.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学。

三、简答1.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2)思想条件:近代西方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3)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启发社会思想家对社会的认识:可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2.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3.文化的多样性。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4.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5.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6.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8.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9.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10.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11."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施加压力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12.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民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13.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14.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民理特征的总和.15.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16.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社会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17.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18.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20.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啊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成.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21.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22.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23.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整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的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25.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26.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27.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28.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休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29.剥削:所胃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30.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1.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32.规则系统: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即规范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33.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4.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的作用.35.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36.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节,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37.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以社会成员失云浮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38.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39.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40.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41.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42.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43.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44.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45.集体行为: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为.它具有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的特点.46.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47.继续社会化:是指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48.特殊社会化:是指对于某些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49.家庭: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夫妻子女为基本成员的,共同生活的首属群体.50.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51.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的共同体.52.财富: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53.声望:指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54.权力: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55.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56.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57.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58.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59.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60.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61.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62.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它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成员,促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的手段.6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括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64.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65.亚文体群体:是指一些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66.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67.贫穷:是指人们缺乏满足他们生活基本需要的资源和手段的状况.68.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大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一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的状态.69.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70.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71.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72.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73.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74.世界体系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75.“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76.社会趋同论:该理论最早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年提出来的.其观点是: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也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会变得越来越相似.77.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向贫困者提供最低水平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并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78.社会福利:狭义指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丧失劳动能力而出现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的服务.广义指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服务措施.79.全球发展理论:罗马俱乐部把全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第讲社会与社会运行.社会:是一个人类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全部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整合:是将无数单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或通过调节矛盾、冲突与对立,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社会运行:一般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它表现为社会多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通常可分为纵向运行和横向运行两种形态。

.结构性协调:说明的是组成社会大系统的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教育子系统、卫生子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间联系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以及严密的组织性等问题。

.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的情况。

功能性协调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另一种是结构不协调基础上功能的暂时协调。

.群体关系:是发生于社会群体或组织层次上的社会关系。

它是社会关系的是中间层次,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它是一种固定化了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血缘关系: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的先天联系。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讲文化与社会运行.文化:英文,源于拉丁语,为耕耘、耕作之意。

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文化堕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变迁时,其各部分的变迁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导致各部分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主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社会学原理名词解释

社会学原理名词解释

社会学原理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①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②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时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③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记录,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实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3,社会关系:人们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4,文化:文化史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经验,是特定群体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综合。

广义的文化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

中尺度文化主要指制度和规范文化。

小尺度文化指科学文化知识5,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时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不断地学习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过程,对于个体而言,社会化就是一个由生物人或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6,社会互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是特定社会行动者对另一行动者采取的社会行动以及对方作出的反应性社会行动。

7,社会地位:又称社会位置,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8,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位置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9,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与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干以及共同的期待。

10,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的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第五章社会化1.社会化从个人角度来讲即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的过程,并形成独特的个性的过程。

从社会来说,就是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的过程。

2.预期社会化也称初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

3.继续社会化也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指个人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深入社会化的过程。

4.再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和进行重新学习的过程。

5.价值体系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较为持久的信念。

6.同龄群体一种参照群体,是青少年加以模仿和效仿的群体。

参照群体不是个人所加入的群体,二是个人心中向往,希望加入的群体,参照群体的价值或规范体系是个人行为的标准或目标。

7.职业团体是人们工作的组织,这是一种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以职称联系为纽带的有正式酬劳的组织,是成人进行社会化的一种主要场所。

8.库利的镜中自我即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这是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应。

包括三种过程:表现,辨认,主管解释。

9.米德的自我概念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群人对他的评估有影响力。

称为“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重要的角色模特,儿童在扮演重要他人的行为中,逐渐把双亲和老师的标准、态度和信仰融入自己的人格,称为“内化”。

这些人可以成为他的参照群体,足以影响一个人评估自己的形象或行为。

米德用“概化他人”来指称对一个社会角色作出评价的社会大众。

人在行为时必须知道“概化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期望,以及自己在整个事情上所占的位置。

10.代差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

11.虚拟社会化通过网络进行的社会化,作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年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作用。

虚拟社会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正在消解着传统的社会化模式。

第六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2.冲突(科塞)是指不涉及双方关系的基础、不冲击核心价值的对抗,是系统内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抗,是社会系统可容忍的对抗。

3.社会交换理论着眼于人么能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么你叫唤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4.符号互动理论(乔治米德)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5.拟剧论(戈夫曼)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个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自己留给互动另一方的印象。

6.共享定义(托马斯)如果人们将某种情景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景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

7.本土方法论(哈罗德加芬克尔)人们在其行为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认识,它是某种简化程序,它使人们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得沟通与互动。

8.“蓝图”论人们在互动中一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反应模式,这是由文化规范所决定的,所以有秩序的社会互动的构架事先便已建成,大量的互动是以这类准则来指导的。

9.顺从型互动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

包括暗示(有意无意地向他人发出刺激并能引起他人反应行为的方式),模仿(按照他人的行动方式去行动,对某种行为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从众(行动者在他人的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的过程,也即按照一定群体中多数人的样子去行动)。

10.社会交换即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别人不做出报答性行为就停止的行动。

基于互惠原则之上,彼此互助,一方赠予或服务,另一方报以仁慈或感激,这是社会交换的最高理想。

11.援助行为行动者向他人提供社会资源的行动过程。

其出发点是行动者以外的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与其相反的有“集体性坐视不救”或“旁观者的冷漠”。

12.冲突型互动包括竞争(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力图超越对手的活动或过程),斗争(个人或群体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互反对的一种行为方式),战争(社会集团之间使用武器技术会面对方物质设施与成员肉体的一种行为方式),恐怖主义(个人或团体通过恐吓、强迫、威胁和暴力进攻的手段达到目的的破坏行为)。

13.强关系和弱关系(林南)社会网络分析的常用方法。

强关系指来往频率大、投入时间多、亲密感强,可以分享资源,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弱关系相反。

第四章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指社会关系的各组成部分(地位和角色)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未定的相互联系模式,这种关系使社会系统具有形态特征。

可以划分为关系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相互关系组合的,这种相互关系使社会结构的本质,其中地位和角色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实体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规范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中各种社会实体同时作为社会规范而存在)三个层面。

2.地位和角色地位是人们在群体或社会中占据的位置。

角色是地位的外显,是根据个人的地位对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的社会期望与行为模式。

地位侧重反映行动者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角色侧重反映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的行动过程。

3.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社会地位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不管这种位置是高是低。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4.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第五章群体1.群体具有共同评价与情感、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与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

按照结构性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正式群体,即组织;二、非正式群体,即初级群体;三、准群体,即没有组织结构的,仅有某种松散联系的人群。

2.准群体指人与人之间已有某种联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关心点,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形成集团,但目前还没有组织起来的人群。

横向划分为群众,大众,公众三种类型,纵向划分为种姓,阶级(在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利益的集团),阶层(具有许多相似性的社会地位群体)三种类型。

3.群众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映为纽带的临时聚集的人们。

又称人群。

赫伯特·布鲁默把人群分为四种类型:偶集人群,常规人群,表现人群,行动人群。

4.大众基于间接地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人们。

5.公众基于间接地相互接触,以理性判断为纽带的人们。

6.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前者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由库利提出并定义为少数人之间有亲密持久关系特征的群体。

后者指非个人性的、规模较大的、成员很少直接接触的功利性的群体。

7.内群体和外群体前者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归属感,相互团结与合作的群体,“我们的群体”。

后者是与内群体相对应的概念,“他们的群体”。

内外群体的划分是以群体成员主观态度为依据,是一种准群体的划分方式。

8.参照群体亦称标准群体,一种实际存在或者想象存在的,可以作为个体判断事物的依据或作为行为楷模的群体。

9.小群体人数在2~10人的群体。

米尔斯认为,小群体是更一般的社会系统,它不仅是微观系统,而且基本是大社会的缩影。

第六章家庭1.家庭两个以上的人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单位。

2.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核心家庭。

一个人出身的核心家庭称为出身家庭,通过结婚和生育子女二建立起来的家庭称为生育家庭。

3.扩大家庭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

扩大家庭是在核心家庭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核心家庭异代、纵向扩大的结果,产生主干家庭,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的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同代、横向扩大产生联合家庭,指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第七章组织1.组织指有特定目标、有稳定成员、有明确的章程、有清晰地管理结构与协调机制的一种社会群体。

2.科层制社会学者将适应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各种正式组织统称为科层制。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协调许多个体的工作区完成大规模任务的组织。

3.官僚主义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

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是“官本位”,即以政府或军队官员的行政级别作为衡量一切单位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价值大小的尺度。

4.社会团体指公民广泛享有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情况下,通过合法程序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

,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拥有社会资源、提供公共产品的群众组织。

5.志愿者协会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