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专题训练-2013年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北京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北京卷)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国家统一问题。

变七国为一国,行县制,是秦始皇兼并六国、推广郡县制度的结局。

故答案选B。

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都城的变迁。

西汉都长安(西安);北魏都平城(大同)、洛阳;北宋都东京(开封);南宋都临安(杭州),明太祖都应天(南京)。

结合地图知识,答案选C。

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

青花瓷是明代以来才有的产品;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于十七世纪。

故答案选C。

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

《春秋繁露》是汉代董仲舒的代表作,主要是吸收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的产物;《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不是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

故答案选B。

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史素养。

A项错在雕版印刷术长期使用,直到今天;B项错在“普遍实行坊市制”;D项错在工农业发展失衡现象并没有改变。

故答案选C。

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选修1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选修1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唐两税法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9分)【考点】课标外考点:唐两税法。

第一、二单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1.(2013·福建文综·41)(16分)历史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013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带答案)

2013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带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图5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C项。

【答案】C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

2013高考各省历史真题整合

2013高考各省历史真题整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及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及答案

2 013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25.自汉至唐,儒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念深入人心.程朱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日益兴起【考点】宋明【解析】本题考查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的原因是朱熹整《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的经典,程朱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项。

【答案】26.有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繁荣的体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生正确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公民的认可。

2013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ⅱ)

2013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ⅱ)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分)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3.(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1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5.(4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6.(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7.(4分)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历史新课标高考真题

2013年历史新课标高考真题

•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 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 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 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 • •
材料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
•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 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 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 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 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 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 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 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 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 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 尔布雷希特· 弗尔辛《爱因斯坦传》
• • • •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戏曲。 能力:常识。 本题分析: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 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排除A、C;脸谱化的 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 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 • 答案:B
• 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 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 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 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 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3年高考真题

2013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3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24.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B参考答案:【解析】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项与题干A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

(应当)与口头传“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 C说相印证,排除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 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自耕小农衰退C. C.土地兼并缓和 D. D.D参考答案: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解析】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小学数学题,呵地减少。

C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

A、呵!)B 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悉“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26. .这表明当时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参考答案:解题关键:北货皆金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解析】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CB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

、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符。

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65 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解析】B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解析】D考点:汉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甲骨文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成熟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通过简单形态的刻画蕴藏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奠定了现今文字发展的基础,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隶书,甲骨文字是可以解读的文字,草书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冶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答案解析】A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解析】B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秦汉史专题训练
1、“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3、汉武帝时,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径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进行佛事活动
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4、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7、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9、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0、“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1、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A.四手共抬一盘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12、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3、下图(图略)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14、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
1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16、《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7、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8、《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19、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20、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21、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22、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23、图15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24、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5、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

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A.耕作B.采矿C.铸造D.炼丹
26、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

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

下图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A B C D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