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学永远的追求
小学科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小学科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作者:支玲玲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5期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在思维培养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科学、数学等学科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科学知识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理性思维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对其一生科学教育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育;培养方法;理性思维一、讲求证据,尊重事实教师在讲课时,要从事实入手,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课本的内容。
例如,讲动物的文章《蜗牛》,就让学生观察在学校花田里的蜗牛,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的特点等。
可以让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
课堂上教师先讲解课本的内容,布置好作业后,就带同学们去花坛观察动物。
20分钟左右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自己的观察情况。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独立地思考,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但是往往很多教师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鱼》这一课时,学生一起观察玻璃缸里边的鱼,先记录下鱼的外形,用图片和文字进行简单的描述。
之后再拿来另一条鱼,记录两条鱼不同的地方。
第三步,把两条鱼放在同一个生存环境,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观察,并且用不同的表演方法来描述两条鱼。
之后两个同学做了表演,表演内容为:两个人限时吵架,之后握手和好。
试问这种表演性的汇报作业真的可以用来描述两条鱼的行为吗?这种汇报真的可以体现他们对客观事实的观察结果吗?两条鱼真的是在吵架争论吗?在这种形式的教育背后,学生把客观的事实和自己主观的想象结合到一起,由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事实、表演事实。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丢失了对事实的正确认识和基本尊重,丢失了严谨的思维,缺少了理性思维的培养。
所以,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十分重要,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开始。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培养科学兴趣、激发科学思维、引导科学探究、促进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培养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1. 生活化教学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生活化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形象、生活化的科学实验和现象,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科学场馆,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培养科学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灵魂所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1. 提问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3.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能力。
2.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课题,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3. 设计任务型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促进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基础。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时所具有的一种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小学阶段就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提出问题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疑问或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验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测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实验设计,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且进行实验之后能够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3. 进行探究4. 进行讨论以上所述,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不过,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和知识探索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基础。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等部分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变化。
通过这样的观察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为后续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
科学思维强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逐渐提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力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模式,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科学研究强调创新和发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他们将来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实验或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设计各种有趣的实验方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出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上述方法,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几种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倡导观察思维。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观察活动,如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观察物体的特征、观察昆虫的行为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细致的观察描述,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思维。
鼓励探究思维。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探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思辨思维。
科学研究中思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思辨,从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科学辩论和论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思维能力。
鼓励创新思维。
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科学实验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为未来的科学发展贡献人才。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科素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科学思维的培养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科学思维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思维、实验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培养观察思维观察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设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
带学生到校园中进行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观察等,或者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进行观察训练。
2. 引导发现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观察,并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3. 经常性的反馈: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实验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确立目的: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
要告诉学生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规划。
2. 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们可以自己提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总结分析: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通过实验或实例呈现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
科学思维: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追求
是 让 学 生经 历 科 学知 识 产 生 的过 程 , 这 恰 恰 正 是
学 生 科 学 思 维 形 成 的最 有 效 的 过 程 。
美 国 教 育 家 库 恩 是 研 究 科 学 思 维 领 域 的 代 表 人 物 。在 他 看 来 , 科 学 思 维 首 先 起 源 于 学 生 对
于理 论 与 证 据 的 区分 。 也就是说 , 他 们 必 须 认 识
次 , 课 程 目标 从 重 视 知 识 技 能 传 授 转 变 到 关 注 学
生科 学 素 养 的形 成 。但 不 管 什 么时 候 , 任 何 一 名
科 学 教 师 都 希 望 自 己 的 学 生 能 够 像 科 学 家 一 样
去 关 注 自然 世 界 , 观 察 并 研 究 自然 世 界 中 的 各 种 现 象 和 问 题 。其 原 因 在 于 , 要 想成 为科 学 家 , 必 须
证 据 就 是 通 过 测 量 实 验 等 活 动 所 获 取 的 经 验 性 观察 , 公 认 的 理 论 也 可 以被 当 作 证 据 来 使 用 。 库
、
科 学 思 维 的 本 质
恩认 为 , 学 生 科 学 思 维 的 发 展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面 : 能够 对 证 据 和 理 论作 出 区 分 ; 能 够 尊 重
收稿 日期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4 — 0 4 — 0 1
作者简介 : 许春 良, 无 锡市 东 北 塘 实 验 小 学 ( 江苏无 锡 , 2 1 4 1 9 1 ) 教科室主任 , 中学 高 级 教 师 , 无锡市学科 带头人 , 研 究 方 向 为小 学 科 学教育 、 教 育 管 理 。冷 巨丰 , 无 锡 市 教 育 考 试 服 务 中心 ( 江苏无锡 , 2 1 4 0 2 3 ) d ,  ̄科学教研员 , 副教授 。 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小 学 科学 教 学 、 生物 教 学 。
科学思维: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追求
科学思维: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作者:许春良冷巨丰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第16期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应成为科学课的价值追求。
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
目前,科学教学存在把科学探究等同于科学思维、满足于得出简单的科学结论等误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重视科学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摆脱形式主义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暴露学生日常思维的缺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科学思维;小学科学教学;价值追求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6-0028-04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课程名称经历了从“常识”到“自然”再到“科学”的变更;其次,教学方法发生了从以“讲授式”为主到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转变;再次,课程目标从重视知识技能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但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一名科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去关注自然世界,观察并研究自然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其原因在于,要想成为科学家,必须要具备像科学家一样的思维方法。
退一步来讲,即使学生不想成为科学家,由于科学思维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对其个体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下面就“什么是科学思维”、“我们离科学思维有多远”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等问题作粗浅的论述。
一、科学思维的本质一般来讲,人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日常思维,它构成了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处事的基础;另一种则是科学思维,它主要作用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之中,科学思维的价值在于“达成对客观世界本真的认识”,它探求的是客观世界的实在的本质。
科学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恰恰正是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最有效的过程。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科学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培养。
接着分析了科学思维的特点和相应的培养策略,探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
强调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科学思维培养对未来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培养、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知识的基础理解。
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辨别真假、推理分析、细致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科学教学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和投入。
1.2 科学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思维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来完成科学实验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最佳时期,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科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阶段是科学学科基础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已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一、注重观察和实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培养科学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观察能力培养,如对物体、现象、事件的观察,对图片、模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观察,通过观察的细节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现象的原理和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提问和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让他们从好奇到探究,从提问到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探究性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建立科学概念体系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意建立科学概念体系,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体系结构和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比较和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要避免过度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记忆,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通过图表、案例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概念形成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发掘出各种规律和关系。
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一直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能力之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从已知到未知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探究性实验、观察性综合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注重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知识体系。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思维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观察、实验、总结和探索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一、观察和描述策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观察和描述策略,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观察方法和准确的描述能力。
通过观察和描述各种现象,学生可以逐步发展出科学思维的第一步——观察、收集信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通过对学生描述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思维。
二、提问和研究策略提问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关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提问和研究策略,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寻找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
提问和研究策略可以应用在各个环节中,比如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自我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实验和探究策略实验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实验和探究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方法,进一步探究问题的解答,提高科学素养。
四、归纳和总结策略五、评价和反思策略评价和反思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评价和反思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学习中的问题、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或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巩固。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科学思维是指基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探讨一些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习惯学生的科学思维离不开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奥秘。
老师也要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细节,培养他们细心的观察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引入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利用实例或真实故事来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科学思维培养策略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假设,才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同时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之后,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项目设计或小实验,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科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是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逻辑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基础。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展示有趣的实验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如用小瓶子装水,加热制成水蒸气,然后用冷水瓶口浸水使水蒸气凝结为水珠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提问的习惯,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的基本要素科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推理、总结等,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些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识别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总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有循循善诱的过程,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精彩的实验、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选植物种子进行实验,让他们自己规划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过程,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四、倡导问题导向的教学问题导向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阵地,科学思维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因为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更关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科学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具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思考方式。
一、培养科学素养学校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包括科学的概念、观点、方法、原则、逻辑和态度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寓教于乐,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从小就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逐步形成对科学的认同。
二、激发思维潜能小学科学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勇于探索、勇于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他们主动思考,从而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活动引导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活动引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思维的活跃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推理的能力。
四、实践探究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身体验、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观察活动,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多角度思考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问题解决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中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儿童自发的探究中存在许多错误的推理过程和概念。
同时传统教学上,我们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一直不强。
因此科学课应是一门逐步建立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的课程,对理性思维的培养应成为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任务。
那课堂上如何把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次探究活动之中,不断加强思维的力度呢?我认为应把握住三点:一、探究过程要体现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注重逻辑性科学是一项尊重事实的活动,让学生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
而获得客观事实、正确结论的前提是获取过程要科学,推导要合乎逻辑。
具体表现在对问题假设应指向逻辑性。
探究从问题和猜想开始,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建立在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之上的。
学生对问题做出的假设不管是对是错都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为什么这样想。
养成想之有理,思之有据的习惯。
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深层次思考。
其次探究方案设计应体现逻辑性。
简单的实验不能简单做。
学生在学习《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中。
设计一份可行的计划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让学生的计划体现出实验的真实性呢?在讨论实验方案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才能确定杯中的食盐已经溶解完;(2)怎样才能确定食盐不能在溶解?(3)如果杯中的食盐多出来了怎么办?(4)用什么搅拌,搅拌时能不能把水溅出来?我的询问让孩子知道了做什么实验,怎么做实验和如何高效率地做实验。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使自己的方案趋于完善和科学,12组的计划都注意到了每放一勺之前都应在前一勺的食盐溶解完以后;每一勺的食盐量都要一样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探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探讨作者:江龙建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21期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让小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成果,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科学概念、判断事物间因果关系、推理科学规律等方面入手探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实证意识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理性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26理性思维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观察、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建立在证据和推理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综合、概括,是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对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理性思维具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与小学科学教学概念构建、因果关系探寻、科学规律推理等任务相匹配。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逐渐转变传统重材料展示、实验过程、数据收集,而轻思维判断、思维工具、思维整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精神。
一、在构建科学概念中培养小学生理性思维对某类事件、对象的共同属性的认识被定义为概念,通常可分为科学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两者的建立都是以大量感性认识为基础。
科学前概念来源于日常生活,缺乏专门教学,严谨性不高,科学概念经过专门教学,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感性认知,逐渐转化为理性证据,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逐渐构建符合客观规律的概念。
而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归纳等思维工具,让学生运用这些思维工具重新组合、提升科学前概念,概括出事物的共同属性,逐渐形成科学概念。
而在学生将科学前概念逐渐转化为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正是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的时候,学生在利用理性思维工具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发展理性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小学科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四井子学校张洪坤小学阶段学习的各门学科,思维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科学、数学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体现在这些方面: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实证意识;运用逻辑推理、讲求思维的严密态度;讲求质疑的创新精神。
一、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实证意识有一位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动物的教学,就比较好地把握了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实证意识。
这一课是自编课文《西瓜虫》,西瓜虫学名鼠妇,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
本课要观察学校花坛中的西瓜虫,了解其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及身体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小动物,爱护小动物,训练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上教师交代了本节课的任务之后,其余的观察活动在花坛边进行。
28分钟之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自己的观察成果。
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科学课的这个任务。
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观察鱼”一课,学生先观察玻璃缸里的一条鱼,用图画的形式把观察到的外观特征记录下来;之后,再拿来一个放着一条鱼的玻璃缸,观察两条鱼的不同之处;第三步,把两条鱼放到同一个玻璃缸中,观察两条鱼的行为,要求两人一组,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两条鱼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后两个学生做了这样的表演:两个人先是吵架,然后握手和好。
用这样的汇报表演来描述鱼的行为合适吗?这样的汇报真的体现了对客观事实的观察结果吗?试问小学生怎么知道鱼在吵架、在争论?小学生真的变成两条鱼吗?在这里,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通过想象进行描绘,把事实和想象混为一谈,凭自己的意向来决断事实,却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
学生在投入的表演中丢失的是严谨的思维和对事实的尊重。
我们不能怪学生,这是教师理性思维缺乏的结果。
试想,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吗?在面对动植物的事情上,人们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动物、植物身上,如人每天要吃三餐饭,配小菜,我们就以为植物也是这样,于是许多人给自己所养的花草每天浇三次水,施三次肥,一段时间之后,花草枯萎了。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科学教课中培育学生的理性思想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归纳的、实质的、间接的反应。
不一样的人参加不一样的活动,会采纳不一样的思想方式,而不一样的思想方式又会影响活动的成效。
在科学课程学习中,我们希望学生能用科学、理性的思想来发展他们研究科学的能力。
理性思想拥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充足的思想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察看、比较、剖析、综合、抽象与归纳。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指引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尊敬事实、擅长怀疑的科学态度。
所以科学课应是一门帮助学生成立理性思想的课程,对理性思想的培育应成为科学教课的重要任务。
如安在教课中培育学生的理性思想?能够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一、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思想发展的原动力。
在讲堂教课中,问题常常都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去思虑。
长此过去,学生被动地从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学习,慢慢地会失掉发问的兴趣与能力。
现实也有这样的反应:小孩发问的频次及数目跟着年纪的增加却反而呈降落趋向。
在讲堂教课中,我们应当创建情境,鼓舞学生提出问题,并试着环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睁开研究,即使这些问题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但只需有关即可。
别的,在研究过程中也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假如这个问题与以前所研究的内容有关,应当鼓舞学生立刻进行研究,不可以为了课程的进度或课程的完满而硬生生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研究,这样会中止学生思想的连续性,失掉了问题解决与思想提高的最正确机遇;也可能会抹杀了学生求知的欲念。
毕竟缺少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只有很少量学生能真切睁开课后研究。
在《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中,当达成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 ?拥难芯亢螅 ?有学生提出问题:小车的运动速度是橡皮筋直接绕在车轴上快仍是橡皮筋绞紧带动螺旋桨转动快?固然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教材的研究问题,但为了知足学生的求知欲,我让学生就这个问题睁开议论。
学生们依据所拥有的经验做出猜想,有的以为橡皮筋直接绕在车轴上走得快,有的则以为橡筋绞紧带动螺旋桨转动走得快。
小学科学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word资料3页
小学科学在剖析活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剖析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主要方式。
剖析活动是一个行为参与过程,是一个情感参与过程,更是一个思维参与过程。
现在,在我们小学科学课堂上可以看到处处是剖析活动,气氛非常热闹。
但在对这些活动耐心剖析与研究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丰富,但是学生思维参与却不足,科学剖析等同于“动手做”,“剖析活动”仅仅是停留在“活动”阶段。
一堂课结束之后留给学生最深印象就是“很好玩”,在知识、能力与思维上却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提升。
学生理性思维参与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个现实问题,这是与科学剖析本意是背道而驰。
在学生科学剖析活动中如何注重思维参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设疑猜想,要有深度,才能助燃思维火花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巧妙设疑,是剖析起点,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大门,进入一片广阔天地。
科学剖析活动中设置问题,可以是教师设计,也可以是学生提出,但设疑猜想要有深度,要与学生已有知识产生激烈碰撞,才能真正助燃思维火花。
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利用思维方法联系或矛盾进行多方设疑,当学生对研究问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时,就会鼓励自己积极思考。
有教师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沉浮》一课时片段:教师:“同学们,马铃薯在水中是沉是浮?”学生:“沉。
教师将一个马铃薯放入盛有液体A水槽中,发现马铃薯沉下去了,再将这个马铃薯取出擦干放入盛有液体B水槽中,发现马铃薯浮在水面上。
这时学生感到非常奇怪,经过短暂思考后就有学生提出:“两个水槽中液体可能是不同,有可能B中是盐水。
”教师:“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这是两种不同液体吗?你能证明B水槽中就是盐水吗?”学生又进行着激烈讨论。
……(后略)又如:我在上《磁铁两极》一课时,学生在前一课《磁铁性质》基础上,已经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
于是我取出一枚小铁螺丝,用条形磁铁中间部分去吸,发现并吸不起来。
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在科学素养这一大的概念中理性思维是其核心内容。
在以“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动手、轻动脑”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理性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内容,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试着对课堂教学中三个主要环节,即导入环节、探究环节、结课环节,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作一粗浅尝试。
【关键词】培养理性思维科学素养【正文】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不外乎这么三大要素: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三大要素中,理性思维是其核心内容。
恩格斯曾经说过:“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
从中不难看出理性思维占据了科学内涵十分重要的比重。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
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包括了问题意识、实证意识、质疑精神等在内的一切优秀的思维品质。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导入环节,搭建理性思维介入的阶梯。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感性思维能力较强,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教学中设置过高思维难度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理性思维介入的阶梯。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学生思维敏感度最高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蕴含着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最佳空间。
但如果仅是提问,如果浮于表面,为提问而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处于自发的状态,对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学永远的追求庆元县教研室方春云[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而科学素养中理性思维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如果在教学中培养理智理性的思维能力,这是科学老师永远的追求。
以下几种方法不失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可取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探究结果有悖科学结论时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在课堂即时评价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科学理性思维培养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辞海》的解释:科学是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
从人们对科学的定义中不难看出,理性、思维占了科学很重要的比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其实质是对科学四个层次的教育,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相互联系的四个层次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其中科学素养就是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966年,美国学者根据1946—1964年间的文献调查,提出了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1)概念性知识(2)科学理智(3)科学伦理(4)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内涵尽管丰富,但理性,理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笔者结合工作和调研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小学科学课堂需要观察、实验等搜集事实材料,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探究中得出科学的方法和结论,这个过程都是通过活动承载的。
新课程也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但从现在的一些课堂中,我们不乏见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却一无所获。
曾听过一节《垃圾》的研究报告课,展示学生在提出各自的研究问题后,如何分组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虽说是一节汇报课,但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学生的信息搜集,展示垃圾的分类;有现场的考察录像,展示垃圾站处理垃圾的过程;有学生的实验探究,展示垃圾对动植物的影响、危害;有情境的模拟,展示生活中垃圾的来源……,但从中发现,有些教学活动是“为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甚至是该做的没去做,为学生设计好了,一切做的由教师包办。
这样的活动不但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浮躁肤浅,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毫无益处。
那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即有感性的体验,又能理性的思考呢。
请看一个教学片段:《怎样加快溶解》师:同学们想想,使糖块加快溶解,有哪些办法?生1:用热水;生2:把糖块敲碎;生3:在杯子里搅拌;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通过什么来证明呢?生:(异口同声)实验。
师:那么现在大家能做这个实验了吗?生:(异口同声)能!师:好,那老师先请两组同学上来做一做搅拌加快溶解的实验,下面的同学认真看:两组同学来到讲台上,老师分别发给一组一大杯水及一点糖末。
而分发给另一组的是一小杯水一大块糖,在相同的时间里让第二组进行搅拌,结果显示搅拌组的这些糖还有很多没有溶解,而未搅拌的那组已经看不到糖了。
这时学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这样不对,杯子要一样大(实质是水量要相同);生:老师,还有糖要一样多;师:哦,同学们真聪明,要验证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水量和糖量得一样多是吧,那么在加热和倒碎的实验中又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回答自如。
后续的活动也井然有序地进行;分析本片段教学,教师的高明之外在于当学生处在极兴奋的半懂不懂状态,极易不理性地考虑其它变量盲动手活动时,教师没有跟着盲目,而是用一个参照实验,促进学生观察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考:这个实验中有哪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只有控制了这些变量,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而且把学生的这种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使后续的活动变得水到渠成。
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学生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的活动设计必须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活动设计,要具有挑战性、过渡性,激励性,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
二、在探究结果有悖科学结论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科学探究学习时,有时由于学生事前设计的探究方案不严格,操作步骤不明确,注意事项不清楚,结果得出的数据或是结论和已有的科学结论不相一致;或是在对已有的结论产生怀疑时,也往往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实证意识的最佳时刻。
在我市前年十月份进行的科学评优活动中,有位老师执教《磁铁的性质》一课,在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的问题时采取了分组实验。
到反馈阶段时,前面三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很正常,但有一小组在两极挂的回形针个数是5个,而两极内侧的一个点所挂的个数是6个,也许由于时间或其它种种原因,老师没有对这组数据进行特别关注就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磁铁两极磁性最强,逐渐向里面减弱,中心没有磁性的结论。
笔者以为这种教学是有违科学本质的,不理性的教学。
学生实验得出的数据有出入时,如果教师草草了之,掩盖矛盾,或是拿书上即有的定论占有话语霸权,那么整个教学就是无效的,违背科学精神,甚至是伪科学的。
相反的,应该正视而且关注这些差错,引导学生理性地进行再反思。
就拿以上例子说,首先,应让这小组的学生仔细地梳理一下自己探究的全过程:实验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实验的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实验的材料有没有异样?挂回形针时的力度如何?在反思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
就应该调整失误之处,再进行重复实验,从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无独有偶,在一堂《分离盐与水的方法》的课中。
同学们做分组实验,他们把不明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加快水的蒸发,蒸发皿中留下许多白色颗粒。
然后,观察比较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与盐粒的异同,填写实验表格,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验结论。
有一个小组,由于实验时用火过猛,没有及时熄灭酒精灯的火焰,使得留在蒸发皿中的颗粒变成焦黄色。
在观察比较后填写表格时,发生了这样一幕:生1:“颜色不一样的,怎么办?”生2:“一样的写着好了。
”于是,他们的表格中不明颗粒的颜色填成了白色。
假使这时老师也担心在这问题上纠缠不清影响自己教学的话,学生不仅不能通过理性的审视去找寻自己失败的原因,反而助长了他们弄虚作假的伪科学态度。
但这位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没有担心教学进程受阻,也没有过多考虑课的不完美,他首先向学生声明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东西,上科学课就应该以实事求事的态度对待,然后请这组学生回忆他们的实验过程有什么缺陷之处,再请刚才实验完成得很好的小组示范,最后再让他们进行重复实验,直到他们的操作出现正常的现象。
试想,这群学生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轻浮对待,还会弄虚作假吗?如果说这位教师具有很强的教育智慧,在科学教学中,我更愿说他是一位懂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老师。
正像张红霞和郁波在《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中所说的“科学这门学问的积累性、逻辑性和经验性特点,决定了科学学习要比其它学科的学习注入更多的理性思维”。
而他正是抓住了科学这一精髓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三、在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说明,这里所指的评价主要指的是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这种评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旨在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新一轮课改实施之后,教师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课堂上再也听不到“你真笨”等等伤害孩子们自尊的字眼,听到的是“你真棒”“你的想法真大胆”这样的鼓励、表扬性的字眼。
但是在听了这么多的课之后,笔者几乎没有听到“不,你的想法错了”“不,你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对学生否认的话语。
其实在我们科学课上,本着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原则,有些场合恰恰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说“不”的。
让学生在这个“不”字中进行理性思考。
例如这样的现象科学老师一定不陌生:小组活动时,风格各异。
大部分小组气氛热烈,有的近乎吵嚷、叫嚣。
交流汇报时,有的孩子争先恐后,有的可能只顾自己,有的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果这时老师还来上一句“孩子们活动真积极,头脑真灵活,发言真踊跃”等盲目的鼓励,在这种浮躁心理的支配下,如何进行探究和观察,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又如何能得出科学理性的结论呢?相反,如果这时老师能冷静地提醒学生探究活动应该有序而深入地进行,交流过程要注重倾听他人的见解,也许课堂就会呈现出另一片蓝天。
还记得在我县一次培训会上,一位优秀科学老师上了《保护生态平衡》一课,应该说整堂课很出彩,得到所有参培人员的认可,但其中也有一处瑕疵:师:请大家谈谈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生1:不合格的工厂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生2:人类不合理的乱砍乱伐,乱捕滥杀动物。
生3:飞机飞行过程中把鸟撞死。
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出,第三种答案显然是不经常的偶然事情,并不足以造成对生态的破坏,但老师对三种回答都给予了肯定。
如果老师能对学生3的回答冷静地追问一句:“这种情况你是从哪里得知的,经常听到或看到吗?”学生就会从老师婉转的否定中进行理性地分析思考,从而纠正自己不够科学的认识。
总而言之,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探究,创新,合作等科学素养的形成,都需要老师用理性的评价去引导。
林林总总赘述很多,概括起来一句话:“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科学”。
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做得更好。
最后改用马文军《为什么探究》文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没有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没有理性思考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没有理性思维发展的课堂,不是真正的科学课堂。
让思考成为习惯,应该成为所有科学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1、《小学科学老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张红霞郁波2、《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