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洋县水库降等报废情况调查报告
洋县水库降等报废情况调查报告朱晓红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DOI:10.32629/hwr.v3i6.2190[摘 要] 水库安全运行对于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民正常生产生活非常重要,因此为了加强水库安全管理,根据水利部的有关规定,运行期间的大坝,每隔6-10年组织一次安全鉴定,每隔5年对登记事项普遍普查一次,运行中遭受特大洪水、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
所以为了有效确认我县的水库运行状况,经对全县小型水库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对失去水库功能的小型水库及时申请降等报废,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型水库;降等报废;调查及建议1 水库基本情况我县共有水库86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9座,其余74座为小(二)型水库。
总库容为13445万m³,有效灌溉面积24.5万亩。
党河、沙河、引酉局、峡口堰、胥惠渠马管站5个国营灌区管理单位负责对党河、卡房、沙河3座中型水库以及都家沟、高家河、双龙寺等21小型水库进行管理,以上水库管理单位为全民事业单位,按规范编制运行管理及度汛预案,报市、县审批执行,服从上级调度指令。
管理上做到各库责任落实到人,24小时制守,专人专管,定期进行工程观测,收集资料,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其余65座小型水库实行镇村两级混合管理的体制,分别由镇政府或受益村委会管理。
长期以来,水库为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丰收、农民致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中型水库,库容量及灌溉面积分别占我县水库总设计库容量及灌溉面积的59%和67%,在我县防洪抗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县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情况截止目前洋县列入全国震损水库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水库共有60座,其中2008年5.12地震后震损水库除险加固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共有50座。
已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震损加固水库10座,已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的病险水库33座,在建的病险水库17座。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XXX水库进行降等论证,通过对水库的现状、运行情况以及未来需求进行分析,得出水库降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该论证报告,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优化水库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简介2.现状分析2.1水库供需情况对水库进行了对口调研和数据采集,得出供水和灌溉需求的大小,以及与之相比的水库实际蓄水情况。
通过比较供需关系,发现水库目前存在过剩的供水能力,灌溉需求相对较低。
2.2水库运行状况对水库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蓄水量、出库流量、泄洪等数据。
通过对水库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水库的蓄水能力有一定的富余,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前的供水和灌溉需求。
3.降等的合理性3.1水资源利用效果通过综合考虑供水和灌溉需求,发现水库的运行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
降低水库等级后,可以减少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同时提高对农田的供水灌溉效果,以及保障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
3.2生态环境保护降低水库等级可以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水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得到保护,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4.降等的可行性4.1工程条件分析对水库的建设和管理条件进行分析,包括水库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周边环境等。
通过分析得出,在现有条件下,降等是可行的,不会对水库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4.2经济可行性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发现降低水库等级可以降低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蓄水能力有富余,可通过降低水库等级,增加水库的灌溉面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结论通过对XXX水库的现状、运行情况、供需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论证,得出了XXX水库降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降低水库等级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也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建议决策者在保证水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水库等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水库资源配置。
[1]XXX水库《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XX 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来源受XX国土资源局的委托,由XXX承担XX 水库扩建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因太乙河下游地质公园建设,需XX 水库提供足够的生态用水量,目前水库规模不能满足供水要求,需在原水库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供水能力,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与此同时不降低原工程的防洪标准,确保工程防洪渡汛的要求。
在工程扩建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XXXX年5月12日发布并实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XXXX及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题纲,对XX 水库扩建工程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
1.2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要求,结合取水河道的水源条件,基于论证区域调查与收集的资料,分析水源条件,论证各水源的水量,分析项目建设用水的合理性、项目建设取水后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它用户的影响,提出允建项目取水水量,水源质量变化情况等。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望将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国家的环境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
为适应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解决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工程措施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变XX 水库所在的太乙河防洪减灾模式,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促使水库灌区建成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重建工程流域防污减灾体系;保证生态环境用水,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库工程规划专题论证报告 精品
00水库位于00河一级支流00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12km2,多年平均来水量7922万m3,水库总库容2410万m3,有效库容1835万m3,工程任务为供水、灌溉结合发电,年向企沙工业区供水量为572万m3,恢复灌溉下游附近水田700亩。
根据《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00令第31号):流域综合规划或防洪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复的河流、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建设单位在提出规划同意书申请前,应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或流域综合规划(或者防洪规划)的编制单位编制《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专题论证报告》。00水库所在的流域无综合规划也无专业规划,委托我单位承担了《00000000市00水库工程规划专题论证》的编制工作。
其中00水库位于00河上游支流00江支流上,坝址控制集雨面积54.4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4亿m3,97%枯水年来水量0.9441亿m3,设计正常蓄水位182m,死水位160m,总库容1.032亿m3,有效库容0.782亿m3。工程任务为灌溉、供水结合发电,其设计灌溉面积18.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38万亩。
1
1.1
00水库位于00河流域上游河段。00河位于00市境内,属00南沿海水系,独流入海。发源于00区00乡00岽顶南麓,众山涧沟溪顺00山势自北往南汇流,在00镇00村附近形成常年流水不息的山区性河流-00河,在00镇汇入那其河后折向东流,经00、00、00、00区,进入00区冲孔,于00半岛注入00。00河流域集雨面积约75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5亿m3,干流全长90km,坡降1.86‰,总落差850m。主要支流有00、00河、00江、00江、00江、00江、00等。河源至00间,河道狭浅,水流湍急,两岸高山耸立,地势险峻,00至入海口处属丘陵地区,水流平缓,两岸各地较开阔,是主要耕作区。00河流域水系图见附图一。
某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工程咨询x级证书:工程设计x级证书: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送审稿)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工程咨询x级证书:工程设计x级证书: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批准:xxx核定:xxx审查:xxx校核:xxx编写: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目录1概述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2)1.3 编制原则 (4)2工程现状 (5)2.1 水库现状 (5)2.2工程地质结构 (8)2.2.1地形、地貌、地震 (8)2.2.2工程地质 (8)2.2.3水文地质条件 (8)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 (9)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9)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 (11)2.3.3综合结论 (21)3水库降等理由 (21)3.1原设计标准过高 (21)3.2实际库容小于10万m3 (22)3.3结论 (23)4水库降等风险评估 (24)4.1水库降等对环境的影响 (24)4.2水库降等对经济的影响 (24)4.3水库降等对社会的影响 (24)4.4结论 (25)5水库降等后相关事宜处理 (26)5.1水库降等后农田灌溉、防洪问题的处理 (26)5.2水库降等后淤积泥沙处理 (26)5.3水库降等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 (26)5.4水库降等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 (26)5.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7)5.5.1 工程措施 (27)5.5.2 非工程措施 (27)6结论与建议 (29)6.1结论 (29)6.2建议 (29)附图xx水库工程特性表1概述1.1 编制目的xx水库始建于1968年01月01日,于1968年08月30日竣工验收并下闸蓄水,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三部分组成,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坐落于坚土层上。
据2014年《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8m,设计总库容为14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4km2。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工程咨询x级证书:工程设计x级证书: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送审稿)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工程咨询x级证书:工程设计x级证书: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批准:xxx核定:xxx审查:xxx校核:xxx编写: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目录1概述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2)1.3 编制原则 (4)2工程现状 (5)2.1 水库现状 (5)2.2工程地质结构 (8)2.2.1地形、地貌、地震 (8)2.2.2工程地质 (8)2.2.3 水文地质条件 (8)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 (9)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9)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 (11)2.3.3综合结论 (20)3水库降等理由 (21)3.1原设计标准过高 (21)3.2实际库容小于10万m3 (22)3.3结论 (23)4水库降等风险评估 (24)4.1水库降等对环境的影响 (24)4.2水库降等对经济的影响 (24)4.3水库降等对社会的影响 (24)4.4结论 (25)5水库降等后相关事宜处理 (26)5.1水库降等后农田灌溉、防洪问题的处理 (26)5.2水库降等后淤积泥沙处理 (26)5.3水库降等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 (26)5.4水库降等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 (26)5.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7)5.5.1 工程措施 (27)5.5.2 非工程措施 (27)6结论与建议 (29)6.1结论 (29)6.2建议 (29)附图xx 水库工程特性表水库名称xx 水库放水涵(隧洞) 型式现浇砼圆涵所在河流xx 河进口底高程 34.24m 管理单位xx 镇xx 村断面尺寸Φ0.315m 所在地点xx 市xx 区xx 镇xx 村最大放水流量 0.08 m 3/s 主管部门xx 镇人民政府溢洪道型式正槽式集水面积0.21km 2 底板高程 39.5m 总库容8.92万m 3 底宽 2.0m 兴利库容7.0万m 3 最大泄量 0.7m 3/s 正常库容7.62万m 3 洪水标准设计 10年竣工日期 1968年8月校核 20年主坝实际 10年坝型均质土坝效益灌溉面积 0.03万亩坝顶高程40.5m 最大坝高 5.7m 乡镇供水 / 坝顶宽度4.0m 水库下游影响铁路 / 坝顶轴长度125m 公路大坝距下游xx 路2.0km 副坝村庄距xx 镇9.5km 坝型/ 人口 500人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 耕地 0.07万亩坝顶宽度/ / / / 坝顶轴长度 / / / / 工程概况:xx 水库位于xx 省xx 市xx 区xx 镇xx 村,所在河流为xx 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Ⅱ)型水利工程。
七里塘水库报废论证报告评审后改
七里塘水库报废论证报告评审后改根据七里塘水库报废论证报告评审的结果,我们对报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以下是修改后的报告内容:一、背景和问题陈述:七里塘水库是我国地区的一座大型水库,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运行了近60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该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而七里塘水库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此外,该水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淤泥淤积和水质污染问题,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是否报废七里塘水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和研究方法:在评审中,我们发现原报告对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提出的问题也偏重于环境问题,忽略了对水资源供应问题的研究。
因此,我们对目标进行了明确的修订,并增加了对水资源供应问题的研究内容。
同时,我们选择了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七里塘水库的报废可行性。
三、水资源供应问题的研究:为了全面评估七里塘水库的报废可行性,我们首先分析了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弥补水库报废后的用水需求缺口。
同时,我们还使用模型模拟了水库报废前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即使报废七里塘水库,地区内的水资源供应也能满足城市和农业的需求。
四、环境影响评估:在评审中,评委指出原报告对水库报废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不够详尽。
为了满足评审的要求,我们对报告中的环境评估部分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首先,我们详细调查了七里塘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水质、河流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等方面。
其次,我们对水库报废后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模型模拟和预测,结果显示报废后的环境影响可控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缓解。
最后,我们还考虑到了报废后的水库土地再利用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五、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根据评审意见,我们对报告中的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部分进行了延伸和加强。
下六甲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与论证报告(简报)
下六甲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与论证报告(汇报简稿)一、项目背景及任务下六甲水库在2006年、2013年发生了两场特大洪水导致下游城镇洪灾严重,居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威胁和破坏,下六甲水库由于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对防洪限制水位进行设计,使水库在实际运行中的防洪调度没有科学可靠依据,为确保下六甲电厂在设计洪水标准下不发生“水淹厂房”事故,在校核洪水标准下不发生“漫坝”、“跨坝”,确保安全度汛,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和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水情预报,力争多发电,以提高水能利用率,确保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按照原能源部颁发的《水电厂防汛管理办法》、《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文件要求,结合下六甲电厂实际情况,特对下六甲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进行设计及论证。
二、项目总体论证框架及结果方案一:不考虑下游防洪目标 汛位:292.00m ,P=2%:293.64m ,P=0.1%:297.30m 方案三:下游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 汛位:290m ,P=2%:293.55m ,P=0.1%:297.24m不考虑分期的年设计洪水调节及汛限水位的确定 方案二:下游防洪标准为五年一遇洪水 汛位:288m ,P=2%:293.49m ,P=0.1%:297.20m 考虑分期情况下洪水调节及汛限水位的确定 汛期的划分(综合结果) (主汛期:4.01~8.20,后汛期:8.21~9.30) 数理统计方法 模糊集方法 主(后)汛期调洪及水位确定 方案一:不考虑下游防洪目标 汛位:292(293),P=2%:294.02(293),P=0.1%:297.31(293.68) 方案二:下游防洪标准为五年一遇洪水 汛位:289(293) ,P=2%:293.89,P=0.1%:297.22 方案三:下游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 汛位:291(293) ,P=2%:294,P=0.1%:297.3三、论证过程(一)不考虑分期下的调洪及汛限水位的确定1)调洪方案①方案一:不考虑下游防洪目标的方案。
水库防洪调度总体情况汇报
水库防洪调度总体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我将就水库防洪调度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调度功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水库蓄水和泄洪,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水库防洪调度工作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各地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部分地区水库防洪调度能力不足,存在调度手段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也给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提高水库防洪调度的精准度和灵活性。
再者,未来水库防洪调度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水库防洪调度的投入,加强对水库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水库防洪调度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气象、水文
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确保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高效运行。
总的来说,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努力提高水库防洪调度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对水库防洪调度总体情况的汇报,希望各级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感谢大家的聆听。
水库度汛情况汇报
水库度汛情况汇报
近期,我对所辖水库进行了全面的度汛情况调查和汇报。
现将调查结果如实汇报如下:
一、水库水位情况。
经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本次度汛期间水库水位整体处于正常范围内。
受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水库水位波动较小,未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情况。
水库运行安全稳定,未发现水位异常波动情况。
二、水库库容情况。
根据度汛期间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水库库容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出现异常情况。
水库库容充足,能够满足度汛期间的防洪和供水需求。
三、水库流量情况。
通过对水库进出流量的监测和分析,水库出流量与入流量基本平衡,未出现过大的流量波动。
水库出流量稳定,符合度汛期间的调度要求,保障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和供水安全。
四、水库设施情况。
对水库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各项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现漏水、破损等安全隐患。
水库防洪设施完好,能够有效应对度汛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灾害。
五、水库管理情况。
水库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度汛期间的监测、调度和管理工作,保障了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本次度汛期间,所辖水库水位、库容、流量等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水库设施运行良好,水库管理有序,保障了水库的安全稳定。
下一步,将
继续加强水库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水库运行安全稳定,为防洪排涝和供水保驾护航。
感谢各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水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不断努力,确保水库运行安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调整锡林河水库供水功能论证报告
1 总论 (1)1.1水库枢纽工程概况 (1)1.2水库调整工程任务的必要性 (7)1.3论证目的和任务 (7)1.4论证依据 (8)1.5相关论证报告及有关部门批复及审查意见 (9)1.6工业用水量、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9)1.7论证委托书 (10)2 水文 (11)2.1流域概况 (11)2.2流域气象 (11)2.3水文测站及资料情况 (11)2.4径流 (12)2.5设计洪水 (14)2.6泥沙、冰情 (22)2.7坝下水位流量关系 (23)3 调整工程任务 (24)3.1水库原工程任务、运行方式、特征水位及供水量 (24)3.2调整后的工程任务、运行方式、特征水位及供水量 (24)3.3兴利调节 (25)4 调整任务后对原工程及用水户的影响 (31)4.1对工程规模的影响 (31)4.2对灌溉的影响及补偿 (31)4.3对城市供水的影响 (31)4.4对水库防洪的影响 (32)5 结论 (33)附录1: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文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对锡林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正初步设计的批复.[2002]43号附录2: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文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对锡林河供水工程设计的批复.[1999]20号附录3:内蒙古大唐国际胜利矿区煤矸石电厂项目筹备处关于编写锡林河水库任务调整论证报告委托书.[2008]附录4: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林业水务局关于调整锡林河水库供水功能的决定.[2008]142号附录5: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对调整锡林河水库供水功能的承诺函.[2008]105号附录6: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行政公署关于对调整锡林河水库供水功能的承诺函.[2008]70号1 总论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1.1.1 自然概况锡林河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南9km的锡林河干流上。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942km2,占锡林河流域面积的37.4%,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45万m3(水文系列为1958~2006年共48年,1986年缺测)。
隆安县何德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
隆安县何德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1.1工程概略1.1.1天文位置何德水库位于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座落在右江主流何德溪下游,东经107゜37',北纬23゜16',距雁江镇3.2公里。
1.1.2流域特征水库集雨面积为 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301mm,多年平均径流量350.22万m3。
水库位于雁江镇红良村左近丘陵地域,水库四面环山,坝址地质为白垩那贞系,上部为紫白色泥岩,泥页岩,下部为灰岩。
山顶高程120m,平均高程110m,周围山岭高厚,坡度较陡,山坡植被状况良好,何德水库多年平均气温21.7℃,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0.8℃,多年平均蒸发量1610mm。
1.1.3枢纽工程特征1树立时间何德水库于1955年1月开工兴修,1957年12月完工并投入运转。
2水库特征何德水库1987年由广西水利电力厅停止水文复核,设计洪水规范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何德水库5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32m3/s,溢洪道相应泄量12m3/s;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47m3/s,溢洪道相应泄量18m3/s。
设计洪水位102.52m,校核洪水位102.68m,正常水位102.00m。
水库总库容212万m3,兴利库容174.4万m3。
死水位94.25m,死库容1.6万m3。
3枢纽修建物何德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一座、副坝四座、溢洪道一座、放水设备两座组成。
主坝一座,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03.88m,最大坝高11.5m,坝顶长156m,坝顶宽度4m,坝基防渗方式为粘土齿墙。
副坝四座,均为均质土坝。
第一副坝坝顶高程103.58m,最大坝高9.2m,坝顶长175m,坝顶宽度4m,坝基防渗方式为防渗墙。
第二副坝坝顶高程102.89m,最大坝高5.2m,坝顶长52m,坝顶宽度3m。
第三副坝坝顶高程102.77m,最大坝高2.57m,坝顶长41m,坝顶宽度3m。
第四副坝坝顶高程102.50m,最大坝高2.7m,坝顶长351m,坝顶宽度3m。
水库调水报告模板范文
水库调水报告模板范文
前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水库调水报告的模板范文,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并快速
撰写报告。
本文档假设读者已经对水库调水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报告内容
调水时间与原因
本次调水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主要目的是XXXXX。
调水前后水位与库容
时间水位(m) 库容(万m³)
调水前xx.xx xxxx
调水后xx.xx xxxx
注:以上数据在报告中需要具体说明。
调水过程
1.调水计划制定
在开始调水前,根据水库实际情况、调水时间、气象预报等因素,制定调水计划。
2.准备工作
调水前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
3.调水操作过程
调水过程中需要按照计划进行调整,及时监测水位变化,调整流量等。
4.调水完成
调水完成后,需要对水库进行检查,确保水库各项设备和结构安全可靠。
调水效果分析
调水后,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对调水效果进行分析。
需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
面的数据:
1.水位变化情况。
2.库容变化情况。
3.邻近河流的影响。
结论
本次水库调水工作参考以上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调水效果进行总结,给出相关建议。
结语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水库调水报告的范本,内容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希望本文档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水库降等与报废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水库降等与报废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1概述
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1.2 采用的评价标准
1.3 评估内容与要求
2现状调查与初步分析
2.1 工程基本情况
2.2 运行管理情况
2.3 安全与风险状况
2.4 功能与效益
2.5 经济影响
2.6 社会影响
2.7 环境现状
2.8 初步分析
3影响预测与评估
3.1 库容与功能指标
3.2 工程安全条件
3.3 经济与社会影响
3.4 环境影响
4对策措施与管理
4.1 工程措施
4.2 非工程措施
4.3 善后管理
5费用与效益估算
5.1 维持现状费用与效益估算
5.2 降等或报废措施的费用与效益估算
5.3 工程效益分析
6综合评估
6.1 水库降等或报废综合评估
6.2 评估结论与建议
7附录
7.1 评估工作委托函与评估标准确认函
7.2 水库特征参数表
7.3 水库工程位置图,包括库区、工程、下游等位置图7.4 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7.5 水库主要建筑物布置图
7.6 水位一库容一泄量关系
7.7 坝址水文气象统计成果
7.8 工程影响及保护对象分布图
7.9 工程替代措施布置图
7.10 水库降等或报废后的洪水淹没图
7.11 其他重要影响因素的专题图件。
下六甲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与论证报告(简报)
下六甲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与论证报告(汇报简稿)一、项目背景及任务下六甲水库在2006年、2013年发生了两场特大洪水导致下游城镇洪灾严重,居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威胁和破坏,下六甲水库由于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对防洪限制水位进行设计,使水库在实际运行中的防洪调度没有科学可靠依据,为确保下六甲电厂在设计洪水标准下不发生“水淹厂房”事故,在校核洪水标准下不发生“漫坝”、“跨坝”,确保安全度汛,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和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水情预报,力争多发电,以提高水能利用率,确保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按照原能源部颁发的《水电厂防汛管理办法》、《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文件要求,结合下六甲电厂实际情况,特对下六甲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进行设计及论证。
二、项目总体论证框架及结果方案一:不考虑下游防洪目标 汛位:292.00m ,P=2%:293.64m ,P=0.1%:297.30m 方案三:下游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 汛位:290m ,P=2%:293.55m ,P=0.1%:297.24m不考虑分期的年设计洪水调节及汛限水位的确定 方案二:下游防洪标准为五年一遇洪水 汛位:288m ,P=2%:293.49m ,P=0.1%:297.20m 考虑分期情况下洪水调节及汛限水位的确定 汛期的划分(综合结果) (主汛期:4.01~8.20,后汛期:8.21~9.30) 数理统计方法 模糊集方法 主(后)汛期调洪及水位确定 方案一:不考虑下游防洪目标 汛位:292(293),P=2%:294.02(293),P=0.1%:297.31(293.68) 方案二:下游防洪标准为五年一遇洪水 汛位:289(293) ,P=2%:293.89,P=0.1%:297.22 方案三:下游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 汛位:291(293) ,P=2%:294,P=0.1%:297.3三、论证过程(一)不考虑分期下的调洪及汛限水位的确定1)调洪方案①方案一:不考虑下游防洪目标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咨询x级证书:工程设计x级证书: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送审稿)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工程咨询x级证书:工程设计x级证书: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批准:xxx核定:xxx审查:xxx校核:xxx编写: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目录1概述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2)1.3 编制原则 (4)2工程现状 (5)2.1 水库现状 (5)2.2工程地质结构 (8)2.2.1地形、地貌、地震 (8)2.2.2工程地质 (8)2.2.3 水文地质条件 (8)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 (9)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9)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 (11)2.3.3综合结论 (20)3水库降等理由 (21)3.1原设计标准过高 (21)3.2实际库容小于10万m3 (22)3.3结论 (23)4水库降等风险评估 (24)4.1水库降等对环境的影响 (24)4.2水库降等对经济的影响 (24)4.3水库降等对社会的影响 (24)4.4结论 (25)5水库降等后相关事宜处理 (26)5.1水库降等后农田灌溉、防洪问题的处理 (26)5.2水库降等后淤积泥沙处理 (26)5.3水库降等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 (26)5.4水库降等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 (26)5.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7)5.5.1 工程措施 (27)5.5.2 非工程措施 (27)6结论与建议 (29)6.1结论 (29)6.2建议 (29)附图1概述1.1 编制目的xx水库始建于1968年01月01日,于1968年08月30日竣工验收并下闸蓄水,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三部分组成,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坐落于坚土层上。
据2014年《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8m,设计总库容为14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4km2。
经我司测量复核后,xx水库坝顶高程为40.50m,溢洪道底板高程为39.50m,水库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5.7m,设计总库容为9.73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21km2,主河道长812m,平均比降1.47%。
xx水库196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期间出现过坝面受损变形、坝体渗流、溢洪道坍塌以及输水管阻塞等险情,自2016年按照《xx省xx市xx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的要求对上下游坝坡进行了修整和衬护,对输水涵以及溢洪道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加固等处理,并通过验收,大坝安全性能得到保障。
但经我司现场查勘及查阅相关资料,复核结果表明xx水库实际库容不足10万m3,水库的灌溉、防洪功能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水库无管理用房。
并且按照渡汛要求,在有限的兴利库容条件下,汛期还要腾空库容,汛未难满蓄,往往致使水库灌溉供水不足。
从各方面考虑,xx水库不能正常发挥原设计功能效益。
根据水利部发出的18号令,颁布施行《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宜对xx水库进行将等处理,以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节约运行维护成本和发挥相应效益。
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1、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施行,2016年7月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2016年7月2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1991年7月2日,2011年1月8日第二次修订);(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1]第78号,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5)关于印发《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试行)》的通知(湘水函[2017]179号);(6)《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利部水管[1994]106号);(7)《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8号)(8)《水库管理通则》(1980年11月22日颁布实施);2、技术规范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库降等与报废标准》(SL605-201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6)《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17);(7)《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2013);(10)《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2017);(11)《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3、技术文件及资料(1)《xx省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安全认定报告书》(xx市xx区xx 局,2016年3月13日);(2)《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xx市xx区xx镇农业综合服务站,2016年07月27日);(3)《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设计图集山塘工程分册(试行)》(xx省水利厅2017年8月颁布实施);(4)xx省xx市xx区规划局万分之一地形图;(5)其他业主提供的技术资料。
1.3 编制原则本次报告是在现有的工程设施下,参照《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SL605-2013,针对xx水库进行降级的论证报告。
在论证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突出重点,采取有效工程措施确保xx水库安全降级,最大限度减轻因水库降等而产生的灾害。
具体原则如下:(1)水库降级工程的实施,要从保障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
(2)水库降等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库降等规章条例,维护社会稳定。
(3)工程实施方案具体设计时需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并复核河道水位,一方面保证排水安全,另一方面控制工程投资。
(4)工程实施方案要对水库降等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工程报废后的影响以及补偿措施。
2工程现状2.1 水库现状xx水库位于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大坝距离xx镇人民政府9.5km,距xx路1.2km,距长炼4.5km。
地理坐标为东经xxx°xx′xx",北纬xx°xx′xx"。
xx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0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03万亩,影响人口500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并兼有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Ⅱ)型水库。
xx水库始建于1968年01月01日,于1968年08月30日竣工验收并下闸蓄水,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三部分组成,坝体坐落于坚隔土层之上。
据2014年《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申报表》,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8.0m,设计总库容为14万m3,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4km2。
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洪水,300年一遇校核洪水,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经过2008年水管体制改革后水库由xx镇xx村管理,水库主管单位为xx镇人民政府。
经实测,经我司测量复核后,xx水库坝顶高程为40.50m,溢洪道底板高程为39.5m,坝顶轴线长125m,坝高5.7m,设计总库容为8.92万m3,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21km2,主河道长约812m,河床平均比降1.47%。
xx水库于2016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其主要加固措施:大坝上游坝面现浇C20砼块加固;下游坝坡采取了植草护坡措施,并在坝脚增设贴坡排水设施;设置了跨溢洪道控制段的交通桥1座,并夯实坝顶,以及铺设泥结石来改善交通出行;对溢洪道控制段基础进行了帷幕灌浆;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底板拆除重建现浇钢筋砼,两侧建砼挡土墙,在出口处设置消力池,护砌长20m的泄水渠并对其清淤;拆除了原输水涵进口卧管,改建为钢筋砼卧管及消力池;通过明挖拆除输水涵管,重建为以内径Φ315mm的PE管作为内衬外浇钢筋砼涵,并在输水涵出口重建消力池,消力池后的渠道改造长45m。
根据我司设计人员的现场查勘,xx水库运行现状情况如下:现上游坝坡进行了C20砼护坡,表面平整,无大的裂缝,无大的冲沟和塌坑现象,上游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和下游坝植被较好,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
放水设施由涵管和卧管组成,输水涵位于大坝右侧,涵管为PE管外包钢筋砼结构,卧管位于大坝右侧上游山坡上,放水卧管为钢筋砼结构,放水孔径Φ315mm。
溢洪道为无闸门控制的正槽开敞式宽顶堰,梯形断面,已护砌,底宽3m,边坡坡比为1:0.75,堰顶高程39.5m。
xx水库无管护用房,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xx水库现状1xx水库现状2上游坝坡上游坝坡坡面下游坝坡坝顶溢洪道溢洪道泄水渠2.2工程地质结构2.2.1地形、地貌、地震xx区属幕阜山余脉向汉江平原过渡地带,区内群峰起伏,矮丘遍布,河港纵横,湖泊众多,整个地势由东南至西北呈阶梯状向长江倾斜。
xx 水库位于xx区xx镇xx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0.42km2,海拔高程35~40m。
依照《中国地震动参系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项目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2.2工程地质库区出露地层有冷家溪群、第四系。
冷家溪群(Pt2L)岩性主要以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硅质板岩为主,其中硅质板岩呈较厚的夹层产出,岩石呈灰绿色,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
第四系:主要为全新河、湖沉积物,次为粘土、砂质粘土;亦有零星分布于山丘谷地的残、坡积物等松散沉积物。
2.2.3 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主要为冲积层孔隙潜水、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和风化层裂隙水含水层。
冲积层孔隙潜水分布于小块冲积、洪积平原。
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由泥质板岩风化残坡积物组成,岩性为粘土、碎石土。
风化层裂隙水分布于残坡积层之下,岩性为全风化的泥质板岩。
隔水层:泥质板岩深部岩石完整,基本不含水,为相对隔水层。
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
地下水沿风化层、节理裂隙渗透运移,在地势低洼处或途中受阻情况下,以泉水形式或散流形式排泄。
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水库工程质量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xx水库工程原设计资料,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除险加固补充设计资料及工程记录。
二是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复核建筑物的形体尺寸、外部质量以及运行情况等是否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和功能。
三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了解水库情况,调查结果如下:1、坝体坝顶较为平整,为泥结碎石路面。
上游坝坡由C20砼块加固,下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和下游坝植被较好,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坝坡未见明显渗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