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2.0(下)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医院2.0(下)

民营医院的昔与今

民营医院一路走来,如改革的进程那样,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完善自我,经历着“萌芽-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

1.0版的生存困局

中国民营医院萌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社会资本获得了兴办医院的权利。在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以前,一直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最早从事民营医疗的,不过是一些江湖游医、退休医师等。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筹集发展卫生事业的资金。《决定》中指出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卫生资金。虽然仍以国家、集体为主,但对于其他资本的进入开了一扇窗户。此时正是国企改革转型之际。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和定调为公益属性,因此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未在同期与国企改制同步进行,只是一些试点医院开始了产权改制。公立医院主要的投资还是依靠财政拨款,很少有社会资本进入。

2000年7月18日,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该《意见》明确指出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由此开始,各地医院的改制试点纷纷开始启动,这一政策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搭建了大体的架构。自2001年9月中国正式开放医疗市场后,民营医院才开始真正得到大

规模的发展。据权威部门统计,2005年,中国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万多家,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大约有1 500多家。

但是,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已占不小比例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们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其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的2.5%,在每年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究其原因,有自身问题,也有外部原因。

本来,民营医院做为公有制医疗机构的补充,是医疗行业激活经营机制、改善服务质量的一大亮点。人们渴望得到在公立医院难享受到的人性化的服务举措、快捷的办事效率,以及医务人员笑脸。但是不少民营医院和诊所却变追求利润为“唯利是图”。严重夸大甚至蓄意编造的非法违规医疗广告,频频出现的医疗质量问题,超过成本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价和天价医疗费用,让患者质疑民营医院的诚信。而医院投资人自身对医疗政策、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发展艰难。医院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问题也成了民营医院发展的桎梏。

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首先是政策。在2000年年初,国家为了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免收某些税收。因为作为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要付出比公立医院多相当额度的税收费用。但大部分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证后至少要花上2年的时间才能正常运作,而要收回投资,一般需要5~8年。所以,3年期一过,很多民营医院还没有或刚刚从经营性亏损中摆脱出来,就要面对较高的税收。经济压力导致民营医院时时面临生存危机。虽然国家规定营利性医院享有自主定价的优惠,但绝大多数民营医院的价格不可能高于公立医院执行的政府指导价,民营医院实际上在未能享受到价格优惠的情况下仍需纳税。另外就是民营医院

很难进入医保定点,影响了病源市场。再加上“执业医师注册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等诸多问题的影响,民营医院发展步履维艰。到了2004年底,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刘新明指出,产权改革不是下一步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也不是主要内容。此语一出,医疗机构吸收社会资本的步伐开始跌入“冰点”。之后,关于医院改制的话题声音渐弱。

2.0时代的崭新机遇

在新医改思路趋势已越来越清晰的背景下,此次的民营医院2.0版本除了携带着巨额的资本,还有相比国内医院更为专业的管理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很多民营医院的掌权者并不是医疗卫生行业内的业内人士。他们不懂医疗规律,只是简单利用管理企业的经验或者市场运营的经验来管医院,这样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医院已经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每天都面对着压力,如何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成了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民营医院经过市场调整,已经开始注重市场定位,而这个定位既包括服务对象,也指医院自身专科特色。这些民营医院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服务人群。医院对这些人群应尽可能地保留住,同时找准一些需要量大且国有医院相对比较薄弱的专科进行发展。比如,像肛肠科、妇科、骨科等。对于目前医学上还无法救治的病人,如晚期癌症病人等,民营医院可以从如何为这些病人提供晚期的身心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入手,与国有医院进行互补式竞争。四川蓝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怀说,他们公司下属的几个医院,现在主攻的专业就是骨科,因为他们曾经考察过市场,发现公立医院对骨科的投入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骨关节病的治疗、康复和理疗等。于是,全力投入这块市场“空白”,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外来资本介入的民营医院更是如此。例如一向以强悍的成本管理著称的长庚医院,在给当地医院带来资本压力的同时,更带来了管理提升方面的压

力。而且据了解,王永庆当年在台湾办长庚医院,非常尊重医院的医生。几乎每个周末在家里宴请医生们,而且注意倾听医生们的声音。把医生当作医院的主人,用感情和事业留住了不少人才,有些著名医生放弃了3倍以上的薪水为他工作。也许,如何留住医疗人才,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长庚医院也能起到榜样作用。而李焜耀也曾公开表示,希望明基医院可以改变公立医院既有的一些体制问题,引进台湾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和经验。还有华夏医疗,拥有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医院管理专家和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华夏医疗通过购并、合作、托管、加盟、新建等各种形式直接投资医疗研发、建设和诊疗服务领域,发展医疗机构连锁,组建医疗产业集团。在规模效应扩展的同时,集团为了充分利用起丰富的市场和资本资源,还大力投资发展医疗设备贸易代理、融资租赁等协同效应等业务。以资本平台为杠杆,以就医顾客为中心,以创新技术与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为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医院诊断、整合优化与运营管理系统”的“华夏模式”,撬动着中国医疗市场。

2.0时代的民营医院,不仅提供给消费者医疗技术,还更加注重人文环境、增值服务、倡导健康文化等。庞大的医疗卫生市场(如据2005年的统计,民营医院占有的3%之外还有97%)在等待他们挖掘。

民营医院“混事”考验

2.0时代,机遇与挑战依然并存。要想把民营医院办大办好,日子“混好”,需要有资本、有实力,还需要经过现实的考验。

复杂的博弈

民营医院不好办,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开玩笑地说:“我们所有的领导都瘦了几圈了。” 备受南京医疗界关注的南京同仁医院,建设期历时3年多。随着它的对外营业,被指将加剧南京医疗市场人才竞争。南京同仁医院在筹备早期,便高调表示到南京公立大医院“挖人”。在业内有相当影响的首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