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孩子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首先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去除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做为一名引领者,在数学的课上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总结做题方法,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不但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并能够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数学课中,要避免枯燥的算理,把算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当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眼、耳、手多种感官,紧紧的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听课中我学习到了,有的老师在情境导入时,不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还加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老师中午买了2元钱的馒头,付给人家5元钱,那么应该找回老师多少钱?买馒头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另外这种举例子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把讲台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是活跃,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说。
四、做好预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在听课之前,老师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就会有信心去展示,同时,老师要精心打磨课堂,让自己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在讲题时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同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做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五、给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之自豪。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性学习氛围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合作的场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共同协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便是引导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
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打造互动性的课堂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打造一个互动性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者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讨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讨论和探究。
借助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科技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如电子白板、智能笔、投影仪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科技编程、实践性课程、社交互动等等,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建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科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建立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个或三个人组成,让他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分享信息,相互协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不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一起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方式,它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概念与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的电子技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主题和概念,并加以讲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图形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程内容。
五、开放策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行开放策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这些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知识探索场所。
六、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金钥匙,教育方式也逐渐更新迭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班级的指导者和灵魂人物,而学生则是课堂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教师授课,学生听课。
然而现在的教育趋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更佳。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通过讨论、互动、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考。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具体地探讨一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多元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PBL(基于问题的学习)、角色扮演、概念图解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借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注重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在电脑上搜索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课题,学生们可以一起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最后,评价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评价,采用科学、公正、客观、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个持续和发展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教育的大海中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指导手册,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的主导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所有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相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相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考试与评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然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读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自控能力、意志力都相当薄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长时间维持有意注意是十分困难的,即便能够维持,效果也不如无意注意,大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怎样才能让孩子“专注”课堂?关键在于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直接兴趣的调动和维持。
而适当调节学习的难度,把孩子们喜爱的形式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趣味、吸引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无意注意才能被充分调动,孩子们才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自主学习。
如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注意力能在不断转变化中得到持续地保持呢?一、精引巧导,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课文导入是一堂新课在孩子面前的第一次呈现,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它将影响孩子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文的导入应做到:“精”和“巧”,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吸引住他们的无意注意,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迅速地投入学习过程。
“精”指的是精炼、简短。
导入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过渡阶段,花费太多时间必然喧宾夺主,让孩子的注意偏离。
“巧”即巧妙,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最有效的导入方法。
例如: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识字一《口耳目》一课的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他是谁?”(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在说话的画面)“大头儿子!”“听,他要对我们说什么?”(播放录音:小朋友,我的脸上有哪些器官?你们认识吗?)孩子们对这样的动画形象是不甚喜爱的,把它引入课堂,孩子们的孩子们的注意顿时被吸引,情绪高涨。
而面部的五官又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当然难不倒他们,于是老师话音未落,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把手高高举起。
由脸上的五官引出本课生字“口、耳、目”,孩子们已不知不觉地跟随老师进入了课堂学习。
二、层见叠出,保持学生的专注力实验证明,教师长时间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从事课堂教学,往往会使学生的兴奋出现衰退。
因此,我们应打破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调教学模式,针对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内容、方法、形式各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一环接一环地制造新的兴奋点,不断地激起孩子们求新、求知的欲望,维持和发展已经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这就会让课堂像磁石一样将孩子的注意牢牢吸引。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的感受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体现个性,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传统教学剥夺了学生的课堂自主权,老师总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离不开课堂。
只有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展示能力得,显露智慧。
所以,有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赋予学生以主人的地位,使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老师设计教学活动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备课中要准备充分,也就是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
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斗志的老师做充分的备课。
而且在这样充分开放的环节中老师还要最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在现代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现在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只做引导者,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在《九色鹿》这一课时,课堂教学结构是:读——演——评。
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接着将全班分成数个表演小组,每组一个导演,数个演员,分组提练以后,逐组到班上表演,最后全班评议各组的表演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作导演、总策划,几乎把全部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在课堂学习中经常提出问题,于自我解答,让学生知道了结果,但不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效发展,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随着教育经验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注重于还给学生真正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老师的讲授,而更注重于创造一个更加互动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交流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由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这种教学方式通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团队合作,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与同学一起交流想法,减少被动的听课疲劳。
二、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只要我们注重发掘并提供相应的培养环境,学生就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中表现出色。
因此,老师应该尝试发现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更擅长。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就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主动去学习。
这样的学生通常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力,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设计探究式学习、课堂探讨、自学小结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同时,老师还需给予学生激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我认识。
四、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想法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有意义,有时甚至会惊人地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此,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和轮询方式激活学生的主动心态,激励他们表达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即使是看似荒唐无稽的问题,也有可能衍生出有意义的话题和探讨。
五、建立互信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信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自信的进入课堂。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2000字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地方。
但是,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课堂缺乏互动、枯燥无味,而且教师讲课时声音单调、缺乏激情。
所以,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何突破常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育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和趣味的一种方式。
作为教师,不要仅仅是依赖于板书和讲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通过教学视频、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在这过程中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实际操作很简单。
二、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教师既要讲解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身表达,互动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三、注重情感交流要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就要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沟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自身的角色。
四、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乐趣其实来源于学生自己。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才能变得更加的有趣。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积极批评和鼓励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自己的道路。
五、教育内容的位移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板书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课外阅读,外出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天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的数学实验在我市开展以来,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
这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又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
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三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
在这三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⒈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而教师也不再居高
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
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⒉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
”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
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
”“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⒊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
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