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推荐背诵论语译文
论语中经典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一种乐趣,朋友间的相聚也是一种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这是君子的表现。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句话阐述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以道德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稳定地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这里的“德治”并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强调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
他认为,君子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具备广泛的才能和知识。
这里的“器”指的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工具或器具,而君子则应具备全面的素质。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
”这句话是孔子对仁的定义。
他认为,仁德就是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团结但不结党,小人结党但不团结。
”这句话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事上的区别。
君子注重团结,但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大局,甚至为了个人目的而背叛朋友。
总结:《论语》中的经典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翻译,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精髓。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
一、子曰:“里仁为美。
”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便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解读:此句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生活在充满仁爱之心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
二、子曰:“择善而从之。
”翻译:孔子说:“选择善良的事物去追求,跟随它们。
”解读:此句教导我们要善于选择,追求善良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解读:此句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强调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则心胸狭窄。
四、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解读:此句倡导仁爱之心,强调待人处事要换位思考,不要伤害他人。
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解读:此句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提前做好规划,以免遇到困境。
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中获得乐趣。
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学习要不断温习,从中汲取新知识,以便传授他人。
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表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九、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十、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后,道就会产生。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注重根本,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十则》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上小学必备文言文翻译
在我国古代,文言文是士人学子必须掌握的文学形式之一。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些上小学必备的文言文及其翻译,供同学们参考。
一、《论语》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二、《孟子》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背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自己的人最少时,连亲戚都会背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最多时,整个天下都会顺从自己。
三、《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啊!四、《左传》原文: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翻译: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因,是因为会说话。
如果一个人不会说话,那还算什么人呢?五、《史记》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六、《汉书》原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翻译:读书读破万卷,下笔时就像有神灵相助一样。
七、《唐诗三百首》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翻译:床前明月光照亮,好像地上铺满了霜。
八、《宋词三百首》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翻译:园中青青的向日葵,清晨的露水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及其翻译,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重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解释、句子结构、文章大意等。
2. 多读、多背、多写,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 注重文言文的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鼓励创新,结合现代语境,赋予文言文新的生命力。
论语十二章译文和注释
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乐在其中。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文章中包括:求学篇、立志篇、品德篇、处世篇,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小学二年级下册论语五则
小学二年级下册论语五则第一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第三则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第五则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十则(背诵)(翻译+注释)
《论语》有子曰:“礼之用①,和为贵。
先王之道②,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③,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
古代贤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
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
‛注释:①礼:指周礼。
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
②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
③节:节制,约束。
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翻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注释:①道:通‚导‛。
治理,引导。
②齐:整治,约束,统一。
③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④格:正,纠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仁德,如何对待礼呢?一个人不讲仁德,如何对待乐呢?‛注释:①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孔子曰:“不知命①,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懂天命,就无法做君子;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
‛注释:①命:命运,天命。
儒家以为人在一生中的吉凶、祸福、生死、贫富、利害都是上天所主宰,都是与生俱来而命中注定的;人对之无可奈何无力改变。
这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哲学观点。
不过,孔子所说的‚知命‛,也包含有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内涵,如提倡要面对现实,识时务;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要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等。
颜渊问仁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②。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③。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三则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君子吗?”现代汉语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应保持的积极心态。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也提倡了人际交往中的宽容和理解,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体现了君子的品质。
二、《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们都想要得到的;不通过正当的方式得到它,就不去享受。
贫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式摆脱它,就不去追求。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怎么能够成就名声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要坚守仁,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仁。
”现代汉语解释: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道”的重视,认为无论是追求富贵还是摆脱贫贱,都必须遵循正当的方式。
君子应以仁为本,坚守仁道,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要保持仁心,这是成就名声的基础。
三、《论语·颜渊》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不足就加以改正。
”现代汉语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总结:《论语》中的这三则经典语句,分别从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这些语句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经典名句加解释小学生必背【最新整理】
《论语》小学必背50句【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1-全文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节选的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要持之以恒,温故知新。
同时,也表达了友谊的可贵,以及对待他人宽容的态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解读:这句话揭示了政治的本质是端正,政治家要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只有这样,政治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想要的;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忍受。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生价值的看法,即追求富有和尊贵,但必须通过正当途径。
同时,也强调了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
四、《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饱,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解读: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修养,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同时,要注重实际行动,善于思考和表达。
五、《论语·里仁》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反省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总结:《论语》中的这些章节,虽然都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
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论语》经典名句加解释小学生必背
论语?小学必背50句【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快乐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慎重,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教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场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到达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小学生必背论语及其意思
小学生必背论语及其意思: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思是学习应该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断地重复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了解知识的人并不如对知识有热情的人,有热情的人并不如对知识有乐趣的人。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先准备好必要的工具或材料。
4. 知止而后有得,不知止则无所得。
——意思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东西,否则就什么都得不到。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有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避免知识的空洞和危险。
6.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至之者。
——意思是只有知道一个道理或事实是不够的,要将它付诸行动并不断追求,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不要给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家做的事情。
8.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意思是全心全意为君尽职尽责,但有些人却看不起这种奉献精神。
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当没人知道自己做过什么好事时,不会因此而不高兴,这是君子的品质。
1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1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才能在战争中不败。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注重道义,小人只顾自己的利益。
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是君子豁达开朗,小人心胸狭窄。
1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意思是有远方的朋友来,不是很开心吗?1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意思是君子会把别人的优点发扬光大,而不会去揭别人的短处。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三个人在一起,一定有我能向他们学习的人。
17. 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是说话要讲实话,做事情要有结果。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意思是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才能战胜对手。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精心整理《论语》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忠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求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不会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越出规矩。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行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忍受不了心中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行好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做的食物,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这中间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另人愉快的是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旁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么?
2、孔子说,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4、孔子说:弟子回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长者,言行谨慎而有度,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从事正常的工作后,还有余力的话,就用来学习圣贤的文章。
5、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或者: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6、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7、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8、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9、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
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10、“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
11、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然后知道新的内容,可以当老师了。
12、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13、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15、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如何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
16、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7、如果早上明白了人生的意义,那么,就算晚上会死去,也是值得的。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8、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19、子贡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
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20、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
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
21、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
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22、内质胜过外文就会缺乏文彩,外文胜过内质就会虚伪、浮夸。
外文和内质相同生长,这样才是君子。
23、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24、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25、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