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以中考题型为蓝本,覆盖了整个初中历史的知识点,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
其中,选择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填空题则更加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材料分析题则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问答题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良好,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并且按照要求完成试题。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出现了错误,例如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对历史人物的身份混淆等。
三、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具体措施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强化阅读训练: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实践运用:通过模拟考试、历史剧表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
五、总结本次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学改进,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初三第一次模拟英语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评价本次模拟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初三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试题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
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实用性。
二、学生表现通过批阅试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词汇、语法和阅读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写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题型结构: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总分的50%以上。
二、学生答卷分析1、整体表现:本次考试平均分为42分,及格率为30%,优秀率为1%。
整体表现较差,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2、具体问题:1)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率较低,尤其是与人物、事件、年代等有关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XXX和论述题的回答不够深入,缺乏思考和分析,表现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不足。
3)部分学生存在抄袭、漏答、错答、答非所问等现象,需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答题技巧训练。
三、今后教学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特别是与人物、事件、年代等有关的知识点。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主干和纲要,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得到启迪和提高。
3、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文学、政治等,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互动,提高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能力。
4、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历史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2、本次试卷的目标水平结构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测查,如历史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
3、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
同时,试题还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
4、总体来看,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梯度较为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1、成绩分布情况显示,60分以上的只有15人,及格人数不到30人,班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紧张的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了,从学生卷面来看我认为审题不清不是失误,而是审题能力的缺失。
造成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我平时讲评试卷的时候,主要讲的做各种题型的思路以及解题的技巧、规范,涉及到审题的比较少。
主要是认为审题是小儿科的问题,再加上认为求实的孩子大部分非常优秀,再去审题就是浪费课堂时间。
现在我认识到其实这是误区,做题的第一步是审题,题审不好就做不好。
题干已经给我们指明了答题的方向,需要我们答什么,如果不看方向乱答一气结果是象没头苍蝇乱撞,白费力气。
其次,就是做题马虎粗心,不把题干弄清楚就急于作答。
很多学生认为在考场的时间非常宝贵,用不着花过多的时间去审题,如果审题过多就会耽误他们宝贵的做题时间,如果直奔主题方就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结果是答案不分层次,而且是缺东少西很不完整。
再次,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但看到某道题似曾相识时,就按照自己以前的做题思路,结果做错,老师一讲自己恍然大悟。
其实这样的错误我们做学生是也没少犯。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尽可能的交给同学们做题方法,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有效的地方,先不说中招结果如何,我们现在要的是过程,想办法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先把题干审清楚,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中招取得跟好的成绩。
第一次中考模拟适应性训历史试卷分析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简答题 16 17
材料分 分析说 析题18 明题19
30
4
8
6
12
探究 题20
15
均分 24.71 2.2 5.67 4.37 7.16 6.0
难度 0.82 0.54 0.71 0.73 0.60 0.40
试卷整卷难度系数约0.63 第6页/共11页
(二)主要成绩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较为扎实。 具备一定的阅读、提取信息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第7页/共11页
(三)存在问题
•基础知识遗忘现象严重 历史概念混淆不清 缺乏做题意识和能力 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答题思路、书写不规范
第8页/共11页
(四)今后对策
•严格要求,夯实基础。 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不断钻研,转变观念。
第9页/共11页
共研共进! 再创辉煌!
(一)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
题型
分值(分) 所占比例(%)
选择题
30
40
简答题
非 选 材料分析题
择 题 分析说明题
12 8
6 10
12
16 11 8 13
16
探究题
15
20
第1页/共11页
(二)考点的采集及考查内容比例
1、考点的采集 87%的分值比例在课标上有明确要求
覆盖了初中阶段44个学习主题 中的27个主题,覆盖率为61%
5%
开放型 0 0
1 0 4
6%
二、试卷分析
第4页/共11页
(一)上社镇中学适应性考试基本情 况
应考人数
187人
实考人数
187人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次初三历史试卷(人教版),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共15题)、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共20空)、材料分析题(共30分,包括3个小题)和简答题(共20分,1个大题,包含2 - 3个小问)。
2. 考试范围。
- 涵盖了初三历史教材中的世界近代史部分,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二、成绩分析。
1. 总体成绩。
-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5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30分。
从整体来看,成绩分布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55 - 75分之间。
2. 各分数段分布。
- 90 - 100分:5人,占总人数的1%。
这些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分析能力都很强。
- 80 - 89分:15人,占总人数的3%。
他们基础知识牢固,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知识漏洞。
- 70 - 79分:30人,占总人数的6%。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一些较复杂的材料分析题上理解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
- 60 - 69分:50人,占总人数的10%。
他们能够掌握大部分的基础知识,但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 50 - 59分:60人,占总人数的12%。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存在较多漏洞,在答题时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史实不够清晰。
- 40 - 49分:80人,占总人数的16%。
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上失分较多。
- 30 - 39分:160人,占总人数的32%。
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严重不足,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学习方法不当。
三、试题分析。
1. 选择题。
- 考点分布。
- 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第1 - 3题):如文艺复兴的起源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等。
例如第1题:“文艺复兴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A. 英国 B. 意大利 C. 法国 D. 德国”,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起源地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篇1)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考试概述本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共包括多个题目,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
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成绩分布根据分析,考试成绩分布如下:优秀(90-100分):20%的学生良好(80-89分):35%的学生中等(70-79分):30%的学生及格(60-69分):10%的学生不及格(60分以下):5%的学生题目分析选择题本次考试的选择题基本涵盖了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考查了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制度的理解。
选择题的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题目涵盖了重要历史事件、时间和地点等方面。
填空题的难度不算太高,学生们普遍能够填写正确答案。
___本次考试的简答题主要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题目较为开放,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回答。
简答题的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上有待提高。
考试反思与建议本次模拟考试反映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通过分析考试成绩分布和题目情况,有以下几点反思与建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好,多数同学能够熟练回答选择题和填空题。
需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解答___答题时。
对于___答题,可以提供更多的练机会和范例,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总结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总体良好,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特别是在理解和应用能力上。
通过分析反思和提出建议,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计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三适应性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适应性历史考试试卷分析一·考情分析1、题型:本试卷总分值40分,共12题,主要包括二类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通过此试卷达到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等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查。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试卷也首先体现了这一特点。
本试卷所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
并且考查的面广,能够考查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
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下,本试卷难易适中,符合初中学生考试的要求,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涉及的是《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包括23--3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但我校学生作答很差。
30分以上全校共27.及格人数118人。
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24小题、第26小题和第30小题。
在解答分析题时,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如38题第一问完全可以用地理知识作答,遗憾的是我校学生错的多。
再比如38题第三问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联系起来考,题目非常好但学生不容易联系。
39题第一问学生失分的多,从这里暴露出学生识图能力低,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此题可有三个答案可选: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生没能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问题是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在后段时间要加强综合训练。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及措施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及措施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共有300多考生,其中大多数同学都及格并在本次考试中考出了理想的成绩,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涉及到内容是世界史上下册的内容,对所有重点知识都做了相应程度的考查,题型也较全面,分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做到了与中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末学情试题。
三、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6、9、19几个试题。
学生在做题时欠认真,不能认真审题,对一些课本范围认识不清导致失分。
“如何评价该历史事件”审题不清,不知道应该从哪方面答题,导致失分。
(二)材料分析题出错的试题及原因:第22小题,学生在做这些题时对知识认识不清,没有把材料题进行进一步挖掘,导致失分。
这道题是这份试卷中综合性和难度最大的题,学生看不懂问题,不会从材料中找结论,以后一定注意多对学生进行做题技巧的训练。
四、采取措施1.夯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对于最基本的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就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来看,选择题是失分较高的题,满分和高分的试卷很少,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是要突出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落实,进而提高基本技能。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与活用,注重以小专题纵横向整理归纳知识。
学习的第一阶段要着重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建议以精读课本、背诵检查为主。
第二阶段的小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老师指导学生精选专题进行归纳练习,学会围绕主干知识设置专题,学会如何进行专题归纳。
第三阶段可以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复习,着重加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加强材料处理与材料题的训练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对材料中出现的新的观点的敏感性,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
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第一篇: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分析高飞本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有以下特点:1.年代跨度长。
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近现代史。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大部分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一、试卷分析试题的题型与中考试题题型设置基本一致。
选择题部分:采用了陈述式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图表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等。
非选择题部分:采用的题型有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等。
(一)选择题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6—24分之间。
造成一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
得分情况最差的是6、13、14、15小题。
(二)简答题简答题共两小题,满分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3—6分之间,本题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17题学生失分较多,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不清。
(三)材料分析题本试题共分18、19两小题,总分22分,第18题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不错,但第18题第四小题大多学生答不全历史事件,事件作用也答不全,其实答案从材料中就可概括出。
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吃不透材料、知识点把握不牢,不会从材料中总结答案。
第19题的第1、3问答题情况较好,2、4问答题不理想。
(四)探究题本题分四个任务,共15分,考查学生归纳历史人物,联系历史事件,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较难。
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大部分人得分在2—8分。
二、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选择题失分率最高的是第6题,其次是第13题。
第6题要求,我们未复习到,所以稍微有难度。
但是第13题考查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纯粹是大概时间的识记,结果学生出错率特别高。
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三例
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三例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精选模板三例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篇一:历史月考试卷分析3一、试卷特点:1、命题范围: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侧重点是在考察必修1与必修2。
2、命题难度:试题或选自高考真题,或选自高考模拟题,与高考文综合历史试题的难度相适应,本次月考试题的特点是:选择题注重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对比的要求,非选择题突出理解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一些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选择题12道每题4分共48分:5道政治史(必修1)、5道经济史(必修2)、2道思想文化史。
非选择题两题共52分:第一道考察范围为政治史,四小问共26分;第二道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共三个问,每个问均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的归纳与横向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二、学生答卷情况:1、选择题错误率过半的试题有7道,据错题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主要错题有四道是涉及经济史的内容,说明学生对于经济史的基础掌握不牢固;第二,主要错题有四道是关键词涉及到时间,说明学生对于具体时间记不清楚而选错。
2、材料分析题第一题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4小问“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有二:一,不理解“世纪之交”所指的具体时间;二,1990—1999年欧洲所发生的具体史实不了解。
第二道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2小问和第3小问。
第2小问“这一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很多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出现问题,忽视了三者之间的双向影响,如“政治既影响经济又影响思想,反之亦是”,而片面地认为是单向的影响,如“政治影响经济,经济影响思想,思想影响政治”,所以失分一般过半。
第3小问“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很多学生所支持的观点与其阐述的理由不符,明明支持观点一却在阐述观点二的理由。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涉及到内容有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全册课本,对所有重点知识都做了相应程度的考查,题型也较全面,分为选择题、对号入座题、材料辨析题、读图说史题、材料解析题,做到了与中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末试题。
三、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2、5、8、几个试题。
第2小题,学生容易将C、D选项弄混,产生错误,将答案选择为C。
第8小题是出错率较高的题,原因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差,导致选择错误答案。
(二)对号入座题14题排序出错原因:图A不认真的学生会将亚历山大与古代史的亚历山大大帝混淆导致顺序排错。
(三)材料辨析题此题的难度较低,学生在认真识记教材和复习的基础上都能做得很好。
(6)、(7)小题也是很典型的史料,一眼就能区分。
(四)读图说史题第(3)小题是难点。
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得靠边,但能简洁准确回答出来的却很少,所以会丢掉一半分。
(五)材料解析题学生要学会看分答题。
18题的(3)小题“怎样的变化(2分)”,19题(2)小题“哪些问题”。
学生没有注意这些关键词会导致丢掉一半分。
四、采取措施1.夯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对于最基本的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就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来看,选择题是失分较高的题,满分和高分的试卷很少,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是要突出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落实,进而提高基本技能。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与活用,注重以小专题纵横向整理归纳知识。
学习的第一阶段要着重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建议以精读课本、背诵检查为主。
第二阶段的小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老师指导学生精选专题进行归纳练习,学会围绕主干知识设置专题,学会如何进行专题归纳。
九年级历史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一、这次考试试卷,从整体上看,难易适中。
试卷题型符合中招考试的要求,考试内容范围是初中历史所有内容。
试题紧扣教材内容,覆盖面广,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意考查学生的识图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得分率偏低。
满分20分,得分率比较低,分尤其是4、7、8、9、14、16、17、18题,普遍得分率特别低。
所以整体成绩也很低,及格率以及优秀率更低。
失分原因是不注意审题和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就是马虎紧张造成的。
2.材料分析题,得分也都偏低。
原因是很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锻炼不够,做题方法和能力上比较欠缺,尤其是分析归纳方面,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
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甚至看不懂材料,这样就更无从下手。
3.小作文题,得分情况好点,开卷考试最起码能找到点,不至于留大片空白。
这道题算是比以前有进步。
但也由于开卷考试,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试卷在查找上,而导致没时间做的同学也有很多。
4.成绩方面:我所教的九年级的两个班比上次略有进步, 5班成绩还行,就是后面尾巴比较大。
6班人数多,上课状态欠佳,效果不理想,最近也想办法抓了,找学生也谈话了,课堂状态有所好转,但效果不明显!三、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识记基础知识之上,以《说明检测》为主,读考试范围部分,明确考点。
2、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审题,准确把握题意,领会题目要求作答。
3、训练答题技巧,文字表达具有条理性,力求简明扼要,书写规范,避免写错别字。
4、注意培优补差,尤其是对好学生要加强监管力度,不能过于相信学生。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一、试卷题型分布和命题特点分析本次历史试卷共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四个题型。
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属于客观题,简答题属于主观题。
在选择题中,命题者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填空、完形和选择等,以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选题的设立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提高答题难度。
判断题部分则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可以快速判断历史事件的真假。
此类题目在构思时注重混淆真假选项,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重要细节的注意力和辨别能力。
简答题是历史考试中较为复杂的题型,它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并展开自己的观点。
选择此类题项时,命题者注重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结合,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二、试卷难度分析和评价根据试卷题型的设立和命题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历史试卷的难度适中。
选择题和判断题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要求相对较低,大部分内容是基本的历史常识,易于记忆和回答。
多选题设有较高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简答题部分涉及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和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叙述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属于较高难度的题目。
总体评价来看,本次历史试卷难度适中,能够有效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试卷知识点分布和重点分析本次历史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三个方面。
各个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布如下:•古代历史:占试卷的30%,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近代历史:占试卷的40%,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改革和革命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历史:占试卷的30%,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初三历史山西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山西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一、题型结构分析本次适应性训练试卷符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由四大类题型构成,单项选择题30分,简答题8分,材料题22分,探究题15分。
二、试题理念分析命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维日标的贯彻。
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测量学生历史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业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注意试题难度适中,分布合理,力求使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都得到客观、公止的评价。
考查历史思维能力。
有效测量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适度体现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将社会热点与历史史实自然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试题特点分析(一)选择题:几乎没有一问一答式的单一模式,考查能力的材料型选择题增多。
特点1:考查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图表、图片等分析历史问题的的能力。
如:1题的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等图片信息,6题的百团大战形势图, 8题从报纸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特点2:考查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例如山西地方史2题归纳相同点与4题晋商都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二)简答题:图表、图片型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历史知识和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查。
16题比较思想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发挥的不同作用,17题从图表数据中分析美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进出口贸易的趋势以及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学生必须通过图表找出时间和趋势,知道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主要事件筛选出和此趋势相关的事,要综合分析考虑,全面分析原因,得分较难。
(三)材料题:今年考题特点减少了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的设问,增加结合材料归纳问题的设问。
由单--的材料概述到丰富材料内容的变化,使之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学生能力的导向。
初2011级初三适应性历史考试分析
初2013级适应性历史考试分析一、试题分析1.试题遵照课标的要求,以《2013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限定的教材为依托,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试题力图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使试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
3.突出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功能,培养学生初步阅读、理解、归纳基本历史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4.注意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人物插图、文物图的识读能力,力图使试卷保持较为生动活泼的风格,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5.试卷的难度与2012年的中考试题基本保持一致,在个别选择题上,突出的思维能力的考查。
6.突出考查周年热点问题,如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93年欧盟成立。
二、考试情况(一)得分统计全卷难度系数0.61,区分度0.59,与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
表一表二(二)阅卷记误1.材料题错误最多:14题难度系数为0.27,13题为0.47,4题0.54。
主要问题: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表现混淆,出现知识性错误;对地图册上的插图不够熟悉;地方教材不熟悉。
2.判断题16题:第一小题错误最多,第2、3小题错误较多,第4、5小题较好。
3.填图题17题错误不多。
18题顺序填反的较多。
判断与填图题总体难度系数为是0.71。
4.材料题19题难度系数为0.50。
主要问题:(1)将“辛亥革命”写成“武昌起义”(2)将“抗日战争”答成“七七事变”或者笼统答为“侵华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等;(3)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写成“鸦片战争”或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4)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中的“和”写成“合”的人较多。
也有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5)重庆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贡献,学生概括性不强,多写具体事件,如“民生公司”等。
20题:本题难度系数为0.42,难度较大。
(1)商鞅的“鞅”字写错;照抄材料者较多;(2)找不到差异,回答不完整;(3)对题目中的“说明”二字不理解;(4)把“经济危机”答成“金融危机”,或者直接写股票下跌;(5)“药方”中没有抓住“农业”,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全部答出来;(6)没把握试题的主题是考查农业措施,所以回答认识的时候答案范围太广,抓不住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高飞本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年代跨度长。
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近现代史。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大部分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一、试卷分析
试题的题型与中考试题题型设置基本一致。
选择题部分:采用了陈述式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图表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等。
非选择题部分:采用的题型有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等。
(一)选择题
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6—24分之间。
造成一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
得分情况最差的是6、13、14、15小题。
(二)简答题
简答题共两小题,满分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3—6分之间,本题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17题学生失分较多,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不清。
(三)材料分析题
本试题共分18、19两小题,总分22分,第18题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不错,但第18题第四小题大多学生答不全历史事件,事件作用也答不全,其实答案从材料中就可概括出。
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吃不透材料、知识点把握不牢,不会从材料中总结答案。
第19题的第1、3问答题情况较好,2、4问答题不理想。
(四)探究题
本题分四个任务,共15分,考查学生归纳历史人物,联系历史事件,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较难。
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大部分人得分在2—8分。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选择题失分率最高的是第6题,其次是第13题。
第6题要求,我们未复习到,所以稍微有难度。
但是第13题考查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纯粹是大概时间的识记,结果学生出错率特别高。
此外其它题型这种现象也大量存在,如:15题考查和资产阶级有关的音乐作品等等。
2、历史概念混淆不清。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第17题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化基础的历史事件,很多人答成三大改造。
这说明学生对一五计划这一概念的实施背景还是缺乏准确的理解。
3、缺乏做题意识和能力。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的文科教育理念就是“背答”式教育,所以学生认为文科学习就是“背”,考试就是“答”。
殊不知文科学习更需要“理解”,考试题也得通过“做”。
这在第18题第(4)问表现的尤为典型,好多学生答不全材料中
的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其实只要读懂材料,完全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或抄原话。
此外在第19题第(2)的回答中也可看出学生缺乏审题的意识和从材料中捕捉答案的能力。
4、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运用存在偏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些考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考生思路不清,不善于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因而丢分严重。
造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原材料统统抄袭一遍。
5、答题思路不清、书写不规范。
三、问题原因及今后的对策
学生在试卷上反映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以我为例,我经过认真反思,发现自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时的教学对学生要求不严。
我总认为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而且历史也仅占中考成绩的11%,所以很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让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语数外。
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教学模式死板,课堂缺乏创新。
第一次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很少有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人在那儿闭门教学,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
致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自己的教学出现了上述一系列问题,总的想办法解决。
我经过仔细思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夯实基础。
对学生学习的宽容就是对教师工作的失职。
所以从这次考完试后我给自己的课堂增加了一个环节——课前5分钟检测。
不仅要检测近期复习内容,还要检测上月甚至初一初二所学内容。
2、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精选例题,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做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且还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3、不断钻研,转变观念。
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钻研教材、钻研课标和历史课堂教学等,以提升我们的业务能力。
与此同时还需我们转变观念,以“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为切入点。
今年我省中考的最大变化就是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以考改促课改,我想以后要在课堂上加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具体到我们教师就是提前设计好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