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旅游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或者观察当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等文化体验活动,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民俗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发展。
2. 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状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的国家,民俗旅游在其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各地区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土的民俗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同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民俗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民俗旅游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和市场需求来支撑。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民俗旅游的管理和保护。
五、民俗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1. 体验式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提供丰富体验的旅游形式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
2. 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出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开辟和推出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等,来吸引更多游客和提高旅游收益。
3. 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论文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旅游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本论文将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1.促进文化传承: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传统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了解和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酒店、餐饮、手工艺品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传统的民俗文化为旅游景区提供了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不仅能够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云南的泸水、贵州的黄果树等,都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一些传统的节日、庙会等也成为了民俗文化旅游的热点。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管理混乱、商业化程度过高、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够等。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1.加强景区管理: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需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规划。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2.提高旅游设施建设:对于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而言,提高旅游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增加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舒适度。
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其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节日庆典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三个主要特点。
它不仅提供了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的机会,还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1.3 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民俗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开展民俗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民俗村落、民俗节庆、民俗手工艺等。
不同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进行开辟,形成为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
2.3 民俗旅游的问题与挑战: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商业化过度、文化保护不足等。
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民俗旅游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三、民俗旅游的经济影响3.1 民俗旅游的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民俗村落和民俗手工艺制作方面。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3.2 民俗旅游的消费拉动效应:民俗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消费支出,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3.3 民俗旅游的地方税收贡献:民俗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四、民俗旅游的文化影响4.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俗旅游的开展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论文(2)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论文(2)民俗文化论文篇3谈民俗文化旅游摘要:旅游作为一种行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民俗旅游极为盛行,特别是民俗文化旅游更得到青睐。
各民族的民间文化、风土人情、礼俗时尚等会让旅游者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热点。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民俗学与旅游学都是十九世纪兴起的社会科学。
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开发旅游资源,千方百计地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日益兴盛的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部分。
然而最近几年内,民俗旅游十分盛行,其中又数民俗文化旅游得到最多的关注与青睐。
旅游作为一种行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自然要提高精神生活的品味。
出门旅游能满足人们某种物质和精神上享受,但能否吸引旅游者,就要看能不能向旅游者提供感兴趣,长见识,长知识的旅游环境,使他们能够得到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享受。
在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项目中,更多的旅游者除了对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历史文物等感兴趣外,各民族的民间文化、风土人情、礼俗时尚等更会让他们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因此,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热点。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下来的历史产物,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人民群众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所谓的民间文化包括的方面十分广泛与丰富,比如民间歌舞、服饰、居住、节日、饮食、游戏竞技等等。
民俗旅游是指我们离开从小到大一直生活的地方,去异地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的文化旅游行程。
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人们往往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从而了解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体会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以满足自己的“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26%的访华外国游客的主要目的是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然而既然有56.7%的外国游客的的主要目标是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与当地民间传统活动、风俗习惯以及民俗文化表演等方式,来感受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传统的旅游活动。
其特点包括文化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等。
三、民俗旅游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俗旅游业在过去十年中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活动。
例如,云南的泼水节、四川的藏族射箭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2. 国际民俗旅游发展概况国际上,民俗旅游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巴厘岛的庙会、墨西哥的日死者节等,成为了各国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四、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和推动。
例如,政府的扶持政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投资等都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当地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传统活动对吸引游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交通因素交通的便利性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五、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1. 带动就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演员、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民俗旅游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 传承和保护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游客的参与和关注使得当地居民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文化交流与融合民俗旅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游客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异同,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俗活动,从而增进对当地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当今社会,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热中的旅游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民俗旅游的现状1.1 旅游目的地多样性民俗旅游的目的地多样性是其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
例如,中国的春节庙会、西班牙的圣诞节巡游等,都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
1.2 体验式旅游的兴起近年来,体验式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新趋势,而民俗旅游正是体验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份。
游客通过参预当地的传统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穿戴传统服饰等方式,深度融入当地文化,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1.3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民俗旅游的兴起,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满足游客对于民俗旅游的需求,当地社区和组织积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举办传统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二、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2.1 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民俗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民俗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制定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等。
2.2 地方社区的积极参预地方社区的积极参预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方社区可以通过组织民俗活动、提供民俗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2.3 游客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独特、故意义的旅游体验。
民俗旅游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因此游客对民俗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推动了其发展。
三、民俗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3.1 文化创意与民俗旅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将文化创意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独特、有趣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与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民俗旅游的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与意义1.1 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或观赏当地的民俗活动,了解和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与当地居民互动的旅游形式。
1.2 民俗旅游的意义:民俗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民俗旅游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1.3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互动性强、体验性好、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二、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2.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独特性是吸引游客进行民俗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山水风光、自然保护区等。
2.2 文化资源因素: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民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传统节日、民俗表演、手工艺品等。
2.3 交通和基础设施因素: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民俗旅游。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策略3.1 保护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包括传统节日的举办、民俗艺术的传承等,以确保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3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积极宣传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四、民俗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4.1 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创新民俗旅游产品和体验,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2 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4.3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促进民俗旅游的国际化发展。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结合旅游活动,以传承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民俗旅游的重要性1.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预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了解地方的历史、风俗和传统习俗,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联动的产业,民俗旅游的兴起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同时,民俗旅游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民俗旅游的现状1. 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比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江南水乡的古镇拥有独特的建造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
2. 民俗旅游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参预民俗旅游活动,体验地方文化,这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民俗旅游面临的挑战1. 商业化倾向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一些地方开始将民俗文化商业化,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原本纯粹的民俗文化失去其真实性和独特性,影响游客的体验。
2. 缺乏专业人材民俗旅游需要专业人材的支持,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旅游规划师等。
然而,目前对于民俗旅游专业人材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五、民俗旅游发展策略1. 加强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民俗文化展示馆、开展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地方的民俗文化。
2. 提高服务质量民俗旅游的成功与否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为目的,参预到民俗活动中,感受当地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2. 民俗旅游的特点(1)文化体验性:民俗旅游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世情和传统文化。
(2)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地域性:民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密切相关,每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都有其独特性。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民俗旅游景区的增加: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民俗旅游景区在国内涌现,吸引了大量游客。
(2)民俗旅游产品的丰富:各地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
(3)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产业链逐渐完善,从景区开辟、旅行社运营到民俗手工艺品销售,形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民俗旅游的国际交流:各国之间开展了民俗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全球化发展。
(2)民俗旅游的跨文化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民俗旅游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民俗活动的举办和传承对于民俗旅游的吸引力至关重要。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对于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民俗旅游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影响1. 经济影响(1)旅游消费的增加:民俗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消费的增加,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俗旅游论文
民俗旅游论文引言民俗旅游是指游客为了体验和了解特定地区的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为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篇论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发展状况、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参与特定地区的民间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活动,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认识当地的风土人情。
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帮助游客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特点1.文化多样性:民俗旅游为游客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与民族的机会,让游客了解世界各地的多样性。
2.参与性和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让游客成为活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3.体验感和情感互动:民俗旅游通过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文化,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增强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提供旅游收入和宣传,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发展状况民俗旅游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重视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将民俗旅游列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例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希腊的圣岛、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民俗文化。
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商业化过度可能导致原始的民俗文化被扭曲或失去真实性。
其次,游客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水平也会影响民俗旅游的效果。
因此,保持民俗旅游的真实性和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民俗旅游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旅游收入。
此外,民俗旅游还可以帮助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对游客来说,民俗旅游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游客可以丰富自己的旅游经历,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俗与旅游姓名: 班级: 学号:民俗风情,在旅游中作为人文景观的一个极为重要内容,以其美学风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在于人的美的昭示和显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开放、改革的近十几年来,我们又在如何开展民俗风情游、加强美育薰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和发扬。
本文围绕以上的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中国旅游的审美对象,一般依次排列有: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民俗风情,次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排列第三,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我国幅员十分广阔,地质地貌多样,名山大川遍布,山水美一直享有盛誉,列为榜首,理所当然。
同时,我国又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璀璨无比的历代的文化遗产;帝王将相、名哲圣贤、道长高僧、文人雅士等在名山大川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所以,我一直坚持中国旅游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密不可分”的观点。
如今要把“排行第三”单挑出来,改变传统的模式,开拓新的旅游领域和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从旅游审美来看,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在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全身心”的感官开放和接纳、高级的精神享受,都是动静结合的休闲、娱乐的活动。
但是,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相比较,在旅游审美中,在其自身的特点:第一、陌生新奇。
我国有五十五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平等和睦,繁荣昌盛。
就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五岳、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都在汉族居住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游,比山水风光游的开发、利用,更占优势。
就国内旅游客源的组成来看,由于汉族在全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他们到汉族文化复盖的旅游风景区,与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游览区相比,凭添了由新奇、神秘引起的陌生感,大有不到异域胜异域的感受。
本来,旅游,就是生存和生活时空的一种移动或更换。
由新奇、神秘引起的陌生感,相对于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来说的。
蔡元培曾揭示了人有一种“习久的心理”,“常住繁荣城市的人,一到乡村,觉得格外清幽。
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5篇
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5篇第一篇: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在现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这一休闲娱乐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或是缓解生存压力。
旅游业无疑也成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服务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旅游业的发展也日趋多元化。
其中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较为迅速,而它本身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扬都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民俗文化应该怎样具体地应用到旅游,进而带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一、要注重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及垄断性。
一般来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族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的积淀,也是该地区特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
游客都有着强烈的“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民俗旅游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方风貌为内容,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饮食、起居、服饰、娱乐、民间工艺等融为一体,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与客源地文化习俗差异越大,越能够产生吸引力,譬如宁夏的穆斯林风情游在国内具有相对的垄断性。
发展穆斯林风情游,宁夏在国内具有天然的优势,旅游企业在宣传定位时,要强调其天然优势,突出其独特性,让旅游者形成这样的意识--看穆斯林风情到宁夏。
所以,在选择开发项目时,应注重有特色的部分,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民俗文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社会文化构成,它以民间文化和风俗为主体,包括了生产与生活习俗、娱乐竞技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礼仪制度习俗、民间文艺等,其内容非常庞杂丰富,所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做到对开发对象的了解,并精心选择开发内容。
在开发旅游业时可以把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特征如生活方式等作为宣传点来吸引游客眼球。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共五则)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共五则)第一篇: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吉林财经大学《旅游与中外民俗》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姓名:班级:专业:学号:第二篇:中外民俗论文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
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
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为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
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
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
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
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
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的差异性则较大。
在中国,粮食,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
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
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它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于地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前往特定地区,体验和参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等。
它与传统旅游相比,更加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体验,强调文化交流和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2. 民俗旅游的特点(1)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于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2)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游客可以与居民一起参与民俗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景区开发: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发民俗村、民俗节庆等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2)产品创新:旅游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民俗旅游产品,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推出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俗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文化交流:国际民俗旅游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2)经济贡献:民俗旅游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3)旅游品牌: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民俗旅游的发展,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四、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民俗演员、手工艺品制作等。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概念及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民俗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等方式来感受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预民俗活动、品尝传统美食、欣赏民俗表演等方式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2. 互动参预: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预性,鼓励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共同参预民俗活动,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友谊。
3. 传统保护:民俗旅游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作用,通过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民俗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辟和推广。
2. 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民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丽江古城、西递、黄山等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民俗旅游目的地。
3. 影响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支持、旅游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俗等。
这些文化因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手工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3. 社会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也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的传承、社会和谐的促进、社区发展的推动等。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和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前往特定地区,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旅游活动。
它强调的是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融入,通过参预当地的节日、庆典、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民俗旅游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各地纷纷开展了民俗旅游项目,如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活动、特色民宿、民间工艺品展示等。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参预。
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国际上,民俗旅游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例如,日本的传统祭祀活动、韩国的民间舞蹈表演、巴西的狂欢节等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四、民俗旅游对旅游业的影响1. 经济影响民俗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同时,民俗旅游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文化影响民俗旅游的开展有助于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3. 社会影响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它也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了社会凝结力。
五、民俗旅游发展的建议1. 加强保护和传承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展。
同时,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2. 提升服务质量民俗旅游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优质的服务。
相关从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和愉快的旅游体验。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参与当地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关注日益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措施。
一、发展现状1.1 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其特点是注重文化体验和互动性,强调参与性和体验感。
1.2 民俗旅游的发展状况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增加,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许多地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参与民俗旅游活动。
1.3 民俗旅游的经济效益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就业。
二、影响因素2.1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民俗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2.2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体验。
2.3 社会需求游客对文化体验和独特性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发展。
当地应根据游客需求,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
三、发展趋势3.1 文化创意未来民俗旅游将更加注重文化创意,推出更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通过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3.2 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为民俗旅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民俗旅游将更多地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民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
3.3 国际合作民俗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旅游方式,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四、应对措施4.1 加强文化保护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民俗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爱慕。
本文将从民俗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挑战和发展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节庆、手工艺等民俗元素,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方式的旅游方式。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参预当地的传统活动,增加旅游的乐趣和意义。
1.3 民俗旅游的价值:民俗旅游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如西南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东北的冰雪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民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2.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国际上,民俗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如巴西的狂欢节、日本的祭祀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2.3 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认同和体验旅游的追求,民俗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游客对于真实、独特、有趣的旅游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三、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3.1 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技艺、节庆活动等的传承和培养,保持其独特性和原汁原味。
3.2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完善,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3.3 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民俗旅游的整体水平。
四、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4.1 商业化倾向的影响:一些地方在发展民俗旅游时过于商业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真实性的追求,可能导致民俗旅游失去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是一种以探索当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匡助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在旅行中主要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包括亲近自然、亲近民风民俗、亲近当地人等。
1.3 民俗旅游强调的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避免对当地文化的侵害。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民俗旅游在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为了比较成熟的民俗旅游产品和服务。
2.2 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2.3 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点商业化过度、文化保护不力等。
三、民俗旅游的未来趋势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的重视,民俗旅游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支持。
3.2 未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保护当地文化和环境。
3.3 科技的发展也将为民俗旅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
四、民俗旅游的推动因素4.1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旅游企业和民俗文化传承者的积极参预也是推动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
4.3 游客对于真实、独特的文化体验的需求也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推动力量。
五、民俗旅游的发展策略5.1 加强民俗旅游产品的开辟和创新,提高游客体验和吸引力。
5.2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商业化对文化的破坏。
5.3 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众对民俗旅游的认知和理解。
结论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真实、独特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民俗旅游将会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课程名称院部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学时指导教师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行程大致安排: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
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第六日:【雨林索道】:单程索道50元/人次。
第七日:【原始森林公园】:景区电瓶车40元/人次。
酒店规格及其费用:第一日:昆明恒亿酒店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第二日:丽江束河金海棠客栈云水间258/晚(含早餐)第三日:丽江束河金海棠客栈云水间258/晚(含早餐)第四日:昆明恒亿酒店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第五日:龙景湾大酒店温馨双床房288/晚(含早餐)第六日:龙景湾大酒店温馨双床房288/晚(含早餐)第七日:昆明恒亿酒店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旅游中的民俗大理古城:●三月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左右举行,故名。
地点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东麓。
相传唐永徽年间某年三月十五日观音菩萨为白族制服了危害百姓的魔王,人们感其功德,年年相聚焚香祭祀,进而发展成为贸易集市。
如今每逢"三月节",中外客商云集,并举行民间体育活动,规模达百万人次,俨然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会。
●绕三灵大理白族绕三灵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至二十四三天举行,是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 附近绕“佛”,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在海边(仙都)绕“仙”。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举行,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
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崇圣寺三塔:白族的很多节日和盛会多集中在每年的3至4月间,此时来游,会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可以在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三月二十一日,大理城西三月街街场)和蝴蝶会(农历四月十五日蝴蝶泉)的时候去。
丽江古城:●东巴仪式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
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
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素神仪式“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
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
素神即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
举行这个仪式时,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朗家庭的素篓里,与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集合体,从此永不分离。
在新朗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寿仪式祈寿仪式称为“汝众华”,是纳西族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活动。
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
在仪式中除了布置神坛,悬挂日、月、仙鹤、七星旗、摆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设一棵代表“迎华神”的华塔和一棵代表华神梯的柏树。
主祭东巴为主祭人家迎华神,求寿缘、求神福泽。
将酒、米撒向人群是仪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文化占卜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传承有羊骨卜、鸡骨卜、海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数十种占卜。
●丽江正月十五棒棒会时间:每年正月十五地点:丽江大研古城内,主要内容包括物资交易、花卉展销、宗教及民俗活动等。
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
●丽江三朵节时间:二月初八三朵节是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为了祭祀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神”。
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赛马,狂欢,还会带着火锅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看花满枝头落樱缤纷,来欢庆节日。
●东巴会时间: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
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
●纳西族火把节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
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
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
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
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
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
楼上住人。
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曾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佛寺佛塔西双版纳佛寺、佛塔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勐龙佛塔和景真八角亭。
大勐龙佛塔是一组群塔,位于景洪县大勐龙的曼飞龙寨后山上,也称曼飞龙塔,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高16.29米,四周八个小塔都高9.1米。
塔群造型优美,风格别致。
坐落在景洪澜沧江对岸的曼阁佛寺,是一座建筑风格特殊、造型轮廓风姿迷人的佛寺。
景真八角亭也称勐真佛塔,位于勐海县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高15.42米,宽8.2米,呈八角形。
它的八个边每边都有10个人字形屋脊,一层套一层,一直到塔顶。
塔顶有一个伞状顶帽,上面的金属薄片上刻有网状哨眼,风一吹动,便发出哨声。
据傣族佛经记载,这个佛塔是古代傣族佛教徒,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帽子式样修造的,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珍品。
傣族村寨:●宗教信仰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关门节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
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
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祭祀食俗傣族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
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
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
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 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
“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
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