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完善,在改革中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系统的阐述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18-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这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终不够完善。如何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达到最优化是我们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产权及产权制度定义

所谓产权就是指企业财产的占有和支配权,产权所包含的并非一切社会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而是指对以企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生产要素组合的支配权利。企业产权制度,是产权制度在企业中的体现。它是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个人、组织的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规则。它对由产权而引发的管理权限、收益划分、连带责任和代理职责等进行详细的划分。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是由科斯创立的,他把交易成本引入到产权分析,论证了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西方产权理论认为,完整的产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转让权等多种权利。所以,产权制度体系内容应当包括产权界定制度、产权分割制度、产权使用制度、产权受益制度和产权处置制度等。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并于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开始了对国有企业利益关系的调整。经营自主权得到扩大,使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约束机制不规范,企业内部出现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与改革预期不相符。之后国家停止实行利润包干,转而实行利改税,调整企业的税收额度和缴纳方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1984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其目的主要是实行政企分开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之后到1987年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这一阶段虽然产权没有涉及,但是国家对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松动,为产权制度的调整做好了现实准备。

2.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阶段

在对承包制进行改革的同时,股份制开始在少数企业试点。早在1986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文件中指出:选择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到1991年全国共有股份制企业3 220家,这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22%,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有了初步发展。1990年的深圳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的成立,成为产权改革中的标志事件。为产权改造后的国有企业创造了流转交易平台,产生重大影响。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企改革指明方向。

3.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

从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十

五大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再到十六大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这一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随着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充当国家出资人的角色,开始在体制层面解决国企和国有产权问题。同时积极推行股份制,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又在之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要求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混合参股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法律上也有较大的支持。2005年《企业产权转让暂行方法》出台,使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转让更加规范。

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之前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改革的质量和进程,我们要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产权制度。

1.产权不明晰

从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产权关系比较模糊,不够清晰。产权模糊总是与不确定性和外部性相联系,如果产权不清晰必定会造成产权拥挤和搭便车行为盛行,另外如果产权归属是清晰的,但是产权的实施和保护是低效的,则当事人会利用自己的财产去损害他人的利益。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政企不分、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会限制其他环节的改革深化,影响经济体制的转轨。

2.政企不分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直接由政府一手推动、引导和扶持的。由于是由政府管理和组建的企业,其产权特性及政治特性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了企业本身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投资的低效率,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带来整体福利的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下,企业的发展在制度上是要求政企分离,由于国有企业是由政府一手管理经营,其性质是无法做到政企分离。这样的危害就会导致政府过度集权,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政府一手把持,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不符,在市场竞争中会降低其积极性,会出现多头领导的局面,降低企业的效率,相应的出现问题时也会降低解

决问题的效率,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3.国有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就是产权的委托与代理,即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收益权等权利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划分并以契约的形式规定下来。其产生原因是大量的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有能力行使好这一关系。而目前我国国企中委托代理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任用制度,这会影响企业在产权改革中管理人员的选用。而现代企业的实质是委托人通过契约给代理人经营,实现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在我国国有资产的经营中,这一委托代理关系比较模糊,产权边界不清,导致企业的权利责任边界不清。另外委托代理制下的公司监管机制薄弱,这样会影响产权机制改革的真实效果。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监事会实施缺乏细则,这会导致监事会职能空缺,党政干部和老干部在监事会中发挥大的作用,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失去意义,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参与不到企业的发展决策当中,这样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当中,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主要的原因表现在,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实行不合理的政策;以及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制度法规的不健全和行为不规范,转让国有资产没有进入市场;最后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格,甚至还会出现侵吞、私分国有资产的现象。

5.国有企业员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部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成果分析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对于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而言处于弱势群体的员工成为被侵犯的对象。具体表现为在企业的改制中,管理人员不通过职工大会进行讨论,忽视员工的切身利益,另外是由于改制时期的资金变现难,大部分员工的工资、社保基金得不到有效的清偿。同样,企业改制过程会带来大量的下岗职工,其再就业过程会变的更难。最后,相对于管理层持股而言,职工在改制比例中持股比较低。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