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双基学法系列 第三十二讲 万有引力定律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选自新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下面从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及学生的理解.一、课标要求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从物理观念看:构建任何物体间都存在引力的物理观念,能科学描述与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从科学思维看:通过构建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从科学探究看:经历探究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利用“月地检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从科学态度与责任看:通过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材分析1、对教材的认识①整合原教材内容的意图新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这两节合为一节,从问题的提出、科学家们的思考、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进行的推导、进一步的假设与推理、结论的得出、检验论证等,恰好是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和检验的全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次极好素材。

②体现双线编排的思路明线是知识线,暗线是方法线。

③调整叙述知识顺序原教材先叙述了万有引力大小(公式)的推导过程,后补充说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方向沿着两者的连线”。

新教材先构建了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再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确定力的方向,最后推导万有引力大小的表达式,这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

④增强教材的五个意识:●问题意识●实验意识●探究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意识●物理思想方法意识由此可见,本节的重要地位:万有引力作为基本性质力,是经典力学的一座丰碑。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优质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优质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物理教材中万有引力定律相关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第三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历程、定律表达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天体物理兴趣,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演示用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作用,让学生思考天体之间引力是如何产生。

2. 例题讲解:以地球和月球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推导过程,并解释其中关键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航天等领域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 = G (m1 m2) / r^22. 引力常量G数值:6.674 10^11 N·m^2/kg^23. 天体之间引力计算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已知地球质量M1=5.972 10^24 kg,月球质量M2=7.348 10^22 kg,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r=3.844 10^8 m。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地球绕太阳公转向心加速度表达式。

2. 答案:(1)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F=1.982 10^20 N。

(2)地球绕太阳公转向心加速度a=G M / r^2,其中M为太阳质量,r为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能力。

万有引力定律精品课件完整版精品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精品课件完整版精品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精品课件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普通高中物理必修2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第1节至第3节,详细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定律表述及公式推导、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其物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数学表达式、应用。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推导,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天平、计算器、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动画,让学生初步认识万有引力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以牛顿的苹果故事为切入点,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3.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通过PPT展示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5.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讲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介绍卡文迪许实验,解释万有引力常量的物理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2. 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4. 应用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

(2)已知地球半径、地球质量,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 答案:(1)F = G Mm Me / r^2(2)g = G Me / R^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使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
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只与两物体的质量 m1、m2 和物体间的距离 r
有关,与是否存在其他物体无关,故选项 C 正确。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是一对同性质的力,选项 D 错误。
答案:C
二、 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知识精要
1.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设地球的质量为 M,半径为 R,A 处物体的质量为 m,则
(1)当物体在赤道上时,F、mg、F'三力同向。此时满足 F'+mg=F,
物体的重力最小,方向指向地心。

(2)当物体在两极点时,F'=0,F=mg=G
2

(3)当物体在地球的其他位置时,三力方向不同,F>mg,重力略小
于万有引力,重力的方向不指向地心。

(4)当忽略地球自转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mg=
7
F=F1-F2=
2

36
7
答案:
362
思悟升华
运用“填补法”解题的关键是紧扣规律适用的条件,先填补,后运
算。而在运用“填补法”解题的过程中,本题也运用了“等效法”的思想。
“等效法”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在保证效果相
同的情况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并进行分
间的引力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 r 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或者
说是行星的轨道半径。
典题例解
【例 1】 对于质量为 m1 和质量为 m2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的表达式 F=G 1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所受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 r 趋于 0 时,万有引力无穷大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的沾为玩但 牛真自美耍我 顿理喜丽的自
海,的孩己
第十一页,共26页。
趁热打铁一
1.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
D 列方法不可采用的是 (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 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4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想象、 假设、理想实验、类比、归纳,总结了地球对地 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以及行 星对卫星的引力,都遵守相同的规律,是同一性 质的力。牛顿把这种引力规律做了推广,终于发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发表于他1687年出版的《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第五页,共26页。
复习
(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F v
m
2
v2 r r/
T
r3 k
T2
F
m ,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r2
F
M m r2
写 成 等 式 : FGMm r2
其 中 G 为 比 例 系 数 , 与 太 阳 行 星 都 没 有 关 系 .
第六页,共26页。
牛顿猜测:太阳与行星间、 地球与苹果间、地球与月 亮间的力是不是同一种力 呢?
(2)公式表示: F
G
m1m 2 r2
(3)引力常量G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它在数值上等于两
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第十页,共26页。
观察获得规律
猜想原因 数学演绎得到规律 进一步猜想 猜想得到检验 更大胆的猜想 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
至一子以我 洋于块,为不 ,展卵不我知 却现石时不道 全在或为过世 然我一发像人 没面片现一怎 有前贝比个样 发的壳寻在看 现浩而常海我 。翰沾更边,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本次比赛的7号说课者,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这是著名画家梵高的油画《星空》,作者借星空表达了个人主观意识,我们从中发现,人们对于星空的探索从未停歇,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一、课程设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今天,已经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到实处。

而核心素养更是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物理学科更是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节教学将从追寻科学家的脚步做起,把“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课堂,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的团队精神,建立提高其物理特有的学科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第3节的内容。

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牛顿在开普勒,伽利略等人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体现了牛顿的科学智慧。

这是一位对概念、规律的普遍意义极其敏感的大科学家,具有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也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学生情况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了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能性,也对航天事例有浓厚兴趣和表现欲望。

对但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能力还存在欠缺。

所以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辅助讨论法和演示法,既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五、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自主、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引入:展示蹦极惊险画面,引起学生兴趣,渗透物理与生活中遇到的情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课件

[天文观测] 已知自由落体加速度 g=9.8 m/s2,月地中心间距 r 月地=3.8×108 m,月球公转周期 T 月=2.36×106 s,可求得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 度 a 月=T4π月22·r 月地≈2.7×10-3 m/s2,ag月≈6102。
(3)检验结果: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太阳与行星 间的引力,遵从_相__同__的规律。
答案:D
主题探究一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问题驱动] 如图 7.2-2 所示,图 7.2-2 甲为两个靠近的人,图 7.2-2 乙为行星围着太阳 运行,他们都是有质量的。
图 7.2-2
(1)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吗? (2)为什么通常两个人之间感受不到引力?而太阳对行星(或地球对月球、人 造卫星)的引力可以使行星(或月球、人造卫星)围绕太阳(地球)运转? (3)当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很近时,即 r→0 时,由公式 F=GMr2m可知两个人 之间的万有引力变得无穷大,对吗?(5)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m太mF∝mr2,F∝m
太,可得
F∝mr太2m,可写成
F=
_G___r_2 __。
2.判断
(1)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
(√ )
(3)在推导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时,用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填一填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_吸__引__,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连__线__
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 和 m2 的_乘__积__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 离 r 的_二__次__方__成反比。 (2)公式:F=Gmr1m2 2。 (3)引力常量:式中 G 叫作_引__力__常__量____,大小为 6.67×10-11_N__·m__2_/k_g_2_, 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卡__文__迪__什__在实验室里首先测出的,该实验同时也 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N 的作用,其合力充当__向__心___力___,FN 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3)其他位置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___增__大____.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学习互动
2.重力和高度的关系 Mm
若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条件下有:mgh=___G__(__R__+_,h)可2得:gh= GM
第八页,共41页。
新课导入
师:开普勒在1609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解决了描述行星运动的问 题,但好奇的人们,面向天穹,深情地叩问:是什么力量支配着行星绕着太阳做如此 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问题.
第九页,共41页。
知识必备
知识点一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成__正__比____,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
Mm 反比,即F=___G___r_2____.表达式中的G是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太阳和行星都无关.引力
的方向沿二者的连线.
第十一页,共41页。
知识必备
知识点二 万有引力定律 1.月—地检验 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
1 _6__0_2____.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
1
A.5
B.5
1 C.25
D.25
第二十八页,共41页。
学习互动
[答案] C [解析] 设海王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 R1,周期为 T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
m __反__比____,即F∝____r__2__.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M成______正__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学》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定律表述及其公式推导、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天体的质量、距离等。

3. 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培养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推导和运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天体模型、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物理公式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动画,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学习定律的基本内容。

3. 公式推导:a.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b. 结合天体运动实例,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4. 案例分析:讲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

5. 演示实验:展示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万有引力的存在。

6. 随堂练习:布置与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2.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3.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b. 讨论万有引力与距离、质量的关系。

c. 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a. F = G M1 M2 / r^2b. 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质量成正比。

c. 应用实例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介绍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引力的新理论,如相对论、量子引力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高中物理3.2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3.2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
3.2 万有引力定律
--

习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回 忆
开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 普 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勒 行 星 运 动 定 律
--
复 习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
开 普
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二定律揭示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经过不同位置
练习
1.把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当作圆周,由火 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BD )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C.火星和地球的向心力大小之比 D.火星和地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练习
2.下面关于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说法中正确
的选项是B〔C

A.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周期越大
足 迹 吉尔伯特
行星的运动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
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与距离成
反比.
开普勒
胡克
行星的运动是太阳吸引的缘故,并 且力的大小与到太阳距离的平方成 反比.
一、太阳与行星间的 引力
已知运动
行星的公转周期:T 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r
设行星的质量为m行星
那么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行星:需要的向心力为
:F1
F2 M
万 有 1、内容:
引 力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
定 律
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和m2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方向: 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3、表达式: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精品PPT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精品PPT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精品PPT课件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背景•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与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背景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内容和数学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与意义010203古代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和猜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物理学史背景010204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解释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天体物理学提供基础促进现代宇宙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0302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与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表述公式:$F=(G×m1×m2)/r^2$。

其中: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万有引力常数m1: 物体1的质量m2: 物体2的质量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

公式解析与意义公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是由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只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此公式也近似适用。

当两个物体距离不太远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可以采用先分割,再求矢量和的方法计算。

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计算,这时r是指球心间距离。

适用范围及限制条件03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天体运动规律行星椭圆轨道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以及行星在轨道上速度的变化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提示:割补法
答案:
G
Mm (2R)2
F剩
G
M'm (1.5R)2来自M M'
4 R3
3
4(R
32
M
)3
'
1 8
M
F剩
7 36
G
Mm R2
五.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若不考虑地球自转:
G
Mm R2
mg
2.实际上万有引力的一部分提供物体做圆
周运动的向心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另一
个分力,故:mg
2.大小:
vF= 2mTrv力与的rT2r32太的质 k作阳量F用的mTm太是引2 4成T力相2r2k正3r互也比的应。F,与常太行4量阳星2k 没行沿rmG2 与有星着太关间二FF阳系引者、。力的mrrm太22行太的连星阳方线都与向。FF=Gmmr太r2太m2m
一.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F=G m太m ,方向在两者连线上。 r2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
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
二次方成反比,即:F=G
m1m2 r2
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传世之作《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理》中。
三.万有引力定律
2.对万有引力的理解
①普遍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到 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物体 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②相互性:万有引力具有相互性,符合牛顿第三 定律。 ③宏观性: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 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世界 中,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表面物体受力 时,也不考虑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

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二)能力目标: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2、通过神舟五号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感.第三部分:重点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应用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本节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因为它既是前面圆周运动知识的发展,又是后面卫星运动知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因为它综合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知识点多;而且一般物体间的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

我们通过具体事例、例题、习题、多媒体手段加强了重点教学;通过及时复习,突破了难点教学;而且我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同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

第四部分: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第五部分:教法方法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多种教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六部分:教学过程首先是引言部分,(播放动画)我们通过视频,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课。

一、提出问题然后,展示伽俐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完后依次提出下面6个问题:1、2问,比较简单,为后面的问题作准备,3、4、四问由于1、2问作铺垫,学生也能答出。

高二物理课件万有引力定律课件

高二物理课件万有引力定律课件

高二物理课件万有引力定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高二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万有引力公式的应用,以及卫星运动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理解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方法,以及万有引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演示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不会掉进太空。

3. 理论知识讲解:(1)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

(2)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方法。

(3)万有引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引力与高度的关系。

5. 学生互动: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六、板书设计1. 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

2. 万有引力常数及其测定方法。

3. 万有引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

(2)分析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引力与高度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约为3.5×10^22 N。

(2)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引力与高度成反比,原因是距离地心的距离增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具体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引力常量的确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来历,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引力常量的确定。

难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通过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是由什么引起的。

2.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能存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包括牛顿的苹果实验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2. 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Gm1m2/r^2。

3. 讲解引力常量的确定,以及引力常量的大小。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一个简单的例题,如计算两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距离为1m时的引力大小。

2. 引导学生跟随着解题步骤,一起计算出答案。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如计算两个质量为10kg和20kg的物体,距离为2m时的引力大小。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二、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Gm1m2/r^2三、引力常量的确定和大小作业设计:1. 计算两个质量为5kg和10kg的物体,距离为3m时的引力大小。

答案:F=6.6710^11510/3^2=1.1110^10N2. 计算地球表面的一颗苹果(质量为0.2kg)受到的重力大小。

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第四页,共35页。
[再判断] 1.公式 F=GMr2m中 G 是比例系数,与太阳和行星都没关系.(√) 2.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大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3.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当两个物体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 于无穷大.(×)
第五页,共35页。
[后思考] 我们听说过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如图 3-2-1 所示)已成了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我们每个月都能看到月亮的圆缺变化. 月球为什么会绕地球运动而没有舍弃地球或投向地球的怀抱?
【解析】 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 1 kg 的两个均匀球体相距 1 m 时相互引力的大小,故 A 错.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还不知道引力常量的 值,故 B 错.引力常量的测出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使万有引力 定律具有实用价值,故 C、D 正确.
【答案】 CD
第三十页,共35页。
5.(多选)卡文迪许利用如图 3-2-3 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 G. 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小的扭转角,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 措施是( )
第十八页,共35页。
【解析】 F′和 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太阳对行 星的引力是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正确答案为 B、D.
【答案】 BD
第十九页,共35页。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方法 (1)首先分析能否满足用 F=Gmr1m2 2公式求解万有引力的条件. (2)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大小. (3)利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引力的大小及方向.
量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一半,则甲、乙两物
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将变为( )
【导学号:22852060】
A.F
F B.2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例题1如图所示,r虽大于两球的半径,但两球的半径
不能忽略,而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1与 m2,则两球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⑵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 力也可由公式直接计算,但式中的r是两球心间的 距离。
⑶当研究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把物体假想分割 成无数个质点,求出一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 物体上每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
第十三页,共30页。
四、 引力常量
(一)引力常量的测量
1.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曾经设想过几种测定引
• 没有 • 这说明什么问题? •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可以延伸到很远的 地方 • 会不会作用到月球上呢? •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提供月亮围绕地球运动
所需要的向心力的来源就应该与苹果下落的力 相同,都是地球的引力。
第四页,共30页。
一、月—地检验
•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 我们已经学过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为:
F m地m r2
一切物体间都存在引力
F
m1m2 r2
第九页,共30页。
二、万有引力定律
(一)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 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二)表达式
F=G
m1m2 r2
第十页,共30页。
公式说明:
1.m1、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
力常量的方法,却没有成功. 2.其间又有科学家进行引力常量的测量也没有成功. 3.直到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扭秤装
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对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作了精确 的测量和计算,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二讲 万有引力定律基础知识学点一: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力的方向在两者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221Rm m G F = (1)式中1m 、2m 分别是两个质点的质量;R 为两质点的距离。

(2)比列系数: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常量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在实验室里用扭秤测量出的。

(3)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都是kg 1的物体,在相m 1时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等于N 111067.6-⨯。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1)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其万有引力221R m m G F =。

(2)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来计算,其中应把R 理解为两个球心的距离。

(3)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计算,其中r R L ++为两球体球心间的距离,其万有引力()2r R L Mm GF ++= (4)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5)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使用,其中R 为M 2M 1两质点间的距离.(6)万有引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即它们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对万有引力的理解(1)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力。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客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它的存在可由卡文迪许扭称来观察,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它的作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

(4)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有关,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和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和周围有无其它物体的存在无关。

5、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义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他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基础知识二: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推论1、推论一、在匀质球层的空腔内任意位置处,质点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即0=合F .2、推论二、在匀质球体内部距离球心处r ,质点m 受到的万有引力0F 就等于以半径为r ,质量为0M 的球体的引力200rm M GF = 基础知识学点三:卡文迪许实验1、实验过程(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给出万有引力恒量G 的数值,而用实验测定G 的值很不容易,因为一般物体间引力非常小,很难精确测定. 直到1798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以后,英国的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精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2)放大法测量弱作用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 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的下端. T形架水平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在T形架的竖直杆上装一块小平面镜M ,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反射到一根刻度尺上. 实验时,把两个质量是m '的大球放在图中所示的位置,它们跟小球的距离相等,由于m 受m '的吸引,石英丝被扭转. 石英丝扭转的角度可以由小镜M 的反射光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求出,根据扭转角度就可以算出m 与m '的引力F .(3)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排除气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卡文迪许把扭秤装置放到密闭室内,用室外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此实验证明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并且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是2211-/10754.6kg m N ⋅⨯,与现代公认的G 等于2211/1067.6kg m N G ⋅⨯=-很接近。

2、相关知识:(1)物理意义:2211/1067.6kg m N G ⋅⨯=-这个数值等于两个质量各为kg 1的物体,相距m 1时的相互吸引力.(2)测定引力常量的理论公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距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跟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 表达式为: 221R m m G F =. 可得到:212m m FR G =,单位:22/kg m N ⋅。

(3)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①卡文迪许通过改变质量和距离,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②第一次测出了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能进行定量的计算,显示出真正的使用价值。

③标志着力学实验精密程度的提高,开创了测量弱相互作用力的新时代。

基础知识学点四:重力、万有引力以及物体在地球上运动的规律1、重力和万有引力以及向心力的关系:研究位于地球表面的物体,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物体随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为ω。

(1)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随地球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2)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到的万有引力2R Mm G F =是地球表面的物体的重力mg G =和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r m F 21ω=的合力。

反之也可以理解成地球表面所受到的万有引力2R Mm G F =可以分解成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r m F 21ω=和所受到的重力mg G =。

(3)向心力和重力:①地球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垂直指向地轴的的分力1F ,其大小为:r m F 21ω=,式中r 是物体距地轴的距离,ω是地球的自转角速度,这个向心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②引力2RMm G F =的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力(重量),所以说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地面上同一个物体的重力(重量),从赤道到两极是逐渐增大的。

(4)物体在一般位置(不在两极和赤道上)时,向心力为:r m F 21ω=,万有引力、向心力、重力这三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

(5)当物体位于赤道上时,r m R Mm G mg 22ω-=,R r =,向心力R m F 21ω=最大,重力最小。

(6)当物体位于两极时,由于0=r ,则向心力为零,重力最大,即:2R Mm Gmg =。

说明重力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7)黄金代换:①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的需要的向心力很小,所以重力随纬度的变化是很小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也远小于重力。

因此在中学物理范围内,常认为重力近似与万有引力相等,即2R Mm G mg =。

得到:GM gR =2,该式叫做黄金代换公式。

②在质量为0M ,半径为0R ,重力加速度为0g 的其它任何星球表面处重力都约等于万有引力,即:2000R m M G mg =,同样得到黄金代换公式:0200GM R g =。

在距离该星球表面一定高度h 处,具有:()2000h R m M G mg +=。

2、物体在赤道上失重的四个重要规律: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除两极之外,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都处于失重状态,且赤道上的物体失重最多。

设地球为匀质球体,半径为R ,表面的引力加速度为g g ≈0,并不随地球自转变化.(1)物体在赤道上的视重等于地球的引力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之差,由牛顿第二定律,有:R m F mg N 2ω=-所以,物体在赤道上的视重为mg R m mg F N <-=2ω(2)物体在赤道上的失重等于物体绕地轴转动所需的向心力R m R m mg mg F mg F N 22ωω=+-=-=向(3)物体在赤道上完全失重的条件设想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使赤道上的物体刚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即0=N F ,有:R m mg F N 20ω-=,则,R T m R v m mR ma mg 20202002⎪⎪⎭⎫ ⎝⎛====πω, 所以,完全失重的临界条件是: s rad R g s m g a /8001,/8.9020≈===ω min 8450242,/9.700=≈===s gR T s km Rg v π 上述结果恰好是进地人造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和周期。

(4)地球不因自转而瓦解的最小密度地球以h T 24=的周期自转,不发生瓦解的条件是赤道上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该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即R T m mg 22⎪⎭⎫ ⎝⎛≥π。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R G R M Gg πρ342==; 所以,地球的密度应为32/9.183m kg GT=≥πρ 而地球平均密度公认值为30/5523m kg =ρ,相比之下,足以保证地球处于稳定状态。

基础知识学点五: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

1、在地球表面附近()R h ≤处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忽略自转受到的向心力): 222/8.9,s m RM G g R Mm G mg ===, 式中m R kg M 6241037.6,1089.5⨯=⨯=2、利用与地球平均密度的关系,得ρπρπR G R R G R M G g 3434232=== 3、在地球上空距离地心h R r +=处的重力加速度()2220,R M G g h R M G r M G g =+== 得到()g h R R g 220+=,说明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

4、在地球内部距离地心r 处的重力加速度0g 。

根据万有引力的推论二,可以得到R r g g =0 5、在质量为0M ,半径为0R 的任意天体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0g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002002020003434ρπρπR G R R G R M G g ===、ρπρπR G R R G R M G g 3434232=== 两式相比得到ρρR R R R M M g g 002000=⎪⎪⎭⎫ ⎝⎛= 基本技能学点一:万有引力定律与开普勒三定律的关系1、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旋转,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太阳的质量为1m ,行星的质量为2m ,即有:22221ωR m R m m G F ==,T πω2=.222212⎪⎭⎫ ⎝⎛=T R m R m m G π. 推导得:k Gm T R ==21234π 通过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在太阳系内研究太阳系内的行星运动,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是恒定不变的,它的大小决定于太阳质量。

推理可知各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也是恒定的,其大小决定于地球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