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政策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993-1997年的宏观调控:抑制投资和通 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 • 1992 年1 月、2 月,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中国大 地带来了一股春风,经济开始迅速高涨起来, 1992 年上半年GDP增长10.6 %,结束了1991年 的平稳增长,步入高速增长时期。当年GDP增 长率达到14.2%,CPI从上年的3.4%提高到 6.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44.4%,实际 利用外资增长62.7%。到1993年,全国出现了 几千个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近1倍。 当时的经济出现了“四热、四高、四紧、一乱” 现象,经济又出现了明显过热。通货膨胀率在 1993年和1994年达到13.2%和21.7%,成为物 价上涨的第四个高峰。
• 1、1979-1981年的宏观调控:刹住“一拥而 上” • 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 设热情,各地出现一拥而上和宏观经济的过热 情况,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产品供 不应求,投资出现过热现象,消费品价格上涨。 • 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经 济运行增速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 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 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地接近于零。1979 年、1980 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
• 由于这次经济失控的范围宽、来势猛、影响大,因而 调控的步伐也就比较急,采取的措施与力度也比较大。 可以说基本上是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进行“急刹车”, 并采取强硬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总需求——坚持执行 紧缩信贷的方针和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迅速地抑制 了增长和通货膨胀,仅仅经过不到1年时间,经济就 重新达到了基本平衡,经济实现了“硬着陆”。中国 经济在1989年、1990年陷入了低迷时期,经济增速 分别只有4.1%和3.8%,1990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 长率急剧下降到2.1%,建国后第一次真正出现了买方 市场和生产能力过剩。 • 本次宏观调控的措施效果虽然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此 次调控“一刀切”的现象比较普遍,刹车过猛,因而 存在着某些不足:宏观调控不够适时和适度,即动手 调控的时间偏晚,力度偏大。
• 198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 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对极少数重要商品 的价格继续由国家宏观控制,并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 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完全开放,由市场调节。接着又放 开了高价烟、酒的价格,市场销售价一举提高了好几 倍甚至上十倍,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也上升到了两 位数,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物价高峰。而当时 的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只有7.2%,商品价格指数 与银行利率明显倒挂,很快就出现了全国性的商品抢 购风潮。与此同时,尽管当时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 投资得到一定控制,但预算外投资规模的膨胀远远没 有控制住,而且愈演愈烈。伴随抢购风潮的是银行存 款挤兑风潮,1988年8月中国第一次在建国以来发生 储蓄存款净下降,8月份城乡储蓄存款减少26.1亿元。 其中定期减少27.8亿元,活期增加1.7亿元,1988 年 通货膨胀达到了18.8%。
• 历时3年的“治理整顿”,其中对经济过热和 通货膨胀的调控主要集中于1988和1989年两 年,调控措施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加强对物价的调控。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 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明确提 出1988年下半年不出台新的涨价措施,后又发 布规定对加强物价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 加强信贷控制、提高银行储蓄利率。1988年7 月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严格信贷资金管理的通知》,将法定存款准备 金从12%提高到13%,并从9月起开办人民币 长期保值储蓄存款。随后,9月1日和次年2月 两次将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由6%提高到9.45%。 此外,政府还颁布了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压 缩基建规模、清理整顿各类公司、制定国家产 业政策等各项调控措施。
• 1985年实施了“双紧”式宏观调控——实施紧 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 调控措施,宏观调控的思路开始形成,使得 1986年经济增长率下降到8.8%,通货膨胀率下 降到6.2%,经济形势有所缓和,但经济增速和 物价涨幅仍然较高,经济再次膨胀和过热的风 险并未根本消除。
• 3、1989-1990年的宏观调控:治理整顿,实现 经济“硬着陆” • 从1979年到1988年,由于实行改革开放,长期 被压抑的潜在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中国经济实 现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中积累的 不协调、不平衡因素也越来越多。1989到1990 年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物价高峰,1988 年投资率为37.4%;经济过热,经济增长率为 11.3%;进口增加,外贸赤字为77.5亿美元。 • 加上1988年初,在大量商品供不应求、通货膨 胀率客观还比较高的条件下,政府过早地作出 决定,要进行全面的价格改革“闯关”。
• 2、1985-1986年的宏观调控:抑制信贷、消 费的急剧扩张和高通胀 • 1984-1985年宏观经济形势是:随着农村改革 的成功和改革向城市的推进,伴随着基建规模、 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的情况, 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现象。1984年,中国决定 把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 款,并把部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即“拨 改贷”。在基本建设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后, 便发生了银行竞发贷款、基本建设规模迅速扩 大、货币发行失控、工资奖金增长过快、社会 消费需求膨胀的情况。1984 年GDP 增长率达 到15. 2 %,为建国以来最高,当年通货膨胀率 高达9. 3 %。
• 当时采取的主要调控措施有:解放思想,搞好 综合平衡;注意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 系;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严格控制新项目上马; 加强物价管理,坚决制止乱涨价;扩大企业自 主权,让企业办更多的事情。国务院在1980 年 12 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 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这些宏观调控措 施抑制了总需求与通货膨胀,使1981年经济增 长率很快回落到正常的水平,1981年GDP 增速 只有5. 2 %,比上年回落2. 6个百分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