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物理会考 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t x v ∆ ∆ =t v a ∆ ∆ =atv v + = 0②位移时间关系: (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②平均速度: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量。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度。
只有当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
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值(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x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t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测量点。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va,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t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v v atat2②位移时间关系:x1v t02(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v2v22ax②平均速度:v v v0v2t2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2 x=x n+1-x n=aT。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一、力学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动量守恒定律5. 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2. 物体的热膨胀3. 热传导和热辐射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4. 光的干涉和衍射5. 光的偏振现象四、电学1.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 电阻和电路的基本原理3. 安培定律和欧姆定律4. 电容和电磁感应5. 麦克斯韦方程组五、原子物理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3. 放射性和核反应4. 物质的稳定性和核能利用5. 粒子物理学的基本介绍六、力学实验1. 弹簧的伸长实验2. 斜面上物体滑动实验3.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4. 简单机械原理的验证实验5. 动量守恒实验七、热学实验1. 热胀冷缩实验2. 热传导实验3. 球面反射和折射实验4. 焦耳定律的验证实验5. 相变和热容实验八、光学实验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2. 玻璃棱镜的折射实验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透镜成像实验5. 双缝干涉实验九、电学实验1. 电流测量实验2. 电阻测量实验3. 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4. 电容充放电实验5. 电磁感应实验十、原子物理实验1. 射线的散射实验2. 元素周期表的实验认识3. 辐射强度的实验测量4. 放射性定年实验5. 粒子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以上为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考试打好基础。
注意在实践中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必修1知识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做质点。
知识点2时间和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路程和位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矢量和标量: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矢量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原则,标量是数字的加减。
知识点3知识点4 (实验部分) 知识点5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表达式为:tv v t v a 0t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v ∆方向相同。
知识点6(实验部分) 知识点7 8 9 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t +=(2) 位移—时间关系式:t 2v v at 21t v x 0t 20+=+=(3) 位移—速度关系式: ax 2v v 202t =-注: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平均速度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适用于所有变速运动v v xv t 0+=c cO t1 t O t1 t知识点10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 gt t =v②位移公式: 221h gt =③速度—位移公式: gh 2v 2t =x —t 图像v —t 图像a 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 a 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加速度)b 直线表示物体静止b 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直线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1c 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始速度为V1交点D 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质点相遇时的位移交点D 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t1时间内c 物体位移为x1 t1时刻c 物体速度为0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g2t h =知识点11伽利略用铜球沿斜面运动,见课本P47。
文科生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文科生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于文科生来说可能并不是重中之重。
然而,在高中会考中,物理作为一门必考科目,依然需要文科生们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对文科生可能会考到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文科生们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
第一章:力学1.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弹力2.力的作用与能量的转化–功与功率–动能与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简单机械原理3.物体的平衡–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浮力与浮力平衡条件第二章: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度量与温标–热量的传递:传导、传导、辐射–热平衡与热不平衡2.物质的热性质–热膨胀–比热容和显热–相变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性质–高中课程中最常见的理想气体定律:气体状态方程、查理定律、玻意耳定律第三章:电学1.电荷与电场–电荷守恒定律–电场与电场力线–电场强度2.静电场–静电力与库仑定律–电势能与电势差–电容与电容器3.电流和电阻–电流与电流强度–电阻与电阻率–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第四章:磁学1.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的描述–磁感应强度–磁场力线和磁感线2.定直线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律–定直线电流的磁场–定直线电流的磁场力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自感–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以上是文科生可能会考到的物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和归纳,能够帮助文科生们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重点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进行大量的例题练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祝愿各位文科生们在物理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涵盖了许多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掌握这些知识和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2. 线性运动3. 平抛运动4. 圆周运动5. 牛顿三定律6. 力的合成与分解7. 弹簧力和万有引力8. 力的平衡9. 动量与冲量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2. 温度与热量3. 热量传递4. 理想气体定律5. 热机效率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光的色散和衍射4. 光的波动性5. 光的偏振和光的双折射四、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2. 电场中的静电力3. 电场中的静电势4. 同质点电荷的运动5. 电流与电路6. 磁场与磁感应7. 电磁感应以上就是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接下来,我们会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一、力学在高中文科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学的基础是牛顿力学,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
在这里,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运动学的内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在运动的研究中,常用来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2. 线性运动线性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运动状态。
在线性运动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时,称其为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发生改变时,称其为变速直线运动。
3.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初速度的情况下,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A t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W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 )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 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i t同。
(3)当a与v o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 o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 o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v二v o at②位移时间关系:x二v o t •丄at22(2 )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v2-v2 = 2ax②平均速度:v二今[丄22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 x=x n+1-x n=aT2。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改变等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的冲量。
-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总动量和总动能守恒。
2.动力学-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是物体的加速度,v是末速度,u 是初速度,t是时间。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开普勒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其椭圆轨道上的径向速度与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快慢槽原理:在一个绝热容器中,其中一种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绝热过程和一个等温过程,总热量等于绝热过程的冷热量加上等温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3.电学-电流和电量的关系:I=Q/t,其中I是电流,Q是通过截面的电量,t是时间。
-电阻和电压的关系: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伏安特性: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雷诺法则:导线放置在磁场中时,导线两端产生的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和线圈匝数、电流的关系:B=μ*n*I,其中B是磁感应强度,μ是磁导率,n是匝数,I是电流。
-楞次定律:一个线圈中发生变化的磁通量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4.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的比。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成像公式:1/f=1/v-1/u,其中f是焦距,v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根据光程差和波长的关系可以确定干涉波的相位。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第1章:力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二学业考物理知识点第一节 机械运动1.参考系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一般来说路径远大于物体大小的移动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到可看着质点 而转动问题,肢体运动问题不可看着质点。
3.位移和路程:位移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注意,路程和位移的计算。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
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2)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 0+at 位移公式:s=v 0t+21at 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as 平均速度V=20t v 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 1、位移公式:h=1/2gt 22、 速度公式:v t =gt 3、推论:2gh=v t 2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A-B段,物体正方向匀速运动到X1处 A-B段,速度从0匀加速到V1B-C段,物体静止 B-C段,物体以V1的速度匀速运动C-D段,物体从X1处反方向匀速运动 C-D段,速度从V1匀减速到0到原点处。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及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及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及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及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及Δv的方向相同或及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及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及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及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及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atv=v+②位移时间关系:(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02=-②平均速度: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02=- ②平均速度:20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 相互作用要点解读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μF 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 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F f≤F m。
③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
三、力的运算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法则。
1.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
(2)减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措施:①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
②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记下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距离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
③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与纸面平行。
④实验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合适的标度。
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力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3.力的正交分解:它不需要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是方便简单,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学法指导一、弹力的求解1.判断弹力的有无形变不明显时我们一般采用假设法、消除法或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弹力的有无。
2.计算弹力的大小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我们利用胡克定律求解;对非弹簧物体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动力学规律(如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二、静摩擦力的求解1.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静摩擦力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对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的情形,我们可以依据不同情况,利用下面两种办法进行判断。
(1)假设法。
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
有则相对运动趋势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同;无则没有相对运动趋势。
(2)效果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主要看物体的加速度,利用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判定。
2.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主要是看加速度)),利用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来计算。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三、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把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一定的顺序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首先分析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接着分析弹力;然后分析摩擦力;再根据题意分析对象受到的其它力。
(3)最后画出对象的受力示意图。
高中阶段,一般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规律,我们可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画受力示意图时,可把所有外力的作用点画在同一点上(共点力)。
2.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防止多分析不存在的力。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得出施力物体。
(2)防止漏掉某些力。
要养成按照“场力(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习惯。
(3)只画物体受到的力,不要画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
(4)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应抓住它们必须接触的特点进行分析。
绕对象一周,找出接触点(面),再根据它们的产生条件,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弹力和摩擦力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随合力同时变化。
2.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关键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
(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改变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改变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合力之间的关系。
1(4)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F和a—m 图线,最后通过图线作出结论。
3.超重和失重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
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相比,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
(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
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性质相同。
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 vx B 第五章 曲线运动要点解读一、曲线运动及其研究1.曲线运动(1)性质:是一种变速运动。
作曲线运动质点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不为零。
(2)条件:当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质点做曲线运动。
(3)力线、速度线与运动轨迹间的关系:质点的运动轨迹被力线和速度线所夹,且力线在轨迹凹侧,如图所示。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一是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二是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3)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相关矢量(力、加速度、速度、位移)进行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
二、平抛运动规律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轨迹方程为2202x v g y =2.几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1)加速度①分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g 。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 。
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速度①分速度: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分速度为0v v x =;竖直方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分速度为gt v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