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精辟)
何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古汉语中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我爱香山.但是,如果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上一个"之"字,成了"我之爱香山",本来意思完整的句子却变得不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了,必须说出爱香山的理由以后才算完整了.这的"之"的功能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它并不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 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时候,当“之”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时候,“之”的用法即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臣之壮也”,若为“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之意,是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却为“我壮年的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能独立成句了。
取消句子独立性,顾名思义,就是让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能成为句子,而只能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
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之”,让这个本可以成为主谓句的变成一个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
举几个例子也许你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
“臣壮”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臣之壮也”做的是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前一个“之”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后一个“之”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时候,往往把”之”放在主谓之间使它不能独立为一个句子。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扶沟高中梁之璐很多同学在学习文言文,只要解释“之”的时候,有一种解释,总是说,“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问之,则茫茫然,不知所以。
再深问之,则老师讲的。
其实,他们根本不懂。
只不过是记住老师的结论罢了。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第二册中这样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
示例一、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状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
浅谈取消句子独立性
浅谈取消句子独立性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遇到“之”字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情况。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呢?所谓独立性,是指独立成句的语法功能。
句子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主谓句,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了主语和谓语,就可以独立成句(当然还应有一定的语气)。
如“你好”、“我年轻”、“父母爱孩子”等等,它们都具有独立性。
可是,当这些原本可以独立的主谓句被放在一个更大的句子中而成为它的一部分时,就需要把它的独立性取消。
那个被取消了独立性的部分往往充当整个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或者是复句的一个分句。
例如: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师道”、“不传”(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原本有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可是在整个句子中,它只能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作句子的一部分——主语。
所以在“师道”和“不传”这个主谓之间加上“之”,使它短语化,即取消它的独立性。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松柏”、“后凋”之间加“之”,被取消独立性以后,成为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作“知”的宾语。
③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犹”是全句的谓语,“孤之有孔明”是主谓结构作主语,“鱼之有水”是主谓结构作宾语。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该句译为:“我(烛之武)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臣之壮”被取消独立性以后,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
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列子·汤问》)该句译为:“即使我死了,(但是)还有儿子在。
”“我之死”被取消独立性以后,作整个转折关系复句的一个分句。
再看下面几例: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韩愈《师说》)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王羲之《兰亭集序》)①②句被取消了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全句主语。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③④⑤句被取消了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全句宾语。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解释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解释1.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指在句子中取消主语和动词之间的独立性,即把句子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两部分单独处理,这是常见的语法形式。
在取消主谓间独立性的句子中,一般不再把主语和谓语分开来看,而是把整个句子看做一个整体;即使有介词,也把它当作一整句处理,不再把句子分成独立的部分。
(1) 举例说明例如,“她唱得很美”这句话,由主语“她”和谓语“唱得很美”组成,当我们取消主谓间独立性时,可以把它变成“她唱得美”这样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无论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什么样的语言结构,都可以当作一个句子的整体来处理。
(2) 根据情况使用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并不是每句话都可以使用,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
首先,如果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意思是同义的,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看作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其次,当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时,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
例如:“买西红柿”,买在此句中不能单独作为句子,只能和西红柿看做一个整体,才能够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又如:“上学去”,上在此句中也是不能单独作为句子,只能和学去这两个词组成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3) 句子的变形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后,此句的语法变形也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语序上。
如“她唱得很美”,如果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后,就变成“她唱得美”,其中原句的主谓语序变成了无语序;再如:“我们去郊游”,如果取消主谓间独立性,此句就变成“去郊游”,由原来的主谓语序变成了谓宾语序。
4.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必要性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对于句子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必要性,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把一句话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必把它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表达语句的意思,还能使句子更简洁易读,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准确有效的读写活动。
另外,取消主谓间独立性还可以加强语句的节奏感,使语句变得更加有力、更富有感染力。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汉语语法中,主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主语和谓语构成了句子的核心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汉语中,通常情况下,主语和谓语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主谓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情况。
在汉语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紧密联系,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例如,“太阳升起了。
”这个句子中的主语“太阳”和谓语“升起了”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逻辑联系,主谓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二、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他生病了。
”这个句子中的主语“他”和谓语“生病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主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三、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条件等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例如,“下雨了。
”这个句子中的主语“天空”和谓语“下雨了”之间存在着时间关系,主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四、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并列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例如,“他和我一起去了。
”这个句子中的主语“他”和谓语“一起去了”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并列关系,主谓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主谓之间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的,或者是并列的。
在汉语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逻辑关系来理解和把握主谓之间的关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法规则。
这样才能更准确、生动、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简洁。
取消句子独立性详解
2. 判别法:结合语意和语法来判断。
3.“之”字在名词、动词中间。
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 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
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 太后》前一个“之” 。
⑤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 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 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寡人用心”,这本来是一个可以单独成 句的成分,就是说,我(寡人)用心,有主语 和谓语,是可以单独做一个句子的。但是加了 “之”字,就把这个本来可以单独成立的小句 子,变成了“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这个大句 子里面的一个成分(作宾语),它不再独立存在 了,这就是取消了它的独立性。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 若为“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 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是我壮年的 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 能独立成句了。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本来“专 诸刺王僚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在这里 是充当状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
比如说“王老师讲课”是一个句 子,可以用句号,但如果说“王老师 的讲课”,多了一个“的”,就是一 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就不能用 句号了,虽然“的”与“之”功能不 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在句中可作为状 语、主语或宾语,有时候作为一个分句。
如:①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 师》
下面那些之是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 (B、D、E) A. 宋何罪之有 B. 孤之有孔明也,犹鱼之有水也 C.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而往 D.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E. 大王之入关,秋毫无所害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在于深,有龙就能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因我有美好的品德而闻名。
青苔碧绿,爬上了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在一起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彼此往来的没不识字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也可以浏览珍贵的佛经。
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
这犹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内容大意课文中心(一)说明陋室之所以值得称颂,关键是身居陋室的人人品高尚。
(二)写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和安贫乐道等,表达了室主人的高洁。
(三)归纳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现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重点字词句1、常用词理解(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文中译为“音乐”。
这是根据修辞借代手法翻译的。
乐器中的琴类都是用丝线作弦的,笛子是用竹子做管的。
(2)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译作“身体”。
2、多义词辨义(1)形罔不因势象形(形体。
《核舟记》)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表现,流露。
《黄生借书说》)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相貌。
《世说新语三则》)(2)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表示句子结构的移位)友人惭,下车引之(他。
《五人墓碑记》翻译
《五人墓碑记》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五人墓碑记》翻译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盖:句首发语词,无义。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激:激励。
于:介词,被。
而:连词,表结果。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即在。
于之,在这件事上。
这五个人,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之:助词,的。
请:请示。
于:介词,向。
当道:古今异义。
古义:当权者,执掌政权的人。
今义:挡住了路。
即:就。
除:修整,修治。
之:助词,的。
址:地基。
以:连词,来。
之:代词,他们,指代五人。
于:介词,在。
其:代词,他们。
之:助词,的。
以:连词,来。
旌:表扬。
其:代词,他们。
所为:指事迹。
为:做。
盛:盛大。
到现在,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向当局请示,就修整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坟墓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之:助词,的。
去:距离。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墓:名词作动词,修墓,筑墓。
而:连词,表承接。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
其:代词,那。
为:经历。
止:只。
有:又。
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在这里,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
4.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凡:凡是,所有。
子:与“徒”为对文,同义。
徒:同一类别的人。
慷慨得志:志得意满,官运亨通。
其:代词,他们,指代前边的两种人。
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而:连词,表修饰。
而:连词,表承接。
湮没:埋没。
道:动词,称道。
已:程度副词,太。
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激昂、志得意满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足称道的人,也太多了。
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
“之”字的这种独特作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主语,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这句话中“师道不传”本来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主谓句,但在整个句子中只能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作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主语。
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中的“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主谓短语而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等句子也是这种用法。
2.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宾语。
例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松柏”“后凋”之间加“之”字,主谓结构被取消独立性后,变成了一个主谓短语,作“知”的宾语。
例4“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勾践灭吴》)全句的大主语是“寡人”,大谓语是“不知”,大宾语是“其力之不足”。
“其力”“不足”之间加上“之”,取消独立性后变成短语,作为整个句子的宾语。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知东方之既白”等句子也属于这种用法。
3.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状语。
例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如果没有“之”字,就变成“臣壮”(我年轻),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加上“之”,“臣之壮也”就不是句子,而变成了一个短语,作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
例6“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悍吏来吾乡”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加上“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表时间的短语而作为全句的状语。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中的“始臣之解牛之时”,在全句中也是作时间状语。
4.两个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连用,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例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孤之有孔明”和“鱼之有水也”这两个取消了独立性的短语分别作主语和宾语,此句的谓语是“犹”。
取消句子独立性
“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它并不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时候,当“之”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时候,之的用法即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臣之壮也若为“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为我壮年的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能独立成句了。
取消句子独立性,顾名思义,就是让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能成为句子,而只能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
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之”,让这个本可以成为主谓句的变成一个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
举几个例子也许你比较一下就明白了: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
“臣壮”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臣之壮也”做的是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
其他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例子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前一个“之”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后一个“之”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时候,往往把“之”放在主谓之间使它不能独立为一个句子。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本来“专诸刺王僚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在原文中它并不是独立的句子,而是充当状语,原文是“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比如说“王老师讲课”是一个句子,最后可以用个句号,但如果说“王老师的讲课”,多了一个“的”,就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就不能用句号了,虽然“的”与“之”功能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比如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本文是关于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感谢您的阅读!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在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这么解释: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之”字,就表明这不是一个句子,而是一个主谓词组,作句子的一个成分。
如主语、宾语等等。
比如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选自《触龙说赵太后》)这句话如果没有“之”字的话,前半句就是“父母爱孩子”,主谓宾齐全,是个句子,但是有“之”之后,就变成后半句的主语了,不成为独立句子。
所以,这里的“之”字就取消了前半句本来的独立句子身份。
取消句子独立性,简而言之就是“之”处于主谓之间时,此句子不能成为完整一句话,或是话还未说完。
下面的例子比较一下就明白了: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
“臣壮”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臣之壮也”做的是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
其他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例子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前一个“之”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后一个“之”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本来“专诸刺王僚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在原文中它并不是独立的句子,而是充当状语,原文是“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等句子也属于这种情况。
以上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都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是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上一个"之"字,本来意思完整的句子却变得不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了。
这里的“之”的功能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究竟是什么意思?何谓“⽤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welcome取消句⼦独⽴性(简称:消独),是古汉语特有的⼀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
王⼒《古代汉语》第⼆册中解释:“所谓取消句⼦的独⽴性,就是使句⼦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定的上下⽂,就不能独⽴存在。
”⽂⾔⽂中,虚词“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界定为“取消句⼦独⽴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①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句⼦的成分;②降级成为分句,⾪属于⼀个复句。
●⽰例⼀、句⼦独⽴性被取消,降级作句⼦成分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句群。
这是按照从⼩到⼤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了,那么,降⼀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句⼦的成分。
例如下⾯这些句⼦:1、句⼦独⽴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句⼦的主语。
2、句⼦独⽴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的独⽴性,让前者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独⽴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百姓⽐邻国多)这个句⼦,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独⽴性被取消后作状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这个句⼦,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独⽴性被取消后作插⼊语(独⽴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性被取消后,在句⼦中做插⼊语,插⼊语是⼀种独⽴成分,不与句⼦的六⼤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结构关系。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所谓句子的独立性是指,若为主谓结构,那么在语段中则为一个用以表达完整句意的独立的句子。
那么“取消句子独立性”则是,虽为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但因其所属句子结构、表意的需要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句子,只能成为一个句子的附属成份,或词组或分句。
“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为“取消”,换言之,因其主谓之间有“之”的存在,一个本可以表达完整句意的主谓结构也只能做另一句子的附属成份,或充当此句的分句,或以词组的身份充当此句的一个成份。
具体而言,因“之”而出现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词组以如下方式出现在句中:1.充当句子主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此句为主谓倒装句)2.充当句子宾语。
如: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察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触龙说赵太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五人墓碑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3.充当句子定语。
如: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
(《庖丁解牛》)4.充当句子状语。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译为“当……时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译为“当……时候”)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译为“当……时候”)5.充当复句的分句。
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复句间关系为假设)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复句间关系为转折)“之”之语法功能一旦明确,那么,在具体的判断中只要知道“之”字前后词语其语法关系属主谓,便可判定该主谓结构“取消独立性”,然后依照取消独立性后的主谓词组在句中的类型来界定究竟充当句子的何种成份,进而可以准确把握句子的句意。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一、在文言文中,“所以”属于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翻译方法:其一,译成“……的原因”;其二,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
“之”的用法之一—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1页,共7页。
一、如何理解“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为什么主谓之间要用“之”?
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明,书写更简便,表 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 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句 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 句。第页,共7页。2.作宾语
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练”:后就( 》“)变松吾成柏)这后恐个凋太句”后子本玉的主是体宾一语之个了有独。立所的郄谓句也子。,(《加触“龙说之赵太后
宾语
第4页,共7页。
3.作状语
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主谓
状语
“臣壮”本是一个主谓句,但加了“之”字后 ,“臣之壮也”便应译成“我年轻的时候”,成为
主谓
主谓
主语
宾语
第6页,共7页。
课后作业:
查找学过的文言文中哪些“之”是用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进行归纳 总结,整理到笔记本上。整理后在下节 课当堂展示,看谁整理的又多又准确。
第7页,共7页。
之
例:我∧爱池州 ,是因为它山清水秀。
第2页,共7页。
二、被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后的主谓短语在句子中 到底可以做哪些成分呢?
1.作主语
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语 谓语
主语
在这个句子中,“之”放在主语“吾妻” 和谓语“美”之间,从而取消“吾妻美我”这 个句子的独立性,成为“……者,……也”这个 判断句的主语。
例整:个句媪子之表送时燕间后的状也语,持,其它踵就为不能之单泣独。成(《句触了龙说,赵整太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欧阳语创编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中“之”这个词的一种特殊用法。
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洁,书写更简便,表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
“之”的这种用法称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一是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先说第一种情况:作单句的一个分句。
(一)作单句的宾语。
例如: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触龙说赵太后》)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
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
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
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
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
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
这个单句就是“(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
例如: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
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
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四)单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法。
例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这大概是所有学习文言文的孩子的梦魇吧。
一听到这个词,都表现得一脸茫然,不是没听说过,就是听说了也不懂,即使勉强听懂老师的讲解了,自己还是判断不了。
唉,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个词来为难孩子呢?回忆我上学那会儿,初中上完似乎也没有听谁说过“取消句子独立性”,到高中是听老师说了,但怎奈自己生性愚钝,不仅理解不了而且也不会判断。
总之一个字,难!两个字,太难!三个字,确实难!不过,我的学生就比较幸运了——我会讲透,讲明白,反复讲!就是最愚笨的孩子也得让他明白一二。
今天讲蒲松龄老先生的《狼》,其中有一句话“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我说这句话中的“之”字有个特殊用法叫“取消句子独立性”,我问学生明白吗,学生说不明白。
我说“取消句子独立性”简单说就是“取独”,就是你长大后娶了个独生女的意思。
咳咳,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啦,是我为了让你好记胡诌的。
往复杂里说,“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问学生这回明白了吗,学生回答说还是不明白。
我说好吧,咱们先讲讲“独立性”吧。
打个比方吧,有个妇女怀孕了,她肚子里的孩子算不算个“人”呢?有的学生说算,有的学生说不算。
我说不管算不算,假设这个孕妇要坐飞机,她是买一张票呢还是买两张票呢?这回学生都说买一张票了。
我说从“买票”的角度看,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人”的。
这回学生意见统一了,说我说得对。
我接着说,这个孕妇上了飞机,赶巧把孩子生下来了,你说这个孩子算不算一个“人”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算。
我说好吧,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这时候,有学生窃窃私语说应该让这个孩子补票,也有学生说低于多少米的儿童是免票的。
我说咱先不管这个孩子用不用补票,咱们就用“他”来说事。
你们听没听说有妈妈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有个别学生表示听说过。
我说好吧,咱们来看这个“孩子”,在上飞机之前,“他”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人”,换句话说,“他”不具有人的“独立性”;上飞机后,“他”从妈妈身上掉下来了,具有了自主的呼吸,算作一个独立的“人”,换句话说,“他”具有了人的“独立性”。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2.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状语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4.“之”用在主语与“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之间,共同形成一个主谓短语作句子的主语5.吾虽不及师旷之聪。
《群英会蒋干中计》宾语.6.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整个句子的宾语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8.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9.概念阐释:10.有些情况下的“之”的作用不能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上述“所以”及其延伸结构一直沿用到近现代12.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与妻书》时间状语.13.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句子的主语14.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15.在文言文中,“所以”属于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翻译方法:其一,译成“的原因”;其二,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
16.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1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18.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矣。
(《寡人之于国也》)19.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假设复句中的假设分句.20.判断文言文中关于”之”是否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有这么几个做法:21.“之”用在主语和“所”字结构或“所以”构成的谓语之间,被取消句子独立性后的主谓结构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或作复句的分句22.在句中作状语。
如:23.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复句的分句2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
25.由“所以”引申出来的固定结构就是“有以”和“无以”。
通常情况下,“有以”就等于“有所以”,“无以”就等于“无所以”。
26.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27.在句首充当时间状语。
如:2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垓下之围》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29.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30.例句分析:31.一个句子中,前后都用“之”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中间往往用逗号隔开,则前为主语,后为谓语或宾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关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弄不清它是怎么回事。
这里,我做一分析。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中“之”这个词的一种特殊用法。
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洁,书写更简便,表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
“之”的这种用法称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一是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先说第一种情况:作单句的一个成分。
(一)作单句的宾语。
例如: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触龙说赵太后》)
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
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
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
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
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
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
这个单句就是“(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
例如: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
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
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
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四)单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法。
例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句子译为“我得到孔明,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再如: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兰亭集序》)
这个句子译为“后世的人们看待现在的事,也像现在的人们看待过去的事一样”。
再说第二种情况: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例如: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语“父母”和谓语“爱子”之间,取消了“父母爱子”的独立性,作假设关系的复句的一个分句。
译为“(如果)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替他作长远的打算”。
有时,复句的两个分句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法.例如:
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前后分句中的“之”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译为“(如果)邻国的土地增加了,(那么)您的土地就会减少”。
此外,“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还有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例如:
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个判断句。
译为“(这是)你知道的”。
“之”用在主语“君”和谓语“所知”之间,取消了“君所知”的独立性作判断句的宾语。
这样的情况比较隐蔽,只有把它译出来才可以断定。
再如: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在这个句子中,“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了句子独立性,作介词“当”的宾语。
而整个句子又是一个“...者...也”结构的判断句。
译为“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被逮捕的时候,被大义激发死去的(那五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之”字也是用在主谓之间,但并不是属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例如: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秋水》)
这句话中的第一个“之”也是用在主谓之间,但它并没有取消“泾流大”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泾流之大”并没有作任何单句的成分或者复句的分句。
在这里,“泾流之大”仍然是一个独立的表意完整的句子。
“之”在这里只起到加强语气和语意的作用,可以译为“这么”或“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