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尊敬的各位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和学习,制定本教学大纲,以指导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本课程的内容概述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涵盖电子工艺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以应对现代电子行业的需求。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并具备电力工程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等;2. 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和操作技能;3. 具备电路设计与调试的能力;4. 培养分析和解决电工电子技术故障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1. 电工基础知识1.1 电路概述1.2 常用电子元器件1.3 电源供电技术1.4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2. 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2.1 二极管与晶体管2.2 集成电路2.3 模拟与数字电路2.4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 电路设计与调试3.1 电路设计基础3.2 电路布线与焊接3.3 电路调试与测量4. 电工电子技术故障分析与解决 4.1 故障诊断方法与工具4.2 故障维修技术5. 实践操作5.1 电路实验5.2 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实际操作电路和元器件,并解决实际问题;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子工程项目,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4. 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Electric and Electronic《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专科学校工科类非电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的时间安排:总课时为72学时,每周4学时,以一个学期完成。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书考试,以百分制记分。

二、学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学时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作用及组成;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方向;电路的工作状态;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欧姆定律和克希荷夫定律。

42电路的分析方法:(简单电路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83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三要素;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交流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阻抗串并联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04三相交流电路:(三相电源,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65二极管和整流电路:(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单相半波、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管稳压电路。

66三极管和基本放大电路:(半导体三极管特性和主要参数;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射极输出器;放大电路的负反馈;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67集成运放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68门电路和组台逻辑电路:(晶体管的开关作用;逻辑代数运算法则;分立元件门电路;TTL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109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双稳态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

6合计72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分为三个基本模块:“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智能交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

使学生掌握电工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电路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分析、解决电路的基本问题,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典型放大电路和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特点及应用,掌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一)直流电路教学重点: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利用戴维南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常用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1、理解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电流电源关系;电路的工作状态。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支路电流法的实质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理解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在电路分析中灵活应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电路概念及主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路的工作状态,基尔霍夫定律,理想电源的电流电压关系。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二)正弦交流电路教学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串联电路。

教学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三相电源的相量表示及电压关系。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一门涵盖电工电子领域基础知识的课程,主要介绍电路基础理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通信系统及其它相关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了解常用的模拟电路原理及应用,了解基础通信系统原理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电工电子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应用,熟悉基础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大纲1.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元件和分析方法–电路均衡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交流电路分析和应用2.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模拟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原理及应用–非线性电路分析和应用–放大电路设计和分析4.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块和应用–模拟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5.电子器件和应用–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其它常用电子器件和应用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设计、调试和分析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3.课程作业:通过课程作业,让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3.考试成绩:包括课程的大、中、小测试和期末考试参考书目1.《电路理论基础》马远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字电子技术》顾平,高等教育出版社3.《模拟电子技术》王一光,高等教育出版社4.《现代通信原理与应用》黎思峰,高等教育出版社结语本课程是电力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同时介绍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数字电路等基本知识。

为学习机电、数控后续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掌握磁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5、掌握变压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6、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7、掌握万用表对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简易测试,解决基本放大电路中的连接问题8、能分析电路,能从较复杂的电路中把各个数字单元简化出来加以分析,读懂电路图9、会分析整流电路的原理,会计算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10、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常用电参数;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单元直流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1.1、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电路模型。

(1学时)1.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学时)1.3、电阻的串并联,分压与分流,Y型与△型联接电阻网络的等效互换。

(0.5学时)1.4、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及其相互转换。

(0.5学时)1.5、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

(1学时)1.6、常用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应用电路计算举例。

(1学时)1.7、电感、电容与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

(1学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

了解电路基本定理。

了解过渡过程的意义及三要素分析法。

第二单元单相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内容:2.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学时)2.2、复数、相量的概念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1学时)2.3、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路模型,阻抗的计算。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电子、通信、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传授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关系1.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1.3 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2. 电子器件与电路2.1 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2.2 放大电路和逻辑电路2.3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3. 电力系统与电机3.1 发电原理和电力传输3.2 三相电路和电机控制3.3 变频技术和电力负载管理4. 通信与网络技术4.1 信号与系统分析4.2 通信原理和调制技术4.3 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5. 自动化与控制技术5.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2 传感器与执行器5.3 自动化控制原理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论文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考核,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论文评估对学生的论文研究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编写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统一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1.1 电路基本概念1.2 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和特性1.3 电工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1.4 电工电子安全与法规2. 电路分析与设计2.1 电路分析方法2.2 电路定理与定律2.3 单相和三相电路分析2.4 电源和稳压电路设计3. 电力系统与控制3.1 电力系统概述3.2 发电机与变压器3.3 电力传输和配电3.4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4. 电子器件与电路4.1 半导体器件原理与特性 4.2 放大电路与信号处理4.3 数字电子技术4.4 电子器件的选型与应用5. 自动控制与PLC5.1 控制系统基础知识5.2 运动控制技术5.3 工业自动化与PLC编程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2. 实践与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互动:采用问答、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

3. 期末考试:针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教材:1.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2 《电路分析与设计》1.3 《自动控制原理与实践》2. 参考资料:2.1 《电工电子技术教程》2.2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指南》2.3 《电工电子技术案例分析》七、教学安排时间内容第一学期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第二学期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三学期电力系统与控制第四学期电子器件与电路第五学期自动控制与PLC八、教学成果与展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预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电路原理、元器件特性、电子设备维修等相关内容,以提升学生在电气领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气原理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2. 熟悉常见的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3. 掌握电子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本理论: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2.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合电路等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 电子元器件: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工作原理,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4. 电路设计与实践:基于实际问题的电路设计,电路仿真与调试技术;5. 电子设备维修:电子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设备保养与维护技术。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实验,提升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习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技能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课程设计,评价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表现。

六、教材参考1. 《电子技术基础》(张三,XXX出版社)2.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李四,XXX出版社)3. 《电子设备维修与保养》(王五,XXX出版社)七、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电子工程专业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 助教人员:XXX,XXX,负责课程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学生问题解答。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L041501. AL04321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编写单位:机电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本课程是为系统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控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以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为研究对象,以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为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直流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2)重点掌握各种电路定理、节点电压法、支路电流法,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法、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法;(3)了解磁路及交流电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概念;(4)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原理,重点理解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

能正确选择异步电动机。

重点掌握异步电动机起动、制动、调速的方法;(5)理解低压电器的原理、功能,重点能正确阅读继电器电接触控制电路图,能设计较简单的继电器电接触控制电路;(6)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伏安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硅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稳压原理及主要参数;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输入特性曲线教学内容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2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3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4运算放大器在波形产方面的应用5运算放大器在测量方面的应用6集成功率放大器7运算放大器中的反馈8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十一部分正弦波振荡电路(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RC和LC选频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RC和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得的判断及振荡频率的估算。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由电路基础、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岗位上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一般问题。

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和计算简单直流电路。

2.理解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式(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式和相量图)和特点,能够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

3.学会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

4.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运行性能,并具有初步使用的能力(起动、制动、调速)。

5.了解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6.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功能、外特性和基本使用方法。

7.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

8.学会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故障判断与维修以及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电工电子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唯一的一门电学基础知识课程,集电路基础、电机、继电接触控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一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直接与本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衔接。

虽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考虑到目前企业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以及设备应用的实际情况,适当保留了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低压电器控制)部分。

而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放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讲授本课程电子技术部分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侧重集成电路器件的功能及外特性的讲授,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符合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准。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10077)修订人:孙红霞本课程性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支持必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其它相关类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集成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安排:总学时76具体的学时分配如下:说明:学时分配仅供任课教师参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适当调配。

本课程必要说明:本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先修课,要求学生具有微积分知识,并具有应用线性代数、复数运算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普通物理学中电磁方面的基础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技术基础》的内容和分析方法是《电机与拖动》、《机电设备控制》、《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变流技术与自控原理》等后续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直流电路1.基本知识点:电路的作用、组成部分及电路的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定义及其方向(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电路的状态―有载工作状态、开路和短路;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KCL、KVL);电路中电位和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概念;电阻串并联接的特点;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2.学习要求: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的特点,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位的计算;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

(完整word版)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续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二、学分:4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

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一、学习要求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4、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5、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1.2 电路模型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4 理想电路元件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6 基尔霍夫定律1.7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1.8 支路电流法1.9 叠加原理1.10 戴维南定理1.11 本章小结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一、学习要求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频率,理解相量表示法;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和方法;3、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4、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5、掌握阻抗串联和阻抗并联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2 正弦量的表示方法2.3 单一元件的正弦响应2.4 R、L、C串联电路的正弦响应2.5 阻抗串联与并联2.6 电路中的谐振2.7 功率因数的提高2.8 本章小结第三章三相交流电路一、学习要求1、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掌握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3、了解三相电源的产生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由电路基础、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岗位上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一般问题。

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和计算简单直流电路。

.2.理解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式(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式和相量图)和特点,能够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

3.学会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

4.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运行性能,并具有初步使用的能力(起动、制动、调速)。

5.了解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6.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功能、外特性和基本使用方法。

7.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

8.学会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故障判断与维修以及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电工电子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唯一的一门电学基础知识课程,集电路基础、电机、继电接触控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一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直接与本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衔接。

虽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考虑到目前企业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以及设备应用的实际情况,适当保留了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低压电器控制)部分。

而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放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讲授本课程电子技术部分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侧重集成电路器件的功能及外特性的讲授,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符合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专科层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使用的角度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中的相关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

具体内容有:
1、熟练掌握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计算;
3、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实际运用;
4、电工仪表的运用;
5、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践教学在电工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电路实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强学习效果。

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课堂提问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本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相关知识的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髙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齐向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计算机应用基础》管会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计算机应用基础》彭宣戈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