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三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文档资料
幼虫化蛹时爬到瓶璧或滤纸上。
6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2. 形态构造 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 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
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3.成虫雌雄的鉴别
雌果蝇
雄果蝇
体形较大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 腹部末端钝圆 尖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
四、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
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 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15 ℃以下则使它的 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 温度为20-25℃。
三龄幼虫 4.5mm,在 培养基上作沟穿孔。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 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 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 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 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 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不久,变为短粗 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 灰褐色。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观察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果蝇若干只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显微镜物镜5. 显微镜目镜6. 滴管7. 玻片8. 载玻片9. 尼龙网10.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将果蝇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其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果蝇头部较大,触角细长,胸部发达,腹部较细,翅膀薄膜状,有翅脉分布。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果蝇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孵化时间约为12小时,幼虫发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蛹化时间约为4天,成虫羽化时间约为2天。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触角、翅膀等器官。
2. 果蝇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变态发育特点。
七、实验讨论1. 果蝇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便于观察和研究。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 学时数:3学时 制作人:邰丽华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 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 态。 2、鉴别雌雄果蝇,认识一些常用突变性状。 3、学习实验果蝇的饲养方法及实验的处理 方法。 • 实验原理: 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野生型果蝇:长翅、红眼、灰体 w y 眼、翅、刚毛——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突变) w m sn3 体色、翅——黑檀体勺状翅 e nub2 眼、体色——白眼黑檀体 w e 眼、翅、体色——白眼小翅黄体(三隐性突变) wmy 眼——杏色眼 wa 眼——杏色棒眼 waB 等等
• 作业 1、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观察比较雌雄果蝇的外 形、背腹面和第一对足的形态结构及其区别。并画出 雌、雄果蝇的背腹面和雄果蝇的第一对足及性梳的简 图。 2、观察实验室现有的几种突变型果蝇的性状,如 体色、翅形,复眼形态和颜色、刚毛等。并记录要点 (影响部位、突变名称、基因符号、形状特征等)。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影响部位 突变名称 基因符号 性状特征 染色体号数 翅形 残翅 vg 翅退化 Ⅱ 小翅 m 翅小 Ⅰ(X) 勺状翅 nub 翅小似勺 Ⅱ 翘翅 cy 翅后翻 Ⅱ 眼 白眼 w 复眼白色 Ⅰ(X) 棒眼 B 复眼棒状 Ⅰ 体色 黑檀体 e 体色黑亮 Ⅲ 黑体 b 体色黑 Ⅱ 黄体 y 体色浅橙黄色 Ⅰ 刚毛 焦刚毛 sn 刚毛卷曲 Ⅰ 叉刚毛 f 刚毛近中部分叉 Ⅰ
2.5~3天 三龄幼虫 1天
二龄幼虫 1天
1天
一龄幼虫
果蝇的生活史:
2、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1) 雌雄的鉴别 雌雄果蝇的主要形态区别 部位 腹部 体形 背面黑色环纹 末端 颜色 ♀ 5条 尖 浅 大 ♂ 3条 钝圆 深 小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4、果蝇饲料的配制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1、果蝇培养基配制(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
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相对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
幼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
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留在蛹化地点。
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
成虫刚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
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
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作为果蝇的食物。
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
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
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果蝇生活史和性状观察
突变型: 黄体(y)
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2
突变型: 白眼(w)
突变型: 朱红眼(v)
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3
突变型: 墨黑眼(se)
突变型: 棒眼(B)
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4
突变型: 小翅(m)
突变型: 卷翅(Cy)
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5
突变型: 残翅(Vg)
突变型: 短翅(dp)
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6
果蝇的麻醉程度
看实验要求而定: 对仍须培养的果蝇以轻度麻醉为宜; 但对不再培养,单单进行性状观察的果蝇, 可以深度麻醉,甚而致死也无妨(果蝇翅 膀外展45°角,说明已死亡)。 检查完毕后,把不需要的果蝇倒入水池中。
2 果蝇交配
雌蝇的生殖器官中有贮精囊,可保留交配 所得的大量精子。雌蝇一次交配所得的精 子,足够它多次排出的卵受精。 因此在做杂交试验时,雌蝇必须选用处女 蝇(没有交配过的雌蝇)。 雌蝇孵出后12小时内不会交配,这个时间 内可把蝇全部倒出,分出雌雄蝇,单独饲 养。这时收集的雌蝇是处女蝇。
三、果蝇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1、雌雄果蝇的鉴别 ⑴形体大小 ⑵腹部环纹、形状与颜色 ⑶性梳的有无
⑴体形大小_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⑵腹部环纹、形状与颜色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雌果蝇腹部特征—
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⑶性梳
雄性个体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 鬃毛流梳,称性梳(sex cumbs)
性梳
性梳
性梳
2、果蝇突变性状的鉴别
表1—2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影响部分 突变名称 基因符号 染色体上座位
翅 眼色 体色 刚毛 翅形
实验一果蝇型态和生活史观察
实验⼀果蝇型态和⽣活史观察实验⼀、果蝇的形态和⽣活史(设计型实验)观察⼀.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为双翅⽬昆⾍,全世界约有4000种左右,其中,⿊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于容易饲养、繁殖⼒强、世代周期短以及众多的突变性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和超级模式⽣物,为遗传学和分⼦⽣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的贡献,推动了⼈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 实验⽬的:1. 掌握培养果蝇的基本程序;2. 了解果蝇⽣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3. 区别⿊腹果蝇⼏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4. 观察不同果蝇种类的⽣活史。
三. 实验器具:完成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品和试剂:解剖镜培养瓶粘贴标签⿇醉瓶装有⼄醚的滴瓶滴管解剂针或⽑刷70%的酒精四. 实验材料:⿊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型(红眼、灰⾝、长翅、直刚⽑); 未知果蝇1; 未知果蝇2; 未知果蝇3; 未知果蝇4五. 实验⽅法及步骤:I. 培养基的配制:⽬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果蝇的培养基。
可能使⽤最简单⽅便的是“快速培养基”只需加⽔就可以配成可使⽤的培养基,不需加热,不过,⼀些⼯作者建议加5滴5%的丙酸以防霉菌,尽管⽅便,但⼤量使⽤时会显得⾮常昂贵。
Demerec 和kanfmann的果蝇指南有⼀些不同的培养基配⽅,另⼀个有⽤的培养基要归功于加利福利亚技术研究所的C.B.Bridges ,它的配料如下:20g琼脂200g⽟⽶粉145ml 蔗糖汁(Karo Syrup)或红糖145ml糖密(Br’er Rabbit Molasses )2400ml 蒸馏⽔4.5g Dowicil-200溶于15ml蒸馏⽔⽅案1⾸先加热溶解琼脂于1000ml蒸馏⽔中,然后再加⼊1000ml蒸馏⽔。
⼩⼼地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
在加⽟⽶粉之前,先将⽟⽶粉溶于400ml未加热的蒸馏⽔中(这样做可以防⽌⽟⽶粉在热的琼脂悬液中形成团块)。
实验一果蝇型态和生活史观察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设计型实验)观察一.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为双翅目昆虫,全世界约有4000种左右,其中,黑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于容易饲养、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以及众多的突变性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和超级模式生物,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二. 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果蝇的基本程序;2.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3. 区别黑腹果蝇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4. 观察不同果蝇种类的生活史。
三. 实验器具:完成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品和试剂:解剖镜培养瓶粘贴标签麻醉瓶装有乙醚的滴瓶滴管解剂针或毛刷70%的酒精四. 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 未知果蝇1; 未知果蝇2; 未知果蝇3; 未知果蝇4五. 实验方法及步骤:I. 培养基的配制: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果蝇的培养基。
可能使用最简单方便的是“快速培养基”只需加水就可以配成可使用的培养基,不需加热,不过,一些工作者建议加5滴5%的丙酸以防霉菌,尽管方便,但大量使用时会显得非常昂贵。
Demerec 和kanfmann的果蝇指南有一些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另一个有用的培养基要归功于加利福利亚技术研究所的C.B .Bridges ,它的配料如下:20g琼脂200g玉米粉145ml 蔗糖汁(Karo Syrup)或红糖145ml糖密(Br’er Rabbit Molasses )2400ml 蒸馏水4.5g Dowicil-200溶于15ml蒸馏水方案1首先加热溶解琼脂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1000ml蒸馏水。
小心地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
在加玉米粉之前,先将玉米粉溶于400ml未加热的蒸馏水中(这样做可以防止玉米粉在热的琼脂悬液中形成团块)。
实验6果蝇的形态、生活史和饲养技术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六果蝇的形态、生活史和饲养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2.观察果蝇的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理解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掌握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的一个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具有突出的优点:①生活周期短,生长迅速,平均每12天左右可完成一个世代(图6-1);②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③容易饲养:培养果蝇的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果蝇的生活营养要求简单,常温下就可生长繁育(最适温度在20~25℃);④果蝇形态突变类型多达400种以上;并且染色体数目较少(2n=8),加上其唾液腺染色体巨大,都为遗传观察分析提供了便利。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T‧H‧摩根及其研究小组,正是利用果蝇突变试验,第一次揭示了遗传基因与染色体的直接联系,从而开启了现代遗传学的新时代。
1天图6-1 果蝇的生活史(1)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交配后两天开始产卵,当卵经过子宫时,精子可由卵前端的锥形突出部的小孔或卵孔进入其中,虽然有很多精子进入卵,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精子与卵发生受精作用。
其它多余的精子被雌虫贮藏起来(所以杂交实验时必须选取处女蝇)。
受精卵被排出体外发育或胚胎早期就在子宫内进行。
用解剖针将附有卵的培养基取少许涂于载玻片上,或用解剖针轻压雌果蝇腹部后部把卵挤在载玻片上,用低倍镜观察。
果蝇的卵约长O.5mm,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的作用是使卵附在培养基表面而利于发育。
(2)幼虫卵孵化成幼虫后要经过两次蜕皮才能从一龄幼虫发育成为三龄幼虫。
三龄幼虫体长约5mm,头部稍尖,位于头部的口器为肉眼可见一小黑点,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通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身体后半部的上方两侧,精巢较大,为一明显的黑色斑点,卵巢较小。
实验三 果蝇形态、生活史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
图1 果蝇的生活史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卵 一龄幼虫 三龄幼虫 蛹 成虫
生活周期可分4个时期: 生活周期可分4个时期: 幼虫、蛹和成虫。 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20~ ℃ 温度越高, 最适培养温度 ~25℃,温度越高, 生长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 生长越快,但高于 ℃不育甚至死亡。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 白色,椭圆形,长约 ,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 在食物上。 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 二龄——三龄,三龄体长 三龄, 幼虫:一龄——二龄 二龄 三龄 三龄体长4-5mm,幼虫头尖尾 ,幼虫头尖尾 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 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 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深褐色。 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 小时即可交配, 天后雌蝇可产卵 天后雌蝇可产卵, 深,硬化。羽化后8小时即可交配,2天后雌蝇可产卵, 硬化。羽化后 小时即可交配 雄蝇精子可贮存雌蝇受精囊,逐步释放。 雄蝇精子可贮存雌蝇受精囊,逐步释放。
(二)果蝇的形态特征和常见的 果蝇的形态特征和常见的 突变类型 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
大小 形态 颜色 大 腹部末端稍尖 腹部末端稍尖 腹部末端色浅, 腹部末端色浅,腹部背 面呈5 面呈5条黑色条纹 无 腹片, 6个腹片,产卵管 小 腹部末端呈钝圆形 腹部末端呈钝圆形 腹部末端黑色,腹背3 腹部末端黑色,腹背3条条 最后一条极宽, 纹,最后一条极宽,并延 伸到腹面, 伸到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性梳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性梳 腹片, 4个腹片,交尾器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以了解其繁殖规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培养皿、饲料和显微镜。
首先,将果蝇放入培养皿中,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并记录下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行为。
实验结果:果蝇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果蝇卵的大小约为0.5毫米,呈椭圆形,透明且粘附在培养皿上。
幼虫孵化后,会从卵壳中钻出来,身体呈白色,长度约为2毫米。
幼虫主要以食物残渣为食,通过蠕动的方式在培养皿中活动。
在观察过程中,还发现幼虫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可能是用来与同类进行沟通。
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蛹的阶段。
蛹是果蝇的静止期,身体呈棕色,长度约为3毫米。
蛹的外壳坚硬,保护着内部的昆虫。
在这个阶段,果蝇在外部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最长。
最后,蛹会蜕变成成虫。
成虫的身体长约为3毫米,呈黑色,具有两对透明的翅膀和红色的眼睛。
成虫主要以果蔬为食,通过吸食果汁和腐烂的物质来获取营养。
观察中发现,成虫会频繁地振动翅膀,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此外,成虫还会进行交配和产卵,完成果蝇的繁殖过程。
实验讨论: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
果蝇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从卵到成虫只需要约10天的时间。
这种快速的繁殖能力使果蝇成为了实验室中常见的模式生物。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果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无论是在幼虫阶段还是成虫阶段,果蝇都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环境条件。
这种适应能力可能与果蝇的基因组结构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果蝇的适应机制提供了线索。
此外,果蝇的行为习性也是我们观察的重点。
幼虫的蠕动行为可能与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有关。
成虫的振翅行为可能与寻找伴侣、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逃避危险有关。
这些行为习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果蝇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果蝇的观察实验,我们对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实验日期:2014 年3 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平均温度)大气压:82.75 KPa(平均气压)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一、目的: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二、原理:(一)生物学特性:1.1果蝇的形态特征: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
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
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1.2、果蝇的生活史: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
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
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
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1.卵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6.成虫(雄) 7.成虫(雌)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
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
实验一普通果蝇形态与生活史观察【最新】
实验一普通果的形态、生活史观察实验日期:2014年3月12日19:00---22:25温度:19℃压强:82.76Kpa班级:12生物技术姓名:熊东学号:20120322210 一、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2.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3.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4.掌握果蝇的麻醉方法,熟悉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
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地区,主食为腐烂水果中的酵母菌约有2500个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 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
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6.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时期。
7.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
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经过10-15天即可繁殖一代。
8.果蝇染色体组成果蝇为二倍体2n=8。
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裂方式。
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
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1、果蝇培养基配制(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实验日期:2014年3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 °C (平均温度)大气压:82.75 KPa (平均气压)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目的: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原理:(一)生物学特性:1.1果蝇的形态特征: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
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
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1.2、果蝇的生活史: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
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
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
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1•卵 2 •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 •三龄幼虫 5 •蛹6 •成虫(雄)7 •成虫(雌)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
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
1.2.1.3、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
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1.2.1.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
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
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C以上时果蝇则将不育且濒临死亡, 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
培养果蝇的最适温度是20 〜25C。
1.3、果蝇的雌雄鉴别:表一:成虫雌雄的鉴别表雌果蝇雄果蝇体形较大体形较小腹部椭圆形,末端稍尖腹部末端钝圆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条黑色条纹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一条宽且延续至腹面腹部腹面有明显的6个腹片(刚毛围四个腹片成一圈)无性梳第一对跗节基部的一节有性梳外生殖器外观比较简单外生殖器外观较复杂,刚羽化的幼蝇用低倍镜可明显观察到生殖弧、肛口板及阴茎图四、果蝇的性别鉴别图:图五、雄果蝇的左前足他图:左:雄性果蝇的左前足中:跗节基部的性梳右:雌果蝇无性梳C、基节TR、转节F、腿节TI、胫节TA跗节图六、果蝇的左前足各部分的结构图:图七、果蝇的性梳图:图八、果蝇的性梳放大图:图六:左:雄性果蝇的左前足中:跗节基部的性梳右:雌C、基节TR 转节F、腿节TI、胫节TA 跗节1.3.1、性梳:果蝇只有雄体在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一黑色鬃毛结构,形似一小梳,称为性梳。
而雌体没有性梳。
性梳的有无是鉴别雌雄成蝇的可靠标志之一,只是需要放大后才易观察。
1.3.2、腹部体节数目: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图九、雌果蝇的腹部体节简图:腹部体节数目: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2.1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2.2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2.2、果蝇的一般生态学特征:2.2.1、喜温:最适培养温度20C〜25T,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繁殖的也越快,但高于30C不育甚至死亡,低于12C时,则生长发育变得迟缓。
2.2.2、喜湿: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C, 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10天。
通过控制养殖的温度,可以加速和减缓果蝇的发育。
果蝇个体很小,幼虫在三龄时达到最大,约2毫米,成年果蝇也仅为2-3毫米。
新羽化的雌性成虫大约8小时之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之后大约40小时开始产卵,第4-5天出现产卵高峰。
性成熟雌性果蝇生殖能力很强,产卵初期每天可达50〜70枚,累计产卵可达上千枚。
较短的生命周期及较强的繁殖能力使得在短时间内培养繁殖出大量特定种系的果蝇变得十分便利,使果蝇得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系统发育学及遗传学等研究2.2.3、向上性:果蝇具有向上爬的特性。
2.2.4、喜食酵母菌;2.2.5、喜食糖份含量高的物质。
(三)遗传学特征:3.1、染色体组成:果蝇为二倍体2n=8,XX果筑的常染XY色体和性集色优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裂方式。
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
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
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对果蝇而言,X染色体上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决定雄性的基因存在,其比值决定果蝇的雌或雄,丫染色体只与育性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3.2、果蝇的性别决定: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丫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上不起作用,只与育性有关。
含有丫染色体,可产生正常的配子,不含丫染色体,则配子不育。
性别决定与性比值(性指数)有关。
X/A=1 则为雌性;X/A=0.5 则为雄性。
X/A > 1,为超雌;X/A V0.5,则为超雄;0.5 v X/A v 1则为中间性。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果蝇X染色体上有很多雌性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很多雄性基因,丫染色体上很少或没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因此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
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对果蝇而言,X染色体上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决定雄性的基因存在,其比值决定果蝇的雌或雄,丫染色体只与育性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3.3 、果蝇的连锁群:X染色体上有141个基因;第2染色体上有228个基因;第3染色体上有156个基因;第4染色体上有12个基因。
3.4、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结构相似、控制的形状相同,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3.5、果蝇的突变品系:(表一)野生型: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3.6、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表二)图^一、突变型:白眼(W)图十二、突变型:小翅(m图十三、突变型:残翅(vg)图十四、突变型:焦刚毛(sn)图十五、突变型:无横隔脉(cv)图十六、突变型:黄体(y)与黑檀体(e)灰黄体鷲橄体三、材料与方法:3.1、材料:野生型黑腹红眼果蝇。
3.2、仪器设备:生化培养箱、双筒解剖镜、镊子、电磁炉、高压灭菌锅、电热恒温干燥箱、培养瓶、棉花塞、烧杯、白瓷板、玻棒、棉签、滤纸;3.3、试剂: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3.4、步骤:3.4 . 1、野生型果蝇的捕获:找一些塑料瓶或者不用的水杯,在里面放上烂的香蕉或者菠萝,并将其放在垃圾堆或者水果摊处(尽可能的放在向阳的地方),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再去用熟料袋或者纱布盖住瓶口将瓶子取走。
3.4.2 、果蝇培养基配制:先计算所要的量,然后制定配方:A:糖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40ml煮沸溶解;B:玉米粉8.25克,加水40ml,加热搅拌均匀,再加0.7克酵母粉;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0.5 ml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421、倒入培养基的厚度约2厘米,在培养基中插入一张消过毒的干燥硬纸片,以扩大果蝇的活动场所。
4.2.2、将培养瓶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锅内,以121C, 1.5大气压消毒30分钟。
423、灭菌完成后,待灭菌锅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开启锅盖使其半开,再以灭菌锅干燥培养瓶之棉塞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其冷却备用。
4.2.4、待培养基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去瓶壁上的水珠。
因为瓶里有了积水,移入的果蝇容易淹死或粘住。
3.4.3、麻醉:4.3.1、对果蝇进行检查时,用乙醚麻醉,使果蝇处于昏迷状态。
4.3.2、使用时将乙醚(2 —3滴)滴到麻醉瓶的棉花球上(注意不要让乙醚流进瓶内)。
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影响观察。
4.3.3、麻醉果蝇时,先将长有果蝇的培养瓶在海棉垫上轻敲,使果蝇全部震落在培养瓶底部。
然后迅速打开培养瓶的棉塞,把果蝇倒入去盖的麻醉瓶中,并立即盖好麻醉瓶。
(果蝇的麻醉程度看实验要求而定:对仍须培养的果蝇以轻度麻醉为宜;但对不再培养,单单进行性状观察的果蝇,可以深度麻醉,甚而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角,说明已死亡)。
4.3.5、检查完毕后,把不需要的果蝇倒入水池中。
3.4.4、果蝇的雌雄鉴别: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按照雌雄果蝇的异同点分离出雌雄果蝇,并记录好雌雄果蝇的只数。
3.4.5、、果蝇接种:按照无菌操作技术,一手持培养瓶,一手持广口瓶,轻轻地旋转广口瓶棉塞,使果蝇掉离棉塞,迅速取下两瓶的棉塞,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果蝇触角根部的感觉神经能和人类的耳朵一样感知声音和重力,受惊吓后会向上逃走,轻轻敲击广口瓶,果蝇会陆续飞入培养瓶,塞好瓶口,培养瓶应该编上号数,注明名称,培养日期,并且登记在记录本上)放进恒温培养箱,25 C下进行培养。
346、培养观察:在做新的留种培养时,应仔细检查果蝇有没有混杂,有没有突变个体产生。
一般一瓶放5〜10对亲本为宜,果蝇移入新瓶时,需将瓶子横放,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