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平法识图规则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板平法识图

板平法识图
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 ×××/×××;当设计已在图注中 统一注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3)纵筋
纵筋按板块的下部纵筋和上部贯通纵筋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时则不 注),并以字母B代表下部纵筋,以T代表上部贯通纵筋,B&T代表下部与上部;X向纵筋 以X打头,Y向纵筋以Y打头,两向纵筋配置相同时则以X&Y打头。 4)板面标高高差
板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 则注,无高差不注。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
2.板支座原位标注
板和梁相交的一定范围内,楼板承受 负弯矩作用,因而,板支座处需配置一定 数量的负弯矩钢筋(扣筋),如图4-4所 示。对于图4-4中所示的负弯矩钢筋,无 需贯通布置,因此不属于集中标注的范畴, 可在支座位置处将配筋情况表达出来,即 板支座处原位标注。同样,悬挑板的上部 受力钢筋也是通过原位标注的方法进行表 示的。
一跨为一板块(非主梁密肋不计)。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集中 标注,其他仅注写置于圆圈内的板编号,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板块按表4-1所示规定进行编号。
表4-1 板块编号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
1.板块集中标注
2)板厚 板厚注写为 ×××(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单位均采用mm;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
1.板块集中标注
有梁楼盖的集中标注内容如图4-3 所示,按下部纵筋,以及当板面标高 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图4-3 楼盖集中标注内容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
1.板块集中标注
1)板块编号 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对于密肋楼盖,两向主梁(框架梁)均以
图4-2 有梁楼盖现浇楼板配筋图

板平法识图规则

板平法识图规则
注间距的1/2。当设定贯通纵筋为纵筋总截面面积的50% 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当设定
贯通纵筋大于或小于总截面面积的50% 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
现在是11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12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5.4 无梁楼盖平法识图
无梁楼盖的概述
无梁楼盖不设梁,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是在对于净空与层高限制较严格的建
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来说明钢筋的配筋情况。
5.9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
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
楼板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是在板平法施工图上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达。
楼板相关构造编号表
楼板相关构造编号按表5-4 的规定。
现在是16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
纵筋加强带注写的有关事项
1. 板支座原位标注中上部非贯通纵筋的注写内容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垂
直于板支座绘有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以该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
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 如①、②等)、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且
当为一跨时可不注),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
的跨数即可。
现在是6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7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8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9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10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五
2. 板支座原位标注中悬挑板的注写内容
关于悬挑板的注写方式如图5.10 所示。当悬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mm 时,应指定板端部封
内容表达。

板平法识图规则共33页文档

板平法识图规则共33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板平法识图规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板平法识图

板平法识图

• 衔接:
① 单向受力屋面板和民用建筑楼板为60mm,单向受力工业 建筑楼板为70mm,双向板为80mm,无梁楼板为150mm, 现浇空心楼板为200mm。
②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 宜大于250mm。
第一节、板平法基础知识
2.叠合板底板接缝编号
3.水平后浇带编号
板厚
❖ 等厚度板注写为 h=xxx; ❖ 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
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 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 h=xxx/xxx; ❖ 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 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33
贯通纵筋
❖ 按板块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 时则不注),并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 上部与下部;
识 无梁盖平法识图、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三
个部分,由于无梁楼盖板在实际工程中几乎
不用,故不作要求。
有梁楼盖: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无梁楼盖
无梁楼盖不设梁,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是在对于建筑物净 空与层高限制较严格的建筑物经常使用的楼盖形式。
由于没有梁,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故与相同柱网尺寸的 肋梁楼盖相比,其板厚要大些。
洞口加筋
放射筋
❖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个角处,呈放射状布 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外墙阳 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这类地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 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板钢筋绑扎施工 标清(270P).qlv
华焱钢筋捆扎机绑扎钢筋神器产品介绍4000-139-700 标清(270P).qlv
❖ 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则以 X&Y打头;

平法识图规则

平法识图规则

平法识图规则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简化了施工图,统一了表示方法。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XXG101)讲解如下内容。

一、平法制图的一般规定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

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要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

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成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第一节框架柱的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是在结构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对柱的信息表达。

一、柱的编号规定在平法柱施工图中,各种柱均按照表3-1-1的规定编号,同时,对应的标准构造详图也标注了编号中的相同代号。

柱编号不仅可以区别不同的柱,还将作为信息纽带在柱平法施工图与相应标准构造详图之间建立起明确的联系,使在平法平法施工图中表达的设计内容与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合并构成完整的柱结构设计。

二、列表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要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如图3-1-2)图3-1-2 柱表平法施工图柱表注写内容:1、注写柱编号,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应符合表2-1-1的柱编号规定。

板平法识图规则

板平法识图规则

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 5.10.2 后浇带的注写内容 后浇带HJD 的引注。后浇带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后浇带留筋 方式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包括: (1)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代号。本书提供了两种留筋方式,分别为:贯通 留筋(代号GT),100% 搭接留筋(代号100%)。 (2)后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应注明 相关施工要求。 (3)当后浇带区域留筋方式或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时,设计者在图中 注明与图示不一致的部位及做法。后浇带引注见图5.18。
2. 板支座原位标注中悬挑板的注写内容 关于悬挑板的注写方式如图5.10 所示。当悬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mm 时,应指 定板端部封边构造方式,当釆用U 形钢筋封边时,应指定U 形钢筋的规格、直径。 3. 有梁楼盖板贯通纵筋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当板的上部已配置有贯通纵筋,但需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 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配置。“隔一布一”方 式,为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 注间距的1/2。当设定贯通纵筋为纵筋总截面面积的50% 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 径;当设定贯通纵筋大于或小于总截面面积的50% 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
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 5.10.1 纵筋加强带注写的有关事项 纵筋加强带JQD 的引注。纵筋加强带的平面等由引注内容表达。纵筋加强带设单向加强贯通 纵筋,取代其所在位置板中原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根据受力需要,加强贯 通纵筋可在板下部配置,也可在板下部和上部均设置。纵筋加强带的引注如 图5.16 所示。
5.2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识图 5.2.1 有梁楼盖平面注写内容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 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 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 向,从下至上为Y 向。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 向,径向为Y 向。

板平法识图整理

板平法识图整理
支座负筋为非贯 通筋
4.1 板平法识图 结构平面XY坐标方向的规定
Y
X
4.1 板平法识图
Y X
4.1 板平法识图
4.1 板平法识图
三、贯通纵筋配置方式
8@200 8@200
4.1 板平法识图
8-150
4.1 板平法识图 构造通长筋
4.1 板平法识图
2.1 平面表达方式——集中标注
四、板面标高高差
板平法识图——平面表达方式
4.1 板平法识图
板平法识图——平面表达方式
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4.1 板平法识图
板平法识图——平面表达方式 集中标注的内容: • 板块的编号 • 板厚 • 贯通纵筋 • 标高高差
说明: 板块的确定(11G101-1 P36) 普通板:双向均以一跨为一个板块 密肋板:双向主梁均以一跨为一个板块 相同编号的板块可以选择一处做标注。
自梁的中线向左右跨
自梁的中内线分向别左延跨伸内1800mm,
延伸只18标00注m一m侧表明两侧自梁的中线向右跨
对称
内延伸1400mm
4.1 板平法识图
第1第(跨)一中跨的数字代第表2第跨该二负跨筋横向第第3跨三跨 (垂直钢筋方向)布置的跨
数,一跨可以省略不写,一
端悬挑(××A),两端悬挑
(××B),
2.1 平面表达方式——集中标注
120mm
80mm
4.1 板平法识图
2.1 平面表达方式——集中标注 三、贯通纵筋
贯通钢筋
双层:下层 B: BOTTOM 上层 T: TOP 此区域无负筋 上下层 B&T:板底双向均为
双向:X向 Xφd@L 贯通筋 Y向 Yφd@L X向和Y向 X&Yφd@L

平法识图规则

平法识图规则

平法识图规则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简化了施工图,统一了表示方法。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XXG101)讲解如下内容。

一、平法制图的一般规定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

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要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

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成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第一节框架柱的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是在结构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对柱的信息表达。

一、柱的编号规定在平法柱施工图中,各种柱均按照表3-1-1的规定编号,同时,对应的标准构造详图也标注了编号中的相同代号。

柱编号不仅可以区别不同的柱,还将作为信息纽带在柱平法施工图与相应标准构造详图之间建立起明确的联系,使在平法平法施工图中表达的设计内容与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合并构成完整的柱结构设计。

柱编号表3-1-1柱类型框架柱代号KZ序号XX特征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架框支柱KZZ XX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支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支结构。

框支结构以上转换为剪力墙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