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可编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我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法规政策,为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出了积极努力,现将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完善。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01X年,共发放低保金84万元。
今年截止5月我县共纳入547户,1461人,其中在职职工5人、离岗人员41人、离退休人员16人、失业人员168人、三无人员31人、其他人员1200人,人均补差额53元,1--4月累积发放低保金30.56万元。
在城市低保工作运行中,重点落实了三项
措施:
一是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新疆的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的
宣传;二是逐步规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调查、评审、审批及低保金发放程序。
各乡(镇)、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例会制度,详细记录评审记录和填写评审呈报表;乡(镇)、社区居委会每季度对已保人员进行普查,随时掌握低保人员情况,县低保办公室进行抽查,掌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增减及生活变化情况,对于经济收入有所好转的,及时变更;对“三无”人员、残疾、年老、体弱等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低保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按照低保金发放程序,每月10日由低保户凭民政局制发的“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在社区居委会、乡镇领取低保金,确保了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到了低保户手中。
三是健全、规范低保档案管理。
按照自治区《低保档案规范管理方案》要求,规范了档案类型,建立了基础档案、低保金发放档案、各类报表档案、文件资料四类档案。
完成了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微机录入,加快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建设。
根据上级民政部门关于完善覆盖城乡的救助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市推行农村低保的指示精神,民政部门已主动向县领导汇报,在争取县财政和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开展农村低保工作。
二、以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为重点,逐步规范农牧区救助对象的申报、确认程序,确保特困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1、根据国家民政部、自治区关于自然灾害、灾民救助的文件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印发〈***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县政办123号),推进了自然灾害救助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各部门协调配合、防大灾、抗大灾意识。
我局按照自然灾害救助职责,进一步完善了自然灾害信息报告、救灾救济物资储备、
救灾款物发放等制度,增强了救灾应急反映能力和救助能力,保证了自然灾害灾民得到了及时救助。
201X年,我县先后发生了四次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受灾4624户,24120余人。
其中:
成灾629户,3921人。
造成倒房127间,危房166间,洪水冲淹农田8111亩。
灾情造成经济损失共计57
8.3万元。
面对灾情,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抗灾救灾,县民政局组织人力,进村入户调查,快速上报灾情,及时发放了帐篷、被褥、面粉等物品,转移安置灾民40余人。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37户因灾倒房危房户给予补助63000元。
保证了灾民基本生活和灾后的稳定。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县属于灾情多发区。
为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今春以来,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县人民政府及时转发了《自治区关于做好防春洪防倒春寒的紧急通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洪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抽调了防洪值班车辆。
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各乡镇灾情多发区,现场指导防汛工作;民政局坚持汛期值班和灾情信息快报制度,并储备救灾物资帐蓬50顶、被褥100套、棉衣裤100套,与厂家和供应商签定了面粉、煤及其他救灾生活用品的供货合同。
尽力把可能发生的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2、逐步规范对农牧区因灾、因病特困群众的救助。
201X年,县政府组织由民政、残联、各乡镇领导参加的调查组,深入乡镇、村组对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人员进行摸底、排查,下发了《关于做好农牧区贫困家庭扶贫帮困工作的通知》,开始实施分级负责、保证重点、分类救助的办法。
201X年,按照《关于印发〈***县
page关于完善城乡贫困群众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县党发28号)精神,我局在进一步调查、界定的基础上,将因灾、因病、因残导致家庭丧失劳动力,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100户,295名特困群众和23名16岁以下的孤儿纳入经常性救助,其他困难群众406户,1353人纳入临时救助。
在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过程中,一是规范救助对象审批。
按照村民个人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民委员会申报、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确定救助对象。
二是建立了“三表”、“一证”、“一卡”制度。
即《农村经常性救济对象申报、审批表》、《农村经常性救济对象档案表》、《冬令、春荒困难群众救济对象花名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卡》。
三是实施分类救助制度。
经常性救济对象由民政部门按每人每月15公斤口粮、每户每年3吨煤炭的标准,按季度发放救济款物,另给予部分清油、衣被救助。
临时救济对象,由各乡镇、村给予扶贫帮困,民政部门在冬令春荒期间,给予临时性救济。
去冬今春以来,共向困难群众发放煤800吨、面粉24吨、被褥50床,棉衣裤160套,鞋170双。
救济物资归口管理,由乡镇民政办公室按程序申报、领取,负责发放到户,县民政局适时检查、核实救济款物发放,实行动态管理。
3、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我县各乡镇共有6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42人,年人均供养标准2373元;分散供养134人,年人均供养标准1800元;敬老院建立了卫生保洁、财务收支、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各敬老院由乡镇民政助理员兼任院长或聘用院长,雇佣临时服务员1名,负责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服务管理。
201X年,县财政转移支付五保供养经费35万元,由乡镇管理支付。
今年3月1日,新的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后,迅速印发给县有关领导和乡镇民政助理员,将条例印制成册,发给乡镇领导、村组干部,保证人手一册。
并出动宣传车在全县范围进行了宣传。
根据新条例所确定的五保供养条件,按照昌州民字20号通知要求,在近期组织专人逐村逐户调查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在9月底前完成对五保户重新审核、审批、发证工作。
根据新政办发38号《关于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做好农村五保工作的通知》精神。
已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0万元,对五工台镇、二十里店两个镇的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扩建后五工台镇敬老院占地78亩,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初步具备了中心敬老院的规模。
年底前完成各乡镇敬老院归并、整合。
4、对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给予救助。
一是组织好节日慰问。
去年“八一”和今年春节期间,县民政局慰问各类优抚对象3323户。
慰问品有年画、床单,折合人民币41625元。
各乡镇慰问优抚对象106人。
慰问品有夏凉被、床单、被套、持历、面粉、清油等,折合人民币7746元。
二是解决优抚对象日常生活困难。
为43户优抚对象送面粉3850公斤、大米10公斤、清油15公斤、煤21吨;给3户退伍军人送现金500元,将11名退役士兵纳入低保,为10户困难优抚对象减税786元;纳入低保优抚对象8名人,纳入城市解困1人。
5、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
为从根本上解决全县农村特困家庭住房问题,从去年开始,把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列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县农村特困户现有危房。
为此,我局与各乡镇民政办深入村组调查摸底、逐户审核,截止201X年11月底,全县44户特困家庭的132间危房均已登记
造册、建档立卡,并拍摄了危房照片。
今后将采取民政补助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相关部门帮扶一部分的办法,分三年基本消除现有农村危房。
三、实施城乡医疗救助。
成立了县、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业务由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办公室负责。
上级民政部门已下拨专项资金41万元,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万元。
根据上级政策和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县的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民政部门拟定了《***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
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201X年底,经过普查,首先将包括烈属、伤残军人、带病回乡复退军人、病故军人家属、五保户、孤儿、经常性救济对象和临时救济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上述特困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个人交纳部分,民政部门给予了补贴,补贴标准人均35元。
目前,已给予补贴992人,34720元。
为了方便特困群众就医、买药,设济困医院一所,床位12张。
按照州民政局的要求,制定了大病医疗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对低保申请人家庭的隐形收入难以调查确定。
2、供养经费由县财政转移支付后,由于五保供养人员的增加,造成供养标准降低。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是积极争取县财政在今后根据五保户的变动,安排供养经费,保证所有五保户“按标施保”。
二是通过集中办院,降低管理成本,更有效的利用供养经费,统一和提高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标准。
3、中心敬老院虽已初具规模,但院内基础设施、配套的生活设施还远没有达到新条例要求的标准,为了提供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设施和服务环境,急需加大敬老院建设投入。
建设资金仅靠县、乡镇投入确有困难,需要上级给予支持和帮助。
4、各项救助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还缺乏统筹协调的联动机制。
5、基层社会救助专职人员配置不足。
虽然建立了县、乡镇救助机构,但都属于兼任,民政内涵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使基层民政日益繁重的业务量与现行机构、人员、办公条件的不对称的矛盾比较突出。
需要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救助工作机构,健全“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使各类救助信息准确收集和反馈,便于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的、不同需求的救助,真正实现“应帮尽帮、应救则救”的工作目标。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