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
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支持项目不超过专项总任务的30%。
要求结合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的部署,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
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 综合节水技术1.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内容:针对主要农牧区的灌溉需求,研究灌溉理论和制度,研究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主要作物高效用水调控技术,研发绿色高效节水灌溉装备,开展系统技术集成与典型示范。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2015年9月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一)科普基地类1.新建科普场馆(1)申报主体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1)申报主体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6•【文号】国科发资〔2016〕37号•【施行日期】2016.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启动该专项2016年度项目部署,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围绕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空间辐射测量基准与传递定标技术、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技术、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监测遥感应用技术、导航定位新机理与新方法、导航与位置服务核心技术、全球位置框架与位置服务网技术体系、城市群经济区域与城镇化建设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重点区域与应急响应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等9个方向,共部署45个重点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7个方向15个重点任务的部署,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针对重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本专项2016年部署项目的申报指南如下:1.“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方向1.1静止轨道高分辨率轻型成像相机系统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面向同时兼顾高空间分辨率、高时效观测能力的各类区域性监测任务要求,开展不低于2.5m分辨率的静止轨道光学相机系统技术研究,包括基于天地一体化的静止轨道空间轻型相机系统总体技术、相机自适应光学检测与控制技术、静止轨道高分辨率相机稳像技术等研究;完成全尺寸地面原理样机的研制,对关键技术进行地面试验验证,为发展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我国高分辨率海陆安全监测、突发灾害探测等重大应用需求。
考核指标:实现静止轨道不低于2.5m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对地成像和不低于5m分辨率的多光谱对地成像,实现单帧幅宽不小于100km×100km,成像质量MTF×SNR优于5(太阳高度角20°、地面反射率0.05)。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 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 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3.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 暗物质直接探测;5.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 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 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 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 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6年优先支持20个研究方向。
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目。
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为保证研究队伍有效合作、提高效率,建议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6个。
2016年科学研究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32016年科学研究专项申报指南专题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一、设立宗旨支持科学技术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着力资助有创新思想的项目申请,营造宽松学术环境,激励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取得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
二、支持领域支持在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进行原始性创新、前沿探索性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领域,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领域,以及研究手段主要以理工科为主的交叉学科。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军事学及其他软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不在本专项支持范畴。
三、申报条件(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面向在穗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及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征集。
(二)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副高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者,应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三)项目组成员中35岁(含)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不低于30%。
四、经费支持方式每个项目市财政资助经费20万元,共资助400个项目。
项目经费采取前期资助方式,立项项目经费将在2016年市财政经费批复后一次性拨付。
五、项目期限项目起始时间为2016年上半年。
项目实施时间自行确定,最长不超过3年。
六、实施方式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的评审立项由市科创委组织开展,项目的过程管理(包括中期检查、经费使用监管及项目验收等)由项目组织单位组织实施。
各组织单位应将过程管理情况提交市科创委,由市科创委向社会公开。
七、限额要求2016年科学研究专项对各组织单位推荐项目实行限额推荐,各组织单位推荐限额如下:(一)医学院及医疗卫生系统类。
包括广东省卫生厅、广州市卫计委、中山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限额65项。
(二)“985工程”高校及中科院系统。
包括中山大学(除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外)、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各限额45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报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报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9.30•【字号】沪科〔2015〕462号•【施行日期】2015.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报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沪科〔2015〕462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升上海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研究,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市财政预算制的要求,市科委启动201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要求1、所申请的项目应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充分,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可行,考核目标具体。
2、申请人条件:(1)具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在岗科研人员;(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已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含)以上项目且尚未结题的科研人员以及在站博士后,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4)2014年度和2015年度连续两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基金未获资助的,2016年度不得申请。
3、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
4、2015年度未获得过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单位本年度申报总数不超过2项;其余单位择优推荐名额另行通知。
5、新增“探索类”项目说明为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原创性科研工作,本年度在基金中增设探索类项目,主要资助40周岁(含)以下(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前沿的、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
项目申报采取专家推荐的方式(推荐表见附件),每个项目至少有2名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推荐,专家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项目的创新性作出推荐,每位专家本年度仅能推荐1个项目。
项目同时需送交承担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启动该专项2016年度项目部署,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围绕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空间辐射测量基准与传递定标技术、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技术、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监测遥感应用技术、导航定位新机理与新方法、导航与位置服务核心技术、全球位置框架与位置服务网技术体系、城市群经济区域与城镇化建设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重点区域—1—与应急响应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等9个方向,共部署45个重点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7个方向15个重点任务的部署,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针对重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本专项2016年部署项目的申报指南如下:1.“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方向1.1静止轨道高分辨率轻型成像相机系统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面向同时兼顾高空间分辨率、高时效观测能力的各类区域性监测任务要求,开展不低于2.5m分辨率的静止轨道光学相机系统技术研究,包括基于天地一体化的静止轨道空间轻型相机系统总体技术、相机自适应光学检测与控制技术、静止轨道高分辨率相机稳像技术等研究;完成全尺寸地面原理样机的研制,对关键技术进行地面试验验证,为发展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2—学卫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我国高分辨率海陆安全监测、突发灾害探测等重大应用需求。
考核指标:实现静止轨道不低于2.5m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对地成像和不低于5m分辨率的多光谱对地成像,实现单帧幅宽不小于100km×100km,成像质量MTF×SNR优于5(太阳高度角20°、地面反射率0.05)。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实验固体力学与材料疲劳断裂学科。
在发动机、高速列车、核电等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中,其部件材料服役承受疲劳交变载荷次数可高达109-1012个应力循环。
实验时间和费用的制约排除了用常规的疲劳试验分析结构材料在107周次循环以上的超长寿命疲劳行为。
项目对超长寿命振动加速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系统,材料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发展机制与寿命预测模型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建立和发展了超声频率振动加速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系统。
建立的实验方法及其系统可以有效测试109循环以上疲劳断裂性能,揭示了材料107周循环后疲劳应力-寿命S-N曲线再次下降的特征。
被德国DGM前主任委员Mughrabi教授评价为“Wang et al. provided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vidence王提供了首次实验验证” 。
2.提出并探明了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和发展机理。
提出了材料超长寿命疲劳“外部-内部转化”的内部萌生机理;发现了铝合金材料疲劳空隙(fatigue voids),首次提出了内部空隙形核、扩展和聚合的超长寿命疲劳破坏机制;探明了零夹杂钢超长寿命疲劳裂纹发生发展机理。
被德国Zimmermann教授(VHCF7大会主席) 2012年在材料学国际一流刊物Inter Mater Rev(IF=8.500)多次评价为“findings of Wang王的发现” 。
3.建立了超长寿命疲劳总寿命和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
揭示了动态下材料成分、显微组织、夹杂物尺寸、表面处理与长寿命疲劳断裂行为的内在关系规律;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高强钢内部裂纹萌生寿命可超过其超长寿命疲劳总寿命的99%以上;理论上估算了临界夹杂物尺寸与钢的强度及构件表面加工粗糙度的定量关系。
被美国McDowell 教授(国际疲劳杂志主编)评价“王及合作者建立了总疲劳寿命的确定性模型,这模型成功地建立了疲劳寿命和夹杂尺寸之间的关系successful in obtaining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inclusion size and fatigue life”。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推荐工作手册.doc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5年11月编制说明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做好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我办编制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推荐书及填写要求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
本手册内容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发布的版本为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5年11月目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填写要求 2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及填写要求16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书及填写要求4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及填写要求65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推荐评审补充说明92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推荐评审补充说明95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及填写要求98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推荐书及填写要求1242016年国家科技奖推荐公示内容141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142关于台湾居民作为国家科技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145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序号:编号:(专家推荐不填此栏)(单位推荐不填此栏)三、工作简历四、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注:请以附表形式列出不超过10个代表性课题或成果。
)五、候选人论文或专著发表情况(请注明第几作者,建议1000字以内)六、候选人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情况(请按照引文的学术影响程度,顺序填写,建议1000字以内)七、候选人曾获奖励情况八、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九、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十、附件123.知识产权证明45.候选人近期标准照片及工作照片各16.其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要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初评通过项目(通用项目)
序 号 1 评审组 作物遗传育 种与园艺组 作物遗传育 种与园艺组 作物遗传育 种与园艺组 项目名称 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 所 49 的选育技术及应用 辣椒骨干亲本创制与新品 种选育 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 育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农业部 初评建议 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23
油气工程组
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 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 技术 古老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 术创新与安岳特大型气田 重大发现
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联 合会 中国石油天 然气集团公 司
二等奖
24
油气工程组
二等奖
25
轻工组
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 与产业化应用
中国产学研 合作促进会
二等奖
26
轻工组
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
斌,罗红宇,邓尚贵,郑道昌,杨会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中国轻工业
二等奖
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7 轻工组 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 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 应用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 术创新与应用
成,劳敏军,王加斌,陈小娥,王 斌, 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兴业集 周宇芳 团有限公司,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 王双飞,阮文权,宋海农,覃程荣,李文 广西大学,江南大学,广西博世科环保科 斌,樊 伟,缪恒锋,黄福川,陈国宁, 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 潘瑞坚 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明 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 华,段长青,李记明,陈小波,焦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润,王 华,张振文,潘秋红,房玉林, 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华夏长 刘树文 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 公司
中国科协下行文模板011.doc
张露溪
聚变中的巨变:揭秘EAST超导托卡马克
3
kxyjskpxm201603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朱梓强
曲线之美-—跨平台数学曲线互动游戏设计
2
kxyjskpxm2016031
西北师范大学
贾丽娜
儿童干扰控制能力训练游戏的开发
1
三、科普活动策划类
编号
学校
姓名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
(万元)
kxyjskpxm2016032
华中科技大学
栾雅玲
“滴水之恩”—-探秘水的体内旅行
1。5
kxyjskpxm2016020
北京邮电大学
刘嘉琪
以通信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新媒体动态插画创作
1.5
kxyjskpxm2016021
北京邮电大学
王婷
信息技术前沿移动端科普作品设计与开发
1
kxyjskpxm2016022
北京邮电大学
周欣
“探索AlphaGo背后的秘密”系列科普微视频制作
华中科技大学
董毅
科普脱口秀-科学慢慢说—以《“人类的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为例
2
kxyjskpxm2016017
华中科技大学
李政
“达尔文背后的战争”科学史系列漫画
1.5
kxyjskpxm2016018
华中科技大学
刘文婧
“海绵侠VS1037号海怪”FLASH交互动画设计
1.5
kxyjskpxm2016019
基于App Inventor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华容城里的旅行危机
2
编号
学校
姓名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
(万元)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部门决算目录第一部分中国科学院概况 (4)一、中国科学院部门职能 (4)二、中国科学院机构设置 (5)三、重要工作进展 (5)第二部分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10)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10)关于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的说明 (11)收入决算表 (14)关于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收入决算表的说明 (16)支出决算表 (19)关于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支出决算表的说明 (21)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25)关于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的说明 (2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29)关于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的说明 (31)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39)关于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的说明 (40)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说明 (42)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45)其他有关事项的说明 (46)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58)第一部分中国科学院概况一、中国科学院部门职能中国科学院是中央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国家科研机构,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主要职能包括:(一)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引领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重点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发挥在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带动作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为我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源泉;(二)坚持科教融合,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培养、输送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三)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对重大科技问题发表学术见解与评议,承担国家交办的战略研究和咨询评估任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和科学依据;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繁荣科学文化,恪守科学伦理,规范科学行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四)坚持开放办院,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五)履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职责,承办国家交办的其他工作。
科技部关于征集2016年度中国与马耳他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征集2016年度中国与马耳他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5.12.24•【文号】国科发外〔2015〕456号•【施行日期】2015.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科技合作正文科技部关于征集2016年度中国与马耳他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的通知国科发外〔2015〕4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马耳他共和国科学技术理事会关于共建海产养殖联合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现征集2016年度对马耳他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背景情况及任务目标为落实中马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促进和支持双边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合作,中国科技部与马耳他科学技术理事会商定,共同征集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并就合作方式、领域、资助额度等达成一致意见。
此次征集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旨在支持双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就共同感兴趣并能使双方受益的课题开展合作研发。
项目建议提交单位应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同外方合作伙伴开展实质性合作。
提交的项目建议需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双方政府机构将对具有技术转移潜力或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建议内容给予优先支持。
二、2016年拟支持的重点领域根据前述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以及双方政府共识,本次项目建议征集的重点领域为海产养殖,共支持1个项目。
三、项目建议的撰写与提交(一)编写要求。
1. 对中外方项目建议提交单位要求。
(1)中方项目建议提交单位需按本通知要求向中方政府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
(2)中方项目建议提交单位应为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具有相应对外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
(3)中外双方合作单位应签署协议或意向书等项目合作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2015年9月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一)科普基地类1.新建科普场馆(1)申报主体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1)申报主体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把相关的图片、标本、展项等梳理成资源库,通过APP 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学习交流,推动在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
(3)申报条件--申请自主讲解类型的APP必须是常年对外开放且接待公众量大的科普场馆。
--申请资源库类型的APP必须具有相关的数据库和开发平台的工作基础。
--从其他渠道统筹科普经费或者有研究所的经费支持。
--开发的APP在中国科普博览、明智科普网、中科院之声等平台或者其他渠道推广。
(4)资助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5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6。
(二)科普产品类1.原创性科普图书(1)申报主体申报人为院属单位的在职职工。
需要联合创作的,申报人为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学生、院外人员可作为项目参与人。
(2)内容要求--结合社会热点和前瞻性科学知识,反映科学史、科学前沿、科学探索、热点应急科普等题材,如航天、海洋、人工智能、互联网通讯、能源资源、材料科学、生态环境、基因工程等。
--通俗易懂,有助于启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保证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准确性,不得出现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表述。
--编创工作要体现科研与教育、文化的融合,具有新颖性、思想性、教育性、独创性,体现中国科学院特色。
(3)申报条件--已完成初步创作书稿或60%(含60%)以上书稿。
--作品的第一次发行量不低于5000册(套),并提供给科学传播局50册(套)。
--创作主体和团队具有相当的创作实力或潜能,并有领域内科学家与科普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
--支持的科普图书需纳入科学文化工程科普丛书系列。
(4)支持额度每本图书(单本)支持创作经费4万元,支持科普图书不超过8部。
2.科普展品(1)申报主体院属各单位或者各单位在职职工。
(2)内容要求--主要体现我院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技进展,反映我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原创性科普展品。
--多用信息化、多媒体方式展示,趣味性强、互动性好;展示内容与表现形式清晰、新颖,能够从多角度呈现科普展品,使受众在体验中感知、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
(3)申报条件--保证展品优先在院内重大科普活动展出。
--申报项目符合市场化要求,易转化为科普产品。
--已获院科普专项支持的展品不能重复申报。
--须有技术与科普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
(4)支持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8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6个。
3.科普视频(1)申报主体院属各单位负责科普工作的机构牵头实施项目,并由研究所指定的机构负责人或者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2)内容要求--围绕人物、成果、基地,结合动物、植物、天文、地质等学科素材制作的原创性科普视频纪录片。
--从观众需求、前沿成就、未来趋势等方面提炼主题,避免面面俱到;突出自身特色,实现精准传播;结合研究方向、建设状况和自身特色与公众关注点,在内容设置上突出自身特点。
--编创工作、构思方式、表现手段要符合社会公众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思想性,不得嵌入任何营利广告,不得出现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
(3)申报条件--已获得院科普经费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申报项目需具备拍摄的基础条件和相关素材。
--需要在央视或具有影响力的省级电视台播放。
--需要申请其他项目共同支持或者研究所匹配相关项目经费支持。
--接受统一培训,制作电视、网络两个不同版本,电视媒体版本时长为30分钟左右,网络传播版本为5分钟。
(4)支持额度每个项目的经费额度为20万元,不超过2个。
(三)科普活动类1.求真科学营(1)申报主体区域性的3-4个单位联合申请并设计路线,其中的一个研究院所为牵头实施单位,其他参与单位的相关人员为项目参与人。
(2)内容要求--立足我院资源优势,相关单位联合设计体现天文、地学、生物学、高技术、基础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求真科学营路线。
--活动应体现承担参与单位的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和文化传统,路线的周期不少于7天。
--内容策划贯穿听(科普报告);看(参观实验室、野外台站等);做(动手实验);玩(文体活动);演(联谊晚会);写(总结报告);赛(相关活动比赛奖励)等形式。
--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疑问参加活动,启发其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培育科学探索精神。
(3)申报条件--活动以半公益性为主,严格按照“求真科学营指导手册”的标准策划实施。
--主要针对初高中生,每条路线全年活动不少于3期,且每期营员不少于40人,尽可能服务于国科大、中科大的招生工作。
--与有资质的旅行社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
(4)支持额度每条路线支持经费5万元,项目不超过10个。
2.名园名花展(1)申报主体申报主体为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的院内成员单位。
(2)内容要求--全面展示植物园的特色资源、科学研究与历史传承。
--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和互动体验式科普活动。
--有专题科普讲座配合活动开展。
--科学家与大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广大群众了解并热爱植物科学。
(3)申报条件--未承办过“名园名花展”相关活动。
--研究所匹配相关的活动经费。
--植物学科研究有特色,具有很好的科普工作基础。
--活动举办地点便于公众参与,举办时间结合重大节日。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5万元,项目个数1个。
3.名馆精品展(1)支持范围申报主体为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的成员单位。
(2)内容要求--全面展示研究所的特色资源、科学研究与历史传承。
--全面展示精品标本、化石。
--开展标本制作、化石修复等互动体验性科普活动。
--开展专题科普讲座。
(3)申报要求--未承办过“名馆精品展”科普活动。
--研究所匹配相关的活动经费。
--学科研究有特色,并具有很好的科普工作基础。
--活动地点便于公众参与,举办时间与重大节日结合。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5万元,项目个数1个。
4.科学探究活动(1)申报主体鼓励分院牵头申报,凝聚研究所的力量共同实施。
(2)内容要求--应挑选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对象为初中、高中学生。
--活动流程应包括筛选学生、确定选题、查询文献、实验操作、撰写研究报告以及研究成果答辩等内容。
--开发科学探究活动实施方案、案例模板,并提供给院内相关单位参考实施。
--推荐研究成果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系列活动。
(3)申报条件--具备承担科学营、“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等工作的基础,有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
--具有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基础,能调动研究所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接待的学生为20-30人。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5万元,项目为1个。
5.特色科普活动(1)申报主体鼓励跨单位联合申报,其中的一个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其他单位共同参与活动实施。
(2)内容要求--结合天文、地学、基础科学、高技术科学等科普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活动。
--特色科普活动形式多样,要有参观、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活动要结合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主题,反映社会热点、重大科学事件。
--特色科普活动的方案要详细可行,有相应的活动预案。
(3)申报条件--具有开展特色科普活动的基础和成功案例。
--匹配相关活动经费。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8-10万元,项目不超过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