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上册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设计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总结反思:通过实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面对挑战的信心。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活动:
(1)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回答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疑问。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章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2.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以实际生活中的海水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溴和碘提取的兴趣。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海水中溴和碘的提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原理。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整理归纳】一、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判断对于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Fe+CuSO4=FeSO4+Cu,则有:氧化性:CuSO4>FeSO4;还原性:Fe>Cu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2Fe+Cl2=====点燃2FeCl3Fe+I2=====△FeI2氧化性:Cl2>I24.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发生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

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小结】(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Na+。

处于最低价态时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如F-。

【例题分析】1.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2+、Cu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2FeCl3+Cu=2FeCl2+CuCl2,②CuCl2+Fe=FeCl2+CuA.Fe3+>Fe2+>Cu2+B.Fe2+>Cu2+>Fe3+C.Cu2+>Fe3+>Fe2+D.Fe3+>Cu2+>Fe2+【解析】由反应①可得出氧化性:Fe3+>Cu2+;由反应②可得出氧化性:Cu2+>Fe2+;故综合可知:Fe3+>Cu2+>Fe2+,选D。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NaCl(s) + H2SO4 (浓) 微热 NaHSO4 + HCl ↑
CaF2 + H2SO4(浓) 浓
必需放在铅皿中反应!) CaSO4 + 2HF (必需放在铅皿中反应!)
b.实验室制备溴化氢、碘化氢 实验室制备溴化氢、 实验室制备溴化氢
NaBr(s) + H3PO4(浓) 微热 NaH2PO4 + HBr ↑ KI(s) + H3PO4(浓)
实验一: 实验一: 溴的溶解性实验
把少量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再注入少量CCl4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中,再注入少量 溶液, 把少量氯水滴加到 溶液中
萃取
Br2

CCl4
溴水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橙色) (橙色) 下层——橙红色) 橙红色) (下层 橙红色 若用汽油 汽油或 去萃取溴单质呢? 若用汽油或苯去萃取溴单质呢?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的保存: 具有强腐蚀性 液溴的保存:棕色瓶、冷暗处,水封保存) (液溴的保存 棕色瓶、冷暗处,水封保存) 溴水呈橙色 可溶于水 ,但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溴水呈橙色
思考:如何提高溴单质的浓度呢? 思考:如何提高溴单质的浓度呢? 提示:溴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大的多! 提示:溴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大的多!
注意区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和 注意区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排出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2、Br2、I2的氧化性 强弱顺序及Cl 强弱顺序及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结论: 结论: 氧化性: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 还原性:I->Br->Cl- 苯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第一篇: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教学目标1、知道海水提溴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知道海带提碘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3、知道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4、认识溴、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5、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些过程和方法。

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讲解、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新课过程[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的资源,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从海洋中提取氯的方法,但海洋还有大量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

虽然在海水中几乎存在所有的常见元素,海水中除了H2O外含量最高、最容易获得的物质是食盐。

大多数的元素含量较低。

但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经形成产业。

分析表中数据: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的物质如镁、钾等;另一类是陆地含量极少,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如溴、碘等。

(一)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引言:溴在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

陆地上溴的储量只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1%,剩余99% 的溴分布在海洋中。

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用量很大,然而我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

1)提问溴的用途: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总结: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2)介绍提溴方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就发明了提取溴的传统方法(以中度卤水和苦卤为原料的空气吹出制溴工艺),这也是目前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惟一成熟方法。

2)此外,树脂法、溶剂萃取法和空心纤维法提溴新工艺正在研究中。

专题二 溴、碘的提取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专题二 溴、碘的提取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三、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索﹑实际操作﹑引导启发四、教学思路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本身去探索和归纳知识及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注重从实验本身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再由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一起获得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

很好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可能在坐的各位许多都喜欢拍照,按下按扭,美丽的图案就很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光胶片在这一刹那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什么东西使感光胶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生回答] 碘化银[教师评价] 非常的好!同学们复习新课非常到位。

[教师讲述] 碘化银是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可以用来拍照。

它也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干冰的重要用途—人工降雨。

人体含有少量的碘,但碘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可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制定了“2000年全球消灭碘缺乏病”的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海水中提取溴﹑碘。

[板书]:一.溴、碘的提取原理[演示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和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学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学案)

溴、碘的提取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掌握Br-、I-的检验。

非金属单质Cl2、Br、I2活泼性(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问题解决1】现有X、Y两种元素,已知X的单质能从Y的化合物中置换出Y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Y都是金属,且X比Y活泼B.X、Y都是非金属,且X比Y活泼C.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当X是非金属时,Y一定是非金属【信息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填写)工业上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和碘呢?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氧化成。

生成的单质溴仍然溶解在水中,鼓入或,能使挥发出来,冷凝得到,精制粗溴可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从海产品中提取碘:①灼烧:将食用干海带,烧成海带灰后,自然冷却。

②浸泡:将灼烧所得海带灰,不断搅拌,。

③氧化:在滤液中加入,静置。

④提纯:将所得溶液进行、,从而得到单质碘。

【整理归纳】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产品中提取碘:【资料卡】阅读教材P471.溴、碘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溴是色,易,密度比水的体。

碘是色的体,易。

溴、碘在水中都溶解度都很,但易溶于、等有机溶剂。

2.溴、碘的化学性质:氯、溴、碘的电子层结构非常相似:,都容易而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电子稳定结构。

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相似的。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与氢气的反应:溴、碘与氢气反应跟氯气与氢气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气态氢化物,只是反应条件有所区别氯气和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溴和氢气在500。

C条件下反应:碘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但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又生成碘和氢气:(2)与水的反应:溴、碘与水反应跟氯气与水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酸和次卤酸溴+水:;碘+水:(3)与碱反应:溴、碘与碱反应跟氯气与碱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次卤酸盐、金属卤化物和水:溴与氢氧化钠反应:碘与氢氧化钠反应:(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5)单质碘的特性:遇显色。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

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形成产业: 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成本也 不很高的物质:镁和钾。 另一类是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溴和碘。
99%的溴分布在海洋中,所以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Br2),一般经过浓缩、 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 工业上一般从海带中提取碘(I2)。
溴(Br2)是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易 挥发,有强烈的腐蚀性。 溴应密封保存,同时需要在试剂瓶中加一些水, 以减少溴的挥发(水封)。P39/-4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步骤: 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⒉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性物质、 气体及弱电解质仍写成化学式; ⒊删去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⒋检验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 ⑵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石灰水; ⑷铁与盐酸反应; ⑸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⑹氯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
Cl 2 2KBr 2KCl Br 2 Cl 2 2K 2Br 2K 2Cl Br 2 Cl 2 2Br 2Cl Br 2
Cl 2 2I 2Cl I 2
小结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步骤:
食盐 海水
单质溴 单质溴
粗溴 Br-
通 入 SO2
热空气 或水蒸气
通入氯气
Br 2 SO2 2H 2O 2HBr H 2 SO4
从海带中提取碘:
干海带
灼烧
海带灰
溶解
悬浊液
过滤
含I-提取液
通入氯气
晶体碘
蒸馏
Hale Waihona Puke 含I2有机溶液萃取含I2水溶液

《溴和碘的提取》 学历案

《溴和碘的提取》 学历案

《溴和碘的提取》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溴和碘的物理性质。

2、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溴和碘的化学性质。

4、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

(2)溴和碘的化学性质。

2、难点(1)提取溴和碘的实验操作和工业流程。

(2)溴和碘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

三、知识回顾1、氯的性质(1)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

(2)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3)实质:电子的转移。

四、新课导入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和碘与氯处于同一主族。

它们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那么,如何从自然界中提取溴和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五、知识讲解(一)溴的提取1、溴的存在溴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盐湖中。

2、提取原理(1)氯气氧化法向含溴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置换反应:2Br + Cl 2 = 2Cl + Br 2 。

(2)空气吹出法将生成的溴单质用空气吹出,然后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Br 2 +SO 2 + 2H 2 O = 2HBr + H 2 SO 4 ,再用氯气氧化:2HBr + Cl 2 =2HCl + Br 2 ,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3、工艺流程(1)海水浓缩:将海水蒸发浓缩,提高溴离子的浓度。

(2)氧化:向浓缩后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3)吹出:用空气将生成的溴单质吹出。

(4)吸收: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吹出的溴单质。

(5)再氧化:向吸收液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重新氧化为溴单质。

(6)蒸馏: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的溴单质。

(二)碘的提取1、碘的存在碘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海带等海产品中。

2、提取原理(1)灼烧法将海带等海产品灼烧,使其中的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溴和碘在海水中的含量和提取方法。

2.掌握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滴定管、滴定管架、滴管、试管、酒精灯、显色剂等。

2.实验试剂:海水、45%硝酸、氢氧化钾、硼酸、过硫酸钾、碘酒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约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中可能存在哪些化合物?有什么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2.介绍溴和碘在海水中的存在情况和提取方法。

二、实验前准备(约10分钟)1.展示实验器材和试剂,说明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2.阐述实验安全知识,如佩戴实验眼镜、手套等。

三、实验操作(约40分钟)1.实验步骤:a.取一定量的海水倒入烧杯中。

b.在滴定管架上安装滴管,并将滴定管中注满45%硝酸。

c.慢慢滴加硝酸滴定海水,直至溶液中不再出现气泡。

d.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并加热至溶液沸腾。

e.倒入滴定过的海水中,观察溶液变化。

f.加入适量的显色剂,根据显色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溴和碘的存在。

2.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a.滴加硝酸时要缓慢,避免溅溶液。

b.加热氢氧化钾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烫伤。

c.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眼镜和手套,并注意实验室的通风和安全。

d.显色剂的使用要按照实验室规定,避免过量使用。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约20分钟)1.学生根据显色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溴和碘的存在情况。

2.讨论溴和碘在海水中的存在量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大规模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你会怎么做?五、实验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1.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检验实验目标是否达成。

2.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中除了溴和碘,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元素和化合物可以提取?3.拓展学生的知识,介绍海水中提取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溴和碘在海水中的存在情况和提取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我将通过实验演示,让大家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并讲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同时,我会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大家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
(三)学生小组讨论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氧化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海水中溴和碘的存在形式及其提取方法。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验现象的观察。
-从实验中提炼出化学原理和科学思维。
2.教学难点:
-溴和碘提取过程中化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结合课本和笔记,整理出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实验步骤及化学原理。
2.完成课后习题:选择2-3道关于溴和碘提取过程的综合性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答,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3.撰写一篇小论文: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溴和碘为例”为主题,探讨海洋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在800-1000字。
2.萃取剂在提取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3.如何确保实验过程中溴和碘的纯度?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溴和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请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我将给大家发放一份课堂练习题,其中包括了关于溴和碘提取过程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如有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溴和碘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和过程。

3.学会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海水中溴和碘的存在与浓度。

4.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知识点讲解(1)溴和碘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讲师通过投影演示,介绍溴和碘的化学性质,如物相、密度、熔点、沸点等;以及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等。

(2)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和过程讲师介绍提取溴和碘的方法和过程,包括离子交换法、浮选法、萃取法等等。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参与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1)海水中溴离子的检测通过银离子法,检测海水中溴离子的存在与浓度。

全组同学测出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海水,加入一滴酸化硝酸,用滴定管加入AgNO3溶液到约5滴时出现沉淀,少量滴入再出现沉淀时止滴,记录AgNO3加入量V1。

2.在同等条件下,用硝酸处理一定量的KBr溶液,用AgNO3溶液滴定,记录加入AgNO3的体积V2。

3.计算在海水中的溴离子浓度。

4.将个人数据汇总,统计全组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

(2)海水中碘离子的检测通过滴定法,检测海水中碘离子的存在与浓度。

全组同学测出海水中碘离子的浓度,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海水,加入稀盐酸,用苯酚解出法,将碘溶出,滴入淀粉临界点,用Na2S2O3溶液进行标准滴定,记录滴入Na2S2O3溶液的体积V1。

2.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一定量的KI溶液,滴至临界点,记录滴入Na2S2O3溶液的体积V2。

3.计算在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

4.将个人数据汇总,统计全组海水中碘离子的浓度。

3. 课堂提问讲师对学生进行提问:1.如何检测海水中溴离子的存在和浓度?2.如何检测海水中碘离子的存在和浓度?3.如何提取海水中的溴和碘?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并形成讨论。

4.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溴和碘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到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和过程,掌握了运用化学原理分析海水中溴和碘的存在与浓度的方法,培养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1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1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课堂成就梦想细节决定成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会同时发生的原因,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从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能正确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弄清楚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2)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思想,知道化学概念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化学知识又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体验化学概念从生活经验到理性规范的演变过程。

【学习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学习主线】【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生活中的图片:【观察、思考】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①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反应入手,为本节课内容的展开提供素材。

②复习九年级教材中的概念,为本节课的提升做铺垫。

【思考1】得失氧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Fe2O3+3CO2Fe+3CO2【设疑】在以上反应的传“O”过程中,针对Fe、C元素而言,还伴随有怎样的变化呢?思考、回顾理解,整理思路,记笔记从得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提供素材。

【思考2】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引导分析】由此我们又发现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伴随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板书1】: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思考、分析、【学生1回答】当Fe2O3失“O”后,Fe化合价就会降低;当C得“O”后,C元素化合价就会升高。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2学科:化学任课教师:授课时刻:年月日( 星期)姓名年级性别总课时____第_ 课教学课题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学目标1.明白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步骤2.认识人类开发海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形:优□良□中□差□【创设情形,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些漂亮的照片。

现在在这信息时代,我们的数码相机都专门多,索尼,佳能等等。

在往常,我们并不是用这些拍照的,我们会拿着胶卷去相馆洗照片。

有种胶卷在中国专门有名,叫柯达。

那摄影师是如何将这黑乎乎的胶卷变成漂亮的照片呢?那个地点有有一个奇异的物质——溴化银。

溴化银是一种专门好的感光材料,同时呢,碘化银也具有这种感光用处。

它还有另一个用途——人工降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两种元素:溴和碘。

【展现】海洋中要紧元素组成溴元素:海洋总储量1×1014t,“海洋元素”,在海洋中要紧存在形式:Br—碘元素:海洋总储量8×1010t,在海洋中要紧存在形式:I—【教师】我们明白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溴元素和碘元素,那么我们如何从海洋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呢?这确实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过渡】第一,我们要先了解溴和碘的相关性质,然后通过这些知识,去设计出合理的提取方案。

内容一、溴、碘的物理性质1、溴的物理性质(展现液溴)【教师】大伙儿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注意观看中间的那层。

【学生】颜色:深红棕色液体(唯独的液态非金属)液封:易挥发(刺激性气味,有毒) ρBr2 >ρH2O具有强的腐蚀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储存方法:棕色试剂瓶液封2、碘的物理性质(展现碘单质)【教师】大伙儿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学生】颜色:紫黑色晶体,有金属光泽易升华(演示实验,与溴的挥发做比较)——可用于碘单质的分离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储存方法:棕色试剂瓶密封碘的特性:与淀粉变蓝【探究】淀粉遇碘变蓝依旧I—变蓝,如何设计实验?【设计】试管1:淀粉加碘水试管2:淀粉加碘化钾溶液【教师】这是一个特点反应,能够验证碘单质的存在。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有关化学反应的计...》21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有关化学反应的计...》21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类比启发、引导探索【教学过程】【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1.人每天都要喝水,比一比哪个同学喝的多!我一口气能喝下6000万亿亿个水分子,有多厉害!我一口气能喝36克水,我才厉害!2.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描述这个反应课件展示:宏观?微观(质量)(分子数)C+O2==CO2(学生回答)从微观看,每一个碳原子可与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从宏观看,每12份质量的碳可与32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问题提出】化学反应既是以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进行的,同时又是以量具称量或量取一定量物质来操作发生的。

显然,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联系是很重要和必要的。

如何建立呢?【投影】1000g黄豆,只用托盘天平(精确度0.1g),如何求出黄豆粒数?黄豆粒数1000g黄豆(学生回答,点评,细化过程)【投影】方法:(1)数出一定粒数的黄豆(50粒)(2)用托盘天平称出50粒黄豆的质量(m)(3)求算1000g黄豆所含颗粒数(学生操作,并演板列出计算式:1000g/(50粒黄豆的质量÷50)[点拨]用“以小化大”的方法,先确定一堆黄豆的质量,求出一粒黄豆的质量进而求出1000g黄豆的颗粒数。

变换算式引出“堆”的思想。

高一化学: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高一化学: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2.3 从海水中提溴和碘(共5课时)第2课时比较氯、溴、碘的化学活泼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氯、溴、碘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在理解氯、溴、碘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的基础上,理解氯、溴、碘性质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氯、溴、碘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提高阅读、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氯、溴、碘性质的比较实验,经历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结论的过程。

(4)通过对氯、溴、碘化学活泼性的比较的实验探究,认识比较法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卤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分析,领略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氯、溴、碘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难点氯、溴、碘化学活泼性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用品试管、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四氯化碳。

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然后用演示实验来验证。

二期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此,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假设和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验证性实验不是照方抓药,探究性实验也不是放任自流,探究性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在关键处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与启发。

2.流程图求学生用铁、铜、银三种单质和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三种盐溶液设计探究实验,在这里请同学回忆该实验或者播放该实验的录像,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对该实验探究过程和原理的回忆,从而为学生比较设计氯、溴、碘活泼性的实验提供帮助。

(2)(3)(4)在动手实验之前,要先明确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能提高学生实验时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克服学生为实验而实验的弱点,提高实验的效率。

【区课教案】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海带提碘

【区课教案】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海带提碘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海带提碘(第二课时)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

教材简单介绍了从海带中提碘的预处理过程,对于实验设计和具体步骤没有在书中呈现,但在配套的学生练习册中有较为完整的实验内容。

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来看,已经学习了部分卤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对本节课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本节课所接触的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一般思路以及包括萃取、分液、过滤等操作也为接下来学会自己合理科学地设计实验、正确规范地进行物质分离提纯等操作打下了基础。

从教学内容的功能分析,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思路有助于日后合理科学设计实验提供导向,掌握萃取、分液等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生活生产中做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意义,通过教学的设计,在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操作之后进一步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讨和再探究,提升学生实验操作和反思质疑能力;分析本实验的流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实验过程的同时体验人类从自然界提炼物质的一般过程。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高一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

学生刚刚接触以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也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层面已经初步掌握过滤操作、萃取操作等。

学生善于思考、探究积极热情高,可以较好地通过现象分析原因,能够再引导下质疑和讨论,但对于实际探究思维还不够发散,设计实验原则和方法思维上还不够系统,大胆分析异常现象还需要加强。

本节课重点围绕海带提碘中的核心反应和后处理探究,以实验为载体,融汇实验设计方法,引申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以期加强学习能力、培养质疑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过程。

2、理解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的操作(第一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理解海带提碘的原理与过程,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设计思想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质疑提问和讨论探究,体验从自然界提炼物质的一般过程,形成对化学实验的探究乐趣。

《溴和碘的提取》 教学设计

《溴和碘的提取》 教学设计

《溴和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会实验探究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溴和碘提取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溴和碘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难点1、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工艺流程。

2、实验探究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溴和碘的物质的图片,如碘酒、溴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溴和碘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溴和碘的提取。

(二)新课讲授1、溴的提取(1)介绍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以溴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

(2)讲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先用氯气将海水中的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Cl₂+ 2Br⁻= 2Cl⁻+ Br₂然后用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并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Br₂+SO₂+ 2H₂O = 2HBr + H₂SO₄最后再用氯气将溴化氢氧化得到溴单质:Cl₂+ 2HBr = 2HCl +Br₂2、碘的提取(1)介绍碘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海带等海洋植物中。

(2)讲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步骤:灼烧海带,使其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碘离子留在灰烬中。

将灰烬溶解在水中,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2I⁻+ H₂O₂+ 2H⁺= I₂+ 2H₂O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通过蒸馏得到碘单质。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__1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__1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从海水中提溴和碘〔一一共5课时〕第3课时进一步认识氧化复原反响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理解元素化合价升降与氧化复原反响、电子得失的关系。

学会氧化复原反响的判断以及用化合价升降或者者电子转移来分析氧化复原反响。

〔2〕学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的转移。

理解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与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氧化复原原理,经历从“得氧与失氧〞到“化合价改变〞到“电子转移〞的分析过程,理论探究的根本方法;经历提炼概念的过程,认识准确、精炼地描绘概念、深化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方法。

〔2〕明白“表象〔化合价变化〕〞与“本质〔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能从本质上描绘并表达一个氧化复原反响。

明白“电子转移〞才是物质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化合价变化的现象,看到电子转移的本质。

从而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氧化复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学习,感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角度来判断、分析氧化复原反响。

2.难点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三.教学用品教学多媒体系统,〔PowerPoint、FlashMX〕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课设计思想的主要根据是体验教学。

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更是一个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即亲历学习过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能产生情感,是一种有指向意义的活动,体验是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体验总是体验者自己的事,必须亲身经历。

本课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和师生互相活动,要同学亲历从“感觉〔得失氧〕〞到“表象〔化合价改变〕〞再到“概念即本质〔得失电子〕〞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本课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概念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外延。

2.教学流程识氧化复原反响的过程:a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氧说〞,b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合价升降说〞,c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电子说〞,d为“对概念进展‘提炼’〞,e为“表达训练〞,f为“总结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碘的性质和提取
川沙中学郭玉芬【教材分析】
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海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

教材以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为背景,学习卤素的相关性质,能使学生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中的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第一课时,在掌握碘单质和碘离子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习用萃取的方法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

本节内容涉及氯、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为下一课时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做好铺垫。

除此之外,本节中出现了升华、萃取、蒸馏等分离操作,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物质分离方法打下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学生群体是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

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化学基本功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以碘的溶解性、特性和碘离子的氧化反应为切入点,以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碘的溶解性、碘的特性。

(2) 理解萃取的原理。

(3) 掌握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提纯物质。

三、教学用品
碘单质、碘水、蒸馏水、四氯化碳、酒精、淀粉、分液漏斗、氯水、碘化钾溶液、烧杯、滤纸、酒精灯、火柴、试管、铁架台。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 通过滤纸显色的实验,引入本节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对碘的用途有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碘单质的颜色、状态。

通过碘的溶解性实验,分析得出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剂的选择,为海带提碘实验步骤的设计作铺垫。

利用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的性质可以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4) 通过碘离子的氧化反应,初步得出提取碘单质过程中所用氧化剂的选择。

(5)(6)(7) 讨论得出海带提碘的实验步骤。

(8) 小结、布置作业。

(5)问题:怎
样提碘?
(7)分析实验方案,得出海带提碘的实验步骤
(6) 阅读教材,设计海带提碘的实验方案
(2)情景过渡:碘的用途
(1) 引入: 实验—滤纸显色 (4)碘离子的
性质
(3)碘的颜色、状态、溶解性;萃取的原理;碘的特性
(8)小结,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