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核心课:7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分析共49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PPT课件
第13页/共19页
生态占用的概念
• 生态占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弃物所占用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 空间(hm2/人)。
• 生态潜力: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所能供养人口的数量,相当于资源承载 力(人/hm2 )。
• 生态赤字:一个地区生态占用大于生态潜力,出现生态赤字。
标相符的最小可能成本来实施; • 每个项目的开发优先顺序应按其经济合理程度排列。
第8页/共19页
成本和效益构成
• 直接成本包括建设、维持和运营项目全部土地、劳动和材料的价值, 以及由项目所导致的负效应;
• 附加成本指为使项目产品能够为人们所利用而必须追加的物品和服 务;
• 派生成本指除项目成本和附加成本以外,由于项目引起的所有物品 或服务;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 如果他未能转向有希望的较高层次用途,他还要接受一种机会成本, 即现有净收入与地皮再开发后他可获得的净收入之差额。
第6页/共19页
自然资源开发的成本—效益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决策中付出的社会 成本同可得到的收益,尽可能用相同计量单位进行计算, 以便从量上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得失。
•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益和成本经常离异,不能包括 受经济决策影响的全部集团;
• 成本—效益分析的另一局限是,所评价的很多事情还不能折算成货币。
第12页/共19页
改善成本—效益分析的建议
• 要估算对全部受影响人群的短期和长期效益与成本; • 评估项目或法规的执行情况,不是假设所有项目和法规
• 一旦成本和效益计算出来,扣除项目成本和附加成本的基本效益剩 余称为净基本效益;扣除派生成本之后的派生效益剩余,叫做净派 生效益。这两种效益和成本一起用来确定成本—效益比率。
自然资源整理
第一章概论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首先,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同一自然实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联系。
其次,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第三,自然资源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概念。
2 、自然资源的功能与特性功能:1) .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物质资料2) .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资源特性:1)综合性和整体性一、自然资源是有多种单项资源组合而成的庞大的自然系统,即自然综合体,各资源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二、各项资源内部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三、自然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2 )时空变化的不平衡性与节律性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所制约,因而自然资源分布亦有强烈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域有不用的资源组合和资源优势。
受自然地理环境时间尺度上节律性演化规律的制约,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性资源,亦有节律性变化规律。
非可再生性的矿产资源,在地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形成和发展亦有节律性的阶段性差异。
3)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4)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数量的有限性表现在:1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再生性资源亦属于此;2 一定技术水平下,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是有限的;3 虽有多功能性,但在多数情况下,仍有局限性,在某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其中一个方面,在另一种条件下只能利用其另一方方面。
潜力的无限性表现在:1 多数资源可以更新和循环利用;非耗竭性资源可以常用不衰;2 非再生性资源,一种资源枯竭了,常可有另一种资源取而代之,随着材料工艺的进步,替补性或具有新功能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5)可塑性和演变的不可逆性第二章土地资源1 、土地的基本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3、分类多样性
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 有交叉。如:从地球圈层的分布;从用途;从经济学等方面 分类。 有学者主张:流动性或者收入性来代替可更新性,用储藏性或 资本性来代替不可更新性;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 源) (如化石属矿物燃料);可更新资源 (收人性或流动性资源) 还有其他自然资源(如风景、空间等) 如:哈哥特分类系统(图1-1) 还有以固有属性分类法(图1-2)。
理论上可恢复可循环使用的临界性使用后就消耗掉的恒定性所有元素矿物金属矿物鱼类森林动物土壤蓄水层中的水石油天然气煤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波浪水能大气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一旦超过再生能力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有交叉
•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 物要排放环境媒介(资源),即大气、水、土地等。这 就需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
•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 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第33页/共45页
•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 化,也可以被人类改变。
第29页/共45页
渔业资源
第30页/共45页
➢维持持续产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意味着 须抑制当前的消费。所放弃的这一部分消费可 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为后代在资源上得 到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但是这种“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和权利”很可 能在其他方面又失去了。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 力水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自然资源学原理》
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 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 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辞海》
.
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 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2
.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
——无统一的分类系统,视角度、目的不同可进行划 分; ——两分法: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 临界性资源)
.
.
2、自然资源界线的相对性
——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 实。
.
3、自然资源的进一步细分
——气候分类、生物分类、土地分类、矿产分类等
.
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更新资源:确定最佳的消 耗速率问题 ——可循环使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确保资源总量的基本 不变
.
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取决于人类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可更新资源的可 得性依赖于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调控供需的政治、制度和 社会经济系统。
.
裹驗賊斆櫸忾耩靏榝咱鋯伥鄡浇 騊傒崈曝湐幻惬訂臂娥莣顳齖膸 詇杳坩粕昉躗疄旹陮鷄支又摫頙 珐锐坖饗
.
.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
——即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计算方法:元素丰度(g/t)×地壳总质量(24 ×1018t) ——仅表明资源理论上的最终极限,不能在实际上用 来预测未来资源的可得性。
.
2、探明储量
——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 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只反映了当前的消费水平和企业在勘探上的政策, 而不是资源储存量的潜在规模。 ——探明储量受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需求水 平、开采成本、资源产品的价格、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 格等因素的影响
通识核心课:7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分析
S 形曲线有上渐近线,即 S 形增长曲线渐近于K,但却 不会超过最大值水平,此值 即为环境容纳量; 曲线变化是逐渐的、平滑的, 而不是骤然的。
种群在有限环境下的增长将 不是J 形,而是 S 形。S形增 长曲线同样有两个特点:
生物生长规律(3)
如果世代之间有重叠,种群数量以 连续的方式改变,通常用微分方程。 种群以连续方式增长:
种群的指数级数增长
模型假设
16000 14000 12000
1
dN rN dt
种群大小
积 分 式
Nt N0e
rt
10000 8000 6000 4000
2
e是一常数,即自然对数的 底;r 是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以种群Nt对时间作图则种 群增长曲线呈现为J型。
承载能力 崩溃
a
时间
b
种群与承载力示意图
生物生长规律(6)
发 展 K4 K3 K2 K1 I 指数型 B C 组合逻辑斯蒂型
资源承载力 与逻辑斯蒂组合曲线
系统 A 只有平衡而无发展, 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发展过 程,迟早会被新的过程所取 代; 系统B只有发展而无平衡机制, 是一种不能持久的过程,迟 早也会由于限制因子的作用 受阻或崩溃。
k4 k3 k2 k1
时间 A 逻辑斯蒂型
系统C 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又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能自动跟踪 其不断演变着的生态环境,实现组合“S”形增长,因而其过程稳定性较 好。过程稳定性可由发展速度、“S”形波动的振幅,与受限制因子约束 的滞留期等来测度。
利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生物生产量(1)
初级 生产量 总第一性 生产量
2-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二元多级分类--哈格特分类系统
二元多级分类--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
耗竭性资源
表1-1自然资源的分类表
可更新性(再生) 资源
非耗竭性资源
不可更新性 (不可再生)资源
恒定性资源
亚恒定性资源 易误用及污染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作物资源 牧场及饲料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渔业资源 遗传资源 矿产资源 化石燃料资源
粗制石器、钻木取火 精制石器、刀耕火种
燧石、树木、鱼、兽、果 栽培植物、驯化动物
青铜器时代
青铜斧、犁、冶铜技术、轮轴机 铜、锡矿石、耕地、木材、水
械、灌溉技术、木结构建筑
流
农业社会
铁器时代
铁斧、犁、刀、冶铁技术、齿轮 铁、铅、金、银、汞、石料、
传动机械、石结构建筑、水磨
水力
中世纪
风车、航海
风能、海洋水产
2 探明储量
指已经查明并在当前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 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要预测资源寿命,需假设
地质勘探不再有新的发现; 生产目标、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不变
只反映当前消费水平和企业在勘探上的政策
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生产者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因国家、经济类型、企业 类型而不同 技术、知识和工艺水平; 需求水平, 取决于人口、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政府政 策,以及可替代资源的相对价格; 开采成本, 取决于采藏条件和区位,更取决于生产要素 (劳动、投资、基础设施)费用和政府税收政策。 资源产品价格, 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关系,也受生产者价 格政策和政府干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上述因素具有空间变异性,探明储量在各区域不同
因为对未来估计无章可循,远景资源预测不一定可靠
自然资源学第七章自然资源评价
表明该地区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地 区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刘, 地区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区的生态 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 性。
2、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前提:①人类能够估计自身消费的大多数滋养 、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②是这些资 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 弃物的生物生产性面积。
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 Cr1=I1Q1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Cre=IeQe
相对资源承载力: Cr=W1Cr1+W2Cre
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产生的原因
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 的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自然 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 上可以相互补充
第二,霍特林最优耗竭定理:随着时间的推移 ,矿区使用费须以利率相同的比率增长,亦即 社会持有存量资源稀缺地租的增长率应等于社 会长期利率。
7.3.3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可再生资源的利
用要保持在它的可更新的限度内,非可再生资 源只能提高使用效率和使消耗降低到最低,或 使用代用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1、地壳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自然特性评价 经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2、生物圈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3、区域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7.1.6 综合评价的方法
1、实地评价与室内评价相结合,以室内评价为 主
2、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以横向对比评 价为主;
3、单一因子评价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以 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
7.3.1效率问题 1、经济效率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作物, 养殖动物,提供食品和
纤维。
砍伐树木,获取木材和 生态服务,同时保护森
林生态。
水资源利用
抽取地下水、河水等, 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需
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采掘业
农业
林业
开采矿石、石油等资源, 获取原材料。
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作物, 养殖动物,提供食品和
纤维。
砍伐树木,获取木材和 生态服务,同时保护森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的分类
01
根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可分为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
作物等。
生物资源的特点
02
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同时生物资源
的生长和繁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03
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利
用生物资源,防止生物入侵和生态破坏。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的种类和用途,可分为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 等。
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长期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矿 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 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 质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资源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自然资源的性质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目录
• 自然资源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自然资源的性质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自然资源政策知识点总结
自然资源政策知识点总结一、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能够利用的、来自自然界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 自然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
(3) 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4) 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等。
(5) 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二、自然资源政策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利用,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后代的利益,保护好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2. 综合治理自然资源政策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综合治理,即要从整体上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避免片面追求单一资源的开发而忽视其他资源的保护。
3. 保护优先自然资源政策的第三个原则是保护优先,即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高于开发利用,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利益共享自然资源政策的第四个原则是利益共享,即要促进资源利益的公平分配,保障资源的公平和合理利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自然资源带来的好处。
三、自然资源政策的主要内容1. 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分类管理、土地利用权制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等。
2. 水资源保护政策水资源保护政策是指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分配管理、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等。
3. 矿产资源开发政策矿产资源开发政策是指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包括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税收政策等。
4. 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是指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的政策。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n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n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n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量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 可望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 并非全部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 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 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理论资源 比远景资源估计更粗略。 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由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可采资源的估算更 为粗略。
n 人口消费过剩
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 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着人口消费过剩。从这个角度看,富人比穷人对资 源问题应付更多的责任。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过剩和人口消费过剩对消费资源正好截然相反。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
社会价值
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教 育等社会服务,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
活质量。
经济价值
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 品等物质产品,同时还有旅游、景观 等非物质价值。
文化价值
森林是许多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 具有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文化遗产价 值。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 定和执行,开展植树造林、退耕 还林等生态工程。
可持续利用
合理规划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 推广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现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7
海洋资源评价
海洋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海洋生物资源
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具有繁殖再生 能力,可进行可持续捕捞和养殖。
海洋矿产资源
如石油、天然气、锰、铁等,多存在于海底 沉积物和海底岩层中。
海洋化学资源
包括海水、海盐、镁等,可通过提取或化学 反应获得。
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科学性
评价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客观反映自然资源的实 际情况。
可操作性
评价方法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 需要。
ABCD
综合性
评价应综合考虑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经济价值、 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动态性
由于自然资源状况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评价应定期进行 ,以便及时反映资源的最新情况。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和供水 稳定。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保护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 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 枯竭。
水资源利用
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 需求,优化用水结构,提 高用水效率。
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识核心课:7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分析
① 假设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
模 型 假 设
dN KN rN dt K
或
dN N rN 1 dt K
种群数量 N 趋于零,那么[1-(N/K)]项就逼近1,或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 能力能够充分地实现。 种群数量 N 趋于K, 那么项就逼近零,种群增长的最大潜在空间几乎全部 被利用,能力不能实现。 当种群数量 N 由零逐渐地增加到 K 值, [1-(N/K)]项则由1逐渐地下降 为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 实现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种群数量每增加一个个体,这种抑制效应就增 加 1/K 。因此,这种抑制效应又称为拥挤效应,因其影响定量之大小与 拥挤程度呈正比,故也有些学者称拥挤效应为环境阻力(或限制因子)。
生物生产量(3)
热 热 三级 消费者 热 次级 消费者 初级 消费者 浮游动物
生态金字塔
顶级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生产者 21 38 3368 20810 5060 分解者和食碎屑生物
能量金字塔
10 J 100 J
热
三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热
1000 J 10000 J 100000 J
初级生产者 太阳能
生物量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
生态效率
十分之一 定律
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 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I n1 An Pn I n1 (n 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 In I n An Pn n营养级摄取的食物
根据林德曼测量结果,这个 比值大约为1/10,曾被认 为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学定津。 但这仅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一 个近似值,在其他不同的生 态系统中,高则可达30%, 低则可能只有1%或更低。
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
第四讲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一种事物一旦被看作是自然资源,就必然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它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有多少?这就是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问题。
人们已做了大量工作来估算自然资源的最终开发利用极限,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同时对将来人类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作了不同的假设,所得到的结论是各种各样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现在我们暂且不涉及这些争论,先探讨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本身。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通常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这里按储存性和流动性两大类自然资源分述之。
流动性资源的估算相对容易,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全部地球表面已处于人类监测之下。
由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流动资源的估算日益准确。
至于储存性自然资源的度量,由于它们存在的随机性,由于对整个地球物理程的认识还不够完善,由于深部探测技术还有待发展,更由于此类资源在分布规律方面远比流动性资源复杂,因而对它们的度量还不能满足需要。
第一节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估算某些特殊的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克拉克值(即化学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乘以地壳的总质量(更常用的是乘以1KM或1M地壳总质量深克。
第一节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不能脱离目前人类的知识和技术来作资源可得性的估算,一切关于未来矿产发现的判断都受制于过去的发展趋势,而且不仅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改进,也随着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关于未来自然资源可得性的估算一般不采用资源基础的概念,而采用探明储量、条件储量、假设资源(远景资源)、理论资源等概念。
第一节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它们会不断扩展,在资源基础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增大。
对于某些储存性自然资源来说,这种增长过程不可避免会在某个时期终止。
自然资源完整版
第一章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论1、资源科学的定义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产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2、资源科学的研究内容1)目前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两项研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全球变化研究(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IGBP,),全球变化的人类方面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IHDP,)2)全球变化研究(IGBP):目标:描述和了解调节整个地球系统交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地球系统对生命提供的独特环境,地球系统发生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这些变化的方式,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系统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方式;任务:(1)搞清人类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机理;(2)研究人类社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3)全球变化的人类方面计划(IHDP):·人们认识到人类活动不仅被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过程所影响,而且也是这些变化过程的一种原因。
所以IHDP计划的宗旨是,对于控制任何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要提高科学理解,加深认识;努力研究、追索和预测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社会因素;制定广泛的社会战略以阻止或缓和全球变化的消极影响,或适应已经不可避免的变化;为对付环境变化和促进持续发展目标而分析各种对策。
·IHDP最大的核心项目是与IGBP联合开展的LUCC项目LUCC -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计划。
过去300年间土地覆盖是怎样被人类利用改变的?未来50年土地利用变化将怎样改变土地覆盖?在不同地理和历史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全球环境变化怎样影响土地的利用和土地覆盖?·IHDP关注的问题还可以从其以下报告看出:“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学习过程”“人口数据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数据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方面”·现代自然资源学研究特点现在一个重要趋向是需要对各学科的研究,尤其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进行真正的综合。
通识核心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PPT课件
序号 1
步骤
明确问题,界 定规划范围
主要工作内容
规划方法
界定规划范围;了解现状和问题;搜集基础资料;确定项 目工作机构
2
规划组织与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所需投入
3
问题分析
收集资源利用现状资料与数据;分析资源 利用存在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RS、GIS、GPS;利益主体分析;问题 树;目标树
4
同时期资源开发的速度、规模,选定资源、供求平衡模式。
包括资源开发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和综合利用结构的
2
资源结 规划等,用动态变化观点分析未来资源结构演替特点 构规划: 和规律,制定适应资源结构变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与经
济结构,推动资源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发展。
第3页/共33页
资源转化 按照资源产业论观点,确定不同规划期资源、转化增殖 3 增值规划 模式,以及资源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增殖途径。
层次系列
二是跨行政区的资源 规划,如大经济区规 划、流域规划等。跨 省区大经济区规划、 跨地市和县的规划以 及跨流域规划如长江 流域规划。
第7页/共33页
综 合 性特 资点 源 规 划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 规划的内容大多具有宏观、长远以及带有战略性的特点,规划期
较长。具体规划时不仅要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各个领域, 还要对国家、地区、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制约资源的各种 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纲领性:全国综合性资源规划是各省(区、市) 、地(市) 、县级综 合性国土资源规划的纲领,各级综合性国土资源规划必须符合全 国规划的要求与原则,这是宪法规定的资源归国家所有的具体体 现之一。各省地市县综合性资源规划是结合了当地的地理条件、 区域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的地域性规划。 战略性:跨行政区资源规划是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资 源配置出发而进行的规划,是对行政区国土资源规划的综合与补 充,是全国国土资源规划的战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