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伲到阿拉——由上海方言词汇演变看中国近现代

合集下载

10句话看懂上海话的精髓

10句话看懂上海话的精髓

10句话,看懂上海话的精髓!上海话,好玩幽默。

你感觉哪些话可以算作上海话的精髓?今天,小侬就为大家摆列了这十句话,也请大家来判断哦!侬饭吃过伐和上海人打招呼要说什么?除了“侬好”以外,“侬饭吃过伐”算是最常用的一句。

听闻,住在上海老城厢的人,每天张口闭口都是这句话!更有人从中看出了上海话和古汉语的渊源——上海人说话,必然是把话题中心词往前挪的。

比方讲,衣裳着了伐?电影看过了伐?阿拉上海人全国人民都知道,上海人喜欢讲“阿拉上海人哪能哪能”。

其实,“阿拉”这个词是从宁波人那处批发来的。

当地人讲的是“我伲” 。

为什么“阿拉”这个词反而成了上海人的代表呢?听闻,是因为当时到上海来经商的宁波人老板多,渐渐地,大家就跟着讲“阿拉”了。

从“阿拉”这个词,可以看出上海话的杂。

在上海话大家族中,外来孩子还真很多!比方讲“摸老老”来自杭州;“勿来三”来自苏州;“亨八浪当”来自广东;“小把戏”来自苏北。

不但这样,上海话还善于改造英文!这你造吗?嗲“嗲”这个词,本源于英文dear。

上海话中的“嗲”,属于“好”的最高等。

只若是美好的,舒心的,上海人都会由衷地赞一句——老嗲额!卖相嗲,性格嗲,这样的小姑娘最受上海男小歪欢迎。

混腔势 =混 chance;老克勒 =老 color ;水门汀=cement;瘪的生司=petty cents,上海人学英语天生有优势有木有!222 数字“ 222”用上海话怎么读呢?“两百乃尼”,三个2,没有一个“ 2”字发音是相同的。

但是,你要注意了啊,当你要坐 222 公交车的时候,又要读成“两两两”!!若是讲“两百乃尼路”,那就错特了!相同的数字读出来是不一样样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发音相同,倒是不一样的意思!作为上海人,你必然了解我要讲哪个了!伊讲伊戆一刚 Yi Gang Yi Gang Yi Gang~~ 当你听到上海人这么说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上海某种暗黑组织的奇异接头语!它的意思是“ TA 居然说 TA 很蠢!”而且,“一刚”是上海话里比较奇异的一个词。

对新派上海话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重_省略_析_兼谈标记_拉_的语法语音地位_张玥

对新派上海话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重_省略_析_兼谈标记_拉_的语法语音地位_张玥

“ 侬” 由第一人称指称逐 渐 演 变 成 为 第 二 人 称 指 称 的 过 程 , 其结论认为吴语中的第一人 称 指 称 经 历 了 “ 侬 > 我侬 > 我” 这 样 一 个 发 展 过 程, 相 应 地, 第二人称指称则经历了 “ 汝 > 汝侬 > 侬 ” 的演变过程
[ 4]
四、 对新派上海话人称代词形式的重新分析 通过以上对上海话人 称 代 词 系 统 的 演 变 进 程 的 考 察 , 笔者对该系统进行了重新 分 析 , 输出结果在形式上的对称 性和统一性可谓令人惊喜 。 — — 我拉 第一人称 我 — — — 侬拉 第二人称 侬 — — — 伊拉 第三人称 伊 — — — 关于 上 海 话 三 类 复 数 人 称 代 词 中 五、 课题的延伸 — 的标记 “ 拉” 通过对上海 话 人 称 代 词 系 统 的 重 新 分 析 , 笔者在形式 上提炼出了类似于普通话 人 称 代 词 系 统 中 的 复 数 形 式 标 记 “ — —“ 。但由于上海方言缺乏一套公认的 标 们” 的成分 — 拉” 准书面文字符 号 系 统 , 对其语音的记录有赖于非统一正规 的拟音假借与 造 字 活 动 , 这种不可靠的记录导致文字形式 因此文字形式上的 与语音实态并 不 存 在 严 密 的 对 应 关 系 , 归一性并不意味着语 音 本 质 上 的 统 一 性 。 这 是 方 言 语 法 研 究的难点 , 也是它有别于普通话语法研究的根本所在 。 要解决上海 话 复 数 人 称 代 词 中 出 现 的 标 记 “ 拉” 是否 等同于普通话中 “ 们” 的语 法 地 位 , 关键就在于考察上海方 言的三类复数人 称 代 词 中 出 现 的 标 记 “ 拉” 是否属于同一 个标记成分 , 也即三者在 语 法 、 语 音 地 位 上 是 否 平 行, 相互 之间能否进行替换 。 关于 “ 拉” 的语法地位 , 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将其定 位为吴语中多 见 的 表 示 复 数 的 词 缀 , 表 示 类 集, 附着在指

论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

论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

论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上海方言,作为一种江浙地区的吴语方言,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下面对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进行讨论。

首先,上海方言的音变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方言的音韵发生了许多变化。

比如,上海方言的声母“k”、“g”在发音时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h”和“ng”的发音。

而在韵母方面,上海方言中的“e”、“er”、“eng”、“ong”这些发音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这一系列的音变使得上海方言的语音特征更加独特化。

其次,上海方言的词汇变化。

随着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上海方言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比如“逆风车”、“打卡”、“找茬”、“晒干货”等,这些新词汇极大地丰富了上海方言的词汇库,使得上海方言的表达能力更加精练和准确。

第三,上海方言的语法变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上海方言中的语法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

例如上海方言中的强调句式:“知不知道”、“会不会”、“行不行”等已经成为了上海方言的标志性语法结构。

这种语法结构能够在简短的语言表达中强调重点,表达情感,使得上海方言更加具有个性化、地方化的特色。

最后,在上海方言的演变历程中,还出现了很多双关语。

例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上海滩,塘沽滩,坐收渔父之利”等,这些双关语对于传播上海文化、体现上海方言的口语化和生动化、弘扬上海方言的特色尤为重要。

上海方言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保留了许多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

这些独特的特征展现出了上海方言的民俗风情、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上海话作文

传承上海话作文

传承上海话作文在繁华喧嚣的大上海,有一种声音,它带着独特的韵味,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温度,那就是上海话。

我从小就在上海的弄堂里长大,那时候,左邻右舍之间的交流,全靠这一口地道的上海话。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弄堂,就能听到各种上海话交织在一起的声音。

“侬早呀!”“今朝侬买了撒么事?”“阿拉小囡读书老认真额!”这些话语,如同上海这座城市的背景音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菜。

一进菜市场,那热闹的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摊主们用上海话大声吆喝着:“新鲜额青菜,快来看看呀!”“带鱼老灵额,侬要伐?”奶奶熟练地和摊主们讨价还价,那你来我往的上海话,充满了烟火气。

“侬格青菜贵了呀,便宜眼好伐啦?”奶奶一边挑着青菜,一边说道。

摊主笑着回应:“阿婆,侬也晓得额呀,今朝格青菜新鲜来西额,侬再多买点,我稍微便宜眼。

”最终,奶奶以一个满意的价格买到了青菜,还和摊主聊了好一会儿家常。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话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大门,让原本陌生的买卖关系瞬间变得亲切而温暖。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

大人们围坐在一起,用上海话聊天。

我在一旁听着,虽然有些词汇不太明白,但从他们的语气和表情中,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亲情。

他们回忆着过去的日子,讲述着小时候的趣事,时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想当年,阿拉一道白相额辰光……”“侬还记得伐,格趟吾伲辣海弄堂里……”那些生动的故事,通过上海话的讲述,仿佛把我也带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对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上海,普通话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大多用普通话交流;在工作场合,标准的普通话也是主流。

上海话似乎渐渐被遗忘在角落里,只有在一些老弄堂、老城区,还能听到那熟悉的乡音。

我觉得这是一件挺可惜的事情。

上海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更是上海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词汇,都蕴含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上海方言削弱的时代特征

上海方言削弱的时代特征

上海方言削弱的时代特征方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它似乎又在渐渐的远离我们,方言在不断的削弱。

这种削弱,在80后,90后。

00后身上体现的很有时代特征,但是,这种削弱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发展。

上海方言是自从有了上海浦,有了上海人聚居后就形成了。

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上海方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人在不断的变化,语言也就在不断的变化。

每个时代的人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语言的变化也就具有时代特征。

80后的人,概括的说,他们将上海话进行“混搭”。

将普通话和上海话“混搭”一起。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来临,全国各地联系紧密,流动人口增多,这时各地的方言便成了人们互相沟通的障碍。

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的推广给全国各地的方言都造成了影响,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打头阵的城市受的影响颇大。

其体现就是时代气息明显的80后身上,他们的父辈能够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上海话,他们也自然而然能将上海话说得流利动听。

但,在时代大背景下,人人都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荣,人们在正式的场合说普通话,大家交流方便,人也显得大度。

在日常生活中没必要说普通话的时候,人们也会是不是的在语言里加上那么两句普通话。

就像是“伊讲勿来”现在被说成“你讲勿来”时间久了人们就习惯了这样的上海话,也就默许了这样的上海方言。

其实,这就是上海方言的削弱,时代的发展,上海的发展,发展的要求。

上海方言就是在这种要求下被人们不知不觉的削弱。

,不知不觉的演变。

中国的发展刚刚开始,上海方言的削弱性发展也仅仅是个开始。

90后的时代开始了,在这个时代里普通话早已成为本能,对于他们的新的要求是英语,于是他们把英语介入到了上海的方言里。

也就是“洋泾浜”。

然而这个时候的“洋泾浜”确切的说应该叫“新洋泾浜”。

因为英语对上海方言的介入最早并不在此,而是早在十九世纪末,在上海英、法租界的交接处也就是今天上海延安路地段是外国商人聚集的地方,也是洋人和华人相处最为热闹的地段,他们互相交流时以及洋人与下层百姓交流时,中国人不可避免的学会了英文,但是这种英文并不纯正,它带有浓重的上海口音和汉语的味道。

上海话大全(完善版)

上海话大全(完善版)

上海话大全(完善版)上海话大全嗯哪:奶奶大大:爷爷娘娘:婶婶古古:哥哥家家:姐姐尼子:儿子囡恩:女儿侬:你(拿:你们)吾:我(阿拉:我们)伊:他(伊拉:他们)闹:[语气词] 基本上无意义莱:了吧[语气词] (算莱:算了吧) 切:吃/尝(快来切亚饭:快来吃晚饭) (亚饭:晚饭) (切切看:尝尝看)刚:讲/说(刚刚清桑:说说清楚)撒:啥/什么(有撒好嘟噜素额啦:有啥孩老是不争气) (脏气:争气)小囡:小孩(个小囡挂是挂的莱:这小孩乖是乖的莱)度宁:大人/成人(度宁四体小宁勿要册子:大人事情小孩不要插嘴) (册子:插嘴)撒宁:谁/什么人(撒宁有空噎到册来切饭:谁有空一起出来吃饭)亚岛:夜里/夜晚/夜间/晚上/晚间(今早亚岛切亚宵起伐啦:今天晚上吃夜宵去吗) (亚宵:夜宵)捏里:白天/日间(捏里困搞亚岛白相捏亚底倒:白天睡觉晚上玩乐日夜颠倒)早浪想:早上/早晨/早间(早浪想瓦动瓦动森体基康:早晨活动活动身体健康)中浪想:中午/午间(中浪想想白相撒:中午想玩什么)亚岛头:夜里/夜晚/夜间/晚上/晚间(亚岛头想弄滴撒小菜切切:晚上想弄点甚麽小菜尝尝)挖色:[形容胸闷/不爽]吼色:[形容窝火/愤怒]怨色:[形容心烦/纠结]刮三:尴尬(个记刮三莱:这回尴尬莱) 昂三:肮脏/糟糕[做人不上路] (我平时最多只会说:个宁哪能嘎昂三啦- -)瘪三:[指流浪汉/拾荒者/乞丐] (拉西瘪三:垃圾瘪三)老绿:厉害/行[只用在人上] (弄老绿:你厉害) ["老绿"意思同"结棍"----但"结棍"多数用在事或物上]老句:能干/熟练/有一套(晓得弄最最老句莱:知道你最最能干勒~)老噶:能干[多是形容小孩做事有板有眼/资格老] (个小宁老嘎勒伐得了:这小孩非常能干)老派:公安[怕册素:派出所/公安局]恰老:逮住/捉住(恰老弄了个记逃不掉勒伐:逮住你勒这回逃不掉了吧) (个记:这回)册老:鬼{也是骂人时用的^_^}猫老:盯住/监视(老派老早猫老弄了:公安一早监视你勒) (老派:公安) (老早:一早)乃么:这下(乃么弄心好西勒:这下你心可以死了)各艘:接着(各艘伊帮无刚:接着他对我说)奥扫:马上(奥扫搞定伊亜:马上搞定他亜)瓦料:坏料/坏人/坏家伙(个宁噎看就是瓦料:这人一看就是坏料)色一:舒服/爽(月大好色一色了:澡洗好舒服死了)色了:死了(烦色了:烦死了) [还有:烦色了作色了嗲色了切列色了怨色了吼色了……]窝里:家里(哎是四噶窝里最色一:还是自己家里最舒服)四体:事情(有撒四体色介刚亜:有什么事情直接讲亜)里相:里面(伊就了房间里相:他就在房间里面)组撒:干什么(弄了组撒:你在干什么) 抓啦:怎么啦(侬今早抓啦:你今天怎么啦) (今早:今朝:今天)侠起:非常/很(吾侠气欢喜个部地影: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咂劲:来劲/入迷[形容对某样事物兴趣不小] (咂劲勒伐得了:入迷的不得了) 尼头:瘾/瘾头(香一尼头度勒哈宁:烟瘾大得吓人) (哈宁:吓人)厚厮:热/不爽[多用于形容夏季气候] (个T气厚厮的来伐的里额料:这天气热的非常不得了)作西:找死(弄作西啊弄:你找死阿你){骂人时用的^_^}蹩脚:非常差劲(噶蹩脚额货色撒宁要啊:这么蹩脚的货色谁要啊)弄松:捉弄/玩弄/整蛊(勿要弄松别宁:不要捉弄别人)撒度:吃力/辛苦/疲惫/累(工作12额钟头撒度了要西:工作12个小时累得要死) (钟头:小时)切列:同"撒度" (近腔木宁特切列了:最近啊人太疲惫了) (近腔木:最近啊/近期啊)赛古:惨/可怜/作孽(赛古巴拉:可怜兮兮)白相:玩乐/玩/娱乐/消遣/嗨皮(册起白相:出去嗨皮)癟堂:坑/小坑[指凹陷处] (噎伐当心拷勒则癟堂:一不小心敲勒个坑) (当心:小心)结棍:厉害[意思同"老绿"] 补充:"结棍"多是形容事或物,而"老绿"只用来形容人。

上海和宁波渊源 上海话代表阿拉来自宁波

上海和宁波渊源  上海话代表阿拉来自宁波

上海和宁波渊源:上海话代表阿拉来自宁波说起上海和宁波的“渊源”,别的不说,上海话中的称呼“我”或者“我们”的“阿拉”二字,就是从宁波来的。

上海本地人不叫“阿拉”,叫“吾”和“吾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移民潮有学者专家统计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上海人口激增,正是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的第一次高峰,当时在上海的宁波人,约占总人口的1/6;到194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5。

现在很多上海人,只有在填写涉及籍贯的各种表格时,才有可能想到自己的祖、父辈原来也是“巴子” ——曾有网友在微博上开玩笑比喻说:“宁波人看上海,就像不列颠人看美国”。

当然,现在我们将的“上海宁波人”,已是广义的“大宁波”,包括宁波府城所属的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和以后划入的余姚、宁海,有时也把绍兴一带归于其中。

从商的宁波人近代上海的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五金店、第一南货店、第一家绸布店、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染织厂、第一家化学制品厂、第一家印刷厂、第一家国药店、第一家灯泡厂、第一家钟表店......都是宁波人创办的。

图:82年前“荣昌祥”的广告可以证实,中山装由宁波红帮制作推广别的不说,南京路那几家著名的老字号,培罗蒙西服店、亨生西服店、邵万生南货店、三阳南货店、乐源昌铜锡五金店、亨得利和亨达利钟表店、中华皮鞋店、老正兴菜馆、蔡同德国药号、泰康食品商店、协大祥绸布店等等,又有哪个不是宁波人创下的呢。

图:“庆祝虞洽卿路命名典礼”的字样,还悬挂在马路的上空不仅如此,就连上海的马路名称,也能体现出这座城市和宁波的渊源。

淮海东路,过去位于法租界内,叫“宁波路”。

宁海西路、宁海东路、慈溪路、余姚路、还有两条鼎鼎大名的马路,更是用宁波人的名字来命名:虞洽卿路(现在的西藏中路)和朱葆三路(现在溪口路,金陵东路和延安路之间的小路)。

“实吾”和“阿拉”——浦东川沙人和上海浦西人

“实吾”和“阿拉”——浦东川沙人和上海浦西人

“实吾”和“阿拉”——浦东川沙人和上海浦西人【前言】浦西、川沙仅仅隔了一条黄浦江,人员之间语言交流基本不存在障碍,但从口音、语气、音调、节奏等方面稍加注意,便可分辨出哪个是浦西人、哪个是川沙人。

据说,在以前,浦西话、浦东话是基本相同相通的,只是随着上海的开埠进而成为远东大都市,各方人流蜂拥而至,各种方言互相渗透融合,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上海滩语。

而川沙,由于受东海和黄浦江的阻隔,区域相对封闭,人员往来滞塞,由此将原本与浦西话较为类似的川沙土话较多地保留了下来。

当然,由于浦西话的强势,川沙土话也在随之更新变化之中,故本期推文中所列川沙本地话和上海浦西话并非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关系,许许多多的浦西话早已融入了川沙本地人的日常会话中。

本推文仅仅是将与浦西话相比具有较为明显区别的川沙土话、方言呈现给各位。

受小编能力、水平之限,推文肯定存有诸多不足甚至错误,由衷地欢迎各位能人高手拨冗指正。

啥厍去和啥地方去方位指向语也许是川沙本土最为丰富多彩的方言,“侬从啥厍(本地话注音:sui)来?”“我到伊爿去。

”“侬去银行要从迪da 走。

”“㑚屋里拉啥户塘搿?”这些都比浦西人表述同样意思的话语要多得多。

特别有意思的是,也许由于川沙东临东海,故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用“海”来表示。

川沙人讲“我到西海去”这句话,切不可理解成“我到西面的海里去”,其只是表示“我到西边去”。

在日常会话中,川沙人所言“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仅仅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跟“海”没有丝毫关系。

锥锥米和珍珠米玉米,包括玉米束、玉米粒,在川沙因玉米束形似锥状而称“锥锥米”,而浦西人多叫“珍珠米”。

老早头和老底子“很早以前”川沙人和浦西人分别用“老早头”、“老底子”来表述。

显然,“老早头”至少从字面上比较贴合于要表达的意思,而“老底子”则很难从时间跨度上来理解其意,恐怕更多地是相沿成习吧。

咬卵和囫塞记得大概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川沙鲜有人将“郁闷、勿适意”的心情说成“囫塞”,一般都讲“咬卵”。

沪剧微剧场《阿拉上海人》

沪剧微剧场《阿拉上海人》

沪剧微剧场《阿拉上海人》《阿拉上海人》是一部以上海城市生活为背景的沪剧微剧场作品。

通过生活化的表演形式,展现了上海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也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阿拉上海人》以经典的沪剧唱段为主线,穿插上海方言对话和上海本地特色的元素,呈现出了上海人的特有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这部微剧场作品在传承沪剧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观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增加了戏曲的吸引力。

故事情节围绕着上海人的生活展开,以小人物的日常为主线,通过他们的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勾勒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上海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能够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在表演形式上,《阿拉上海人》结合了沪剧的唱腔、舞蹈和表演,通过精彩的演出形式,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通过戏曲的唱腔和表演的动作,将上海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阿拉上海人》还特别注重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设计,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在观赏戏曲的也能够欣赏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风景和建筑,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美感。

除了在舞台演出上,《阿拉上海人》还通过现代化的推广手段,将沪剧微剧场作品推广到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

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将沪剧的精华和特色传播给更多的人,使得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延续和传承。

通过《阿拉上海人》这样的微剧场作品,传统的沪剧得到了新的生机和发展,也使得更多的人接触和喜爱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这样的作品也为沪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使得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阿拉在上海话中的意思

阿拉在上海话中的意思

阿拉在上海话中的意思
在上海话中,阿拉(ā lā)是一个代词,用来指代“我们”或“咱们”。

它常常用于表达集体的身份和归属感,强调团结和亲近的关系。

阿拉一词来源于梵文“ārya”,意为“尊贵的人”或“高尚的人”,在上海话中演化为表示“我们”的代词。

阿拉通常用于口语交流中,尤其是在家庭、朋友和邻里之间。

它可以用来表示团体中的一致意见、群体行动或共同利益。

例如:“阿拉一起去吃饭吧!”(我们一起去吃饭吧!)或“阿拉都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我们都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
除了用于表示“我们”,阿拉还可以用来表示“咱们”或“我们大家”。

它可以表达一种亲切和亲密的语气,强调集体的感觉和归属感。

例如:“阿拉大家都来庆祝他的生日!”(我们大家都来庆祝他的生日!)
总的来说,阿拉在上海话中是一个常用的代词,用来表达集体身份和归属感,以及强调团结和亲近的关系。

上海话、沪语学习大全(完善版)

上海话、沪语学习大全(完善版)

精心整理嗯哪:奶奶大大:爷爷娘娘:婶婶① 古古:哥哥家家:姐姐尼子:儿子囡恩:女儿侬:你(拿:你们)吾:我(阿拉:我们)伊:他(伊拉:他们)莱:了吧[语气词](算莱:算了吧)娘阿哎行老:很(米道老灵额:味道很好的)(米道:味道)(灵:嗲:好)作:很难解释的一个词(作天作地:形容反反复复地+挑剔来挑剔去地折腾)[作西:找死] 特:太(特古份来:太过份了吧)特:掉(送特滴:送掉点)特:同"帮":跟/对/与/和(特侬也道起:和你一道去)特:一(古特腔:过一阵)(等特些:等一会儿)等:呆(等勒个的:呆在这里)起:去(到撒地方起:到什么地方去)古:过(勿要特四噶古伐古起:不要跟自己过不过去)大噶:大家(大噶一道来白相亜:大家一起来玩亜)(白相:玩/玩乐/娱乐/消遣/嗨皮)宁噶:人家(宁噶窝里额四体勿要嘟当听:人家家里的事情不要多打听)(当听:打听)四噶:自家/自己(四噶宁:自己人/自家人)个额宁:这个人(个额宁额马乡增嗲闹:这个人的长相真好闹)(马乡:长相)伊额宁:那个人(伊额宁弄宁得伐:那个人你认识伐)(宁得:认得/认识)个能哪能小句度宁撒宁亚岛捏里吼色:[形容窝火/愤怒]怨色:[形容心烦/纠结]刮三:尴尬(个记刮三莱:这回尴尬莱)昂三:肮脏/糟糕[做人不上路](我平时最多只会说:个宁哪能嘎昂三啦--)瘪三:[指流浪汉/拾荒者/乞丐](拉西瘪三:垃圾瘪三)老绿:厉害/行[只用在人上](弄老绿:你厉害)["老绿"意思同"结棍"----但"结棍"多数用在事或物上] 老句:能干/熟练/有一套(晓得弄最最老句莱:知道你最最能干勒~)老噶:能干[多是形容小孩做事有板有眼/资格老](个小宁老嘎勒伐得了:这小孩非常能干)老派:公安[怕册素:派出所/公安局]恰老:逮住/捉住(恰老弄了个记逃不掉勒伐:逮住你勒这回逃不掉了吧)(个记:这回) 册老:鬼{也是骂人时用的^_^}猫老:盯住/监视(老派老早猫老弄了:公安一早监视你勒)(老派:公安)(老早:一早)乃么:这下(乃么弄心好西勒:这下你心可以死了)各艘:接着(各艘伊帮无刚:接着他对我说)奥扫:马上(奥扫搞定伊亜:马上搞定他亜)瓦料:坏料/坏人/坏家伙(个宁噎看就是瓦料:这人一看就是坏料)色一:舒服/爽(月大好色一色了:澡洗好舒服死了)色了:死了(烦色了:烦死了)[还有:烦色了作色了嗲色了切列色了怨色了吼色了……]四体里相组撒抓啦蹩脚白相结棍色更:彻底/爽{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色更"我举不出例子!!}乌作:下流无耻["乌作呸"指下流无耻之徒]乌拉:无赖[指行事下贱不要脸的人]坑子:骗子[专干坑蒙拐骗的人]巴子:土鳖[指相当不上台面的人]{骂人时用的戆巴子/乡巴子/台巴子之类的}么劲:无聊/没意思(个则游戏啊特么劲勒伐:这个游戏也太没意思勒吧)当邦:开玩笑(喔唷吾特侬当邦额亜:喔唷我跟你开玩笑的亜)奘戆:装傻(宁真滴勿要帮吾装刚:认真点不要跟我装傻)抖花:[形容心里完全没把握]举不出例子捏混:[指脑袋不清楚/昏头了/导致犯错](侬又捏混勒是伐:你又昏头勒是伐)难般:难得/少有[形容非常非常少](难般碰趟头勿要噶早回气:难得见次面不要这么早回去) 碰头:见面(撒森光啊拉册来碰趟头:什么时候我们出来见次面)(桑森光:什么时候)撬边:扇风/敲边鼓/托儿[翘边模子]西腔:死样[让人不爽的腔调]屁精:娘娘腔[指举止外表不男不女的男性]各得:挑剔[格里格的](侬个宁就是各得:你这人就是挑剔)尼心:恶心[尼心瓜得](拉稀瘪三尼心勒要西:拾荒者恶心的要死){举不出别的例子我无恶意} 哦错:脏/龌龊[狗狗伐大月度少哦错:狗狗不洗澡多么脏]撒气:反感[嫌弃/不待见](看到侬就撒气:看到你就反感)米道洋盘森光乌巨西开起西好叫勿要再汇五帮:河(五帮里游泳:河里游泳)枉对:不讲理(哪能有侬噶枉对额宁:怎么有你这么不讲理的人)崭货:好东西举不出例子帮有:朋友(帮有侬好:朋友你好)亲居:亲人/亲戚(大噶亲句一道切顿饭:大家亲戚一道吃顿饭)-------------------------------------------补充:噶梁:戴眼镜的人[我觉得是指眼镜男] 粗老肯:搓泥一只鼎:[指最厉害最行]老油条:[指惯犯屡次犯错的人]。

上海方言词语之演变

上海方言词语之演变

上海方言词语之演变上海话的历史只有七百多年,比苏州话和松江话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上海话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言,这是由上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独特机遇所决定的。

原来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滩头,所谓“上海滩”是对它最合适的称呼,它是远离府治的乡村避地,处于经济发达地域的边缘。

历史上苏州府和嘉兴府是两个大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松江府却比较落后,而上海地区又是在近海滩,所以就整个松江地域的方言来说在太湖片里是发展很缓慢的,上海方言更为古老。

它保留着许多松江方言留给它的很古老的语音和词语。

然而上海又面临东海,碰上了特殊的机遇,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以后,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租借,又相当长时期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庞大移民和高度经济的冲刷,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语言。

近一百五十年来,上海话与上海这个城市一样突飞猛进,现在就来看看上海方言词语之演变。

首先体现在上海方言土著词语的淘汰更换。

上海方言区从属与松江方言大区,上海开埠以后,大批移民迁入带来了各地方言,以松江方言为基础的旧上海话受到了强大冲击,旧时的平衡打破了,但是一地的方言自有其稳定性,它的基本形式依然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只是那些仅在旧松江府地区使用的地域性很强的语词在移民方言的影响下动摇淘汰,代之以北部吴语里比较通用的形式。

《何典》以后,忠实记下上海话词汇的文本,是150年前西方传教士的著作。

从他们记录的上海话中可以看到,当时使用频繁的一些基本词和常用词,表现松江方言大区语言的特征词,受到开埠以后各种方言的冲击消磨,渐渐被淘汰和更换。

名词方面淘汰的词最多。

如:日头(太阳),风潮(台风),户荡、场化、路数(地方:侬路数上,有寻处奶婶婶否,),所、所头(地方),啥户荡、啥所荡、啥所。

上面那些词现今已淘汰,代之以括号里的通用词。

名头(名字),图书印(图章),地阁、地阁板(地板),埄尘(灰尘),篷(帆),腰桶(澡盆),升萝,斗,栈(货物安放处,仓库),坐褥(坐垫),碗砂(瓷器),国图(国家)。

阿拉老上海

阿拉老上海

阿拉老上海来源:上海面孔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鸣谢!向外看一看阿拉上海人上海人开口闭口“阿拉上海人”,说来正宗的本地人原本都是乡下人;而今日的上海人,最不放在眼里的就是乡下人。

上海人喜欢把自己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跟古代门客三千的春申君连在—起,喜欢源远流长。

其实上海到近代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城厢,只是有个蛮热闹的港口。

清代道光年间,上海—带才五十多万人,算是平常的江南县城。

开埠之后,上海成为西方进人长江内陆的门户,投资冒险、寻找机会的人大增,沪上人口暴增到一百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竟接近了四百万。

早年公共租界和华界的人口统计而知,1930年的上海人当中,本籍人口已少于百分之三十。

语言学家曾把庞杂的上海语言分为四类,宁波话、广东话、苏帮话、北方话各居其—。

今天,走在梧桐树下的马路上,讲着上海话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宁波人、无锡人、常州人、四川人、江西人、山东人、福建人等上海移民的后裔,每一个地方来的人,都带来一种文化、一种腔势和做派,把这大都市的格调搞得五花八门,也精彩十足。

这样才有了大上海。

精明的宁波人说起上海的宁波人,都是—些厉害的角色。

别的不说,南京路那几家著名的老字号----培罗蒙西服店、亨生西服店、邵万生南货店、三阳南货店、乐源昌铜锡五金店、亨得利和亨达利钟表店、中华皮鞋店、老正兴菜馆、蔡同德国药号、泰康食品商店、协大祥绸布店等,家家都是宁波人创下的。

解放前南京路上的邵万生南货店现在上海人讲的宁波人,已是广义的“大宁波”,包括宁波府城所属的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和以后划入的余姚、宁海,有时也把绍兴一带归于其中。

宁波自古就是繁盛的商埠,承袭了精打细算的生意头脑,宁波商人有本事能在每一个地方赚进大把钞票,以“无宁不成市”闻名遐迩。

宁波人在上海开的钱庄早在上海开埠前后,宁波人在沪上的糖业、沙船业就占下地盘。

还依恃其“过账码头”的财力,在钱庄业创下—片江山。

十九世纪末,宁波人在上海参与新式银行,还跨入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在近代机器和船舶业中,宁波人就三分天下有其—。

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

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

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本文为上海话和普通话对照表,方便大家查看。

上海方言发音意思人称吾WU 我阿拉ALA 我们侬NONG 你那NA 你们伊YI 他一拉YILA 他们拧NING 人撒拧SANING 谁呀YA 爸爸娘NIANG 妈妈泥子NIZI 儿子女恩NVEN 女儿代词个饿GEE 这个艾饿AIE 那个啊里只ALIZE 哪个啊里的ALIDE 哪里时间捏里NIELI 白天呀到YADAO 晚上今朝JINZAO 今天(明天就不用翻译了吧)辰光SENGGUANG 时间上海话翻译: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2)日常用语上海方言发音意思哪能NANENG 想怎么样侬想哪能你想怎么样(打架前的起手技能~~)晓得XIAODE 知道拧得NINGDE 认识做撒ZUSA 干什么错气CUQI 讨厌泥心NIXIN 恶心哦错OCUO 脏清爽QINGSANG 干净老卵LOLV 牛,很牛结棍JIEGUN 厉害困高KUNGAO 睡觉刚GANG 讲、说表VIAO 不要伐FE 不(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吗”)伐来塞FELAISAI 不行躺伐老TANGFELAO 受不了十三点SESANDI 脑子有问题的人饿 E 的(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马相MAXIANGHAO 外表嗲DIA 怎么翻译呢?就是形容“好、棒”要是YAOSHI 如果么ME 没小** BIYANG 很没腔调的小子(贬义)老** LAOBIYANG 很有腔调的老男人(褒义)闹NAO 语气词无意义叉头CATOU 出租车眼乌子。

眼睛噶三胡GASANHU 聊天了LE 在拉刚LAGANG 瞎说哈七吧得HAQIBADE 胡说八道西XI 死赤老CHILAO 鬼句JU 同上铃子LINGZI 暗示(名词)花铃子HUALINGZI 暗示(动词)接铃子JIELINGZI 明白对方暗示的意思拎不清LINGBUQING 不识抬举捣糨糊JIANGHU 这个有难度,就是不好好做事,瞎搞。

哈来来HALAILAI 做事情不计后果王撕王WANGSIWANG 不要命了搓CU 嘲笑搓女拧CUNVNING 追女孩子搓进CUOJIN 追到手弄特NONGTE 干掉吃桑活QIOSANGHUO 被别人揍了(连招的后果)桑活SANGHUO 工作,做事情(名词)PMP 拍马屁MPMP 猛拍马屁PMPMP 拼命拍马屁杠头GANGDOU 就是冲头,出头鸟顶杠头DINGGANGDOU 自己去做冲头色一SEYI 舒服、爽心里挖色---心情郁闷天气厚司---天气闷热潮湿号头--月刚总滑子--锅寻西-找死吃生活-讨打上海话翻译: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3伐泥伐三(不正经)花叉叉(花心)则踏西西(贱)抖花(和泰森打架时的那种感觉)喇叭腔(搞砸something)江边洋子(傻子)阿无乱(傻子,小痞子)阿无乱冒充金刚钻(装牛)哈七达八(胡说)黄水黄(横竖横)黄水黄册牛帮(胡来)则头狗闹(贼头贼脑)辣里辣踏(邋遢)各得(对啥都难中意)狗比到早(小气)错气(讨人厌)西腔(让人不爽的腔调)比头(被子)阿缺西(较经典,翻不出确切意思)搓克(翻不出来)一特挂子(一共)走了远了(完了……)上海话翻译: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4)旁有,弄帮帮忙哦嘎门想(不感兴趣)烦泡捉(意思较多,不翻了)册雾伐册怪马动么吸力要西(要死)西开(滚开)起西切自八答(胡诌)翻毛枪(翻脸)小册老(又名“小赤佬”)娘额起来阿拉里娘额冬才( = 娘额起来阿拉里)温疼丝(没激情的人)匹是伐是(有比没好)昂三(做人不上路)热侬额肚头昏(你混头了!?)白相(玩)老乱 [牛(形容词)]结棍(厉害)杀更(最高级的接滚)上海话翻译:上海话普通话对照表(5)上腔(和某人斗牛)捆搞(睡觉)别脚(逊)米道斜起好(味道很好)辣戆(暴傻)打岔由福利起(经典…… 石头剪子布上海版)好叫(behave yourself)拎伐清(又翻不确切……)小刚读(褒义的傻子)你(=我)大大(爷爷)嗯哪(奶奶)大大妈(姑妈)哎哟哇啦(踩下上海人的脚就会听到这句话了)七荤八素(一团糟,混乱)屁精(娘娘腔,GAY )轧拼头(婚外情,BS……)么劲(没劲)撒度(累)搞七捻三(瞎搞)再外( BYE BYE )污登蛋(……)采采(……)揸斯澈(尿裤子)头皮乔(拽)宰葱头(斩客,欺负菜鸟)谢谢呐噎嘎门(谢谢你一家人,贬义)组撒(干啥?)钢中窝子(某厨具……)黄浦港伐西,西勒阴沟里(意译不出来)凑泥光(抽耳光)西洋挂气(活不活死不死)撮霉头(倒霉)5作呸(下流呸)路里八素(罗嗦)莱塞(很行的意思)。

“双减”后,阿拉一道学沪语

“双减”后,阿拉一道学沪语

“双减”后,阿拉一道学沪语作者:钱程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21年第11期实施“双减”政策后,增加体育锻炼、加强艺术熏陶、学习上海闲话成为了上海小囡课余时间的热门选择。

许多学生、家长把学讲沪语当作有效利用时间,与近年来沪语式微不无关系,保护传承标准沪语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乡音,寄寓着浓浓的乡愁,是生命之初听见的第一声呼唤,是长路奔波后的殊途同归,是千百年锤炼传承下凝结成的方言。

上海方言又称沪语,是在上海本地方言和吴语语法基础上,随着城市进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重要方言,它既是上海人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上海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上海人在语言运用方式上的特点和习惯,是近两千万上海人使用的日常生活语言。

有人将沪语区别为“老派”和“新派”,但我觉得,这种分类看似依据历史发展,却隔断了语言传承,对于沪语只有“标准”和“不标准”之分。

什么是“标准”的沪语?据我了解和研究,在沪语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发音特征——入声字和尖音字,单是1到10这十个数字,就有一半是入声字。

并且沪语中的熟语(含谚语、俚语、歇后语)极其丰富,有四千多条,而现在即使是在“会讲”沪语的人群中,“万宝全书”“千年难板”等常用熟语也不会超過一百条;能用沪语朗读文章,并且准确发出尖音字的人群年龄也大多超过80岁了。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难得听到尖音字,熟语也并非为人所“熟”,但若抛弃了历代形成的方言特征,沪语岂不是成了无本之木,保护和传承岂非空谈?然而在保护和传承沪语的工作中,首先亟需解决的是保护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由于普通话多年的推广运用,上海青少年之间大多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即便使用沪语也采用的是普通话思维,即所谓的“洋泾浜”。

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语言懒惰”,怎么方便怎么来。

而部分具有沪语保护意识的民众由于缺少上海方言的专业知识,又急于将沪语推广至普罗大众,难免会造成沪语混乱。

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家层面,都在积极推动保护传承方言这种地域文化。

上海话 普通话对照

上海话 普通话对照

上海话翻译-上海话常用语句△朋友,侬帮帮忙好哇意:①你不要耍我、骗我。

②你不要捣乱、瞎搞。

③你不要胡说△捣浆煳(d o ji ng wu)意:①瞎溷。

②胡搞。

③骗人。

④差劲的。

△牵丝板登(q si b i d ng)意:很慢,很拖踏。

△侬摆啥噱头(n ng b s su dou)意:你别来蒙人。

△侬掼啥浪头啦(n ng gu s l ng d u l )意:你不要虚张声势唬人。

△侬勿要放白鸽(n ng v y o f ng b g )意:你不要说空话骗人△事体做得乒乓响(z t z d p g p ng xi ng)意:事情做得很棒△侬格闲话讲得不适意哇(n ng g i w g ng v s y va)意:你这话讲得让人觉得不舒服。

△挖塞(w se)意:①心里说不出的懊恼②天气闷得不好受﹔[例:心里讲不出的挖塞]△侬勿要瞎三话四(n ng v y o h s i w s )意:你不要乱讲。

△顶脱了(d ng t le)意:没说的了,非常好△煞根(s g ng)[例:闲话讲到煞根]( i w g ng d o s g ng)意:极致,到顶了,到底了。

△掼伊三条横马路(gu i y s i di o w ng m lu)意:比他好得多。

△勿要太好噢(v y t h o o)["勿要太…"作前缀,后跟形容词均表示"非常"] 意:好得不得了。

△朋友,侬勿要勿上路好哇(b ng y u, n ng v y o v z ng l h o v )意:朋友,你不要不够意思。

△溷呛势(w ng qi ng si)意:溷日子。

"呛势"源自英语"chance"△侬勿要好户头来西(n ng v y o h o v d u lei xi) 意:①你不要太老实。

②你不要认为我是好欺侮的。

△侬勿要害我噢!侬勿要给契药噢!(n ng v y o i ng o! n ng v y o b ng qi y o!)意:你不要不怀好意!△拆烂污(c l i w )意:不负责任△倒胃口(d o w i k u)意:反感△轧闹勐(g n o m ng)意:凑热闹△触霉头(cuo m i d u)意:倒霉,运气不佳△毛毛雨(m o m o yu)意:小意思,很容易△坍台(tai d i)意:丢脸△开大兴(k i d x ng)意:吹牛,说大话△空心汤团(k ng x ng t ng due)意:不能兑现的许诺△斩(zai)意:欺骗,敲诈。

上海话、沪语学习大全(完善版)

上海话、沪语学习大全(完善版)

嗯哪:奶奶大大:爷爷娘娘:婶婶①古古:哥哥家家:姐姐尼子:儿子囡恩:女儿侬:你(拿:你们)吾:我(阿拉:我们)伊:他(伊拉:他们)莱:了吧[语气词] (算莱:算了吧)切:吃/尝(快来切亚饭:快来吃晚饭) (亚饭:晚饭) (切切看:尝尝看)刚:讲/说(刚刚清桑:说说清楚)撒:啥/什么(有撒好嘟噜素额啦:有啥好多废话的啦) (噜素:啰嗦/废话)噎:一(噎桑噎四欢喜弄:一生一世喜欢你) (欢喜:喜欢)个:这(个则介末嗲:这个节目好) (介末:节目) (嗲:好)则:个(个则好:这个好)伐:不/吗(噎滴阿伐好白相:一点也不好玩) (噎滴:一点) (好伐:好吗)勿:不(勿要娘无再看到弄:不要让我在看到你)娘:让(娘开滴:让开点) (娘娘弄:让让你)阿:也(阿好:也好)额:的(无额么四弄勿要动:我的东西你不要动) (么四:东西)度:大(度块头:大块头)嘟:多(嘟嘟埽埽总归有滴额:多多少少总会有点的)滴:点(嘟把滴糖:多放点糖)把:摆(把勒个的:摆在这里) (个的:这里)勒:在(总勒地里:种在地里) (总:种)布:爬(布桑布乌:爬上爬下) (桑:上) (乌:下)哎:还(哎么好:还没好)行:寻/找(行滴四体组组:找点事情做做)挠:把(挠弄额手机号头巴我:把你手机号码给我) (号头:号码) (巴:给)巴:给(8来8起:给来给去)巴:被(又巴伊晓得了:又被他知道了)噶:这么(哪能噶挂额宁啊有额啦:怎么这么怪的人也有的啦) (哪能:怎么)帮:跟/对/与/和(吾帮弄刚亜:我帮你说亜)么:没(么撒好刚额:没什么好说的)老:很(米道老灵额:味道很好的) (米道:味道) (灵:嗲:好)作:很难解释的一个词(作天作地:形容反反复复地+挑剔来挑剔去地折腾) [作西:找死]特:太(特古份来:太过份了吧)特:掉(送特滴:送掉点)特:同"帮":跟/对/与/和(特侬也道起:和你一道去)特:一(古特腔:过一阵) (等特些:等一会儿)等:呆(等勒个的:呆在这里)起:去(到撒地方起:到什么地方去)古:过(勿要特四噶古伐古起:不要跟自己过不过去)大噶:大家(大噶一道来白相亜:大家一起来玩亜) (白相:玩/玩乐/娱乐/消遣/嗨皮)宁噶:人家(宁噶窝里额四体勿要嘟当听:人家家里的事情不要多打听) (当听:打听) 四噶:自家/自己(四噶宁:自己人/自家人)个额宁:这个人(个额宁额马乡增嗲闹:这个人的长相真好闹) (马乡:长相)伊额宁:那个人(伊额宁弄宁得伐:那个人你认识伐) (宁得:认得/认识)个的:这里(吾勒个的:我在这里)一的:那里(伊勒一的:他在那里)阿里的:哪里(勒阿里的:在哪里)个能:这样(个能噶:这样子) (个能噶哪能莱赛:这样子怎么可以) (莱赛:行/可以) 伊能:那样(伊能噶:那样子) (伊能噶额宁勿要多接触:那样子的人不要多接触) (勿要:覅:不要)哪能:怎么样(哪能此理:怎么样处理) (此理:处理)小句:小鬼:小孩(弄则小句老是勿好好叫读书:你个小鬼老是不好好读书)小宁:小孩(个小宁老是伐脏气:这小孩老是不争气) (脏气:争气)小囡:小孩(个小囡挂是挂的莱:这小孩乖是乖的莱)度宁:大人/成人(度宁四体小宁勿要册子:大人事情小孩不要插嘴) (册子:插嘴)撒宁:谁/什么人(撒宁有空噎到册来切饭:谁有空一起出来吃饭)亚岛:夜里/夜晚/夜间/晚上/晚间(今早亚岛切亚宵起伐啦:今天晚上吃夜宵去吗) (亚宵:夜宵)捏里:白天/日间(捏里困搞亚岛白相捏亚底倒:白天睡觉晚上玩乐日夜颠倒)早浪想:早上/早晨/早间(早浪想瓦动瓦动森体基康:早晨活动活动身体健康)中浪想:中午/午间(中浪想想白相撒:中午想玩什么)亚岛头:夜里/夜晚/夜间/晚上/晚间(亚岛头想弄滴撒小菜切切:晚上想弄点甚麽小菜尝尝)挖色:[形容胸闷/不爽]吼色:[形容窝火/愤怒]怨色:[形容心烦/纠结]刮三:尴尬(个记刮三莱:这回尴尬莱)昂三:肮脏/糟糕[做人不上路] (我平时最多只会说:个宁哪能嘎昂三啦- -)瘪三:[指流浪汉/拾荒者/乞丐] (拉西瘪三:垃圾瘪三)老绿:厉害/行[只用在人上] (弄老绿:你厉害) ["老绿"意思同"结棍"----但"结棍"多数用在事或物上]老句:能干/熟练/有一套(晓得弄最最老句莱:知道你最最能干勒~)老噶:能干[多是形容小孩做事有板有眼/资格老] (个小宁老嘎勒伐得了:这小孩非常能干)老派:公安[怕册素:派出所/公安局]恰老:逮住/捉住(恰老弄了个记逃不掉勒伐:逮住你勒这回逃不掉了吧) (个记:这回) 册老:鬼{也是骂人时用的^_^}猫老:盯住/监视(老派老早猫老弄了:公安一早监视你勒) (老派:公安) (老早:一早)乃么:这下(乃么弄心好西勒:这下你心可以死了)各艘:接着(各艘伊帮无刚:接着他对我说)奥扫:马上(奥扫搞定伊亜:马上搞定他亜)瓦料:坏料/坏人/坏家伙(个宁噎看就是瓦料:这人一看就是坏料)色一:舒服/爽(月大好色一色了:澡洗好舒服死了)色了:死了(烦色了:烦死了) [还有:烦色了作色了嗲色了切列色了怨色了吼色了……]窝里:家里(哎是四噶窝里最色一:还是自己家里最舒服)四体:事情(有撒四体色介刚亜:有什么事情直接讲亜)里相:里面(伊就了房间里相:他就在房间里面)组撒:干什么(弄了组撒:你在干什么)抓啦:怎么啦(侬今早抓啦:你今天怎么啦) (今早:今朝:今天)侠起:非常/很(吾侠气欢喜个部地影: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咂劲:来劲/入迷[形容对某样事物兴趣不小] (咂劲勒伐得了:入迷的不得了)尼头:瘾/瘾头(香一尼头度勒哈宁:烟瘾大得吓人) (哈宁:吓人)厚厮:热/不爽[多用于形容夏季气候] (个T气厚厮的来伐的里额料:这天气热的非常不得了)作西:找死(弄作西啊弄:你找死阿你) {骂人时用的^_^}蹩脚:非常差劲(噶蹩脚额货色撒宁要啊:这么蹩脚的货色谁要啊)弄松:捉弄/玩弄/整蛊(勿要弄松别宁:不要捉弄别人)撒度:吃力/辛苦/疲惫/累(工作12额钟头撒度了要西:工作12个小时累得要死) (钟头:小时)切列:同"撒度" (近腔木宁特切列了:最近啊人太疲惫了) (近腔木:最近啊/近期啊)赛古:惨/可怜/作孽(赛古巴拉:可怜兮兮)白相:玩乐/玩/娱乐/消遣/嗨皮(册起白相:出去嗨皮)癟堂:坑/小坑[指凹陷处] (噎伐当心拷勒则癟堂:一不小心敲勒个坑) (当心:小心)结棍:厉害[意思同"老绿"] 补充:"结棍"多是形容事或物,而"老绿"只用来形容人。

上海语言变迁作文800字

上海语言变迁作文800字

上海语言变迁作文800字上海语言变迁有以下四个变化。

(一)借用地方方言现象明显自开埠以来,外籍人口大量移入,随之带来大量方言土语。

上海方言吸收了很多周边地区如松江、苏州、宁波、杭州的方言土语。

“勿来三”是苏州话,“莫牢牢”是杭州话,新上海人喜欢说“不要太”(“不要太潇洒”,“不要太漂亮”等),是将“莫牢牢”译成了普通话;就连现在被外地人看作上海话标志的“阿拉”也是地地道道的宁波话。

广泛的语源也使上海方言中产生大量的同义词,如:北方话中的“饼子”,上海方言就有“大饼,面饼,晶饼,羌饼”等几种叫法。

(二)明未清初华洋杂处产生了大量译词外来词和洋洛语这些词有的直接音译入上海方言,如:巧克力,咖啡,沙发,开司米,磅,水门汀,牛轧;有的意译,如:火车,飞机,细胞,蜜月,黑板等;有的音译加意译:冰淇淋,网吧,迷你裙,苏打水,霓虹灯,色拉油等;还有先音译后意译的,如:telephone-德律风一电话,laser—来塞光一激光。

明未清初华洋杂处还产生了一种洋泾英语,如:“混腔势”其中的腔势便是由英文的chance 转变而来,还有“瘟生”(one cent),“轧沙丁鱼"(sardine)都是洋泾浜在上海方言中留下的痕迹。

(三)词汇的都市化随着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批本土词汇被书面语通用语词汇及新生的都市词汇所替换,如“日头”,“影戏院”,“寒暑表”分别被“太阳”,“电影院”和“温度计"所取代;同时不断产生花样繁多的都市流行语,从20世纪初的“出风头”“拆白党”到90年代的“酷,美眉,丁克,掏器糊”,无不为上海方言注入新的活力。

(四)上海方言有着日益向普通话靠越的趋势方言色彩很浓的词渐渐向普通话靠拢。

如“留声机——唱机”,“蓝印纸一—复写纸”,“自来火——火柴",“寻一一找”,“疑心—怀疑"青年中流行“上海普通话”,将“为什么这样?”说成“为啥格样子?”,而不是说“为啥迭能?”并将“为”念作去声,而不是像以前的上海话念成阳平;语音上有由白读音向文读音发展的趋势,新近出现的词或口语中的流行语更倾向于文读音。

阿拉宁波是什么意思

阿拉宁波是什么意思

阿拉宁波是什么意思
阿拉是地地道道的正宗的宁波话,是“我”或者“我们”的意思。

如果用普通话来称呼“我们宁波”,那是对自己生长的土地的一种爱。

与之相似,也有“俺们东北那台瘩”意为“我们东北那个地方”。

像这样的称呼,或许只有方言才够味,就像情人之间的乳名一样。

因此,宁波也被称为阿拉宁波。

由于上世纪大量浙江人移民到上海,上海话受到了影响,而从此才称“阿拉”的,所以阿拉的确是正宗的宁波话。

我们经常会在上海听到“阿拉”这个词语,但其实,正宗上海话的“我”或者“我们”的发音是“我伲”。

现在,上海话已经受到宁波话的巨大的影响,所以,现在上海的市区,“阿拉”已经称为了上海人的标准用语。

阿拉宁波的意思,如今看来更是蕴含着对宁波人的一种赞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是宁波人的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伲”到“阿拉”——由上海方言词汇演变看中国近现代
史中的上海
胡思远景观学学号
引言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青年,同时也作为一名语言学爱好者,本人对于家乡上海,以及流传在这个地区的吴侬软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无奈,近些年来吴语使用者数量不断减少,小一辈的上海人已经不再会说正统的上海方言,这着实让笔者焦心扼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个地区的语言变化,更是反映当地历史动荡的一面镜子。

上海方言挺过了近年来的沧桑变迁中,没有消亡。

但确要眼看着在如今安静的岁月中渐渐凋零,实在难过。

出于这样的目的,我撰写了这篇小文,并将我进入大学以来了解的一些关于上海方言和上海文化历史的概貌和变化记录在这里。

在撰写这篇论文的同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完善和精准我的文字,并希望能以自己的拙见为家乡的语言传承做一些贡献。

从框架上讲,一门语言主要是由语法,语音和语素组成,语素即词汇,也是最能体现当地人生活习惯和历史变迁的部分,所以我在下文中将主要讨论上海方言中词汇的变化。

小小学生门外汉一名,提笔胡诌,挂一漏万,欠详之处还望见谅。

一、开埠前的上海方言
语言区之间的分化融合,与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和活动范围的分裂融合直接相关。

人口的迁徙和定居,才使得这一地区的方言有了区别于附近方言的土壤。

而上海方言,则是有了上海浦,有了上海人的聚集才开始形成的。

历史上有文可依的上海话,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初年,上海才子张南庄的章回小说——《何典》,几乎全本都是由上海话口语夹杂官话书面语写成。

鸦片战争之前的上海方言可见一斑,有趣的是,其中的是一些词汇表达,如“后生、花花公子、墨测黑、肚皮里蛔虫”,在现如今的上海日常方言中仍可见到,这也显示了上海方言的稳定性。

表:一些曾在《何典》中出现的目前仍活跃在上海方言中的词汇和俗语
后生烂好人花花公子死人骷髅头
三脚猫嚼舌头根死老虫哈巴狗
畚箕白相肉里钱墨测黑
但当时的上海,并不是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所开放的通商口岸。

当时的通商口岸仅为广州口岸。

在世纪中叶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之前,上海这个半渔半商的文化根基几无更变。

同时上海地区地处海边,离主要的吴语言聚集区较远,因此语言的独立发展稳定缓慢,即使是古汉语的痕迹亦随处可见。

在《何典》之后的两百年,上海的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方言在这过程中,既保存了自己一脉相承的核心词汇和语言语法,但许多词汇已经随着年间的社会变化不复存在,消失殆尽。

二、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与上海开埠
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于英国,被迫签署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依据条约,中国开放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进行贸易通商。

年,首任英国驻沪领事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

年,中英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由此开始租界的历史。

此后,法国与美国相继在上海设立租界。

其后,租界逐渐形成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拥有独立司法、行政权力的地区。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随着长江和中国北方沿海口岸向外商的开放,上海地处长江口、居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更多的外商选择上海作为他们在中国的贸易基地,并设立了领事馆。

从晚清时起,自由出版书刊和办报逐渐成风,翻译西方理论和文学,产生许多借词。

十里洋场开辟,外来新鲜事物接踵而至。

对于应接不暇的西洋近代文化的外来事物名称,上海人反应迅速,马上在语言中融汇吸收。

租界之后历经数次扩张,到年,公共租界达亩,法租界亩,范围基本为今天上海的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地区。

大量的新词汇在这一时代涌现出来。

更开明的报刊和出版物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除了直接向日语的汉字词汇借词,如:想象、乐观、主义、社会、谈判等之外,上海人的洋派情节也在语言吸收中推波助澜,夹杂一些洋人的词汇成了
风俗。

也成了上海方言中残留的最明显的时代特征。

如第一称为:“拿摩温 () ”,大人物称为“大亨()”,重来要叫“安可() ”等等。

当时的青年一代使用这些夹带着洋文的语言来附庸风雅抬高身价,尤其是居住在市中心租界内与西方文化接触较多的家庭。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但碍于各国在上海的势力和各租界,日本暂对外宣布许诺不将战火蔓延到上海,称上海为中立区域。

中国战败之后,虽然日本在上海设立租界的企图失败,但根据战后的《马关条约》外国人可以兴办工厂,这使得上海在近代迅速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革命性的工业输出带来了大量的机械化产品,也为上海的方言灌注了新鲜血液。

为了吸收新事物,不仅是意译的词汇如“火车”“飞机”“细胞”“蜜月”“黑板”,还有许多以“洋”字打头的新事物如“洋火”“洋钉”“洋房”。

在这样的环境下,语言中的一个奇妙而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

方言学者们称这一现象为“华洋杂处”。

当时的上海流行这一种细碎的混合语言,由中国文法和英国字音拼合而成。

称为“洋泾浜英语”。

虽然很快随着上海人英语水平的提高,到年左右这种混合语言已经很少闻及,但却在上海方言中留下了大量的痕迹。

嗲妹妹的嗲(),“轧朋友”的“轧()”,无不如此。

即成了上海方言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于是,身穿法兰绒(),吃三明治()、罗宋汤(),谈着罗曼蒂克()的少年人成了风尚。

也让这些“洋泾浜”的词汇承载。

着相互融合的中外文化,催动着上海的繁荣。

表2:上海方言中至今仍活跃着的“华洋杂处”现象【嗲】,亲爱的,可爱的,
引申为娇柔的,撒娇
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朋友,搞女人,(结交异性)
【拉三】,少女,情侣,引申
为妓女、卖淫者或生
活不检点的青年女
子。

【邋遢】,杂乱、四下乱扔的东西,
在公共场合乱扔废物的
人,引申为形容词:杂乱、
凌乱和不修边幅。

【大班】大,大银行家,引申
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退,本义为流氓退还敲诈
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引申
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色彩,引申为时髦
的、衣着光鲜的,现【接领子】接,接提示、接暗示、得
到暗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