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通用版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本(4篇)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状态,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为了加强事故隐患的预警和整改工作,提高隐患排查和处理的效率,本单位制定了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即由责任单位和安全管理部门同时向上级单位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以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和监督。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隐患。
三、报告流程:1. 责任单位报告责任单位指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或责任人员,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报告表》,并上报给上级安全管理部门。
报告表需包括以下内容:(1)隐患描述:详细描述隐患的性质、位置、可能导致的后果等信息;(2)隐患原因分析: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3)整改措施建议: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计划;(4)上报时间:报告填写的日期和时间。
2. 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责任单位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审核和评估,对审核通过的隐患应填写《重大事故隐患审核评估表》,并上报给上级领导。
审核评估表应包括以下内容:(1)隐患的级别评定: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评定隐患的级别,如一般隐患、重大隐患等;(2)整改建议: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要求;(3)上报时间:报告填写的日期和时间。
四、报告时限:责任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应在24小时内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审核评估后,应在48小时内向上级领导报告。
五、监督和整改:1. 上级领导应及时对报告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审核,并指定责任单位进行整改;2. 责任单位应按照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3.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跟进整改进展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督促和追责;4. 上级领导可根据整改情况对责任单位进行奖惩。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模版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防范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
第三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职责。
第五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查并制定整改方案。
第六条排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岗位,重点排查危险化学品、火灾、电气、机械等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隐患。
第七条排查工作要结合实际,注重综合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检查设备、现场走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全面发现和记录隐患。
第八条排查结果应形成专门的报告,包括隐患的性质、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整改建议。
第三章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第九条企业应将排查结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岗位,责成相关单位或个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第十条整改工作应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整改工作应有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和验收,确保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第十二条整改工作完成后,应编制整改报告,详细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相关部门的审核。
第十三条整改报告应报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归档备查。
第四章监督检查及追责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十五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整改计划,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对未按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要求进行排查和整改工作,或者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的,企业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第十七条对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不力导致安全事故的,企业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有效管理和掌控重点事故隐患,特订立本《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本制度的实施范围涵盖本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单位,适用于全部员工,旨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加强事故隐患的识别和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管理标准1. 事故隐患的定义1.1 事故隐患:指企业内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身损害、资产损失、环境污染等重点事故发生的潜在存在。
1.2 事故隐患评估:是对企业内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和隐患整改措施的过程。
2. 事故隐患评估流程2.1 事故隐患的发现:全部员工应发现并报告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可以通过现场巡检、日常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员工反馈等方式发现。
2.2 事故隐患的报告:发现事故隐患的员工应立刻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填写《事故隐患报告表》,认真描述事故隐患的性质、位置、影响范围等信息。
2.3 事故隐患的评估:隐患报告上级主管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并依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可能引发的后果等因素,确定隐患等级。
2.4 隐患整改措施的订立:依据隐患评估结果,上级主管负责订立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限,并指定责任人进行整改。
2.5 隐患整改的跟踪和督促:上级主管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督促,确保整改工作定时完成。
2.6 事故隐患的验收:完成整改后,上级主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彻底除去。
3. 事故隐患评估等级划分为了便于对事故隐患进行管理和整改,本制度将事故隐患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等级 I:极其严重的事故隐患,可能导致重点人员伤亡或严重资产损失的隐患。
•等级 II:严重的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紧要设备或关键环节失效、环境污染或中小规模人员伤亡的隐患。
•等级III:较为严重的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存在肯定风险、环境问题或细小人员伤亡的隐患。
•等级 IV:一般的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点或细小的环境负面影响,但不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的隐患。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5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第一章总则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项目部成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质科)。
3、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不明确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6、本制度所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各种生产活动中的,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伤害、财产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第二章排查、控制及整改一、事故隐患的分类1、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共分三类:⑴一般性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⑵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⑶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能够造成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2、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一是检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二是各区域部门上报的事故隐患。
三是施工人员举报的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1、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施工队限期排除。
2、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止施工,并立即上报集团公司、驻地、总监办、管理分部、筹建处,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3、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止施工,立即上报集团公司、驻地、总监办、管理分部、筹建处,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为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切实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按照《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事故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
2、确定事故隐患等级。
重大事故隐患分三级,其中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较大事故,且整改难度大,需局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事故,且整改难度大,需局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
3、委托中介机构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4、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工作由安环部负责联络并配合中介机构完成上述相应工作。
5、未按上述规定完成相应工作的,按公司相关考核规定予以考核。
造成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四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为及时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工程施工作业安全,制订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要求全体监理人员认真执行。
一、安全架构项目监理部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架构和安全监理责任制度,设置安全监理人员,全程跟踪检查施工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
本项目安全架构: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总负责人:安全监理员:二、项目重大安全隐患1.当发现以下情况之一时,项目总监必须马上签发工程停工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书面向业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等报告,同时报告本公司总监室:1)基坑支护体系出现突然变形或累计变形量超过规定的报警值;2)高大模板体系出现险情;3)脚手架存在安全隐患;4)拆除支撑梁时违规作业;5)结构吊装时围护结构出现险情;2.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应进行拍照留底,并将照片作为书面报告的附页一起报送。
3.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监理快报》形式向南沙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报告:1)建设、施工单位违反规定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构配件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质量、安全防护设施,又不能有效制止的;2)施工单位使用未经审查批准的或不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或专项安全方案施工,或有其他违法、违章行为,又不能有效制止的;3)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相关强制性技术标准规定,又不能有效制止的;4)现场监理无法处理的其他安全隐患问题;5)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
三、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____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架构及责任人;2.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部位及基本情况;____项目监理部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的控制措施及跟踪落实整改情况;4.反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数据、照片、影像等相关资料。
5.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并加盖监理执业章、监理公司章。
四、报告方式1.定期报告形式。
每周将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情况(包括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报告南沙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化工企业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导致发生 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经调查,该企业未建立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未落实主体责任。最终,该企业被依法处以 高额罚款,主要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
某煤矿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整改,导致发生矿难事 故。经调查,该企业虽然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但 未严格执行和落实。最终,该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处以罚 款,相关责任人被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
案例二
某煤矿瓦斯突出事故隐患。该煤矿存在瓦斯突出危险,一 旦发生突出,可能导致大量瓦斯涌出,造成人员窒息和爆 炸事故。
案例三
某建筑工地高处坠落事故隐患。该建筑工地存在高处作业 平台不符合安全要求,工人未佩戴安全带等问题,一旦发 生坠落,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03
评估方法与流程
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法
01
通过对事故隐患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如事故发生的概率、
,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03
加强事故预警和应急响应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隐患。同
时,完善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
监管手段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及时 整改。
实施安全审计
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审计,评估企业的 安全管理水平。
追究机制
行政处罚
对未依法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生产经营单位 及其有关人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为有效遏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和整改力度,特制订以下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1、公司成立相应的隐患整改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安全员和部门主任为成员,须委托有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保事故隐患等级,制定事故隐患等级,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
2、对日常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判定),安全生产部应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同时上报安监局。
3、在事故整改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落实之前,应对隐患存在部位进行局部停产停业处理,直至隐患消除,方可恢复生产。
如有特殊情况,在专家认可的情况下可不停产,但需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应急方案。
4、在隐患整改过程中,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由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5、在隐患整改结束后,委托有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评估合格后,提请安监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厦门XXXX有限公司
二〇XX年XX月XX日
1。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范文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我国建立了一系列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对潜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安全。
本文将对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概念和目的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是指通过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潜在隐患进行系统评估,提前发现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主要内容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的建立和组织制定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主要责任单位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也应设立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评估对象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评估对象包括各类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如工厂、矿井、建筑工地、学校、医院、商场等。
评估对象不仅包括已经建成使用的场所,还包括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场所。
3. 评估标准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评估对象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具备相关的许可证照。
(2) 设施设备的完善性:评估对象的设施设备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设备、应急设备等。
(3) 生产工艺的安全性:评估对象的生产工艺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4) 人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估对象的人员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安全意识淡漠、管理不善的问题。
(5) 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估对象周边的环境因素是否会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
4. 评估方法和程序重大事故隐患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资料:评估人员需要收集评估对象的相关资料,包括场所的规划设计文件、建设验收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5篇)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1、为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督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发生一次____人(含____人)以上死亡事故,或____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可能造成一次死亡____人的事故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____人的事故隐患为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____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为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4、矿建施工事故隐患按性质分为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及其他8类,井下机电安装比照矿建施工。
5、地面生产、经营事故隐患分为火灾、爆炸、泄露、触电、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及其他8类。
6、项目部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经相应的组织形式评估确认后,于下月____日前汇总报送处安监处。
重大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整改完成。
属于长期监控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逐月检查上报。
7、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包括:①事故隐患类别②事故隐患等级③事故隐患可能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分析④事故隐患整改措施⑤整改资金来源和保证措施⑥整改目标⑦事故应急预案⑧整改责任部门及负责人8、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贯彻“严格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副职和技术负责人要具体负责,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9、一时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无措施,一律停止施工生产或经营。
10、项目部安监站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综合管理、统计上报工作,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
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监督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是一个用于评估、监测和管理重大事故隐患的制度,旨在减少和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标准:制定一套标准和方法,用于评估事故隐患的严重性和潜在影响,包括对设备、过程和人员的评估。
2. 隐患识别和登记:建立隐患识别和登记机制,包括培训员工识别事故隐患的能力,并建立一套登记、追踪和处理隐患的程序。
3. 隐患分析和评估:对已登记的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
分析和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措施的依据。
4. 改进措施和跟踪:根据隐患评估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包括设备维护和更新、工艺流程改进、员工培训等。
制度还需确保改进措施的执行,并跟踪其有效性。
5. 监督和检查:制度应设立监督机构或职责,负责对各部门的隐患评估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6. 报告和通报:制度还应规定隐患评估结果的报告和通报机制,确保隐患的信息能够及时地传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通过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提高事故预防和管理的能力,并减少事故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范本(2篇)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范本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也日益增多。
然而,这些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积极推行了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范本,为各个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一个指导和参考。
2. 定义和目的2.1 定义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是指通过对企业或单位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2.2 目的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目的是:(1) 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2) 提供对相关隐患评估结果的可行性分析,为事故防范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3) 促进企业或单位在事故预防、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持续改进。
3. 评估范围与内容3.1 评估范围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行业和领域:(1) 化工工艺与危险品生产企业;(2) 煤矿、矿山和金属冶炼企业;(3) 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生产与供应企业;(4) 食品加工、制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
3.2 评估内容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预防管理制度评估;(2) 安全设备设施评估;(3) 生产工艺和操作程序评估;(4) 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评估;(5) 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评估;(6) 隐患整改和管理制度评估。
4. 评估依据和方法4.1 评估依据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评估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规定》等。
4.2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2) 现场调查和实地勘察;(3) 制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4) 评估数据采集和分析;(5) 评估结果汇总和报告。
5. 评估结果与改进5.1 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应包括对潜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对评估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1.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概述1.1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司内部的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和管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1.2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旨在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风险,并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包括生产、装备、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
2.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标准2.1 公司内设专门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公司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2.2 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员工充分了解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并定期进行培训。
2.3 所有部门应设立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小组,负责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评估,并及时上报隐患情况。
2.4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小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详细的隐患评估指南和工作程序,确保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5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应包括隐患的发现、评估、等级划分和整改等环节。
评估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
2.6 各部门应按照评估结果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情况的跟踪和复核。
2.7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工作应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审计,对评估结果和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 重大事故隐患考核标准3.1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3.1.1 评估的及时性:评估应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及时提交评估报告。
3.1.2 评估的准确性:评估结果应真实、客观、科学,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1.3 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各部门应按照评估结果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3.1.4 整改的跟踪和复核:对涉及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复核,确保整改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3.1.5 绩效评估和审计: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评估工作的质量。
3.2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的考核结果应分为优秀、合格、待改进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将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制度1

隐患治理效果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地排查治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经公司自查和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监察)属于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公司应当根据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制定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治理期限和目标;
(二)治理措施;
(三)责任机构和人员、经费和物质保障;
(四)应急救援预案。
三、重大事故隐患按期治理完成后,由公司负责及时召开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的评估会议,主持对重大隐患治理效果的评估工作。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和施工队伍及验收负责人参加会议,可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会议参与评估工作。
四、由安全公司负责人负责汇报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和治理
完成情况,由施工验收负责人介绍隐患治理验收情况。
与会人员各自发表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意见,最后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报告,与会人员签字。
五、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报告要有专人负责存档,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报告存档时间不得少于一年以上。
六、重大事故隐患分类按国家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执行。
七、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完成后,对治理效果不好的工程要组织施工队伍重新施工、重新验收和重新评估。
八、对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工作中,未履行或者未按照程序履行其相应职责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500元的处罚;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九、本管理制度从二○一○年十一月一日起开始执行。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4篇)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____号),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第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定期____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二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村委会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____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七条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土陶村村委会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工作制度为_____《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省委省政府《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精神,督促全县交通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模版(2篇)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模版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____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伙盘沟煤矿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各采掘班组、各业务部门。
二、重大事故隐患定义本制度所称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以下类型隐患:(一)通用部分1、可能造成死亡的事故隐患。
2、可能发生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____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隐患;3、可能发生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隐患。
(二)采煤1、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或上级明令禁止的非正规采煤方法的;2、采掘工作面无作业规程、作业规程尚未批准或已批准尚未贯彻而开工生产的;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收尾放顶违反《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规定,没有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或矿领导及安检人员未到现场的;4、采掘工作面空顶作业或空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5、锚杆支护巷道不进行拉拔试验的;6、非掘进机司机操作掘进机的;掘进机前有人工作停机不停电的;铲板前方、机器上面和截割臂附近有人而启动掘进机的;7、回采工作面安全出口不畅通,巷道失修严重,威胁行人和运输安全的;8、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差可能造成大面积冒顶(三棵柱以上)或支架倾斜(两组以上),又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9、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____个(含____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____个(含____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
10、回采工作面顶板坚硬,老塘悬顶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未及时采取措施的;11、掘进锚杆巷道,锚杆托盘出现脱落或锚杆失效连续达到三根以上,未及时采取措施的;12、巷道过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区,未及时修改支护参数或采取加固措施的;13、掘进工作面斜巷施工,安全设施不全或不可靠的;14、巷道贯通时,没有制定贯通安全技术措施或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定》组织贯通的;15、煤矿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地面单位在预算中没有或不足量列支安全投入资金的;16、煤矿企业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或者实际入井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5篇)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一、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市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三、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四、不具备技术力量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五、重大隐患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上报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等。
经由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的,还要出具评价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2)是一种对企业、工程项目或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并提出相应措施的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目的是提前发现和预防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通过对现有设施、设备、工艺、人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和可靠性、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培训、应急救援能力等。
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实地检查、专家论证、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和工具。
评估结果可以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确定紧急整改和长期改进的措施,并监督整改过程的落实。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的实施可以有助于提高企业、项目或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3)是一种用于评估和管理企业、工程或项目中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程序,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模版(四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
第三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控为重点,整改为根本,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隐患得到及时解决,从源头上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第四条依据本制度,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构,明确相关责任,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预算。
第二章事故隐患排查第五条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事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时间、范围、内容和责任人。
第六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事故隐患排查组,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
排查组成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具备相应的排查能力。
第七条事故隐患排查应涵盖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安全设施、消防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
第八条事故隐患排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实地检查:对企业内各个区域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听取意见:听取员工、工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三)抽样检查:对企业内的工作岗位、设备设施等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事故隐患排查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和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上报给有关部门,以便监督和指导后续的整改工作。
第三章事故隐患治理第十条企业应对事故隐患排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是重大隐患,哪些是一般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第十一条重大隐患应优先进行治理,采取暂停生产、停产整改等措施,确保隐患不再存在。
第十二条一般隐患应按照计划逐步整改,整改措施和时限应合理合法,并及时落实到位,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整改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并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工作,直至整改完毕。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

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备和减少重点事故隐患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资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包含下属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第三条定义1.重点事故:指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资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的事故。
2.隐患:指可能导致重点事故发生的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3.评估:指对企业各类隐患进行辨识、分析、评价的过程。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四条领导责任1.企业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上报企业负责人。
第五条部门责任各部门应当搭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重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并及时整改。
第六条人员责任1.各岗位人员应当自发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乐观参加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工作。
2.发现重点事故隐患应当立刻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帮助整改。
第三章评估程序第七条辨识隐患1.各部门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辨识本部门的重点事故隐患。
2.辨识重要包含检查、调研、了解员工看法等方式,将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
第八条隐患分析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辨识登记的隐患进行分析,订立隐患分析报告。
2.隐患分析报告应当包含隐患的原因、影响、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内容。
第九条隐患评估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据隐患分析报告,对各类隐患进行评估。
2.隐患评估应当依据事故概率、事故后果、事故可能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3.评估结果应当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订立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十条整改措施1.各部门应当依据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整改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整改。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跟踪整改进展情况,确保整改任务定时完成。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一条内部检查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重点事故隐患评估工作进行内部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26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市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三、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四、不具备技术力量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五、重大隐患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上报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
目等。
经由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的,还要出具评价报告。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