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之汉字六书

合集下载

汉字六书图文介绍

汉字六书图文介绍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六种组成方式 左形右声:抱 饭 桥 肝 左声右形:战 飘 削 期 上形下声:草 简 花 室 上声下形:想 盒 盲 恕 外形内声:圆 府 围 病 外声内形:闻 问 辨 班
语文学什么?


愁 断 肝 肠 无 人 来 。 山 高 路 远 没 口 信 , 小 姐 等 到 月 半 歪 。 天 长 夜 短 门 半 开 ,
汉字造字用字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汉字的“六书”:

象形、会意 、指事、形声(造字法)
假借、转注(用字法)

汉字是从
图画
来的
象形字:

象形字

指事字




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征性符号上加提示 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 。 指事字分两种: 一种用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如:一、二 、三、四、上、下…… 这类指事字很少
会意字

休息 “休”字,人靠着树,表示


“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 上边,表示向远处望 。 明亮 “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


形声字

由一个表示意义的形旁和一个表示读音的 声旁组成的新字。 形旁 木 耳 声旁 每 门 汉字 梅 闻


+ +
= =
汉字有90%是形声字


另一类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 性符号构成的
刀 ˊ
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口
廿 木 -
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内含有 甘美的食物
在木上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会意字

会意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 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字。 “从”字,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后头,是“跟从” 的意思。

六书1

六书1

“六书”知识文字知识,在文言文中首先应掌握的是六书知识。

这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中的文字内容基本相同。

掌握六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准字形,防止发现错别字,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根据字形,推知字的本义,了解该字字义的引申规律,从而掌握这个字的多种义项。

从这个角度说,在文言文中,掌握六书知识的意义更大,用途更广,更应该引起重视。

下面谈谈“六书”的来源、名目和次第。

我国古代把六种造字方法称作“六书”,这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后,定下的六个名称,并非古人事先制造出六种造字法,然后再按这些方法造字。

由于各研究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加之流传日久,所以“六书”的名称和次第也各不相同。

“六书”的名称究竟起源于何时,一时很难确定,就目前现有的文献来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

其名称和次第如下:一、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班因《汉书.艺文志》)二、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潜声(郑以注《周礼.地官》)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参差,但基本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三个人实际是出自一个学派,即汉朝著名学者刘歆,其渊源关系如下图所示:┌──> 传弟子郑兴──> 传儿子郑以刘歆├──> 传弟子贾徽──> 传儿子贾逵──> 传弟子许慎└──> 班固于刘歆《七略》中直接采录。

现在我们通常彩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

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书只用八个字来解释,只举两个字来证明,以至后来的学者们对此有许多种不同的认识。

下面就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倍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大多数学者对“六书”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当是四体二用,即前四书属造字法,而后二书只能算用字法,尤其是假借,并不产生新字,只是借用现存字,对于转注则更是从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与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一样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一样,声音一样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展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局部。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与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围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汉字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是汉字发展壮大的过程

汉字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是汉字发展壮大的过程

汉字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是汉字发展壮大的过程文·段宏刚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态之一,也是从上古时期诞生的众多文字里,到目前还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过6000年历史。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国家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国家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日本人的名字。

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

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

汉藏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

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91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

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语文:【汉字知识】浅谈六书造字法

语文:【汉字知识】浅谈六书造字法

语文:【汉字知识】浅谈六书造字法语文:【汉字知识】浅谈六书造字法【汉字知识】浅谈“六书”造字法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六种条例,这就是传统的“六书”,即关于汉字造字法的理论。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

“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基本科目。

“六书”则是有关汉字的教学,但不一定是后来的“六书”理论。

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班固所解释的“六书”,就是六种造字的方法了。

比班固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下了明确的定义。

“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所指的“六书”以“指事”为首,因为《说文解字》的第一字为“一”,故将指事排在“象形”之前,为“六书”之首。

而“形声”在“会意”之前,因为“形声”为中国文字最多的一类。

许慎用“六书”的理论,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结构,写成了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使“六书”的理论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两千年来研究汉字的准绳。

清人戴震认为“六书”的前四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

因为转注和假借没有造出新字。

“六书”是秦汉时建立的关于汉字构造的一种理论,后来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的形体构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一类是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象形字和指事字又叫独体字,即以笔画为单位构成的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不能分为两个或几个偏旁。

会意字和形声字又叫合体字,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的字。

而其后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到最后,在造字构形上,便同时兼顾词的意义和语音两个方面,汉字就成为我们今天使用“形音义”的结合体,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最形象、最优美的文字。

以下对汉字“六书”做简要分析:一、象形字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结构的字。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导语:六书是我国古汉语的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六书吧!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汉字造字法(汉字六书)

汉字造字法(汉字六书)

专题1 汉字的造字法知识讲析造字法即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前四种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后两种是汉字的用字方法。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

例如“”字,象形字,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像直视太阳时看到的形态,表示太阳。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主要区别是含有较抽象的部分。

例如“”字,指事字,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表示刀的锋利部分。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将其字形字义合并,表达新的意思。

例如“”字,会意字,左边是牛,右边一只手举一根枝条,表示手拿棍子放牛。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表示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字,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一种树木,右边“婴”是声旁,表示发音与“婴”字一样,表示樱树。

转注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导致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表达相同含义时,会有相同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假借是同音替代。

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文字对应,就找和它发音相同的字表示。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

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

“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当有了“六书”这套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套系统为依据。

像“琴”“棋”是形声字,“凹”“凸”是指事字,“明”“笔”是会意字。

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多。

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

而“鲤”“鲮”“鲩”等,难以用象形法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

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

六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六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六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书写方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 象形:是指汉字的形状和物体的形态相似,以表现事物的本来面貌。

例如,如下的汉字:
日:表示太阳的形状。

人:表示人类的形状。

马:表示马的形状。

2. 指事:是指汉字的形状和事物的指向性有关,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事物。

例如:
上:表示垂直的方向。

下:表示朝向地面的方向。

口:表示嘴巴的形状。

3. 会意:是指汉字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部分组合而成,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例如:
困:由“囗”(围住)和“木”(树)组成,表示在树下被围住,无法脱身的状态。

忙:由“心”(心理状态)和“亡”(失去)组成,表示心理状态失去平衡,陷入繁忙的状态。

4. 形声:是指汉字由声音部分和形状部分组成,以表达特定的
含义。

例如:
静:由“青”(蓝色)和“争”(争吵)组成,表达青色的安静。

弱:由“卩”(脚封)和“女”(女性)组成,表达女性的脚步轻盈。

5. 转注:是指汉字借助其他已有的字形,转换成新的字形。

例如:
洒:本意为“溅”、“泼”,因为其字形与“灑(撒)”相近,便取“灑”字作为本字的音符号。

6. 假借:是指汉字借用其他的字形和词汇,而形成新的字形和词汇。

例如:
鳄:原是指一种鳄鱼,借用了“恶”字的音旁“皆”。

核:原是指果仁,借用了“井”字的音旁“亥”。

汉字六书的概念

汉字六书的概念

汉字六书的概念汉字六书是华夏文字最古老的来源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而且也凸显出着汉字的深远的文化意义。

汉字六书的概念蕴涵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它教给我们深刻的历史感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

汉字六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由西周政治家和文豪们集体创作而成,传承至今。

汉字六书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六个维度,它们是诗词、书法、小说、周易、易经和儒家。

它们描绘出六种文化特色,每种文化都有自己不同的内涵,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从古至今,诗词一直是汉字六书中最重要的部分,诗词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它充满情感和哲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诗词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融合了中国古文化独特的美学思想,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创作者的心态和情感体验。

书法教给我们要把握书写的动态变化,注重笔画的细节和工整。

小说是汉字六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小说记录了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故事,反映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

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它们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能够启发读者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激发出更多的历史感悟。

另外,汉字六书中还包括周易、易经和儒家三种文化体系,它们也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占卜实践方式,它从数学、天文、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关于万物演变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思维方式和观念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思想发展。

易经是中国古老的一部经典,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关于人、物、社会秩序的学术和实践思想。

易经对我们探索人类生活的真谛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将中国古代经典和现代科学思想相结合,影响通往万物之源的思维方式。

儒家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体系之一,它强调人必须尊重传统,用礼仪乃至遵循规矩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

汉字的形体结构之六书

汉字的形体结构之六书
省体象形: 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 “牛”“羊”等。
陪衬象形:
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 画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 以衬托。如“果”“洲”
C、特点
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C、特点
象形字所表达的是具体事物,而指事字所表达
的多是抽象概念。 表现方法上,象形字采取描画物状的写实法, 而指事多是运用指示符号的象征法。 象形字是其它造字法的构形基础,有的指事字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符号才能构成新体。
指事来源于契刻,在未有文字之前,远古的人 们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契刻记事的历史。而指事 字中的数目字就是契刻记事留下的痕迹,一、 二、三等数目字直接来源于契刻。这类指事字 有的称为纯符号的指事字。 而大量的指事字却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抽 象的指事符号构成的。许慎在《说文˙叙》中 举到的“上”和“下”这两个字,也属于这种 类型的指事字。
这类衬体象形字在汉字中不在少数,又比如: 单画 ,让人不知画的是何物,但只要把 连带的部分画出来了:
人们一看就知道是树上结的果了。树上结的为 果,藤蔓上长的是瓜,瓜也是一个衬体象形字, 是在像瓜之形的形体加上藤蔓构成的:
B、分类:
全体象形:
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如 “日”“月”“贝”
自,本是鼻子的象形 ,借用作自己的 “自”以后,要表示鼻这个意义,就在 “自”的基础上加一声符“畀(bì)”, 构成从自、畀声的“鼻”。
形声这种造字方式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起 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用一个形体表示义类,一个形体表示声 类,这种构字方式就克服了纯表意文字 的不足,汉字能延续六千余年而不衰, 并成为世界上通用的五种文字之一,形 声这种造字方式起了很好稳定和适应作 用。 我们今天都还在用这种方式构造新字, 以反映新的事物,如元素周期表的元素 符号字,大多是用形声这种构字方式造 成的字来记录的。

中国造字法六书

中国造字法六书

中国造字法六书
中国造字法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以下是对这六种造字法的简单介绍:
1. 象形: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义。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太阳的形状。

2.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例如,“上”和“下”字分别用一长一短的横线表示。

3. 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通过它们的意义组合来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

4.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类别,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例如,“湖”字左边的“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的“胡”表示读音。

5. 转注:通过为已有的字添加义符或音符来产生新字,用以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义。

例如,“老”和“考”都有年老的意思。

6. 假借: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与其意义无关的新的意义。

例如,“长”字本来表示长短的意思,后来假借为“长官”的“长”。

这六种造字法相互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汉字体系。

通过了解六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六书详解(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六书详解(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六书详解(汉字造字的基本⽅法)⼀、汉字造字的基本⽅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之⼀,⾄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

东汉许慎的《说⽂解字》,是我国语⾔学史上第⼀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

⽂字学家⼜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假借和转注实为⽤字⽅法。

在四种造字⽅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的⽅向发展,⽽先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则是纯粹的表意⽂字。

下⾯我就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成的⽂字就称象形字。

如:⽇⽉⽬⼭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于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们⼀见就知义为⽬的。

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达到此⽬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年谓的“独体象形”,如以上所举四例。

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个圆的果形(上⾯部分),⼈们也可能当成⽥地的“⽥”,⽽把“⽥”置于“⽊”的上⾯,则表⽰果实的“果”;如“⾎”,若只画“ ”,⼈们也不知道这是⽔是沙或是⾎,⽽把像⾎滴的“ ”与盛牲⾎之器“⽫”⼀起画出来,就能使⼈联想到⾎。

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

合体象形字所含的⼆体若分开后,⼀般有⼀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

如“⾎”字的“ ”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电它与“⽥”相似,那也与果实⽆关。

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等。

《说⽂》共收象形字264个。

象形字的产⽣,是⽂化史上的⼀件⼤事,使⽂字和语⾔的关系更为密切。

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的⼯具。

⼀些具体的事物可以画它的形象,但遇到抽象的概念就难以描绘了,于是⼈们想出了第⼆造字⽅法,那就是“指事”。

六书的内容及造字法和用字法

六书的内容及造字法和用字法

六书的内容及造字法和用字法六书,又称“六法”,是中国古代对汉字构造和用法的六种基本分类。

这六种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 象形:这是最早的造字方法,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该事物。

例如,“山”字就是模仿山的形状,“人”字则是模仿人的侧面形状。

2. 指事:这种方法是通过简化或抽象事物的某一部分来表示该事物。

例如,“木”字就是通过简化树的形状来表示树木,“刀”字则是通过简化刀的形状来表示刀具。

3. 会意:这种方法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的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明”字就是由“日”(太阳)和“月”(月亮)组合而成,表示光明。

4. 形声:这种方法是通过一个字的形(即形状或图像)和声(即音节)来表示该字的意义。

例如,“林”字,左边的“木”是形,右边的“木”是声,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

5. 转注: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一个字的形或声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老”字原本表示老年人,后来也用来表示年老的状态。

6. 假借:这种方法是通过借用一个字的形或声来表示另一个意义。

例如,“鱼”字原本表示鱼类,后来也用来表示钓鱼的行为。

在用字法上,六书也有其独特的规则。

例如,象形和指事的字通常作为部首使用,会意和形声的字则可以单独使用。

转注和假借的字则通常用于引申义或借用义。

六书是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用法,对于理解和学习汉字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六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状、声音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

然而,六书并不是汉字的全部。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构造和用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例如,现代汉字中就有很多新的造字方法和用字规则。

因此,虽然六书是汉字的基础,但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字。

汉字的六书

汉字的六书
:类推法 • 比如,根据二字重叠的从(跟随)、比
(两人紧挨着)、丝(两捆丝),赫(火 红色),我们可类推出 林、双、棘、朋、 爻等都是会意字;
• 根据三字重叠的焱(火盛)、磊(众石)、 森(木多),可以类推出晶、卉、品、矗 等都是会意字。
会意字识别方法
• 第三招:字形解读法 根据字形,整体会意解读。 比如,尖,上小下大。尘,细微之土。 苗,田中小草。焚,火烧树林。 艳,色彩丰富。劣,少出力(产品差)。 歪,不正。 这些都是会意字。


填空
• 枣字从造字法看是(
)字。
• 遭字从造字法看是(
)字,走字底表
• ( ),曹表(
)。
•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 形旁 声旁
转注字
•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 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 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 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手 足
耳 目


水 火


星 光
云 电
风 雨
说文解字
父 母
儿 女
开 关
坐 卧
立 走
人口手足 舌牙耳目 金木水火 山石田土
虫贝鱼鸟 羊犬龟鹿 丝麻毛皮 竹禾米谷
日月星光 云电风雨 衣食住行 父母儿女
出入开关 坐卧立走 东西南北 前后左右
刀戈弓失 牛马车舟 羽角齿革 瓜果麦豆
会意字识别方法
第一招:拆字法 一个字如果拆开后,如果每个单字都与该字字
义有关,这个字就是会意字。 比如,信,人言为信;指人说话有信用。
休,一个人靠着树歇息。 家,上面的宝盖是屋子,下面的 豕 是 猪,古时候宝盖下有豕就是家。 看,手搭在目的上面,向远处望。 盥,双手伸在盆中的水里洗。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六书”之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

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一为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中引郑众的话“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一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云:“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一为许慎,其《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不仅指出了六书各书的名称,还给每一书下了定义,举了例子。

据唐兰先生考证,三家之说同出于一源,因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西汉末古文经学创始大家刘歆的《七略》删节而成的,所列六书名目、次序也应本于刘歆所述,而郑众、许慎的学术师承又与刘歆有渊源,郑众之父是刘歆的学生,许慎之师贾逵的父亲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

后人在阐述六书理论时,多依朱宗莱的主张,从许慎六书的名称而遵班固六书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代三家,只有许慎为六书下有定义,故要正确理解古人的六书说,必须弄清许慎六书说的原意。

汉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内在的构形来体现的。

字符在内的构形相当复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

能大体阐明这些规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

(一)象形象形是一种图画式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犹言曲屈,说明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具体的“画”法是随着物体外部线条的弯曲而弯曲。

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汉字造字方法------六书"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历史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六书专著:"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 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 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 义是"仔细察看"。
形声字是用意符或形旁和声符或声 旁组成的字。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 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 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
比如: 河 谋
左边是“ 水”,作形旁,表示与 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 示读音。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 :“保氏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 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 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 名词,却没加以解释。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 班固承袭西汉末刘歆《七略》而作 的《汉书•艺文志》。它说,“古者, 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 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 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 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比如: 人 (甲骨文) 月 (金文观 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 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 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比如: 上 (甲骨文) 本 (小篆)
• 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为柴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尤妙 •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 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定配好人
• • • • • •
拱猪入门 床前明月光 一口咬住多半截 综合门市 要一半,扔一半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 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 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 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 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 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班固明确指出六书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 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的方法。
汉末郑玄《周礼注》引 刘歆再传弟子郑众的解释: “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 处事、假借、谐声也。”
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汉代学者是许慎,许慎是刘 歆再传弟子贾逵的学生。 许慎作《说文解字》在《叙》中说:“周礼八岁入 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左边是“ 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 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票+风

氵+票

瞟 目+票

票+瓜
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 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 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 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 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 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
“本”字是在象形的 “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 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 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比如: 从 (甲骨文) 相 (甲骨文)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 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