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声誉三、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主要内容1.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2.供应室环境卫生的管理3.供应室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四、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定期培训和考核2.日常巡查与维护3.应急预案与处理五、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供应室在保障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各种器械和物品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职业安全风险。
因此,建立完善的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旨在降低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风险,从而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医院中,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各种锐器、高温高压设备以及具有传染性的物品,这些都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
因此,实行严格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降低这些风险,确保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为患者提供服务。
2.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声誉医院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供应室的各项工作。
如果供应室工作人员因职业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甚至不能工作,将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同时,如果因为供应室管理不善而导致工作人员感染疾病,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建设,对于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三、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主要内容1.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是防止职业伤害的第一道防线。
根据供应室的具体工作内容,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穿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和鞋子;遵循标准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或设备。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着装。
(1)病房:污染物品回收时应戴圆帽、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2)去污区:机械清洗装载时戴圆帽、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换专用鞋;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时,还需加戴护目镜/面罩.
(3)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时戴圆帽、换专用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无菌物品卸载时可戴防烫手套。
(4)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物品时戴圆帽、换专用鞋.
2、工作人员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特种设备需持证上岗.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使用安全。
设备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通知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检修。
3、热力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戴防烫手套,着长袖工作服,防止皮肤的灼伤。
4、环氧乙烷灭菌应专人负责,灭菌前进行安全检查、关严柜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燃烧和爆炸.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或面罩及橡胶手套;满或空的环氧乙烷气瓶应专门放置.
5、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按规定要求上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发生消毒剂、污染水误入眼内时,用洗眼装置反复冲洗眼睛;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眼喉干涩、皮肤瘙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同时滴眼药水、大量饮水等对症处理。
7、消毒供应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安全出口通畅及各种消防设施的备用状态.
8、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工作结束关闭水、电、汽及设备开关,注意用电、用汽、用火安全。
9、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医院内重点科室的消毒供应中心所从事的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既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众多污染物品的集中点,所以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 职业安全危险因素1.1 生物因素从临床回收的医疗器械及医疗用品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
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相互感染的媒介。
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物理因素 1)噪音: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音,可损伤人体的听觉系统。
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2)紫外线照射:消毒供应中心空气消毒目前多采用紫外线作为环境消毒,直接接触过量的紫外线会对机体,特别是眼睛造成伤害,引起角膜炎、皮肤色素沉着,臭氧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肿;3)高温: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锐利器械伤害:利器伤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几乎所有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器伤史[1]。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接触被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接触各种穿刺针、剪刀等锐利器械,如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感染,有发生hiv、hbv、hcv的危险[2]。
1.3 化学因素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溶液、多酶洗液、除锈剂等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洗刷器械时飞溅至皮肤或眼睛等部位,造成危害,另外对人体的呼吸道及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2 防范措施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是预防伤害发生的重要保证: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职业安全防护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为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消毒供应室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涉及到化学品的使用和操作,以及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释放,因此职业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详细阐述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的相关内容。
一、工作场所安全1. 组织机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明确各个职责和工作程序,并经常进行培训。
同时建立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2. 工作环境:消毒供应室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无积尘、杂物等危害因素,合理布局和储存消毒用品和化学品,并定期清理和检查防护设施。
3. 设备检修:确保消毒供应室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二、个人防护装备1. 防护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包括帽子、口罩、手套等。
防护服应选用耐腐蚀、有较强抗拉强度和抗穿刺性能的材料制成,保证工作人员在接触有害物质时能有效隔离和保护皮肤。
2. 护目镜和防护面具: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化学品飞溅和有害气体的侵害。
应选用适合自己的护目镜和面具,确保安全覆盖和密闭,且具有防护效果。
3. 防护手套:应选用质地柔软、承受腐蚀能力强的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同时手套的尺寸要适合自己的手型,以保证工作时手部灵活度。
三、化学品安全使用1. 防护标志:消毒供应室应设置相应的化学品存放标识牌与标志,明确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害程度、使用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2. 化学品存放: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室内,并按照相应的要求分类存放,避免混合和泄漏。
消毒供应室应定期检查和清点化学品的存放情况,确保安全。
3. 化学品使用:在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化学品的飞溅和挥发,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处理涂有化学品的工作台和器具。
4.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化学品容器和废弃物应集中投放到特定的储存容器中,并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伤害。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的风险和危害。
在供应室工作中,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为了保护供应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以防护范本的形式,介绍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措施。
一、化学物质的防护1.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危险性和防护措施,并熟悉供应室内存放的化学品的安全操作方法。
2.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有效隔离化学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3.在化学品使用时,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尽量避免化学品飞溅和吸入。
二、物理因素的防护1.对于噪音、振动等物理因素,供应室内应设置隔音设备和减震装置,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2.对于高温、低温等极端温度条件,供应室应提供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暑、防寒设施,确保供应室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
3.对于辐射物质,供应室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和防护眼镜,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4.对于机械作业中可能产生的飞溅物、碎片等物体,供应室人员应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等,防止外物伤害。
三、生物因素的防护1.在处理生物制品时,供应室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生物因素对皮肤、呼吸系统和眼睛的伤害。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供应室,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免疫力。
四、人为因素的防护1.制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供应室人员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
2.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供应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高事故处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确保供应室的安全环境和操作条件。
以上是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
通过了解并实施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供应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职业危害的风险和危害。
同时,供应室也应定期评估和改进这些防护措施,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并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援和医疗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供应室人员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四篇)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二)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
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____%酒精擦拭。
一、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达浸泡____小时)实行登记签名。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防护消毒供应室(CSSD)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和供应品进行消毒、灭菌和贮存。
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大量感染性物品,因此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危害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害。
接触感染性物品和污染的器械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长期暴露于化学消毒剂和放射性灭菌设备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等部位的损伤。
处理大量的医疗器械也容易导致创伤性损伤,如刺伤和割伤等。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时应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等。
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微粒物质,护目镜可以避免眼睛被化学物质溅到,手套和防护服可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感染源。
2. 操作规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剂、正确灭菌器具的操作方法和正确清洁工作区域的方法等。
也要定期进行操作规程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感染控制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士要时刻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器械和设备等。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应急处置面对意外的职业暴露,消毒供应室护士要知道如何应对,包括紧急处理创伤性损伤和感染源暴露等。
相关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也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
5. 身体健康监测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要重点检查与职业暴露相关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部位的检查。
6. 心理健康支持由于长期接触感染性物品可能会给护士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医院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护士处理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
04
提高员工健康水平:提供安 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健 康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 的重要环节,职业安全防护 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
职业安全防护可以降低医务 人员感染风险,减少医疗事 故的发生。
职业安全防护可以提高医务 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 事故的风险。
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 环境、设备、个人防护用 品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 保安全可靠
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更新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
1 修订:根据行业发 展和需求,制定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
2 管:加强对消毒供应 室职业安全防护的监 管,确保法律法规的 实施
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
3 育:加强对法律法规 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和安全意识
案例三:某医院通过引入先进的消毒 设备,提高消毒效率,降低职业伤害 风险。
案例四:某医院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 安全防护制度,确保员工在安全的工 作环境中工作,降低职业伤害风险。
案例五:某医院通过定期进行职业安 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降低职业伤害风险。
案例六:某医院通过加强员工心理辅 导,提高员工心理素质,降低职业伤 害风险。
通过分析案例,找出潜 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
学习成功案例,借鉴有 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和方法
总结失败案例,吸取教 训,避免重蹈覆辙,提 高职业安全防护水平
谢谢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了消毒产品的生产、销售 和使用,以及消毒服务的
提供和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规定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以及医院感染监测
和报告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规定了医疗废物的分类、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
供应室职业防护
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一、一般规定事项1.工作人员注意随时关闭门窗,保持区域相对独立封闭,未经允许非本科工作人员禁止入内,防止贼人进入,确保财产安全;2.每天下班前应查视一遍,应关闭不需使用的水源、电源、蒸汽、门窗等;3.消防通道应保持通畅,不得堆物堵塞封闭或加锁;消防器材应保持性能良好,每周检查一次;4.紧急停水、停电、停蒸汽时应立即关闭电源及相关机器设备;5.如有漏水、积水时,应立即移开物品,通知相关人员维修;6.使用各种机器设备时,应严格遵循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操作,不得擅自简化、更改程序,确保安全;7.工作场所,限制人员流动,不得会客,禁止吸烟及使用明火;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工作人员按区域要求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更换鞋子,穿防护服等;2. 去污区内所有回收物品均应视为传染性物品;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或消毒;3. 在任何情况下处理各种医疗器材必须戴防护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时应特别小心包扎并戴双层手套;4. 处理污染物品时或当液体可能溅湿衣服时应穿着防水隔离衣或穿防水塑料围裙;5.当液体可能溅到或喷到粘膜时应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如不小心被血液体液、化学消毒液及其他清洗液溅到眼部、面部,应立即在洗眼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6. 当液体可能溅湿脚部时穿专用胶鞋或防水的鞋套;7. 工作完成应尽快脱去被污染的手套;无论手套是否破损,脱去手套后应立即规范化洗手;8. 高温设备应有“高温危险、小心烫伤”的安全警示标识;在操作灭菌器、清洗消毒器、器械干燥柜等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启灭菌器、清洗消毒器、器械干燥柜门以及从设备内取出物品时应戴隔热手套或棉纱手套,防止烫伤;9. 下收时必须戴防护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时应特别小心包扎并戴双层手套;10. 下收下送时推车应加强防范意识,防止碰伤或撞伤;11.搬运物品时应小心,注意人体力学的正确运用,防止腰部扭伤;从高处取物时注意防止砸伤;三、意外伤害后急救措施1.被锐器或沾有血液、体液器具刺伤后,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然后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包扎伤口,并做预防注射,同时须报告有关部门;同时应作相应感染的定期追踪观察;2.如被化学消毒剂或清洗剂等有害化学药物溅到眼、皮肤黏膜,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15分钟;侵及皮肤则立即脱去污衣物,用清水冲洗,严重时立即就诊;3.发生腰背扭伤、挫伤、压伤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协作离开危险物品,并做相关医疗处理;4.发生电击伤害,立即切断电源,送急救做相关处理;5.发生烫伤后的急救措施:1迅速避开热源;2采取“冷散热”措施,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可使伤处迅速、彻底地散热,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与水肿,缓解疼痛,减少水泡形成,防止创面形成疤痕;3烫伤发生后,千万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也不要急着用毛巾拭擦;4根据烫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诊治;四、医疗锐器伤的预防措施1. 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医疗锐器伤的危害,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2. 工作中应避免引起医疗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减少发生锐器伤,如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回套针帽,针头、刀片、缝针等未放置入耐刺容器中、剪刀未加以保护等;3. 掌握医疗锐器伤的预防措施:1所有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不应随便丢弃,需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盖的硬质容器内;2尖利物件容器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不要移走容器上的盖,不要挤压容器,以免针头刺伤造成意外;3容器应足够大,以防容器过小而发生盖不严或挤压时发生刺伤;4需回收使用的钢针头、穿刺针、刀片等锐器应使用血管钳取下,置于盛有消毒液的专用容器中消毒,再按程序处理;5用过的针头不要回套针帽,如必须套回,请用单手法;6清理其他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7清洗针头、穿刺针时,动作要轻慢,戴上合适的手套进行操作;4. 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包扎伤口,做预防注射;并报告院感管理部门;同时做相应感染的定期追踪观察;5.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6月间隔;五、压力容器安全使用守则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生产厂家操作程序进行;2.专人负责,专人维修;3.柜门打开前,先检查门的密封材料有无开裂损坏等情况;若有损坏,根据容器维护手册更换门密封材料;4.在放入或取出灭菌物品时,炉门高温,注意小心烫伤,应戴隔热手套或纱手套,并穿长袖工作服;5.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确认压力表的指示情况;当压力达0.28Mpa以上时要关闭进气阀,切断电源,对供蒸汽的管道进行检查;6.每天检查安全阀使用情况,即压力超过0.28Mpa时是否能被冲开;7.每天使用前,检查内腔及内腔排气口上有无杂质,如杂质堵塞滤网,可引起压力容器爆炸;因此应每天进行灭菌器的日常维护;清洁灭菌器内外、过滤网、门封等;六、压力容器安全使用守则1.新购置的电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电路组装;2.严格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操作;3.定期对机器的性能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4.用毕,谨记关闭电源后再进行清理;使用过程中,如需中途离开,亦应关闭电源,并作交班;5.高压用电,应标明“高压危险”,并且字体要醒目;6.每一电器插座,有一定负荷电流,切勿超载使用,以免造成用电过量而发生火灾;7.电器出现故障,应暂停使用,并随时请专业人员维修,勿自行清理,以免短路,引发电线起火;八、化学消毒剂安全使用守则1.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置方法、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2.搬运、配制、使用时,应使用防护用品,如橡胶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面罩、护目镜;3.尽量避免或减少原液直接与皮肤接触;4.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用纯化水彻底冲洗干净;5.使用后需处置时,应流入专用排污道,并用大量流水冲净,以免造成腐蚀而致池漏;6.必要时使用中和剂、通风设备及局部排气设备;7.如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溅到眼睛,应立即用洗眼器流动水冲洗,必要时就诊;九、有毒气体泄漏的预防与自救1. 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密闭状态,加强有毒气体的管理,做到专室专人管理,存放的橱柜加锁;2. 加强员工的职业安全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各种有毒气体的性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3.发现有毒气体泄漏后立即切断毒气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级汇报,组织疏散,必要时戴防毒器具;4. 立即启动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5. 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6. 发现有中毒症状者,立即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7.维护现场秩序,安抚中毒者;十、火灾的预防与自救1.科室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疏散;2.消防通道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畅通无阻;不得在通道处堆放物品及上锁;3.配备足够的消防水龙头及性能良好的小型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等;要求人人都会使用灭火器材;4.出口处需装有合乎规定和有照明的“安全出口”或“EXIT”指示灯;5.用灭火器扑灭火苗时,尽量站在高过火势的上方,避免被烟所呛;6.注意将人员疏散到室外空地或屋顶平台上,切勿恐慌;7.一旦发现火灾,立即呼救,拨打火警电话119,同时切断电源;8.如楼梯被浓烟封闭,应用湿毛巾掩住口鼻,采取低姿势迅速离开现场;9.高楼火灾时,不要乘用电梯,不要冒险跳楼,应在明显处呼叫,等待救援;10.紧急通道示意图:十一、职业安全健康计划1.收集有关安全与健康资料及信息,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并提高自我防护能力;2.遵循内部安全守则;3.成立职业安全与健康小组,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指导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并为应对紧急事件做好准备;4.进行危险评估、计划制定、意外报告及意外调查;储备足够的用以消防安全的物品,并定期检查工作地点及个人遵循守则与防护装备的情况;十二、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与措施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医院内所有区域应采取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是: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要防止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液传染性的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给病人;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2、尽可能应用不接触技术;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液和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4、脱手套后立即洗手;5、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6、立即清除溅出的感染物品;7、保证对病人使用后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的器械、用品、被服做出适当的处理或丢弃、或消毒、或在每个病人使用之间进行灭菌;8、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9、保证医用废弃物的正确处理;10、如果清洗被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被服时没有大型洗衣装置,则应对被服做出煮沸处理;11、对病房定时进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度良好;。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负责处理并分发消毒用品,保障社会公共场所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卫生安全。
这一工作也伴随着诸多职业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职业危险因素1. 化学危险: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如漂白水、酒精等,容易导致呼吸道、皮肤等部位的损害。
特别是在长时间的操作中,容易引发化学中毒等问题。
2. 生物危险:在处理消毒用品过程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接触到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极易发生感染风险。
尤其是在处理医疗废物或有传染性材料时,疫情期间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威胁。
3. 物理危险:消毒供应室内通常有大量的卫生用具和设备,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搬运和处理这些物品。
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容易引发各类肌肉骨骼和关节方面的问题,诸如劳损性疾病等。
4. 精神危险:疫情期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工作压力持续加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5. 环境危险:消毒供应室通常处于密闭环境,通风条件不佳,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员工身体健康。
二、防范对策1. 引进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让工作人员对危害有充分了解,增强安全意识。
2. 采用自动化操作设备,减少人工直接接触,尽量减小职业暴露程度,降低化学、生物危害。
3. 加强卫生防护设施建设,提供符合防护标准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减少生物危害。
4.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长时间重复劳动,推动合理化生产,在生产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5. 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增加员工的心理韧性,降低精神危害,保持工作积极性。
6. 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设施改造,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员工健康。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虽然重要,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职业危险因素。
为了保障这些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四篇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目的:通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平常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进行探讨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情况收集,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收集分析,并进行讨论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
结果: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有生物性、物理性及化学性等因素暴露。
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暴露率高,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达到几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承担了临床所有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
由于工作和环境特殊性,工作人员不的不长期暴露于病源、锐器损伤、噪音、高温、化学消毒剂、潮湿等危险因素中,难免会受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因素的损伤,这些危险因素时刻都在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消毒供应室人员严重的职业危害,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目前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据调查发生锐器伤时,只需0004ml 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1]本文主要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1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1生物因素医院消毒供应室特殊工作环境增加了工作人员被各类传染疾病感染的风险,包括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播疾病、皮肤接触性疾病等,回收的可重复使用器械中都存在有病原微生物,在进行分类、手工清洗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使致病源微生物通过受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造成自身感染,是医源性传播的重要环节。
12物理因素121锐器刺伤可重复使用器械回收后,有一部分器械初步处理不到位,血迹明显,刀片在刀柄上,细小?p针加持在针刺上,不易发现及易发生职业暴露,据一项调查显示,针头是医务人员伤害中最主要的原因,全国约80%的护士都发生过针刺伤,且医务人员的血液传播疾病中80%~90%是由针刺伤所导致的[2]。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引言概述: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
为了确保供应室的卫生安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的内容。
一、消毒隔离制度1.1 消毒区域划分:根据供应室的功能和物品的危害程度,将供应室划分为不同的消毒区域,如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
高危区应设立专门的消毒室,中危区和低危区应设立相应的消毒设备。
1.2 消毒程序:明确不同物品的消毒程序,包括清洗、消毒、干燥等环节。
根据物品的特性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消毒频率和方法,确保消毒的彻底和有效。
1.3 消毒监测:建立消毒监测制度,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采取抽样检测和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操作人员的消毒技能和意识。
二、工作制度2.1 人员管理:明确供应室的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2 物品管理:建立物品管理制度,对供应室的物品进行分类、编码和标识,确保物品的追溯和管理。
同时,制定物品的采购、入库、出库和报废等流程,确保物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3 环境管理:制定供应室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清洁、通风、温湿度控制等方面。
定期对供应室进行环境检测,确保环境符合卫生标准,为物品的存储和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3.1 预防交叉感染: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物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如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
3.2 保障医疗安全:供应室涉及的物品包括药品、器械等,如不进行科学合理的消毒隔离,可能导致物品受污染,从而影响医疗安全。
3.3 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规范的消毒隔离制度,能够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减少因物品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和延误。
四、供应室工作制度的重要性4.1 提高工作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能够规范供应室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安全管理
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安全管理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安全管理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安全管理--------------------------------------主讲-:文花--------------------------【关键词】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
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对身体有害,而一些工作人员陈旧的观念,在工作中怕麻烦经常不使用防护用品,缺乏自我防护知识,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到各种疾病。
1造成人员危害的不良因素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送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
夏季手套不透气,有的工作人员工作时图方便不愿戴,直接用手接触污物,这些物品上面带有许多病原微生物,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预处理,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化学因素大量的一次性物品存放在供应室,它们都是EO消毒,如果空气中的EO含量超过标准,及消毒液的使用,将对供应室人员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1.4物理因素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消毒锅、烘干器等,最高温度达136℃,开启锅门时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我科人员均有被烫伤史。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目的:1.1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二、范围:2.1 适用于供应室。
三、职责:3.1 供应室:做好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四、依据:4.1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制定。
4.2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制定。
五、内容:5.1 供应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减少暴露的发生。
5.2 对在岗人员进行岗前体检和定期体检(每年一次)。
5.3 加强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供应室人员的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职业防护的自律性。
5.4 工作中要严谨,注意力要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应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具和洗手设备。
5.5 对防护用具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接触污物前后应正确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的清洗操作技术。
5.6 被锐器刺伤后保持镇静,迅速挤出受伤部位的血,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后,敷料包裹伤口,上报院感科,必要时注射疫苗,以免被感染。
5.7 制作敷料时应戴口罩,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
5.8 在去污区清点、清洗、处理污物时,应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水围裙。
皮肤粘膜不慎溅到带血或其他体液时,应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5.9 配置消毒液时应戴防护手套、口罩、眼镜,防止消毒液溅到皮肤、眼内或吸入呼吸道。
5.10 掌握暴露后危险性的评估,能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掌握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医院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工作,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在从事供应室工作中所涉及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全程控制、全员参与。
第四条医院应当为供应室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用品和培训,确保供应室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设立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机构,负责医院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供应室应当设立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小组,负责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掌握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八条供应室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职业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
第十条供应室应当加强供应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供应室应当加强供应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供应室环境整洁。
第十二条供应室应当加强供应室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第十三条供应室应当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职业健康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为供应室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医疗救治。
第十六条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的,应当及时报告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机构,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五、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医院应当依法保障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对违反本制度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内不仅承担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工作,还须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也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部门。
由于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具有传染性病菌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也较大,甚至还会损害其身心健康。
为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应对其增强防范意识,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文章针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分析(一)物理性危害1.环境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去污区环境较潮湿,工作人员长期进行清洗工作很容易患上风湿病、皮肤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工作人员在对污染器械、器具及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操作时,病原菌很易扩散至空气中影响环境,进而损害其身体健康。
2.噪音消毒供应中心在对器械、物品进行全程处置时,需要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空压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由于长期在噪音环境内工作,工作人员会时常产生疲劳感、出现情绪不佳、烦躁易怒、可能还会出现听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3.粉尘工作人员在进行敷料制作时,会有大量絮状物及纤维、粉尘产生,用棉布包装器械物品也不例外。
长期处于纤维粉尘环境中,会使呼吸功能也受到较大损害(如矽肺等),而这些粉尘或纤维一旦进入眼内,并附着在结膜上,视力也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4.紫外线及臭氧消毒处理过程中,会使用到紫外线灯及空气消毒机,长期受此辐射和空气中过高浓度的臭氧影响,会损伤工作人员的眼睛、皮肤及粘膜等,导致其身体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各种眼病、皮肤病,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皮肤癌。
5.热源损伤(烫伤或烧伤)耐湿耐热器械物品在处置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煮沸消毒槽热力消毒,医用高温干燥柜进行干燥,检查保养包装完成后还需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均会用到高温、高压和蒸汽等,若发生意外就可引起烫伤或烧伤。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制度
1.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防护服、防护鞋,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用品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或面罩,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它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液,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3.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的发生。
4.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卸载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5.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时,更换卡匣时要戴手套。
6.必要时对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的气体浓度进行监测,防止环境污染而产生职业伤害。
7.用紫外线消毒时,避免对人体直接照射,造成职业伤害。
8.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三篇)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一)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1.生物因素: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所污染。
2.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高效热源灭活剂、多酶洗液、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3.物理性因素: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二)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1.针刺伤:锐利器械、缝合针、刀片等回收的物品在分拣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就可能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
2.化学因子污染:刷洗器械时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或喷射至衣服上甚至浸湿内衣。
3.高压灭菌器的烫伤:高压灭菌结束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危险;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易致烫伤。
二、安全防护工作(一)落实安全防护措施1.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刷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防水围裙、隔离衣。
另外,刷洗器械时速度应避免过快,发生针刺伤时应将血液挤出,及时处置伤口,做必要的检查、预防工作,并及时上报院感办登记备案。
2.防止烫伤: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程序。
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时,操作者应站在锅门背后,取消毒包时应穿长袖、无菌袖套,可戴隔热、无菌手套;开放蒸汽阀门时应避开阀门开口处,防止压力过高蒸汽喷向脸部;清洁灭菌器内室时应在锅内室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3.防止化学因子污染致伤:清洗、消毒、保养器械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防水围裙,必要时戴眼罩,防止各种化学因子对人体造成伤害。
如果因意外情况致使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要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如果喷射至衣服上浸湿内衣要立即更换。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供应室工作人员需要操作各种机械设备,如清 洗机、烘干机等,存在机械伤害的风险,如割 伤、压伤等。
射线辐射
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时需要使用射线进行检测, 长期接触射线会对身体造成辐射损伤,如皮肤 损伤、致癌等。
化学危害
化学消毒剂危害
供应室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 过氧化氢等,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可能会对皮肤、呼吸道 、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在进行高风险操作前,应先评估操作的风险程度,并严 格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以降低职业 危害。
加强监督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风险操作的监督和管理,对不规范 的操作及时纠正和处罚,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紧急情况下的防护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为应对紧急情况,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快 速有效地处理职业暴露、如何联系相关人员、如何合理调配资源 等。
建立科研合作机制
加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供应室工 作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权益
制定严格的职业健康标准
根据供应室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标准和规范,明 确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
强化执法监督
加强对供应室等高风险行业的职业健康执法监督,确保各项职业 健康标准和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2023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 与防护措施
目录
• 职业危害概述 •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 防护措施的实施 • 特殊情况下的防护措施 • 职业健康监护与培训 • 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01
职业危害概述
物理危害
1 2 3
噪音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心情烦躁、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着装。
(1)病房:污染物品回收时应戴圆帽、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2)去污区:机械清洗装载时戴圆帽、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换专用鞋;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时,还需加戴护目镜/面罩。
(3)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时戴圆帽、换专用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无菌物品卸载时可戴防烫手套。
(4)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物品时戴圆帽、换专用鞋。
2、工作人员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特种设备需持证上岗。
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使用安全。
设备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通知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检修。
3、热力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戴防烫手套,着长袖工作服,防止皮肤的灼伤。
4、环氧乙烷灭菌应专人负责,灭菌前进行安全检查、关严柜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燃烧和爆炸。
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或面罩及橡胶手套;满或空的环氧乙烷气瓶应专门放置。
5、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按规定要求上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发生消毒剂、污染水误入眼内时,用洗眼装置反复冲洗眼睛;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眼喉干涩、皮肤瘙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同时滴眼药水、大量饮水等对症处理。
7、消毒供应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安全出口通畅及各种消防设施的备用状态。
8、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工作结束关闭水、电、汽及设备开关,注意用电、用汽、用火安全。
9、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