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 课程建设规划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以传热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 2 )对 青 年 教师 的培养 实 行 导师 制 。每 位 青年 教 师均 由 名 教 学经 验 丰 富 、责 任 心 强 的教师 担 任 导师 ,进行 全 方 位 的传 帮带 ,使 青年 教 师 的成 长步 伐大 大 加快 ,效 果 显著 。 ( 3 )参 加 教 研 活 动 , 提 高 教 学 水 平 。教 研 室坚 持每 两 周 开展 一 次 教 研 活 动 , 并积 极 开 展 教 研 立 项 工 作 ,鼓 励 青 年 教 师 撰 写 教 学 法 研 究 论 文 。 教 研 内容 主 要 涉 及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课 程 体 系 设 置 、课 程 内容 、实 践 性 教 学 内容 及 改革 、
养和 提 高是 保 证 师 资 队伍 合 理 性 的 关键 。笔 者 结 合 省级 精 品 课 传 热 学 的课 程 建 设 ,提 出 了对 培 养 青 年教 师的 几 点 建议 ,从
而更 好 地 推 动课 程 建 设 。 关 键 词 : 师 资队 伍
一
精 品课 程
促进 丰 富 实 践 经 验 的教 师 为 试 验 指 导 教 师 ,辅 导 教 师 和 实 验 教
大家谈 I D i S C U S S i O N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以传热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文/ 张 喜 明 刘 晔 齐子 姝
摘 要 : 师 资队 伍 建 设是 精 品课 建 设 的 重要 内容 之 一 。教 师 结构 的 合 理 性 涉及 课 程 建设 的各 个 环 节 ,而青 年教 师 的培
讲 课 比赛 ,提 高 中青 年 教师 业务 水平 ,收到 了 良好 的效 果 。 2 . 成效 ( 1 )教学水平 提高 。青年教师 的教学水 平进步很 快 ,
“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是热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热能传递与转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特别是通过传热学和热工学的知识,学习和掌握热量的计算,换热器的设计,传热设备的选型及工程应用等;热工学是工程热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系统地研究热力与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机械、电力、化工、冶金等工程方面的热能、功能的转化与利用等。
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更是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得很好的一门理论课程。
通过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实践探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展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和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传热设备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传热学与热工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换热器,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进行传热效果的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关联实际工程案例,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讲解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等。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传热学与热工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实践探索中,需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提高“传热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热 学 ’ 程 特 点 及 课 程 传 ’课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一
传热公式之间的联系较为疏散 ,也使得学生难于记
忆和 掌握 。课程 教学 中存 在 的普遍 问题是 学 习时不 觉得难 ,但 做作 业时却 不 知该 如何 选用正 确 的公式 进 行 分析计 算 。
式 多 、理论性 强 的特点 ,同时又 有较强 的专 业特 色
二 提高 “ 传热学" 课程教学质量 的若干措施
( 精讲多练 ,突出重点 一)
由于传 热学课 程 内容较 多 ,而 授课学 时压 缩较 多 ,为保证课 程 教学质 量 和效果 ,课 程教 学宜 于采
和工程实际应用背景。它不象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
行精讲多练,注意突出重点 。这既是适应课程特点 的要 求 ,同时也 是 顺 应课 程 改 革 的需 要 :一 方 面 ,
由于课 程本 身 内容较 多 ,课 堂教学 中不 可能做 到面 面俱 到 ,而应 是有 所侧 重 ,要 求 实行 “ 精讲 ” ;另
法 ,它借助已有 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总结、归 纳 ,演绎 出事 物 间的共性 规律 ,达 到 由此及彼 地理 解掌握新事物 的 目的。传 热学 中有些概念 比较抽 象 ,直 接理解 起来有 一定 的难度 ,采用 比拟法 则能 使学 生把 对 已知对象 的 明晰性和可 理解性 转移 到被 研究对象身上去 , 化抽象为形象 ,从而有利于认识 新 事物 的本质 规律 。 比如 ,在介绍 稳态 导热 时 ,采 用导热和导电比拟法教学 ,对照电阻与热阻、电流 与热 流 、欧姆 定律 与傅立 叶定律 等概念 与公 式 ,结
传热学课程内容较多,且课程中有较多用数学
《传热学》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
drcin w i ut aig tea i t frs a h b s d lann ,ta c o eain a d d c me tlann ste k y t i t hl c l v t h bl y o e er - a e e r ig e m o p r t n o u n e rig i h e .I e o e i n i c o
( ) 合具 体问题 讲学 生应 有 的学 习态度 与方 法 。 5结
《 传热学》 门课程 , 这 在每学期 的第一堂课就可 向学生声
明, 期末实行开卷考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给合开卷考 试的特点向学生宣传正确 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 即要把全 部 学 习时间花在对内容抠深 、 抠细 上 : 要把工夫花在对知识 真正 的理解上。要有实事求是 的态度 , 对需要掌握的重点要达到真
《 传热学》 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
王 新 华 焦玉琳 ’ 冯喜 忠 张 云峰 : ,
f。商 丘职业 技 术 学 院 ,河 南 商 丘 1 4 6 0 ;2 7 0 0 .长沙 理 工 大 学 ,湖 南 长 沙 4 0 7 2 1 06 )
摘 要 : 传 热 学》 学和 考 核 方 法亟 需 改 革 。 《 教 明确 授 课 目的 , 新授 课 内容 是 前提 ; 更 融合 多样 化 、 代 化 的教 学方 法 是 方 向 ; 现 培 养 学 生 的研 究型 学 习能 力 、 队合 作 学 习 能 力 、 团 文献 学 习能力 是 关键 。 面试 答 辩 、 小论 文 评 审 、 笔试 和 平 时 成 绩相 结 合 .
面 研 究
・6 ・ 0 来自2 1 年第6 月 第1 01 0卷 2期
王 新 华 等 :传 热 学 》 程教 学分 析 与 改革 《 课
基于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实验建设路径探索——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传热学”实验课程建设为例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23期·35·文章编号:2095-6835(2021)23-0035-02基于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实验建设路径探索——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传热学”实验课程建设为例*李树谦1,2,3,侯娜娜1,2,3,王晓同1,冯连元1,2,3(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北沧州061001;2.河北省数据中心相变热管理技术创新中心,河北沧州061001;3.沧州市储热及低品位余热利用型电磁供热技术创新中心,河北沧州061001)摘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方向涉及特色办学和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重要支撑之一即是创新性实验教学。
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传热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面临的困惑,提出建设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实验课程。
该类型课程旨在将学术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以科教融合的方式显著提升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在注重过程考核的理念下,通过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探索性实施,对此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新升本科;复合型人才;创新性实验;传热学实验中图分类号:TK124;G6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23.013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促进社会实际工作部门、教学和科研三者的结合与发展。
可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尤其如此。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是河北省第二批应用技术类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深度改革迫在眉睫。
谈及实践,首先是实践教学的目的,文献[1-3]表明实践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学生适应未来人才竞争为主要目的。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第 3期
郭晓娟 ,等 : 基于 C I D O教育 理念 的 《 热学 》课程教 学改革探讨 传
15 1
2 3 教学 科研 相 结合 的实践 尝试 .
与理论教学相 比,实践教学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 ,又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在 《 传热 学》授课期间 ,鼓励学生依托我校 已有 的科研平 台——广东省分布式能源重点实验室 ,积极参与科研 项 目的部分工作 。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比如对流传热知识模块 中,对流换热系数的计 算有多个实验关联式 ,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 ,自 行设计实验关联式验证实验 ,教师与实验室 工程 技术 人 员协 助指 导 ,从 而 达 到使部 分学 有余 力 的学生 拓宽 了知 识 面 ,培 养 了创新 精神 。这 些工作 都 贯穿了 C I “ DO 构思一设计一实现一运作 ” 的理念 ,同时也符合 C I D O大纲 中对基础知识、个人技能 、 大 系统适 应 和调 控等 能力 的培 养要 求 。 同时积极 引 导学生 参加 我 校 每年 1 1月份 举 办 的 “ 战杯 ” 大学 挑
第1 8卷第 3期 2 1 年 6 月 0 1
J OUR NAL O F DON GGUAN UNI VER I Y 0F T CHNOL GY ST E O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V11 N . o 8 o3 .
J n u. 2 1 01
基于 C I D O教育理念 的 《 传热 学》 课 程
己认为有意义 的传热问题分析和讨论 ” 生活 中传热问题思考和分析”等多个可供选择的题 目,这种 、“ 考 核 方式 为学 生个 性发 展 、培养 创新 精 神提供 了机会 。
3 结 语
“传热学”课程教学方法分析与实践
上的能量平 衡关 系式写 出后, 相加即可获得总的能量平衡关系
式, 然后将各 项热量传递方式 的表 达式代入平衡关系中求 解, 该方程 可以针对 物体 的边界条 件用简单积分求解 。 无论使用导 热微分方程式 直接结合边界条件 求解还是简单积分求解 , 通过
上述两 种方法 的讲解 , 可 以让学生 思路清晰 , 处理 实际问题 时 起 到事 半功倍之效 。 如果 在实际问题中出现了更 复杂的热传递 问题 , 可 以划分不 同的单元 , 一个个 解决。 将这种能量 守恒的思
总第2 9 1 期
DO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0 3 2 . 0 4 2
课 程教 材改 革
“ 传 热学 ’ ’ 课程教 学方法分 析与实践
齐晓 霓 刘永启 孟 建
摘要:“ 传热学” 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程, 进行 “ 传热学” 课堂教学环节改革对提 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和培养创新能 力具有积极意义。 分析 了 传统课堂教 学中 存在的问题 , 从多 方面探讨和提 出了 适合创新型人 才培养的课 堂教学途径和方法, 阐述了 热能
琐 的数 学推导 内容, 如 一维无 限大平板非 稳态导热分析解 的推 导过程等 ; 对 于传统传热学 中相对陈旧的内容也做了删减 , 包括 管内湍流传热的齐德 一 泰特公式 、 米海 耶夫公式 、 流体横掠管束
原理作为一 条横线贯穿着传 热学计算 问题 的始终 , 能将复杂的
“ 工 程 热力 学”、“ 流 体力学 ” 一起 被 称作 热工类 专业 的三大 支柱 , [ 1 ’ 由此可以看到这些课程在 上面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起着联结本专业基础课与技术课的桥梁作用。
可见本课程在该专业的重要性,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安全专业本科生的质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我校”)自2000年开始招生安全工程专业,并于2002年开设本课程。
由于是新招专业的新开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较其他学校的同类专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知识结构。
因此,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过程中针对特殊行业的安全,应该进行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
只有通过科学而全面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入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培养出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管理工程人才,才能较全面掌握安全科学理论和技术原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防性的处理,避免了经验主义造成的事故预防滞后性和片面性的缺点。
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正是通过石油、石化行业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出适于该行业的高层次安全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现代石油、石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和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框架下,开设课程的培养目标就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合。
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学生既是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全才。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掌握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规律和能量有效利用的理论,获得热量传递规律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定律分析计算各种热力过程、热力循环,能够正确利用传热规律分析工程传热问题,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热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培养安全用热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传热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热能传递过程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密切的物理过程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研究温差作用下热能传递规律的学科就是传热学。
大家都知道,热能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因此传热学主要介绍热能传递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热能传递规律的理论基础,掌握解决工程复杂传热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我校是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石油石化等能源开发、生产和加工领域。
近年来,尽管行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广泛的技术进步,但仍然是我国的高耗能行业之一。
因此,节能降耗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热学作为我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石油类优势骨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不仅要讲授课程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将课程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职业规范,建立起“节能优先”的意识,使他们成为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从落实“立德树人”需要的角度重新审视课程及课程教学。
作为我校能源动力类专业和石油类优势特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传热学以满足“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知冷知热,舒适生活;调温控热,和谐工程”为理念,构建了“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传热现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传热的应用,因此授课过程中首先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传热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解释了现象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理解身边的冷热现象。
在工程领域,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建筑等传统行业离不开传热学,航空航天、微电子、新能源等许多高科技领域需要传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针对课程知识点,以温度调节或热量控制为目标,引入科技或工程领域的应用背景,形成教学案例,贴着具体应用场景展开教学内容,在解决了问题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
“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思考
和理解有时是 比较困难 的。 另一方面, 对于传统的工业领域而言,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及工业 生产 的不断进 步,有关传 更加关注的是常规条件下 的传 热现象,而且 ,不 同的专业领域
热学 的基础理论不断完善,传 热学 的应用领域不 断扩展,因此, 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例如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来讲, “ 传热学 ” 的教学 内容也不断增多, 所使用的教材也越来越厚 。
就希望多了解一些管 内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 、烟气复合传热 ( 对
对建筑 环境与设 备工程专 所以,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环 节、组织教学 内容是一个需要Hale Waihona Puke 流传热和辐 射传热)等方面的知识 ;
入研究 和探讨的问题 ,目前,已有不少 “ 热学 ”教师提 出了自 传 业 的学 生来讲,就希望多了解一 些通 过墙体的动态传 热分析及
己的看法。4 在本文 中,我们对 “ 【 传热学 ”教学 现状 进行了深 房 间热 ( 冷)负荷计算方法 等方面的知识 ;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 入剖析,提 出了进行 “ 传热学”分级教学的观点。
一
业 的学 生来讲,就希望多了解一 些有关换 热器 与换热系统传热 计 算等方面 的知识。上述要求在现行 的传 热学教学体系内是难
学过程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 膨胀 的教 学内容 与缩短 的教 学学 时的矛盾 .
提 出了建设 “ 热学 ”系列课程、实施 模块化教学的初步设想 。 传 基本思路 是将 “ 传热学”课程分解为 “ 传热学 I ”和 “ 热学 Ⅱ” 传
同时配以独立 的“ 传热学创新实验 ” 课程 , 如图 1 所示 。 “ 传热学 ”是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的三大技术基础课 之一, 两门课程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
术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供热通风与。
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代码:56040.2二、学制与招生。
对象学制:三年制招生对象:普高(职高)毕业生三、行业与岗位。
分析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建.设部列为建.筑行业紧缺。
专业之一,其就业前景。
非常广阔,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建。
筑安装、企事业单位.动力部门、物业管理、城市供热、工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
技术工作。
毕业生可在。
建筑设计院.、建筑安装工。
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宾馆饭店、智能大厦、物业公司等。
从事以下工.作:中小型空调。
、制冷工程的。
设计工作;家用、商用制冷空。
调设备、小型制冷装.置的维修及.销售等技术工作;空调、制冷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空调、制冷工程的监理工作;大型空调、制冷工程的。
运行和维护。
工作;空调、制冷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招投标和技.术管理工作.;制冷机房等的运行管理。
工作;热工仪表的设计、安装等工作.;空调、制冷工程设.备的营销等。
工作;还可作为空调、制冷设备厂家的技术代。
表或办事处。
高级职员;建筑电气和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员。
、维护员、管理员.四、培养目标与。
规格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
拥护党的基。
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供热、通风、空调、制冷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供热通.风与空调工。
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系统运行管。
理、设备维护、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
知识,具有较强动。
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
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1、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能.力和进取心。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2)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3)严守企业纪律,了解企业文.化,重视工作质。
量和企业效益的工程素.质。
(4)跟踪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素质。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
耐劳精神得身体素质。
基于《传热学》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传热学》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课程建设不仅涉及了教材的更新,也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团队,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基于传热学课程,本文将探讨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一、教学团队构建教学团队的构建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选拔为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需要借鉴人才选拔的经验。
在选拔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验、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应注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授课方式,以确保教学团队内教学风格和授课方式的多样性。
2. 职责分工教学团队内成员职责分工应明确,以确保教学相互协调和资源共享。
例如,组长应负责日常教学管理、课程计划编制和评价、制定教学资料等教学管理工作;其他成员应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负责具体的课程教学或相关的实验和项目。
3. 合作机制教学团队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鼓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合作。
例如,组织团队讨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议,并协助教授提高课程质量。
二、教学方法改进团队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1.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之外,学生先通过互联网、视频、线上讲解等方式学习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则帮助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具有探究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在传热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掌握实际应用技巧,在传热学课程中建议注重实验实践。
并深化实践教学对教学科研的促进。
三、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团队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最大化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资源共享的建议。
_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_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研究总第199期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总学时数64(实验学时:8;讲课学时:56)课程要求 必修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英文译名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授课对象 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分类专业基础课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流体力学二、教学定位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热工学)是讨论热工转换、热能的合理利用和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该课程内涵丰富、概念抽象、公式数量多、联系工程实际范围广,是安全工程与消防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安全与消防专业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采暖、空调、通风、热源、冷源以及建筑物和矿井下的温度、湿度等问题的调节与控制都要以热力学和传热学物理模型研究为基础。
因此学生掌握“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直接影响其专业水平,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及管理都非常重要。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具有百年历史,目前全国约有30多个专业开设该课程,同型专业开设“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应用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工质的热力性质对各种类型热工设备或热力系统的热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以寻求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消防与安全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热能的直接利用,其中涉及到湿空气等工质的热力性质以及热功转换知识;本课程的教学定位是基础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之间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的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实质工程热力学部分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推理基础,通过研究对象的基本参数、导出参数和热力学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以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达到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的最终目的,其主要特点是理论-实验-工程应用互相印证,结论真实可信。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传热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的重大 举措 。 … 该计 划拟利用1 0 年时间 , 培养百余 万各类 型高质 量工程技术人 才' 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 、 实现 工业化 和现代化奠定
人力资源优势。 Ⅲ
“ 热传 学” 是 一 门与各工 程领域 关 系密 切 、 应 用性 很强 的
摘要 :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 本要求 , 分析 了 “ 传热学” 课程教 学的现 状和不足, 并在教 学内容 、 教 学手段 、 考核 方式等方面 提 出了 课 程改革的一些措施 , 以促进课堂的教 学效果和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卓越计划; 传热学; 教学改革; 课堂效果 作者简介: 唐爱坤 ( 1 9 8 1 一) , 男, 江苏盐城人 ,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讲师; 潘剑锋 ( 1 9 7 8 一 ) , 男, 江苏金坛人 , 江苏大学能
课程 , 它植根于大量的工程实际之中, 也必 须服务于工程实际 , 是能源 动力类专业 的一门重要专业 基础课 。 江苏大学 ( 以下简
程 师专 业传热 学总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仅 为3 0 , 其 中实验 学 时4 学 时, 教 师实
际授课学 时仅  ̄ J 1 2 6 个学 时。 这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学 习难度 的加 大, 教与学的矛盾更加 突出, 另—方面也不利于任课 教师在备课
呷l 习 吨寿 毅 名
D 0 1 编码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0 2 9 . 0 3 2
2 0 1 3 年 第 2 9 期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 “ 传 热学” 课程教学的思考
工程热物理培养方案
工程热物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热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热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包括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热物理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工程应用培养学生将热物理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够分析、建模和解决工程热物理问题。
4. 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交叉知识的能力,能够在国际化背景下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二、培养内容1. 热力学基础主要包括热力学基本定律、状态方程、热力过程、热力平衡和热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2. 传热学基础主要包括传热基本定律、传热机理、传热方式和传热系统的分析和模拟。
3. 流体力学基础主要包括流体力学基本定律、流体力学方程、流体力学机理、流体流动和流体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4. 实验技能培养包括实验室技能培训、热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训练。
5. 工程应用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工程实例,让学生了解热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热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6. 国际化教育开设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交流和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国际化眼光,培养跨学科交叉知识和国际竞争力。
三、培养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论基础牢固、知识丰富、思维活跃。
2. 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室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工程应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行业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将热物理知识应用于工程应用的能力。
4. 国际化教育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开设跨学科、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
五、培养评价1. 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笔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对学生对热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互联网+”时代“传热学”优质课建设与实践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2012年,高教部颁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纷纷加强优质课建设与共享。
计划全国高校建设5000门资源共享课[1],鲁东大学积极加入山东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共享联盟,2年时间相继启动了200门优质课建设,传热学被列入其中。
传热学课程建设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与科技前沿同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到目前建设基本完成,3轮次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热学优质课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学生大多能积极地投入课堂,课堂形式由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成功转型为主动探讨式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教学目标要做好优质课,课程建设势必先行,且尤为重要。
鲁东大学能源与动力类《传热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兴趣为导向,密切结合课程本质与特色,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现代化人才。
通过传热学的学习,学生掌握热量传递规律,懂得热工领域工程传热问题的解决方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独立探究、自我创新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成为热工行业的栋梁之才。
2.实施办法《传热学》优质课建设,以“质量第一”为准绳,遵循教育部及学校关于优质课建设要求,考虑传热学课程特色具体实施。
2.1 师资团队成立专门的优质课建设小组,由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5人、课程负责人1人、相关任课老师4名及4-5名学生组成。
教学委员会成员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把关,如理论与实践课学时分配、教学形式是否得当、课堂规模与内容形式是否合理等,课程负责人及任课老师主要负责具体的课程规划包括专题选题、内容组织、课堂内、外教学,课程网站建设等。
学生负责对传热学授课班级进行适时的问卷调查,倾听学生心声,不断发现不足,改进教学。
2.2 教学方法改革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
”传热学教学以“乐在其中”为原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上由任课教师主持,每堂课一个专题,以主题讲解、问题引导探究、专题讨论等多元方式进行,教的比例60%,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比例40%。
以兴趣为先导的高等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徐 震 1,2
(1.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2.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高等传热学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研究生的重要学位课程,目前其教学体系存在偏重数理
推导、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文章针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倡导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培养目标,提出兴趣先导是提高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成效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从课程内容、专题研
表 1 引导性专题研究示例
异,未来从事的课题也多样化,因而课程内容要尽量多
地
地涵盖传热学科的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念和理论体系, 以培养学生
扎实的理论功底。 同时,考虑到各高等院校行业背景和
学科方向的差异,加之层出不穷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
课程内容设置上还需纳入新理论和新方法, 以开拓学
生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
理论性课程要吸引学生注意力, 需要与实践紧密
2024 年第 3 期 (总第 1453 期)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HEILONGJIANG EDUCATION(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No.3,2024 Serial No.1453
以兴趣为先导的高等传热学课程 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教育理念的发展, 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 动性,学生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论证问题,并积极
养受到重视,同时还需兼顾课程思政建设,这就需要将 参与专题讨论和课堂互动, 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原本单纯的理论课转变为涉及强化理论素养、 拓宽学 理念得到体现。 同时,这种学习热情也能够延续到第二
术视野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结合新的课程定 模块和第三模块的课程教学。 根据每届学生选课人数
我校“传热学”重点课程建设思路及教学设计探讨
文章 编号 :1 7 -6 2 (0 8 5170 6 1 1 2 0 )0 .2 .3 6
制冷与 空调
Re rg rto n rCo d t nig fi e ai n a dAi n i o n i
V 1 2 No 5 0 2 _ . .
Oc. o 81 7 1 9 t2 o .2 ~ 2
我校 “ 热学 " 点课 程建 设思路及教 学设计探讨 传 重
周继军 张敏 施伟 刘立平 方恒和
2 09) 000 ( 上海水产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 系 上海
【 摘
要 】 在介绍学校 “ 传热学 ”课程 的内容、性质 、特 点 、课程发展 的历史 沿革等相关 内容 的基础 上,确
立 了课程建设 的 目 标和 方案 ,提 出了重点课程建设 的思路和设想 ,并对 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 了探
讨,为重点课程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T B U4 文献标识 码 B
Ex l rn n s u sn f h e c i gReo m nK e u s -— a r n fri HFU p o i ga dDic si go eT a h n f r o y Co r e・ He t a se S t - — T n
hsoy o urc lm e eo me t n te eae o tn fh a a se. i i lo f c sd o eie sa d vso fte /tr fc riuu d v lp n,a d o rrltd c n e to e tt n fr. t sas o u e n t d a n iin o h r h h c riuu c n tu in. s x lr n ic se etahn f r .a s , ie la ieto f o sr cino e urc lm o src o i i po e a ddsu sdt c igr om , l t ii gv nace rdrcino n t t o nt t t e d h e e t a ts c u h
《传热学》实验指导书
XX学院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热学实验学时: 6 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定人:制(修)订时间: 2020年8月专业负责人审核:专业建设工作组审核:2020年8月实验纪律要求1.请按照时间安排准时进入实验室。
2.请不要带入与实验无关的各类用具及杂物。
请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3.请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排。
4.实验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时,请不要擅自处理,并请立即报告实验室管理人员。
5.实验完毕时,请按指定位置摆放实验物品,把工作凳排列整齐,有序地离开实验室。
6.学生操作实验过程中,请不要随意更换实验配置,坚决杜绝盗取配件等行为。
7.请爱护实验室的各种设备。
第一部分实验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传热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学会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为今后专业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要求:(1)了解实验装置,熟悉空气流速及管壁温度的测量方法,掌握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2)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装置结构,学会使用实验仪器与设备;(3)通过测定空气横掠单管时的表面传热系数,掌握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则方程式的方法。
(4)掌握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报告与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均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统一的报告纸、统一的原始数据记录纸。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数据处理、讨论与小结、原始记录单。
学生要认真书写,字迹整洁、清晰。
2.考核方式(1)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考试以笔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2)实验课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实验考核由实验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
某个实验未出勤则不得分。
在实验出勤的前提下,单个实验得分=实验操作得分×50% + 实验报告得分×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学》课程建设规划及措施
《传热学》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科学,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电工、机械能领域;是现代技术科学的主要技术基础学科之一。
课程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典型结构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热交换器选型和设计方法。
因此,建设好这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程建设目标
重点课程建设是我院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保证我院重点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我们要将《传热学》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体现我院的教学优势和特色,为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重点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较高、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师资队伍,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实验教师和辅导教师。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既要反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又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突出基础理论的运用实例,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针对性、可塑性。
并准确定位《传热学》这
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3、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特点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鼓励将上述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使实验开出率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课程建设实施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由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主讲。
教师队伍中吸纳相当比例的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了尽快提高课程组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其高学历、高素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优势,通过规范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鼓励开展教学研究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通过学习和研讨,让青年教师具备坚实的传热学基础;具有专业全局观念,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要求,清楚专业课程体系及各门课程、各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掌握所承担的课程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衔接关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解实践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新技术研发能力。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传热学》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施包括:
首先,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反映课程特点和当前热力学传递的新需求、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对于冶金工程专业来说,本课程主要讲授导热理论基础、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有限差分法、稳态及非稳态问题的数值计算、换热微积分方程的求解与相似理论基础、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相变对流传热、基本概念及热辐射的基本定律、角系数定义及确定,固体间辐射换热计算及传热和换热器等知识。
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对金属材料基础与热处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热学与冶金工程的关联性。
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
其次,优化课程体系。
本课程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在前有工程热力学、能源系统工程、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在这些课程基础上介绍典型结构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热交换器选型和设计方法。
后续专业课程有《轻金属冶金》、《冶金传输原理》等,开好本课程,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因此,通过课程建设,整合教学内容,处理好本课程与前置、后继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可以保证整个课程体系的高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优化课程体系。
从而达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
3、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本课程涉及到的理论非常多,概念性强、知识点纷杂、内容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更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化纷杂为系统,化抽象为直观。
可采用下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1.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授课。
本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大
量仪器、部件的照片,数据曲线和形貌照片,这些都是黑板板书所无法表达的。
而对这些图片的展示和讲解,一方面可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授课内容直观、形象,活跃课堂气氛。
因此,将实际的稳态及非稳态问题的数值计算、换热微积分方程的求解与相似理论基础、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角系数定义及确定等嵌入PowerPoint 中,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启发式教学。
改变传统专业基础课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
方法,转向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从基本概念到原理运用再到技术分析,层层递进,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去思考、分析和讨论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掌握新知识,同时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面以传热学中“导热微分方程”一讲为例进行分析。
该讲包含大量的偏微分有程,内容抽象,教师在讲授时将重
点放在分析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各项的物理意义、推导的理论基础、如何简化与应用等方面。
结合本专业典型的墙体导热过程,提出工程应用问题,即“如何计算在温差作用下由分子热运动产生的
热量传递”;引出解决方法,即“物理模型一数学模型一求解”求解数学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应用“能量守恒定律与傅里叶导热定律”的基本原理;阐述导热微分方程推导过程,剖析各项物理意义,例如“为热扩散项,表征的是单位时间内从x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导热微分方程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墙体导热工程情景与学生讨论方程的简化条件,例如“导热系数是定值、无内热源、稳态”等等,启发学生建立导热微分方程的简化形式与高等数学中Poisson方程、Fourier方程、Laplace方程等的联系。
用这样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中理论性极强的推导过程,还能够使学生清楚为什么导热微分方程会有非稳态项、扩散项、源项以及什么时候可以省略,同时引导学生利用高等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求解简单的导热微分方程。
这样,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地教材重现,而是教材的导读与深化。
教材
是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入门,再落实到实际应用;而敦学要从
实际问题出发,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概念和原理,进而形成普适性的抽象理念,二者的思路方向是相反的。
3.案例教学。
传热学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科学,有许多从生产实际中抽象简化出来的案例。
案例教学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方面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出相关的概念、原理、技术等,可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非稳态导热”一讲中可选择高温铁锭退火的案例;另一方面以根据实际案例分析
讲解例题,展示给学生如何利用概念、原理、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授人以渔”。
例如在“多层平壁导热”一讲中可选择外墙外保温系统传热系数计算及优化为案例。
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课堂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
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反馈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此外,还可为学生指定需要阅读的扩充文献资料和图书,充分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视野。
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另外,鼓励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验教学。
两个教学环节相互促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冶金工程中利用实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自主实践、自主探索。
利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优质硬件条件,带动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项实践活动。
通过科技实践活动,给更多学生提供自主实践、自主研究、自主探索的机会,有效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的竞
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仍然需要调整和改进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继续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实验大纲和指导书,加强现有仪器的功能开发,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5、利用科研平台、做好教改课题研究在做好现有科研和教
改项目的基础上,争取更高层次的、新的课题立项。
四、课程建设预期目标
经过重点课程建设,具体教学成果体现如下:
①、修订和完善课程和实验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实验指导书。
②、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制的PowerPoint版多媒体课件、实例
分析及参考文献目录。
③、完成习题集、试卷库建设。
《传热学》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的一枚基石,是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知识源泉。
综合考虑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自身条件,积极开展该课程建设和实践改革。
只有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和总结,才能使教学体系更科学、结构更合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水平,增强学生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这样也体现我院的教学优势和特色,为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传热学》课程组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