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住房需求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城市住宅国内现状分析报告
城市住宅国内现状分析报告概述城市住宅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宅的需求不断增长,也带动了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国内城市住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城市住宅供应城市住宅供应主要由两个渠道提供,一是政府投资兴建的保障性住房,二是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市场销售的商品房。
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通过配租或出售的方式提供给有需要的家庭。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提高了供应量,但由于需求巨大,仍然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主要面向中高收入群体,以市场价格出售。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屋供应量逐渐增加,但价格也在上涨,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风险。
此外,部分开发商存在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的问题,导致部分房源质量不佳,给购房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城市住宅需求城市住宅需求主要来自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对住房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居住环境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最近的数据统计,我国城市住宅需求总量巨大,可供应量远远不足。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热门二线城市的住房需求量大,供应量短缺,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城市住宅布局城市住宅的布局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城市在住宅布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内部的住宅布局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住房供应过剩,另一些地区住房供应不足。
另一方面,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住宅布局也不均衡,一线城市和热门二线城市的住房供应远远不足。
为了实现住房供给的均衡,需要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合理划分住宅用地,增加住宅供应量。
同时,应加强对住宅用地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规模和速度,避免出现过度供应和供应不足的问题,保护购房者的利益。
城市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住房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城市住房问题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一、城市住房问题的原因1.人口增长: 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导致住房需求急剧上升。
由于城市面积有限,住房供应跟不上需求,造成住房紧张局面。
2.土地资源有限: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市中心地段更加稀缺。
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房价上涨,使得一般市民难以承受高昂的房屋价格。
3.投资投机: 高房价下,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这种投资投机行为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加剧了住房问题。
二、解决方案1.土地利用优化: 政府应加大土地开发和规划力度,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可以采取优先发展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措施,增加住房供应。
2.租赁市场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发展租赁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同时,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保护租户权益,提高租赁市场的稳定性。
3.公共住房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住房建设的力度,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补贴和租金补贴等方式,推动公共住房的发展。
4.完善金融体系: 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住房贷款的支持力度,为居民提供可负担得起的住房贷款。
同时,应加强住房信贷的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出现。
5.引导人口分流: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人口向非核心城市或郊区转移,缓解大城市住房压力。
同时,鼓励企业和产业向中小城市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6.推动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和住房建设效率。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改善住房供应和管理水平。
三、总结城市住房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土地利用优化、租赁市场发展、公共住房建设、完善金融体系、引导人口分流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等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可以逐步改善城市住房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决策问题的分析与评价中。
在住房消费中,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价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住房消费决策。
在住房消费中,人们通常会考虑多个因素,如价格、地理位置、面积、环境、交通等等。
这些因素在决策时往往并不是平等重要的,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人们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从而更好地进行住房选择。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住房消费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目标:确定住房消费的目标,例如选择一套适宜的住房。
2.构建层次结构:将住房选择问题划分为不同的因素层次,如地理位置、价格、面积等。
3.两两比较:对于每一层次内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它们之间的重要性。
比较时可以采用9分法,也就是将一方因素与另一方因素进行比较,评定其重要性的程度。
4.建立判断矩阵:通过两两比较的结果,建立判断矩阵。
矩阵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因素相对于另一个因素的重要性。
5.计算权重: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确定各个因素在住房选择中的相对重要性。
6.一致性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一致性比率超过一定阈值,则需要重新进行两两比较。
7.得出结论:根据各个因素的权重,将其应用于具体的住房选择问题中,从而得到最终的结论。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可以使人们更加客观、科学地进行住房消费决策。
通过对各个因素的权重进行评估,可以避免主观意见主导决策过程,从而选择到更符合个人需求和预算的住房。
需要注意的是,层次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评估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不同人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
判断矩阵的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果数据不准确或缺乏,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和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住房选择。
城市规划中的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房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中的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问题备受关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生活品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城市规划中住宅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进行分析。
首先,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
住宅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供给过剩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供给不足则会使居民无法获得合适的住房,造成住房紧缺和居住环境恶化。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准确分析住宅需求,并合理规划住宅供给,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其次,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人口因素是决定住宅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性都会对住房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增长快速的城市需要加大住宅供给,而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城市更需要养老住房的建设。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都会对住房需求产生影响。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需要提供高价位住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则需提供适中价位住宅。
此外,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也需要考虑到。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居民偏好等,环境因素包括住宅周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把握住宅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
再次,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是判断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程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得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的具体数据,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差距和缺口。
例如,可以统计住房需求量、现有住宅供给量以及住房空置率,从而得出住宅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
同时,还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评估住宅供给对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只有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住宅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最后,完善住宅供给与需求匹配的保障措施。
房地产市场中的居住结构变迁与需求分析
房地产市场中的居住结构变迁与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结构在房地产市场中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居住结构的变迁对需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探讨房地产市场中居住结构变迁与需求的关系。
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导致了城市居住结构的变迁。
原本以传统的独立住宅为主的城市居住结构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包括公寓、高层住宅、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需求不断增加。
这一变迁既满足了农村人口转移的需求,也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二、家庭结构的变化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居住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大家庭逐渐减少,独居老人和小型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对小户型住宅的需求增加。
同时,随着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对于便捷、舒适的社区和配套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三、城市化与城市结构变迁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结构的变迁,这对居住结构的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中心区的供地相对有限,房价高企,使得大量人口向城市的外围地区迁移。
因此,郊区住宅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也带动了郊区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革。
四、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宽敞明亮的住房,还需要绿化环境、配套设施、社区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
这使得房地产市场中高品质住宅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促使开发商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和升级。
需求分析:根据以上的变迁和影响因素,房地产市场中的居住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小户型住宅需求增加随着家庭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对小户型住宅的需求不断增加。
独居老人、年轻人独自生活以及小型家庭都需要经济实惠且功能齐全的小户型住宅。
开发商在供给时要更加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设计。
二、高品质住宅需求增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这包括舒适的生活空间、绿化设施、便捷的交通以及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等。
对我国城镇住宅需求的分析
地 产 需 求空 间 经过建 国 4 0余 年 的 不 懈 努 力 , 国 经 我 济 建设 取 得 了历 史性 的成 就 , 已经 形 成 门
表 2 中 国产 业 结 构 变 动 水 平 () %
第 一 产 业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l. 4 5 l . 2 8 l. 3 4 1 . 2 5 1 . 1 7
类 比较齐全 的工业体 系和 国 民经 济体系 ,
正朝 着 工 业 化 、 代 化 的前 程 迈 进 。 国 自 现 我 20 0 3年 以 来 国 民经 济 一 直 保 持 在 1% 以 0
第 二 产业
51 7 . 4 0 6. 4 2 6. 4 . 7 5 4 . 8 9
第 三 产 业
3 . 3 7 4 . 1 2 4 . 0 4 3 . 9 9 3 . 9 3
上 的增 长速 度, 0 7年 全年 中 国 G P为 20 D
26 1 元 , 4 69亿 比上 年 增 长 1 . 不 仅 大 大 4 1 %。
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也高于亚洲国家
的增 长 速 度 。 中 国 已经 成 为全 球 范 围经 济 发 展 最 具 活 力 的 国家 之 一 。 并 且据 中外 专 家 预 测 , 未来 的 二 十 年 , 国经 济 还 将 保 在 中 持 快 速 的增 长 势 头 , 年 将 以 78 的速 度 每 -% 另 一 方 面 , 尔 奎 因 与钱 纳 里 等 人 研 究 产 业 结 构 规 律 性 的结 果 表 明 , 第 一 产 业 赛 当 的 比重 低 到 2 % 以下 、 二 产 业 的 比 重 上升 到 高于 第 三 产 业 而 在 GD 0 第 P结 构 中 占最 大 比重 时 , 业 化 进 入 了中 期 阶 段 ; 第 一 产 业 的 比重 再 降 低 到 1 %左 右 、 二 产 业 的 工 当 0 第 比重 上 升 到 最 高 水 平 时 , 业 化 则 进 入 了后 期阶 段 . 表 2显 示 的 数据 表 明 当 前 中 国 工 从 工 业 化 正 处 于 工 业 化 的 中 、 期 阶 段 。 发达 国 家 工 业 化 与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规 律 表 明 , 后 在
居民住房现状分析报告
居民住房现状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的居民住房现状数据分析,以下是对居民住房情况的综合报告。
1. 房屋拥有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居民(约70%)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购买或者按揭贷款方式实现的。
约20%的居民则居住在租赁房屋中,通常是长期租赁。
另外,约10%的居民居住在自己家庭的拥有的房屋内,这些房屋通常是继承或赠与而来的。
2. 房屋类型与面积:大多数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类型为公寓/公寓楼(约50%),其次为独立住宅(约40%)和联排别墅(约10%)。
居民住房的平均面积为80平方米左右,公寓住房面积普遍偏小,而独立住宅则相对较大。
3. 居住环境与设施:就居住环境而言,大多数居民享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城市地区的住宅通常配备有供应稳定的水、电和煤气等基本设施。
同时,公共交通、购物中心、医疗机构和学校等生活便利设施也普遍齐全。
然而,少数部分农村地区的住房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
4. 房屋维护和改善:在房屋维护方面,大多数住户表示会定期维修和保养自己的住房,以确保住房的品质和价值。
然而,少数居民面临维修和改善住房条件的困难,尤其是在经济困难或老龄化人口中。
5. 住房安全与安全性:大多数住房都有基本的安全措施,如门窗锁和防火设备。
然而,仍存在少部分居住环境较为不安全的区域,这可能增加居民遭受入室盗窃等犯罪行为的风险。
总的来说,居民住房现状整体较好,大多数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住房类型多样,居住环境和设施良好。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居民面临住房改善和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
为了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维护住房安全,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城市中,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人们归属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住房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文将从房屋供需、价格上涨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
一、房屋供需不平衡随着人口的集中流入城市,城市住房供需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由于城市吸引力大,人流涌入导致住房需求量增加。
而另一方面,城市中土地资源有限,供应的住房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
这种供需不平衡使得住房成为稀缺资源,推动了住房价格的上涨。
二、住房价格上涨供需不平衡造成住房价格上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住房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来自于市场的供需关系,需求大于供应使得房价呈现上涨趋势。
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往往将房屋作为投资品,通过人为操纵市场供应量和价格,以此获取高额利润。
这些因素加剧了住房价格的上涨,使得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无法承担高昂的房价。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大土地供应,扩大住房建设规模。
政府可以加大土地供应量,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闲置土地资源,增加住房供应量,缓解房屋供需压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住房领域,推动住房建设的多元化。
其次,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土地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住房供应不足问题。
再次,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
政府可以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措施,降低他们的住房压力。
此外,还可以推行住房补贴政策,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房能力。
最后,加强住房市场监管,打击恶意炒房行为。
政府应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房地产开发商的不正当行为,保持住房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住房供需状况分析与
住房供需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住房供需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供需状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住房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住房供需状况分析1.供给端分析住房供给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供应能力有所受限。
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价不断上涨,限购政策也对供给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大城市,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加剧。
2.需求端分析住房需求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长。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门城市,住房需求旺盛,但供给依然不足。
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也增加了住房需求的压力。
二、对策建议1.加大住房供给侧改革力度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加大建设用地供应,提高住房建设的效率和规模。
此外,对于一些有潜力的地区,可以适度放松住房限购政策,引导资金流入二三线城市,缓解一线城市的住房供需矛盾。
2.推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政策支持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租赁型住房,提高租赁市场的供给能力。
此外,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防止租房市场出现过度涨价和不良竞争等问题。
3.加强城乡统筹发展针对农村地区的住房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土地政策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农民改善住房条件。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农民城市化的压力。
4.优化金融体系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和长期贷款,便利购房人群的购房需求。
同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引导个人和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为购房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5.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建立健全住房市场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违规行为和价格虚高现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三、总结住房供需状况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在引导住房发展和推动住房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大政策的创新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力争实现住房供需的平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研究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镇居民住房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城镇居民住房的现状、住房压力等因素,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需求分析1、基本住房需求:城镇居民首先需要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包括居住空间、基本的生活设施等。
这部分需求取决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
2、舒适住房需求:在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后,城镇居民开始追求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如小区环境、房屋品质、配套设施等。
这部分需求与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密切相关。
3、资产增值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开始住房资产的增值。
他们希望通过购买房产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未来的生活需求。
三、现状分析1、自有住房比例: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比例较高,但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自有住房比例相对较低,而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自有住房比例相对较高。
2、租金水平:不同地区的租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而言,大城市的租金水平高于小城市,而中心城区的租金水平高于郊区。
3、房屋质量: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追求,城镇居民住房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房屋质量问题,如建筑结构安全、房屋设备老化等。
四、影响因素1、政策因素:政府对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的住房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会对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3、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也产生着影响。
人口增长会导致住房需求的增加,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则会影响到住房需求的类型和结构。
五、建议与展望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更为合理的住房政策、提供住房补贴、加强公租房建设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引言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托马斯·萨西(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综合判断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对不同层次的因素进行比较和权重确定,从而得出最终的决策结果。
在住房消费领域,AHP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购房决策、房屋投资、住房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对AHP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AHP在住房选择中的应用1.1 确定决策目标在进行住房选择时,个人通常会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房屋价格、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装修风格、居住环境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互相关联性,而AHP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这些复杂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权衡。
需要确定决策目标,即选择一套满足自身需求的住房。
1.2 建立层次结构接下来,可以将决策目标细分为各个层次的因素,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可以将房屋价格、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装修风格、居住环境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
还需要确定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1.3 两两比较确定权重通过AHP方法,可以对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重要性程度。
对于房屋价格和地理位置这两个因素,就可以通过专家判断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它们之间的重要性比较。
通过一系列比较矩阵的构建,可以得出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
1.4 综合决策结果最终,可以根据各个因素的权重,综合出最终的决策结果。
对于不同的房屋选择方案,可以根据AHP方法得出每个方案的综合得分,从而选择最符合个人需求的住房。
2.1 评估投资回报率在进行房屋投资时,投资者通常需要考虑到房屋的购买价格、预期收益、装修成本、房屋增值潜力等多个因素。
通过AHP方法,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房屋选择方案。
2.2 考虑风险因素除了投资回报率外,AHP方法还可以帮助投资者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房屋维护成本等。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我国房地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由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虽然居民住房价格在持续上涨,但上涨幅度已在国家的控制中趋于合理。
然而,却出现了消费者需求停滞这一现象。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孙飞对此指出:“国房景气指数下降表明房地产业在降温。
”与此同时,在各种网站、媒体上,百姓是否买得起房、房价是否合理等问题讨论得不亦乐乎。
在房地产业这种混乱现象深处,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如何呢?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构建了住房需求模型,并期望通过模型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1.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从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并重型”转变。
因此城镇居民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既有数量上的也有质量上的。
数量型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房价、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购房消费贷款额度、城镇家庭户规模等等;而质量型影响因素也称为随机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预期心理、住房改革相关政策、交通是否便利、物业的好坏、价格是否合理、生活配套是否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与孩子学校的距离、园区周边环境、园区规划设计风格等也已成为消费者购房时非常关注的问题。
1.1 房价房价对于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难以确定。
对于一个成熟的住房市场来说,商品房的价格形成于成本价格,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同时商品房本身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住房需求量的波动。
因为住房是刚性的必需品,所以价格的变化对于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不确定,随着房价的飙升,并未见得住房需求的减少。
1.2 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成员的收入之和,且该收入为可支配的,即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之和,再减去个人所得税。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住房供需矛盾的加剧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住房需求量急剧上升。
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住房需求大幅增加。
然而,由于住房市场供应不足,房价不断上涨,使得低收入者无法承担高额的住房价格,从而造成住房供需矛盾的加剧。
二、住房流通的不畅除了供需矛盾,住房流通的不畅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之一。
许多城市中存在大量闲置的住房,但由于法律和规定的不完善,这些房屋无法有效流动起来。
另一方面,有些居民拥有多套住房,却没有出租或出售的意愿,造成住房资源的浪费。
这些问题限制了住房市场的有效运转,进一步加大了住房供需矛盾。
三、改善低收入者住房条件的措施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其居住条件。
首先,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政府补贴购房、低租金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以减轻低收入者的经济压力。
其次,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住房供给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充分利用既有土地资源,增加新建住房的供应量。
再次,完善住房流通机制,鼓励提供闲置住房的居民出租或出售,促进住房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注重发展租赁市场在解决住房问题中,发展租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租赁市场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租赁选择,适合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出租房屋,并规范租赁市场运作,加强租赁合同的法律保护,提高租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应加强房屋质量监管,确保租赁房屋的安全和居住环境的良好。
五、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不仅局限于城市,也与城乡差距密切相关。
为了解决低收入者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策略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策略城市化进程是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焦点,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住房问题变得复杂而棘手。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住房问题的背景和现状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城市人口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需要住房,但是现有的住房资源无法满足需求。
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人口密集,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住房价格的上涨和居民负担的增加,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房价上涨与房地产投资过度房地产投资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投资过度和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房价不断上涨,使得住房购买变得越来越困难。
尤其是一些热门城市,房价虚高,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此外,房价上涨也不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动荡。
住房空置与闲置土地问题尽管有大量的住房需求,但是城市中依然存在大量闲置的住房。
有些房屋被用作投资而空置,有些房屋被用作短期出租。
此外,城市中还有很多闲置土地,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这种住房空置和闲置土地的存在,使得住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增加了住房问题的困扰。
住房问题的解决策略增加住房供应以满足需求为了解决住房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增加住房供应。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住房建设规模,提高住房供应的速度和质量。
一线和二线城市可以通过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和城市更新等方式增加住房供应。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发展租赁市场,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
通过增加住房供应,可以缓解住房需求过剩带来的压力,降低住房价格,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落实住房保障政策,解决居民住房负担住房保障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确保困难群体和低收入者能够获得合适的住房。
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分析及解决方案
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分析及解决方案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这主要表现在供给不足、价格过高、居住条件差等方面。
本文将从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是住房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大城市蕴含着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但城市土地有限,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居民需求。
其次,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也是住房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
很多城市土地资源被用于商业、工业等用途,而住房用地却相对匮乏,导致住房供给不足。
此外,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完善和不稳定也加剧了住房供需矛盾,政府住房政策的频繁调整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让开发商和购房者都望而却步。
针对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应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大土地供应。
政府应该加大土地供应的力度,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住宅用地供应,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
其次,完善住房市场监管机制。
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严禁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加强房地产开发商资质和信用管理,维护市场公平和稳定。
同时,加强对二手房市场的监管,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保护购房者利益。
此外,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困难人群和特殊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通过提供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等方式,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另外,要提高住房供给的质量和可负担性。
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商建设高品质的住房产品,提高住房供给的质量,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出一系列的住房贷款政策,降低购房者的负担,提高购房的可负担性。
此外,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利用,避免浪费和不合理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住房供给提供战略保障。
综上所述,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完善住房市场监管机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高住房供给的质量和可负担性,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策略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房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的住房,给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带来了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的原因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增长导致需求大大超过供应,二是住房开发与城市规划不协调。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住房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住房供应的增速并没有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其次,城市住房的开发与城市规划不协调也是住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发展规划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住房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导致住房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住房供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政府应该加大对住房的投资,增加住房供应。
可以通过建设新的住房项目、扩大公租房等方式来增加住房的数量,减少市民的住房压力。
2. 提高住房质量除了增加住房的数量,提高住房质量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方面。
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加强对住房建设的监管,确保住房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注重住房的人性化设计,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3. 实施住房保障政策为了解决低收入大学生的住房问题,政府可以实施住房保障政策。
通过建立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
可以采取租金补贴、低价出售住房等方式,减轻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
4. 推动联合租房大学生可以通过联合租房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
联合租房不仅可以降低个人的租房成本,还可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政府可以在租赁市场上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联合租房。
5. 加强城市规划与住房开发的协调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必须加强城市规划与住房开发的协调。
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动因分析
因素 所 涵 盖 范 围广 且 内 容 丰 富 , 因此 年 , 城 镇 家 庭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从 房 的 区位 选 择 ,而 区位 的 选择 往 往 既 5 01 元 5 8 .元 用 于 描 述 它 们 的 指 标 往 往 也 较 为 多 1 1 .6 增 长 到 1 7 08 , 增 长 了 涉 及 住 房 意 愿 ,叉关 乎 住 房 的可 支 付
化 趋 势 的 宏 观 角 度 。 目前 , 住 房 需 求 情 况 下 , 中 国 城 镇 住 房 需 求 旺 盛 是 不 都 促 使 住 房 需 求 总 量 不 断 激 增 。 其
的 微 观经 济 分 析 是住 房 需 求 研 究 的核 争 的 事 实 。虽 然 目前 虚 高 的房 价 暂 时 二 , 人 口年 龄 结 构 特 征 影 响 住 房 需 求
依 照 需 求 规 律 提示 :在 其 他 条 件 会 就 一 定 还 会 释 放 出 来 。 不变 的情 况 下 ,商 品的 需 求量 与其 价
城镇住房需求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为基本居住 需要 的基 本需求的 满足情 况与其超额 需求的发展 状况 , 其相互 的比例 ; 及 从西安 市的住房 需求结 构透视 全 国的情况 , 为 中国城 镇居 民将住房价为投 资品对房价 上涨起到推 渡助澜 的作 用 , 认 不利 于房地产 市
决策层在住房领域保 障民生的坚定决心。 目前 , 我国住房供给模式主要是 以商品房供 给为 主导 , 通过 市场 机制 对住 房 资源 进行 配置 , 再辅 之 以保 障房 体 系建 设 。而合 理 的住 房供 给必 须参 照实 际住 房 需求 , 这样 才能 既保 证市 场 资源 的高效 配 置 , 同时 也能 有效 解 决 百 姓 住 房 难 的 民生 问 题 。在 实 践 中 我 们 发 现 , 房作 为人 们生 活 的必需 消 费 品 , 住 其需 求是 一 个动 态 的发 展 的过 程 , 随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水平 的变 化 而 变 化 。对住 房 的需 求 可分 为 以 下两 个 层 次 : 先 是 满 足 首 人们 基本 居 住需 要 的需 求 。 比如 , 六七 十 年代 , 间能 一 遮风 避 雨 、 质量 坚 固结实 , 积容 得下 一家 老小 的栖 身 面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之 所就 能够 满足那 个 时期 人们 的基 本 居 住 需 要 , 子 筒 楼 、 易单元 房就 是 那 个 年 代 的标 志性 住 房 。伴 随 住 简
普 通 商 品住房 及 保 障 房建 设 的合 理 供 给 , 保 障 是 与 改善 民生 的重要 举措 之 一 。2 1 0 0年 以来 , 国政 府 我 为 实现 广大 人 民群 众 “ 有 所 居 ” 民生 目标 , 护社 住 的 维 会 稳定 与 和谐 , 出台 了一 系列房 地产 调控 政 策 ; 别是 特 21 0 1年 , 限贷 、 购 两 柄 政 策 利 剑 出 鞘 , 击 住 房 投 限 直 资 、 机 性 需 求 , 效 显 著 。2 1 投 成 0 1年 1 2月 , 中央 经 济 工作 会 议在 部署 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工 作 时 明确 指 出 , 要 坚 持房 地产 调 控政策 不 动摇 。这 充分 彰 显 了我 国政府
再论城市化过程中的住宅问题
■高珮义/文一、关于住宅需求者本文所说的住宅需求主体,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生存必须型需求者,其次是发展改善型需求者,最后是享受奢侈型需求者。
这三者构成了市场需求结构体系。
这个需求结构的优劣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住宅市场经济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志。
从动态上讲,这个需求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优化而趋向符合需求理性,使整个社会进入一种“居者有其屋”住宅状态。
从静态上看,这个需求结构呈纺锤型结构。
粗略地量化这个比例结构大致应为20:70:10,即综合分析社会住宅资源,一个合理的市场住宅需求结构生存必须型需求者大致占20%,发展改善型需求者占70%,享受奢侈型需求者占10%。
假如,从道义上讲,上述这个需求结构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住宅市场供给结构,从而设计出一个政府矫正住宅市场扭曲的政策结构。
笔者认为,从供求关系上分析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住宅市场,应该是发展改善型住宅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政府除了依法履行相关职能以外,基本上不需过多干预。
有资料表明,按在籍市民统计,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达30平方米左右,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已超过30平方米,约为35平方米。
这说明他们已满足了发展改善的住房需求,而社会舆论宣传的城镇住房问题,从整体上讲,显然不是指这个群体的住宅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首先,官方统计的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是特指在籍城镇居民,并不包括2.7亿多无城市户籍的在城居民,而这部分“无籍城市居民”,在城市中基本上是无房户或严重缺房户。
到2049年,如果政府没有得力措施,单纯靠市场解决,这部分无房户或严重缺房户居民将积累到5亿人以上。
这才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住宅问题。
从数量上看,在中国整个城市人口的盘子里,这个数量的住宅需求相对总需求而言并不大,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对这部分供给太少。
如果政府不作为,单纯依靠住宅供应商按市场规则提供这部分住宅,那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从市场经再论城市化过程中的住宅问题济规律看问题,在住宅供应商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他们没有义务为“穷人”建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2 卷第 5 期( 总 115 期)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Sep. 2012 Vol. 32( Sum No. 115)
城镇住房需求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段莉群1 ,王宏波1 ,徐 鹰2
二、住房基本需求与超额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 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14]。经济学家
朗茨( C. Lluch) 在英国计量经济学家斯通( R. Stone) 的
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种需求函数系统模
型,称 为 扩 展 线 性 支 出 系 统 模 型 ( 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简称 ELES 模型[15],用来描述消费
最小支出 C'i,t ,称为 t 年消费者购买第 i 类商品的基本
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需求;
第二部分
bi,t (
It
-
∑
i =1
C'
i,t )
为扣除对所有商品的
k
基本支出后的剩余收入(
It
-
∑
i =1
C'
i,t )
用于购买第
i
类
商品的支出,称为 t 年消费者购买第 i 类商品的超额需
求,其中 bi,t 表示 t 年这种剩余收入可用于购买第 i 类 商品的比例,称为第 i 类商品的边际需求倾向。该模
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
们对各种商品( 服务) 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
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
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
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
基本消费支出。可见,朗茨( C. Lluch) 把人们对某种
住房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消费品和高价值耐用商
品,其需求同样分为维持人们基本生活居住需要的基
本需求和满足基本需求之后的更高层次需要的超额需
求两类。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居住的舒适性、豪华性
的需要乃至把住房作为投资保值、投机套利性需要的
需求就是住房超额需求。由于我国住房资源的配置以
市场机制调节为主,住房需求应考虑支付能力因素,因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商品住房及保障房建设的合理供给,是保障 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2010 年以来,我国政府 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维护社 会稳定与和谐,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 特别是 2011 年,限贷、限购 两 柄 政 策 利 剑 出 鞘,直 击 住 房 投 资、投机性需求,成效显著。2011 年 12 月,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在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明确指出,要 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 决策层在住房领域保障民生的坚定决心。
[收稿日期] 2011 - 06 - 25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2011Z034) [作者简介] 段莉群( 1972 - )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宏波( 1952 - ) ,男,陕西
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 鹰( 1970 - ) ,女,浙江宁波人,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
8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http: / / www. xbskb. cn
政策的具体执行,以实现保障民生的政策目标。过去 几年的住房调控实践证明,尽管中央的一系列房地产 调控政 策 与 住 房 保 障 政 策 的 出 台,对 实 现“住 有 所 居”、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顶层制度保障,但在实践中 却往往没有达到政策预期。2006 年 5 月国务院转发 建设部等九部门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 价格的意见》( “国十五条”) 提出了“90 /70”政策,要 求各地的新开工的商品住房( 包括经适房) 建设,套型 在 90 m2 以下的住宅比率必须达到开发面积的 70% 。 但是据对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汉、杭州等城市房 屋销售情况调查,近年销售的商品住宅中,120 m2 / 套 以上的住房都在 40% 以上,最高的超过 60% ,而中小 套型住宅比例偏低。同时,据建设部门统计,在 40 个 重点城市新上市的商品住房中,套型建筑面积在90 m2 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仅为 25. 77% ,与政策目标 相去甚远。2011 年,面对我国房价的不断快速上涨,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限购、限贷政策抑制对住房的 投资、投机现象,但是也是限于部分一线、二线的中心 城市,同时对于限购、限贷政策出台以前既成的住房投 资与投机性的牟利经营,也并未出台有力政策予以规 制。因此,本文对住房基本需求与超额需求的定量研 究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普通商品房供 给规模与结构,避免市场的自发调节陷入盲目状态而 造成资源配置、住房面积、户型结构、住房数量、资金投 入等方面的不足或浪费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我国政府 进一步规制住房领域中的投资、投机行为,也具有一定 参考意义。笔者认为,对于我国住房市场必须引入基 本需求和超额需求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如此才能有助 于认识清楚住房市场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政府的市场 调控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与投资、投机性需要。与本文研究不同的是,现有关于
住房需求的统计指标主要是对市场上实际售出的住房
进行统计,不 加 区 分 住 房 基 本 需 求 与 住 房 超 额 需 求。
本文的测算结果是依据 ELES 模型对于需求结构分析
的理论,从理论上反映维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居住需
It
-
∑
i =1
C'
i,t )
(
i
= 1,2,…,k; 0 ≤bi
k
≤1;
∑b
i =1
i
≠1
)
( 1)
段莉群等:城镇住房需求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该模型可以解释为: 消费者在 t 年收入 It 一定时, 对第 i 类商品的实际消费需求 Ci,t 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 分为消费者为了维持其基本生活而购买第 i 类商品的
此,本文从宏观角度把城镇住房基本需求定义为: 一定
时期、一定区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城镇居民维持
基本生活居住需要,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最少货币总
额。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研究的住房基本需求是在我
国现阶段的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之 下,具 有“维 持 基 本 生 活
居住需要”的特点,不包括对住房的舒适、豪华性需要
目前,我国住房供给模式主要是以商品房供给为 主导,通过市场机制对住房资源进行配置,再辅之以保 障房体系建设。而合理的住房供给必须参照实际住房 需求,这样才能既保证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也能 有效解决百姓住房难的民生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 现,住房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消费品,其需求是一个动 态的发展的过程,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 化。对住房的需求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首先是满足 人们基本居住需要的需求。比如,六七十年代,一间能 遮风避雨、质量坚固结实,面积容得下一家老小的栖身
90
图( Kaiji Chen and Johanna Avato) 等对全球住房保障 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9,10]; 张兴瑞等[11]利用特征价格 法模型计量测度了住房关键性特征对上海住房价格的 影响,进 而 推 算 出 上 海 市 夹 心 层 的 住 房 需 求; 范 振 东[12]基于 BP 神经网络法对河南开封市住房需求进行 了预测; 孙文建[13]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住房需求预 测模型。现有关于住房需求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测算 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数学模型,对本文的研究有一 定的借鉴价值。但是,现有研究大多是对某一特殊群 体的住房需求进行测算,或者对住房需求的测算仅停 留在数值统计预测上,而对通过住房需求概念分解,反 映不同住房需求结构的研究文献较少。特别是对反映 满足城镇居民不同的居住需要的住房基本需求和超额 需求的定量测算研究不足。本文以住房基本需求与超 额需求的概念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安市 2001 - 2010 年城镇住房基本需求与超额需求的定量测算与 分析,试图从宏观研究角度探索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 求结构特征及数量变动趋势,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房地 产调控政策,保障与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量化 参考。
之所就能够满足那个时期人们的基本居住需要,筒子 楼、简易单元房就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性住房。伴随住 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 逐步提高,拥有一套厨、卫、客、卧功能齐全、面积适宜 的单元房,成为满足人们基本居住需要的条件。其次, 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还分为超过维持基本居住需要以外 的更高层次的非基本需求,称为超额需求。这种非基 本的超额需求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生活的基本居 住需要,还逐步发展为以追求居住舒适、甚至豪华的需 求: 如对住房地段的繁华便利、居住环境优雅、面积宽 敞、结构合理等方面的要求; 二是,富裕起来的一部分 人们不再把住房仅仅用于满足自己生活居住的需要, 还把住房作为投资、投机的标的经营以赚取利润,人们 对住房的需求演变为投资、投机性需求。目前学界对 住房需求的研究虽然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现阶段维 持城镇居民基本居住需要的住房基本需求以及追求舒 适、豪华居住需要、甚至于投资、投机性需要的超额需 求,现有理论研究并未加以严格区分。特别是对于住 房基本需求、超额需求的定量测算研究还很不足。而 房地产调控实践中恰恰需要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来指导
型表明,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水平之下,消费者首先满足
其对某种商品的基本需求 C'i,t ,其次在余下的收入中,
按照 bi,t 的比例在消费第 i 种商品和储蓄之间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