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教授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这次教学,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1-20之间的数字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他们对于这些数字的概念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入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
例如,我提到了11个月份、12个星座和13架飞机等等。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们能够对这些数字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使用繁琐的教学语言和抽象的概念。
相反,我尽量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我让学生们用手指头数11-20之间的数字,并且同时说出数字的名称。
这样的互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概念和顺序。
此外,我还结合游戏和竞赛的元素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数字匹配的活动,学生们需要将数字卡片和相应的物品进行匹配。
这样的互动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在这次教学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快速数数时容易跳过某些数字,导致数字的顺序混乱。
针对这一问题,我应该加强对数字顺序的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准确地从11数到20。
其次,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对于11-20之间的数字名称发音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拼读练习,让学生们通过拼读来提高对数字名称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得出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具。
同时,我也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续写相关内容, 1500字除了我之前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我还将尝试其他一些方法来促进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首先,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引入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如数字排序游戏和数字拼图挑战。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1苏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袁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1个十的观念,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等无不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怎样摆就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4.1 《11~20各数的认识》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4.1 《11~20各数的认识》︳西师大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11~20之间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准确正确地朗读、书写这些数;•能对11~20之间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了解11~20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
1.2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认知11~20之间的数,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计算,并思考解决数字问题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数字意识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3. 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计算器、小型白板、教学用具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调动他们思考的热情,如:小李家里有几个人?请大声告诉我;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请大声告诉我。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1~20之间的数的认识。
3.2.2 学习新知1.让学生正确读出11~20之间的所有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如11+2=?,18-3=?。
2.在小型白板上,分别画出1120个蓝点,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用白板上的点进行计数,让同学们感受1120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
3.2.3 拓展加深1.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寻找运算规律。
2.让学生读一些1120之间的数字,让同学们猜数,并通过猜数游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120之间的数字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设计一些小型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
3.2.4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11~20之间的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增强他们的数字意识和学习习惯。
4. 教学反思4.1 教学收获1.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活泼,没有出现不听讲、耐性不足的现象。
2.通过细心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成功掌握11~20之间的数据,更好地进行数学运算和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实验教材数学一册下》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0—10”的基础上,对数范围的第一次扩大,并让学生建立体验十进制的概念。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杨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力求突出学生主体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学生参与条件,进行组织教学。
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本节课中杨老师的设想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几个亮点。
一、在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估计小红花的朵数及小棒的根数。
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猜小棒数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小红花和小棒的根数。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杨老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
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11—20各数,就以验证猜测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杨老师的课严谨、充实。
《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中的内容相当简单,杨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充实了很多的内容,使这堂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变得很丰富。
表现在很多方面,列举一、二:1、估计数量。
创设情境环节估计有几颗小星星,学习新知部分猜猜有几根小棒……这些环节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2、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看看、写写、说说环节,课件一一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12支双黄连、16支铅笔、14元人民币、15桶卷桶纸)这些静态的生活材料在教师智慧的融合下,变成了活生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带上了数学色彩。
数的认识评课稿
《数的认识总复习》评课稿听了王老师的这堂课,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了来对本课一些粗浅的看法:1、结构方面:本节课王老师正确把握了复习课的特点与价值,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显得非常有必要.本节课虽然知识点多,但课的结构依然清晰.本课一共三大环节,回顾、整理和应用。
回顾,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
因为学生曾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他们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模糊,出现了遗忘,所以回顾必不可少。
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王老师事先布置学生回家回忆整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原有分散学习的知识点得以梳理,由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本节课王老师通过沟通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来编织数概念的知识网络,整理的清晰而又全面.2、材料用的巧材料是回顾和整理知识的一个载体,复习课上的好与不好。
主要还是看你对材料的处理.本节课材料用的巧,巧就巧用数字“2”并有数轴贯穿全课,轴作为整理数概念的材料,简介,有数学味,同时也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使得数的意义更加直观。
也善用用联想、百度和中国移动的广告语,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有一定的方法,如要想向联想一样联系知识,能借用百度等工具解答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也告诉学生“沟通”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3、集合小组的智慧有别与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交流形式,王老师采用的任务单一,出示“2",问学生:“2是什么数?这个数的定义,再举例说说这种数。
学生4人小组,通过交流集合每个人的智慧系统地回顾旧知识。
但是我也有几点建议:1、用任务一完成以后,让学生思考,“2"是正数,在数轴上以“0”为界,数轴的左边为什么数?等几个问题,我认为跟任务一想结合比较好。
这样的话整个知识显得就比较系统。
2、任务二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还是比较多,可能是任务一之后教师没有做到及时总结。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认识11—20各数》是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在数的范围内认识和理解数字11到20。
通过此课程,学生将学会正确书写和读写这些数字,能够使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该课程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数字11到20,并能独立读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1到20的准确辨认能力,能够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图片展示快速识别出对应的数字。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数字11到20之间的关系。
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数字11到20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情境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1. 数字11到20的学习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数字11到20的书写和读写方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学生将练习在黑板、纸张和课本上正确书写这些数字,同时,通过教材和课堂互动,学生将通过反复的读写训练,加深对这些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 数字11到20的辨认在数字11到20的辨认环节,教师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辨认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图片或数学器具等资源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迅速回答出展示的数字是多少。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字11到20的辨认能力,加深对这些数字的印象。
3. 数字11到20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数字11到20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物体或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手上有15个糖果,你朋友给你5个糖果,那你手上一共有几个糖果?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字11到20进行加减法运算。
4. 数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将数字11到20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数字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数字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节课,主题是《数字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的研究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排序,并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和运用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10;- 能够将数字1-10按大小进行排列;-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字。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1-10的正确读写;- 数字1-10的大小排序;- 数字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3.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引入数字的初步认识;- 利用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字的读写和排列;-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培养数字运用能力。
4. 教学步骤4.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或有趣的数字图片,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并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作用和意义。
4.2 数字的认识和读写通过幼儿园童谣、数字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迅速认识并正确读写数字1-10。
4.3 数字的排序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按照给定的数字卡片对数字进行排序,提高学生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4.4 数字的运用设计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如购物、计数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
4.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5. 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了数字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对学生的研究状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6.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手册》-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指导纲要》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上《数字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的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与《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与《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可知,课堂是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拓展和发散思维的理想园地。
而作为引导学生思路发展的教师,则需要从课堂的宏微观处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教研课活动中,乐成夷老师带领303班全体同学完成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习,教学目标明确、过程完整、板书明晰,充分创建了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而郑蔚颖老师及108班同学的《11——20各数的认识》课堂,充分展现了师生配合有度、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简洁明快的教学环节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优点。
个人认为,可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师个人魅力这五个方面进行评课。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这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
课上,乐成夷老师将估算的意义和方法明确地体现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计算、解决问题等题目中把握三维目标,全方面教授了估算的策略和方法,细致入微、恰如其分。
通过切实有效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复习、巧妙构思的自助餐厅就餐情景创设等方法,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特别是自助餐厅就餐这一情景,可运用于新授中的多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假设并解决一个个的就餐情况,进而掌握估算的意义、估算的算法、小结等等,充满创意新奇而又紧扣教学目标,较为难得。
郑蔚颖老师则是踏实积跬步,从复习10以内的数、新授11至20各数乃至练习中的各个环节,都紧扣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巩固旧知中稳步求进,学生接受地快也反馈地快。
二、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首先,由于三年级学生尚未有较强的记事能力,乐成夷老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在新授知识前复习了“口算乘法”以及“整十整百的接近数”,唤起学生关于乘法口算以及整十整百数的记忆,为新授估算提供坚实铺垫。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认数11-20评课稿
《认数11-20》评课稿觅渡桥小学丁小燕在钟楼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期间,我认真地听了邵黎钠(五星小学)和周源(觅渡桥小学)的《认数11-20》,真切地领略了她们的风采。
对于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受益很大。
《认数11-20》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邵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10个一是1个十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捆是10个;二、12的认识,先叫学生自己摆,然后把学生的摆法和教师的摆法进行比较,得出1捆是10根,再加两根是12根。
还进行了13、16、17等数的摆数练习;三、2个十是20的教学(简略);四、巩固练习。
周老师的教学也是分为四个环节:一、出示生活中的数,并读数(书上“想想做做”的第5题);二、学生探索数12根小棒的方法,有三根三根数的,四根四根数的等,最后优化方法,得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还多两根,10个一就是1个十;三、摆数练习;四、巩固练习。
邵老师和周老师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的。
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或铅笔)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观摩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建立11-20的数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及数位概念。
难点: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11-20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棒或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展示一幅包含11-20个物体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并尝试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教师引出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2. 新课探究(1)认识11-20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认读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这些数字,并强调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例如,12比11大1,13比12大1,以此类推。
(2)理解数位和组成教师用计数器演示11-20各数的组成,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例如,11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以此类推。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1-20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
(3)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出11-20各数,并互相交流摆法。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如“填一填”、“连一连”等,让学生完成练习,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和数位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1 《11~20各数的认识》 ︳西师大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的分解、组合、比较等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读写11~20的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难点:数的分解、组合、比较等操作。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4. 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11~20的数。
(2)新课:通过数的分解、组合、比较等操作,让学生掌握11~20的数的读写、意义、顺序和大小比较。
(3)巩固练习:设计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11~20的数,并记录下来。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游戏和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1~20的数的读写、意义、顺序和大小比较。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的分解、组合、比较等操作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此外,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巩固练习环节时间较短。
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加强个别辅导。
(2)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确保巩固练习环节的时间充足。
(3)注重课堂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数的认识评课稿1《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作准备。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迁移,关注难点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1)教学伊始数千字文的环节,通过和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现,引导:这么多的字如何数才能又快又准呢?学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百是千,自然生成。
(2)本节课的难点是整百数数的时候拐弯处的数法,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100以内数的经验,辅以计数器,教学中关键处不急不缓,停停等等,关键处点拨,使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正确数数。
二、动手操作,加深感知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会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师在本课设计了两次动手活动:(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千字文这一传统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认识1000的好素材。
(2)同桌两人一起拨计数器数数,似游戏,似竞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195、204处教师有意停一下,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更易于知识的掌握,加深感知。
(2)是动手摆小棒,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通过“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学生动脑动手,巩固十进关系,明确数位概念,为后面的读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观察估数,发展数感对于估一估瓶中的黄豆的颗数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初步感知的估,给出了100粒黄豆,再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见大,一次比一次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后反思-9.2 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后反思课题:9.2 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数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用数码表示11-20之间的各个数;2.能够正确理解11-20各数字的组成和大小关系;3.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些数字,进行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数;2.教学难点: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课是关于数字11-20的,现在请各位同学用手指比划一下,看看有几根手指?(引导学生数数并答案为十根手指)好的,十根手指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十的数字是1,我们接下来要学的数字中,都包含这个数字1。
请大家认真听讲,学习如何用数字来表示11-20之间的各个数。
2. 讲解(1)呈现数字11-20的卡片,让学生用手指配合,数数并回答是哪个数字。
(2)找出数字11-20之间各数的共同特征:•在这些数字中,都包含数字1;•在这些数字中,十位数字都是1;•个位数字分别为0、1、2、3……9。
(3)呈现数字11-20的组成卡片,让学生用手指表示组成当前数字的个位数和十位数。
(4)呈现数字11-20的写法卡片,让学生用手指按顺序指一下每个数字,来准确拼读这些数字。
3. 练习学生们现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如:(1)把数字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这些数字卡片中是不是包含11-20之间的数字,如果有,请找出它们。
(2)把几个数字卡片铺在桌子上,让学生们准确快速地拼成一个有规律的数字组合。
4. 温故知新让学生为前一天的数学课作业搜集与数字有关的杂物或小玩具,并在今天的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5. 综合应用(1)以10为基数,运用当前学过的数字,让学生们灵活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如:17+2=? 16-4=?(2)在对话中,鼓励学生们使用这些数字,进行日常交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针对11-20之间数字的认知,重点在于学生对于这些数字个位和十位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讲解数字组成部分时,我适当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导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一些重要的数,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11-20各数。
通过学习这些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探究,学生能够:•认识11-20各数的数字形态,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回顾10以内的基础数学知识。
学习重点•11-20各数的数字形态;•11-20各数的读法。
学习难点•11-20各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1. 认识11-20各数的数字形态板书或呈现出11-20各数的数字形态,让学生通过辨认数字的方式,明确11-20各数的数字形态。
同时,提醒学生在数字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
2. 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通过让学生闭目养神,听听老师朗读11-20各数的读法,让学生体验到数字的美妙之处。
之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正确念出这些数的读法。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老师逐个呼唤学生的方式,进行随机提问,检查学生们的读法掌握情况。
3. 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请学生重拾在学前班、幼儿园乃至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带领学生通过大小比较,了解各数字之间的量的大小关系,为后续拓展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4. 练习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作业将数字11-20的数字形态及相应中文数字和拼音读法整齐地排列好,每个数字之间必须有适当的间隔。
要求阅读正确,数字书写规范,体现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小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11-20各数的数字形态、读法和大小比较。
而这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下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也期待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数学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20190各数认识》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20190各数认识》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教材,该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娄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娄老师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给数娃娃排队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多方位的体验。
娄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让知识在体验中理解,能力在体验中发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娄老师在学习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数的组成,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操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但是,从课堂上也暴露出一些遗憾,在此与娄老师商榷。
1.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比如在练习中,“数一数有多少只蜜蜂”此类的题接连几题,孩子们为什么一直没有想到用“圈10”的方法去解决?就是因为教师在第一次引入小棒到“10根”时没有示范用皮筋把它捆起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可教师却忽略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 认识11-20各数 课时4∣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 认识11-20各数课程背景此课程是一年级上册数学中的第九节课,属于认识数的范畴。
本节课主要教授11-20各数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辨别11-20各数,并能够正确书写。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1-20各数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3.能够通过游戏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11-20各数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2.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能够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合作与互助的乐趣。
2.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满足感。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展开11-20各数的认识。
2.通过游戏等形式加深对11-20各数的记忆。
3.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观察力和辨别力不足。
2.一些学生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差。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粘贴纸、玩具数字卡片等物品。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课前完成的作业本。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在家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11-20各数的书写和认识。
导入新课1.教师在白板上贴出11-20个数字,让学生辨认并说出该数字。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1-20各数的规律,运用白板上贴出的数字逐个区分11-20各数。
3.学生根据规律书写11-20各数字。
讲授新课1.介绍11-20各数的书写和读法,让学生跟读。
2.教师出示计算卡片,教学生如何进行加减法计算,让学生小组内互相练习口算。
3.让学生练习进行简单的计算加减。
游戏环节1.将课堂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10个。
2.在白板上写出数字,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数字的和或差,哪个小组先喊出答案,该小组获得一颗星星,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留下的练习题,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和记忆。
2.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11-20各数的记忆和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特点:1.重视通过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促进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的程度。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
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数一数、捆一捆,联系直观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
然后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并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2.让学生自己数数,呈现12的计数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
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
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
课堂上,小朋友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认识11-20各数(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认识11-20各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11-20;2.能唯一地表示11-20内的各个数;3.能辨别大小,掌握11-20不同数的顺序;4.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运算,对11-20内的各个数进行认识;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数11-20;2.能唯一地表示11-20内的各个数;3.能辨别大小,掌握11-20不同数的顺序。
难点1.数11-20的认识;2.数11-20的大小比较;3.数11-20的顺序掌握。
三、教学内容1.通过视频介绍,简单了解11-20的数字表示及数字大小比较;2.在黑板上列出11-20的数字,并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外形和读法;3.使用小班竞赛的形式,两两对比数字大小,让学生迅速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4.教师进行题目演示,让学生通过题目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来巩固11-20数字的掌握;5.小组探究,通过相互讨论和互助合作,解决11-20数字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掌握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11-20数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外形和声音,让学生初步了解11-20数字的概念。
第二步:熟悉数字外形和读法(10分钟)在黑板上逐个展示11-20数字,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数字的外形,并唱读数字,例如“11,12,13……20”,让学生熟悉11-20的数字形态和读法。
第三步:数字大小比较(15分钟)使用小班竞赛的方式,两两对比数字大小,让学生迅速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说出数字“13和16”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哪个数字更大?”,并让学生进行回答,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步:题目演示(20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几道11-20的题目,例如“比一比:14___13”、“21+1=?”,让学生通过题目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来巩固11-20数字的掌握,教师可以在题目解答后进行思路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各数的理解》评课稿
张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理解》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水平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实行探究。
袁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能够变成1个十的观点,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等无不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持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怎样摆就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到数学的价值。
总来说之,这节课体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使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