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如下: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是指小数末尾添加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将0.1写成0.100,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
小数点移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将原数乘以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将原数乘以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将原数乘以1000。
同样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将原数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将原数除以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将原数除以1000。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类似,只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进行加法或减法。
小数的乘法和整数的乘法类似,只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然后进行乘法。
小数的除法和整数的除法类似,只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然后进行除法。
百分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它的分母为100,通常用于表示某个数量占另一个数量的比例。
例如,25%表示25个单位占100个单位的比例。
折扣和利润折扣是指商品降价出售的比例,例如打八折表示商品售价为原价的80%。
利润是指商品销售后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利润。
负数负数是指小于0的数,可以用一个减号“-”来表示。
例如,-5表示比0小5的数。
方程方程是一种用来表示数学关系的式子,它包含一个未知数和一个已知数。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等式等式是指左右两边的式子相等,可以用一个等号“=”来表示。
例如,2+3=5表示2和3相加等于5。
三角形三角形是一种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可以用来支撑物体。
根据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由两组平行线组成的四边形,可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和菱形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梯形梯形是一种由平行线和一条不平行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可以分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等。
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第一章:整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1.3 整数的比较1.4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5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第二章:分数的认识2.1 分数的定义2.2 分数的比较2.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2.5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三章:小数的认识3.1 小数的定义3.2 小数的读写和比较3.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4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3.5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第四章:长度单位4.1 长度单位的认识4.2 厘米和米的换算4.3 毫米和厘米的换算4.4 公里和米的换算4.5 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时间5.1 时间的认识5.2 时钟和分钟5.3 小时和分钟的换算5.4 AM和PM5.5 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三角形和四边形6.1 三角形的边和角6.2 三角形的分类6.3 四边形的边和角6.4 四边形的分类6.5 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数据和图表7.1 数据和统计7.2 图表的构成元素7.3 直方图和柱状图7.4 折线图和饼图7.5 分析和解读数据第八章:图形和变换8.1 点、线、面8.2 平行和垂直8.3 对称和旋转8.4 平移和缩放8.5 使用图形工具第九章:解方程9.1 方程的认识9.2 一元一次方程9.3 解方程的步骤9.4 解决实际问题9.5 应用与总结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目录,共包括九个章节。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技能,从整数、分数、小数到长度单位、时间、图形和变换,最后以解方程为结束。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认识时钟1.时钟的部件–针盘:分为两个指针,长的是时针,短的是分针。
–表盘:被分成 12 小格,每格表示一小时,钟面上分别标记有 1 至 12 点,1 点对准中午 12 点。
2.读时–当短针指向 12 点,长针指向小时杆上的数字,即为当前时间的精确值。
–长针指向的小格数表示分钟,例如指向 2 点的格子,表示当前时间为 10:00。
二、时间的计算1.一天有 24 小时,表示为 24 h 或 24:00。
2.时间的相加–当相加的分钟数不超过 60 分钟时,只需要简单进行加法计算即可。
–当相加的分钟数超过 60 分钟时,需将多余的分钟数转化为小时,再将小时数与已有的小时数相加。
3.时间的相减–当所减去的分钟数不超过已有的分钟数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即可。
–当所减去的分钟数超过已有的分钟数时,需要将已有的小时数减 1,再将分钟数转化为小时的形式,最后进行减法计算。
三、时间的记忆1.易混淆的概念–半小时和 30 分钟是相等的。
–上午和下午的分界点是中午 12 点。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忆–晨练时间为早上 5:30 至 6:30。
–学校上课时间为上午 8:00 至 11:30,下午 2:00 至4:30。
四、时间的测量1.制作时间线–时间线是一种用于记录历史事件、个人成长、事业进程等的工具。
通过对每一个事件或具体时间点进行极简描述,加上对时间的标记,从而形成白鸟图,系统地呈现出时间及其历程。
–制作时间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梳理时间观念,加深学习效果。
2.比较时间长短–记忆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并能够清晰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2 分钟等于 120秒,1 小时等于 60 分钟。
五、练习1.操作练习:通过练习时钟读时,计算时间之和差等操作,加深对于时钟读数原理的理解。
2.填空练习:通过填充时钟读数、时间加减运算等题目,培养对于常规时间操作流程的掌握能力。
3.成语接龙:通过读出对应的时间和成语,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用于表示时间的一些成语。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集锦9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集锦9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P32-33教学目标:1、在升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小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识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分母是10,101,1010的的分数,写成小数是几个0.1,几个0.01,几个0.001,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PPT,小软尺,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小数和分数的小书签,我想把它们送给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想得到它吗?想得到就积极发言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小数和分数,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用小数表示自己所测量的物体,请大家拿出大家准备好的软尺,请第1组的同学测量课桌的长度;请第2,3组的同学测量笔袋的长度;请第4,5组的同学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请将你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给你的纸里。
2、每生测量活动。
3、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预测:学生1:我测量的课桌的长度是0.6米。
学生2:我测量的笔袋的长度是0.11米。
学生3:我测量的数学书的厚度是0.01米。
4、展示学生的汇报结果,有质疑的请举手。
5、根据同学们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小数)6、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小数?请举例说明。
生例举一些常见的小数,师补充一些常见的小数。
观察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这时候通常用小数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教师:出示一米长的纸条,把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概念及公式(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首先看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商是否是整数,再看是否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
如60÷2=30我们说60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0。
用字母表示为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a×c-b×c=(a-b)×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1单元 四则运算-人教版
第1单元·P6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36 504÷36= 14
第1单元·P7~8练习二
1.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5×6=30(m) (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8.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根据这一数据填写 下表。
7
16
36
156
9.已知
下面哪些算式
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
√
×
10.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 式。
进入知识宫的密码是 14+82- =87
,请先破译密码。 ×6+10=58
密码:9898
第1单元·P9做一做
145-86=59(张)
1.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 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370+630=1000(包) (4)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 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843-418=425(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等式。
926
3520 320×[(128+147)÷25] =3520
31484 (920+438÷73)×34=31484
3.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 72-4×6÷3 =72-24÷3 =72-8 =64 (72-4)×6÷3 =68×6÷3 =408÷3 =136 (72-4)×(6÷3) =68×2 =136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 158×[(27+54)÷9]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加法和减法1.单位的加减法-用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只需将数的大小相加或相减。
-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进位和借位-加法运算中,当某一位的和超过了当前位数的最大值时,需要向左进位。
-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比减数的某一位小,就需要从更高位借位。
3.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算-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数字的排列组合,并进行相应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4.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可以通过代入法或三步走解方程法求解。
二、数和运算1.数的认识-数的位数由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组成,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相应的位数的数的数量。
2.结果的估算-通过合理的估算,可以更快地得出结果的近似值。
3.数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4.连加连减-运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可以更快地计算多个数的和或差。
5.加减运算的性质-加法运算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运算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乘法与除法1.乘法的意义与性质-乘法用于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口诀-通过背诵乘法口诀,可以更快地计算两个数的乘积。
3.分配律和整除性质-分配律指的是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运算时改变计算顺序。
-整除性质包括偶数、5的倍数、9的倍数等。
4.乘法的计算-进行多位数乘法时,需要注意进位的问题。
5.除法的意义与性质-除法用于计算被除数被除以除数的商,具有除不尽、除尽和除数为0的情况。
四、图形与分数1.点、线、面的认识-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线是由多个点连在一起而成的,面是由多个线围成的区域。
2.图形的种类与特点-包括圆、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每种图形具有独特的特点。
3.图形的周长-图形的周长是指图形边界上的长度之和。
4.分数的认识与表示-分数是由一个整数部分和一个分数部分组成,表示一个数相对于所分成的等分数的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
读作:线段ab 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
如:直线长4厘米。
是错误的。
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4、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5、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6、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7、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8、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9、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读作度),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读作度),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九章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知识点归纳总结】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公式6:(头数x4-实际脚数)÷2=鸡公式7:4×+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经典例题】例1:鸡兔同笼,鸡兔共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有35×4=140只脚,已知比假设少了:140-94=46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只脚,所以鸡有:46÷(4-2)=23只;兔子有:35-23=12只.解:鸡:(35×4-94)÷(4-2),=46÷2,=23(只);兔子: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例2:班主任王老师,在期末用50元买了2.5元和1.5元的水笔共30支,准备作为优秀作业的奖品.那么2.5元和1.5元的水彩笔各多少支?分析:假设30支全是2.5元的水笔,则用30×2.5=75元,这样就多75-50=25元;用25÷(2.5-1.5)=25支得出1.5元的水笔支数,进而得出2.5元的水笔数量.解:1.5元的水笔数量:25÷(2.5-1.5)=25÷1=25(支),30-25=5(支),答:2.5元的水彩笔5支,1.5元的水彩笔25支.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5只,腿有44条,兔子有()只.A.7B.8C.62.某宾馆客房有3人间和2人间共15间,总共可以住39人,则该宾馆有()A.3人间6间,2人间9间B.3人间8间,2人间7间C.3人间9间,2人间6间3.六年级270人去公园游玩,一共租了10辆车.每辆大客车坐30人、小客车坐20人,所有的车刚好坐满,租用大客车()辆.A.3B.4C.6D.74.“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十八头,下有五十六足,问鸡兔各几何?”,同学们,你得出的这个古代名题的结果是()A.鸡10只兔12只B.鸡10只兔8只C.鸡14只兔21只D.以上都不正确5.一场篮球比赛,一名队员总共投中了11个球,得了28分.他两分球投中了()个.A.4B.5C.6D.76.钢笔每支9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6支,花了40元,钢笔买了()支.A.4B.3C.27.100元钱买了100只鸟,大鸟3元钱一只,小鸟1元钱3只.大鸟买了()只.A.30B.25C.75D.108.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16辆,这些车一共52个轮子.小轿车有()辆.A.9B.10C.11二.填空题(共8小题)9.把45千克油装到两种不同规格的油桶里(见图),大、小油桶正好装满12桶,期中大油桶装了桶,小油桶装了桶.10.笑笑买来3元一瓶的矿泉水和5元一瓶的矿泉水共12瓶,共花48元.3元的矿泉水买了瓶.11.停车场里有摩托车和小轿车共20辆,共70个轮子.摩托车有辆,小轿车有辆.12.电影院在一小时内售出甲、乙两种票共30张,甲种票30元一张,乙种票25元一张,共收入840元.其中售出甲种票张,乙种票张.13.有1元和5角的硬币共18枚,一共14元,5角的硬币有枚.14.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得5分,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得到65分才能晋级,小明若想晋级,他至少要答对道题.15.体育馆内,14张乒乓球台上共有40人打球,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张.16.王老师带领五(1)班50名同学参加植树.王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一人栽3棵,女生一人栽2棵,总共栽树苗120棵.请问全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名和名.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动物园里有百灵鸟和松鼠共17只,它们共有54条腿,则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判断对错)18.数学竞赛试卷共12道题,做对一题得10分,做错一题扣5分,小军全部做完了,但最后只得了90分,则他做错了6道题.(判断对错)19.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假设法..(判断对错)20.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有4辆.(判断对错)21.今有鸡兔同笼,头有27个,脚有74只,则鸡有16只,兔有11只.(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2.自行车和童车分别有多少辆?23.某公司委托搬运站送1000个玻璃花瓶,双方商定每个运费0.15元,如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计运费,还要赔偿0.95元.结果搬运站共得搬运费145.6元.搬运过程中打碎了几个玻璃花瓶?24.小李来到文具超市,发现中性笔和圆珠笔共28盒,共计306支,中性笔每盒10支,圆珠笔每盒12支,中性笔和圆珠笔各多少盒?25.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2名学生下1副象棋,6名学生下1副跳棋,恰好可以同时供120名学生活动.象棋与跳棋各有多少副?26.菜市场的停车场里停着一些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一共有42辆,共100个车轮.三轮车停了多少辆?27.一个停车场有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共13辆,它们共有36个轮子.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各有多少辆?28.五年级有108人参加了文体活动,分别是踢毽子和跳绳,踢毽子3人一组,跳绳6人一组,一共有22组,踢毽子和跳绳各有多少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假设全是兔,那么应该是15×4=60条腿,则比已知多出了60﹣44=16条腿,因为1只兔比1只鸡多4﹣2=2条腿,所以鸡的只数为16÷2=8只,进而求得兔的只数.【解答】解:假设全是兔子,则鸡就有:(15×4﹣44)÷(4﹣2)=(60﹣44)÷2=16÷2=8(只)兔有:15﹣8=7(只)答:兔子有7只.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利用假设法解答.2.【分析】假设全是3人房,则一共可以住15×3=45人,这比已知的39人多出了45﹣39=6人,因为一间3人房比1间2人房多3﹣2=1人;所以2人间一共有6间,则3人房有15﹣6=9间.【解答】解:假设全是3人房,则2人房有:(15×3﹣39)÷(3﹣2)=6÷1=6(间)则3人房有:15﹣6=9(间)答:3人间9间,2人间6间.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直接计算出正确结果,再进行选择即可.3.【分析】假设全租的是大客车,则共有的人数是10×30=300人,这和实际人数就差了300﹣270=30人,而大客车和小客车每辆差的人数是(30﹣20)人,据此可求出小客车的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0×30﹣270)÷(30﹣20)=(300﹣270)÷10=30÷10=3(辆)10﹣3=7(辆)答:租用大客车7辆.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4.【分析】此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进行计算,假设全是鸡,则有:18×2=36只足,那么比实际56只足就少了56﹣36=20只足,这就是把兔子看做鸡少加的那2只足,由此可知兔子的只数为:20÷2=10只,从而即可求得鸡的只数.【解答】解:(56﹣18×2)÷(4﹣2)=(56﹣36)÷2=20÷2=10(只)18﹣10=8(只)答:鸡有8只,兔有10只.故选:D.【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来进行解答.5.【分析】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可得:3×11=33(分),比实际得的28分多:33﹣28=5(分),是因为我们把每个2分球当作了3分球,每个球算了3﹣2=1分,所以可以求出2分球的个数:5÷1=5(个),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2分球的个数:(3×11﹣28)÷(3﹣2)=5÷1=5(个)答:他两分球投中了5个.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综合应用,可以利用假设法来解答,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规律.6.【分析】假设全是钢笔,一共需要9×6=54元,这比40元多了54﹣40=14元,这是因为每支钢笔比圆珠笔多9﹣2=7元,用多的总钱数除以每支多的钱数,即可求出圆珠笔买了几支,进而求出钢笔的支数.【解答】解:(6×9﹣40)÷(9﹣2)=14÷7=2(支)6﹣2=4(支)答:钢笔买了4支.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7.【分析】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100只大鸟需要花100×3=300(元),实际少花了300﹣100=200(元),这是因为每只大鸟比每只小鸟多花(3﹣)元,用多花的总钱数除以每只多花的钱数,即可求出小鸟的只数,进而求出大鸟的只数.【解答】解: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小鸟有:(100×3﹣100)÷(3﹣)=200÷=75(只)100﹣75=25(只)答:大鸟买了25只.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后的情况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设其中的一个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8.【分析】假设全是摩托车,则一共有轮子2×16=32个,这比已知的52个轮子少了52﹣32=20个,因为小轿车比摩托车多4﹣2=2个轮子,所以小轿车有:20÷2=10辆,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52﹣2×16)÷(4﹣2)=20÷2=10(辆)答:小轿车有10辆.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此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都是2千克的,那么一共装2×12=24(千克),因为一共是45千克,少了45﹣24=21(千克),就是因为把5千克的也看作2千克的了,每桶少算了5﹣2=3(千克),所以5千克的有21÷3=7(桶);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5﹣2×12)÷(5﹣2)=21÷3=7(桶)12﹣7=5(桶)答:大油桶装了7桶,小油桶装了5桶.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0.【分析】假设12瓶全是5元的,则用5×12=60元,这样就多60﹣48=12元;用12÷(5﹣3)=6得出3元的矿泉水的瓶数,据此解答.【解答】解:(5×12﹣48)÷(5﹣3)=12÷2=6(瓶)答:3元的矿泉水买了6瓶.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1.【分析】首先应明白摩托车有两个轮子,小轿车有4个轮子,假设这些车全部是小轿车,则轮子个数应为4×20=80(个),而现在只有70个轮子,多出了80﹣70=10(个),用一辆轿车换一辆摩托车,轮子就少了2个,10个轮子可以换二轮摩托车:10÷2=5(辆),小轿车的辆数就好求了,由此解决问题.【解答】解:摩托有:(4×20﹣70)÷(4﹣2)=(80﹣70)÷2=10÷2=5(辆)小轿车有:20﹣5=15(辆)答:摩托有5辆,小轿车有15辆.故答案为:5,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分析】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一共要花掉30×25=750元,已知实际花掉了840元,少了840﹣750=90元,因为1张乙种票比1张甲种票少30﹣25=5元,所以甲种票有90÷5=18张,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甲种票有:(840﹣30×25)÷(30﹣25)=90÷5=18(张)乙种票:30﹣18=12(张)答:甲种票有18张,乙种票有12张.故答案为:18,12.【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解答即可.13.【分析】假设18枚硬币全是1元的,则一共有18元,这比已知的14元多了18﹣14=4元,因为一枚1元的比一枚5角的多0.5元,所以5角的一共有4÷0.5=8枚,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5角=0.5元(18×1﹣14)÷(1﹣0.5)=4÷0.5=8(枚)答:5角硬币有8枚.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4.【分析】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不仅不得分,还要倒扣2分,相当于每错一道要丢5+2=7分.假设他全做对了,应得100分,现在得了65分,说明他被扣了100﹣65=35分,故他做错35÷7=5道,做对15道才能晋级.列式为:20﹣(5×20﹣65)÷(5+2).【解答】解:20﹣(5×20﹣65)÷(5+2)=20﹣35÷7=20﹣5=15(道)答:他至少要答对15道题.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15.【分析】假设14张乒乓球台全是单打,则应有14×2=28人,而实际有40人比赛,实际就比假设多了40﹣28=12人,这是因为每张双打的球台上就比每张单打的多4﹣2=2人.据此可求出双打乒乓球台的张数,再用14去减,就是单打乒乓球台的张数.据此解答.【解答】解:(40﹣14×2)÷(4﹣2)=12÷2=6(张)14﹣6=8(张)答: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8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6张.故答案为:8;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6.【分析】假设都是女生,则可以栽50×2=100棵,除去老师栽的5棵,这样少载了120﹣5﹣100=15棵;因为一名女生比一名男生少栽3﹣2=1棵,则男生有15÷1=15人;进而得出女生人数.【解答】解:男生:(120﹣5﹣2×50)÷(3﹣2)=15÷1=15(名)女生:50﹣15=35(名)答:有15名男生,35名女生.故答案为:15;3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假设全是松鼠,则一共有17×4=68条腿,这比已知的54条多了68﹣54=14条,因为1只松鼠比1只百灵鸟多4﹣2=2条腿,据此可得百灵鸟有14÷2=7只,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松鼠,则百灵鸟有:(17×4﹣54)÷(4﹣2)=14÷2=7(只),所以松鼠有:17﹣7=10(只),即: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8.【分析】假设12道题全做对,则得10×12=120分,这样就少得120﹣90=30分;最错一题比做对一题少10+5=15分,也就是做错30÷15=2道题.【解答】解:(10×12﹣90)÷(10+5)=30÷15=2(道);即,他做错了3道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实际可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方法.20.【分析】假设全是三轮车,则一共有轮子3×10=30个,这比已知的26个轮子多出了30﹣26=4个,因为1辆三轮车比1辆自行车多3﹣2=1个轮子,由此即可求出自行车有4辆,10﹣4=6,所以三轮车有6辆.【解答】解:假设全是三轮车,则自行车有:(3×10﹣26)÷(3﹣2)=4÷1=4(辆),则三轮车有10﹣4=6(辆),答:自行车有4辆,三轮车有6辆.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1.【分析】假设全都是鸡,则应用2×27=54只脚,实际有74只,实际就比假设多了74﹣54=20只脚,这是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了4﹣2只脚.据此可求出兔子的只数,再用27减兔子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74﹣2×27)÷(4﹣2)=20÷2=10(只)27﹣10=17(只)即有鸡17只,兔子10只,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四.应用题(共7小题)22.【分析】假设全是童车,则共有的轮子数是15×3个,然后与实有的轮子数相比,就是因为每辆自行车比童车少了(3﹣2)个轮子.据此解答.【解答】解:(15×3﹣36)÷(3﹣2)=(45﹣36)÷1=9÷1=9(辆)15﹣9=6(辆)答:自行车有9辆,童车有6辆.【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设全是童车,求出应有的轮子数,与实用的轮子数进行比较,求出实有自行车的数量.23.【分析】假设一只也没打破,将会获得运费:0.15×1000=150(元),而实际共得运费145.6元,两者相差了:150﹣145.6=4.4(元),因为每打破一只玻璃花瓶就会少得运费:0.95+0.15=1.1(元),因此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打破的玻璃花瓶的只数,列式为:4.4÷1.1=4(个),据此解答.【解答】解:(1000×0.15﹣145.6)÷(0.95+0.15)=4.4÷1.1=4(个)答:搬运过程中打碎了4个玻璃花瓶.【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4.【分析】假设都是圆珠笔,则一共有12×28=336支,多出来的支数,是把中性笔每盒多算12﹣10=2支,由此算出中性笔的支数,再进一步求得圆珠笔支数即可.【解答】解:中性笔:(12×28﹣306)÷(12﹣10)=(336﹣306)÷2=30÷2=15(盒),圆珠笔:28﹣15=13(盒),答:中性笔15盒,圆珠笔13盒.【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5.【分析】假设全部为跳棋,一共有:26×6=156人,比实际多了156﹣120=36人,这是因为我们把下象棋的人当作了下跳棋的人,每副多算了:6﹣2=4人;所以有象棋:36÷4=9(副),那么跳棋就为:26﹣9=17(副);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全部为跳棋,象棋:(26×6﹣120)÷(6﹣2)=36÷4=9(副)跳棋:26﹣9=17(副)答:象棋有9副,跳棋有17副.【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解答,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假设它们为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如果数量上出现矛盾,可适当调整,以求出正确的结果.26.【分析】根据题意,假设都是三轮车,则轮子应用:42×3=126(个),比实际多:126﹣100=26(个),每辆两轮摩托车比三轮车少轮子:3﹣2=1(个),所以两轮车的辆数为:26÷1=26(辆),三轮车为:42﹣26=16(辆).【解答】解:(42×3﹣100)÷(3﹣2)=(126﹣100)÷1=26÷1=26(辆)42﹣26=16(辆)答:三轮车停了16辆.【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7.【分析】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轮子有13×2=26个,这比已知的36个轮子少了36﹣26=10个,因为一辆三轮摩托车比一辆摩托车多3﹣2=1个轮子,所以三轮摩托车有10÷1=10辆,则摩托车有13﹣10=3辆,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三轮摩托车有:(36﹣13×2)÷(3﹣2)=10÷1=10(辆)摩托车有:13﹣10=3(辆)答:三轮摩托有10辆,两轮摩托车有3辆.【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8.【分析】假设全部是6人一组,有6×22=132人,已知108人比假设少了:132﹣108=24人,3人一组比6人一组少6﹣3=2人,所以3人一组的有:24÷3=8组;跳绳6人一组有:22﹣8=14组.【解答】解:(6×22﹣108)÷(6﹣3)=24÷3=8(组)22﹣8=14(组)答:踢毽子的有8组,跳绳的有14组.【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想一些类似的算式
+
=
+
+
=+
问题:1. 像这样的算式你写的完么?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问题:2.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一、复习导入
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 20和50分别叫什么?
30和20叫做加数、 50叫做它们的和。
二、探索新知
1
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
56+40=96
40+56 = 56+40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得数是一样的。
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1337 848 1118
第 3 单元 运算定律
第 2 课时 加 法 简 便 计 算
一、复习导入
我是口算小能手 25+75=100 48+70=118 85+115= 200 235+115=350 324+76= 400 820+180=1000
123+177=300 201+399=600 280+170=450 10+999=1009 150+390=540 725+125=850
比如: +
=
+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 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 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
a+b=b+a
○ 这里有三组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 (12+13)+14 = 12+(13+14) ○ (30+28)+60 = 30+(28+60) ○ (320+150)+230 = 320+(150+230)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第一章自然数与整数
1.1 自然数的概念与性质
1.2 整数的认识与表示
1.3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的分类
1.4 整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整数的读写与比较
2.1 整数的标准读写法
2.2 整数的大小比较
2.3 整数的绝对值概念
2.4 整数大小比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加法与减法
3.1 加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3.2 减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3.3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
3.4 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乘法与除法
4.1 乘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2 除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
4.4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四则混合运算
5.1 四则运算的顺序与法则
5.2 混合运算中的括号使用
5.3 复杂算式的简算与估算
5.4 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章图形与几何初步
6.1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6.2 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
6.3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6.4 图形与几何初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初步
7.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7.2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7.3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简单应用
7.4 统计与概率初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八章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8.1 数学归纳法与演绎法
8.2 逻辑推理与证明
8.3 转化与化归思想
8.4 模型思想与数形结合
8.5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注:以上目录为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般性内容安排,具体内容可能会因不同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安排而有所差异。
[精]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易错题讲解
[精]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易错题讲解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易错题讲解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例1】与“32×49”的积不相等的式子是()A.32×40+32×9 B.4×49×8 C.32×50-32 D.49×30+2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凑整的方法进行两个数相乘的简算,解答时可以利用转化法、分析法、排除法来进行验证和解答。
选项A:32×40+32×9是把32×49转化为32分别与40和9的积后再求和,符合题意;选项B是把32×49中的32分解成了4与8的积,然后再计算,符合题意;选项C是先计算50与32的积后再减去一个32,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D的计算结果与原式不相等。
解答:D【例2】1+2+3+…+99+100的和是多少?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算连续自然数1-100的和,分析思考时可以考虑利用分组法来解答。
通过观察发现:从1开始加,一直加到100,如果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这100个数,两两一组就会出现(1+100)+(2+99)+(3+98)+ …+(50+51),这样共50个101,然后计算50个101的和用乘法计算简单。
解答:1+2+3+…+99+100=1+100+2+99+…+50+51=(1+100)+(2+99)+(3+98)+ …+(50+51)=101×50=5050【例3】计算19×36+18×36+64×37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解答时可以采用部分分组法来解答简单。
算式中的部分算式19×36+18×36满足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采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算式37×36+64×37还满足乘法分配律,可以继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件(5课时)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 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1142 =1956 加数+加数 =和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口算下面各题。
24+0= 24 70-0=70
13-13=0 0+504=504
0×8= 0 0÷36= 0
0÷9= 0 392×0= 0
二、探索新知
知识点1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
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
456+0=
567-0=
336-336=
234+0=
三、巩固练习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
=360÷(70-64) =360÷6 =60
158-[(27+54)÷9]
=158-[81÷9] =158-9 =149
列式计算: (1)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积是 多少?
(43+76)×(17-14) =119×3 =357
4条大船+2小小船: 30×4+24×2 =120+48 =168(元)
回顾反思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呢? 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
还要?
三、巩固练习
假期张华的父母带着他和爷爷、奶奶、姥姥、姥 爷去××山旅游,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他们怎样买 票比较合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四、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己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中,己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五、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a+0=a(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0=a a-a=a(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
a×0=0 ; 0×a=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0÷a=0(a≠0)2.0不能作除数。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第一课加减混合运算本课介绍了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帮助学生掌握在一个式子中同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
1.1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数,加数、被加数和和的关系。
- 减法: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差的概念。
- 混合运算: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1.2 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先乘除后加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优先计算括号内的乘法和除法,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从左往右计算:按照运算式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3 真实世界中的混合运算问题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混合运算的概念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进行解决。
第二课三位数加减法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2.1 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示例:321 + 156 = 477- 加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2 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示例:876 - 291 = 585- 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真实世界中的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运用学到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真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数量关系本课介绍了数量关系的概念及其在算式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3.1 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 数量关系:描述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算式和图表等形式进行表示。
- 等于:两个数相等。
- 大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
- 小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
3.2 数量关系的应用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包括比较大小、找规律等。
3.3 通过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课乘法的应用本课主要介绍了乘法的应用,帮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乘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4.1 乘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乘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
154 500
654 - 297 = 357 511 143 381 273
5.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 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0+190 =530
340 验 530
+
190 530
算-
190 340
254+297 =551
254 验 551
+ 297 算 - 297
551
254
586-98 =488
减法 145-86=59(张) 答:下午卖出59张门票。
(3)文具店购进一批练习本,卖出370本,剩下 630本。文具店一共购进多少练习本?
加法 370+630=1000(本) 答:文具店一共购进1000本练习本。
(4)某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 人,女生有多少人?
减法 843-418=425(人) 答:女生有425人。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
练习
《01》
新课导入
1.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 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加法
86+59=145(张) 答: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145张门票。
(2)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 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张门票?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 外两个算式。
28+19=47 203+147=350
47-19=28 47-28=19 350-203=147 350-147=203
67-55=12 850-239=611
67-12=55 12+55=67 850-611=239 611+239=8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3单元月考测试卷
(全卷100分,完卷时间70分钟)
题次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填空。
(25分)(每空1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按顺序计算。
2、一个数加上0,得();一个数乘0,得(),0除以一个数,得()。
3、60÷(6+2×3)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5、()+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
6、早晨面对太阳时,左边是(),右边是(),后面是()。
7、北偏西30°,又可以说成();东偏南50°,又可以说成()。
8、a×6+6×15=×(+)。
9、右图中,小强在小林的()方向,
相反,小林在小强的()方向。
10、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
(),这样计算是根据()。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6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加、减
法。
()
2、134-75+25=134-(75+25)
()
3、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
4、250÷(25×5)=250÷25× 5 ()
5、在120-20×5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减法。
()
6、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6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加、减
法。
()
2、134-75+25=134-(75+25)
()
3、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
4、250÷(25×5)=250÷25× 5 ()
5、在120-20×5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减法。
()
6、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5分)
1、下面各题中,()的运算顺序是减法→除法→加法。
A、37-12÷3+11
B、30+(24-6)÷9
C、(24+
124)÷(35-20)
2、被减数()减数时,差是0。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3、32×5÷32×5=()
A、1
B、0
C、25
4、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5、右图中,山东省在北京市的()。
A、西偏南方向
B、东偏南方向
C、西偏北方向
四、计算。
(30分)
(1)、口算。
(6分)
82+258= 24×60= 840÷20= 860-403=
58×0= 320÷20= 22+508= 125-25×0=
125×8= 100÷25= 24×3= 25×8=
(2)、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12分)
72-44+85 95-15×6+41 144+(57—12)×2 (75+30)÷—5)
(3)、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12分)。
355+260+140+245 48×125
38×99+38 175×56+25×56
五、应用题。
(20分)
1、张老师要批改52篇作文,已经改了20篇。
如果每小时改8篇,
还要多少小时才可以批改完?(5分)
2、从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360千米。
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
90千米 / 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60千米 / 时。
从甲城去乙城
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5分)
3、水果店运来香蕉、菠萝各8箱。
香蕉每箱35千克,菠萝每箱
20千克。
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5分)
4、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
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