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品二轮专项第1单元基本概念新课标化学
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 化学基本概念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2015四川卷)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和H2O六种微粒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产物为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8 3+和Fe2+分别属于反应物和生成物 D.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 Fe2+ 解析: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可判断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为
B.Cl2+FeI2 FeCl2+I2
C.3Cl2+6FeI2 2FeCl3+4FeI3
D.2Fe3++2I- 2Fe2++I2
解析:Co2O3的氧化性强于氯气的,即Co2O3能将Cl-氧化成Cl2,所以反应 Co2O3+6HCl 2CoCl2+Cl2↑+ 3H2O可以发生;I-的还原性强于Fe2+的还原性,所以 Cl2和FeI2反应时,首先氧化I-,反应Cl2+FeI2FeCl2+I2可以发生,而3Cl2+6 FeI2 2FeCl3+4 FeI3不可能发生;Fe3+的氧化性强于I2,Fe3+能把I-氧化生成I2,2Fe3++ 2I2Fe2++I2可以发生。
√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防止食品被氧化,故起到还原作 用
答案:D
考点1 考点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一 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课件

2.(2015·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
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
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酸、碱和盐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题述信息,可知“强水”具有强氧化性和 酸性,四个选项只有硝酸符合,故选 B。
A.气象环境报告中新增的“PM2.5”是一种新的分子
B.“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C.小苏打可用于制作糕点的膨松剂,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
到消毒的目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它是混合物,不是新分子,A 项错误;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 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B 项正确;苏打是碳酸钠, 其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产生大量 CO2,易引起体内胀气,对身体健康 不利,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碳酸氢钠或具有两性的氢氧化铝,C 项 错误;乙醇能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
核心数理
1.物质的构成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刚石、二氧化硅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 O2、NH3 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 NaCl、Ba(OH)2 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 理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 学键的形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熔 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 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原子,是物理学研究的范 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人教全国版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第1讲.pdf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化学常用计量 真题试做 1.(2012课标全国理综,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2012课标全国理综26题部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
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
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 mL。
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
3.(2011课标全国理综,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4.(2011课标全国理综26,部分)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基本概念课件 新课标

D.③⑤⑥⑦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A 【解析】 水煤气是炽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而得,而碳为 非再生能源,②错;盐酸和食醋都是混合物,⑤错;纯碱不 属于碱,而属于盐,⑥错。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 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弱电解 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 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和一次能源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③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④裂解气:以C2H4为主; ⑤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的水溶液; ⑥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 ⑦波尔多液:CuSO4+Ca(OH)2; ⑧肥皂:主要成分C17H35COONa; ⑨碱石灰; ⑩铝热剂; ⑪漂白粉等。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特别注意] 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石墨和金刚石; ②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③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④HD、CuSO4·5H2O、磁性氧化铁都是纯净物。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2.氧化物的分类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 为过氧化物、KO2为超氧化物等。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 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碱,如SiO2、CuO。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钢铁和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烟和豆浆都是胶体。
第1单元-基本概念-化学-新课标★

返回目录
专题一
典 型 真 题 在 线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A [解析] 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的化学式为P4 , A项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项错 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 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返回目录
专题一
典 型 真 题 在 线
返回目录
专题一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B [解析] HCOOH、Cu2(OH)2CO3不是氧化物,A项 错误; B项正确;CH3CH2OH能溶于水,但其在水溶液和 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HCOOH是 一元酸,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 D项错误。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典 型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
返回目录
专题知识整合
返回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二
典 型 真 题 在 线
化学常用计量
1.[2014· 四川卷]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的H2分子数目为0.3 NA B.室温下,1 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 离的OH-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 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 2HNO3+4N2↑+9H2O反应 D.5NH4NO3 ===== 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 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 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 存 在 化 学 键 断 裂 的 变 化 不 一 定 是 化 学 变 化 , 如 HCl 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 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 液化等。
乙烯使溴水褪色 A 苯使溴水褪色
B
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
C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D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均发生了加成 反应
试纸均需要蒸 馏水湿润
均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均发生了水解 反应
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考点二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例 2] (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 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 代表不同元素 的原子。
【即时演练】 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 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光导纤维
纯碱 电解质 置换反应
Y 酸性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的多样性。
牢记常见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3.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并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平
常养成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 1] (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二轮复习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热点预测:2013年高考本专题所考查的内容应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的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 有关概念、物质的分类等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现能力,理解能 力、综合运用能力为主。 2.趋势分析:物质的分类考点的职能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与社会热点问 题相关的知识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在2013年高考中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仍会 涉及,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体现在其工具性上。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判断、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仍是考查的重点 。
9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0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2012年郑州模拟)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 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解析:酸、碱的元数是依据电离的H+数或OH-数划分的,分类考虑的是组 成。酸碱性强弱、挥发性、溶解性、两性、价态是指物质的性质。 答案:A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化学 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发生变化,即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原子的变化。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 (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 是纯净物,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是由磷元素构成,但组合后是混合物。
26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例3] (2012年银川模拟)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18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浙江版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第3讲.pdf

第3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真题试做 1.(2011浙江理综,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1。
假设每摩尔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c=。
若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则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c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 916 kJ·mol-1、-3 747 kJ·mol-1和-3 265 kJ·mol-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489.0 kJ·mol-1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C(石墨)+O2(g)===CO2(g) ΔH=-393.5 kJ·mol-1 则4Fe(s)+3O2(g)===2Fe2O3(s) ΔH=-1 641.0 kJ·mol-1 2.(2010浙江理综,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4]- 3.(2012江苏化学,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2013版高考新课标化学一轮名师精品课件 第1单元-第3讲 解析

正确
正确
⑨标准状况下,22.4 L 氦气与 氟气所
含原子数均为2NA ⑩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 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⑪ 1.0 L1.0 mol/L CH3COOH溶液中, CH3COOH分子数为NA
正确
⑭ 10 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个数 水和乙醇均含有H原子。应为1.2
为0.6NA ⑮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N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 底,应大于2NA
错误
错误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叙述 ⑯常温常压下,3.2 g O3所含的原子 数为 0.2NA ⑰ 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 10NA 解释 注意质量不受温度、压强的影响 D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故 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应小于10NA 结论 正确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N 公式:NA= n 二、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 1.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所具有的质
m g/mol 量。单位是________。公式:M= n 。
g/mol 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 2.数值:以________ 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方法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时,除了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外, 还要特别注意到条件。如“常温、常压”“标准状况”“物质 的状态”以及“个数”“物质的量”“一定是”“约是”等。 审题要仔细,计算要认真。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资料 模块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辅导与能力提升模块一基本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情动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等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化学学科必须具备的、经常考查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各种题型中。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涉及面较广,主要热点有:①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以及同分异构体之间的比较;②物质类别的判断;③联系具体实例,正确识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④常用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物质结构式及电子式的正误判断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考查物质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的试题,主要为选择题,侧重概念的类比和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
预计今后的高考试题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考查的方式会因试题的变化而变化。
本专题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再现率较高,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各种不同的概念首先要准确地理解,知道其内涵及其适用的范围;其次要找一找和其他概念的联系和结合点,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三要熟悉有关概念的典型实例,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特例。
考点核心整合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宏观物质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粒子构成。
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化学组成但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从物质结构上看,单质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如稀有气体、石墨和金刚石等;也可由分子构成,如O2、Cl2、P4等;金属单质则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3)化合物按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有机物按其组成和结构可分为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大部分由分子组成;无机化合物从组成上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它们可由原子组成,也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浙江版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pdf

第2讲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真题试做 1.(2012浙江理综,1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SiO、SO、CO、SO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AlO和SiO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和SO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2.(2012江苏化学,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H2O===3I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OH-NH3↑+H2O 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NH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Ag++NO↑+H2O 3.(2012上海化学,27~30)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
完成下列填空: 27.Se和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硝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8.已知:Se+2H2SO4(浓)===2SO2↑+SeO2+2H2O;2SO2+SeO2+2H2O===Se+2SO+4H+。
SeO2、H2SO4(浓)、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29.回收得到的SeO2的含量,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 ① SeO2+ KI+ HNO3 Se+ I2+ KNO3+ H2O ②I2+2Na2S2O3===Na2S4O6+2NaI 配平方程式①,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0.实验中,准确称量SeO2样品0.150 0 g,消耗了0.200 0 mol·L-1的Na2S2O3溶液25.00 mL,所测定的样品中Se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013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第1单元第2讲氧化还原反应

(1)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Fe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
如MnO2、Fe2O3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
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
,如KMnO4、KClO3、FeCl3等。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19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运用) 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 条件下具有如下转换关系(未配平)(四个 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均有变化):
(1)GQ+NaCl
(2)Q+H2OX+H2 (3)Y+NaOHG+Q+H2O (4)Z+NaOHQ+X+H2O
20
5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遵 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 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发生变化以外 ,反应过程中电子得失的总数或 化合价升降的总数也守恒。
6
重点知识归纳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电 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表现的特征 是化合价的升降。相互关系如下:
7
9
注意:箭头不是表明电子的直接转移关系 ,而是表明同一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 子情况,氧化剂箭头所指向的产物为还 原产物,还原剂箭头所指向的产物为氧 化产物。在2e-前一定要注明“得”“失”字 样。
10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还原剂 + 氧化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得2e-
2CO2↑+2H2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第一单元 基本概念

第一单元基本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高频考点探究】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性质与变化核心透析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性质及应用(1)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 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 。
(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 4)2·12H 2O 、FeCl 3·6H 2O 等溶于水,Al 3+、Fe 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 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
3.物质的变化(1)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5种”分类方法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判断方法(3)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八化”典例探究考查角度一物质的分类的判断例1 (1)[2017·北京卷]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017·全国卷Ⅲ]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2016·浙江卷]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C.[2015·安徽卷]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2015·安徽卷]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②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③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④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⑤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⑥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⑦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⑧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A.②⑦B.③⑤C.④⑥D.①⑧【易错警示】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1)“名不符实”的现象:纯碱(Na2CO3)是盐;干冰是固态CO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编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课件 新人教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考纲展示
考情分析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 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 联系。 3.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理变化与化 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 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 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 简单问题。 5.熟悉常见的化学基本用语并能规范使用。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 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 的酸、碱(如SiO2、CuO)。
(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 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
2.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荷,整个胶体是电 中性的;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电荷,如淀粉、蛋白质等 分子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 3.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应先聚沉生成沉淀,最后沉淀溶 解形成溶液。如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先生 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变为棕黄色溶液。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有机物:酒精、油脂、蔗糖、蛋白质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
解析:①中石炭酸(
)及水银(Hg)均为纯净
物;②中HD是单质不是化合物;③正确;④不一定是
同系物;⑤正确。
答案:D
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与判断
(2010年盐城调研)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热及 热化学方
程式
山东10
江苏10、19;海 南11、14
江苏4;安徽7;浙江7; 福建10;天津7;北京12;
北京26
反应热的 计算、盖 斯定律的
应用
课标全国11;广 山东28;江苏20;
东9;江苏17;天 北京10;浙江12;
津10;全国Ⅱ7; 福建24;海南5;
重庆12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例1 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C 【解析】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A项错;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项错;葡 萄糖注射液属于溶液,C项正确;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混合 物,D项错。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
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③根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④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 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 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3.胶体 (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 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 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 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2)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可能带电荷,但不能说成 胶体带电荷。胶体是一个体系,与溶液一样呈电中性。 (3)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 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 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发生了中和反应。
的鉴别
天津3;浙江13; 重庆9;上海15
安徽27;四川10; 重庆11
浙江13
第一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2010
2011
2012
氧化还原 反应
福建24;上海24; 安徽7;江苏8; 广东33;安徽28;
江苏18
江苏9;天津5; 安徽7;浙江26; 福建23、24;安
徽27
课标全国26;江苏18; 安徽7;福建24;海南6、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三 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 1.物质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使用
最简式 涉及的原子个数互为质数,如乙烷的最简式为CH3。 表示组成物质分子组成,分子式中各原子数可以不
分子式 互为质数,如H2O2。 省略部分碳氢键和碳碳键的有机物表示方法,但一
结构简 定要突出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写成
④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将干冰 投入热水中,会有大量白雾和气体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例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定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实现 的是( )
A.16O转变成18O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地沟油转变成柴油 D.红磷变成白磷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物质是否具有固定的熔、沸点是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的标志。如玻璃、陶瓷、水泥、石油、聚乙烯等均无固定的熔、 沸点,属于混合物。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材料等都是混 合物。比较常见的混合物及其俗名有: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二 物质的变化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特别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 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②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利 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而使某些物质褪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而次氯酸、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③两种溶液混合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 化。如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出现沉淀是因为发生胶体的 聚沉。
类、变化 浙江7;上海5; 13;北京6; 江苏2、5、7;天
和化学基 课标全国7;上 福建24;江 津1;北京6;海
本用语
海2
苏2
南2、9
阿伏加德 山东9;广东8; 课标全国7; 课标全国9;山东
罗常
四川7;上海7 10;广东9
8;海南7
第一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专题一 │ 主干知识整合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一 │ 主干知识整合
[易错警示] 1.物质的分类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如两性氧化物概念中强 调氧化物与酸或与碱反应的产物都是盐和水,因此SiO2不属于 两性氧化物。 2.化学变化概念中强调“新物质生成”而不是“新元素、 新原子生成”。 3.规律是学习的主线,而特例往往是考点,要记住物质 分类中的一些特例。如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 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应
A.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B 【解析】 ①根据酸分子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个数 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 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③将分散系分为胶 体、溶液和浊液的分类标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④SiO2虽然能与氢氟酸反应,但为其特性,仍然属于酸性氧 化物;⑤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就是吸 热反应。
①水煤气:CO、H2; ②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4;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③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④裂解气:以C2H4为主; ⑤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的水溶液; ⑥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 ⑦波尔多液:CuSO4+Ca(OH)2; ⑧肥皂:主要成分C17H35COONa; ⑨碱石灰(NaOH固体与CaO固体混合加热制得); ⑩铝热剂(铝粉与比铝不活泼的金属的氧化物的混合物); ⑪漂白粉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 Ca(ClO)2]。
专题一 │ 主干知识整合
9.[2012·山东卷]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 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10.[2010·福建卷]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 液、胶体与浊液( ) × [解析]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的依据是分散 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而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的性质,溶液与浊液 没有此现象。
专题一 │ 主干知识整合
[触摸高考] 判断正误 1.[2012·山东卷] 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 [解析] 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 2.[2012·天津卷] 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 粒子,可作漂白剂( ) × [解析] 明矾溶于水产生的Al3+水解时形成的Al(OH)3 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但不具有漂白性。
式 CH2CH2,而应该写成CH2=CH2。 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情况,要求
结构式 每一条共价键都要用短线标出。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C 【解析】 “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 “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 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 质在高温下的变性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 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 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海市蜃楼现象和胶体的丁达尔现 象有关,D项正确。
× [解析] 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混合物。 5.[2011·江苏化学卷]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 水,可制取Fe(OH)3胶体( ) × [解析] 得不到胶体,而是得到Fe(OH)3沉淀。
专题一 │ 主干知识整合
6.[2012·山东卷] 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 [解析] 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 7.[2010·上海化学卷]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 [解析]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 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 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8.[2011·浙江卷]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 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 √
专题一 │ 要点热点探究
【命题观察】对物质分类的判断主要从分类标准与分类 结果是否正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是否匹配等方面进行 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试题虽然难度很小,但往往渗透到高 中化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往往都是各知识 点中的基本概念问题,因此,复习概念时要善于抓住概念的 本质,如两性氧化物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 和水的氧化物”,二氧化硅虽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是生成盐和水,故不属于两性氧化物。
广东31
课标全国27;江苏20; 安徽12;浙江27;天津
10;海南13
专题一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表示
专题一 │ 考纲导航
考纲导航
[热点考向] 1.常见物质的分类 2.胶体 3.物质的变化 4.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
专题一 │ 考纲导航
[复习策略] 1.结合相关概念,抓住概念本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如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等。 2.利用对比的方法,结合溶液、浊液的性质进行复习。 3.利用对比的方法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 系。 4.利用对比、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对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 的化学用语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