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重点题名著导读重点题1、《朝花夕拾》是XXX唯一一本________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XXX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XXX与《山海经》;《藤野先生》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XXX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XXX埋儿”两件事。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XXX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人命,将“”,“”。
谜底:肉麻看成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答案:天演论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谜底:鉴略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答案:活无常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寓目的急迫镇静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制。
答案:迎神赛会8、XXX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答案:XXX先生9、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谜底:“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10、XXX首次知道“XXX”,接触“物竞天择”,“XXX”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谜底:琐记11、XXXXXX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 名著导读 练习【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名著导读1.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也叫,其结构一般包括、导语、、和结语五部分。
导语一般放在,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
(2)广义的“新闻”包括、、、、报告文学等。
“新闻”具有、、等特点。
(3)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坟》《热风》等。
《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
(4)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其代表作有《》《》《》等。
茨威格, (国籍)小说家、传记作家。
(5)《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 (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先后获得诺贝尔奖和奖。
(6)朱自清,字,浙江绍兴人,现代杰出的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其代表作品有《背影》《》《》等。
(7)《昆明的雨》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8)《永久的生命》的作者是 (人名);《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国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人名),获1950年奖。
(9)孟子,名,邹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时期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该书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的成语是。
2.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北魏B.《渡荆门送》——李白——唐代C.《黄鹤楼》——孟浩然——唐代D.《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宋代文学家C.《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李清照一宋代词人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诗人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为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其中包括四部分:作品导读、试题集训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作品导读作者简介王树增 1952年2月生于北京。
当代著名的军旅作家。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等。
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背景知识《长征》创作于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
2000年底,王树增看到了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书——《人类1000年》。
该书由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评选出公元1000年到2000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大事,其中一件是1934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他认为,对于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的青少年对它认识得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的中国人眼中的长征和西方人眼中的长征到底有多大差异。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近些年来,有不少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
这些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青年在这条路上寻找什么呢?他说:“我相信这些外国青年走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是在朝拜和寻找某种精神。
西方专家把它列入100件大事,我觉得根本的理由是,它前所未有地体现出了人类还有如此坚韧的精神、如此为了信仰的实现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其规模上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迁徙,在其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最为可贵的精神基础,那就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王树增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就做了二百多万字,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
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创作了两大系列的历史文学作品: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东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的练习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
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
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
仅仅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
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驮痪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
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
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
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chà( )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狡黠( ) 惊chà( )⑵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画线句中“熬过”一词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
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4分)保尔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能够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xiá;诧⑵艰难度过或忍受,耐苦支持;⑶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6、保尔身上表达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精练)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所见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11.《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13.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毛主席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4.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 斯诺(1905-1972)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书中有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人物形象如下:1.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2.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八年上语文版语文教材 名著导读练习题
八上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水平测试出题范围:格列佛游记参考时间:30分钟满分:100一.填空和简答(46*1=46 4*3=12 46+12=58分)1.格列佛在_________遇到了可怕的风暴。
2.格列佛吃了含催眠药的食物,昏睡后被运到了首都_________城市。
3、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国家是。
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
那里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等等。
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
党派之争以鞋熙高低划分阵营,与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4.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__________5.简答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普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6.格列佛乘坐的“冒险号”船经过_______国家遭遇了海上季风风暴。
7.格列佛应“好望号”船长__________邀请在一次出航。
8.在去往东京的途中他们遭遇了大海盗船,船上都有哪国人?9.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10.飞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几种。
11.在“飞岛”上国王陛下巡视这个国家第二大的城市是_________。
12.离开飞岛后他到了“拉格多”在那里他到了数学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奇特。
简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拉格多”格列佛还到了__________学院14.“慧骃国”每四年的春分时节要举行________大会。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名著导读练习题一、单选题1.关于名著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贺龙——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2.《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描述的动物的是()A.象鼻虫、蟋蟀B.蜘蛛、蜜蜂C.螳螂、蝎子D.骆驼、恐龙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中介绍了很多毛泽东的事迹,特别说明了他的性格:复杂、有趣、天生精明、精力过人、自尊心极强。
B.埃德加·斯诺没有能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听接待他的共产党员介绍的。
C.斯诺到达红军一方面军总部后了解到的红军的各种情况,直接引用了战士们的回答,更显示出了其报道的真实性。
D.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10个地方军阀包围)证明了长征的伟大以及长征所取得的成绩。
4.《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 年 6 月至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5.《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深入红区了解中国共产党,接触了许多优秀的红军领袖,下列人物介绍有误的一项A.朱德十七岁曾领导饥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后参加国民革命跟随孙中山从事谍报工作。
B.彭德怀从小因为强烈的反抗意识遭到家人的斥责而被迫九岁就离开家,闯荡世界。
C.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剪去了辫子并在师范学校团结了一批学生成立了新民学会。
D.贺龙曾是土匪头子,在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农民大屠杀”激起了他的愤怒,凭“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复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4分)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许多其他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皮肤黝.黑、粗糙.,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qiè、个人的mèi 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和颜悦色,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以上片段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
其中“他”是_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黝.()黑粗糙.()羞qiè()mèi()力(3)成语“和颜悦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在作者动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3分)(5)第一次接触“他”,作者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3分)答案:(1)埃德加·斯诺周恩来(2)yǒu cāo怯魅(3)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4)动手替“我”拟订采访旅程;答应让“我”骑马去保安并安排第二天早晨就动身;给毛泽东和苏区其他干部打电报,告知“我”就要来到等。
(5)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九年来宣传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二、阅读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段,完成题目。
(7分)“剩余物资”——红军运输力所不及的物资——数量很大,就分配给当地穷人。
红军在云南从有钱的火腿商那里没收了成千上万条火腿,农民们从好几里外赶来免费领一份,这是火腿史上的新鲜事儿。
成吨的盐也是这样分配的。
在贵州从地主官僚那里没收了许多养鸭场,红军就顿顿吃鸭,一直吃到——用他们的话来说——“吃厌为止”。
(完整)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专题》练习及答案
八上语文专题、名著训练《汉字》专题1、有人认为:汉字书写复杂,不如其他文字用字母表示来得简便。
这种“汉字落后”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的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
请你结合“汉字”专题学习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写一段反驳“汉字落后”、“废除汉字”等观点的话,60字左右。
(3分)1、可以从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回答。
例:汉字虽然初始学习难度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英文单词量多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很多汉字不仅能传达人们的意思,而且从它的结构、构造方面还能看出古人的生活习俗甚至风土人情等,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共3分。
视语言情况分3、2、1给分)2、有专家曾对汉字发难,说汉字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就过了文字语言关,而在中国就是读到大学仍在认字识词上下功夫,十几年寒窗,竟有一半时间要花在对汉字的认识上。
读了下面几则材料,你想对这些专家说些什么呢?(4分)材料一:汉字在字形与内在含义方面承载了如此多的意义,汉语应该是最适合做诗的语言。
诗中每个字都由几个部首组成,每个部首又代表各自的意义,例如“愁是心头秋”。
当我们看诗时,不仅能看到字与字的联系,而且能看到每个部首的联系。
这些像画一样的字就有了无穷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欧美许多球员就迷恋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中文字。
维埃里的右臂上纹着“力、恒、雷”等几个字,有人曾问过维埃里这几个字代表什么,维埃里说:“我去了一家纹身店找他们给我刺青,他们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字的意思,而是让我自己挑选。
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的式样,所以就确定了它们。
”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源远流长,始终保持着原始的朴素而简洁的象形体态,隶属象形文字体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图画文字早已夭折。
只有汉语言文字历经五千余年的磨难,虽然经过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等的缓慢变化,但绝大部分汉字仍保持着完好的象形体态。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等四篇(含答案)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1.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
此后,在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
这是斯诺在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的地方,在他逝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
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
后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2.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边区。
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和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县。
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
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一书。
3.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是在《西行漫记》第十一篇中的《》。
4.《》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
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__________上,上,上的各种绝对必要。
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这是《》这本书的总结。
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
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
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
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
”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