鲽形目主要养殖鱼

合集下载

鲽形目

鲽形目

生态分布
多宝鱼主要产于大西洋东侧沿岸,是名贵的 低温经济鱼类,是东北大西洋沿岸的特有名 贵鱼种之一。自然分布区北起冰岛,南至摩 洛哥附近的欧洲沿海,相对生产于北海、波 罗的海、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海域。 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常见于北 海和波罗的海,从北起北纬68°远离冰岛沿 岸的海域,沿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岸带向南, 一直到北纬30°远离摩洛哥沿岸的海域,均 有分布。
大口羊舌鲆 Arnoglossus laterna 孔雀鲆 Bothus lunatus
菱鲆科 Scophthalmidae
全世界有5属11种。本科我国不产,但一些种类 我们餐桌上常见美食。瘤棘鲆Psetta maxima又 称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学名在国内常被 错误地写为“Scophthalmus maxima”。体侧扁, 近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鱼体裸露无鳞, 只有眼侧被以骨质突起。眼间隔平而宽。背鳍 鳍条57~71枚,臀鳍鳍条43~52枚
挪威蟾鲆 Phrynorhombus norvegicus
单斑蟾鲆 Phrynorhombus unimaculatus
鲽科 Pleuronectidae
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少数种类偶有反常个体), 左眼神经位于背方。腭骨无牙。前鳃盖骨边缘游离 (木叶鲽属除外)。背鳍起点在头的前部,至少在 眼的上方,鳍条均分节。有一后匙骨;有肋骨及上 肋骨;无椎体上骨、椎上骨、椎下骨及肌刺骨;尾 舌骨尖钩形或钝钩形。全世界有39属约93种。可分 为鲽亚科Pleuronectinae和瓦鲽亚科Poecilopsettinae。 我国产13属19种。近海主要有高眼鲽、星鲽、长鲽、 木叶鲽、黄盖鲽、油鲽、石鲽等。
鲽形目分为以下的三个亚目
鳒亚目
鲽亚目

黄盖鲽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黄盖鲽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黄盖鲽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武世雄(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黄盖鲽属(Pseudopleuronectes)。

俗称小嘴、黄盖、沙板、沙盖等,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日本、朝鲜和东、黄、渤海均产。

因其具有洄游范围小,地方种群多,适应能力强,杂食又能耐低温,口感好,经济价值高而受人喜爱[1-5]。

黄盖鲽在我国主产于黄海和渤海,辽宁省长海县、山东省石岛等地产量较多,渔期多在5月份和8月份[6]。

近年来,鱼类工厂化养殖已逐渐发展成一个巨大的规模化现代养殖产业,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但许多深受人类喜爱的鱼类产品并没有真正进行工厂化养殖。

黄盖鲽是我国常见的海水经济鱼类,近些年其资源量急剧下降,其人工繁育技术和方法亟待解决和突破。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进行了黄盖鲽的人工育苗和放流试验。

1991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毕庶万等首次报道了我国人工繁育养殖黄盖鲽技术[7]。

而关于北方人工养殖黄盖鲽的相关研究至今尚无报道。

因此,研究我国北方黄盖鲽人工育苗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北方黄盖鲽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为北方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提供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黄盖鲽亲鱼来源为大连黄海海域捕捞的野生黄盖鲽,选择鱼体健壮、性腺饱满、体表无损伤、无病害[8]的黄盖鲽作为亲鱼。

采用人工干法授精技术,采用孵化桶和筛绢网流水两种孵化方式进行人工孵化。

筛绢网选用孔径250 m(60目)的筛绢。

筛绢网上铺卵时要注意布卵密度[9],一般为1万~4万粒/m2。

孵化时,使用流水充气孵化,气流带动水体流动。

选取健康、性成熟雌性亲鱼,使用分析电子天平测量其净体重W(g),用刻度尺测量其体长L(cm)。

然后将其卵子全部挤出到称量过质量的洁净塑料盆中,称量全部卵子质量Q(g)。

牙鲆

牙鲆

一、分类地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在分类地位上属脊椎动物亚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属。

牙鲆属的种类在全世界约有20种,但我国只有一种,即P.olivaceus。

而鲆科鱼类现有42属236种,其中牙鲆属、斑鲆属、菱鲆属和雅鲆属等最为繁盛,其中许多种类均可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除牙鲆已大规模人工养殖外,桂皮斑鲆、巨菱鲆等均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

二、分布牙鲆属的多数种类分布于南、北美洲东西两岸,而欧洲沿岸一种没有,亚洲沿岸只有一种,这是太平洋西岸东北亚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日本、俄国远东沿岸海区。

山东半岛沿岸是牙鲆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三、习性1.栖息环境牙鲆为冷水性底栖鱼类,一般栖息于沿岸大陆架内的沙泥质水域,具有潜沙习性,一般夜间积极摄食,白天不大活动。

仔鱼初期两眼对称,营漂浮生活,并在极短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体躯增高,右侧眼亦渐移往左侧。

一旦变态完毕,即营底栖生活。

幼鱼生活在水深10m以上、有机物少、且形成涡流的河口地带,夏季在此育肥。

牙鲆的越冬场为水深在50m以下的外海。

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成鱼潜伏于池底,很少运动,幼鱼则喜贴附在池壁上,往往聚群。

2.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牙鲆虽属冷水性鱼类,但它可在低至1℃、高达33℃的水温条件下短暂存活。

不同年龄的牙鲆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1龄鱼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差,2龄以上的鱼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明显下降。

据报道,全长10-15cm的苗种空运时,水温降到5-6℃时呈昏迷状态,运到后缓缓提高水温,大部分又都苏醒过来。

牙鲆仔鱼培育的最适温度为17-20℃,成鱼生长的适温为13-24℃,最适水温为21℃。

牙鲆为广盐性鱼类,能在盐度低于8‰的河口地带生活。

牙鲆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要比真鲷、鰤鱼等游泳性鱼类强,致死浓度为0.6-0.8㎎/L,一般养殖时应以4.0㎎/L为标准,低于该浓度时,摄食量减少,发病率上升。

半滑舌鳎生物学与养殖现状

半滑舌鳎生物学与养殖现状

S h u i c h a n y u y e一、半滑舌鳎的分类地位半滑舌鳎隶属舌鳎科(Cynoglossu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

俗称"龙脷"(龙利鱼)、牛舌鳎、鳎目、踏板鱼。

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近海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地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无远距离洄游习性,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

二、半滑舌鳎的形态特征身体延长呈舌形,扁平,左右不对称,头部短。

牙齿细小绒毛状。

有眼侧没有牙齿,无眼侧牙齿的排列是带状的。

鳞片小,有眼侧为栉鳞,无眼侧为圆形鳞片。

有眼侧有三条侧线,无眼侧无侧线。

无胸鳍,只有有眼侧有腹鳍鳍、膜和臀鳍相连,尾鳍尖。

有棕色或深棕色的边和白色的边。

三、生长发育特性:半滑舌鳎的雌性生长明显快于雄性,但雄性比例又明显高于雌性,这是为半滑舌鳎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性别转化,这种转换与温度等环境变化有关。

半滑舌鳎的雌鱼比雄鱼大2—4倍,即使是成熟期,雄性半滑舌鳎也最多只能达到300g左右,市场上见到的小半滑舌鳎多为雄鱼。

在半滑舌鳎仔鱼阶段,两只眼睛是对称的,并且在发育期间发生变态。

从幼虫阶段开始,右眼逐渐转移到左侧,最后完成眼睛的移位。

半滑舌鳎的卵径为1.00-1.24毫米,卵膜薄,油球小而多,一般为24-45个,多者达60余个。

四、生活习性1、摄食半滑舌鳎营底栖生活,栖息于浅海底层泥沙底质海区,摄食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等。

2、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半滑舌鳎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4℃-30℃都可存活。

一般认为,半滑舌鳎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4℃-25℃,在5℃时仍可正常摄食。

半滑舌鳎适盐范围为16~32。

3、pH值半滑舌鳎生长的最适pH为7.8~8.6。

4、溶解氧半滑舌鳎的养殖对水中溶解氧浓度要求高于4mg/L,但在较低温度时,半滑舌鳎又具有很强的耐低氧能力,可自然越冬。

中国鱼类名录鲽形目、鲀形目、海蛾鱼目、鮟鱇目

中国鱼类名录鲽形目、鲀形目、海蛾鱼目、鮟鱇目

谢谢观看
3、海蛾鱼目
3、海蛾鱼目
海蛾鱼目是硬骨鱼纲中的一个较小目,包括了一些形态独特的种类。这些鱼 类的身体呈长形或纺锤形,头部较大,有两个背鳍和一个臀鳍。海蛾鱼目主要分 布于各大洋的深海区。
3、海蛾鱼目
经济价值:海蛾鱼目的鱼类通常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有些种类如深海 鲈等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此外,一些海蛾鱼目的鱼类具有观赏价值,如孔雀海 蛾等。
2、鲀形目
2、鲀形目
鲀形目是硬骨鱼纲中的另一个大型目,包括了许多形态各异的种类。这些鱼 类的身体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皮肤上有许多小刺,口鼻部较平扁。鲀形目主要分 布于世界各热带和温带海域,特别是在珊瑚礁和岩礁区。
2、鲀形目
经济价值:鲀形目的鱼类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日本河豚、马鲅等。 它们的肉质鲜美,有些种类有毒,需要专业处理才能食用。此外,一些鲀形目的 鱼类还具有观赏价值,如金娃娃等。
3、海蛾鱼目
生态习性:鮟鱇目的鱼类多为底栖生物,适应各种底质,如泥沙、岩石或珊 瑚礁等。它们主要以小型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一些种类的鮟鱇鱼还会发 出生物光来吸引猎物。
3、海蛾鱼目
举例:鮟鱇是一种常见的鮟鱇目鱼类。它们的身体呈球形,头部很大,有一 个明显的钓竿状背鳍。鮟鱇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温带海 域。
3、海蛾鱼目
生态习性:海蛾鱼目的鱼类多数生活在深海区,适应黑暗、高压和低温的环 境。它们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生活在极端的生 境中,它们的生理和行为适应了特殊的环境条件。
3、海蛾鱼目
举例:深海鲈是一种常见的海蛾鱼目鱼类。它们的身体呈长形,头部较大。 深海鲈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深海区。虽然它们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但有些餐厅会推出深海鲈菜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美食的需求。 4.鮟鱇目

鲽科简介

鲽科简介

鲽科
目录
1 分布
分布
本科鱼类分布于全球各大洋。

深度
由沿岸浅水域至水深1000米的海域。

特征
鲽科物种的特点是其鱼体扁平。

其本上大多数物种的两眼都挤到右侧,用其左侧躺在海底;但亦有个别个体发生侧面逆位(reversal of sides)现像,眼球及有色侧面等移向顺位个体的相对侧面。

因此,学术出版一般不会使用“左侧”、“右侧”,而用“顺侧”、“盲侧”作分别。

鲽科物种的前鳃盖骨边缘明显游离,各鳍无硬棘,背鳍向前延伸至少达眼之上方。

背鳍末端完全与尾鳍分离,口端位,上下颔在眼侧平直,在盲侧成弧形。

盲侧齿发达,侧线单一,前部直走或成弧形。

分类
在某些分类,牙鲽亚科(Paralichthodinae)、瓦鲽亚科(Poecilopsettinae)及菱鲽亚科(Rhombosoleinae)被提升至跟鲽科同级,亦有其他分类不再细分作四个亚科。

以下为鲽科之下的30多个属,以及各自所属的四个亚科:
生态
本科鱼属于夜行性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以小鱼、甲壳类及无脊椎动物为食。

幼鱼期两眼位于不同侧,行浮游生活,成长后变态并转为底栖性,体色随环境而改变。

经济利用
肉质佳,部分种类产量大,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龙利鱼的介绍-龙利鱼和鲷鱼哪个营养更好

龙利鱼的介绍-龙利鱼和鲷鱼哪个营养更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龙利鱼的介绍-龙利鱼和鲷鱼哪个营养更好
导语:作为优质海洋鱼类,龙利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颇有益处。

龙利鱼的介绍-龙
作为优质海洋鱼类,龙利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颇有益处。

龙利鱼的介绍-龙利鱼和鲷鱼哪个营养更好
龙利鱼的介绍
龙利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牛舌头、子板鱼、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 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

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活鱼价格很高。

加之,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适合在目前养殖大菱鲆、牙鲆的大棚内养殖。

龙利本名舌鳎,与巴沙无关,因其体型差异较大,小的以条鱼销售,大的切片销售,鱼片常和巴沙鱼片难以区分,国人常将两者混淆,故龙利在中国大多指巴沙。

龙利鱼和鲷鱼哪个营养更好
龙利鱼的营养价值:
营养专家称,作为优质海洋鱼类,龙利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颇有益处。

同时,据营养测定,龙利鱼中的欧米加-3脂肪酸,可以抑制眼睛里的自由基,防止新血管的形成,降低晶体炎症的发生,这就是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牙鲆科鱼类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等

牙鲆科鱼类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等

牙鲆科鱼类的繁殖生物学摘要总结研究了国外有关牙鲆科鱼类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牙鲆和大菱鲆为例从其繁殖习性、亲鱼性腺发育规律、胚胎发育以及仔鱼形态特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牙鲆科鱼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牙鲆科牙鲆大菱鲆生物学特征繁殖生物学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是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的一个科。

鳃盖膜互连,无鳍棘,偶鳍有分枝鳍条;有眼侧胸鳍,较长;腹鳍较短,近似对称,距峡部较远;两侧有侧线;肾脉突较多,肾脉棘叉状;第三上鳃骨有齿,尾舌骨钝钩状;有肋骨;尾下骨4块,与尾杆骨已愈合,在中国常见的有华鲆,分布于东海及南海近海,能进入长江以南的一些江河。

褐牙鲆,为暖温性底层凶猛鱼类,大者体长可达800毫米,是黄、渤海珍贵食用鱼。

斑鲆属的大牙斑鲆、五眼斑鲆和大鳞鲆属的大鳞鲆等。

身体呈卵圆形,极为平扁。

双眼均位于身体的左侧方,有些则位于右侧方。

口开于吻部,下颌较突出,牙齿发达。

鳃盖膜相连,前鳃盖骨後缘游离,无皮膜或鳞片。

各鳍均无硬棘,背鳍开始于眼睛的上方,背鳍与臀鳍皆不高,长至尾柄前方,均不与尾鳍相连。

基底短,两侧位置不一定对称,但眼侧的腹鳍一定不超过盲侧的第一鳍条。

肛门偏于盲侧。

广泛分布于三大洋温带、热带及亚热带之近海。

主要栖息于较浅的大陆棚区,喜好沙泥底质的环境。

产漂浮性卵,孵化后小鱼的外形和一般鱼类相同,身体左右对称,且先行漂浮性生活,成长后才至砂地上活动。

具有保护色,会随外在环境之变化而改变体色。

利用背鳍和臀鳍缓缓的游走,遇到敌人,则会摆动身体及尾部快速游动或躲入砂中。

是砂地上的隐身能手。

属肉食性,平时于砂地上觅食小鱼及甲壳类等。

全世界16属,分别是弯鲆属(Ancylopsetta)、头棘鲆属(Cephalopsetta)、副棘鲆属(Citharichthys)、圆棘鲆属(Cyclopsetta)、腹肢鲆属(Etropus)、鰕鲆属(Gastropsetta)、小庸鲽属(Hippoglossina)、牙鲆属(Paralichthys)、斑鲆属(Pseudorhombus)、潜鲆属(Syacium)、大鳞鲆属(Tarphops)、花鲆属(Tephrinectes)、䍁鲆属(Thysanopsetta)、匿牙鲆属(Verecundum)、扇尾鲆属(Xystreurys)。

龙利鱼是什么

龙利鱼是什么

龙利鱼是什么各种各样的鱼的类型已经很多了,在鱼类中,大家听说过龙利鱼吗,在平时都吃过龙利鱼吗,龙利鱼也叫牛舌头,常年都是生活在我国的近海海区的,它的味道是很鲜美的,口感也是特别的爽滑,即使鱼肉煮的时间长了,也不会老,没有任何的腥味,营养很多,下面我们来看看龙利鱼是什么?大家对于龙利鱼了解吗,这一鱼类的营养也是特别的高的,含有丰富的蛋白,在我们的沿海地区已经是很受欢迎的了,也是平时在待客时上等的佳品,它的价格是很高的,大家想不想知道龙利鱼是什么呢?龙利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牛舌头、子板鱼、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

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活鱼价格很高。

加之,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适合在目前养殖大菱鲆、牙鲆的大棚内养殖.下面,就来介绍几款简单又健康美味的龙利鱼做法:龙利鱼肉馅水饺的做法材料:面一斤二两左右,龙利鱼肉一斤,韭菜三两,料酒两汤匙,海鲜酱油一汤匙,盐少许,玉米油两汤匙。

做法:1、面和好,擀成饺子皮。

2、龙利鱼肉剁成肉泥,加入料酒、酱油、盐和玉米油,搅拌好,韭菜切碎最后放入。

3、包好后清水煮10分钟即可。

香焗龙利鱼柳的做法材料:龙利鱼柳3块酱汁材料:松仁2汤匙,蒜头2瓣,罗勒(可以用其他香草,滋味又不同咯)、黑胡椒碎、盐适量、橄榄油5汤匙酱汁做法:1、将松仁装入一保鲜袋,用擀面棒压碎,备用;2、蒜头剥去外皮,放入一保鲜袋,用擀面棒压烂,备用;3、将压碎的松仁、蒜蓉、罗勒、黑胡椒碎、盐倒入碗中,加橄榄油拌匀即可。

做法:1、龙利鱼柳解冻,用纸巾吸干水分,把酱汁均匀涂抹在鱼柳两面,腌制20分钟;2、烤盘上铺上锡纸,龙利鱼柳排放其上,放入已预热烤箱200度烤25分钟即可(烤制时间视烤箱及鱼柳厚薄而定,我的鱼柳虽解冻,但还是冰的)香煎龙利鱼做法做法:1、1000克鲜活的龙利鱼清洗干净。

半滑舌鳎

半滑舌鳎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

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活鱼价格360元/kg以上。

加之,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适合在目前养殖大菱鲆、牙鲆的大棚内养殖是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工厂化和土池养殖海水品种。

半滑舌鳎- 生物学特性半滑舌鳎身体背腹扁平,呈舌状。

鳞小,背鳍及臀鳍与尾鳍相连续,鳍条均不分支,无胸鳍,仅有眼侧具腹鳍,以膜与臀鳍相连,尾鳍末端尖。

雌雄个体差异非常大。

半滑舌鳎成鱼无鳔和无胸鳍,而在早期发育期间具有鳔泡和胸鳍。

半滑舌鳎卵子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卵径1.18-1.31 mm。

卵膜薄、光滑、透明,具弹性。

多油球,一般为97-125个,多数在100个左右,油球径0.04-0.11 mm。

在培养水温为20.5-22.8℃的条件下,卵子授精后37 h仔鱼孵出,30 min后仔鱼全部孵出。

初孵仔鱼全长2.56-2.68 mm。

1日龄仔鱼,出现胸鳍芽。

1.5日龄仔鱼,巡游模式基本建立。

2日龄仔鱼,逐渐建立外源性摄食关系。

3日龄仔鱼,出现鳔泡,个体发育进入后期仔鱼期。

18日龄,个体发育进入稚鱼期。

25日龄稚鱼,右眼开始向上移动。

27日龄稚鱼,右眼已转到头顶。

29日龄稚鱼,右眼完全转到左侧,胸鳍退化,各鳍鳍条发育完全。

57日龄,个体发育进入幼鱼期。

79日龄幼鱼,鳔退化、鳞片发育完全,侧线3条。

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适宜的培养水温外,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喂一定密度的适口饵料,这是苗种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稚鱼变态期间加强鲜活饵料的投喂是提高稚鱼变态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大西洋庸鲽

大西洋庸鲽
初孵仔鱼的体长约6毫米~7毫米,在水中垂直移动。幼体是无色的,眼睛和嘴不具备任何功能,并且经历一 个非常大的卵黄囊阶段,在仔鱼开口之前依此为生。幼体发育的时期非常长,食外源食物一般在孵化后的28 天~35天,在水温为5.3℃的情况下,卵黄囊吸收完毕,一般需要50天。随着幼体的发育,最先有颜色的结构是 眼睛,此时仔鱼的体长通常已达到10毫米。经过了卵黄囊时期,仔鱼开始以浮游生物为食。
定殖
自然界雌庸鲽产卵一般是在每年的2月到5月,产卵是在700米~1000米的深海区进行,底质一般为泥沙底或 软泥底。一只性成熟的雌鱼在产卵季节可以产几百万粒卵,庸鲽的卵是所有浮性卵中最大的,未受精卵的直径有3 毫米~4毫米,当卵受精以后,卵透明、膨大,但可以保持原来的外观,这些卵在深海区悬浮。在大西洋的东部, 卵在沉积到海底2天~4天后上浮达到一个适宜的深度,一般在300米~400米,实验室观察表明,卵适合悬浮于盐 度为36~37℃的海水中。孵化过程的长短完全依赖水温,一般在水温4.5℃~7℃时,需要13天~20天才能出膜。
来源分布
大西洋庸鲽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目鱼,它经济价值很高,是西北大西洋地区最受欢迎的比目鱼类之一。自然界 广泛分布于大西洋的两岸以及北冰洋的部分地区。大西洋庸鲽是世界上已知鲆蝶类鱼种中体积最大的一种,最重 的达300多公斤。主要分布在水深60米下的北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名贵海水鱼类。
生态影响
为冷水性鱼类,适宜的水温在1℃~15℃之间,最适水温为3℃~9℃,适宜的生长盐度范围为12~40。对西 北大西洋的观察表明,庸鲽在冬季生活在深水层,夏天则生活在浅水区,庸鲽喜欢长距离的迁移。庸鲽为底栖性 鱼类,无眼的一侧着底生活,喜欢栖息于相对较硬的底质,如岩石底、砂底或砾石底。庸鲽性格温驯,平时一般 游动较少,只有在觅饵时才跃起捕食。

蓝海学习-常用鱼类知识

蓝海学习-常用鱼类知识

集团常用鱼类知识一、加吉鱼鲷鱼又叫加吉鱼、班加吉、加真鲷、铜盆鱼。

加吉鱼属于鱼纲,鲷(SeaBream)科。

体高侧扁,长五十厘米以上,体呈银红色,有淡蓝色的斑点,尾鳍后绿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牙前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

中国沿海均产,但以辽宁大东沟,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山东烟台、龙口、青岛为主要产区,山海关产的品质最好。

二、多宝鱼多宝鱼属于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多宝鱼”。

身体扁平近似圆型,双眼位于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具少量皮刺;无眼侧光滑白色,背鳍与臀无硬体且较长。

多宝鱼雄性一年达到性成熟,雌鱼二年达到性成熟,自然成熟期在每年5~8月份。

人工培养的亲鱼,在控温控光的条件下,全年都可获得成熟的卵子,目前进行人工繁殖的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三、包公鱼又叫假包公鱼,学名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英文名Grunt,俗称:打铁母、假包公、斑加吉;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胡椒鲷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产,以南海产量为最多.。

包公鱼又称斑加吉,国内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型海产鱼类。

一般体长180-300毫米,体重0.6-2斤,体长椭圆形,侧偏、头大。

体披小栉鳞,尾鳍圆截形,体灰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3条黑色宽带,斜向尾部,在背上后方,背鳍鳍条部及尾鳍上散布许多黑色斑点。

标准规格:0.2-0.4斤。

生活于热带和温带近海中下层。

喜在岩礁和岛屿近活动,不集群,活动范围不大,以鱼、虾、甲壳为食,肉质肥厚、肉味鲜美,是高级食用鱼类。

四、桂鱼鳌花鱼,学名鳜鱼,又名桂鱼。

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鲈形目。

其中以翘嘴镢生长最快。

桂花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鳜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

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当前位置:> 教学内容>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11学分5总学时90理论90实验/上机英文课程名Culture & Enhancement of Fish开课学院水产学院开课系养殖系修订时间2008年1月6日课程简介《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

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从事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成、饲料的生产、科研或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工作以及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

树立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破除以水域、以水质咸淡划分养殖类别的旧概念建立鱼类养殖的完整体系强调鱼类养殖技术的共性兼顾不同水域环境的个性加强养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

多宝鱼

多宝鱼
合理密养: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对大菱鲆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合理的养殖密度下,鱼体应激反应小、对 疾病的抵抗力较强,生长速度快,反之易引发疾病。可以根据池水的交换量和鱼苗的生长等情况,对养殖密度进 行必要的调整:1.当池水交换量小于6个循环/天时,要适当降低密度;2.每个月对鱼进行取样称重结果,而决定 是否调整密度;3.每次分池和倒池前需充分做好计划,以保证放养鱼至少在一个水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分 池操作。
对策:避免投喂不新鲜的冰冻杂鱼,以防病毒被带入养殖池中;一旦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在饵料中添加抗 病毒药物(如“抗病毒免疫促长素”)加“鲆服康”内服,每日两次,连喂5天~7天为1个疗程。
盾纤毛虫病
病原为蟹栖异阿脑虫。鳃丝、鳃盖膜、眼周和鳍部组织为盾纤毛虫的易感区域。感染初期病鱼体表出现白斑、 黏液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一般体色变暗、活力减弱、摄食量降低、生长减慢、在养殖池中散群,偶有出 现打转游动现象。该病在苗期、养成期和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此病传染快,发病率高,可引起大规模死亡。
对策:保持养殖用水的清洁和充足的换水量;用“参鲆菌毒杀”对轮虫及卤虫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收集投喂鱼 苗;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小时以上。同时在饵料中添加 “溃疡平”内服,每日两次,连喂3天~5天为1个疗程。
脾肾白浊病
多宝鱼病原为细菌,菌种有待鉴定。该病俗称“阴阳鱼”或“两截鱼”。病发时,腹部肾脏区隆起,鱼体开 始变暗,摄食量下降,鳃丝末梢出现白色肿大物。解剖病鱼后发现脾肾严重肿大,外观呈白色,组织易碎,切开 后像豆腐渣,失去了正常组织结构。随着病情发展尾端变黑,黑色面积自尾端向头部方向逐步扩大,出现明显的 “黑白”界线,鱼体好像分成明显的两截。当黑色边缘推移到腹腔位置时病鱼开始发生死亡。该病发生在养成期, 属慢性死亡。

大菱鲆

大菱鲆

一、生物学特性二、人工繁育三、苗种生产四、成鱼饲养五、病害防治大菱鲆是产于欧洲的一种冷水性海产鲆蝶类,于1992年由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并于1999年大批量繁育成功,现在大菱鲆已成为山东沿海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工厂化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

一、大菱鲆的生物学特征(一)分类与分布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innaeus)]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os)、菱鲆科(Bothidae)、菱鲆属(Scophthalmus)。

该属鱼类除本种外,还有黑海菱鲆(Smaeoticus)、光菱鲆(Srhombus)等5种。

这些鱼类原产仅分布于北大西洋欧洲沿岸,从斯堪的纳维亚到地中海一带,并延伸到黑海水域,是该海区重要经济鱼类,后经移植,现已在南美智利、亚洲的中国等地进行大规模养殖。

(二)形态特征大菱鲆体侧扁,近圆形。

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鱼体裸露无鳞,只有有眼侧披以骨质突起。

眼间隔平而宽。

背鳍鳍条57~71枚,臀鳍鳍条43~52枚,背鳍前端鳍条不分支,但有鳍膜相连,腹鳍不与臀鳍相连,有眼侧胸鳍略长。

口大,头长为上颌骨长的2.0~2.3倍。

颌齿尖细而弯曲,排列呈带状,左右侧同等发达,无犬齿,但具梨骨齿。

其体长为体高的1.3~1.6倍,左右侧线同样发达,其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并具颞上支。

(三)生物学特征1.生态习性(1)适温性大菱鲆属于冷温性鱼种,其最高致死温度28~30℃,最低为1~2℃;最高生长温度21~22℃,最低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但低龄鱼对温度的耐受性相对较强,其1龄鱼可生活于3~26℃水体中,10~15cm体长的幼鱼在5℃条件下仍保持较积极摄食,而2龄以上鱼处24℃以上水温便影响其存活率。

(2)适盐性该鱼属于广盐性鱼类,适盐范围为12~35,耐盐能力甚强,为6~40,但通常产卵场和人工繁殖盐度在25~30之间。

(3)PH 该鱼适应pH范围为7.6~8.6之间。

多宝鱼(比目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比目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比目鱼)养殖技术近几年,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宝鱼“北鱼南养”获得成功并实行了产业化生产。

本文是根据我们近几年在多宝鱼育苗和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综合成文,供广大水产养殖业户参考。

生物学特性多宝鱼属于鲽形目,鲆科。

多宝鱼属的鱼类在南、北美洲东西岸较多,而亚洲沿岸只有多宝鱼一种,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日本、俄罗斯沿岸海区。

多宝鱼仔鱼培育的最适温度为17-20℃,成鱼生长的适温为14-23℃,最适温度为21℃。

多宝鱼在13℃以下,23℃以上摄食减少,25℃以上停止生长,长期处于27℃的环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

多宝鱼为广盐性鱼类,能在盐度低于8permil;的河口地带生活。

多宝鱼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强,一般养殖时应以4毫克/升为标准。

多宝鱼是肉食性鱼类,摄食鱼类的种类包括鲲鱼、天笛鲷、小型虾虎鱼、玉筋鱼、沙丁鱼和鲐鱼等的幼鱼及乌贼类。

多宝鱼的产卵期为4mdash;6月,盛期为5月份,属多次产卵型鱼类,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0mdash;21℃,最适水温为15℃。

体长45mdash;70厘米的雌鱼每尾怀卵90mdash;100万粒。

育苗技术1、设施条件育苗池为容积20-60立方米,深度1米左右的圆形水泥池,循环流水。

2、亲鱼的选择与蓄养自然海区的多宝鱼雌性性成熟年龄为3-4年,雄性为2-3年,雌雄亲鱼均以3龄以上,体重天然鱼1.6-7.0千克,养殖鱼0.9-5.1千克为好。

多宝鱼不在产卵期难以鉴别雌雄,在产卵期生殖孔红而圆者为雌性,细长而不发红者为雄性。

亲鱼培育需黑布遮光,完全人工光源,光照一般由40-200瓦的白炽灯控制,光照时间为每天8-14小时。

亲鱼的放养密度为1-2尾、体重5-15千克/平方米。

蓄养期间饵料种类以沙丁鱼、鲐鱼、玉筋鱼等小杂鱼类为主、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

天然鱼刚入池时较难适应,必须采取流水使饵料慢慢活动或人工饵料摆动等方式诱食,使之尽早摄食。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养殖技术多宝鱼又称南方鲆、大西洋漠斑牙鲆、美国漠斑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

多宝鱼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

多宝鱼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

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两年龄可达到性成熟。

通常雄鱼的寿命期为两年,据报道,在南卡莱罗纳州寿命最长的雄鱼可达到3年以上。

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的体重要明显大于雄鱼的体重,-条三龄的雌性成鱼可达到25公分左右。

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公分,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二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到2O公分~25.5公分,雌鱼可达到3O公分~35.6公分。

若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见效更快,效益更好。

在自然海域里,多宝鱼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

仔鱼主要以甲壳纲动物为饵料,随着鱼的不断长成,逐渐以各种鱼类为食,通常捕食的对象包括斑点鲻鱼、条纹鲻鱼和白鲻鱼及草虾等。

养鱼技术140713/0S0556359-0.jpg" title="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且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

美国自上世纪9O年代初开始研究多宝鱼繁育及养殖技术,在生理、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多宝鱼的养殖已成为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养殖产业。

该品种引入我国后极具开发价值,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多宝鱼的养殖1、苗种与苗种的选择(1)规格多宝鱼与褐牙鲆在养殖技术上比较接近,生产中容易掌握。

一般当苗种生长到5公分以上时,即可进入大池放养。

规格在8公分以上放苗最好,此时幼苗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后鱼苗的适应性强,容易提高成活率。

黄盖鲽的生态习性

黄盖鲽的生态习性

黄盖鲽的生态习性钝吻黄盖鲽(pseudopluyonestes),鱼纲,鲽科,比目鱼属,亦称高眼鲽。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海,渤海及辽南沿海等地区俗称为“小嘴”,“鼓眼子”等。

该鱼体形延长,侧扁平,不对称。

口小吻钝,牙齿细小尖利在无眼一侧。

双眼在鱼体的右侧凸起明显(俗称“鼓眼子”据此由来)。

有眼的一侧体色多呈黄褐或黑褐色,无眼的一侧为白色,体被鳞小且紧密,两眼间鼓起部分无鳞。

尾鳍宽厚有力,余为团鳍。

侧线在胸鳍上方弯曲位置离头稍近,且弯曲弧度平稳。

主要生产在温带及近寒带地区海域,我国沿海海域均有分布,北方沿海密度较大。

其鱼肉白嫩细腻味道鲜美。

大连及山东沿海地区的“松鼠小嘴鱼”,“家焖鼓眼”,“干烧小嘴”等海鲜佳肴,均以此鱼烹制而成,且多为海鲜美食宴席间“大件”之一。

另外,用大个的钝吻黄盖鲽去皮后片成薄片制成的“生鱼片”,其肉色透明白中带青,形,味俱全,口感及味道绝佳,绝不亚于日本料理中专做“生鱼片”的牙鲆鱼类。

一、钝吻黄盖鲽的习性钝吻黄盖鲽属于暖温性底层深水洄游性鱼类,随季节变化在近岸浅水或离岸深水之间移动。

通常多栖息于水深30米以上的海域,每年的早春(3月——4月)季节开始,洄游至沿海的浅水区域产卵,冬季游回深水区越冬,主食甲壳类,贝类及多毛类底栖动物。

2龄性成熟,雌性个体多大于雄性。

大连沿海钓获最大个体长度可达40厘米,正常情况下钓获个体长度多在25——30厘米之间。

钝吻黄盖鲽为底栖性鱼类,多活动觅食于海底泥质,沙质底区域,或既有部分扁平岩礁又有部分地接壤的范围之内。

大连地区的钓友称此种海底地貌形态为“花鞑疆”(所谓“疆”是指大连地区俗语对水下岩礁的统称)。

除主动觅食外,一般情况下,多“潜伏”于泥沙之中,其隐蔽方法独特而“狡诈”(笔者年轻时因曾隶属于“碰海”一族,在潜游海中“拿货”时目睹过多种海鱼的水下形态、觅食乃至隐蔽的方式)。

需要“潜伏”时,先快速摇动边鳍,随即弓身离底直线游动“带”起身下周边泥沙,然后突然刹车,并同时向后退去轻轻落底。

红立鱼的功效与作用

红立鱼的功效与作用

红立鱼的功效与作用红立鱼,学名又称为红点鲽,是鲽形目鲽科的鱼类,属于海洋底层活动的鱼类,分布广泛,包括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等海域。

红立鱼体形扁平,呈菱形,身体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鱼鳞,整体呈红褐色,但因个体差异,也有的个体身上覆盖着红色的斑点。

红立鱼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主要分布在南海及东海的浅海沿岸。

红立鱼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食用红立鱼对人体有许多的好处。

首先,红立鱼富含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它具有降低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改善免疫力、抗炎和抗衰老的作用。

每100克红立鱼中含有约1.3克的Omega-3脂肪酸,多次食用红立鱼可以达到满足人体对Omega-3脂肪酸的需求。

其次,红立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参与者。

红立鱼中每100克含有约20克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0%以上,因此适量食用红立鱼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高质量蛋白质,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此外,红立鱼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钾、镁等矿物质。

这些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对维持骨骼健康、维持神经肌肉功能、调节血压和血液酸碱平衡等都非常重要。

红立鱼中的钙含量每100克约为60毫克,比常见的蔬菜如白菜、雪菜、花菜等的钙含量高出很多。

红立鱼中的铁含量每100克约为1.2毫克,比常见的猪肝、牛肉、猪血等的铁含量高出很多。

因此,适量食用红立鱼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预防贫血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红立鱼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每100克红立鱼中含有约0.02毫克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可溶于脂肪的维生素,对人体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维持骨骼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D还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质,促进钙的沉积在骨骼中,预防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的发生。

适量食用红立鱼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鲽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一、牙鲆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隶属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地方名牙片、左口、比目鱼。

广泛分布于朝鲜、日本、俄国远东沿岸海区以及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鱼体含水率75.3%,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1g,脂肪1.7g。

1、形态特征(图1-53)背鳍64~85;臀鳍49~65;胸鳍11~13;腹鳍6;侧线鳞123~128。

牙鲆体扁平,呈卵圆形,体长为体高的2.3~2.6倍。

双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小鳞,具暗色或黑色斑点,呈褐色,无眼侧端圆鳞,呈白色。

口大,前位。

口裂斜、左右对称。

有眼侧的两个鼻孔约位于眼间隔正中前方,前鼻孔后缘有一狭长瓣片;无眼侧两个鼻孔接近头部背缘,前鼻孔亦有类似瓣片。

牙尖锐,呈锥状,上下各一行,均同样发达。

背鳍约始于上眼前缘附近,左右腹鳍略对称、尾鳍后缘呈双截形。

奇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点或横条纹。

2、生态习性牙鲆属冷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区。

牙鲆仔鱼培育的最适水温为19~20℃,成鱼生长的适温为14~23℃,最适温度为21℃。

养殖牙鲆在水温13℃以下、23℃以上时摄食减少,10℃以下、25℃以上停止摄食,长期处于27℃的环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牙鲆在冬季水温为2℃仍能存活,致死水温在2℃以下。

当水温降到1.6℃以下,幼鱼几乎会全部死亡。

牙鲆属广盐性鱼类,能在盐度低于8的河口地带生活;对低氧的耐受力虽较强,致死浓度为0.6mg/L~0.8mg/L为标准,低于该浓度时,摄食量减少,发病亦会上升。

但养殖期间应维持在4mg/L以上为宜。

牙鲆是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牙鲆仔鱼以无脊椎动物的卵、桡足类幼体等为饵料,后期仔鱼摄食等足类、端足类、裂足类的幼体,变态初期大量摄食昆虫类,营底栖生活时摄食糠虾,也捕食剑水蚤和其他稚鱼,以后(全长3cm后)逐渐摄食沙丁鱼、鰕虎鱼等幼鱼,体长11cm~14cm时食性开始转化,15cm的牙鲆捕食的天然饵料中有近90%是鱼类;成鱼多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

3、生长速度在养殖条件下,满1龄雄性牙鲆的平均体重为555.2g,而雌性平均体重可达807.7g,显著超过雄鱼的生长;养殖满2龄后,雌雄生长的差异更大,雌鱼增重倍率为111.6%,而雄鱼只有53.2%。

4、繁殖习性牙鲆一般雌鱼要4龄以上,雄鱼要3龄以上才能产卵、排精;人工养成的亲鱼可以提前1年使用。

天然牙鲆的繁殖季节,在我国黄渤海沿岸的产卵期为4~6月,产卵水温10~21℃,最适水温15℃。

牙鲆的繁殖力很强,属多次产卵型鱼类。

怀卵量,体长50cm为20万~50万粒;体长60~70cm为40万~60万粒。

受精卵直径约为0.81mm,卵黄中有1个大的油球。

受精卵在14~16℃、盐度29.9的海水中培育,要经过历时93h左右(l395度·时)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二、大菱鲆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隶属蝶形目、鲆科、菱鲆属。

音译“多宝鱼”。

系栖息于大西洋东北部沿岸的一种特有比目鱼。

大菱鲆的皮下、鳍边缘含有十分丰富的胶质,口感甘美,风味独特。

水分含量78.5%,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78.6%,脂肪含量占干重的15.8%,灰分含量占干重的4.74%。

1、形态特征(图1-54)体形呈菱形,身体扁平,因背、臀鳍较宽,所以整体又近似园形。

尾鳍宽而短。

背面体色深褐,有隐约可见的黑色和棕色花纹,体色还可随环境而变化。

大菱鲆的头部比例与身躯之比相对较小。

口裂中等大,牙齿较小且不锋利。

两眼位于头部左侧。

体表有少量角质鳞,腹面呈白色,光滑无鳞。

大菱鲆的体形优美,幼鱼色彩绚丽,具观赏价值。

2、生态习性适应于低水温生活和生长。

能耐受0~30℃的极端水温,l龄鱼的生活水温为3~26℃,2龄鱼以上对高温的适应性逐年有所下降,长期处于24℃以上的水温条件下将会影响成活率,3~4℃仍可正常生活,5℃~7℃的水温条件下,仍可保持较积极的摄食状态正常生长,10℃以上可以快速生长。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要求水质清洁,透明度大;pH7.6~8.2;对光照的要求不高,200~3000LX即可;能耐低氧(3~4mg/L);适盐性较广(12~40)。

大菱鲆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较强,喜集群生活,互相多层挤压一起,除头部外,重叠面积超过60%,对生长、生活无碍。

大菱鲆在自然界中营底栖生活,以小鱼、小虾、贝类、甲壳类等为食。

大菱鲆喜集群摄食,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都很高,可以集约化养殖。

大菱鲆从幼鱼开始至整个养成期间,极易接受配合饲料,而且转化率很高,饵料系数为l.2,甚至为1。

3、生长速度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最适的养殖水温为15~19℃,全长5cm的鱼苗人池养殖一年,体重可达800~1000g,第二年至第三年生长速度加快,一般年增长速度可以超过1kg。

3~4龄鱼体重可达5~6kg。

4、繁殖习性大菱鲆属于分批产卵鱼类,产卵量,平均每 kg体重可产卵100万粒。

野生雌性大菱鲆3龄性成熟,体重2~3kg,体长40cm左右;雄鱼2龄性成熟,体重l~2kg,体长30~35cm。

自然繁殖季节为5~8月。

大菱鲆亲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不能自行排卵受精,繁殖盛期偶有成熟卵自行排出体外,但绝大多数为未受精卵。

所以至今人工繁殖培育鱼苗,仍依赖于人工采卵授精。

大菱虾卵呈正圆球形,无色透明,卵径为0.98mm,中央有油球亦无色透明,油球径为0.13mm。

受精卵在13~15℃水温下,置于微流水和微充气的水体中孵化,13℃需116h孵化,15℃需96h孵化出仔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