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王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菩萨像
波罗时代菩萨像众多,品种激增,装饰奢华, 仪轨繁琐 造型趋向于神秘化和女像化。 频繁出现印度教神像中常见的多面多臂形象 经常采取女性化三屈式体态 值得注意:女性化正是密教崇拜女性性力的 表现
观音菩萨
锥髻半裸的造型类 似于湿婆神像 但头顶饰有阿弥陀 佛小坐像,左手持 一支长茎莲花
观世音菩萨像 来自那烂陀 公元9~10世纪 石质 60×34×11厘米 那烂陀考古博物馆藏
在众菩萨(菩提萨埵, 菩提意为觉悟,萨埵意为众生)中,观世音 广受崇拜。不仅在印度,在周边信奉佛教的国家也是如此。观世音也 称为“执莲花”,是禅定佛阿弥陀佛的精神之子。佛教经文《真实瑜 伽论》说他皮肤为白色,右手作施与印,左手持莲花。据说释迦牟尼 佛圆寂后、未来佛弥勒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由观世音主持。他是 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有108种化身。 这尊观世音菩萨结游戏座于盛开的仰覆莲座上,右脚垂下置于另一 朵莲花上。莲茎上有多个花柄,卷曲盘绕与莲花相接。菩萨佩戴丰富 的饰物:缀珠脚镯、两条束带、带三角形花饰的臂钏、珠链圣线、缀 珠花环、项链、耳饰和一顶短小的镶珠王冠,王冠两边有两个飘带结 成的华丽的三角结,中间有一莲花图案。菩萨发髻冠下部是禅定佛之 一的阿弥陀佛。观世音双眼半闭,面含微笑,左手持莲茎,右手掌心 有圆形印记,作施与印。下裙有美丽的花饰。背板装饰丰富,壁柱两 端各悬有铃铛。柱头上支撑着三叶拱,上有宝冠(天福之面)。较低 的两个拱边各有一飞天,手持花环,向观世音飞来。 莲花底座上的随侍人物和主像左边的人物表明主像为“卡萨尔帕 纳” ——《成就法鬘》中所载观世音菩萨的法相之一。卡萨尔帕纳的 特点是总有多罗、善财童子、毗俱胝与马头明王四神伴随左右;主像 一头双臂,左手持莲花,右手作施与印。卡萨尔帕纳左边是右手持宝 剑、左手持索套、大腹便便的马头明王,下边是四臂多罗,上面的双 手合十,下面的右手作施与印。多罗的另一边是王子模样的善财童子, 右手可能持莲茎,左手持经书,放在左大腿上。 根据《成就法鬘》的描述,这尊雕像应为观世音的卡萨尔帕纳法相。 雕刻者在制作时遵照标准比例尺寸,同时进一步挖掘,融入了一定的 灵活性。这件作品可能是那烂陀雕塑作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佛像
宝冠佛像是波罗时代流行的与印度教神像趋 同的佛像
宝冠佛坐像
装饰性增强而精神 性减弱,绿泥石雕 刻材料经过工艺处 理光滑细腻犹如金 属
宝冠佛立像
面容、立姿、手势 和显露裸体的透明 薄衣,都貌似笈多 时代萨尔那特样式 的佛像 外在装饰技巧却尽 情炫耀,纹样复杂 的山形宝冠、花样 耳饰和珠宝璎珞, 繁缛奢华程度不亚 于王者衣冠的印度 教神像
般若波罗密多经插图之一
描绘了一位女性 化的半裸的菩萨 造型肖似波罗雕 塑的菩萨坐像 流畅的线条与肌 肤晕染让人联想 起了印度传统壁 画
小结
1、波罗王朝的艺术特征是什么(与密教、印 度教方面联系,举例说明)? 2、波罗王朝与塞纳王朝的艺术的相同与异同 点分别是什么? 3、举例介绍波罗王朝细密画有哪些特点?
阿閦佛像 来自拉特纳吉里 公元10~11世纪 石质 21×13.9×7.8厘米 拉德纳吉里考古博物馆藏 阿閦佛是代表原初宇宙意识的元素的、重要的五 方禅定佛之一。他是众金刚的化身,一般都是出现在 面向东方的佛塔内。他的坐骑是一对大象,金刚(霹 雳)是他的标志。在一些复杂的密教文本中,他呈现 四臂或六臂,或为立像,或为坐像。 阿閦佛结金刚跏趺座于仰覆莲花座上。下身着裙, 部分铺散在莲花座上呈扇形,可见衣褶。上身半掩一 件上衣,右胸、肩膀和手臂袒露在外。双目半闭,左 手手掌有一圆形凸起印记,前额有白毫。左手放在膝 盖上,右手手心向内,作触地印。脑后有头光。头光 上方雕有菩提树,树两侧各有一持花环戴珠宝的飞天, 飞向主像。卷曲的莲茎两侧各有一头大象,相背而立。 像背面有铭文。
“多罗”(tara)简介
多罗(原义为星星)是佛教密宗的女性菩萨,传说 她是化身于观音菩萨的眼泪,以普度众生为天职, 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作度母。 坦多罗(Tantra)——左道的信条和仪式——宣称 女性原则(沙克蒂)是宇宙间主宰力量,因为它独 具推动潜伏的男性力量活动的动力,这显然是古代 母神崇拜的一个支派或一种再现。在佛教演化中强 有力的“度母”被称作是多罗,是佛陀和菩萨的女 性配偶。 印度教诸神,如梵天、毗湿奴和湿婆,都配有甚至 比他们本身更有活力的配偶
多罗胸像 来自萨尔纳特 公元9~10世纪 砂石 19.2×12.8×8.1厘米 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
多罗像为圆雕,全身曲线明显, 面庞含笑,光彩照人。腰以下及右 手缺失。 饰有菱形纹的纱丽裹着上 身,抬起的左手拿着一枝艺术化的 莲花,缺失的右手原应作施与印。 女神佩戴繁复的饰物包括手镯、臂 钏、缀珠项链、宽项圈和缀珠耳环。 其发式考究,大部分头发集中于右 肩,部分已残。宝冠上有三个锥形 突起和一个叶形尖顶,额上一圈盘 发,头两侧可见饰带末端。
猕猴奉蜜 来自佛陀伽耶 公元9~10世纪 石质 59×44 佛陀伽耶考古博物馆藏 传说在吠舍离城,一只虔诚的猕猴向来访的 献了一碗蜜。据说猕猴奉献过蜜后,退走时跌 了。为褒奖其善举,猕猴再生为梵天。佛教文 迦牟尼偶至利恰维首府吠舍离城,曾在城郊的 停留。这被看作是佛陀一生中八大重要事件之 玄奘的记述,原址曾筑塔以示纪念。最近在吠 头附近出土了一尊捧Biblioteka Baidu陶猴,在一定意义上证 这一传说之间的联系。桑奇大塔北门西侧柱子 猴奉蜜》,作于公元前2世纪,详细地刻画了这 犍陀罗地区的雕刻嵌板上也有对这一传说的刻 更晚一些。 佛陀手作禅定印,结莲花座于仰覆莲座上, 对背的狮子驮负。此像刻画出了佛陀的典型特 髻,前额有白毫,双眼细长,眉弯如弓,双耳 分明的身体轮廓使人联想起耆那教祖师雕像。 大衣,下边穿外衣。双手置于膝上,手掌残。 有猕猴的侧像。它右脚前伸,手持一盛满蜂蜜 碗。宝座的刻画手法与犍陀罗艺术比较一致, 两边都有装饰性物和垂花饰。在火焰头光两侧 雕佛塔。
财神金巴拉像 来自拉特纳吉里 公元9~10世纪 石质 67.3×42×12厘米 拉德纳吉里考古博物馆藏 双臂鼓腹的财神金巴拉结游戏座于仰覆莲座上, 左脚底有一个圆形标记,右手置膝上作施与印, 手中有一柠檬。左手抚摸着一只口吐珍珠的獴。 神像身着内衣,铺散在莲花座上,可见衣褶。佩 戴素面脚镯、腰带、中有花饰的粗腕饰(每个手 腕各有一只)、有三角形突起的缀珠臂钏、有花 形坠饰的项链、由莲花和金香木相间串起的花环、 大耳饰以及一个锥形高冠。金巴拉额头上有一个 凸起圆形标记发卷落在肩头。头顶有一伞盖。头 部两侧都各有一女子穿云而来。右边的手捧罐子, 左边的手举旗帜。背板顶端中心有一个向上的突 起。
波罗王朝
佛教在笈多时期已开始衰落,公元8世纪后仅存于少数地方。统治北印 度的波罗王朝(约公元750年——1150年)历代诸王信奉佛教,使佛教 在那里保存着最后的兴旺。至公元1200年前后,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佛 教在印度基本消亡。 波罗-塞纳时期(约公元750年——1206年)的佛教雕塑脱离了笈多时 期的艺术宗旨,与印度教艺术逐渐同化,日趋注重形式美,人体与表情 的刻画逐渐变得简单,华丽的宝冠、项圈、璎珞等各种繁缛的装饰最为 引人注目,仅从“湿衣”手法上尚可看到笈多艺术的遗韵。这时期由印 度佛教演化出的金刚乘密教也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产生出多种多头多 臂、半人半兽等怪诞神秘的造像。 13世纪初,穆斯林入侵者几乎摧毁了比哈尔和孟加拉的佛教势力。那烂 陀和毗克罗摩始罗的比丘纷纷逃往尼泊尔和中国西藏避难。波罗时代的 建筑、雕塑、绘画等佛教造像对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的佛教艺术产生了很 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东南亚诸国特别是缅甸、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 亚的艺术
多罗
被称作是“印度的断臂维 纳斯” 三屈式身姿仍保持着优美 如花的风致。 浑圆的乳房,纤细的腰肢, 丰满的臀部,虽属于因袭 的夸张,却夸张得恰如其 分 行云流水般的纱裙,更增 强了她周身曲线和谐的韵 律
塞纳王朝
11世纪来自于南方的卡纳拉地区的塞纳人 (senas)逐渐取代了波罗人在孟加拉地区的 统治。 塞纳王朝,信奉湿婆教,在塞纳诸王的印玺 上刻有五面十臂的湿婆图像。
细密画是一种小型绘画,多用于装饰书籍的插图,有时也作 为独立的画幅。西方细密画起源于中世纪抄本插图,16世纪 幸刀至19世纪中叶袖珍肖像画成为欧洲的时尚。在东方,波 斯细密画享誉世界,印度细密画也颇负盛名。印度细密画大 体上可分为印度本土宗教细密画、莫卧儿细密画和拉杰普特 细密画三类。印度本土宗教细密画包括印度教、耆那教和佛 教抄本插图,公元ll至16世纪在印度北方流行,绘画技法单 纯稚拙,民间绘画的色彩极浓,尤其耆那教细密画在人物侧 面的头部同时画出两只正面的眼睛的画法非常有趣,类似现 代立体派绘画。后来的拉杰普特细密画继承了印度本土宗教 细密画的传统。
第一部分:建筑
波罗时代佛教建筑明显具有印度教化和密教 化趋向。
佛陀迦耶大菩提寺
壁龛佛雕 图案 七层角锥 形主塔结 构
那烂陀窣堵波
壁龛中众多的泥塑 的佛像构成了立体 的密教曼荼罗
第二部分:雕塑
趋向印度教化和密教化,佛教造像与印度教神像趋 同,出现大量宝冠佛像、多面多臂的观音菩萨、密 教女神多罗、摩利支诸神雕像,装饰豪华,造型怪 诞,几乎与印度教神像难以区分。 波罗时代的佛像以退化的形式延续着笈多时代萨尔 那特样式佛像的遗风,但已失去了笈多古典主义的 象征,感染了印度教艺术火焰式的绚丽光彩。 波罗时代流行的宝冠佛像,头戴宝冠,颈佩璎珞, 袭用了世俗王者的服饰,混同于印度教神像的造型。
瓦苏达拉像 来自孟加拉邦 公元12世纪 青铜 25×19.5厘米 印度考古局藏(新德里) 瓦苏达拉是财神金巴拉的配偶,但《成就 鬘》中却称她来自于阿閦佛和宝生佛。她通常 一面双臂,以谷穗为标志。有时也被刻画成一 面六臂,结游戏座;左边最上面的手持经书, 第二只手持谷穗,第三只手置于腿上,捧着盛 珠宝的宝瓶;右边三只手分别作敬礼、施与印 持谷穗;头发向上束成火焰状高髻,佩戴各种 饰物,神态安详。 此像特征与上面描述相符:六臂瓦苏达拉铜像 是以圆雕形式铸造的,略微弯曲。女神结游戏 座,右脚微微翘起,露出部分脚掌。身穿长纱 丽,上身显出透明效果,右边的手分别持绳结 谷穗,最下面的一只手作施与印。左边的手分 别持经书、谷穗、盛珠宝的宝瓶。全身佩戴脚 镯、腰饰、珠链、素面项圈、耳环及带叶状突 起的宝冠等。发髻呈锥形,分三层束扎,部分 发卷垂在肩头。铜像下有三个榫,用于固定在 莲座上。在瓦多达拉的巴罗达博物馆藏品中有 一批这种类型的铜像。
舞王
湿婆举着各种兵 器在公牛南迪背 上狂舞(疑问: 公牛像是拟人 化?) 造型不同与南印 度朱罗铜像的四 臂舞王
第三部分:细密画
波罗时代的佛经抄本插图,是印度现存最早的细密 画遗品,这些画在棕榈叶佛经即贝叶经抄本册页上 的插图尺寸微小,高约6cm~7cm,多系那烂陀或毗 克罗摩始罗佛教学府的比丘绘制 但是最流行的是插图佛经是《般若波罗密多经》 这部佛经认为比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在于认识世界 一切皆非真实,均属虚幻,而这种智慧人格化为般 若波罗密多女神。
弥勒菩萨
高髻中间饰有小塔和长茎龙 华 面部造型端庄丰满,表情近 似冥想但不够深沉静穆 游戏座,单腿盘曲,右手在 胸前作施无畏印,左手支撑 坐垫,耸肩歪头,身体向右 倾斜,纤细的腰肢,倦慵的 神态和娇柔的手势,呈现女 性美特征 头饰、璎珞、臂钏、腰带、 手镯、脚镯精细雕刻,贴身 的程式化衣纹以阴线双线刻 画 眉心掌心均装饰有吉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