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粤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教案(新版)粤教版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氧果,包括实验步骤、原理及问题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氧气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讲解氧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氧气制备与性质讲解(15分钟)
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化合物的过程。
详细介绍每个方法的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制备过程。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Fe3O4)。
2.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在实验演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够细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其次,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例如,准备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图片和图表,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视频和实验操作步骤图。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本节课的实验,需要准备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化合物,铁、硫、碳等元素,以及实验室制氧气的常用仪器和设备,如烧杯、试管、导管、集气瓶等。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1)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1)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学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理解)。

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解)。

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15.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认识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学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学案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学案3.1认识氧气课前预习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是()。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都是()的。

氧气()水,一体积水可溶解()氧气。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1.镁带 2.铁丝 3.木炭 4.磷 5.硫6. 铜 7.水 8.二氧化碳 9.氧化镁 10.二氧化硫11.四氧化三铁 12.五氧化二磷 13.氧化铜 14.氧气当堂训练一、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都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1.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3: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更,发出,并放出。

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集气瓶内燃烧木炭应使用- (填仪器名称)。

表达式4.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5.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四射,生成物叫。

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擦拭干净,这个变化是变化。

铁丝前端要系一根火柴的原因是,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前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上或,目的是。

反应文字表达式式。

6.由俩种或俩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 )。

通式是( ).概括为()。

7.氧气的主要用途是:()和()。

二、选择题1.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可燃性B.能支持燃烧C.较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2.让镁在绝对密闭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

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如右图,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B.瓶内不可能进水C.瓶内全部进水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磷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4.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极易溶于水 B.在液态时为无色C.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 D.在固态时变成白色固体5.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 B.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D.蜡烛在空气中点燃[6.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的反应现象是()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淡蓝色火焰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7.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产生耀眼强光 B.生成白色固体.C.放出大量热量 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8: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放出热量C.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硫磺熔化了9: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宇航中作高能燃料B、供重危病人呼吸C、炼钢D、登山潜水时携带供氧设备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放上或,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教案(新版)粤教版
-学生在预习、课堂互动、巩固练习等环节中,展现出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在错题订正中学会了自我反馈和改进。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了解氧气的拓展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提升了学习迁移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重点知识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加热。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探究: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了对氧气性质和制取原理的理解。
2.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氧气制取方法展开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氧气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和氯酸钾加热等,以及相应的反应原理。
(2)讨论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数据分析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备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氧气32制取氧气1教案新版粤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氧气32制取氧气1教案新版粤教版.docx

3. 2 制取氧气第教案年月日星期课题 3.2 制取氧气(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括叙述制取氧气三种方法(分解过氧化蛍溶液、加热高镒酸钾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用品、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

2.概述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催化过程中的质量守恒。

难点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课型新授,课教•法探究式教学过程一、导课个性化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设问:在前儿节课的学习屮我们都用到了氧气,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1.学生愕然,等待教师的进一步讲解。

2.导入新课: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知道那.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了。

制取氧气有很多方法,有些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制取,有些适合实验室小规模的制取。

今天耍我们学的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3. 2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用到的是两套装置三种方法。

2.产生•兴趣,进入课堂情境(一)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用多媒体放映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自学探究】课本P72观察活动并填写相关内容。

【讨论与交流】课•本P731.观看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演示课件,并讨论分析,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未加热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屮,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木条不能够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在加热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2)木条复燃了;说明有氧气放出了。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加有二氧化镒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3)木条也复燃了;说明有氧气放出了。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教案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Mg ) +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 (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 + 氧气(O2)加热——→ 氧化铜(CuO ) (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 )+ 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考点2 氧气的用途氧气用来支持燃烧(如发射火箭)和供给呼吸(如登山) 考点3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见练习册11页)2.实验室制法 1、药品和反应原理(1)高锰酸2KMnO 4=△==K 2MnO 4+MnO 2+O 2↑ 应选用装置 A(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 3=△===2KCl+3O 2↑ 应选用装置 A(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H 2O 2 = MnO 2= 2H 2O+ O 2 ↑ 应选用装置 BA完成归类示例进行典型题的归纳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注意----有关于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内容B因为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药品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用A装置。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药品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条件为常温故用B装置。

2、收集方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用向上排空气取气法收集。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又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5、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用排水法收集时:看到水被排尽,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6、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完成填空完成1,化学式的定义,意义的填空进行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教案  粤教版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等);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4)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2、化合反应的定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工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方法】:讲授法【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化合反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氧气的有关知识◆教学情景导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你了解氧气吗?你知道氧气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吗?你知道医院中放氧气瓶的原因吗?◆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几乎保持恒定?2.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66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比空气的密度大4、有三态变化,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表格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氧气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氧气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教案新版粤教版
2.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逐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选择
实验探究、引导 阅读、归纳




[回顾]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____,其次____(
[归纳并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它能与碳、铁和蜡烛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碳+氧气二氧化碳
C02C02
铁+氧气四氧化三 铁
Fe 02Fe304
石蜡+ 氧气水+二氧化碳
02H20 C02
[思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给出准确答案)
【引入】
氧气与人类关 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下面我们将学习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一一氧气。本节课我们先学习“3.1认识氧气”。
[板书]§3.1认识氧气
[问]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观察和阅读]
1.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
2.阅读教材中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内容后,请学生口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氧气的物理性质)。

(红磷)
发出色火焰、热、有大量生成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
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明亮的色火焰,热,生成

同镁带燃烧
(补 充)1.红磷、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其文字表达式和符号。
2.演示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书写相关文字表达式和符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备课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备课教案 (新版)粤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气和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三节,最后安排了表示物质的组成的化学式及分子式这一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可以比
学.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知道氧.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

认识
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使学
学的重要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习惯,
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5)拓展讨论: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拓展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交流。
(6)请教教师: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请教,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7)作业反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拓展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如,准备一些燃烧实验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灭火方法的效果对比图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意外。对于涉及实验的课程,教师应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的状态,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正常运行。
(3)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进行燃烧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燃烧速度实验、自制灭火器实验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闻案例:让学生收集近年来发生的火灾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燃烧原因及灭火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要求:
(1)阅读理解:学生需撰写阅读材料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以检验学生对拓展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八、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和灭火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火灾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九.板书设计
①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氧气34物质构成的表示式2教案新版粤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氧气34物质构成的表示式2教案新版粤教版.docx

3.4物质构成的表示式第教案一一第教案年月日一一日星期课题 3.4物质构成的表示式(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2.能利用相对原子质塑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牛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应用难点1.化合价的涵义。

2.化合价的应用课型新授课教法演示一激趣一阅读【复习提问】个性化设计1•化学式的意义[引课]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呢?三、怎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提问]观察•下面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是否相同?•[投影]物质HC1H20NaCl Fe2()3原子1: 12: 11: 12: 3个数比[设问]化学式屮各原子个数比为何都是固定且唯一的?[讲述]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都是固定且唯一的原因一形成化合物时,各原子为了使结构达到稳定,不同原子得失电子数目不同所决定的。

[归纳]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点拔]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表现出来的--种性质。

观察活动:观察课本116页,“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总结化合价规律[归纳]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显负价;.2.通常,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3.有些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5.化合物中元素有化合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6)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①常见化合价顺口溜(会背)表示方法(要求熟记)-1■1•1-1氟氯漠碘负一价F Cl Br I+1+1+1+1正一氢银和钾钠H Ag KN<a+2 +2' +2+2 +2正二锁钙镁锌铜Ba Ca Mg Zn Cu+5+7氯正五七单质零Cl Cl+2+3亚铁正二铁正= Fe Fe+3+1+2铝=钱一正一汞Al NH,Hg・2+4+6+2 +4二四六硫二四碳S s s c c-2+4+4 +7氧二硅四四七镭0Si Mn Mn②原子团的化合价(鞍根.+1价氢氧根-1价表示方法+1NH,0H 记忆口决(主要根团的化合价)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价磷酸根镀根特殊正一价硝酸根-1价NO3•1硫酸根-2价SO,-2碳酸根-2价C03・3[设问]我们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准确地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呢?[板书]2•化合价的应用[归纳](1)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步骤: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②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③化合价价数交叉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使右下角数字之比为最简整数比④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检查。

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2 制取氧气(教案)

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2 制取氧气(教案)

3.2 制取氧气【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3.2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4)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2、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器材;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示意图;温度计;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方法】:做好[实验3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四个实验,是本节的关键所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但在实验前,由于学生独立实验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因此,实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可以增加一个实验(5),用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在酒精灯上加热,试验有没有氧气产生。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哪些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有氧气产生,哪些实验没有氧气产生。

最后,启发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若不加热,过氧化氢不能产生氧气。

加入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氧气不是从二氧化锰中生成的[第(5)个实验证明了]。

实验(3)的氧气放完以后,过氧化氢已经消耗完毕,那么二氧化锰是否还存在呢?实验(4)则可证明,二氧化锰还存在于试管内。

由此推出二氧化锰本身不产生氧气,但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又不消失,还能起催化作用,从而形成催化剂的概念。

了解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的速度,向学生介绍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点】: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粤教版
学生活动
让学生思考:
(1)木材、煤可以燃烧吗?
(2)如果将木材、煤放在空气中不去管它们,会燃烧吗?说明什么?
思考、回答:
(1)它们会燃烧
(2)不会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有条件的
陈述:物质的燃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那么这些条件是什么?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听讲、思考
演示实验 :课本P75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以及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重点
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演示物质燃烧实验→课堂练习




一、导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我们都知道氧气和水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种物质,它不是我们必需的,但却对我们很重要。它的发现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大家想一想这种物质是什么?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所以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听讲、做记录
提问:燃烧究竟是什么?举例说明。
思考、回 答:燃烧就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木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小结:燃 烧的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思考、回答:不同火灾应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导新:灭火也应“对症下药”。今天我们来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进入课堂情景
四、灭火原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燃烧的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回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
-化学实验操作软件。
-燃烧与灭火原理的多媒体教学动画。
3.课程平台: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化学课程学习管理系统。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网络教学视频资源。
-电子版教材。
5.教学手段:
-实验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多媒体教学。
-小组讨论。
-互动问答。
2.增强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强化安全意识:了解火灾危害,增强防火、灭火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4.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消防安全,积极参与社会消防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及其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制作科普宣传册: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科普宣传册,提高防火意识。
注意事项:
1.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要与教材内容相关,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课后任务要具有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理解。
3.实际案例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5.知识应用:学会分析火险,提高防火、灭火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使学生能够:
1.提高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燃烧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科学的认识。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教案(新版)粤教版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与化学式相关的实践任务,如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式,研究它们所表示的物质性质,或尝试配平复杂的化学方程式。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化学式的故事》,了解化学式的起源与发展,增强对化学式重要性的认识。
-观看《元素与化学式》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式的理解。
-指出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化学式书写错误、配平不当等,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鼓励优秀作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个性化辅导:对于作业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总结与反馈: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建议。
-探索化学式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进行小实验,探索化学式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如化肥、农药的化学式及其作用原理。
-自制化学式卡片:学生可以制作一套化学式卡片,包括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等,以便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式配平练习:提供一些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提高配平技巧,加深对化学式的理解。
举例:以氧气的化学式O2为例,解释化学式表示分子中氧原子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
2.教学难点
-化合价的判断: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特别是对于多价元素和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化学式的配平:教授学生如何对化学式进行配平,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尤其是对于复杂化合物的化学式配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质组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化学式判断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章节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章节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学科: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班级:________时间:_________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化合价的涵义,常见化学式的一般写法和读法。

3.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填一种)。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反应的________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应考虑的因素是。

[选题理由]:本题主要考察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综合利用,要求学生对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相当熟悉。

其中包括了氧气制取的药品选择、发生装置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以及氧气的性质考查,综合性较强。

[学生问题分析]:学生在回答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首先需要一瓶氧气,而氧气的收集方法就需要认真分析,看看到底是排水法还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题方法分析]:(1)A装置中试管、酒精灯等均属玻璃仪器;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是催化剂。

(2)过氧化氢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在常温下进行,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且能溶于水,所以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有少量水,故收集氧气时,最好用排水法收集。

(4) 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反应物需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选用B装置制备气体时,反应物是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制取氧气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报告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实践性的建议,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氧气的发现历史、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等科普文章,以加深对氧气的了解。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视频,以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深入了解氧气的发现历史和性质,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2)学生可以观看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视频,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3)学生可以参观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了解制氧气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激发自己的科研兴趣。
(4)学生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5.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
6. 作业与评估材料:准备相关的作业和评估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行课堂评估。
7. 学习指导资料:准备学习指导资料,包括实验操作步骤、问题讨论题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3)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潜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教案  粤教版

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了氧气的
性。
答案及解析: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氧化
5、在做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
,防止集气瓶破裂。某同学在做这
个实验时,未能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答案: 放水或铺沙子;集气瓶中氧气的量太少或没有用火柴引燃
解析:在做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放水或铺沙子,目的是为了防止热的生
氧气 的制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 2.催化剂
教学方法
3.分解反应 1.
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
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
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知识总结: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表格中。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物、生成物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
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
气中燃烧
交流与讨论:
1.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铺一层细砂或留少量水,你能
5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 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15.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认识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 16.知道爆炸的利与弊(了解)。了解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知识。 17.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了解),初步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 18.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了解)。 19.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 20.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能说出常见的具体元素属 于哪类元素(了解)。 21.能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了解)。 22.能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识别单 质、化合物、氧化物(理解)。 【知识网络】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学案(无答案)粤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学案(无答案)粤教版(2021年整理)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复习【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2.合作探究,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区分概念。

3.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重点】三组概念:1。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两个重要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准确理解。

气体的制取装置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气体的制取装置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自主探究】旧知回顾:回忆本章知识点,自主完成以下空白:1.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是、、。

三者必须。

灭火的原理有、、。

要想达到灭火的目的至少 .2.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3.分解反应是。

写出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4.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5.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文字表达式,认真复习后填表反应条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件木炭点燃蜡烛点燃铁丝点燃、【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组内讨论交流后展示)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吗?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对吗?探究二:探究氧气的制取(个人自主完成,组内订对)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主要实验步骤有:该实验操作中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①先再装药品;先再熄灭酒精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 学 探 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理解)。

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解)。

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15.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认识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16.知道爆炸的利与弊(了解)。

了解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知识。

17.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了解),初步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18.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了解)19.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20.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能说出常见的具体元素属于哪类元素(了解)。

21.能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了解)22.能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理解)。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灭火原理和方法,防爆措施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及意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难点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 的现象、原理的比较;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灭火方法的确定元素概念的建立【知识网络】]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掌握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空气 2.空气的组成3.空气质量日报。

4.氧气、氮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和防止空气的措施。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氧气的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气的制法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概念。

4.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

2.催化剂3.分解反应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基础知识总结: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CO )文字表达式:碳(C )+ 氧气(O 2 )—— 2四氧化三铁(Fe O )文字表达式:铁(Fe ) + 氧气(O 2)—— 34点燃二氧化镁(MgO )文字表达式:镁(Mg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O )文字表达式:磷(P )+ 氧气(O 2)——→ 2 5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 2)——→氧化碳(CO 2)+ 水(H 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点燃(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加热文字表达式:铜(Cu ) + 氧气(O 2)——→氧化铜(CuO )(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点燃。

加压液态空气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介绍:(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

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

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

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

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制取氧气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光照葡萄糖+氧气叶绿素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具体过程氮气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干燥空气降温升温-196℃液态氧升温-183℃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 MnO 4)——→锰酸钾(K 2MnO 4)+ 二氧化锰(MnO 2) +氧气(O 2) 。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b. 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 2O 2) ————→水(H 2O ) + 氧气(O 2)b. 注意事项: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补充练习测试题(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

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3)从液态空气、高锰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