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课例研究报告(获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三角形的面积》课例研究报告
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三角形的面积》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以往图形面积的计算课中,包括我在内很多教师都是简单的和学生说说公式推导过程,然后就让学生套公式计算,这样就让学生机械的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只是根据本课的知识要点做了安排,缺少了对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缺少了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关注,导致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以往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把让学生亲自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这一环节忽略的教法。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认识到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二、研究的问题
怎样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能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方法思路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猜测一一探索――总
发现结的学习过程。从而掌握规律,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践第一次教学实践
(一)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公式,并套用公式解决问题,从而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巩固公式。而公式的推导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后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设计:
1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2、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师:(出示三个三角形)老师这里有三个三角形,请你猜一猜哪个面积大?
生:第一个大。
生:不对,是第二个大。
生:三个一样大。
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到底哪个大?
师: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我认为和它的底有关。
生:我认为和它的底和高都有关。
^生: ..
推导计算公式。 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互相讨论,猜想三角形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有什
(3)
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讲解三角形 的面积是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X 高宁2”这个公 式是正确的。)
4
、阅读课本进一步验证公式是正确的,并质疑。 5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有了公式能不能计算课前那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 须的条件是什么?
(1) 学生量出各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算一算面积,看哪个大。 4厘米
/ 3.2厘米
8厘米
(2)
①
② (3) 多少平方米?
(4)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多少?
(5) —条红领巾的面积是25.92平方分米,底是9.6分米,这条红领巾的高 是多少(1)
(2) 么
关系。 师: 生: 师: 生: 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
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的积再除于 2 那么谁能说
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X 高十2
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厘米
7.5厘米
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底是2.5米,高是4米。
底是60分米,高比底少20分米。 一块三角形地的高是5.4米,底是高的3倍,这块三角形木板的面积是
厘米
分米?
(三)教学反思:
教学一开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激起了学生探
究新知的欲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能套公式进行解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推出,而是怕讲不完课就以学生看老师演示,老师讲解为主推导出,学生没有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所以在学生运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不看着公式解决问题时老是把“宁2”给漏掉。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感觉,我决定把教学过程修改并在四(3)班进行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教学实践
(一)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组织学生合作观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设计:
1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2、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略)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桌面上的两个锐角三角形,看看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
生:他们面积相等。
师:能不能把它们拼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1)学生拼。
(2)引导学生观察数据,互相讨论:
师:三角形的面积、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面积的一半。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
师:那么谁能说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十2
(3)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师:这个公式到底正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再分别拿两个钝角三角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看是不是也能拼出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看看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底和高是不是也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
生:(操作讨论)
学生汇报情况,得出这个公式适合各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4、阅读课本进一步验证公式是正确的,并质疑。
5、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略)
(三)教学反思
这次的教学效果比第一次的好很多。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学生们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点拨、鼓励学生,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我发现,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究过程,漏“宁2”的比例很少。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但由于学生感觉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点难,拼第一个时老在摆弄无从下手,花了很多时间。所以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用的时间太多,练习没时间,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在一节课中经历学习过程探索新知识,有能较好的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呢?因此在数学组的研讨下,把推导公式的部分的“拼”改成“先剪再拼” 然后在四(1)班进行第三次教学实践。
第三次教学实践
(一)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角线剪开,以四人小组观察讨论剪出
的三角形的面积、底和高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出计算公式。然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
1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2、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略)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像老师这样画出它的高,并标上底和高的字样。然后沿对角线剪开,别把高剪断。看有什么变化?生:(操作后)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把剪开的三角形按原来那样放好,然后以四人小组观察讨论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我还发现三角形的底和高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了那么多。
师:那么谁能说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