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6f5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4.png)
基本不等式教案
教案:基本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解决基本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够解决基本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与学生进行一段对话,了解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程度,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解释:
通过例子及图示,简单明了地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3. 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介绍几个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如将不等式转化为方程、利用数轴图解法等。
4. 练习与巩固:
通过对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进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求
解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注意解题步骤和思路。
5. 拓展应用:
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不等式问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
求解方法,并在解答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 归纳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并强调
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7. 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作业。
五、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04e0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c.png)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 版〕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不等式的性质》。
这节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这局部内容是不等式变形、化简、证明的理论依据及根底.教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在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根底上,系统归纳和论证了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质.教学重点是比拟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和不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置;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联系,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2.理解并掌握比拟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3.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并利用比拟实数大小的方法论证这些性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逻辑论证能力.三.学生学情分析;在的学习中,学生已将掌握了不等式关于加减和乘除的性质,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利用公理化的体系构建学生对于所学不等式性质的认识,让学生更好的从本质上体会不等式的性质,〔2〕学习关于不等式原来不完善的地方,比方对称性和传递性,还要学习两个不等式间的加减乘除次方开方运算。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公理化体系下不等式性质的证明及其应用.四.教学策略分析;这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关系,进而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自然引出不等式的根本性质.通过求解方程和求解不等式相对照,梳理已学习的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探索等式、不等式的共性,归纳出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的研究思路和思想方法,猜测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并给出证明。
让学生体会“运算〞在研究不等式性质中的关键作用。
为了研究不等式的性质,首先学习比拟两实数大小的方法,这是论证不等式性质的根本出发点,故必须让学生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本上可以归纳总结出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质,但对于这些性质的证明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或对论证过程感到困惑,为此,必须明确论证性质的方法和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定理、法则等,要通过公理化的论证才予以认可,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1.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引出不等关系。
高中数学5个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5个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f199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6.png)
高中数学5个不等式教案
课题:高中数学不等式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各种不等式问题,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方法。
一、引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意义和作用。
二、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小关系、加减乘除,等不等式的性质。
2. 不等式的转化:加减法转化、乘除法转化等。
3. 不等式的表示:解集表示法、图示法等。
三、解不等式:
1.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不等式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
3. 复合不等式: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四、不等式的应用:
1. 不等式在几何中的应用:三角形不等式等。
2.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大最小值问题、优化问题等。
五、综合练习:
安排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具体调整和安排。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47da3baaea998fcc220eb1.png)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提炼、完善基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能力;3.结合课本的探究图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4.借助例1尝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通过例2及其变式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了教学实际,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基本不等式.三、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几何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是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能找出一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在正方形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于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正方形的面积.由图可知,即.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和(),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根据上述两个几何背景,初步形成不等式结论:若,则.若,则.学生探讨等号取到情况,教师演示几何画板,通过展示图形动画,使学生直观感受不等关系中的相等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等式结论:(1)若,则;(2)若,则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给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证明.证法一(作差法):,当时取等号.(在该过程中,可发现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证法二(分析法):由于,于是要证明,只要证明,即证,即,该式显然成立,所以,当时取等号.得出结论,展示课题内容基本不等式: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深化认识:称为的几何平均数;称为的算术平均数基本不等式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3.几何证明,相见益彰探究三:如图,是圆的直径,点是上一点,,.过点作垂直于的弦,连接.根据射影定理可得:由于Rt中直角边斜边,于是有当且仅当点与圆心重合时,即时等号成立.故而再次证明:当时,(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进一步加强数形结合的意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4.应用举例,巩固提高例1.(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一段长为3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通过例1的讲解,总结归纳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的特征,实现积与和的转化)对于,(1)若(定值),则当且仅当时,有最小值;(2)若(定值),则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推导,不但可使他们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例2.求的值域.变式1.若,求的最小值.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的函数图象,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通过例2及其变式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练一练(自主练习):1.已知,且,求的最小值.2.设,且,求的最小值.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基本不等式: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1)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数形结合思想);(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媒体展示,渗透思想:若将算术平均数记为,几何平均数记为利用电脑3D技术,在空间坐标系中向学生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平面在曲面的上方6.布置作业,课后延拓(1)基本作业:课本P100习题组1、2题(2)拓展作业:请同学们课外到阅览室或网上查找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几何解释,整理并相互交流.(3)探究作业:现有一台天平,两臂长不相等,其余均精确,有人说要用它称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托盘各称一次,则两次所称重量的和的一半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这种说法对吗?并说明你的结论.《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说明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
高中数学教案 第5讲 基本不等式
![高中数学教案 第5讲 基本不等式](https://img.taocdn.com/s3/m/7bdce43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f.png)
第5讲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3.掌握基本不等式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1.基本不等式ab ≤a +b2(a >0,b >0),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1a =b 时取等号.2.两个重要的不等式(1)a 2+b 2≥□22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2)ab ≤(a +b 2)2(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1)已知x ,y 都是正数,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32P .(2)已知x ,y 都是正数,如果x +y 的和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414S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1)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忽略某个条件,就会出错.(2)一定要尽量避免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若必须多次使用,则一定要保证它们等号成立的条件一致(等号同时成立).常用结论1.b a +ab≥2(a ,b 同号),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2.ab ≤(a +b 2)2≤a 2+b 22(a ,b ∈R ).3.21a +1b ≤ab ≤a +b 2≤a 2+b 22(a >0,b >0).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不等式a 2+b 2≥2ab 与a +b2≥ab 成立的条件是相同的.()(2)函数y =x +1x 的最小值是2.()(3)函数f (x )=cos x +4cos x ,x ∈(0,π2)的最小值等于4.()(4)“x >0且y >0”是“x y +yx ≥2”的充要条件.()答案:(1)×(2)×(3)×(4)×2.回源教材(1)已知x >-1,则x +1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x +1x +1=(x +1)+1x +1-1≥2(x +1)×1x +1-1=2-1=1,当且仅当x +1=1x +1,即x =0时等号成立.答案:1(2)若a >0,b >0,且ab =a +b +3,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ab =a +b +3≥2ab +3,得ab -2ab -3≥0,解得ab ≥3(ab ≤-1舍去),即ab ≥9,当且仅当a =b =3时取等号.答案:9(3)若把总长为20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则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m 2,此时矩形场地的长、宽分别是________m.解析:设矩形的一边为x m ,则另一边为12×(20-2x )=(10-x )m ,其中0<x<10,所以面积y =x (10-x )≤(x +10-x 2)2=25,当且仅当x =10-x ,即x =5时,等号成立,所以y max =25.此时矩形的长与宽均为5m.答案:255,5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配凑法例1(1)已知x >2,则4x -2+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由x >2知x -2>0,则4x -2+x =4x -2+(x -2)+2≥24x -2·(x -2)+2=6,当且仅当4x -2=x -2,即x =4时取“=”,所以4x -2+x 的最小值是6.答案:6(2)设0<x <32,则函数y =4x (3-2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0<x <32,∴3-2x >0,y =4x (3-2x )=2[2x (3-2x )]≤22x +(3-2x )22=92,当且仅当2x =3-2x ,即x =34时,等号成立.∵34∈(0,32),∴函数y =4x (3-2x )(0<x <32)的最大值为92.答案:92常数代换法例2(2024·济宁高三月考)若a >0,b >0,3a +2b =6,则2a +3b的最小值为()A .6B .5C .4D .3解析:C因为a >0,b >0,3a +2b =6,所以2a +3b =16(2a +3b )(3a +2b )=16(12+4b a +9a b )≥16(12+24b a ·9a b )=4,当且仅当3a =2b =3时,取等号,即2a +3b的最小值为4.消元法例3(2024·菏泽期中)若正数x ,y 满足x 2+xy -3=0,则4x +y 的最小值是()A .3B .6C .23D .42解析:B因为正数x ,y 满足x 2+xy -3=0,所以y =3x -x ,由y >0,得3x-x >0,因为x >0,所以3-x 2>0,即0<x <3.所以4x +y =3x +3x ≥23x ·3x=6,当且仅当3x =3x,即x =1时等号成立.故选B .反思感悟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1)知和求积的最值:“和为定值,积有最大值”.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具备条件——正数;②验证等号成立.(2)知积求和的最值:“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要注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3)构造不等式求最值:在求解含有两个变量的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时,通常采用“变量替换”或“常数1”的替换,构造不等式求解.训练1(1)已知x >0,y >0,且4x +2y -xy =0,则2x +y 的最小值为()A .16B .8+42C .12D .6+42解析:A 由题意可知2x +4y =1,∴2x +y =(2x +y )(2x +4y )=8x y +2yx+8≥28x y ·2yx+8=16,当且仅当8x y =2yx,即x =4,y =8时,等号成立,则2x +y 的最小值为16.(2)(2024·深圳六校质检)已知x>0,y>0,若x+y+xy=3,则xy的最大值为()A.1B.2C.2D.22解析:A法一:由x>0,y>0,得x+y≥2xy,所以x+y+xy=3≥2xy+xy,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令xy=t(t>0),则t2+2t-3≤0,解得0<t≤1,即0<xy≤1,故0<xy≤1,当且仅当x=y=1时等号成立,xy的最大值为1,故选A.法二:由x+y+xy=3,且x>0,得y=3-xx+1,则xy=x(3-x)x+1=-x2+3xx+1,因为x>0,y>0,则3-xx+1>0且x>0,解得0<x<3.设t=x+1∈(1,4),则x=t-1,xy=-x2+3xx+1=-(t-1)2+3(t-1)t=-t2+5t-4t=-t-4t+5=-(t+4t)+5≤-2t·4t+5=1,当且仅当t=4t,即t=2,也即x=y=1时等号成立,所以xy的最大值为1,故选A.(3)已知x>1,则y=x-1x2+3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令t=x-1,∴x=t+1,∵x>1,∴t>0,∴y=t(t+1)2+3=tt2+2t+4=1t+4t+2≤124+2=16,当且仅当t=4t,t=2,即x=3时,等号成立,∴当x=3时,y max=1 6 .答案:1 6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例4(1)当x>a时,2x+8x-a的最小值为10,则a=()A.1B.2 C.22D.4解析:A2x+8x-a=2(x-a)+8x-a+2a≥22(x-a)×8x-a+2a=8+2a,即8+2a=10,故a=1.(2)已知不等式(x+y)(1x+ay)≥9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则正实数a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已知不等式(x+y)(1x+ay)≥9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只需求(x+y)(1x+ay)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9,∵(x+y)(1x+ay)=1+a+yx+axy≥a+2a+1=(a+1)2,当且仅当y=ax时,等号成立,∴(a+1)2≥9,∴a≥4,即正实数a的最小值为4.答案:4反思感悟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及最值成立的条件,可确定某些参数的范围.训练2若正实数x,y满足x+y=1,且不等式4x+1+1y<m2+32m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正实数x,y满足x+y=1,则(x+1)+y=2,所以4x+1+1y=12[(x+1)+y]·(4x+1+1y)=12(5+4yx+1+x+1y)≥1 2(5+24yx+1·x+1y)=92,+1=2y,+y=1,=13,=23时,等号成立,所以4x+1+1y的最小值为92.因为不等式4x+1+1y<m2+32m有解,则m2+32m>92,即2m2+3m-9>0,即(2m-3)(m+3)>0,解得m<-3或m>32.答案:(-∞,-3)∪(32,+∞)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例5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设计生产中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材料.甲工厂承担了某种材料的生产,并以x千克/时(为保证质量要求1≤x≤10)的速度匀速生产,每小时可消耗A材料(kx2+9)千克,已知每小时生产1千克该产品时,消耗A材料10千克.(1)设生产m千克该产品,消耗A材料y千克,试把y表示为x的函数;(2)要使生产1000千克该产品消耗的A材料最少,工厂应选取何种生产速度?并求消耗的A材料最少为多少.解:(1)由题意得k+9=10,解得k=1,因为生产m千克该产品需要的时间是mx,所以y=mx(kx2+9)=m(x+9x),1≤x≤10.(2)由(1)知,生产1000千克该产品消耗的A材料为y=1000(x+9x)≥1000×29=6000(千克).当且仅当x=9x,即x=3时,等号成立,故工厂应选取3千克/时的生产速度,此时消耗的A材料最少,最少为6000千克.反思感悟1.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的最值.2.解应用题时,一定要注意变量的实际意义及其取值范围.3.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若等号取不到,则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训练3某校为该校生物兴趣小组分配了一块面积为32m 2的矩形空地,该生物兴趣小组计划在该空地上设置三块全等的矩形试验区,如图,要求矩形试验区的四周各空0.5m ,各试验区之间也空0.5m .则每块试验区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m 2.解析:设矩形空地的长为x m ,则宽为32xm ,依题意可得,试验区的总面积S =(x -0.5×4)0.5×34-x -64x≤34-2x ×64x=18,当且仅当x =64x,即x =8时等号成立,易知x =8符合题意,所以每块试验区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8÷3=6(m 2).答案:6限时规范训练(五)A 级基础落实练1.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A .y =x +2xB .y =x 2+3x 2+2C .y =e x +e -xD .y =sin x +1sin x (0<x <π2)解析:C 当x <0时,y =x +2x <0,故A 错误;y =x 2+3x 2+2=x 2+2+1x 2+2≥2,当且仅当x2+2=1x2+2,即x2=-1时取等号,又x2≠-1,故B错误;y=e x+e-x≥2e x·e-x=2,当且仅当e x=e-x,即x=0时取等号,故C正确;当x∈(0,π2)时,sin x∈(0,1),y=sin x+1sin x≥2,当且仅当sin x=1sin x,即sin x=1时取等号,因为sin x∈(0,1),故D错误.2.已知a>0,b>0,若2a+b=4,则ab的最大值为()A.14B.4C.12D.2解析:D由题意得4=2a+b≥22ab,即2≥2ab,两边平方得4≥2ab,∴ab≤2,当且仅当a=1,b=2时,等号成立,∴ab的最大值为2.3.(2024·六安金寨县青山中学期末)已知x>2,y=4x+1x-2,则y的最小值为()A.8B.10C.12D.14解析:C∵x>2,∴y=4x+1x-2=4(x-2)+1x-2+8≥24(x-2)·1x-2+8=12,当且仅当4(x-2)=1x-2,即x=52时取等号,故选C.4.(2024·长沙雅礼中学第三次月考)已知x>0,y>0,且x+y=7,则(1+x)(2+y)的最大值为()A .36B .25C .16D .9解析:B法一:由x +y =7,得(x +1)+(y +2)=10,则(1+x )(2+y )≤(1+x )+(2+y )22=25,当且仅当1+x =2+y ,即x =4,y =3时等号成立,所以(1+x )·(2+y )的最大值为25.故选B .法二:因为x +y =7,所以y =7-x ,因为x >0,y >0,所以0<x <7,则(1+x )(2+y )=(1+x )(9-x )=-x 2+8x +9=-(x -4)2+25≤25,所以当x =4,y =3时,(1+x )(2+y )取得最大值25.故选B .5.(2023·忻州联考(二))已知0<a <2,则1a +92-a 的最小值是()A .4B .6C .8D .16解析:C 因为0<a <2,所以1a >0,92-a >0,则1a +92-a =12[a +(2-a )](1a +92-a )=12(1+9a 2-a +2-a a +9)=5+12(9a2-a +2-a a)≥5+9a 2-a ·2-aa=8,当且仅当9a 2-a =2-a a ,即a =12时等号成立,所以1a +92-a 的最小值为8.6.(多选)(2024·安徽名校联考)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0且a +b =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A .a 2+b 2>2B .8a +2b ≥9C .ln a +ln b >0D .a +1a >b +1b解析:AB对于A ,因为a >b >0且a +b =2,由基本不等式a 2+b 2>2ab ,得a 2+b 2=12[a 2+b 2+(a 2+b 2)]>12(a 2+b 2+2ab )=12(a +b )2=2(或由不等式a 2+b 22>(a +b 2)2直接得到),故A 正确;对于B ,8a +2b =12(8a +2b )(a +b )=12(10+8b a +2a b )≥12(10+28b a ·2ab)=9,当且仅当8b a =2a b ,即a =43,b =23时等号成立,故B 正确;对于C ,ln a +ln b =ln(ab )<ln(a +b 2)2=ln 1=0,故C 错误;对于D ,因为ab <(a +b 2)2=1,所以0<ab <1,所以(a +1a )-(b +1b )=(a -b )+b -a ab =(a -b )(1-1ab )=(a -b )(ab -1)ab<0,故D 错误.故选AB .7.函数y =x 2x +1(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y =x 2-1+1x +1=x -1+1x +1=x +1+1x +1-2(x >-1),所以y ≥2(x +1)·1(x +1)-2=0,当且仅当x =0时,等号成立.所以y =x 2x +1(x >-1)的最小值为0.答案:08.某公司购买一批机器投入生产,据市场分析,每台机器生产的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y (单位:万元)与机器运转时间x (单位:年)的关系式为y =-x 2+18x -25(x ∈N *),则每台机器为该公司创造的最大年平均利润是________万元.解析:每台机器运转x 年的年平均利润为y x=18-(x +25x )万元,由于x >0,故y x≤18-225=8,当且仅当x =5时等号成立,此时每台机器为该公司创造的年平均利润最大,最大为8万元.答案:89.(2024·张家口部分学校期中)已知a >0,b >0,且有a 2+4ab =16b 2,则a +2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a +2b )2=a 2+4ab +4b 2=16b 2+4b 2≥216b 2×4b 2=16,当且仅当16b 2=4b 2,即b =2,a =4-22时取等号,由于a >0,b >0,所以a +2b ≥4,所以a +2b 的最小值为4.答案:410.(1)当x <32时,求函数y =x +82x -3的最大值;(2)已知0<x <2,求函数y =x 4-x 2的最大值.解:(1)y =12(2x -3)+82x -3+32=-(3-2x 2+83-2x )+32.当x <32时,有3-2x >0,所以3-2x 2+83-2x≥23-2x 2·83-2x =4,当且仅当3-2x 2=83-2x ,即x =-12时,取等号.于是y ≤-4+32=-52,故函数的最大值为-52.(2)因为0<x <2,所以4-x 2>0,则y =x 4-x 2=x 2·(4-x 2)≤x 2+(4-x 2)2=2,当且仅当x 2=4-x 2,即x =2时,取等号,所以y =x 4-x 2的最大值为2.11.已知x >0,y >0,且2x +8y =xy ,求:(1)xy 的最小值;(2)x +y 的最小值.解:(1)∵xy =2x +8y ≥22x ·8y ,即xy ≥8xy ,即xy ≥64,当且仅当2x =8y ,即x =16,y =4时,等号成立,∴xy 的最小值为64.(2)由2x +8y =xy ,得8x +2y=1,则x +y =(8x +2y)(x +y )=10+2x y +8y x ≥10+22x y ·8y x=18.当且仅当2x y =8y x,即x =12,y =6时等号成立,所以x +y 的最小值为18.B 级能力提升练12.(多选)(2022·新高考Ⅱ卷)若x ,y 满足x 2+y 2-xy =1,则()A .x +y ≤1B .x +y ≥-2C .x 2+y 2≤2D .x 2+y 2≥1解析:BC 对于A ,B ,由x 2+y 2-xy =1,得(x +y )2-1=3xy ≤3(x +y 2)2,当且仅当x =y 时取等号,解得-2≤x +y ≤2,所以A 不正确,B 正确;对于C ,D ,由x 2+y 2-xy =1,得x 2+y 2-1=xy ≤x 2+y 22,当且仅当x =y 时取等号,所以x 2+y 2≤2,所以C 正确,D 不正确.故选BC .13.(多选)(2023·安徽三模)已知正实数a ,b ,c 满足a 2-ab +4b 2-c =0,当c ab取最小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2bB .c =4b 2C .2a +1b -6c 的最大值为1D .2a +1b -6c 的最小值为12解析:AC ∵正实数a ,b ,c 满足a 2-ab +4b 2-c =0,∴c ab a 2-ab +4b 2ab =a b +4b a -1≥2a b ·4b a -1=3,当且仅当a b =4b a ,即a =2b 时等号成立,A 正确;a =2b 时,c =(2b )2-2b 2+4b 2=6b 2,B 错误;2a +1b-6c =1b +1b -66b 2=-1b 2+2b =-(1b -1)2+1,当1b =1,即b =1时,2a +1b -6c的最大值1,C 正确,D 错误.故选AC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省举办,某公益团队联系全运会组委会举办一场纪念品展销会,并将所获利润全部用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据市场调查,当每套纪念品(一个会徽和一个吉祥物)售价定为x 元时,销售量可达到(15-0.1x )万套.为配合这个活动,生产纪念品的厂家将每套纪念品的供货价格分为固定价格和浮动价格两部分,其中固定价格为50元,浮动价格(单位:元)与销售量(单位:万套)成反比,比例系数为10.约定不计其他成本,即销售每套纪念品的利润=售价-供货价格.(1)每套会徽及吉祥物售价为100元时,能获得的总利润是多少万元?(2)每套会徽及吉祥物售价为多少元时,单套的利润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元?解:(1)每套会徽及吉祥物售价为100元时,销售量为15-0.1×100=5(万套),供货单价为50+105=52(元),总利润为5×(100-52)=240(万元).(2)设售价为x 元,则销售量为(15-0.1x )万套,供货单价为(50+1015-0.1x )元,单套利润为x -50-1015-0.1x =(x -50-100150-x )元,因为15-0.1x >0,所以0<x <150.所以单套利润为y =x -50-100150-x =-(150-x )+100150-x +100≤100-2(150-x )·100150-x =80,当且仅当150-x =10,即x =140时取等号,所以每套会徽及吉祥物售价为140元时,单套的利润最大,最大值是80元.。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开课教案 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开课教案 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73fe1d3779563c1ec5da7186.png)
3.4 基本不等式:2b a ab +≤3.4.1 基本不等式2b a ab +≤的证明 从容说课在前两节课的研究当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应用,并能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掌握了不等式的一些简单性质与证明,研究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本节课的研究是前三大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另外,为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本节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图案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而引入的.通过分析得出基本不等式:2b a ab +≤,然后从三种角度对基本不等式展开证明及对基本不等式展开一些简单的应用,进而更深一层次地从理性角度建立不等观念.教师应作好点拨,利用几何背景,数形结合做好归纳总结、逻辑分析,并鼓励学生从理性角度去分析探索过程,进而更深层次理解基本不等式,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过程的探索,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观察、类比、归纳、逻辑分析、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得出基本不等式,进行启发、探究式教学并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重点 1.创设代数与几何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教学难点 1.对基本不等式从不同角度的探索证明;2.通过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创设用代数与几何两方面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即由条件到结论,或由结论到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联想、思考、合作交流、逻辑分析、抽象应用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将探索过程设计为较典型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并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2.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主动、积极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3.通过对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顽强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简洁美、数学推理的严谨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通过直观情景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推进新课师 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如何找? (沉静片刻)生 应该先从此图案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师 此图案中隐含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呢?哪位同学能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几何图形?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教师根据两位同学的板演作点评)(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没有画全等,不形象、直观.此时教师用投影片给出隐含的规范的几何图形)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比较准确.这说明,我们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也能作出和数学家赵爽一样的成绩.(此时,每一位同学看上去都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过程引导]师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那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生 显然正方形的面积大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师 一定吗? (大家齐声:不一定,有可能相等)师 同学们能否用数学符号去进行严格的推理证明,从而说明我们刚才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生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 21,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ab .正方形的边长为22b a,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a 2+b 2,则a 2+b 2≥2ab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表达很全面、准确,但请大家思考一下,他对a2+b2≥2ab证明了吗?生没有,他仍是由我们刚才的直观所得,只是用字母表达一下而已.师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感到迷惑不解)师这样的叙述不能代替证明.这是同学们在解题时经常会犯的错误.实质上,对文字性语言叙述证明题来说,他只是写出了已知、求证,并未给出证明.(有的同学窃窃私语,确实是这样,并没有给出证明)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该如何证明此不等式,即a2+b2≥2ab.生采用作差的方法,由a2+b2-2ab=(a-b)2,∵(a-b)2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它是非负数,即(a-b)2≥0,所以可得a2+b2≥2ab.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同学的证明是否正确?生正确.[教师精讲]师这位同学的证明思路很好.今后,我们把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称之为“比较法”,它和根据实数的基本性质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是否一样.生实质一样,只是设问的形式不同而已.一个是比较大小,一个是让我们去证明.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思维很深刻.此处的比较法是用差和0作比较.在我们的数学研究当中,还有另一种“比较法”.(教师此处的设问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而言)生作商,用商和“1”比较大小.师对.那么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何时采用作差,何时采用作商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自然会遇到.(此处设置疑问,意在激发学生课后去自主探究问题,把探究的思维空间切实留给学生)[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等号何时取到.生当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时,即面积相等时取等号.(学生的思维仍建立在感性思维基础之上,教师应及时点拨)师从不等式a2+b2≥2ab的证明过程能否去说明.生当且仅当(a-b)2=0,即a=b时,取等号.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两位同学分别从几何图形与不等式两个角度分析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一致.(大家齐声)一致.(此处意在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要合并使用.就此问题来讲,意在强化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板书: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过程引导]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对数学中重要的结论,我们应仔细观察、思考,才能挖掘出它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我们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也不会出错.(同学们的思维再一次高度集中,似乎能从不等式a2+b2≥2ab中得出什么.此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引)师当a>0,b>0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可以用a、b代替此不等式中的a、b.生完全可以.师 为什么?生 因为不等式中的a 、b ∈R. 师 很好,我们来看一下代替后的结果.板书:ab b a ≥+2即2b a ab +≤ (a >0,b >0). 师 这个不等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推导的基本不等式.它很重要,在数学的研究中有很多应用,我们常把2b a +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把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此处意在引起学生的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师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能否利用不等式及实数的基本性质来推导出这个不等式呢?(此时,同学们信心十足,都说能.教师利用投影片展示推导过程的填空形式) 要证:ab b a ≥+2, 只要证a +b ≥2ab ,要证②,只要证:a +b -2ab ≥0,要证③,只要证:,0)(2≥-b a显然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④中的等号成立,这样就又一次得到了基本不等式. (此处以填空的形式,突出体现了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步骤,意在把思维的时空切实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去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加大了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力度) [合作探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下列问题.如图,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一点,A C=a ,B C=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D′,连结A D 、B 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本节课开展到这里,学生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已体会到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对基本不等式也已经很熟悉,这就具备了探究这个问题的知识与情感基础) [合作探究]师 同学们能找出图中与a 、b 有关的线段吗?生 可证△A CD ∽△B CD,所以可得ab CD =.生 由射影定理也可得ab CD =.师 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那ab 与2b a +分别又有什么几何意义呢?生ab 表示半弦长,2b a +表示半径长. 师 半径和半弦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由半径大于半弦可得ab b a ≥+2.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是否很严密?生 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当a =b 时可取等号,所以也可得出基本不等式2b a ab +≤(a >0,b >0). 课堂小结师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生 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得出了不等式a 2+b 2≥2ab . 生 由a 2+b 2≥2ab ,当a >0,b >0时,以a 、b 分别代替a 、b ,得到了基本不等式2b a ab +≤ (a >0,b >0).进而用不等式的性质,由结论到条件,证明了基本不等式. 生 在圆这个几何图形中我们也能得到基本不等式.(此处,创造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课外学生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能力的提高)师 大家刚才总结得都很好,本节课我们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赋予基本不等式几何直观,让大家进一步领悟到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 >0,b >0,及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在对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体会到一些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思路、方法.以后,同学们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布置作业活动与探究:已知a 、b 都是正数,试探索b a 112+,ab ,2b a +,222b a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方法一)由特殊到一般,用特殊值代入,先得到表达式的大小关系,再由不等式及实数的性质证明.(方法二)创设几何直观情景.设A C=a ,B C=b ,用a 、b 表示线段CE、OE、CD、DF的长度,由CE>OE>CD>DF可得. 板书设计基本不等式2b a ab +≤的证明 一、实际情景引入得到重要不等式 课时小结a 2+b 2≥2ab二、定理若a >0,b >0,课后作业 则ab b a ≥+2证明过程探索:。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优秀3篇)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e11c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2.png)
基本不等式是主要应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证明的不等式。
其表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数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Ⅱ)讲授新课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4,5,6;①10,8,6,4,2,…;②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对于数列②—2n(n≥1)(n≥2)对于数列③(n≥1)(n≥2)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即:即:即:……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数列②:(n≥1)数列③:(n≥1)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d6a9d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1.png)
课题:基本不等式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3.4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或“≤”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2、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2a bab +≤的证明过程; 难点:注意基本不等式2a bab +≤等号成立条件以及应用于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相结合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这样,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二、探究过程: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则正方形的边长为22a b +。
探究1:(1)正方形ABCD 的面积S=____ (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S ’=__ (3)S 及S ’有什么样的关系? ADB HFGE《几何画板》课件动画显示,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问题: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证明:(作差法) 因为 222)(2b a ab b a -=-+ 当b a ≠时,0)(2>-b a 当b a =时,0)(2=-b a所以,0)(2≥-b a ,即.2)(22ab b a ≥+总结结论1:一般的,如果文字叙述为: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积的2倍。
林州一中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基本不等式教案
![林州一中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基本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375ba816fc700abb68fcb2.png)
纳等能力的目的。 在充分理解基本不等式及其几何意义后, 能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而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利用弦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抽象出不等式,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新课讲解 探索研究
A 版)数学必修 5 第三章不等式中的 3.4 基
本不等式。新课标对该内容的相关要求为: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
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基本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和应用的重要依据和工具,
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 研究
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
本节内容预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于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及证明; 第二课时侧重于基本不等
、 例 1:已知 x 0 ,求函数 y
x
1
的最小值,并求相应
讲
x
解
例 题
的 x 值.
加 [问 ]函数的最值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运用基本不等式?
深 理
解 例 2( 1)用篱笆围一块面积为 100m2 的矩形菜园,问这个
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
. 最短的篱笆是
多少?
(2)一段长为 36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
以、分别代替 a、b,得到什么?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如果 a、b 都是正数, 那么 ab a b ,当且仅当 a=b 基本不等式,并给
2
出规范的文字语言
时,等号成立 .
叙述。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 基本不等式 。 其中 a b 称为 a,b 的 算 2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6942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4.png)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引入1.创设情境:通过一道问题引入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应用。
举例:小明身上有一百元,他想买一双运动鞋,价格在70-90元之间,小明想要尽可能地省钱买到心仪的鞋子。
你认为小明至少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合适的鞋子呢?2.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900的平方根是多少,以及小明至少要花多少钱。
3.引出不等式: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即a²≥b²。
4.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将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学设计二:知识讲授1.基本概念: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用。
2.性质讲解:依次讲解基本不等式的反身性、传递性和加法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运用设计:设计一道问题给学生解答,让他们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问题:若a>b,b>c,c>d,d>e,e>f,求证:a²>f²。
4.板书总结:总结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设计三:巩固练习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若a>b,b>c,c>0,求证:a+c>b。
问题2:若a>b,b>0,求证:a>0。
问题3:若a>0,b>0,c>0,求证:bc>0。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目进行展示,并说明解题过程和思路。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评价,纠正错误理解和方法。
教学设计四:拓展应用1.实际应用:举例一些实际生活中与不等式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例1:小明今年的身高是x cm,比去年增加了10%,求去年的身高最多是多少。
例2:商品经过n次打折后的价格为x元,每次打折都是打折前的80%,求运算中所有x的最小值。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1ca8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4.png)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3. 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不等式的定义;2.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3.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在开始教学之前,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不等式的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已知a > b,b > c,求a与c的大小关系。
2. 理论讲解(15分钟)首先,介绍基本不等式的定义:若a > b,则a - b > 0,这就是基本不等式的定义。
接着,讲解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且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可以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且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反转。
3. 证明方法教授(30分钟)以证明a² ≥ 0为例,介绍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步骤一:假设a > 0,根据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有a - 0 > 0,即a > 0。
步骤二:两边同时乘以a得到a² > 0,即a² ≥ 0。
步骤三:当a = 0时,直接代入原不等式得到0² ≥ 0,即0 ≥ 0。
结论:无论a为正数还是零,都有a² ≥ 0成立。
4.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尝试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并在学生结束练习后,采用板书的形式,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和讲解。
5. 应用实例(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a + b = 10,求a² + b²的最小值。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不等式问题,例如:证明(a + b)(b + c)(c + a) ≥ 8abc。
7.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基本不等式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本不等式在数学证明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b901fe009581b6ad9ebc7.png)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主要学习了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讲解时要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加以对比,弄清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有助于加深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采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归纳猜想结论、验证等环节来突破的。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期达到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大家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即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地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1.2 A)第二张:(记作§1.2 B)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生]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师]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师]等式的性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请大家探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5∴3+2<5+23-2<5-23+a<5+a3-a<5-a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师]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下面继续进行探究.[生]∵3<5∴3×2<5×23×a<5×b.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生]不对.如3<53×(-2)>5×(-2)所以上面的总结是错的.[师]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请互相讨论后举例说明.[生]如3<43×3<4×33×5<4×53×(-3)>4×(-3)3×(-4)>4×(-4)3×(-5)>4×(-5)由此看来,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非常棒,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某一个数时(除数不为0),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导.[生]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因此,大家可以总结得出性质2和性质3,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l/4)2>π?(l/2π)2的正确性.[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周长为l的圆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l/4)2和π?(l/2π)2,且有(l/4)2>π?(l/2π)2存在,你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释吗?[生]∵4π<16∴1/4π>1/16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l 2得(l/4)2>π?(l/2π)23.例题讲解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5>-1;(2)-2x>3;(3)3x<-9.[生](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1+5即x>4;(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2/3;(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3,得x<-3.说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要注意数的正、负,从而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4.议一议投影片(§ 1.2 A)讨论下列式子的正确与错误.(1)如果a<b,那么a+c<b+c;(2)如果a<b,那么a-c<b-c;(3)如果a<b,那么ac<bc;(4)如果a<b,且c≠0,那么ac>bc.[师]在上面的例题中,我们讨论的是具体的数字,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因为要乘以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就能确定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能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在本题中讨论的是字母,因此首先要决定的是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某一个数的正、负.本题难度较大,请大家全面地加以考虑,并能互相合作交流..[生](1)正确∵a<b,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c,得a+c<b+c;∴结论正确.同理可知(2)正确.(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c,得ac<bc;所以正确.(4)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c,得ac<bc.所以结论错误.[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吗?[生]不同意.[师]能说出理由吗?[生]在(1)、(2)中我同意他的做法,在(3)、(4)中我不同意,因为在(3)中有a<b,两边同时乘以c时,没有指明c的符号是正还是负,若为正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则不等号方向改变,若c=0,则有ac=bc,正是因为c的不明确性,所以导致不等号的方向可能是变、不变,或应改为等号.而结论ac<bc.只指出了其中一种情况,故结论错误.在(4)中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c≠0,但不知c是正数还是负数,所以不能决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若c>0,则有a<b ,若 c<0,则有a>b ,而他只说出了一种情况,所以结果错误.[师]通过做这个题,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生]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时,关键是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从而确定不等号的改变与否.[师]非常棒.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且做过一些练习,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请大家对比地进行.[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而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区别: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都讨论的是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时的情况.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相类似.Ⅲ.课堂练习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1>2(2)-x<3[生]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1,得x>3(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乘以-1,得x>-3.2.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1)x-6<y-6;(2)3x<3y;(3)-2x<-2y.解:(1)∵x>y,∴x-6>y-6.∴不等式不成立;(2)∵x>y,∴3x>3y∴不等式不成立;(3)∵x>y,∴-2x<-2y∴不等式一定成立.投影片(§ 1.2 B)3.设a>b,用“<”或“>”号填空.(1)a+1 b+1;(2)a-3 b-3;(3)3a 3b;(4)a/4 b/4;(5)-1/2a-1/2b;(6)-a-b.分析:∵a>b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同时加上1或减去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1)、(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3)、(4)中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乘以3或除以4,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5)、(6)中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同时乘以-1/2或-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解:(1)a+1>b+1;(2)a-3>b-3;(3)3a>3b;(4) a/4>;(5)-1/2<-1/2;(6)-a<-b.Ⅳ.课时小结1.本节课主要用类推的方法探索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或填空.Ⅴ.课后作业习题1.2Ⅵ.活动与探究1.比较a与-a的大小.解:当a>0时,a>-a;当a=0时,a=-a;当a<0时,a<-a.说明: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对字母的所有取值进行讨论.2.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是b,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对调,得到的两位数大于原来的两位数,那么a与b哪个大哪个小?解:原来的两位数为10b+a.调换后的两位数为10a+b.根据题意得10a+b>10b+a.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同时减去a,得9a+b>10b两边同时减去b,得9a>9b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9,得a>b.板书设计§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导.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3.例题讲解.4.议一议练习小结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2<3;2)6x<5x-1;(3) x>5;(4)-4x>3.2.设a>b.用“<”或“>”号填空.(1)a-3 b-3;(2);(3)-4a-4b;(4)5a 5b;(5)当a>0,b 0时,ab>0;(6)当a>0,b 0时,ab<0;(7)当a<0,b 0时,ab>0;(8)当a<0,b 0时,ab<0.参考答案:1.(1)x<5;(2)x<-1;(3)x>10;(4)x<-.2.(1)>(2)>(3)<(4)>(5)>(6)<(7)<(8)>.。
必修五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必修五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a149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2.png)
必修五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主题: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3. 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1. 解决复杂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不等式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如:假设今天外面的温度高于25摄氏度,用一个不等式表示这个条件。
二、概念解释
1.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展示解决不等式的步骤和技巧。
三、练习
1. 让学生做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练习。
2. 带领学生一起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四、实践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不等式解决。
2. 学生可以自行制定一些实际问题,并用不等式来解决。
五、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点,并强调运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六、作业
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复习不等式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
3.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3.4基本不等式
2a b
+≤(一)
教学要求: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教学重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回顾: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
2. 提问: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基本不等式
2a b +≤
①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
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那么正方形的
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总结)
②思考:证明一般的,如果)""(2R,,2
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③基本不等式: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a b +≥,
(a>0,b>0)2a b +≤
2
a b +≤
:
用分析法证明:要证
2a b +≥, 只要证 a+b ≥ (2), 要证(2),只要证 a+b- ≥0(3)要证(3), 只要证( - )2(4), 显然,(4)是成立的。
当且仅当a=b 时,(4)中的等号成立。
⑤练习: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1)y
x x y +≥2;(2)(x +y )(x 2+y 2)(x 3+y 3)≥8
x 3y 3.
⑥探究:课本第110页的“探究”:(结论:如果把
2
b a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ab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 小结:①两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成立的条件。
②理解“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114页练习的第1题。
2. 作业:教材114页习题[A]组的第1题.
第二课时 3.4基本不等式
2a b +≤(二)
教学要求:通知识与技能:
2
a b +≤;会用此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2a b +≤,会用此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利用此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回顾:基本不等式,什么条件下取等号?
2.
2
a b +求最大(小)值的步骤。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①出示例1:已知m>0,求证
24624m m
+≥。
分析:审清楚题意→分析条件→应用什么定理?→如何应用? →学生讲述解答过程(学生板书,教师修订)
→小结:注意m>0这一前提条件和
246m m
⨯=144为定值的前提条件。
②练习:1.已知a,b,c,d 都是正数,求证()()4ab cd ac bd abcd ++≥. 2. 求证:473
a a +≥-.(方法:通过加减项的方法配凑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2. 教学利用不等式求最值
①出示例2:(1) 若x>0,求9()4f x x x =+的最小值;(2)若x<0,求9()4f x x x
=+的最大值.
→教师板演(1)→学生板演(2)→师生共同更正
→规律技巧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个项必须为正数,若为负数,则添负号变正.
②练习: 1.求9()45f x x x =+
-(x>5)的最小值.2.若x>0,y>0,且281x y
+=,求xy 的最小值. 3.设a 、b ∈R +且a +b =1,求1
+b -11的最小值。
3. 小结:2
a b +≤证明不等式和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114页习题[B]组的第1题。
2. 证明:22222a b a b ++≥+
3.若1->x ,则x 为何值时11++
x x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几? 4.解关于x 的不等式 a x x a log log
< 5. 已知+∈R y x b a ,,,且1=+y
b x a ,求y x +的最小值 第三课时 3.4基本不等式
2
a b +≤(三)
教学要求:
2a b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2a b +≤的应用
教学难点
2
a b +≤求最大值、最小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
2. 提问:ab b a ab b a ≥+≥+2222和
成立的条件?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最大值、最小值。
① 出示例1:(1)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00m 2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
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段长为36 m 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如何设长、宽? 应用什么知识? 怎样应用? → 学生讲述解答过程。
→ 小结:解决应用问题,首先读懂题意,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②练习:用绳子围成一块矩形场地,若绳长为20米,则围成最大矩形的面积是 ;若要围出一块100米2
的场地,则绳子最短为 。
③出示例2: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 3
,深为3m ,如果池底每1m 2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1m 2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分析:→如何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即建立函数关系式?→如何求函数的最值,用到了什么定理?→师生共同解答。
→小结: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应用即函数解析式的建立和注意不等式性质的适用条件。
④练习:建造一个容积为18立方米,深为2米的长方体有盖水池。
如果池底和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分别是200元和150元,那么如何建造,池的造价最低,为多少?
2. 小结:用均值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正确写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114页练习的第1题. 习题[A]组的第2题.
2. 已知x ≠0,当x 取什么值时,x 2+281x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3.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6,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成一个圆柱,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旋转形成的圆柱的侧面积最大?
3. 作业:教材114页习题[A]组的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