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 和生成物分子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一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而其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共价键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 共价键1.理解共价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形成原因及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一、共价键及其表示方法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4)分类共价键⎩⎪⎨⎪⎧ 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成键→共用电 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间成键→共用电 子对不发生偏移(5)存在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O2、N2、O3等。
②共价化合物,如H2O、CO2等。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l等。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型分子如:H 2: H H、N2N N、H2S:、CO2: 、CH4。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形成过程(3)用结构式表示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的式子叫结构式。
书写时,未成键的电子对应略去。
如:HCl:H—Cl、N2:_______、CO2:O===C===O、CH4:___________。
二、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分类与成因化学键⎩⎪⎨⎪⎧离子键——原子间电子的得失共价键——原子间电子对的共用 3.化学反应本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2.氢键在H 2O 、NH 3、HF 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一般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叫做氢键。
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2高一下学期步步高配套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微观的思想,从反应物分子和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在本质上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一、断开或形成1 mol某化学键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
2.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3.断开或形成1 mol H2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1)在1 mol氢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含有1 mol H—H键。
(2)已知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由2 mol H原子形成1 mol H—H键时,放出436 kJ的能量。
若要使1 mol氢分子变为2 mol氢原子时,需要断开1 mol H—H键,其能量变化是吸收436 kJ的能量。
4.断开或形成1 mol CH4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1)CH4的电子式是,结构式是,1 mol CH4分子中含有4 mol C—H键。
(2)在CH4中,断开1 mol C—H键要吸收415 kJ的能量。
若要形成1 mol CH4中的C—H键,其能量变化是放出4 mol×415 kJ·mol-1=1 660 kJ的能量。
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时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 mol相同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相等的。
1.键能是指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将1 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分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时所需要的能量。
显然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如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1,是指使1 mol H2分子变成2 mol H 原子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教案(1)-新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越低物质越稳定;2.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 能根据吸热和放热判断反应物和产物总能量的高低。
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符号(能量变化示意图、“反应过程——能量”曲线图)三重表征,建立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形成能量守恒的观念,建立以化学键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微观认识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化学反应与体系能量变化关系的学习,将化学反应的认识层次从初中的“物质变化的角度”上升到“能量转化的视角”,建立认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观,进一步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2、利用化学键键能的改变值估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3、用符号(能量变化示意图、“反应过程—能量”曲线图)定性表征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演绎四、教学设计思想参考《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李南萍)从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爆炸实验(视频)引入本节课,对这个熟悉的反应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通过宏观实验现象感受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实验视频】氢气与氯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爆炸。
提出问题: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镁条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来自哪里?③氢气与氯气混合后可以安静地共存,为什么光照后就反应?光照的作用是什么?教学环节2:从微观角度建立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关系(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来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这句话的?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由什么决定?(2)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环节3:借助图像符号帮助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像来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方法探究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下:既可以利用所有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具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键的键能。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计算出的数值如果为正值,意味着是吸热反应;计算出的数值如果是负值,意味着是放热反应。
归纳总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在微观上取决于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2.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决定因素。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根据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判断——用于计算。
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生成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偶然性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难免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在课后应当总结不足,西区教训,使教学过程中能更加完善处理各种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分享有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教学过程:[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组成微粒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也就是说,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2HBr+Cl2=2HCl+Br2反应中,H—Br、Cl—Cl断裂,形成H—Cl、Br—Br。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实质及条件:1、化学反应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提问]上述反应中,H—Br、Cl—Cl的断裂是否是自发产生的呢[学生思考讨论][讲解]分子中化学键并不会自发断裂的。
只有分子间相互碰撞,化学键才可能断裂,反应才能发生。
[板书]2、反应物微粒间的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先决条件。
[提问]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学键断裂、化学反应得以发生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碰撞与打篮球相似。
正如图2-2所示。
图(1)表示能量不够;图(2)表示虽能量足够,但是没有合适的取向;图(3)则表示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于是发生有效碰撞。
[板书]3、必须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映。
有效碰撞的条件是:1)微粒要有足够的能量;2)有合适的取向。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化学键,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2 化学键: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内容,“化学键”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还为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化学键的。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 - 必修2《 化学键》教案
情感价值观目标: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离子键、共价键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3分子间作用力4氢键
[板书]3.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பைடு நூலகம்物。如:HCl、H2O、CH4、NH3、CO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共价键都是比较强的化学键,要破坏这些化学键都需要较多的能量,氮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破坏分子内很强的的共价键,由于该共价键很难破坏,因此氮分子化学性质很稳定;再如金刚石完全是由共价键构成的,金刚石熔化时要破坏内部的共价键,因此金刚石的熔点、沸点、硬度等都非常高。
[学与问]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
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板书]
[归纳]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
(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字样标在氢氧化钠电子式对应位置的下方)
[板书]1、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形成过程: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实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象这样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2019版)特色专题4: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教师版》
第4讲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与能量1.理解化学键在反应中能量变化中的作用学习目标2.掌握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相关知识入门测单选题练习1.现有硅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三种白色粉末,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鉴别开,该试A.纯水B.盐酸C.硝酸银溶液D.碳酸钠溶液【解析】题干解析:在硅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中,后两种物质难溶于水;加入盐酸三者分别出现白色胶体、气体和无明显现象;只有硅酸钠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加入碳酸钠溶液三者均无明显现象。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泥、陶瓷、玻璃是三大重要的硅酸盐产品B.水玻璃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黏合剂C.刚玉、水晶、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解析】题干解析:练习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玻璃试剂瓶配玻璃塞盛放的是( )①浓硝酸②NaOH溶液③HF溶液④浓硫酸⑤ NaCl溶液⑥Na2SiO3溶液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⑥【答案】D【解析】题干解析:NaOH溶液不能用玻璃塞,HF溶液不能使用玻璃瓶,Na2SiO3溶液本身具有黏性,不能使用玻璃塞。
其余物质都可以用玻璃瓶配玻璃塞来保存。
练习4.(2021∙浙江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世界使⽤最多的能源,其蕴藏的能量也是来自太阳能B.沙子、石英、水晶、硅藻土、分子筛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C.生物炼铜是利用某些特殊本领的细菌帮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硫化铜矿石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D.明矾是一种复盐,铝离子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因此可用作净水剂【答案】B【解析】题干解析:A.远古时期生物体吸收利用太阳能,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漫长的时间形成,故A正确;B.沙子、石英、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硅藻土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硅铝酸盐化合物,故B错误;C.把不溶性的硫化铜氧化,硫从负二价被氧化成正六价,故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故C 正确;D.明矾中含有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故D正确;情景导入知识集结知识元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关系知识讲解•(一)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H2 + Cl2 = 2HClH—H Cl —Cl H—Cl断开吸收能量断开吸收能量形成放出能量2H 2Cl 2 HCl1.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中,各原子的内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化学键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化学键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化学键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简介:本节教材选自全日制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课时为3课时。
本节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化学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介绍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第四部分介绍化学键的概念。
此外本节还包括了一个演示实验和一张表格。
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同学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同学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第一部分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同学在初中已经学过活泼金属钠与活泼非金属氯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第二部分关于共价键的内容,同学也已学过了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
因此这两部分可在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学习。
在初中,同学已经学过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同学从熟→生的过程。
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形式认识了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对分子结构理论将有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1、离子键,共价键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电子式二、说学法1、“启发探究式”本节内容具有教学的特点,又有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可采取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如:讲到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结构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或实物模型,展现分子结构进行教学,展现微观分子的运动过程。
可以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过程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同学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结归纳*1农分析作图0 1! ■ 竺丿书打一一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生成(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一)知识与技能(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3)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 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高三化学优秀教案(6篇)
高三化学优秀教案(6篇)高三化学优秀教案1知识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
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
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和某 些离子化合物
【整理归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别 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
常见代表物
NaOH、NaCl、MgCl2、KCl、 Na2SO4、NH4Cl、Na2O、MgO 强碱、大多数盐及金属氧化物
性质特点
熔融态能导电 熔沸点高、硬度大、
Cl
··
··O·· +·H
+ Cl
HCl的形成过程: H
+ Cl
··
H
O··
H
Cl Cl
H
Cl
书写格式: 原子的电子式
分子的电子式
【学习评价】 写出N2、CO2、NH3、CH4的电子式
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 “—”表示1对共用电子eg. Cl2 Cl–Cl
N2
N≡N
【新概念】共价化合物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属于共价化合物 (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物质类别
常见代表物
共价化合物
CO2、H2O、HCl、CH4、H2SO4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酸等
性质特点
液态不能导电 熔沸点低、易挥发
【整理归纳】 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由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电子式如何表示? 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NaCl
MgCl2
用电子式如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书写要点:①左侧写原子的电子式 ②用弧形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③中间用
连接 ④右侧写化合物的电子式
⑤ 左边相同原子可合并写,右边相同离子不合并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知识总结【新教材】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一)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含 碳 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除有机物外其他化合物称为 无机 物) 注:1、有机物除含碳外,还含有 H ,有的还含有O 、N 、S 、P 、卤素等2、含碳的化合物 不一定 是有机物。
例:CO 、CaCO3、碳酸盐,碳化物,氰化物等 3、无机物与有机物 没有 明显界限, 可以 相互转化 (二)特点易 溶于水, 难 溶于有机溶剂,多数为 非电解 质,熔沸点 低 , 易 分解, 易 燃烧,有机反应 复杂 ,多为分子间的反应,速率较 慢 ,副反应 多 ,副产物 多 (三)分类 1、依据碳骨架分类⎪⎪⎪⎪⎩⎪⎪⎪⎪⎨⎧⎪⎪⎩⎪⎪⎨⎧⎩⎨⎧⎩⎨⎧⎩⎨⎧芳香烃衍生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脂肪烃衍生物脂环烃脂环化合物环状化合物脂肪烃衍生物脂肪烃链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2、依据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 特性 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2)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有机化合物类别官能团名称官能团结构有机物 烃烷烃 无 无CH 4 烯烃碳碳双键CH 2=CH 2炔烃 碳碳三键 —C ≡C —CH ≡CH芳香烃无无烃的衍生物卤代烃 碳卤键C X(X 表示卤素原子)CH 3CH 2Br醇羟基—OHCH 3CH 2OH酚羟基—OH醚醚键CH3—O—CH3醛醛基—CHO或CH3CHO 酮酮羰基羧酸羧基—COOH或CH3COOH 酯酯基胺氨基-NH2 CH3NH2(甲胺)酰胺酰胺基乙酰胺CH3CONH2 (3)官能团和根(离子)、基的区别①基与官能团的联系:官能团属于基,基不一定官能团②根与基的区别和联系基根概念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电解质的组成部分,是电解质电离的产物电性电中性带电荷稳定性不稳定,不能独立存在很稳定,可以独立存在于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实例及电子式—OH OH-联系根与基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例:OH-失去1个电子,可以转化为—OH,而—OH获得1个电子,可以转化为OH-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一)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肩并肩”对称类型轴对称镜面对称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小键的强度轨道重叠程度大,键的强度较大,键越牢固轨道重叠程度较小,键比较容易断裂,不如σ键牢固旋转情况以形成σ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任意一个原子可以绕轴旋转,并不破坏σ键的结构以形成π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任意一个原子并不能单独旋转,若单独旋转则会破坏π键的结构断键与反应类型的关系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成键规律有机化合物中单键是σ键;双键中一个键是σ键,另一个键是π键;三键中一个键是σ键,另外两个键是π键(二)共价键的极性与有机反应1、共价键的极性与反应活性(1)共价键的极性强弱形成共价键的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的差值越大→两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焓变 反应热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
释 放 能 量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生成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H=H(生成物)- H(反应物) =E(生成物)-E(反应物)
1.宏观角度:反应热、焓变产生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能 量 生成物
吸 收 能 量
吸热反应
ΔH > 0或 ΔH为“+”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解读:
1.判断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方法
(1)根据ΔH的“+”和“-”判断。 ΔH为“+”为吸热反应,ΔH为“-”为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判断。 若E(反应物)>E(生成物),为放热反应;若E(生成 物)>E(反应物),则为吸热反应。
1.判断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方法
反应物 反应过程
△H=H(生成物)- H(反应物) =E(生成物)-E(反应物)
2.微观角度:焓变、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断键吸收能量
能 量
Cl Cl H H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成 键 释 放 能 量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 总键能
Cl- Cl H- H
释 放 能 量
=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 收的总能量
• 答案 C
【变式训练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 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 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 放出的能量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作业:6
课时作业8化学反应与热能[学业达标]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图像一致的是()A.镁条溶于盐酸B.氨气液化C.碳酸钙分解D.硝酸铵溶于水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4.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硝酸铵B.生石灰C.氯化镁D.食盐5.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过程D .从图中可以看出,HBr 的能量一定高于H 2的能量6.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g)吸收b kJ 热量B .该反应热ΔH =+(a -b ) kJ/mol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断裂1molA —A 和1molB —B 键,放出a kJ 能量7.已知断裂1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 —H :436kJ ,I —I :151kJ ,H —I :299kJ ,下列对H 2(g)+I 2(g)△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 .放出能量的反应B .吸收能量的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可逆反应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表示N 2(g)与O 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N 2(g)与1molO 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 .1molN 2(g)和1molO 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C .通常情况下,N 2(g)与O 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D .N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9.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反应装置或图像 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A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等级突破]10.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高一化学键教案4篇
高一化学键教案4篇高一化学键教案1【基础知识导引】一、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及其形成。
二、重点难点1.重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解析】(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实验5—4]钠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实验目的:巩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性质;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小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实验结论:钠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2Na?Cl2点燃2NaCl注意:钠的颗粒不宜太大,当钠粒熔成球状时就迅速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不宜太迟。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试用已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氯的电子层结构为不稳定结构,钠原子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当钠与氯气相互接触并加热时,钠、氯原子具备了发生电子转移的充要条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了稳定的离子——Na和Cl。
带异性电荷的Na和Cl之间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2.想一想:Na与F、K与SO4、Ca与O等阴、阳离子之间能否产生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2.离子键的定义与实质(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实质:就是阴离子(负电荷)与阳离子(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3.离子键的形成和存在(1)形成;形成离子键的首要条件是反应物中元素的原子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
由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涵义可知,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2)存在: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里一定存在离子键,同时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________,生成物分子中________的过程。
即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而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并不都能发生反应,有的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有的不能。
化学反应速率与分子间的________频率有关,因此所有能够改变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外界条件,都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金属钠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和沸水仅能微弱反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内因。
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改变了这些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根本原因是改变了单位体积内________的数目,也就改变了分子间发生________的机会,从而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条件:除上述四种常见的反应条件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等均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实验2-2的数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________,活化分子数也相应________,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高中化学反应热能计算
1、已知在25ºC、1.013×105Pa下,1 mol CH4充分燃烧(C转化为CO2气体,H转化为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890 kJ;使1 kg水的温度升高1 ºC需热量4.18 kJ。
(1) 1 m3(标准状况)甲烷在25ºC、1.013×105Pa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释放出的热能是多少kJ?(2)若用1 m3(标准状况)甲烷在25ºC、1.013×105Pa条件下充分燃烧所释放的热能加热温度为25ºC的水,若热量损失为20%,可使多少千克水沸腾?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g)=2Fe(s)+3CO2(g)ΔH1(298K)=-25kJ・mol-1(2)3Fe2O3(s)+CO(g)=2Fe3O4(s)+CO2(g)ΔH2(298K)=-47kJ・mol-1(3)Fe3O4(s)+CO(g)=3FeO(s)+CO2(g)ΔH3(298K)=+19kJ・mol-1不用查表,计算反应:FeO(s)+CO(g)=Fe(s)+CO2(g)的焓变。
3、“西气东输”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这里的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工业上将碳与水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二者的体积比为1∶1。
已知1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kJ热量: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热量;1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
(1)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2)若1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890kJ (填>、=、<)(3)忽略水煤气中其他成分,相同状况下若得到相等的热量,所需水煤气与甲烷的体积比约为;燃烧生成的CO2的质量比约为。
(最简整数比)(4)关于用水制取氢气,以下研究方向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它的实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从微观层面上,化学变化是由于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或断裂、化学键角度的改变、化学键的极性变化等导致的,它们构成了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从宏观层面上,化学变化是产生物质数量、质量变化,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它反映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分别从化学实验、反应热力学、量子化学等角度深入探讨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实验可以直接观察到化学变化的产生过程。
具体来说,有机物的燃烧、金属的活性与不活性反应、酸与碱的中和等等,这些实验都可以观察到化学变化发生前后物质的数量、质量的变化,从而揭示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离子间相互作用和反应中的高低能态原子或分子的角色,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移等基本过程。
此外,化学实验还可以通过反应速率、反应产物等参数量化和描述化学变化反应动力学的性质,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性和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
反应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热力学参数的科学。
它揭示了化学反应热能变化与反应物质能量状态的关系。
具体来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以测量反应前后热能变化,如温度、焓等,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计算出反应热变化。
这些参数反映化学反应的能量放出或吸收度,可从能量角度描绘化学变化的实质,同时研究反应热力学还可以探究化学反应的定量规律。
量子化学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分析和预测宏观实验中分子结构、化学键角度、电性等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研究中,量子化学可以揭示反应物的能量转换、物质重组等基本过程,并为化学反应提供预测性的解释和建模方法。
量子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等可以对反应物结构进行数学模拟分析,寻找化学反应过程中参数变化的规律、可以预测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和预测新复合物的性质等。
最终量子化学透过分析分子内部和分子间的基本物理与化学过程,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一、焓变、反应热 1.焓与焓变
返回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等压条件下(反应热在不做其他功的情况下),化 学反应的焓变 等于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返回
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返回
若E1>E2,反应 吸收 能量,ΔH > 0,为 吸热 反应; 若E1<E2,反应 放出 能量,ΔH < 0,为 放热反应。
返回
③燃烧反应,如 2CO+O2=点==燃==2CO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⑤铝热反应,如 2Al+Fe2O3=高==温==Al2O3+2Fe。
返回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示 返回
返回
1.判断正误(正确打“√”号,错误打“×”号)。
(1)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 )
(2)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
的。
()
(4)吸热反应过程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
(5)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
返回
返回
返回
1.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以热能的形式释 放出来,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即E总(反应 物)>E总(生成物),为放热反应;E总(反应物)<E总(生成 物),为吸热反应。Δ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
应。
()
答案:(1)√ (2)√ (3)× (4)× (5)√
返回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
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
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返回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差判断。 若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则为 吸热反应;若生成物的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 则为放热反应。 (4)根据反应类型或具体的化学反应判断。
返回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①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如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2KOH+H2SO4===K2SO4+2H2O;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 本质是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 断裂 和生成物 分子内化学键的 形成 。
(2)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 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 能量的 相对大小 。
返回
(3)①Zn+H2SO4===ZnSO4+H2↑, ②C+CO2==△===2CO,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 是 ② ,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 。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1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ΔH=-183 kJ/mol
D.1 mol H2和1 mol Cl2的总能量比 2 mol HCl的总能 量低183 kJ
返回
[解析] 因为ΔH=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 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之和。根据反应 方程式:H2+Cl2===2HCl,可知,该反应的ΔH=(436 +243-431×2)kJ/mol=-183 kJ/mol,故B正确;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D错误。 [答案] B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243 kJ的能量 ③由 H原子和Cl原子形成 1 mol HCl分子时释放 431 kJ的能
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返回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ΔH=+183 kJ/mol
B.氢气和氯气l
返回
化学反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用E表示物质本身 的能量,Q表示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则有E(反应 物)+Q吸=E(生成物)+Q放(Q吸也可理解为反应物中化学 键断裂吸收的能量,Q放为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放出 的能量)。那么ΔH=E(生成物)-E(反应物)=Q吸-Q放。
返回
返回
1.判断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方法 (1)根据ΔH的“+”和“-”判断。 ΔH为“+”为吸热反应,ΔH为“-”为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判断。 若E(反应物)>E(生成物),为放热反应;若E(生成 物)>E(反应物),则为吸热反应。
返回
分析:反应热也指反应中吸收的热量,A错;在反应 中生成物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 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 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即反应物键能, 成键时放出能量即生成物键能,后者大,则反应为放
热反应,Δ H为“-”,D错。
答案:C
返回
3.下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返回
返回
2.从化学键键能的角度 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要释放 能量,若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 所释放的总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即E总(断键)>E总(成键),为吸热反应;E总(断键)<E总(成 键),为放热反应。ΔH=E总(断键)-E总(成键)。
返回
[例1] (2012·山东师大附中月考)已知:①1 mol H2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分析: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时,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A
返回
4.
(1)从该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计算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为多少吗?
返回
分析:(1)由图可知断裂1 mol H—H键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断裂 1 mol Cl—Cl 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H原子与Cl 原 子结合生成1 mol HCl 时放热431 kJ的能量。 (2)生成2 mol HCl放出的能量为:431 kJ×2-436 kJ- 243 kJ=183 kJ。 答案:(1)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 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需放出能量 (2)放出183 kJ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