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V2

合集下载

创新药物研发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市场推广策略

创新药物研发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市场推广策略

创新药物研发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市场推广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药物研发已经成为当代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药物研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生命周期管理和市场推广策略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创新药物研发的生命周期管理和市场推广策略,并分析其对药物的成功推出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首先,创新药物的研发涉及从发现新的药物目标、药物筛选到药物临床试验的多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药物的开发进程与商业目标相匹配,同时降低研发风险,提高药物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研发团队需要对药物的目标群体进行仔细分析,包括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合理的药物定价等因素。

这些分析对于制定市场推广策略至关重要。

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个阶段是研发前期,这是一个确定研发目标和规划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发团队需要了解市场需求,评估潜在患者的数量和病情,以确定是否有必要投入资源进行研发。

同时,还需要评估药物的可能的潜在目标,以了解市场上是否存在类似的药物。

这些信息对于研发团队做出正确决策至关重要,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随后是临床试验的阶段,此时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临床试验不仅需要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考虑示范,临床研究流程的受监管机构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同时,在这个阶段还需要考虑药物在市场上的定位,例如是否是首款创新药物,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新药物。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药物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和推广策略。

研发结束后,药物的商业化阶段将开始。

在这个阶段,生命周期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合理的市场推广策略,从而确保药物在市场上的成功推出和销售。

首先,需明确药物的目标群体,包括患者、健康保险公司和医生等。

然后,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市场推广策略,例如针对患者的宣传资料和广告,向医生提供详细的药物信息和培训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定价策略,确保药物的价格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此外,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考虑到药物生命周期的独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品营销策略生命周期

药品营销策略生命周期

药品营销策略生命周期引言在药品行业中,药品营销策略的生命周期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品企业不断进行市场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关策略,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药品营销策略的生命周期对于药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销售业绩。

本文将探讨药品营销策略的生命周期,并介绍其中的关键阶段和策略。

关键阶段药品营销策略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1. 市场分析和定位药品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

通过市场分析,药品企业可以确定目标市场,并为其产品选择合适的定位策略。

定位策略包括确定目标市场的细分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并确定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2. 市场推广和推广策略市场推广是药品企业将产品引入市场并提高其知名度和销售量的过程。

药品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包括广告、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

在制定推广策略时,药品企业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推广渠道和工具,并制定具体的推广计划。

3. 销售和渠道管理销售和渠道管理是药品企业在市场推广之后,通过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的过程。

药品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药店、医院、电商平台等,并制定渠道管理策略,以保证产品的销售和分销效率。

渠道管理策略包括渠道选择、渠道培训、库存管理等方面。

4. 市场反馈和调整在药品营销策略的生命周期中,市场反馈和调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药品企业需要通过市场反馈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然后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策略调整和优化。

市场反馈可以通过销售数据、市场调研等方式获得,药品企业应及时分析市场反馈,并根据需要对产品、定位、推广策略等进行调整。

关键策略在药品营销策略的生命周期中,药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关键策略:1. 品牌建设和差异化优势在市场分析和定位阶段,药品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差异化优势的形成。

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和不可替代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药品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六、药品生命周期6.1 药品生命周期的介绍6.1.1药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PLC 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医药产品也不例外,所谓“药品的生命周期”从广义上讲是指从药品的研发开始,到注册评价、上市使用,再评价,直至由于市场等原因退市的整个过程,也是分为开发期、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而狭义上讲就是该药品在第一个剂型和适应症的开发、上市销售之后,为了维持和增长该药品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防御该药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免受竞争药品的冲击所采取的所有措施。

图6-1 描述了一个药品通用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和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

图6-1药品通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6.1.2 药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发期:即新药研发及核准上市的整个过程。

开发期始于概念验证试验并获得阻性结果,概念验证试验是一种证明一个分子对于某种生物分子标靶有活性,或者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试验。

此期间药品销售额为零,医药企业投资不断增加。

图6-2描述了一个通用的新药开发过程:图6-2 新药开发过程引进期:指药品引入市场,销售缓慢成长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因为药品引入市场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致使利润几乎不存在。

成长期:指药品转入批量生产和扩大市场销售额的时期,产品被市场迅速接受和利润大量增加的时期。

成熟期:指药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市场已达到饱和,处于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为了对抗竞争,维持药品的地位,营销费用日益增加,利润稳定或下降。

衰退期:指药品已经老化,销售下降的趋势增强和利润不断下降的时期,进入到逐渐被市场淘汰的时期,直至药品退市。

6.2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商业背景全球以研究开发为业务模式的制药公司正日益受到前后夹击,一方面是自身后续产品线的空虚,另一方面是政府药品价格管控和仿制药的凌厉攻势。

药品生命周期

药品生命周期

药品生命周期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Pharmaceutical Life Cycle Management)是指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措施来维护药品的价值,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和合法性。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研发、上市、持续销售和退市。

研发阶段:在这一阶段,药品生产厂商对药品进行研究和开发,确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上市阶段:在这一阶段,药品生产厂商向相关政府机构申请上市许可,并将药品投入市场。

持续销售阶段:在这一阶段,药品生产厂商需要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监测,并对药品的价值进行维护,以确保其在市场上的销售。

退市阶段:在这一阶段,药品生产厂商决定退市或者被政府机构要求退市。

在这一阶段,药品生产厂商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回收药品,以确保其不对公众健康产生危害。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药品⽣命周期管理六、药品⽣命周期6.1 药品⽣命周期的介绍6.1.1药品⽣命周期的概念产品⽣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美国哈佛⼤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次提出的。

PLC 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经历⼀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医药产品也不例外,所谓“药品的⽣命周期”从⼴义上讲是指从药品的研发开始,到注册评价、上市使⽤,再评价,直⾄由于市场等原因退市的整个过程,也是分为开发期、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狭义上讲就是该药品在第⼀个剂型和适应症的开发、上市销售之后,为了维持和增长该药品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防御该药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免受竞争药品的冲击所采取的所有措施。

图6-1 描述了⼀个药品通⽤的⽣命周期管理过程和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

图6-1药品通⽤⽣命周期管理过程6.1.2 药品⽣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发期:即新药研发及核准上市的整个过程。

开发期始于概念验证试验并获得阻性结果,概念验证试验是⼀种证明⼀个分⼦对于某种⽣物分⼦标靶有活性,或者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试验。

此期间药品销售额为零,医药企业投资不断增加。

图6-2描述了⼀个通⽤的新药开发过程:图6-2 新药开发过程引进期:指药品引⼊市场,销售缓慢成长的时期。

在这⼀阶段因为药品引⼊市场所⽀付的巨额费⽤,致使利润⼏乎不存在。

成长期:指药品转⼊批量⽣产和扩⼤市场销售额的时期,产品被市场迅速接受和利润⼤量增加的时期。

成熟期:指药品进⼊⼤批量⽣产,市场已达到饱和,处于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为了对抗竞争,维持药品的地位,营销费⽤⽇益增加,利润稳定或下降。

衰退期:指药品已经⽼化,销售下降的趋势增强和利润不断下降的时期,进⼊到逐渐被市场淘汰的时期,直⾄药品退市。

6.2 药品⽣命周期管理的商业背景全球以研究开发为业务模式的制药公司正⽇益受到前后夹击,⼀⽅⾯是⾃⾝后续产品线的空虚,另⼀⽅⾯是政府药品价格管控和仿制药的凌厉攻势。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六、药品生命周期6.1 药品生命周期的介绍6.1.1药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PLC 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医药产品也不例外,所谓“药品的生命周期”从广义上讲是指从药品的研发开始,到注册评价、上市使用,再评价,直至由于市场等原因退市的整个过程,也是分为开发期、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而狭义上讲就是该药品在第一个剂型和适应症的开发、上市销售之后,为了维持和增长该药品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防御该药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免受竞争药品的冲击所采取的所有措施。

图6-1 描述了一个药品通用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和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

图6-1药品通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6.1.2 药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发期:即新药研发及核准上市的整个过程。

开发期始于概念验证试验并获得阻性结果,概念验证试验是一种证明一个分子对于某种生物分子标靶有活性,或者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试验。

此期间药品销售额为零,医药企业投资不断增加。

图6-2描述了一个通用的新药开发过程:图6-2 新药开发过程➢引进期:指药品引入市场,销售缓慢成长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因为药品引入市场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致使利润几乎不存在。

➢成长期:指药品转入批量生产和扩大市场销售额的时期,产品被市场迅速接受和利润大量增加的时期。

➢成熟期:指药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市场已达到饱和,处于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为了对抗竞争,维持药品的地位,营销费用日益增加,利润稳定或下降。

➢衰退期:指药品已经老化,销售下降的趋势增强和利润不断下降的时期,进入到逐渐被市场淘汰的时期,直至药品退市。

6.2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商业背景全球以研究开发为业务模式的制药公司正日益受到前后夹击,一方面是自身后续产品线的空虚,另一方面是政府药品价格管控和仿制药的凌厉攻势。

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

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

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在医药行业中,药物的市场寿命是非常关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种药物都会经历一个从研发到上市再到市场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

因此,如何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成为了医药公司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药行业中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

1. 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医药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医药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2. 药物生命周期管理概述药物的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医药公司在研发、上市、成熟和衰退阶段中对药物进行策略性管理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决策,可以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

3. 研发阶段的生命周期管理在研发阶段,医药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来进行药物的研发工作。

为了延长市场寿命,公司可以在研发之初就考虑药物的差异化和创新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4. 上市阶段的生命周期管理药物上市后,医药公司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市场推广策略来提高药物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可以延长药物在市场中的生命周期。

5. 成熟期的生命周期管理在药物进入成熟期后,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策略,以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将药物应用于不同的疾病领域或人群,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

6. 衰退期的生命周期管理药物在市场上衰退时,医药公司可以考虑对药物进行改革和创新。

通过改进药物的成分、剂型或配方,重新定位药物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延长其市场寿命。

7. 专利保护和市场准入管理医药公司可以通过专利保护和市场准入管理来延长药物的市场寿命。

通过申请专利,可以保护药物的独特性,阻止他人的仿制品进入市场。

同时,通过合理的市场准入管理,可以保持药物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8. 临床研究和药物安全性管理在药物上市后,医药公司需要进行持续的临床研究和药物安全性管理。

通过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和优化药物的使用指南,可以增加医生和患者对药物的信任度,延长其市场寿命。

【分类篇】上市后CMC变更管理系列之二

【分类篇】上市后CMC变更管理系列之二

【分类篇】上市后CMC变更管理系列之二前篇对上市后CMC变更管理的法规背景进行了描述,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何时向监管机构提交变更,以怎样的形式提交,我们将在本篇进行详细说明。

前言对制药企业内部的变更管理而言,基于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程度,药品生命周期的变更可按照一般变更、主要变更和重大变更进行管理。

而当变更超越企业内部PQS管理范畴,特别是超出已批准的既定条件(EC)或注册工艺就需要按照监管法规要求向监管机构提交相应的变更。

不同的国家对上市后CMC变更分类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与之对应的变更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如表1上市后CMC变更上报分类汇总表。

由该表可以看出,从监管机构角度出发,上市后CMC变更主要为企业内部PQS管理类变更、通知类变更及先批准后实施类(PAS)变更三类。

表1 上市后CMC变更上报分类汇总表1企业内部PQS管理类变更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的影响甚小或者是没有影响。

大部分国家(如中国、美国、欧盟)不仅要求在企业内部控制、记录此类变更,同时要在年度报告中上报药监机构,但也有部分国家不要求企业上报监管机构,监管机构进行日常检查或突击检查时对此类变更进行确认即可。

2通知类变更通知类变更或者称为备案类变更。

根据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为通知后即可实施的,如WHO的IN类、欧盟IA类中的IN或FDA中的CBE-0类变更;一种为限时实施类变更,如FDA的CBE-30,要求变更后生产的产品销售前30天提交补充申请,自补充申请接受之日起30天内无意见的可以执行,再如我国的II类变更,药监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对此类变更未提出否定意见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开始实施变更。

3PAS变更针对PAS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较大,所有法规均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MAH)提交详细的补充申请,且必须经监管机构审核并批准后方可实施。

同时此类变更也可能是官方检查的来源。

创新药物研发中CMC要求学习笔记

创新药物研发中CMC要求学习笔记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CMC要修业习笔录一、背景1、2015 年 11 月 11 日原食药监局公布2015 年第 230 号文指出:第三条、优化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对新药的临床试验申请,推行一次性同意,不再采纳分期申报、分期审评审批的方式;审评时要点审察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对安全性风险的控制,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增强临床试验申请前及过程中审评人员与申请人的交流交流,实时解决注册申请和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问题。

申请人需按要求实时补报最新研究资料。

在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达成后,申请人应实时提交试验结果及下一期临床试验方案。

未发现安全性问题的,可在与药审中心交流后转入下一期临床试验。

申请人应照实报告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准时提交研究年度报告;对不可以控制临床试验安全性风险的,应立刻停止临床试验。

药审中心与申请人当面交流,应就地形成会议纪要列明议定事项。

并将创新药物申请归入优先审评之中。

2、2016 年 6 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技术交流交流管理方法(试行)》,并于2018 年 3 月公布改正稿向民众征采建议:方法指出,创新药物能够在临床各期试验前提交Ⅱ类会议申请,即临床试验申请前(Ⅰ期临床前)、Ⅱ期结束/Ⅲ期临床试验前以及提交上市申请前提交会议申请。

3、2018 年 7 月 27 日,国家药监局公布 2018 年第 50 号文,就交流交流会给出了详细安排,并重申了展开Ⅱ期结束 / Ⅲ期临床试验前交流交流会的重要性。

(十一)关于技术指南明确、药物临床试验有成熟研究经验,申请人能够保障申报资料质量的,或国际同步研发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在看管系统完美的国家和地域已经获准实行临床试验的,申请人可不经交流交流直接提出临床试验申请。

(十二)已获准展开新药临床试验的,在达成Ⅰ期、Ⅱ期临床试验后、展开Ⅲ期临床试验以前,申请人应向药审中心提出交流交流会议申请,就包含Ⅲ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在内的要点技术问题与药审中心进行议论。

生物药品cmc流程

生物药品cmc流程

CMC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流程是生物药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到药品的化学、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生物药品 CMC 流程的简要描述:
1. 研发阶段:
- 靶点选择和药物设计:确定药物的靶点,并进行药物设计和合成。

- 药物筛选和优化: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候选物,并对其进行优化。

- 临床前研究:进行药物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为临床试验做准备。

2. 生产阶段:
- 工艺开发:开发药品的生产工艺,包括细胞培养、纯化、制剂等。

- 工艺放大:将实验室规模的生产工艺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

- 质量控制:建立药品的质量标准,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3. 注册申报阶段:
- 提交 CMC 申报资料:准备和提交药品的 CMC 申报资料,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 监管审查:监管机构对 CMC 申报资料进行审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上市后阶段:
- 生产和质量监控:按照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并持续进行质量监控。

- 变更管理: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变更进行管理和申报。

-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生物药品 CMC 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协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CMC阶段性研究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CMC阶段性研究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CMC阶段性研究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阶段研究。

其中,临床前研究阶段包括了CMC(化学、制造和控制)的研究。

CMC阶段研究是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部分,它集中在药物的化学特性、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上,为药物的下一阶段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CMC阶段研究的目标是确保药物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制造可行性。

这个阶段通常在药物获得初步的活性、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数据之后开始。

CMC阶段研究借助严格的实验室和制造过程来确定药物的物质特性、药物的结构、纯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在CMC阶段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进行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晶型、热力学性质等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他们还会研究药物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降解和分解机制,以便确定药物在实际储存和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在制造过程方面,CMC阶段研究关注的是药物的制造可行性、工艺控制、污染物,以及适应不同制造规模的要求。

研究人员将开发和优化药物的制造工艺,并确保药物的批次间和批内一致性。

他们还需开展相关的分析测试,以评估药物的纯度、杂质水平和稳定性。

同时,CMC阶段研究还需要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研究人员需要确保药物的质量标准符合相关规定,并开发适当的分析方法来监测药物的质量。

他们还需要制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确保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稳定性。

CMC阶段的研究不仅涉及实验室研究,还需要与制药厂商密切合作,确保药物的制造和质量控制过程得以规范和有效。

这些合作包括制定早期制造方案、设立质量标准、规模化生产和监控和管理药物的供应链等。

总之,CMC阶段研究是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确保了药物的一致性、可行性和质量控制,为药物在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和技术指导。

只有在CMC阶段研究得到充分的验证和确认后,药物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研究和开发。

生物医药CMC工作内容

生物医药CMC工作内容

生物医药CMC工作内容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

而药物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关键,因此生物医药CMC(化学、制剂、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医药CMC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一、生物医药CMC工作的概念生物医药CMC工作是指从药物研发到批准上市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药物的化学、制剂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它主要包括药物的物质特性分析、制剂工艺开发、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等方面的工作。

二、生物医药CMC工作的内容1. 药物的物质特性分析药物的物质特性分析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药物的结构分析、纯度分析、杂质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药物的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药物的纯度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药物的纯度、含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药物的杂质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各种杂质进行分析,以确定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制剂工艺开发制剂工艺开发是指对药物进行制剂工艺设计和工艺优化,以确定药物制剂的配方、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等方面的指标。

制剂工艺开发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确定最优的制剂工艺方案。

同时,还需要对制剂工艺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工艺优化是指在药物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优化操作条件等手段,提高药物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生产工艺优化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质量等因素,确定最优的生产工艺方案。

同时,还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4.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是指建立药物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质量控制体系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质量等因素,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V2

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V2

六、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6。

1 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的相关概念药品生命周期是指从药品的研发开始,到注册评价、上市使用,再评价,直至由于市场等原因退市的整个过程.CMC是Chemistry,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的缩写,指药品的化学性质、生产及质量控制。

CMC研究是指对药品的化学性质、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CMC持续改进研究是指以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或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变更工艺条件,对已上市产品开展的与药学项目变更相关的CMC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药品的规格、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原辅料、内包装材料等.CMC活动如同质量体系,贯穿药品生产周期的整个过程。

图6—1药品通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6.2 药品生命周期中进行CMC管理的目的有效的CMC是基于产品、工艺和/或临床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的变更管理体系,并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安全、功效的影响,同时结合知识管理,保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知识的连续性.标准的CMC管理,可以统一变更管理,使企业和监管者以更透明、有效的方式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变更,从而更好的促进产品实现、维持控制状态和实现持续改进。

图6—1 描述药品通用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CMC管理是药品生命周期中系统的管理,不仅需要考虑变更事项,同时还需要考虑对产品整体的最优化管理.为此,CMC研究应该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和充分利用过程分析控制工具.变更工艺的研究应该结合原辅料的理化性质、剂型、包装材料的特性以及质量保证水平等因素,对处方和工艺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产品最优化的工艺.并且在工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处方的优选,确定产品的最优化处方。

CMC管理是为了确保向公众出售的药品将具有类似于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质量特征,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适当的标准并且是一致的,为了保证你所使用的药物是标签上描述的药物。

6。

3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的关键要素➢药物是如何制造➢原材料是检测和放行➢如何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产品质量属性是否被充分地识别➢是否开发合适的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产品的有效期6.4 药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CMC管理由于药物的开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其开发工作可分为不同阶段,根据研发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阶段: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全面开发阶段(Ⅱ期临床研究、Ⅲ期临床研究)、上市申请阶段和上市后阶段,一个化合物在研发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被淘汰,其处方、规格、制备方法等均会有一定的变更,因此不同阶段的CMC研究重点有所不同。

ICH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法规考虑》概念稿简介

ICH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法规考虑》概念稿简介

ICH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法规考虑》概念稿简介2014年9月,ICH Q12发布了(《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法规考虑》)的概念稿。

该指南适用于药品,包括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品,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

本指南的目的是:与ICH Q8到Q11指南一起提供一个以CMC批准后的变更管理框架,以促进创新和持续改进,并加强质量保证和产品的可靠供应。

早在2003年,ICH确定了一个质量愿景:建立一个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统一的制药质量系统,同时强调质量风险管理和科学的综合方法。

ICH已经颁布了Q8—Q11来实现这个愿景。

而ICH Q8-11多偏重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阶段,所以ICH开发Q12的目的是着重于生命周期的商业生产阶段。

ICH Q10引进了质量风险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通过提供基于科学和风险的方法,能够促进产品实现、维持控制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ICH Q9是关于质量风险管理的,但对于知识管理涉及内容比较少。

ICH Q10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中变更控制的有限的一点信息,现在看来监管部门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对变更进行管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理解和信任变更,以实现所谓的“操作的灵活性”。

于是,ICH Q12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定:第1:法规注册:1)本指南中开发了一个统一的方法用于“法规承诺”,这个方法有助于批准后变更;2)指南中列出了注册资料中用于法规评估和检查所必须的细节和信息,以便于创建更便利的批准后变更管理的体系。

第2:制药质量体系:1)本指南基于产品、工艺和/或临床知识,为统一的基于风险的变更管理体系建立标准,以便高效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安全、功效的影响;2)加强知识管理,保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知识的连续性。

第3:批准后变更管理方案:1)引入批准后管理方案的概念可以有助于主动的识别批准后变更、确定申报机制和法规部门对此的评估。

2)为批准后变更管理方案建立标准以便于各地区采用。

3)鼓励QbD用于批准后变更管理方案。

药品生命周期验证管理

药品生命周期验证管理

药品生命周期验证管理概述药品的生命周期⏹“药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药品从引入到撤市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市场调研阶段⏹⏹⏹⏹研发注册阶段工厂建设阶段商业化生产阶段撤市阶段药品质量的构成⏹从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广义的药品质量基于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大致取决于以下五个领域:⏹市场调研⏹⏹⏹⏹研制与开发工厂生产市场销售临床使用建立药厂验证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出于对保证药品质量的考虑⏹⏹⏹是验证活动规范化的要求是药厂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GMP法规的要求药厂验证管理体系的建设依据⏹GMP法规及附录⏹⏹⏹GMP评审原则行业指南药厂本身的实践及经验药厂验证管理体系的内容⏹验证管理⏹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验证计划的编制⏹⏹验证文件管理⏹⏹验证变更的控制⏹⏹验证偏差的处理⏹⏹影响评估及风险分析⏹⏹确认校准维护培训一系列验证执行类规程一系列统一的验证模版验证的相关方咨询管理团队⏹为了保证验证的顺利进行,合理配置公司内部资源,业主方应考虑聘用咨询团队的可行性,咨询管理团队一般由有资质的GMP顾问公司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业主方完善质量体系及验证管理体系(如果有需要)⏹⏹⏹⏹协助业主方领导验证活动指导承包商验证团队的验证活动按照业主方要求准备、汇总并审核各类验证报告协助业主方完成承包商范围外的项目验证活动(如性能确认,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等)业主方验证支持团队⏹由业主方系统用户,工程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保证用户需求信息的完整性⏹⏹⏹确认设计资料和用户需求的一致性参与验证全过程、审核、批准验证文件并确认系统符合性完成承包商范围外的项目验证活动(如附加测试,性能确认,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操作规程等)⏹由工程公司验证经理带队,项目各系统设计工程师参与组成,负责工程意义上的验证。

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业主起草项目验证主计划及确认主计划⏹⏹⏹确认设施和设备的设计符合业主的用户需求。

cmc管理 工作内容

cmc管理 工作内容

cmc管理工作内容以CMC管理为标题,我们将介绍CMC管理的工作内容。

CMC管理是指对药品、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等医疗产品的注册申请、监管和变更进行管理的工作。

CMC是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的缩写,即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

CMC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注册申请在CMC管理工作中,注册申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药品的化学特性:包括药品的化学结构、成分、纯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估非常重要。

2. 生产工艺:包括药品的合成方法、工艺条件、原料来源等。

这些信息对于药品的生产质量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3. 质量控制:包括药品的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稳定性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4. 药品生产设施:包括生产设备、环境条件、操作规范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二、监管管理CMC管理还涉及到对已注册药品的监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生产质量管理: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变更管理:对已注册药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变更进行管理。

变更管理需要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变更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没有不良影响。

3. 不良事件管理: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药品质量问题、生产事故等。

不良事件管理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4. 监督检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生产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三、合规管理CMC管理还包括对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合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相关法规的解读和落实:对于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法规的解读和理解,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符合法规要求。

2. 政策变化的跟踪和应对: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进行调整和应对,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大分子药物cmc流程

大分子药物cmc流程

大分子药物cmc流程大分子药物指的是分子量较大的药物,例如蛋白质药物和多肽药物。

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大分子药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药理作用,因此其研发和制造具有独特的挑战和流程。

以下是大分子药物的药物制剂CMC(化学-制造-控制)流程的一个概览。

1. 药物研发和筛选阶段(Discovery and Lead Optimization)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或合成方法,产生和筛选出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大分子药物候选物(例如蛋白质药物或多肽药物)。

这些候选物需要经过初步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评估。

2. 药物候选物开发阶段(Drug Candidate Development)在这个阶段,候选药物会进一步进行优化和开发。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候选物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包括药物的抗原性、稳定性、免疫原性和生理药理学等。

这些信息将在后续的制造和控制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3. 制备药物原料(Starting Materials)大分子药物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大量的蛋白表达和精细分离纯化步骤。

制备药物原料涉及到选择适合的表达系统和培养条件,以及利用蛋白分离技术将目标蛋白纯化出来。

纯化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确保制备出纯度高的蛋白质药物。

4. 药物制造(Drug Manufacturing)大分子药物的制造通常涉及到复杂的生产过程。

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是蛋白药物的表达和培养。

这包括将蛋白质基因导入表达宿主细胞,并通过适合的培养条件使其表达和产生目标蛋白质。

接下来,需要对蛋白质进行纯化、结构调节和去除杂质。

5. 药物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药物质量控制是确保生产出的药物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关键步骤。

这包括对药物进行识别、浓度测定、杂质检测、活性测定、稳定性评估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测试。

药物质量控制旨在确保药物的纯度、活性和稳定性。

6. 药物配方开发(Formulation Development)药物配方开发是将纯化得到的蛋白质药物转化为适合使用的制剂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6.1 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的相关概念药品生命周期是指从药品的研发开始,到注册评价、上市使用,再评价,直至由于市场等原因退市的整个过程。

CMC是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的缩写,指药品的化学性质、生产及质量控制。

CMC研究是指对药品的化学性质、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CMC持续改进研究是指以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或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变更工艺条件,对已上市产品开展的与药学项目变更相关的CMC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药品的规格、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原辅料、内包装材料等。

CMC活动如同质量体系,贯穿药品生产周期的整个过程。

图6-1药品通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6.2 药品生命周期中进行CMC管理的目的有效的CMC是基于产品、工艺和/或临床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的变更管理体系,并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安全、功效的影响,同时结合知识管理,保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知识的连续性。

标准的CMC管理,可以统一变更管理,使企业和监管者以更透明、有效的方式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变更,从而更好的促进产品实现、维持控制状态和实现持续改进。

图6-1 描述药品通用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CMC管理是药品生命周期中系统的管理,不仅需要考虑变更事项,同时还需要考虑对产品整体的最优化管理。

为此,CMC研究应该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和充分利用过程分析控制工具。

变更工艺的研究应该结合原辅料的理化性质、剂型、包装材料的特性以及质量保证水平等因素,对处方和工艺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产品最优化的工艺。

并且在工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处方的优选,确定产品的最优化处方。

CMC管理是为了确保向公众出售的药品将具有类似于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质量特征,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适当的标准并且是一致的,为了保证你所使用的药物是标签上描述的药物。

6.3药品生命周期CMC管理的关键要素➢药物是如何制造➢原材料是检测和放行➢如何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产品质量属性是否被充分地识别➢是否开发合适的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产品的有效期6.4 药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CMC管理由于药物的开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其开发工作可分为不同阶段,根据研发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阶段: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全面开发阶段(Ⅱ期临床研究、Ⅲ期临床研究)、上市申请阶段和上市后阶段,一个化合物在研发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被淘汰,其处方、规格、制备方法等均会有一定的变更,因此不同阶段的CMC研究重点有所不同。

6.4.1 研究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包括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研究。

这个阶段属于药物研发的初期,也是淘汰率最高的阶段,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淘汰率在85%以上。

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时患者较少、周期较短,因此CMC的研究主要保证药物质量的可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化合物的性质,对化合物的性质要有明确的认识,一方面全面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为选择剂型、处方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明确了化合物的结构,可以保证化合物的稳定,保证后续研究药物的一致性。

➢剂型、处方和规格,由于这个阶段为药物开发的初期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剂型、处方均有可能变化,同时,化合物的规格没有明确,因此剂型和处方的设计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需要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杂质的可控。

➢工艺研究,在此阶段由于化合物的开发价值尚未明确,因此,研发的重点在于制备充足的原料和制剂,以供药理毒理和Ⅰ期临床的研究,同时也要满足CMC的研究需要,工艺的研究基本上在实验室进行,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工艺进行优化,但是要对工艺中产生的杂质(反应副产物、有机溶剂、重金属等)进行有效地控制。

➢质量控制,在此阶段的质量研究着重采用“通用”的方法,如,按照药典对原料药和制剂的一般要求,进行相关的研究,以保证化合物的质量的可控。

对于原料药来说,根据所用的起始原料、得到的中间体及其杂质的信息,确定检测项目、方法和质量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制备临床用样品的原料药的杂质含量水平,如残留溶剂或重金属,应当完全符合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

同时,该阶段的研究需要根据临床试验或安全性的数据提出可以被接受的极限,而这种极限需要得到相关数据的支持(比如,每日摄取溶剂的最大允许水平)。

临床研究用的原料药杂质水平要不低于非临床研究中所用的原料药的杂质水平(安全性方面)。

相关要求参照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

➢稳定性,需要进行初步的稳定研究,以考察所制备样品是否能支持产品的相关研究。

由于化合物的处方工艺会发生变化,因此仅需提供初步的稳定性研究的方案和数据。

6.4.2 全面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包括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属于药物的全面开发阶段,通过对化合物的毒性和疗效的全面研究,对拟开发化合物的开发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

在此阶段的研究中,对于CMC来说需要对药物的剂型、处方、规格进行适宜的变更,以达到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处方、工艺或所用的原辅料发生了变化应进行相关的桥接试验。

通过对CMC的详细研究,也为申报阶段准备相关的资料,以供上市审批用。

➢处方,经过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特别是经过Ⅲ期临床的研究,基本确定了药物的剂型,明确了药物的规格。

因此,需要对药物的处方进行的详细研究和筛选,经过此阶段的研究药物的处方应基本确定。

➢工艺,需要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制备临床用样品。

对于原料药来说制备工艺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成熟,工艺路线基本确定,需要进行放大实验以供临床用,同时需对工艺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并进行优化,使之符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比如,要确定起始原料和所用的试剂或有机溶剂的来源、规格,对起始原料需要制订内控标准;根据可能产生的副产物优化反应条件降低杂质的产生,确定中间体的控制标准;相对固定工艺条件,确定重要的工艺参数,特别是在完成Ⅲ期临床以后。

对于制剂来说,由于药物的处方和规格相对明确,因此,需要对制剂的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工艺参数,对于无菌产品需要确定无菌工艺。

在此阶段药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药和制剂)需要在生产厂进行工业化的放大研究。

主要目的在于,第一,为以后的商业化生产做准备。

第二,确定和找出在放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第三,确定关键工艺过程的参数。

第四,确定和验证分析方法的可控性。

➢质量控制,鉴于药物的处方工艺基本确定,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工作,对于药物中的杂质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并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确定其限度。

对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等需要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以考察方法的可行性。

同时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处方和工艺的情况制定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

➢稳定性,在完成Ⅲ期临床研究时应对药物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选定适宜的包装,进行全面的稳定性研究,以确定药物的贮藏条件和有效期。

因此,在全面开发阶段特别是Ⅲ期临床以后药物的开发价值基本明确,CMC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为药物的上市做准备。

6.4.3 上市申请阶段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对药物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经过利弊权衡,如果研究单位做出上市的决定,需要经过药品监管当局的批准才能实施,因此需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准备相关的申报资料,上报审批。

技术审评申报时应对以下方面予以关注:(1)BCS分类,明确目标化合物在BCS分类系统中属于哪类化合物,有助于剂型的选择和化合物特性的认知,有利于药物的开发。

(2)晶型、粒度的选择,在药物研发中常常会忽视,对于水溶性不好的药物晶型和粒度对药物的毒性和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药物的开发。

(3)灭菌工艺条件,药物的灭菌工艺对药物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因此在进行药物工艺研究应对灭菌工艺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确保药物的质量。

(4)杂质限度的依据,如何确定杂质的限度,是药物开发的关键环节,需要结合药物安全性的数据,并结合化合物的特点,综合判断以确定合理的限度。

(5)稳定性研究,应关注影响产品质量的包装密封系统方面的变化,这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方面。

6.4.4 上市后阶段药品批准上市后,鉴于种种原因,药品的处方、工艺,原辅料的来源、规格等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更,已上市产品CMC管理的组成可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注册申请,变更注册,再注册,再注册补充;(2)项目研究,持续改进,委托研究,技术转移;(3)技术档案,注册文件,技术文件包,技术信息表;具体的研究类型有:变更药品规格,变更药品辅料,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修改药品注册标准,注射剂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或容器,申请药品组合包装,药品生产技术转让,改变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名称,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内部改变药品生产场地,原料药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改变国内生产药品的有效期等。

6.5 CMC管理的案例分享药品内在质量体系是由处方组成、原辅料控制、生产工艺、药包材与质量控制五方面因素构成的均衡体系。

这五个方面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药品的内在质量,因此变更研究需考虑整个质量体系的均衡。

以注射剂变更灭菌工艺为例,如果提高终端灭菌的灭菌温度或者延长灭菌时间,则需要考虑变更是否会对处方组成、所用原辅料、药包材与产品杂质谱情况等产生影响,在灭菌工艺筛选研究设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变更灭菌工艺与产品剂型、规格及处方组成的影响,如原料药稳定性较差易氧化,变更灭菌条件可能会导致原料药氧化加剧,则需要调整处方中抗氧剂等用量,以降低药物在生产及整个有效期中发生氧化变质的可能性。

在制剂的质量标准中还需要对抗氧剂等特殊辅料的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以保证辅料在药品的有效期内都起到作用。

➢变更灭菌工艺过程中的原辅料控制,对于原料药主要关注其溶解性、是否易降解、是否易氧化、PH值变化是否对原料药的性质产生影响等。

对于辅料,则需要重点关注功能属性,如抗氧剂、增溶剂等特殊辅料的最小有效浓度,PH值变化对辅料性能的影响等。

如某些制剂使用豆油作为溶剂,其在较高的灭菌温度下可能会产生变化,为了控制这种变化,需要对豆油的不饱和度等指标进行控制。

➢变更灭菌工艺与制剂包装材料/容器的影响,注射剂的包装材料(容器)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维持制剂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可能对制剂产生负面影响;如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可能会有部分物质迁移至药液中,造成药液的污染;低硼硅玻璃安瓿包装可能产生脱片,掉入药液中。

变更灭菌工艺,提高灭菌温度或者延长灭菌时间,既是对药包材保护作用的挑战,也会加剧负面影响的发生。

变更的时候需要重点研究灭菌条件的改变是否对药物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产生影响。

➢变更灭菌工艺的工艺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

首先需要进行灭菌工艺的设计,然后进行灭菌工艺的筛选,最后再进行工艺的验证。

灭菌工艺的设计需要基于上述的因素,既要考虑有效的杀灭制剂中的微生物,又要考虑避免原辅料、药包材性质的变化,以免影响药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