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及分析-姜卫剑

合集下载

1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1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1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分析The Analysis of Cerebral Angiography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杜大勇许航张东菊王江川王洗李元培王庆军王玥坤陈淑媛DU Dayong XU Hang ZHANG Dongju WANG Jiangchuan WANG XiLI Yuanpei WANG Qingjun WANG Yuekun CHEN Shuyuan天津港口医院神经内科(中国300456)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jin Seaport Hospital (China 300456)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09)05摘要: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

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

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nifestation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Metho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given in 164 patients with TIA. Lesion distribution of the intracranial arteries wascompared with the one of the extracranial arteries. Result Cerebral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the TIA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 ste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 and TIA of vertebrabasilar artery system is mainly because of stenosis of extracranial arteries. Conclusion Lesion of the intracranial arteries is the main causes of TIA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Lesion of the extracranial arteries is main causes of TIA of vertebrabasilar arteries.Key words: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erebral angiography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大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概念、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

一、脑血管解剖学1-大脑动脉供应区域a-前大脑动脉供应区域b-中大脑动脉供应区域c-后大脑动脉供应区域2-颈内动脉和椎动脉a-颈内动脉b-椎动脉二、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1-传统脑血管造影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b-常规血管造影(CA)c-脑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2-脑血管造影前的准备a-患者禁食与禁用药物b-心电图监测3-检查步骤a-穿刺与导管插入b-对比剂注入c-造影图像获取d-造影图像分析与解读三、脑血管影像学解读1-血管解剖结构a-前大脑动脉分支b-中大脑动脉分支c-后大脑动脉分支d-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支2-血管畸形和病变a-动脉瘤b-动静脉畸形(AVM)c-血管狭窄和闭塞d-血栓形成e-血管炎和破裂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脑血管造影的示意图、造影图像的样例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种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血管造影方法,能够显现血管的轮廓和病变情况。

2-常规血管造影(CA):传统的血管造影方法,通过注入对比剂后拍摄X线片来观察血管情况。

3-脑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血管的非侵入性方法。

4-动脉瘤:血管壁局部扩张,并形成憩室状结构的异常病变。

5-动静脉畸形(AVM):动脉和静脉直接相连形成异常血管簇,导致血液异常流动。

6-血管狭窄和闭塞:血管通道狭窄或完全堵塞,使血液流动受限。

7-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块(血栓)在血管内形成,导致血流受阻。

8-血管炎和破裂:血管壁的炎症或损伤导致血液外溢。

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BA狭窄治疗目的是防止其闭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造影 金标准 MRA 闭塞: 敏感性97%,特异性99% 狭窄: 不够精确 TCD MCA较好
颅内动脉成形术原则:
次满意扩张 缓慢加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PTA并发症




血管闭塞(Abciximab) ICA系统: 10% VBA系统:20% 再狭窄问题未解决(Probucal) 重要穿通支闭塞 动脉壁穿通 痉挛 其它
颅外:
1、椎动脉开口 2、颈内动脉起始
最易发生 脑动脉 粥样硬化狭窄 的部位 颅内:
黑种人 中国人 亚洲人 女性 年轻
危险因素
1、椎动脉远端 椎基底交界 基底动脉 高血压 2、ICA虹吸段 MCA主干 糖尿病
血管内治疗-相关造影知识
1、ICA分段 *ACA分段 * MCA分段 2、椎动脉分段 *椎基底动脉解剖 *PCA分段 3、颅内动脉交通 *WILLIS动脉环 *ICA与VBA交通 *ICA与ECA交通 *软脑膜侧支交通 4、脑动脉栓塞的表现
血管内治疗-相关的知识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 易发生栓子脱落 颈总动脉开口部狭窄, 溃疡斑块较少 椎动脉开口部狭窄, 决定内支架治疗时, 应分析该段的形态学 特征 颅内动脉“脆弱”



颅外段脑动脉治疗时, 应充分了解颅内段有 无合并存在的串联的 严重狭窄 “渊源”动脉闭塞后, 其它动脉狭窄成形术 的价值 颅内动脉成形术的原 则
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 姜卫剑
Hemorrhagic
Posterior territory

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影响121

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影响121

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用随机方法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

观察组介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

结果:对两组病人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前后的血压、脉搏变化,病人紧张、恐惧情况分级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可明显减少或减轻病人的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对疾病的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05-01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1]。

近年来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逐渐得到了医务界和总多病人的认可,然而DSA作为一项有创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许多并发症,因此对病人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许多病人表现出紧张情绪,个别病人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放弃造影手术,从而失去治疗机会[2],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为了提到病人对该项检查的认识和心理应激水平,我们对血脑血管造影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掌握有关知识的病人能够较好配合检查,有效提高了全脑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和检查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3月~2009年6月我科共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0例,其中38例为明确头痛原因,3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明确病因,26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漏的确诊,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5岁,平均55.4岁。

干预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8岁,平均54.27岁。

两组病人均初次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有同一医师和助手进行操作,排除有严重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其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

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果 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

30 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 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 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

结论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成形术;支架Long-term Outcome of Elective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Stenosis XU Xiao-Tong*, JIANG Wei-Jian, DU Bin, et al. *Neurovascular Angioplasty Team,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long-term outcome of a largest case series to date after elective stenting of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 stenosis.Methods During September 2001 till September 2007, elective stenting with a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was performed in 11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 stenosis ≥50% that resulted in qualifying stroke or 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event within 180 days.Results There were eight strokes within 30 days, and fi ve strokes in the VBA territory after 30 days (mean of 1005 days). The annual stroke rate in the VBA territory (including any stroke and death within 30 days) was 4.0%. Signi fi cantly higher stroke-free survivals in the vertebrobasilar territory were found in stent success subgroup and V A stenosis patients.Conclusion Elective stenting can reduce the annual stroke risk and improve function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vertebrobasilar stenosis that compares favorably to medical therapy. The long-term outcome i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stent placement and stenotic site.【Key Words 】 Atherosclerosis; Vertebral artery; Basilar artery; Stenosis; Angioplasty; Stent徐晓彤1,姜卫剑1,杜彬1,董可辉2,金旻1,王清河1,马宁1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4BA714B-7)作者单位1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姜卫剑cjr.jiangweijian@・论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效果差[1-3],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4-6]。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记录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记录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书籍简介 (2)2. 脑血管造影术的重要性 (3)二、脑血管解剖与造影技术 (5)1. 脑血管解剖概述 (6)a. 大脑动脉系统 (7)b. 静脉系统 (8)2. 脑血管造影技术介绍 (9)a. 穿刺技术 (11)b. 对比剂的应用 (13)c. 影像学设备与技术 (14)三、正常脑血管的造影表现 (16)1. 大脑动脉的正常造影表现 (16)2. 静脉的正常造影表现 (17)四、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 (18)1. 动脉瘤的造影表现 (19)2. 脑血管畸形的造影表现 (20)3. 脑梗死的造影表现 (22)4. 脑出血的造影表现 (23)5. 其他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 (24)五、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25)1. 诊断脑血管疾病 (26)2. 指导治疗策略 (28)六、并发症与风险防范 (30)1. 造影剂过敏反应 (31)2. 血管损伤与出血 (32)3.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3)七、总结与展望 (34)1. 本书内容回顾 (36)2. 脑血管造影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7)一、内容简述《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是一本关于脑血管造影术的专业书籍,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关于脑血管解剖和血管疾病的详细信息。

本书首先介绍了脑血管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颅内动脉、静脉等重要血管的分布和功能。

书中详细阐述了脑血管造影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操作技术。

作者还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剖析,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等,并介绍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书还讨论了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脑血管解剖和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书籍简介在我手中翻阅的这本书籍《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是一部关于脑血管造影的专业著作。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讨论稿)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讨论稿)

椎动脉开口
注意事项
须注意的问题
肝素化 双冲洗 导丝 导管 全面 病变血管 测量钢球 拔动脉鞘 预防感染
发现狭窄病变后,调整影像增强器,使 手术全程肝素化,术后鱼精蛋白 测量钢球尽可能靠近病变,并放 术中持续双冲洗,注意排空管道 影像增强器沿狭窄段血管轴线变换投照 根据主动脉弓造影选择不同的导管,导管尽 于中和肝素 10min 后拔动脉鞘,压迫股动脉 按 1:1 ~ 1.5 中和 导丝沿路径图推进,导丝头端不 各段脑供血动脉和颅内静脉窦不 在影像增强器的中心,以保障测 可能沿导丝进退,以减少导管头对血管壁的 15min 无出血后加压包扎, 2kg盐袋压迫穿 位,多角度投照,找出狭窄切线位放大 术后预防感染用广谱抗生素 3天 和 Y 形阀内气体 超出视野,导丝一般不通过狭窄 损伤,导管头端尽可能不触及血管壁,导管 可遗漏 刺点 5~6h,穿刺侧下肢制动24h,每30min 投照 量准确 一般不进入狭窄段和椎动脉内 段。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术前准备
血常规
胸部X线检查
肝、肾功能
实验室检查
丙肝三项 PT、INR、APTT
心电图
术前准备
手术协议书 客 观 有效性
客观地介绍手术情 况、获益、风险。
病人(病情 不允许时注 明)和家属 同时签字、 盖手印
术前准备
病人准备 双腹股沟备皮 术前6h禁饮食 术前保留导尿
器械准备
造影管:猪尾 管、单弯管、 西蒙2型、 猎 人头2型
弓上血管造影

原则上先做已知病变血管 也可由右侧向左侧依次造影 或导管进入那条血管,做那条血管 根据主动脉弓造影情况选择造影管,常 用导管5F单弯管、猎人头管2型、西蒙管2型
颈总动脉
②摆体位到标准侧位,上缘 ① 肝素水浸泡造影管, 到眶下线水平 ,第三颈椎位于 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 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 5ml/秒, 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 总量 7mL,压力300pa,投照, 进动脉鞘后进导丝 20cm左右, 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 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 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 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 (一般 45度)再次投照 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 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 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 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 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个人总结DSA因为介入手术用造影剂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引起造影剂在体内蓄积。

1. 穿手术衣.2. 穿防护服.3. 戴口罩,帽子.4. 刷手.5. 消毒:先消同侧腹股沟,再消对侧腹股沟,然后消上方,第一次消毒范围要大,第二次消毒范围要小于第一次消毒范围.6. 铺巾:先铺中间,然后对侧(如果是一次性洞巾对侧的要打开),上方,同侧依次铺上.大的洞巾厚的向上.口对准穿刺点.7. 抽麻药:用5ml注射器抽5ml麻药兑5ml水.(全麻患者不需要局麻).8. 抽造影剂.9. 排水:先将调节的开关从头撸到尾(这样导管就直了),单人时将导管开到很小将头放到小盆内,水会逐渐流过个个打折处,流完后要检查一下所有的打折处将气泡弹出.有助手时可以用手堵住导管头看着水流,在转折处用手弹一弹,将空气排除.注意三通和鞘开关的指示方向,当排三通和Y阀空气时注意先将三通内想要排气的通道朝上,Y阀也是一样(先排后排 ),排好后接上猪尾导管(将猪尾挂到直管上)调好滴速.接鞘的导管接上后先将外口的气排掉,然后将开关调到冲鞘将鞘的空气排出.在鞘内流水的过程中将鞘的另一部分插上.10. 穿刺前先要将管球降下来.11. 穿刺:穿刺前刀片切小口,并且一定要准备好穿刺针,麻药,纱布,短导丝(一定要注意将软头朝前).左手先纵行将血管的走形摸出,用示指,中指横行将血管固定,明确血管的位置.右手持穿刺针示指顶住针顶,拇指和中指固定针(患者如果胖就将进针点稍微远一点,如果瘦可以将进针点稍微近一点,但穿刺进血管点一定要在腹股沟下),先打麻药(血管上壁及侧壁),然后进针,见到有回血后将纱布甸到下面,撤出针芯,见到鞘内喷血(必需要飙血才行)旋转进导丝(一定要没有阻力才行).待进到剩10cm左右,将床推倒管球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处,透视下观察导丝是否在动脉内(看到导丝在拐弯处有波动导丝头有摆动即证明导丝在动脉内).确定后将床拉回将导丝撤出一部分(外面留20cm左右),左手示指和中指压住穿刺点内口将穿刺针内鞘撤出,之后用拇指将短导丝头压住右手上鞘.待鞘进入皮肤后旋转进鞘(此时阻力较大,一定要柔和旋转不可让鞘打折).进完鞘后将导丝及鞘内芯拔出.之后要将接鞘的开关指向导管以让鞘内回血证明鞘在血管内.之后调好滴速就不管了(滴速不能太快否则患者总想撒尿,且老年人会来心衰).12. 将长导丝进到猪尾内刚好不露头为期限,用猪尾顺直器(进完后一定要将顺直器撤到后面)将猪尾头顺直,进猪尾要多进一些(这样可以让血少出来一点),旋转(一定要没有阻力)出导丝(Y阀后留10cm即可),进完导丝后将Y阀拧紧,透视下进导管导丝.待导丝进到弓内时左手进导管右手固定导丝将猪尾送到弓上(猪尾环一定要朝内,这样可以让弓上造影时血管内的造影剂分布更均匀),13. 接管:接管前首先要将导丝撤到Y阀以内拧紧Y阀,可以将滴注开大一点将管内的血冲开,再调回正常,接管前先将右手的管子旋转一点再接管可以确保导管不会移位,接管时必须两头都冒水.注射器吸造影剂,助手推高压注射器通过三通将部分造影剂推入注射器后关闭高压注射器方向,开放猪尾管方向三通,推造影剂把血推回血管?。

颈动脉狭窄成形术研究进展-姜卫剑

颈动脉狭窄成形术研究进展-姜卫剑

2. N Engl J Med 1991;325: 445–53.
3.1 症状性狭窄的自然病程和CEA
NASCET


NASCET尚纳入了导管造影证实的狭窄率50%~69%的 858例患者。5年随访期间,CEA后的同侧缺血性卒中率 较阿司匹林治疗为低(15.7% vs 22.2%,P=0.045; ARR为6.5%和RRR为29%) NASCET尚纳入狭窄率<50%的1368例患者。 5年随访期 间,2种治疗的结果类似(14.9% vs 18.7%,P=0.16)[3]。
结论:

对于不加选择的患者而言,EDP-CAS经验不足术者的手 术安全性则不可能与有经验的CEA术者相媲美 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EPD-CAS应用于CEA高危的狭窄率 >80%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EPD-CAS应用于无CEA高危特征的 任何颈动脉狭窄患者
1. 前言
CEA是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传统治疗方法 几项RCT表明: 狭窄程度≥5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能够从CEA中明 显受益[1-4] 狭窄程度≥60%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则为有所获益 [5,6] 然而,即便是手术低危患者,CEA仍有围手术期卒中和死 亡风险
3.1 症状性狭窄的自然病程和CEA

2个RCT比较了阿司匹林治疗和CEA+阿司匹林治疗的结果 揭示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自然病程和CEA的风险/效益
1. Lancet 1998; 351:1379– 1387. 2. N Engl J Med 1991;325: 445–53. 3. N Engl J Med 1998; 339:1415–1425.
症状性狭窄的自然病程和CEA
ECST

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解剖
发生于弓上血管的动脉夹层为顺行夹层,处理:应立即暂停介入操 作,数分钟后行造影检查。如果未引起明显的管腔狭窄,血管壁没 有明显的造影剂滞留,可不需特殊处理如果管腔血流受到明显影响 ,可以考虑给予支架置入。
手术并发症
(六)皮质盲
皮质盲表现为双眼视力丧失,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也可 伴有遗忘、肢体偏瘫、头痛等其他症状,多见于椎动脉 造影后,其他脑血管或冠状动脉造影后也可出现。
术前准备
➢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 作过程及并发症(技巧性:强调目的性;并发 症要说全,但不要过多强调;明确告知患者该 操作是我科常规操作,我科每年手术量数百、 并发症机率低。)
➢ 与患方签手术同意书 ➢ 术前一天备皮 ➢ 手术当天更换手术衣 ➢ 建立静脉留置通道 ➢ 术前将检查资料(CT、MRI等)带到导管室
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痉挛、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可能是一 种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类似的疾病类型。
处理:脑血管造影后的皮质盲无特效处理,需完善头颅 影像学检查排除后循环脑栓塞,可适当补液,促进造影 剂排泄,同时给予血管解痉药物。皮质盲通常预后良好,
数小时或数天内可完全恢复。
手术并发症
(七)腹膜后血肿
表现:腹膜后血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且随出血程度、血肿范围 有较大差异。腹痛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有腹胀和腰背痛、合并 出血性休克。血肿巨大或伴有渗入腹膜腔者可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症状为进展性,常常观察不及时,极其凶 险。 发病机制:股动脉穿刺时穿刺位置过高(血管壁穿刺点位于腹股沟 韧带上方),造成后腹膜损伤,同时术后穿刺点压迫效率低,导致 动脉出血进入后腹膜。 预防:精准判断穿刺点、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术后心电监护、严 密观察。 处理:对症抗休克、及时外科手术

温馨提示卡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卡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数 字减 影 全脑 血 管造 影 术 ( ii ls brcin dgt u ta t a o
a go rp y DS 作 为 诊 断 脑 血 管 疾 病 的 金 标 n iga h , A)
例, 小学及 以下 1 例 。病种 : 8 脑梗塞 2 例 , 网膜下腔 o 蛛 出血 8例 , 短暂性脑缺血 3 例 , 昏 3 。随机将 患 4 头 8例 者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各 5 , O例 2组性 别 、 年龄 、 文化
3 2 温 馨提示 卡 提高 了患者 对护 理工 作 的依 从性 .
D A 检查 温馨 提示 卡 内容 通 俗 易懂 , 者 及其 S 患
家属 可 随时 阅读 , 各班 护 士 也 可 根据 提 示 卡 内容 与 患者 及其 家属 进行 沟 通 , 强 了 护 患之 间的 沟 通交 加
观 察 组 患者 D A 检 查 健 康 教 育满 意 度 高 于对 S
程度 、 病种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具有可 比性 。
1 2 健 康 教 育 方 法 . 2 患 者 均 由 主 管 护 士 对 D A 检 查 相 关 的 知 组 S
准 口 , 有相 对 的安全性 , 广泛应 用 于临床 。但 作 ]具 被 为一种 有创 检查 , 又具 有一 定 的危险 性 。因此 , 针对 DS A检 查患 者 的健 康 教 育 尤 为 重 要 。 口头 健 康 教
意 。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识实 施 口头健康 教 育 。观 察组 在此 基础 上采 用 温馨
提示 卡形 式进 行健 康教育 , 当医生 开 出 D A 检查 即 S 医嘱 , 由主管护 士 向患 者 和其家 属 提供 DS 检 查 便 A 温 馨提 示卡 。D A 检查 温馨 提示 卡 内容如 图 1 S 。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华山医院)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华山医院)
动静脉畸形 DSA观看
畸形血管团〔巢〕: ※ 大小 ※ 外形 ※ 血流状况 ※ 超选择血管造影:巢的构筑 分隔;丛形局部;存在动静脉瘘;巢内动脉瘤和静脉扩张等
动静脉畸形 DSA观看
引流静脉 确认各个引流静脉 与血流相关的血管病变〔扩大、狭窄、 闭塞和静脉曲张〕 血流类型〔引流、侧支、逆流入正常静脉窦〕 对四周静脉引流的影响
全脑血管造影及诊断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diagnosis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上个世纪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MRI、DSA和PET等技术不断提高,带动了脑血管病学的进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此,主要介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椎动脉
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后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posterior spinal a.)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基底动脉发出: 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 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 ): 中心支:后穿支和脉络丛后动脉。 皮质支:颞下潜、中、后动脉,距状裂动脉和顶枕动脉。
X线脑血管造影与DSA成像比较
【 适应征】
1、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 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血管造影。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并作肿瘤栓塞。在手术前一周内进展。 4、观看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鉴别诊断。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评估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评估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评估
高峰;姜卫剑;王拥军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5(19)9
【摘要】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

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助于防止弹性回缩、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改善预后。

对预行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需进行严格、细致的术前评估,对改善病人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具体术前评估内容展开讨论。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高峰;姜卫剑;王拥军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0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J], 姜卫剑;王拥军;杜彬;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2.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宿主与异物生物相容性中的若干影响
因素 [J], 刘丽梅
3.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J], 苗少辉;闫保良;吴磊
4.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前评估研究进展 [J], 刘晓峰;孟杰;朱青峰
5.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探讨 [J], 陈琴;张小凤;蒲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动脉狭窄的诊断

脑动脉狭窄的诊断

脑动脉狭窄的诊断
王拥军;姜卫剑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5(19)9
【摘要】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基础,是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新的热点。

与心血管和其他外周血管介入相比,脑血管的支架治疗更为复杂,也更为危险,因此更需团队工作方式(Team Work)。

在这个团队中,神经内科医师承担的重
要责任包括:(1)筛选有无脑动脉狭窄:判定动脉狭窄的存在、部位和程度;(2)判定狭窄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如果存在动脉狭窄,就要根据病理生理机制判定狭窄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是责任病变还是非责任病变;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王拥军;姜卫剑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应用价值 [J], 刘颖
2.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对比 [J],
连虎;夏金翔
3.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的价值与准确性分析 [J], 王小兰;周俊莲;张爱东;孙春雷;李岩;谢春荣;王新;
4.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 齐敬伟
5.ZTE-MRA与TOF-MRA对脑动脉狭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J], 齐欣;沙琳;吕建波;潘缘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A分段:
*ACA分段:
*MCA分段:
大脑后动脉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前组血管造影时,经后交通动脉显示大脑后动脉
四、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分段:
*椎基底动脉解剖:
*PCA分段:
五、颅内后组循环造影
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
六、多体位造影

正位

斜位 斜 位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合并Willis环代偿不足
栓塞性TIAs 栓塞性脑梗塞
低血流量性TIAs
一过性黑朦、 MCA区神经缺损
Ⅰ型狭窄: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合并ACA和/或 PCA软脑膜侧支代偿不足
低血流量性TIAs
MCA狭窄,纤维帽 破裂,血栓形成
复发性、刻板性、短暂性 MCA区神经缺损
血栓性脑梗塞
Ⅰ型狭窄:大脑前动脉
当侧支血供为狭窄相应区域提供了 足够的CBF时,狭窄相应区域无缺 血表现
但提供侧支血供的相应区域可能发 生了供血不足表现(盗血综合症)
临床分型:
非症状性狭窄
症状性狭窄
Ⅰ型: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缺血性症状
Ⅱ型:狭窄引起的侧亚型
A型:相应区域无梗塞,或腔隙性梗塞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获益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型
(试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背景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 因
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一级干预治疗已经取得明 显效果
脑动脉狭窄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动脉狭窄的血管重建术正在逐步开展,CEA疗
效已得到公认,CAS正在被严格的检验 现代医学影像的迅速发展(CT、MR、PET、
B型:相应区域小面积梗塞/小卒中,或合并远端血管串联性狭窄, 或远端主干闭塞,但该支动脉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部分获益
C型:相应区域大面积梗塞/严重残疾 或远端主干慢性闭塞,该支动脉未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不能获益
Ⅰ型狭窄:颈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C5段狭窄,>60%-70%
ACA狭窄合并对侧 A1发育不良或缺如
PCA和/或MCA 代偿不足
低血流量性 ACA区域TIAs
Ⅰ型狭窄:椎动脉
1、VA狭窄合并 对侧狭窄、闭塞或发育不良 或对侧VA直接与PICA延续 2、PICA仅接受狭窄VA血供
VA狭窄
BA尖端或PCA栓塞, 脑干、小脑多发栓塞
低血流量性TIAs
发作性中枢性眩晕、 一侧身体或面部麻木、 构语障碍或复视
侧支循环评价
Willis 环 颅内外侧支 软脑膜侧支
WILLIS环:
颅内外交通:
软脑膜侧支: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常用的ICA狭窄率测量方法:
ICA狭窄血管内治疗的 高危形态学
-狭窄段内有血栓 -闭塞 -线样征狭窄 -严重环状管壁钙化 -狭窄段扭曲/严重成角 -合并ICA分叉处闭塞和 出现烟雾血管
相应区域 CBF↓
脑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当代偿性CBF ↑ 与狭窄所致的 CBF ↓相当时,
病人无症状脑供血不足Ⅰ级
当代偿性CBF ↑ 不能代偿狭窄所 致的CBF ↓时,
病人表现为TIAs, 进行性、持续性 神经缺损-脑供 血不足Ⅱ、Ⅲ、 Ⅳ级
区域缺血 血管扩张
CBF↑
侧支血供 狭窄区域
CBF ↑
背景2:
已经提出的脑动脉狭窄分型均为形态学分型
1、 按狭窄严重程度分型(NASCET适用于颅外动脉) 轻度<30% 中度30%-70% 重度>70%
2、 按狭窄病变形态学分型(适用于颅内动脉)
A型病变
B型病变
C型病变
目前尚无合适的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型,简便 实用地解释临床表现和预见血管重建术的疗效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后椎动脉代偿情况
Ⅱ型狭窄: VBA-ICA盗血
VBA 严重狭窄
或闭塞
ICA或MCA 脑供血不足
经PcoA获得 ICA血供
无VBA 供血不足
表现
Ⅱ型狭窄: ICA-ICA盗血
颈动脉闭塞 或严重狭窄
Willis环
病侧获得 代偿血供
对侧发生 供血不足
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责任病变 侧支血供 形态学分型 血管内治疗风险-效益评价
Ⅰ型狭窄:基底动脉
BA中部狭窄
BA尖端或 PCA狭窄
双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复视,头晕,头部沉重感
表现同前,和不可抵御的睡意, 垂直性复视、眼睑下垂、不能 仰视 通常该部位的TIA系栓塞所致
锁骨下动脉 Ⅰ型狭窄:
Ⅱ型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颈内动脉经PcoA 代偿不足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TCD、DSA),使得脑动脉狭窄的检出和CBF 定量、半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乙酰唑胺激发试验
Acetazolamide challenge test
临床价值:
评价脑血管储备和侧支循环是否充足。用于血管重建 术术前评估脑动脉狭窄病人术后能否获益。
评价方法:
先进行基础CBF检查,然后静注乙酰唑胺1.0gm,1520min后重复CBF检查,比较区域性的CBF变化(血流重 分配)。供血不足区由于有局部血管扩张,在基础CBF 时可以不显示异常。而在激发试验时,若靶区有足够 的侧支,区域性的CBF无变化;若侧支不足,则有明 显的区域性CBF减少,为激发试验异常。
LMA Classifications
Location
Morphology
Access
Bifurcation Lesions:
Ⅱ型狭窄: ICA-VBA盗血、MCA-VBA盗血
CA或ICA-C 1-6 闭塞或狭窄
“吸入”椎基底动脉血供 (经同侧PcoA)
ICA系统缺血 获得代偿
同侧颈外动脉代偿不足、 Willis环前部缺如或代偿差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MCA主干闭塞 或严重狭窄
“吸入”椎基底动脉血供 (经同侧PCA)
MCA系统缺血 获得代偿
准备手术
穿刺步骤
常规脑血管造影的导管、导丝
正常脑血管造影的常规步骤
1、主动脉弓双斜位 2、颈总动脉正侧位 3、颅内前组动脉正侧位 4、椎动脉正侧位 5、颅内后组动脉正侧位 6、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结果,进 行多体位造影
一、正常主动脉弓造影
主动脉弓上血管变异
二、颈总动脉造影
三、颅内前组动脉造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