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期末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演唱艺术的魅力之我见

——《经典昆曲欣赏》期末论文

【摘要】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着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本文从文本、唱腔和身段着

手,结合一些著名的昆曲剧目中的细节具体分析,浅谈自己对昆曲魅力所在的个人

见解。

【关键词】昆曲文本唱腔身段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昆曲是中国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它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于一身,熔文学、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有着较深的文化意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是优美的。美在哪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在北大课堂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就是意象,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艺术作品如何表现它的美?艺术作品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特殊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具有的意象,其艺术意蕴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美感和丰富性。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几个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彰”就是照亮的意思,美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而是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照亮它。这八个字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艺术作品必须有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二是艺术依靠人的意识,那么不同的欣赏者,或者同一欣赏者不同时期的体验、领悟也就是不一样的,所“彰”的东西也有所区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的美又是具有无限性的、永无止境地生成和更新的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昆曲也是如此。

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从一开始对昆曲的懵懂无知,只是凭着一些粗糙的印象和直觉去感受,到现在掌握了一些昆曲的基础知识,对昆曲鉴赏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见解和感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昆曲演唱艺术之美的感受。

昆曲演唱艺术之“文”——文本的遣词造句

1叶朗,2010年春,《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在文学史上,《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牡丹亭能取得这般成就,要从汤显祖精妙的戏本说起。

就拿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来说吧,杜丽娘独居深闺,闷闷无聊,春光正好,幽静的庭院里花絮随风飘荡,飘荡的游戏引起杜丽娘的情丝。对镜梳妆,“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端的是“”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纵然是美娇颜,然而困在小庭深院之中,无人得见,只能孤芳自赏、垂影自怜而已。于是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私游后花园。进得园林看到满园春色,于是由衷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而后杜丽娘的几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遍赏心乐事谁家院。”多少人被牡丹亭的这几句唱词所打动。这几句词太美了,美得令人心痛。“姹紫嫣红”是一派春色无边,是乐景,让人明媚让人愉悦,但是再行到深处入目却是“断井颓垣”,好景不常在,让人感慨,引发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端烦闷思绪。“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来都是好的东西,但是画风一转加上“奈何天”“谁家院”,就使得这些好事都落了个空,马上就让读者和听众的情绪跟着唱词起起伏伏更为缠绵,也把杜丽娘伤春的情绪表达得入木三分,足见名家手笔之妙。

又如《牡丹亭·叫画》中,在书房内柳梦梅从猜画、疑画、认画直至发现画中美人即是自己梦中相识的意中人,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的眼中画即是人,因此,喜不自胜,眼注微波,他想倘得梦里相亲,也当春风一度,因而情不自禁地声声呼唤:“小娘子!小娘子!美人!美人!姐姐!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向真真啼血,你知么?莫怪小生,我叫,叫得你喷嚏一似天花睡……”柳梦生的叫画,越叫越认真,越叫越诚恳,越叫越真切,越叫越亲热。第一声“小娘子”,紧接着“美人”“姐姐”“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一声比一声缠绵,一声比一声热烈,声声传情。作者用几个渐变的称谓,将柳梦梅迷恋、痴癫之态,从这叫声中充分体现出来。声声似啼血,字字表心迹,叫得画中人为之“动情”,叫得柳梦梅为自己动情,更叫得观众为之动情。2

昆曲演唱艺术之“唱”——唱腔的轻拢慢捻

除了辞藻优美动人之外,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水磨调也是昆曲深受大家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昆曲的唱腔婉转曲折、流畅柔和,有时旋律平静柔和,如微波荡漾的河水,有时旋

2汪世瑜,《恰如春在柳梅边》

律翻高起伏,似波涛激荡的江水,往往字少腔多,一板三眼,一咏三叹,给人以缠绵清丽、余音绕梁之感受。

南昆风格唱腔的特点是成套唱腔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将若干支曲牌连缀成套,按照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结构唱腔。3一支曲牌围绕主腔,可作多种变化,使得曲牌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也随演员情绪和情节而富有变化性。

昆曲演员强调“唱、念、做、表”,其中最首要提起的就是“唱”。而在具体唱曲之时,吐字的起伏与清晰度,高低音的转换和大小嗓的衔接,声音的宽窄粗细刚柔和气息的收放,以及唱曲里透露出的情绪流露,也都颇为讲究。

正如《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游园感慨韶光易逝,朱颜易老。满园春色留不住,孤芳暗赏垂自怜。这段结合了羽调式的抒情婉转、明朗轻快,又有商调式的忧伤黯淡、悲怆凄凉。在唱到“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时候清丽明朗,柔和婉转,悠悠扬扬,轻快而又欣悦;而唱到“断井颓垣”“奈何天”“谁家院”的时候又要细微悠长,一唱三叹,幽幽转转,透着缠绵幽怨。游园快结束时的一句“变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的“枉然”一句则要轻轻地发声,由细而慢地放出来,然后轻轻地收住,配合着低垂的眼角,透露出说不出的烦闷和倦怠。

又如《借茶·活捉》中死在宋江刀下的阎惜娇,成为鬼魂之后,不想报仇,反而去寻找过去的爱情。正所谓生前不能同衾,但愿死后同穴。于是她去情意绵绵地“捉”情郎张文远。六次长唤“三郎”,每次呼唤的情绪、语调、声音高低、长短都不尽相同。门外第一次喊“三郎”,害怕被邻居听见,所以轻轻地喊,同时声音微颤,既带上了即将见到对方的隐隐约约的期待同时也有着恐怕对方不记得自己的惴惴不安;第二声“三郎”,声音拔高,短促,有些生气,怨愤,自己为张三而死,张三却把她给忘了,无端端让人恼火起来;第三声“三郎”,声音软而怨,拉得长长的,埋怨三郎不记得自己,但是看着心上人却怎么也恨不起来,声音透着一如既往地爱慕;第四声“三郎”,带着无限的爱和娇,因为看到三郎望着自己的容颜,俨然忘记了人鬼之别,重新又爱上了自己;而第五声“三郎”,短而欢快,透着愉悦,因为张三肉体已死,阎惜娇目的达到;而最后一声“三郎”,百转千回,浓情蜜意,情深意长,是双双鬼混入冥,阎惜娇完全得到了张文远,一生如愿以偿,心满意足。4

3李砚,《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4梁谷音,《我演《借茶·活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