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
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分两种类型,即活动课和选修课。
二、选修课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开发课程供学生选修。
本校可结合学校现已开设的英语、微机和音、体、美等课程开设选修课,要力求突出学校的特色。
三、活动课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设计相关的主题进行。
如孝敬父母的主题、礼仪活动的主题、成人教育的主题以及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的主题等。
四、开发校本课程的步骤为:1、确定目标—要体现学校特色,提高学生素质;2、分析条件—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学生实际;3、开发课程—要选择适当内容,制定方案,编写教材;4、课程实施—培训教师,操作实施。
五、课改办公室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六、校本课程要坚持先开发,后实验,再推广的原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_策划方案_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
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
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
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
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
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
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
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
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
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
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
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
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
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广行五类。
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
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
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2)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开发的课程,它根据学校的一般情
况及学生的需求而编写。
为了适应这种课程需求,校本课程通常采用多重开发形式。
一种常见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是保守开发。
采用这种方式,课程内容和大纲不会变化,只会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情况发挥它们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典型的有绘画、音乐、生物、地理等课程。
另一种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是实验开发。
在实验开发模式中,课程会不定期地进行改革和更新,比如改变教材,加入或删除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的新主题兴趣等。
这种方式能够更快的掌握当前课程发展的时代特点,让学生接受教育变得更加有效。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开发方式——跨界开发。
跨界开
发的本质是将校园内外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活力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总之,不同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在有助于满足学校特定
环境和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被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更性价比的课程内容,开发出更有价值的课程教学方案和资源。
校本课程的科学开发不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模式校本课程作为课程,其形式不一定是物化、固定的东西,它可以有多种形态,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学校可因循自身的条件与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也就是说,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区域特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增加与拓展教学内容,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根据学校的办学途径,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等。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化模式,主要有特色文化建设、乡土资源开发、学科拓展、办学理念衍生等开发模式。
1.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模式这一模式更多的是走特色与优势课程结合的路径,为达到“人无我有”的学校特色,根据学校条件与学生兴趣来增设新科目,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学校可以在分析学校优势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增设单项科目,它对于新辟内容的选择要求很高,要考虑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适合作为课程来开发,教师是否能够胜任等因素,更需要做一番加工处理工作。
如浙江萧山区笑笑幼儿园以京剧作为园本课程,幼儿园认识到仅仅让孩子学会唱京剧只是学生兴趣选择,无法成为课程。
为此学校必须完成对京剧本身的解构,根据幼儿园的特色、幼儿的发展特点建构适合幼儿园的课程。
围棋、陶艺等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如此。
2.乡土资源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对所处的外部地域环境进行充分的资源分析,寻求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乡土资源,并围绕乡土文化这一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乡土文化资源与课程的独特性。
乡土文化既是社区资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区域文化特征,又渗入了学校文化底蕴。
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必然是独特而有个性的,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独辟蹊径”。
因为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都有其独特性,因循这一模式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相对最多。
例如浙江萧山九中根据学校地处萧山东片沙地,提出了沙地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其成功经验为该区校本课程开发树立了样板并起到了强辐射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方案概述本文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详细说明,旨在为教育机构提供一种课程开发的完整思路,以满足校内各类课程需求。
二、方案介绍2.1 课程开发的目的教育机构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一般是为了满足教学需求。
这种需求有时来自标准课程无法涵盖的一些专业知识,有时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针对特定爱好、兴趣的课程。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对编程非常感兴趣,此时教育机构可以运用校本课程的思路来设计自己的培训课程,以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
2.2 课程开发的方法在教育机构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2.2.1 并行式开发并行式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育机构同时设计多个具有一定关联、互相独立的课程。
这种开发方法常用于解决复杂主题的教学需求,可以分配多个教师分别负责各自的课程,以提高开发效率。
2.2.2 线性式开发线性式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育机构依次完成一门课程的所有工作,然后再开始下一门课程的开发工作。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学主题比较单一的情况。
2.2.3 混合式开发混合式开发则是并行式开发和线性式开发的混合,这种开发方法利用并行式开发的高效性,又能充分评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调整需要,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课程开发。
2.3 课程开发的步骤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包括:2.3.1 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开发这门课程的目的和理念,其中包含所开发课程的知识点、课程性质和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
教学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其包括在整个课程中的某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2.3.2 设计课程大纲和课表大纲和课表是校本课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元素。
大纲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的各个阶段、学生的作业、考试、教学资源等内容,课表则规定了课程开设的计划和时间,具体包括每门课程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活动时间、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料等。
2.3.3 编写课程材料课程材料是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师用于讲解课程的学习资料和学生用于学习的资料。
校本课程课题

有关“校本课程”的课题
校本课程课题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
有关“校本课程”的课题如下:
1.文化传承类:例如,民族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2.科技创新类:例如,机器人制作、3D打印、人工智能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
创新能力。
3.体育健身类:例如,瑜伽、太极、篮球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艺术修养类: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5.社会科学类:例如,历史、地理、政治等,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6.语言文学类:例如,英语、语文、日语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素
养。
7.心理健康类:例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
素质。
8.职业规划类: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旨在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方向。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分析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分析培智学校的课程开发类型分为:理论探讨型、经验总结型、课堂教学型、专题调研型和模拟实践型。
笔者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初步探索。
一、理论探讨型校本课程在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对于理论探讨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
深圳市少年宫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公办特殊儿童教育机构,从成立伊始就面临诸多困难。
因为是政府主办的学校,所以学校的财力有限,教学设备也不齐全,而且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针对特殊儿童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可以说,在短时间内要将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老师转变成专业的老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因此,深圳市少年宫引进了很多教育界名人来担任教师,同时配备了大量的优秀老师,通过对他们的培养使得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这些老师经过专业训练,并且获得了国家级的资格证书,可是要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开发理论探讨型校本课程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课程设置目标要明确。
如果学生掌握了某项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对这部分内容的课程开发就有必要了。
其次,要将目前特殊儿童群体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教学内容。
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不同,教学活动的目标也会有差异。
比如有些学生的记忆力强,那么对相关的材料就要及时更新。
最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再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学校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出反馈,随时纠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同时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加丰富,还促进了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完善,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1、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
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还有学科竞赛,也有对学科教学补缺补差的。
2、科技发明探索类课程(以实验研究为主题)
内容选择:航模、无线电、电脑网络、软件制作、天文地理观测、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
3、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摄影摄像、园林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公共资源使用(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市场知识等等。
4、体育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等等。
5、报告、讲座类课程
心理辅导课:
6、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雕刻、书法、绘画等。
7、活动类课程
内容选择: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题的各种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特长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演讲、辩论、文学创作、采访主持、现代企业参观、主题旅游、到社
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许多校长或教师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不是让教师编“校本教材”?我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了吗?校本课程不就是兴趣小组或活动课吗,还需要什么开发?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什么是校本课程,还涉及到校本课程到底有哪些开发类型。
如何划分校本课程的开发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分类有许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开发主体、开发范围与开发程序这三个维度。
如果按开发主体来划分,则有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现阶段我们主要倡导教师小组、与校外合作这两种。
如果按开发范围来划分,则有单门课程、一类课程和所有课程的开发,现在我们主要倡导一类课程的开发。
如果按开发程序来划分,则因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在这几种方式中,课程开发主体的参与程度由低到高,开发的范围从小到大,开发的程度也由易到难。
课程选择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只是行使了课程选择权,是从几种备择的课程中选择一种。
课程改编、整合是在备择的课程中通过增减和重组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加工。
课程补充、拓展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补充性、拓展性的加工。
课程新编是参与程度最高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意味着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技术创生一门崭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哪些具体的开发形式?综上所述,开发程序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维度,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具体形式。
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
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有没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选用,以后再逐步建设。
当然,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第二讲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 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 遵从“实践—— 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模式。
需求主导模式:学生喜欢什么? 条件主导模式:学校能做什么? 目标主导模式:学 项目申请或发包 (2)研究小组 —— 自行研发 (3)教师个体 —— 自行或组团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
外部影响(法律要求、科学研 究、专业人员等)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基础 (知识、学生、社会等)
(一)环境分析
1. 学生需求 (1)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特点等; (2)学生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更高层次的引导; (3)学生所携带的教育资源。
发现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潜在可能
(2)活动课程类:艺、体及其他活动社团 (3)竞赛指导类课程:奥数、作文、艺术、制作等 (4)乡土课程:地方话、童谣、当地名人、礼仪、
学校历史、校友访谈等
(三)形成课程方案 1. 学校层面
(1)基本依据与学校背景 (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3)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课程安排(课表) (5)校本课程的管理细则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 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发展需求
➢ 发掘、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 反映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 ➢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三)与校本课程相关的几组概念
➢ 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自主开发自己的独特课程(狭义) ➢ 校本的课程开发 :学校自主开发自己的独特课程
1.内容领域 2.学生自由度:
必选、限选、任选 3.课时 4.学分 5.实施与评价
2. 教师层面
(1)课程目标陈述 (2)专题、内容要点
第三讲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与步骤

2.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学校和教师对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者 别人的)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需要的课 程。此外 ,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 译和本土化改造。 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 会中 ,教师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课程改编任务。
组织建立 现状分析 目标拟定 方案编制 解释与实施 评价与修订
拟定目标 现状分析 成立组织
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评价修订
成立组织
学校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明 确其成员组成及各自职责;成 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 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 大决策等工作。
其中补救及矫正性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4种类型:
( 1)课堂上布置的课外练习 ,有些学生学习某些特定 专题时要达到掌握水平 ,仅靠课堂练习是不够的;
( 2)必备的知识 ,掌握学习课程单元的准备依赖于为
那些没有掌握它的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矫正 材料;
( 3) 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基本问题 ,从简单的基 本问题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综合问题;
2.校本课程开发所关涉的诸多因素的整体协调
开发主体之间的协调;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协 调
(三)统整性原则。校本课程设计应采用横向的课程组 织类型。这就要求要选择出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 的前提下,找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整合为一个有 机整体。具体包括:
1.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的统整 国家课程的优势在于系统知识的传授,不太注重获取知
此外 ,学校还可以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 ,以适应飞速发 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 这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其趋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趋向
(一)整合课程 (二)活动课程 (三)潜在课程
(一)整合课程
1、整合课程的定义与特征 2、整合课程的模式
1、整合课程的定义与特征
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指由一门 以上的学科知识整合或融合而成的课程形态。 整合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从课程目标上看,整合课程旨在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整,能力的 培养与提高,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从课程内容上看,整合课程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其组织形式 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强调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从学习活动上看,整合课程强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地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类型,注重活动类型的灵活多样。
(一)依据课程开发的动因来分
1、“学校内部自发”。学校的课程发展是由校内成功地发现 问题,然后主动地寻求解决对策,开发出课程来。
2、“回应外部命令”。依据教育行政方面有关的要求或学校 外部的压力,学校被动回应,开发出课程来。
(Kelly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二)依据学校本位课程与国家课程的 关系来分
教师小组
全体教员
(Brady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四)依据活动类型、参与人员和投入 时间来分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投入时间
一次性活动
课程材料的创造
短期计划
活 现有课程材料的调整 动 形 现有课程材料的选用 态
现有课程材料的探究
参与人员
教师 个体
教师 小组
教师 全体
教师、家长 与学生
(Marsh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五)依据开发范围、参与人员和活动 方式来分
(国内学者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方式包括:
1. 研讨会和研讨小组讨论: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以探讨新课程的开发理念、目标和课程内容,并鼓励教师在研讨小组中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2. 小组合作开发:教师可以组成小组,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开发新的校本课程。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互相支持和反馈。
3. 教师研修和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教育机构进行专题研修和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4. 教学观摩和教师间互访: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互访,以了解其他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5. 学生参与和反馈: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例如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以及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试验和评估。
6. 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和交流校本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
7. 课程评估和改进:学校可以进行定期的课程评估,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课程的改进和优化。
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特点制订的课程,特别是强调学校和学校特定氛围的教育。
它是以学校特色为基础的教育,结合学校、教学目标、环境背景等综合考虑因素,进行有效教育活动的实施,最终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定位,政策和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价标准和手段,实施策略等。
首先要确定学校定位,包括学校特色、价值观、信仰和价值取向。
其次,需要制定政策和目标,重点确定学校的教育使命,规范和优化学校的管理,搭建校本课程的学习环境。
再其次,构建课程结构和内容,定量确定课程的重点,进一步细化每个学科和学到学习内容,仔细策划每一堂课的学习任务;接着,选择适合学校实施的适当策略,如校本课程研讨班、小组学习、实习、行动研究等。
最后,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定量确定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质量和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建立的过程要健全、有序,对学校特征进行充分的挖掘,深耕细作,把握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制定针对学校发展的课程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在不同学科和教育环境下,深度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受教育,获得更全面的能力提升。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自主研发的教育课程。
其开发过程通常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编写、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多个环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分析:学校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学生特点、教师素质等因素,确定所需开发的课程。
2.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确保课程设计符合教学要求。
3.教学材料开发:根据课程设计,编写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材料,为教学提供支持。
4.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
6.教学评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学校可以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 1 -。
校本课程的类型

校本课程的类型
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内部进行的课程,它们通常是由学校自主研发,并且与传统课程区别较大。
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体育校本课程。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跆拳道、足球、篮球、游泳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类是艺术校本课程。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艺术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类是科技校本课程。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机器人、3D打印、电子技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科技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类是语言校本课程。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英语、日语、韩语、法语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五类是兴趣校本课程。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书法、美术、手工制作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兴趣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平台。
总的来说,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通用8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通用8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一一、美术校本课程学习项目:漫画、陶艺我对项目的认识:A、漫画:夸张、搞笑,符合孩子的思维观念,贴近孩子生活,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B、陶艺:学生兴趣浓厚,更具有创造性;我校有电瑶、练泥机、泥板机、拉抷机、云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学习项目目标:A、漫画:(1)本期目标: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简单的绘画(简笔画)练习,培养造型能力;教会学生基本的涂色方法。
中高年级从简单的漫画入手,先从拟人化的动植物入手,逐渐过渡到漫画人物的学习,多练习,培养造型能力;学习色彩搭配知识,练习色彩搭配。
(2)一年目标:低年级除了基本造型外,学习绘画装饰,用各种符号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丰富画面内容;涂色整洁、干净、美观。
中高年级能较准确的临摹漫画作品,能把握住人物的比例、动态;能搭配出丰富、统一、美观的色彩效果。
(3)三年目标:经过三年的学习、培养,我校能形成大的漫画绘画环境。
学生能较熟练的完成漫画作品,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服务。
能把漫画这一绘画形式渗透到新郑市美术活动中去,并获得优异成绩,形成我校少儿漫画特色课程。
B、陶艺:(1)本期目标:教师个人学习探究陶艺,认识陶艺,掌握陶艺基本技法。
(2)一年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陶艺引入教学,先组建兴趣小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陶艺小能手。
(3)三年目标:将陶艺推广到课堂,在全校掀起学习陶艺的浪潮。
三、实施措施:1、整体思路:(1)漫画课程分两个学段:低年级学段和中高年级学段。
采用课堂上普及,课下强化的手段。
每班的课堂教学按照一周国家课程,一周校本课程的规律推广、普及漫画校本课程。
课下以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习为主,进行强化学习。
(2)陶艺课程先从兴趣小组学习探索,逐步深入推广到各个班级,形成我校特色美术课程。
2、实施方法:A、漫画:(1)低年级学段。
依据学情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段,主要学习简笔画造型及简单上色的方法。
开发校本课程的说明

开发“卓越”校本课程的要求为提高全体教职员工专业素养,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优化学生课程结构,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全员开发“卓越校本课程”的活动,做到人人有能力开设校本课程,个个上讲台展示教科研水平。
为此,作如下要求:一、开发方式(一)学校层面:学校可直接选用国家课程中的选修模块;学校也可与高等院校、社会机构合作开发,如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学校还可自主开发或对引进的国内、国际精品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等。
(二)教师层面:1、独立开发:有能力的教职员工,可以自己选定课题,独立开发校本课程。
2、团队开发:同一教研组成员、跨学科教研组成员、对同一课题感兴趣的志趣相投者,均可以联合开发校本课程。
3、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二、开发要求(一)课程基本框架1、个性化的课程封面设计:图案、课程名称(有能力开发者自己设计)2、扉页:课程名称、开发者、学校(有能力开发者自己设计)3、课程大纲或课程编写说明(开发者编写)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4、目录(开发者编写)5、课程目标:包括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课程具体内容(开发者编写)每一讲包括:内容概要、学习目标、教学建议7、实施建议(开发、开设者编写)(二)课程课时要求1、一般以一学期15—18讲,即15——18课时为限;2、特殊课程、重点课程可以一学年30—35讲,即30—35课时为限(三)校本课程类型1、学术性课程:教师要站在学术性高中的平台上,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的。
希冀能在多层次和多领域为学生开拓视野,注重研究,提供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挑战那些对正在突破常规课程束缚的天才学生,为这些学生追寻他们喜欢的学习领域提供了机会,并且为学生的学习、成就和超越,提供了诸多选择。
根据我校现状,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等学习领域的多个学科设置学术性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其流程研究_路华清

要提出三种教学方法。
(1)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针对大多数难度适中的知识点,采用该类方法。
例如光电调制、光电探测、CCD 成像技术等内容,可以在知识点的开头或两个知识点间的过渡之处,适当设置一些疑问,然后以讲授法展开。
即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疑问—解答—再疑问—再解答”的过程。
(2)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指引、点评为辅。
对于难度相对较小的知识点,采用该类方法。
例如激光器、光辐射传播等内容,首先以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其中一个难点,其他与之原理类似的则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指引、点评为辅进行。
(3)以研究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采用该类方法。
促使学生主动思维,甚至动手实践,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把握学生学习的进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导。
4.实践环节改革。
学生学习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光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讲授完相关的理论后,即进行相应的4个课内基础性实验项目,不要在学期末统一安排。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发射部分电路和接收部分电路,选择发光元件和接收元件、计算电路参数,完成整体光电系统电路的设计。
这些实践环节几乎涵盖了理论课内容,真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5.考核方式改革。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由考核环节来决定,但传统的只采取笔试的课程考核手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都把考试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存在很多弊端。
一方面,某些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大多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只注重考核记忆性的理论知识,轻视实践和应用能力考核,考试的形式和方法单一,达不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下,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前花大量时间背书本中的重点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7日/第005版
新课程周刊
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
许多校长或教师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不是让教师编“校本教材”?我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了吗?校本课程不就是兴趣小组或活动课吗,还需要什么开发?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什么是校本课程,还涉及到校本课程到底有哪些开发类型。
如何划分校本课程的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分类有许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开发主体、开发范围与开发程序这三个维度。
如果按开发主体来划分,则有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现阶段我们主要倡导教师小组、与校外合作这两种。
如果按开发范围来划分,则有单门课程、一类课程和所有课程的开发,现在我们主要倡导一类课程的开发。
如果按开发程序来划分,则因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在这几种方式中,课程开发主体的参与程度由低到高,开发的范围从小到大,开发的程度也由易到难。
课程选择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只是行使了课程选择权,是从几种备择的课程中选择一种。
课程改编、整合是在备择的课程中通过增减和重组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加工。
课程补充、拓展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补充性、拓展性的加工。
课程新编是参与程度最高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意味着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技术创生一门崭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哪些具体的开发形式
综上所述,开发程序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维度,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具体形式。
课程选择。
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
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有没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选用,以后再逐步建设。
当然,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程改编。
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
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引进国外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课程改编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
课程整合。
主要是指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校本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如可以以灾后心理辅导、汶水新城规划、奥运志愿者、太湖水污染治理等这样的主题开发跨学科或超学科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如英语会话、作文写作指导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
课程拓展。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拓展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如数学思想、唐诗欣赏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拓展,如国际象棋Ⅰ、
国际象棋Ⅱ等;可以是内容的广度拓宽,也可以是内容的深度加深。
课程新编。
主要是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在学校教育哲学的观照下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
所谓新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是相对个性化而言,越个性化的课程,就越能体现新编。
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最具时代性的课程就属于此类,如校史教育、“我与上海世博会”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形式的分类本身只是为了学理上的清晰,而且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开发,而不是指校本课程整体方案的开发。
事实上,学校和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开发活动时无需对号入座,还是要以课程产品的品质为导向,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开发形式。
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对参与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让教师有机会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实践证明,不提供给教师课程开发的机会,教师永远不可能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因为课程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学校和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