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研究

合集下载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维普资讯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宋冬林 , 张 迹
( 吉林大学 经济本文 旨 在揭示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 司治理中的作用 , 并寻找这一作用的理论根据 , 探讨进一 步完善我 国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
这种准公共产品将无人提供 一般来说 , 公共 有“
产 品 出现时, 为解决这种“ 免费搭便车” 现象 , 会 在外部产生一个维护公共利益的主体来提供这种 公共产 品 但是在公司治理的问题上, 维护公共利 益的主体除了公司本身的经理层外 , 是不存在的, 而 经理层 又恰恰 是机构投资者所要监督和制 约 的, 因此 , 就会 由此产生 了所谓“ 准公共产品的变 异” 现象 。也就是说 , 不论机构投资者以何种方式 参与公 司治理, 都会产生类似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行为 , 它满足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 又不同于普通 的公共产 品, 这是 因为,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 , 由
于个人股份 比例小 , 且足够分散, 因此 , 人们都认 为 自己的那一票无足重轻 , 无法影响最终结果 , 亦 不能从 中得到可以立即察觉到 的好处 , 因而没有 足够 的动力去关心和 了解公 司的治理 问题 , 而且 由于公司信息披露不健全 , 内部不透明, 使得获取 内部资料和进行内部监督的成本过大 得失权衡 之下 , 个人股东们必然采取事不关己的不负责任 的态度和 短期行为 , 对股份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监 督表现冷淡 , 布坎南称这种现象为“ 理性的无知” 相对于个人投资者 , 机构投资者投资数额巨大 , 巨 大的沉淀成本促使 他们强烈关注企业 的经营效率 和经营业绩 , 因此具有极强的参与意识。 这种公共 产品的提供与否 , 或者提供的质量如何, 对机构投 资者的影 响极大 , 其它投资者可以接受该公共产 品的 , 但机构投资者不能接受 , 二者相 比, 它情愿 忍受别人来搭便车。 这样一来 , 这种准公共产品的 供给 便发生了变异 , 不再是依赖于外部的非利益 主体 , 而是在成本收益 比较下 自发地在受益者中 “ 创造” 出了提供者 。 2 资本意志的 作用下机构投资者 的必然选 、 择。资本的唯一意志是赚钱 。按照 目 前的经典解 释, 资本意志就是具备并体现着资本 的所有属性 和 目的 , 在赢利为 唯一 目的和原则下 的现实、 冷 酷、 锱铢必较、 急功近利等等 机构投资者作为投 资主体之一, 同样是所持资本的代言人 , 具备这一 属性。 在与公司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由于无 法依靠股权的 比重, 切实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 因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公共管理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委托代理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评述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素及其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接着,文章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在行政管理领域中的适用性,探讨了政府作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梳理了委托代理理论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包括政府采购、公共项目管理、政策执行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评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行政管理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全面视角,促进该理论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为政府改进治理方式、提升行政效率提供有益参考。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通过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使其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委托代理理论强调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通常无法完全掌握代理人的所有信息,而代理人则可能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追求自身利益,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利益冲突的问题。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不一致,委托人追求的是整体利益或长远利益,而代理人则可能更关注短期利益或个人利益。

这种利益冲突可能导致代理人采取与委托人利益相悖的行为。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法。

其中,最核心的是通过契约设计来激励代理人。

这些契约通常包括报酬结构、监督机制、惩罚措施等,旨在使代理人的行为与委托人的利益相一致。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
S we e p i n g o v e r t h e M a n a g e me n t I 管理纵横
浅谈公 司治 理 中的委托代理
吴冰 煤炭 工 业 合肥 设 计 研 究 院 2 3 0 0 4 1
摘要 : 本文 阐述 了新形 势下委托 代理 问题重 心 的转 变, 剖析 了控股 股 东侵 占中小股 东利 益 的方式 , 并 结合工作 实践
有针对 性地就如何 解决委托 代理 问题提 出 了自己的 见解 , 对进一 步规 范所 有者和经 营者的 关 系, 规 范公 司内部 治理 结构 , 促进 管理 水平 的提 高 , 实现股 东利 益最 大化 具有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关键词 : 控 股股 东和 中小股 东; 委托代理 ; 公 司治理结 构 ; 股权 分 置
市 公司资金 , 拖欠上市公 司账款 , 以及虚假出资 , 损害中小股 东利 益 。广大 中小股东 由于信息不对称 , 而不易察觉 , 至发现时 已血本 无归。 2 、 利用上市公 司为其担保 。控 股股东通 过上 市公 司的担 保, 侵吞银行资产 , 一 旦出现风险将 赔偿责任 留给公司 , 从 而将 经 营风险转移至上市公司 , 继而进一步将风险转移给中小股东。 3 、 利用不公平关联交易, 调控公司经营业绩, 操纵利益分配 行为。这种做法不仅可 以使大量资产和利润落入 自己手 中 , 还可 以达到 操控 利润分配 的 目的 。许 多上 市公 司年 终不进行 红利分 配, 这样 中小股东得不到正常的股利收入 , 利益受到严 重损害。 4 、提供 虚假财务报告 , 操纵股 价 , 误导 中小 投资者。上市公 司在控股股东和管理当局 的控制下 , 会计信息失真 , 投资者很难评 价公司 的机会和风险 。其结果是加大 了投资者 的投资 风险 , 损害 了投资者 的利益 , 同时又浪费 了社会资源 , 损害 了市场资源配置的 效率。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及如何参与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及如何参与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及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导向的投资战略----机构投资者什么缘故及如何参与公司治理仲继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传统上英美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差不多上被动投资,用脚投票,并不参与公司治理。

然而1990年代以来,发端于英美国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力的公司治理运动蓬勃兴起。

各个国家的领先公司、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已积极参与其中。

公司治理成为继环境爱护运动和消费者爱护运动之后,迅速在全球推开的第三项国际性运动――投资者爱护运动。

宏观上,全球公司治理――投资者爱护运动兴起的缘故并不难明白得。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有全球性的环境爱护运动,贸易和资本自由化使全球只有一个产品市场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消费者爱护运动,全球只有一个资本市场而产生了全球性的公司治理――投资者爱护运动。

新的全球公司治理标准正在猛烈的讨论、竞争和形成之中,各个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领先企业均要在这一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游戏规那么的制定中发挥阻碍。

中国也在紧紧跟随,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和应泰治理顾问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对上交所上市公司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为中国公司治理标准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限于篇幅和本文的读者对象设定,我们集中从微观上探讨机构投资者什么缘故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他们又是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并执行一种公司治理导向的投资战略的。

一、机构投资者什么缘故要参与公司治理在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舍弃了华尔街准那么——用脚投票,在对公司业绩不满或对公司治理问题有不同意见时,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把股票卖掉,"逃离劣质公司",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和改进公司治理。

导致这一转变的要紧因素能够概括为套牢之后必定开口说话,从八十年代"被动投资、敌意并购"方式的公司操纵权市场转为九十年代"积极投资、参与治理"方式的公司治理活动,执行一种公司治理导向的投资战略。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利益代理关系。

根据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和角度,可以将代理问题分为两类。

本文旨在对这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第一类代理问题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代理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作为公司的实际所有人,希望通过委托管理层来实现其投资目标。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行为,损害股东的利益。

对于这一问题,研究者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董事会的角色。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扮演着监督和决策的角色。

研究者探讨了董事会的组成、独立性、经验和激励等因素对其有效性和监督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和经验对董事会的有效性有正向影响,而董事会激励制度的合理性能够促进董事的监督行为。

第二,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

股权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通过将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利益挂钩,来激励管理层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

研究者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发现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并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持股结构和治理规则等方面的安排。

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对代理问题的影响,并发现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

独立董事的比例和大股东的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代理问题的出现。

第一,激励机制与员工行为。

激励机制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研究了不同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发现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绩效。

第二,员工参与与治理效果。

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模式,可以促进员工的参与和权益保护。

研究者研究了员工参与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并发现员工参与可以增强公司的长期绩效和治理效果。

员工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

员工权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一、概述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

该理论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代理人)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给代理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逻辑起点,对于解决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需要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以减少代理成本。

这一理论不仅在公司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如公共管理、劳动经济学等,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委托代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企业理论和契约理论。

其核心理念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首次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

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传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所有者可能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而经营者则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所有权而缺乏足够的激励,因此提出了将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建议。

这种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委托代理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代理人的激励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斯(Ross, 1973)提出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威尔逊(Wilson, 1969)、斯宾塞和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 1971)、米尔利斯(Mirrlees, 1974)和霍姆斯特姆(Holmstrom, 1979)等人对代理人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

机构投资者在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中的监督作用研究

机构投资者在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中的监督作用研究
20 0 8年 第 5期 总 第 13期 5
南京财经大 学学报
Ju a o N nigU i r t o i n eadE oo c or l f aj n esy f n c n cnmi n n v i F a s
N . 2 0 o 5, 0 8 S r lN . 5 ei o 1 3 a


2 0世纪 8 0年代 以后 , 随着全球机构投资者 的逐步壮 大, 有关机构投资者在 公 司治理 中作用 的研 究越来 越多
( o e , 17 ;Bak 90 Gl n K ak a , 19 ; C f e 9 7 lc ,19 ; i o& ram n 9 1 s
构投资经理 的业绩考核是基于每个季度或至多 是每个年
度时, 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才能有效抑制控股 大股 东的“ 空” 掏 行为 , 随着机构投 资者持股 比率与持股时 间的 且
增 加 , 种 抑 制 作 用越 来越 明显 。 这
关键词 : 机构投资者 ; 空; 掏 博弈
中图分类号 :8 0 9 F 3 .
引 言
文献标识0 )5— 0 9— 3 17 6 4 (0 8 0 0 2 0 协商 、 代理投票权争夺 、 劣迹公 司曝光 和集 体诉 讼等 ) 积 极参与公 司的治理 以提高公 司 的价值 , 并最 终提升公 司 的股票价格 , 从而挽回 自己的损 失。而后 者认为 , 由于机
收稿 日期 :0 8一o 20 6—1 2
基金 项 目 : 京 财 经 大 学 校 级 课 题 (27 0 南 ( 1) 0
作者简 介: 赵敏 (9 8 )女 , 苏淮安人 , 17 一 , 江 南京财经大学讲师 , 上海财经大学在读博士 , 研究方 向为公司治理 ; 张莉芳 (9 5 ) 17 一 , 女, 浙江金华人 , 南京财经大学讲 师, 研究 方向为公 司治理 。 0S hee&Vsn (9 6 , l k 19 ) Gl na dK ak a ( 9 1 认 为机构投 资者是最有 可能成 为解 决美 国股权 分散导致 的公 )cli r i y 18 ) Ba ( 9 0 , io n ra m n 19 ) f h c s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规模资金的管理者,其参与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其影响所带来的好处和问题来进行讨论。

1.1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由于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加强风险控制,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1.2 提升公司绩效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可以刺激公司的绩效提升。

由于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他们能够通过对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帮助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绩效表现。

1.3 引入优质资源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还能够为公司引入优质的资源。

由于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丰富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他们能够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战略合作机会,帮助公司实现业务扩张和发展壮大,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2.1 短期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可能会导致公司经营决策偏向短期利益。

由于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对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高度关注,他们可能会要求公司采取短期行为来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从而对公司的长远利益造成影响。

2.2 治理权力过大一些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股权,可能会通过股东大会等方式获取过大的治理权力,从而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产生过分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会不顾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只考虑自身利益,导致公司治理不稳定,经营效率低下。

四、结语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尽管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优化公司的管理方式,提升公司的绩效表现。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广泛应用,主要是针对公司管理中的代理问题。

其核心思想是,公司的股东作为主要的委托人,将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交给了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代理人,由代理人进行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

然而,股东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公司治理,遏制代理人行为多样化。

其应用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应该拥有代理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维护股东利益以及保护公司持续的生产和经营。

代理人应当通过透明、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尽可能地保护股东利益,同时减少内部代理问题。

因此,公司治理规范化以及高效、透明的财务信息公开,是保障股东权益不受侵害的基础。

第二,公司和股东作为委托人,应该全面了解代理人的职业操守和作风。

如果需求能够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这样公司就能够及时制止代理人的违规行为。

而且在公司治理中加强董事会的作用,加强独立董事的职级权利还有权威,可以开展外部监管审计、并设立董事会秘书室,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职业准则来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第一,委托代理理论不仅适用于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关系,也适用于公司中各部分管理者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例如,公司中的工作任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委托关系,部门经理可能也存在代理冲突等问题,这时候就可以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解决。

第二,委托代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治理,也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等不同的社会组织。

例如,政府旗下的公共事业机构,民间组织等都会涉及到类似的代理问题。

第三,遏制代理人行为,不仅要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完善法规架构,也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机制。

关于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政府部门应该强化监管机制和检验机制,社会媒体应该开发出一些移动端应用面向公众监督公司管理的行为,而公民社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主人翁的角色,在议事和制定规范方面,同时出现的有新的青年精英阶层,他们结合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采取更加创新的治理方式,账号亲民、全民参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途径,共同推进社会治理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一个文献综述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一个文献综述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一个文献综述作者:覃军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4年第1期覃军(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院自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其公司治理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从国外和国内这两方面梳理了学者们对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现有研究成果和进展,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

关键词院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研究成果1 机构投资者研究的兴起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浪潮使机构投资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份额不断增加,他们开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用手投票”来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重要股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近十年来,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呈现出爆炸式发展态势,逐渐发展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迅猛发展和治理角色的转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等方面对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并未统一。

2 国外有关机构投资者的相关研究Pound(1998)较早地展开了对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的研究,并针对其治理作用提出了三种假说:①有效监督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和动力对监督公司的管理层,改进公司绩效,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②利益冲突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本身也是一个企业实体,也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因为与持股公司有业务往来而难以对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投反对票;③战略联盟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与持股公司管理层可能存在的互惠关系将促使双方勾结,这种合作会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此后,学者主要依据Pound 的三种假说展开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争议性的观点:2.1 积极股东说:第一种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扮演的是“积极股东”的角色,能够发挥其“股东积极主义”作用。

他们已经成为介于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有足够的能力和动机去参与公司的治理。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运用文献综述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运用文献综述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运用文献综述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研究代理理论和代理行为。

在经济中,代理机构(代理人)被授权代表委托机构(委托人)执行一些任务或决策。

委托代理理论旨在分析代理机构如何为委托机构的利益做出最优决策,并解决代理冲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运用,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下是我的研究总结。

许多学者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Jensen和Meckling (1976)是最早提出在经济环境中存在代理关系的学者之一、他们指出,代理机构可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与委托机构的利益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被称为代理冲突。

以此为基础,代理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在现实世界中,代理冲突是普遍存在的。

Fama(1980)认为,代理冲突可能导致经营管理不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他提出,为了解决代理冲突,必须设计一套激励机制,使代理机构的行为与委托机构的利益一致。

在解决代理冲突问题中,激励合同和监督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Holmstrom(1979)提出了激励合同理论,他认为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可以对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激励,从而使其为委托机构的利益而努力。

此外,监督也是解决代理冲突问题的关键。

在经营管理中,委托机构可以通过监督代理机构的行为来确保其按照预期工作。

除了激励合同和监督外,信息不对称也是代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代理关系中,委托机构往往无法获得与代理机构一样的信息。

Akerlof (1970)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并指出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在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代理机构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隐瞒信息,进而损害委托机构。

在实际应用中,委托代理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理论被用来研究公司董事会如何有效地监督高级管理人员。

此外,在金融市场中,委托代理理论被应用于分析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可以改善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代理关系。

机构投资者治理案例

机构投资者治理案例

机构投资者治理案例
机构投资者治理案例:某公司的“代理人”问题
在近年来,某公司的股东逐渐发现,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更倾向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非公司的长远发展。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来缓解这种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

作为公司的重要股东,机构投资者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团队,能够为公司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专业的投资建议。

他们通过行使投票权和参与公司治理,对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维护公司的长远发展。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使得公司的治理结构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首先,他们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得到了缓解。

机构投资者更注重长期收益,因此他们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的财务表现。

其次,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也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

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和资源来监督公司的经营行为,并要求公司进行更加详细和透明的信息披露。

在这个案例中,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公司的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通过行使投票权和参与公司治理,缓解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从而维护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这也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

交 金额 8 6 6 7 . 4亿元 , 较 2 0 0 4年 增 加 了 1 9倍 有 余 ,
占股 票 成 交 金 额 和 流 通 市 值 的 比例 分 别 为 3 和 5 , 尤其是 2 0 0 8年 的基 金 成交 金 额 占流通 市 值 比 达到 1 3 。2 0 0 4 -2 0 1 2年 我 国上 市 证 券 投 资 基 金
1 5 1 2 5 . 8 1 9 3 1 1 . O 1 6 4 9 2 . 1 1 8 1 6 6 . 0 1 0 2 4 . 9 5 8 9 9 . 6 4 6 3 6 . 5 8 8 6 6 . 7
4 6 0 5 5 . 6 2 6 7 1 1 . 2 5 3 5 9 8 . 6 5 4 5 6 3 . 3 4 2 1 6 4 . 6 3 1 4 6 6 . 7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 9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8 0 X( 2 0 1 3 ) 0 7 —0 1 0 9 —0 8
1 研 究 背 景
我 国证 券 市场 自 2 0世纪 9 O年代初 成立 以来 发
证 券 市场 的效率 , 从 而促 进我 国证 券市 场健 康发展 。 受 惠 于这一 战 略 , 我 国机 构投 资者 获得 长足 发展 , 迅
( 暨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金 融 系 , 广州 5 1 0 6 3 2 )

要: 利用 2 O O 1 —2 O 1 1年 我 国上 市公 司的 相 关数 据 , 从代 理 成 本 的 视 角 , 对机构投 资者在 强化上 市公 司
的外部监督 、 改善 公 司 内部 治 理 方 面 的 作 用进 行 了研 究 。 实证 结 果 显 示 : 机 构 投 资者 的 存 在 及 发 展 能 够 完 善 公 司 治理 、 降低 管 理 层 的 代 理 成 本 , 但 该 影 响 的 经 济 效 果较 微 弱 。指 出: 有 必要 进 一 步 创 造 条 件 , 促 使 机 构 投 资 者 在 提 升 公 司 治理 水 平 、 促 进 证 券 市场 健 康 发 展 方 面发 挥 更 大作 用 。 关键词 : 机 构投 资 者 ; 机构持股 ; 公司治理 ; 代 理 成 本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是指为了获取投资回报而投资的机构,如保险公司、银行、养老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等。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由于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较高,他们在公司治理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投票权,因此他们的治理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和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的类型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

1. 外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手段来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

市场机制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如果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不符合市场预期,其股票价格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促使机构投资者改善治理行为。

法律法规主要通过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司法机构的监督来保障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

例如,在某些国家,机构投资者必须披露自己的股权比例和投票记录,否则将会面临处罚。

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监督机制,以保证其治理行为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治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票委托制度:机构投资者可以将自己的投票权委托给专业的投票代理机构或委员会进行代理投票,并设立投票决策制度,如投票之前必须征求机构内部其他部门或投资经理的意见等。

(2)内部治理监督委员会:机构投资者可以建立内部治理监督委员会,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和机构股权的行使。

(3)会计审计制度: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会计审计制度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而对公司治理进行监督。

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机构投资者的投票权和持股比例越高,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力就越强。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督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拥有股权,可以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以监督公司管理层的工作表现。

中小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解释的实证研究

中小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解释的实证研究


文献 回顾 与观 点综述
得 黄祖 辉 (99 m 19 ) S r e(90 [ ev s19 )] a 1  ̄究了托宾 Q值与 内部股权比例之间的 市公 司进行 研究 , 出一 些结 论 。孙永 祥 、 关系, 当内部股份比例低于 4 q 0 0 ̄5 %时, 两者同向变化 ; 当 以 19 年 我 国 5 3 A股 上市公 司为样 本 。对所 有权结 98 0家 托宾 Q值) 进行分析 , 得出结论 : 随着 内部持股超过这一 比例界限后 ,两者之间呈反向关系。 构 与公司治理绩效 ( 托 T o sn P dre (00 现 .3 家 欧洲 最大 的公 司 公 司第 一大股 东 占公 司股 份 比例 的增加 。 宾 Q值先 是上 hm e 和 eesn20 )发 45 升, 当公 司第一大股东持股 比例达到 5 %左右后 . 0 托宾 Q 的所有 权集 中度与 公司 治理绩 效之 间 的关 系 是非 线性 的 . 当所有 权集 中度超 出某一 点 后对 公 司治 理 绩效 有 相反 的 值 下降 。许 小年 、 王燕 (oo  ̄: 2o )q 国有 股 比例为 解释 变量 。 A O 、 O 影 响 ;i H n与 D vd u (9 8m Kc a ai YS k 19 ) 以长期 收益 为公 司 资 产 回报率 R A 股 权 回报率 R E以及 市 值 与账 面价 值 R为被解 释变量 进行 研究 ,认 为 国有股 比重 与公 治 理绩 效指 标 , 内部持 股 比例 为所 有 权 结构 指 标 , 过 之 比 MB 以 通
[ ]陈 显 兰 . 业 走 出 应 收 账 款 困 境 的思 考 [] IJ 会 计 ,0 2 ( ) 1 企 J. ̄ H I 2 0 ,6 . [ ]张 采 风 , 忠 江. 收 账 款 的 管 理 与 清 收 [] 黑 龙 江财 会 ,0 1 2 李 应 J. 20 ,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公司治理问题是近30年来最受关注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研究领域之一,而由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则是研究公司治理绕不开的话题。

从代理理论视角出发来观察公司中的代理关系和存在的代理问题,会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

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是在过去20年中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关系指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

事实上,公司治理问题就是外部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二、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目标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必然引起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而引发的代理问题。

现代公司内部的代理关系极为复杂。

仅公司治理层面就包括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会与经理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好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监事会、公司高管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股东行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有权审议通过董事会所制定的公司重大决策并通过驾驭董事会控制企业管理当局。

但是在股权高度分散、大多数投资者只持有少量股份的现实中,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实施有效治理的成本很高。

这样在股东之中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的心理,使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激励机制变得名存实亡。

此外,在公司的CEO同时兼任董事长,有的甚至还同时兼任执行主管的情况下,CEO不仅能直接控制董事会且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能左右股东大会,至于操控监事会更是不在话下。

在管理者屡屡越权、股东大会形同虚设的情形下,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来保护自身利益,乃是广大股东寄予厚望的势在必行的选择。

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组成,扮演着股东利益监护人的角色。

委托—代理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问题

委托—代理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问题
恰 当 的权 利 , 予 董事 会 监 管 经 理 的 信 托 责 任 。 但是 , 种 治理 模 式在 实 际应 用 中却 会 遇 到 很 大 的 局 限 :. 赋 这 1在
现实中纯粹 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往往是找不到的;. 2 委托一代理单 向治理 的效果取 决于监督权 的完善程度 和法 理基础 ;. 3 委托一代理机制 隐含着“ 委托人会 自动履行其承诺 ” 的前提 是不现实 的;. 4 委托一代 理治理机 制在
理关 系 。问题 是 , 于利 益对 立性 分离 的 委托一 代 理 理论 是 否 适 用 于人 类 社 会 的一 般 生 活 呢? 本 文就 基 此作 一专 门讨论 。

引言 : 与股东价值观相适应的委托一代理理论
在企 业所 有权 上流行 着两种 观点 : 股东 价值观 和 利益 相关 者 社会 观 。股 东价 值 观 源 自新古 典 利 润 最 大化假 说 , 而利 益相 关者社 会观 的基础 则是企 业作 为一个 协作 系统 的观点 。事实 上 , 从企 业 的起 源 和 本 质上看 , 企业 组织 是人类 为提 高劳动 的有效 性而 进行 合 作 的联 合体 , 且 , 并 它一 旦 形 成就 开始 具 有独 立 的法人 地 位 , 再 属 于 任 何 单 一 生 产 要 素 及 其 主 体 所 有 , 就 是 相 关 利 益 者 社 会 观 ( 富 强 , 不 这 朱 20 ) 。但 是 , 实际生 活 中 , 09 在 企业所 呈现 出来 的所 有权 或 者事 实上 的归属 主体 往 往是 特 定 时期 法律
界定 的产 物 , 而法 律界 定企业 所有 权 的基 本依据 就是 现 实 生活 中企业 的偏 在 控 制权 ; 且 , 并 由于 迄 今 为
止 的劳 资关 系中资本 一直是 处于强 势 的一方 , 从而绝 大 多数 国家 的法 律也 将 企业 产 权 界定 为资 本 所有 者所 有 , 就是股 东 价值观 。显然 , 这 按照股 东 价值观 的观点 , 企业所 有权 属于单 一 的出资 者所有 , 因而企 业组 织 的管理方 向就是 促使 其员工 更好 地为股 东利 润 最 大化 这个 单 一 目标 而努 力 工作 。当然 , 个员 每

少数人控制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少数人控制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E o o c& Ta eU d t c n mi r d p aeMi-o r as S m. 1 No e e.0 0 d u n l u NO.87 v mb r 1 j 2
少 数 人控 制 农 业 专 业合 作 社内 部 治 理 机 制问 题
— —
Hale Waihona Puke 基 于 委 托 代 理 问 题 的 理 论 分 析
我 国农村人 口众多 的国情 ,平均分配土地使 得土 地使用权 过度分散 ,农业 生产规模过小 ,缺 乏竞争力 ,不 能适 应市场需 求 。为寻求规模 效益 ,克服个体经 营局 限性 ,各种农 业合作组 织 便 应 运 而 生 。农 业 专 业 合 作 社 由 多个 独 立 的农 户 自发 组 织 起 来 ,通 过 委 托 某 些 社 员 来 行 驶 经 营 管 理 权 ,实 现 社 员 的 共 同 利 益 由于 各 社 员在 资源 禀 赋 、利 益 诉 求 等 方 面 存 在 异 质 性 , 合 作 社 社 员 、管 理 人 员 目标 不 一 致 ,如 何解 决 这 一 问题 , 一 直 足 合 作社研 究的热 点。合作社的委托代理问题 与生俱来 。 专 业 合作 社 治 理 问题 的提 出 般 意 义 上 讲 , 委 托 代 理 问题 的 产 生 ,是 由 于 现 代 企 业 中 拥有控制权的经理人员和拥有所有权的所有者两者 目标利益不一 致 ,经理人员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采取一些机会主义行为,并因 此 给 所 有 者带 来 利 益 的损 害 , 这一 问题 被称 为代 理 问题 , 由此 给 投 资者带来的损 失成 为代 理成本 。为降低代理成本 ,保护投资 者 利 益 ,就 产 生 了 公 司治 理 问题 。 目前 对 公 司治 理 问题 的研 究 认 为,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理人 员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 ,通 过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 、监事会及管理层等所构成的治理结构来 安排剩余 索取权和 支配权 。公司治理还包括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 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 、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等之间的利益关 系 。治理 问题一开始 出现主要着重于解决如何保护投 资者权益, 保证外部投资者权益不被企业内部人所侵害。 同样 ,农民专业合 作社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然也要求选择 经 营 成本 最 低 的经 济 组 织 形 式 。从 管 理 效率 角 度 考虑 ,理 想 的选 择 莫过 于选 出 部分 有 管 理 能力 的社 员或 聘请 专 业 人 士来 对 合 作社 进 行 管理 , 由其 他 社 员对 参与 管 理 的社 员及 专 业人 士 予 以监 督 。 由此产生 了合作社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问题,并形成社员大会 理事会——经理人员的委托代 理链条 。理事会是合作社的代 理人 ,合作社社员是合作社 的委托人,类似丁股份公司的股东和 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当所有人委托人的预期 目标需要靠其他人代 理人 的执行来实现 的时候,控制 问题就产生 了。委托代理问题 的 客观存在是专业合作社治理的根源所在。 二、少数人控制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委托代理问题 我 国农 民专 业合 作经济 组 织 的出现 ,最 初是 农业 经营 大 户 等 发 起 的 ,他 们 凭 借 自 己拥 有 技 术 诀 窍 、 销 售 渠 道 、经 营 能 力、社会关系等优 势推动农 民专业合作 社的发展 。另外 ,还有 很 多 合 作 社 是 依 托 一 些 龙 头 企 业 以及 政 府 职 能 部 门建 立 的 。 经 营大户等 的强势地 位使他们控制 了合作 经济组织管理 决策权 , 在这 样的合作社 ,其 管理者通常就是 由经营 大户 出任 ,他们管 理合 作 社 ,做 出各 种 决 策 , 构 成 合 作 社 的核 心 , 其 他 的社 员则 处 于 依 附 和 被 控 制 的地 位 ,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呈 现 现 明显 的少 数 人控 制的特点 。当合作 社演变为少数人控制 的合作社 ,其核心 社员就有可能采取机会 主义行为 ,利用其手 中的实际控制权损 害中小社 员的利益 ,于 是就产生 了核心社 员 与中小社员之 间的 利 益 冲 突 。此 时 ,合 作 社 的 委 托 一 代 理 关 系 演 变 为 双 重 的委 托 代理关系 : 全体 社员与管理者之 问的委托一 代理关系,以及 中 小社 员 与 核 心 社 员 之 间 的委 托一 代 理 关 系 。双 重 委 托 代 理 下 , 合作 社必须解决最优 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问题 ,既能促使管 理 者 按 照 全 体 社 员 的利 益 行 事 , 又 能有 效 防』 核心 社 员恶 意损 害 其 他社 员的利 益 。 三、少数人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 制 对 于 一般 的公 司治理 机 制 ,有 学 者总 结 了六 个被 普 遍认 可 的关键机制 ,即董事会结 构、管理层薪酬 、管理层 持股 、机 构投 资者 、审计和财务信息披露 、企业控制权 『场 。对 于农业 专业合作 社而 言, 由于缺乏股权 交易的二级市场和合 作社经理 人市场 ,某些 公司治理机制 并不 适应 与合作社治理 ,对 于合作 社治理结 构问题 主要通过理事会 结构、管理人员报酬 、股权结 构、 内部监 督机制和社员的退出权等方面内部机制来 实现 。 对于第 一重委 托代理关系 ,即全体社员与经理人 员之 间的 委托代理关系 而言 ,在监督经理人 员问题上 ,中小社 员是弱势 群体 ,监控成本过 高,他们不得不采 取搭便车的行为 ,所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研究摘要: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面临着代理问题,本文从代理视角研究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行为。

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分离的时候,机构投资者能通过一定手段降低公司债权人员和股东之间的矛盾。

一个公司的股权如果非常集中,机构投资者可以采取股权制衡的方式来缓解他们二者之间的矛盾。

同时还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的管理中能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司的代理问题,促进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

关键词:委托代理机构投资治理行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中快速发展起来,在投资主体、管理模式以及专业化程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投资主体方面,机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我国资本主义市场上形成了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多类型机构投资主体。

在管理模式上,各种形式的机构投资主体管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不断进步,它在公司中的治理功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专业的投资主体,具有专业的投资能力,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其长期投资的理念对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帮助,能明显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从而提高它们的治理效率。

1.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概述1.1机构投资者的含义目前对机构投资者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许多西方国家进行长期储蓄管理的一个专业化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其中包括对养老基金、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的管理,且这些管理都是由专业化人才来进行的。

这些机构一定要保证其受益人有一个满意的回报,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实际调查工作。

相关部门的机构投资人员有属于自己管理的专门的领域,在平时工作时,他们一定要对投资的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管理,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一种是机构投资者不同于个体投资者,主要是因为相关资金是有专业化的人员或机构进行管理,然后他们再对其进行广泛投资。

他们管理的资金种类主要有私人养老金、国家和地方退休金、共同基金、封闭性的投资信托基金、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银行管理的非养老基金和慈善研究或捐赠基金。

所以说,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机构投资者的基本特征机构投资者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具有一种集合投资的特点。

它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资金然后再进行金融投资。

在这个投资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资金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它具有分散投资具有的降低投资风险的功能,而且它还能降低投资者平均投资的成本。

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规模越大,交易越多,其投资过程中所上交的费用就越少。

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许多投资者共同承担投资所需的费用,机构投资者可以集中许多小投资者中的资金,然后再将资金投入到小投资者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型投资链。

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证券投资是最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它能够很好地向公众出售一定比例份额的证券组合,从而促进投资更快更好地发展。

2.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发展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机构投资者的基本萌芽阶段,这个阶段所处的时间是1990年到1995年,这个时期证券公司构成了它的主体。

第二个阶段所处的时间为1996年到2000年。

这个时期是证券投资的初始阶段,且这个时期有许多不规范的筹集资金的手段。

第三个阶段所处的时间是2001年到2005年,在这个时期主要是证券市场的一个转型。

许多不规范的公司随着转型的不断进行被淘汰,相关管理阶级主张创新机构投资者,并提出了许多估计其创新发展的措施,在这个时期,我国许多新型的投资机构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我国也成立了第一个开放式的基金,并在不久之后引入了合格境外投资者的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它的试点,使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更加强大。

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相关部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并规定保险机构也可以直接参与市场的股票投资等。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就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四个阶段所处的时间是2006年一直到今天,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也不断地发展起来,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一个多种形式的投资方式。

而且这些不同投资形式的公司在社会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市场上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金额和发行量都有一个飞快的增长,同时累计基金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国和美国的共同基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事实证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速度非常快,它也慢慢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

3.投资主体机构化的表现3.1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在机构投资者中,信息是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的决策行为,只有拥有一个合理准确的信息数据,才能大大降低投资的风险。

所以说,投资者生产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投资的收益和效率上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信息处理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对投资的运行有很大的帮助。

机构投资者在平时正常运行的时候在收集信息方面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它庞大的投资规模也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更大的优势。

同时,信息收集工作的成本也是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的,信息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和投资规模成正比,所以说,规模越大的投资机构越容易收集到有力的信息,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投资机构在工作中也就更容易去进行信息的收集。

除此之外,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它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能针对不同的投资者对相同的投资信息做一个不同的解读,让每一个投资者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投资内容,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信息。

机构投资者具有大量的基金,因而可以获得一个规模经济效应。

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因为它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所以筹集资金会相对方便一些。

它也具有一定的资金规模优势可以对资金进行一个有效的配置,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性。

除此之外,它的资金规模优势能帮助它在市场上有更高的地位,这样它就能更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公司的业务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它在市场中的交易规模非常大,机构投资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折扣,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它还能参与上市公司的股票定价过程,获得一定的优先处理权。

3.2机构投资者的代理投资模式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看,机构投资者是单个投资者发展来的,它能发行一定的股份来为自己筹集资金来进行投资,具有一定投资者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涉及到了信托代理的相关问题。

在个人投资者中,他们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是统一的,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他们会尽最大可能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

机构投资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互分开的,投资者和对应的管理人之间有一个委托代理关系。

比如说,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其基金发行的数量的所有权属于基金投资者经营权和管理权是属于基金管理人员的。

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代理投资的模式,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而实现财力和智力的双赢。

这种新型的关系背后就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投资主体的机构化建设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会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研究4.1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市场机构投资者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已经慢慢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行为中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机构投资者在运行的时候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一个有力的保证。

第二机构投资者具备了越来越专业的能力,其资金也越来越充足,在公司的治理中能对公司的代理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

第三,机构投资者在管理上进行考核、排名等管理形式,对公司的不正规行为有了一个非常有力的约束性。

第四,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上能提供一个有效的表决。

第五,因为机构投资者拥有较高的股份,所以其在公司的治理方面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会尽最大可能改善公司的治理情况,从而使公司获得更大的利润。

4.2两权分离与机构投资者“补位”行为机构投资者在管理上实行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形式,这种管理形式经常会造成代理之间的冲突,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委托人员不能对代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

从而造成“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发生,长期这样下来,就会造成公司的代理人肆意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

纠其原因,引发这种代理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我国的治理模式是债权投资人员没有权利参与到公司的监督工作中来,这样使代理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仅仅通过和公司的合同来享受自己投资的风险保证。

除此之外,企业中的中小股东是一个企业的主要力量,其股权结构解决了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获利。

所以他们就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更好地治理公司。

最近几年里,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起来,它是否能够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起到一个“补位”的作用,这是目前企业最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首先,这两种治理方式没有起到它原有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上面提到的两种权利分离所造成的债权人和股东之间产生了一种失位的情况。

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的能力,所以它能填补公司在管理监督方面的空白。

其次,相对于那些比较固定债务合同,这种机构投资者能对公司有一个良好的监督。

投资机构具有一定的考核,所以就能对债权人在治理中的缺席情况有一定的弥补,从而加强公司公司的治理效果。

最后,相比那些中小股东的从资本获利的目标,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更稳定的股份,所以,它能在公司的管理上进入到更深层次,并且,机构投资者能够在公司的治理中有一个稳定的获益。

通过以上的分析,机构投资者的“补位”行为能够有效的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

4.3股权集中与机构投资者“制衡”行为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形式都比较集中,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对这种情况进行一定的改革,这样就能对公司的股权进行一个有效的控制。

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公司的管理策划等事务都有一定的涉猎,所以,公司股权就会更加集中,并且也缺乏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管制度。

这样控股股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就能有效缓解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公司的治理更加完善,公司的财务压力也会大大减小。

在实际工作中,股权的集中所引发的一些列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小投资者监管不力造成的。

与中小股东相比,机构投资者占有更多的股份,因此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首先,不同种类的机构投资者都拥有很高的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的委托代理的资金来源形式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机构投资者拥有较高的专业性,能及时发现公司的不正规的行为。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也能够相互制约,在公司的管理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